語言學概論課件第一二章.ppt_第1頁
語言學概論課件第一二章.ppt_第2頁
語言學概論課件第一二章.ppt_第3頁
語言學概論課件第一二章.ppt_第4頁
語言學概論課件第一二章.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言學概論,編著者:葉寶奎 主講者:廖高會,緒論,【教學目的】 認識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性質和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基本任務,初步了解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基本分類和主要流派,以及語言學的學科地位。 【基本概念】 語言學、語文學、共時語言學、歷時語言學 歷史比較語言學 、結構主義語言學、轉換生成語法、社會語言學。,【基本理論】 一、 語言學的對象和任務 二、 語言學的建立(發(fā)展階段) 三、 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 四、 語言學的類別 五、 語言學的流派 六、 語言學的功用,【重點難點】 一、語言學的建立過程 二、重要的語言學流派(代表人物、理論觀 點、主要貢獻) 三、主要的語言學門類和派別,一、語言學的對象和任務,(一)“語言學”定義 定義:語言學是研究語言的科學。研究和探討語言的性質、結構規(guī)律和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 性質:1、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2、人類的思維工具;3、符號系統(tǒng)。 結構:1、由語音(外在形式)+載體:文字、意義(內容)統(tǒng)一構成。 因此,對語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語音、語義、詞匯、語法+文字。,(二)語言學的對象語言 具體而言,“任何語言”,包括以下研究方面: 橫向研究包括書面語,口語和外語; 縱向研究包括“活”語言(當今交際用)和“死”語言(古代書面語); 從結構上說,語言學研究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義和文字等方面。,(三)語言學的任務 理論上闡述語言的性質、結構和功能,通過考察語言及應用的現(xiàn)象,揭示語言存在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把本質的東西挖出來,固有規(guī)律概括出來總結、整理出系統(tǒng)的理論指導人們的語言實踐。 1、但語言學的研究主要在于語言的符號性結構上,至于語音、文字的意義,不是它研究的任務。也就是說語言學研究的主要是一些結構規(guī)律問題。(雞吃食 / 食,雞吃) 2、當然,它還必須研究語法結構的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及其組合的演變規(guī)律。,(四)研究方法 語言本身構造復雜從不同方面和角度進行研究。 先分成語音、語義、詞匯和語法四個部分描寫分析特點和發(fā)展,比較差異(與共同來源的語言)綜合各種研究成果,歸納一般規(guī)律(總分總) 本課程:以漢語研究為基礎,通過漢語了解語言學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規(guī)律。,二、語言學的建立(形成過程),1、語言學產(chǎn)生原因適應社會需要,逐步擴大范圍,改進方法而產(chǎn)生。 2、從語文學到語言學。 語言與人類社會同時產(chǎn)生,與人類關系密切引起人們注意語言研究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源于中、印、希臘文明古國語文學的三個源頭) (1)我國:文言文的延續(xù)(注重文字,方言分歧大)古籍閱讀的需要文字學(研究字形)、音韻(研究字音)、訓詁(研究字義)(統(tǒng)稱小學),(2)印度:解讀經(jīng)文梵語語言的研究前4世紀,對梵語語音的研究,形成“聲明學”;巴尼尼對梵語語法進行研究,寫出巴尼尼經(jīng),成為“所有語法中最完備的語法”。 (3)希臘:哲學的巨大影響(語言研究與哲學研究相隨)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塔爾庫斯對羅馬史詩進行了編輯與整理,他的學生迪奧尼修斯特拉克斯寫出了第一本被稱為“語法最偉大的權威”希臘語法拉丁語分布廣,使用時間長(一千多年)拉丁文語法哲學家用邏輯研究語言奠定了語法研究的基礎(現(xiàn)在語言哲學的重要性),語文學的局限性: (1)研究對象狹窄,不重口語經(jīng)典古文語法的規(guī)定性,與現(xiàn)實脫節(jié)。 (2)研究目的單純,讀懂古籍不重語言結構本身,缺乏科學認識。 (3)研究地位低下,附屬地位不能形成獨立的科學。 所以稱之為語文學而非語言學。雖然語文學存在局限,但卻為語言學的建立準備了材料。,社會進步使用語言的狀況發(fā)展,交往頻繁交際范圍超越了國界,對語言表達的要求提高要求語言本身方面的探索。 19世紀初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建立標志著真正獨立的語言科學誕生。 總之,社會需要指引語言研究范圍擴大推進研究加深人們的認識。,三、語言學流派,現(xiàn)代語言學一百多年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歷史比較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轉換生成語言學。 (簡單了解:各學派的貢獻、地位、代表人物和優(yōu)點、缺點) 1、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出現(xiàn)標志著語言學科的正式誕生。 19世紀孤立的分散的研究進入系統(tǒng)研究,走上獨立發(fā)展的道路。語言學從此擺脫了經(jīng)學的附庸地位,用歷史的觀點和歷史比較法研究語言現(xiàn)象,注意探討規(guī)律,走上了科學軌道。,(1)優(yōu)點:相對于語文學時期是一個巨大進步,使語言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是一個里程碑。 語文學:僅限于書面語;目的是??惫艜尳?jīng)解義;忽略了語言本身結構的發(fā)展。 歷史比較語言學:建立比較法,注意古今語言,當代不同語言的對比,重視“活”語言;運用進化論觀點考察歷史來源和親屬關系,作了譜系分類。 (2)缺點:對口語的重視仍然不夠,側重古語及其發(fā)展,將語言事實作孤立的分析;忽視了語言各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忽略了語言整體的系統(tǒng)性考察已經(jīng)不能適應語言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在理論和方法上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9世紀初初級階段:丹麥的拉斯克、德國的格里木和博普奠基者 19世紀中期發(fā)展階段:德國的施勒格爾按照語言的來源和親屬關系作“譜系分類”,從事有關親屬語言早期的原始母語的構擬和重建。 1808年, 施勒格爾(17721829年) 發(fā)表了題為論印度人的語言和智慧的學術論文。他強調語言內部結構方面的研究,指出梵語和拉丁語、希臘語、日耳曼語等在詞匯及語法關系方面有著親緣關系,并首次使用了“比較語法”這一術語 19世紀末新語法學派時期:德國的奧斯特霍夫和布魯克曼,創(chuàng)辦形態(tài)學研究,宣布“語音演變規(guī)律不允許任何例外”,2、結構主義語言學 當語言研究在觀點、方法上醞釀重大變革之時,瑞士的索緒爾出版了著作普通語言學教程,提出了一整套的新理論奠定了結構主義的基礎。他提出了著名的“棋子理論”?!咀ⅰ?(1)主張系統(tǒng)的研究;認為每種語言都有一套獨特的關系結構。 (2)每種語言的個別單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跟其他單位區(qū)別、對立存在的。 (3)重視共時語言的研究和口語的研究;著重分析、描寫語言的結構體系。,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又發(fā)展出了三個主要的結構主義學派: (1)布拉格學派(結構-功能學派):強調語言是一個功能體系;在國際語言學會上公開音位學觀點,代表作音位學原理。代表人物:馬泰修斯、雅科布遜。 (2)丹麥學派(哥本哈根學派):語言是完整的符號系統(tǒng),符號是表達方式和內容的綜合體。成立哥本哈根語言學會,創(chuàng)辦語言學學報,論文結構語言學;代表人物:葉姆斯列夫、布龍達爾。 (3)美國的描寫語言學派:結構語言學中發(fā)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個學派。先驅是鮑阿斯和薩丕爾強調對語言作客觀的共時描寫。重要人物布龍非爾德語言論是該派德奠基之作“布龍非爾德時期”。,(1)優(yōu)點:強調語言是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tǒng),不能孤立地研究,要從各成分間的關系、結構的分層和符號系統(tǒng)的整體去認識;注重對立成分的分析,影響很大。 (2)缺點:后來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死胡同,過于追求形式,忽視了語句的具體內容。將形式和意義割裂開來。只能描寫語言事實而不能解釋原因。,3、轉換生成語言學 是在批判和修正美國描寫語言學理論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是最近幾十年西方語言學最有影響的一個學派。創(chuàng)始人喬姆斯基1957年句法結構標志著轉換生成語法的誕生(“喬姆斯基革命”) 這一理論是建立在理性主義的哲學基礎之上的,不同于建立在經(jīng)驗主義基礎上的結構主義語言學。,他指出:語言是創(chuàng)造的,也即獲得語言并不是去學會特定的句子,而是利用組句規(guī)則去理解和創(chuàng)造句子,句數(shù)是無限的;語法是生成的,兒童生下來就具有一種普遍語法,這種普遍語法的實質就是一種大腦具有的與語言知識相關的特定狀態(tài),一種使嬰兒能學會人類任何語言的物理及相應的心理機制。 每個句子都有兩個結構層次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深層結構顯示基本的句法關系,決定句子的意義;表層結構則表示用于交際中的句子的形式,決定句子的語音等。句子的深層結構通過轉換規(guī)則變?yōu)楸韺咏Y構,從而被感知和傳達。,喬姆斯基不滿足于觀察語言行為的表面現(xiàn)象,而要求探索人類內在的語言能力。 (1)不僅描寫語言行為,還要研究體現(xiàn)在人腦中的認知系統(tǒng)和普遍語法。 (2)人具有語言習得機制,大腦能自動創(chuàng)造和理解句子揭示這些規(guī)則。 (3)語法是生成和描寫句子的規(guī)則系統(tǒng)由句法、語音、語義三平面組成。 (4)采用現(xiàn)代數(shù)理邏輯的形式化方法,根據(jù)有限的規(guī)則演繹無限的句子。,優(yōu)點:這種學說適合計算機的應用,克服了結構主義語言學只重表層結構忽視深層結構的不足。為語言研究開辟了新的路子和方向,促進了認知科學的發(fā)展;在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特別是人機翻譯和對話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缺點:他過分強調天賦而忽略了后天教育學習。 與形式主義相對峙的還有系統(tǒng)功能學派:英國的韓禮德(系統(tǒng)語法和功能語法兩部分),四、語言學類別(分類),語言學是語言研究各個學科的總稱,內部還有很多分支學科,內容十分豐富。人們研究語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樣形成語言學的各個類別和派別。 1、功能角度: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功能標準為首要標準) 理論語言學:語言學的主體,理論基礎,包括具體、個別的研究和綜合各種語言研究。 應用語言學:廣義: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創(chuàng)立的新語言學科,綜合多種學科的研究手段。狹義:語言教學,指語言理論在語言教學中的運用(語言習得心理),2、具體研究對象:普通(一般)語言學和個別(專語、具體)語言學。 普通語言學:人類所有的語言,探討其性質、結構、功能、發(fā)展,揭示其普遍規(guī)律(普通語音學、普通詞匯學、普通語法學、普通語義學)語言學研究的基礎理論,(我們的課程就屬于普通語言學)指導個別語言學。 個別語言學:一種或幾種語言,為前者提供材料并接受其指導(漢語語言學/英語語言學、現(xiàn)漢/古漢;它也可以以幾種有親屬關系的語言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其發(fā)展規(guī)律特點,如我國的壯語、布衣語、傣語、土語等是來源于侗傣語支的親屬語言,以這幾種語言為研究對象,叫侗傣語言學。),3、研究時段: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 共時語言學:以語言發(fā)展中某個階段為橫斷面,研究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橫向研究(現(xiàn)漢、古漢)又可分為描寫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兩類。 歷時語言學:研究語言發(fā)展的歷史;在不同階段的演變情況縱向研究(歷史語音學) 研究語言發(fā)展的歷史,觀察一種語言的各個結構要素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歷史演變,是從縱的方面研究語言的歷史。涉及到一種語言的,叫做歷史語言學,如歷史語音學、歷史詞匯學、歷史語法學等;涉及到多種語言和方言的,叫做歷史比較語言學。,4、研究方法:描寫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 描寫語言學:斷代似的研究,反映語言在某個時代的客觀細致的面貌(現(xiàn)漢語音、詞匯、語法)。如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英語語法等都屬于描寫語言學。又可分語音學、詞匯學、語法學、修辭學等。 對比語言學:在描寫的基礎上進行比較研究(包括共時歷時研究:古今漢語、英漢語法類型比較),5、研究對象的狀態(tài):靜態(tài)語言學和動態(tài)語言學 靜態(tài)語言學:靜態(tài)的語言符號為對象,構成要素的分析描寫 動態(tài)語言學:動態(tài)的言語交際為對象;研究其發(fā)展運動規(guī)律,6、研究角度和范圍:微觀語言學和宏觀語言學 微觀語言學:理論語言學的各個部門圍繞語言結構本身進行研究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義研究 宏觀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的各個類別綜合各門學科展開研究(更大的范圍內進行研究) 分類角度不同,一門學科可以劃分在不同類別中,如現(xiàn)漢(功能理論語言學、對象專語語言學、時段共時語言學、方法描寫語言學)。,應用語言學類別:廣義、狹義之分 (1)社會語言學:結合社會學和語言學,把語言結構和運用各方面與社會環(huán)境結合 (2)心理語言學:心理學與語言學結合形成,語言是個人心理的反映。 (3)神經(jīng)語言學:最近20年從心理語言學中分離出來的。研究語言和大腦結構的關系,通過神經(jīng)控制系統(tǒng)研究言語的產(chǎn)生;中心問題是大腦如何生成語言。 (4)統(tǒng)計語言學;數(shù)理語言學;實驗語音學;計算語言學;語言病理學。,五、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1、作為傳授經(jīng)驗和認識客觀世界的工具與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等關系密切。 2、作為思維工具與哲學、邏輯學、心理學關系密切。 3、作為思想的表現(xiàn)形式與文學、文化學關系密切(英漢比較:稱謂年齡、血緣)。 所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這樣評價語言學:“語言學,無論就其理論結構而言,還是就其任務之確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學中最先進而且對其它各種學科有重大作用的帶頭學科?!?六、語言學的功用,1、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學技術的基礎。 2、指導我們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和研究語言:方言、本族語和外語。 3、有利于各項語文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掃除文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語言規(guī)范化。,4、提高文學作品的分析和鑒賞能力。 5、有利于科學技術的現(xiàn)代化:語言是信息載體,發(fā)揮很大作用計算機對自然語言的處理。 6、對哲學也有重要意義:語言與思維的關系、語言的起源、語言的本質、語言習得等。 對個人來說,利用語言學的成果,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外語或方言,找出對應規(guī)律,明確規(guī)律)。,第一章 語 言,【教學目的】 理解語言的含義;認識語言的性質;初步認識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認識語言的社會功能,理解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社會現(xiàn)象的內涵,了解語言與思維的關系。,【基本概念】 語言、言語、超語言的剩余部分、語言符號、組合關系 、聚合關系、地域方言、 社會方言、親屬語言、譜系分類 。,【基本理論】 一、語言的正確含義; 二、語言的性質(語言符號的特點); 三、語言系統(tǒng)的基本關系 四、語言的基本職能(交際職能和思維職能)。,【重點難點】 一、語言和言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二、語言符號的特點 三、語言的社會性 四、語言系統(tǒng)的秩序 五、語言和思維的關系,一、語言、言語,首先區(qū)別語言和言語的是索緒爾。 這對于語言教學和語言研究都有重要意義。 1、語言和言語的區(qū)別: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說話是運用語言進行思想交流的行為。 (1)從運用角度來說,自由(言語)/不自由有規(guī)則(語言)。,(2)從語言學角度分析: 言語包括張口說話的動作(言語動作)/說話代碼(語言)/說、寫、想的話(言語作品);語言是言語中較為確定的部分運用同一語言,言語不一定相同。 (3)從表現(xiàn)形式看:言語是個人的,有個人特點/語言是(社會的),語言有共同性和社會性。 (4)從哲學角度看:語言(抽象)和言語(具體、個別)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2、語言和言語的聯(lián)系 (1)語言存在于言語之中 語言是從言語中抽象概括出來的模式,可以從話語中找語言。抽象的語言是不存在的,都以個體語言的形式存在著。 從歷史上看,言語事實在先,規(guī)則在后,通過言語反映存在。先運用,后有規(guī)則。 因此,研究語言要從言語入手言語是補給手段,語言是材料庫。,(2)語言存在以說話的需要為前提 。 (3)言語是對語言的具體運用,是行為和結果。 (4)語余成分(超語言的剩余成分):存在言語中的非語言成分。,言語包括語言成分(被社會使用)和語余成分(未被社會承認) 它包括: A、個人的創(chuàng)新成分(詞匯、語法)。(小孩說話很明顯) B、個人誤用的言語成分。(“快樂著你的快樂”) C、言語的生理部分。(嗓音:粗細、大??;語速) 這些都帶有個人特點若被社會承認轉化為語言成分。,二、語言的性質,(一)符號性 什么是符號 “符號學”作為獨立的學科出現(xiàn),是二十世紀中期以瑞士索緒爾等人為代表提出的。 1、符號的含義:符號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構成的表示一定意義的記號或標記,其作用是指稱現(xiàn)實現(xiàn)象。一個符號,如果沒有意義,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沒有形式,我們就無法感知,符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質基礎。,2、符號的構成:符號是由形式和內容兩個部分構成的結合體。形式就是符號外在的形狀、結構,它是以某種物質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聲音,或者是線條,或者是色彩,等等。這些都是人們的感官可以感知的,稱為“能指”,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義結合在一起的;意義就是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內容,即符號的“意味”,稱為“所指”。任何一個符號,都有一定的意義,形式和意義在一定的符號系統(tǒng)中是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不能割裂二者之間的關系。形式和意義互相依存,誰也離不開誰。,3、符號的種類很多:視覺符號(文字、旗語、信號)、聽覺符號(汽笛、鼓聲、軍號)、觸覺符號(盲文) 4、符號的基本特點:客觀性、物質性(物質外殼)、約定性(紅綠燈)、與一定意義對應。,語言符號,1、語言符號:從本質上看,語言也是一種符號,它能代表或指稱現(xiàn)實現(xiàn)象,也有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具有符號的一切特點。整個語言由符號組成,構成一個系統(tǒng)。 語言符號是用語音形式來表示意義的符號系統(tǒng)。,思考:語言符號和一般符號有什么不同? 語言是認知現(xiàn)實的聽覺符號系統(tǒng),它是所有符號中是最重要、最復雜的一種,不同于其它符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理解: 首先,語言符號是聲音和意義的結合體,是說的和聽的,(與視覺聽覺符號不同)聲音是語言符號的形式;義是語言符號的內容,只有音和義結合才能指稱現(xiàn)實現(xiàn)象,構成語言符號;就語言而言,還有一個重要的物質形式文字,它是語言符號的書寫形式,是語言符號的符號。它使口語成為書面語,使語言信息得以保存和延續(xù)。,其次,一般符號的構成比較簡單,而語言符號卻是非常復雜的,它是有組織、有條理的,是由音位、語素、詞、詞組、句子等結構單位組成的一種層級體系,可分不同的層級;這種分層裝置的特點和奧妙就在于以少數(shù)有規(guī)則地組成多數(shù),因此可以表現(xiàn)任何概念; 再次,一般符號由于構造簡單,因而只能表達有限的內容,而且這種內容是簡單而固定的,語言符號則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意義;,最后,語言符號具有以少馭多的生成機制,具有生成新的結構的能力,一般符號表達的意義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義。語言符號能重復使用,人們根據(jù)交際需要將有限的語言符號排列組合,造出無限的句子。,2、語言符號的特點: (1)任意性。(任意性是普遍性規(guī)則,是理論基石)。 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又叫做約定性,也就是說,語言中的語音和語義的關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邏輯或者某種規(guī)范建立起來的,用什么樣的聲音去表達什么樣的意義,什么樣的意義由什么樣的聲音表達,這完全是由社會約定俗成的,音義之間沒有必然的、本質的聯(lián)系。比如粵方言中讀“人”,讀作zen,新會話讀作ng n,開平話有的讀作ng n 、ngin,臺山話讀作ngin,閩南話讀作nng,但是表達的意義是一樣的。這就是“約定俗成”。,思考:為什么人類會有這樣多形形色色的語言? 這也只能從語言符號的聲音和意義聯(lián)系的任意性角度來解釋。音義結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類語言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原因。 語言符號的任意性特點具體表現(xiàn): 第一,語言符號的音義的結合是任意性的,由社會約定俗成的,即什么樣的語音形式表達什么樣的意義內容,什么樣的意義內容用什么樣的語音形式表現(xiàn)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語言有不同的音義聯(lián)系,音義結合具有不同的特點,如:人、刀、樹、水、妻子、太陽、月亮 第三,同樣的語音形式,在不同的語言中表示不同的意義,不同語言音義聯(lián)系不對等,如英語uncle,等于漢語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嬸嬸、舅媽、姑姑、姨媽”; 第四,同一語言的音義關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2)線條性鏈條排列 語言符號在交際使用過程中,其聲音形式只能一個一個一次出現(xiàn),一個音素或一個音節(jié)發(fā)出來才能緊接著發(fā)出另一個音素或音節(jié),形成線條,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延伸,在時間的線條上綿延,不能同時在空間范圍內展開。,這個組合過程體現(xiàn)了語言符號的層級性,如漢語中的“語素詞短語句子”的層級關系?!凹t”是一個語素,也是符號,它可以和其他的符號結合,還可以組合成更大的語言單位。當然這種組合必須遵循既定的語言規(guī)則。正由于符號在交際中可以重復使用,人們才能根據(jù)交際的需要將有限的符號排列組合,說出無限的話。,(3)穩(wěn)定性 由任意性、約定性決定的。社會約定,無所謂好壞不輕易變化個人來說強迫接受。 (4)可變性、發(fā)展性 歷時角度看,穩(wěn)定性是相對的,(靜態(tài)描寫共時研究)發(fā)展是絕對的(動態(tài)分析歷時研究) 音義之間相互適應(矛盾發(fā)展變化)音義結合的任意性決定了語言的可變性和不變性只能漸變,不能突變 。,促使語言變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A、社會發(fā)展,語言發(fā)展,交際需要音義適應。 B、語言流傳產(chǎn)生誤差。 C、使用語言錯誤積非成是(語音啞然失笑(“?。ㄅf讀)然:笑聲)、語法非常男女、語義空穴來風) D、創(chuàng)造語言(如新的名詞術語的出現(xiàn))。 語言的穩(wěn)定性和發(fā)展性是辨證統(tǒng)一的,為語言的共時、歷時研究提供了可能。,(5)生成性 開放的系統(tǒng),有限模式生成無限的句子 另外,語言符號還具有概括性、民族性、時代性的特點。,(二)系統(tǒng)性 語言符號看起來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亂糟糟的材料,但實際上它們相互間存在著規(guī)律性的聯(lián)系,組成一個嚴密的系統(tǒng)??梢詮膬煞矫鎭碚J識這種系統(tǒng):一是組成規(guī)則,二是運轉規(guī)則。 1、什么是系統(tǒng):許多元素有機結合執(zhí)行某種職能達到某種目的而形成的體系。 系統(tǒng)的三要素:元素、職能、秩序 2、語言系統(tǒng)三要素:語音音素、音位、音節(jié)、語義、語法。,3、語言系統(tǒng)的秩序(特點) (1)層級性:語言單位不在同一平面,而分屬不同的層或級內部規(guī)律(語言是復雜的多層次的符號系統(tǒng))。 語言系統(tǒng)的組成規(guī)則主要表現(xiàn)為結構的層次性,就是說,語言是一種分層的裝置,可以從低到高、或者從下到上分出若干個層次,使音、義以及由音義相結合而組成的符號“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種現(xiàn)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處于一種互相依存、彼此制約的關系之中,形成一個嚴密的系統(tǒng)。 音位:/m/、/t/、/t/A/ 語素:馬(m);他(t);打(d)。 詞(詞組):棗紅馬;他們;鞭打。 句子:他們鞭打棗紅馬。,語言的層級體系: 語言中的各種單位相互間緊密聯(lián)系,彼此依存,組成一個系統(tǒng)。語言系統(tǒng)就是由音位、語素、詞、詞組、句子等結構單位組成的一種層級體系。低一級的層級單位組成高一級的層級單位,最后組成語言這個復雜的系統(tǒng)。 語言就是各個單位在不同的層和級上構成的一個層級裝置。在這個層級裝置中,各個層級呈現(xiàn)出這樣的特點,那就是層次的單位數(shù)量逐層增多,從有限到無窮。,思考:任何一種語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數(shù)量都是無限的,那么人類為什么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語言呢?,(2)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語言系統(tǒng)中兩種最基本的關系 語言的二層關系是相對于語言系統(tǒng)的整體來說的,至于這一系統(tǒng)是如何運作,使語言具有豐富性和生動性,創(chuàng)造出無限多的句子來,所依靠的是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組合關系: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同一性質的結構單位(例如音位與音位、詞與詞等等),按照線性的順序組合起來的關系。組合關系直接體現(xiàn)了語言的結構規(guī)則要求橫向線條性。,聚合關系:在語言的組合結構的某一個位置上能夠互相替換的幾個具有相同作用(組合能力)的單位符號之間的關系就是聚合關系。聚合關系其實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點的一群符號之間的關系,由于它們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結構中可以互相替換,替換后雖然具體內容有所改變,但功能與結構關系沒有變化。 縱向替換性,如“白花”這個符號的鏈條,能出現(xiàn)在“白”這個位置上的有“紅、藍、紫”等顏色詞(是形容詞),也有“大、小、好、香”等形容詞;能出現(xiàn)在“花”這個位置上的有“光、線、旗、紙、卷、房子、皮膚”等名詞,這兩組詞各構成一個聚合。,組詞造句過程:立出句子結構(組合規(guī)則)選擇適當詞(聚合規(guī)則)句子產(chǎn)生。 不但所有的語言符號(符號系列)處在兩種關系中,構成符號的各級單位也處在該關系中。比如在語音層面,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音是可以相拼的,而有些是不能相拼的,這樣也就組成不同的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3)自組織性(自我調整的特點) “自組織性”本是自然科學(生物學)術語,語言單位互相制約,是有層次有規(guī)律的有序結構內部動力,相互作用一個變化,其他變化社會性表現(xiàn)(人生下來就強制接受,自發(fā)遵守)。,(三)社會性 語言從本質上說是社會的,蘇聯(lián)“馬爾”階級性1950年大討論,斯大林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提出了語言的社會性,屬于社會現(xiàn)象,是全民交際和思維工具。,1、思考:為什么說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 (1)語言是社會的產(chǎn)物。社會的變化也給語言以極大的影響,而離開了人類社會,就無所謂語言可言了。語言同社會的關系非常密切,其產(chǎn)生、發(fā)展等都要受到社會的影響。從語言的起源來看,語言一開始就是社會的;從語言的發(fā)展來看,語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2)語言不是自然現(xiàn)象,它與自然現(xiàn)象有根本的區(qū)別。語言不是自然現(xiàn)象。原因: 一方面,如果語言是自然的,其產(chǎn)生發(fā)展就應該有自己的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也不會給語言造成任何的影響,而實際上恰恰相反,語言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都是同社會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直接影響著語言的發(fā)展變化,也就是說,語言的發(fā)展變化是受制于社會的;語言是完全依賴于社會的,離不開社會的,它的發(fā)展變化也是服從社會的需要的。,另一方面,從語言的音義聯(lián)系看語言不是自然現(xiàn)象,而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沒有必然的本質的聯(lián)系,如果語言是自然現(xiàn)象,那么世界上就不應該有這樣多的語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語言應該是一樣的,而實際上世界上的語言多達5千多種,還有許多沒有發(fā)現(xiàn),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語言,這都只能從社會性方面才能加以解釋,從自然現(xiàn)象角度就無法解釋清楚,無論有多大學問的專家也無法解釋。,(3)語言不是個人現(xiàn)象,與個人現(xiàn)象有區(qū)別。個人現(xiàn)象是個人的自言自語,說聽由個人承擔,不是語言最本質的內容。而語言則受社會全體成員約定俗成的制約。,2、語言社會性的具體表現(xiàn): 語言的社會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與社會相互依存。語言、社會、人同時產(chǎn)生,互為條件。 (2)語言為社會服務。交際工具,適應社會需要。 (3)語言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產(chǎn)物。每個社會存在自己的語言,不同民族的區(qū)別標志,(4)個人語言受社會制約:“狼孩”學不會人類語言;中國人學外語去外國。 (5)語言交際是集體性的社會活動。 交際活動表現(xiàn)為一個過程:想說說出傳送接收完成。 (6)語言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產(chǎn)物。,思考:動物有沒有語言?,(四)全民性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語言不但是社會現(xiàn)象,而且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 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既不屬于經(jīng)濟基礎又不屬于上層建筑,不是為特定的階級服務的,而是一視同仁地為全社會服務的??梢赃@樣說,一個社會的集體就是依賴統(tǒng)一的語言把全體成員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語言是聯(lián)系社會成員的橋梁和紐帶,是社會成員統(tǒng)一使用的交際工具。,語言全民性的表現(xiàn): 1、為全民創(chuàng)造 (橫:全體成員;縱:歷代人們)。 2、為全民使用 適應需要全民創(chuàng)造世代使用(脫離滅亡)。,3、為全民服務 沒有階級性、具有階層性 不同階層、集團對語言有一定影響詞義理解和詞匯運用(“坐山雕”、五四時期的“密斯”和“密斯特”、隱語/黑話:耕沙吃飯;歪下睡覺;玉子酒)滿足特定階層和集團的交際需要不妨礙社會交際。,思考題:怎樣理解語言沒有階級性?,三、語言的功能(社會職能),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為社會服務 (一)交際職能: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1、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 (1)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語言是人類區(qū)別于其它動物的一個重要標志。動物不具備。 (2)語言是適應人類需要而產(chǎn)生的:適應人類需要語言產(chǎn)生溝通信息、交流思想。 反之亦然:社會存在人類交往語言重要,(3)語言是信息載體,傳遞信息的代碼(現(xiàn)實的編碼體系)。 人類認識思維成果(信息內容:無形)交際載體(語言:有聲) 編碼發(fā)出傳送接收解碼 (4)交際職能是語言最基本的社會職能,其他功能只是它的派生物。,2、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人類傳遞信息,進行交際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語言外,還可以使用文字、旗語(一種通訊方式,使用于航海、軍事或野外作業(yè),手持兩面小旗用不同姿勢代表字母,進行傳達聯(lián)絡)、紅綠燈、電報代碼、數(shù)學符號以及身勢、表情等,在一定場合使用,可以彌補語言的一些不足。,但是這些交際工具使用范圍有限,有的僅用于特定的范圍,最重要的是,這些交際工具,都離不開語言,都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輔助語言進行交際的,沒有語言,這些手段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 因此,語言雖然不是唯一的(文字、音樂、圖畫、電報、數(shù)學符號)交際工具,但卻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除語言外,人類最常用的交際工具是文字和體態(tài)語作為語言的補充,使用范圍有限。 (1)文字:打破了語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文明的進程。缺點:在語言的基礎上產(chǎn)生,僅有幾千年的歷史;世界上沒有文字的語言很多;適應語言需要,從屬語言只能作為輔助性交際工具。,(2)體態(tài)語(副語言):臉部表情、氣勢、軀體動作,但必須以語言交際為基礎。 鼓掌、舉手、揮手、使眼色、打手勢、點頭、裁判等體態(tài)語必須建立在雙方理解,心領神會的基礎上。,(二)思維職能 1、思維:大腦的機能,能動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過程,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綜合能力。 (平日思考問題就是思維活動,結果是形成觀點和思想) 2、思維類型:復雜、多形態(tài),根據(jù)憑借物和形態(tài)不同分成三類:,(1)動作思維:思維過程中依賴實際動作并以此為支柱。直接感知對象,以實際動作影響對象。 兒童(伴隨動作思維)、 工程設計師(實物檢驗)、 教練員(講解動作)。 (2)形象思維:喚起表象,并對其進行選擇性加工改造?;締挝皇潜硐蟆K囆g家(或家、作家、雕塑家)創(chuàng)造作品、足球教練員設計比賽方法。 (3)抽象思維(邏輯/概念):以語言為工具,運用邏輯形式進行的思維活動。,3、語言和思維的聯(lián)系 (1)思維離不開語言:沒有語言,思維活動不能進行;思維成果無法表達。 A、從認知學(認識論)角度看:語言是認知的伙伴固定認識成果。 怎樣對客觀事物分類、確定關系借助語言(個人來說,學話的過程就是認知的過程)。 B、思維的形成過程和成果都離不開語言,(2)語言離不開思維 A、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在運用中才有意義。如果沒有思維,無所謂交際。 B、語言中詞和句子的意義是思維賦予的,層級關系,組合、聚合與邏輯思維的活動模式相合 總之,二者相互依存,各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又相互適應,有思維就有語言 思維水平高語言發(fā)展水平高(以上是就二者關系的本質而言的,但語言和思維誰先誰后?),4、語言和思維的區(qū)別 兩者是不同的社會現(xiàn)象,不同科學研究的對象,其功能、范疇、規(guī)律都不相同。 (1)概念不同:工具不等于其服務對象。思維是人腦的機能,語言是思維的工具。 (2)職能不同:思維用來認識世界,反映規(guī)律;語言的最重要職能和目的是來溝通思想、傳遞信息。,(3)構成不同:思維由概念、判斷和推理構成;語言由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義構成 (4)語言單位與思維形式不完全對應:一種概念可以用多個詞語表達;判斷多用單句,但單句并非都為判斷 (5)思維是全人類共有的,而語言具有民族性。,思考:動作思維與形象思維與語言無關? 否。雖然有人稱這兩種為“非語言思維”,但劃分是相對的。只有從發(fā)生學的角度才能看出非語言思維的存在(比如未學會說話的幼兒),但一旦具有抽象思維能力,思維會突飛猛進。語言始終占有主導地位。一切思想最終都要傳達給別人,動作、表象、圖畫的翻譯和解釋離不開語言。,第二章 語 音,【教學目的】 認識語音的屬性,掌握人類發(fā)音的基本原理;認識元音和輔音的特點及區(qū)別;掌握音位的歸納規(guī)則,能劃分音位;能用國際音標給普通話注音;了解語流音變和歷史音變的情況。,【基本概念】 音素、國際音標、音位、超音質音位、調位、量位、時位、音位變體、條件變體、自由變體、典型變體、區(qū)別性特征、音節(jié)、語流音變、同化、異化、弱化、脫落,【基本理論】 一、語音的性質(生理屬性、物理屬性、社會屬性) 二、元音和輔音的區(qū)別 三、歸納音位的原則 四、音質音位和超音質音位 五、音位的組合和聚合 六、音位系統(tǒng)的內容 七、語音的發(fā)展演變(語流音變和歷史音變),【重點難點】 一、用國際音標標注普通話 二、確定音位的基本原則 三、音位的區(qū)別性特征 四、音位的組合規(guī)則 五、語流音變的具體表現(xiàn),第一節(jié)、語音的性質,一、什么是語音 語音是人類發(fā)音器官發(fā)出的含有一定意義的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表現(xiàn)形式)。 它使語言成分物質化語言的載體,與意義一起構成語言符號(語言借助語音實現(xiàn)交際職能,聽者和說者共同借助語音進行溝通交流)。,與其他聲音對比,語音的特點: (1)自然界聲音:風、雨、敲門聲不是發(fā)音器官發(fā)出,不表示特定含義。 (2)動物聲音:發(fā)音器官+特定意義對環(huán)境的即時反應,不能組合,不表思維。 (3)人的聲音:咳嗽、呵欠自然反應,不能形成符號,不表示意義。,二、語音的性質 物理屬性(物體振動:物理性): (1)音高:決定于振動頻率(快慢) 振動快頻率高音高。 (2)音長:決定于聲波持續(xù)時間的長短(一般說,語言中的音素都可念長念短)。 (3)音強:決定于發(fā)音體聲波振幅的大小。振動力大振幅大音強。,(4)音質:音的性質,本質特色,又叫”音色”一個音區(qū)別于其他音的基本特征。 (5)四大要素之間的關系? 四者是從不同角度劃分出來的語音的四個成分,但總的說來,音長、音高和音強三者都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的。音色是最根本最本質的,任何語言的語音系統(tǒng)都是以不同音色的音素為其最基本構成,其他要素則不占據(jù)主要地位。音色的變化最豐富,可以滿足人們區(qū)別各種意義的需要。,第二節(jié)、語音的最小單位音素,一、什么是音素 1、定義:音素是人類語言在一次發(fā)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音素是語音的最小單位,它是人類語言從音質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每個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質,我們在發(fā)音時,發(fā)音器官稍微有所改變,就發(fā)出了不同的音素。嚴格的說,一次發(fā)音就是一個音素,兩次發(fā)音可能音色就會不同(如:a、A、),因素是最小語音單位,不能再作橫向切分。 音節(jié)往下切分,就是音素,比如音節(jié)“w”,可以切分w為和o兩個音素。一個音素只有一個發(fā)音動作,發(fā)音動作改變了,發(fā)音器官的形狀改變了,就發(fā)出了不同的音素。,2、音素與字母的區(qū)別: (1)一個音素多用一個字母 (2)一個音素用多個字母(long) (3)一個字母多個音素(a:ei、),普通話音素表,二、音素的記錄 分析語音 記錄下來書面符號(記錄語音的符號就是音標) 1、音標:廣義的音標指一切標記語音的符號。如國際音標、音位音標、音節(jié)音標、語音結構音標、漢語拼音、日本假名。 狹義的音標指標記音素的音標最通行的是”國際音標”(分寬式音標和嚴式音標兩種) 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標是國際音標。(重點注意漢語拼音方案中的符號同國際音標符號的區(qū)別),2、國際音標的優(yōu)點:1888年,“語音學教師協(xié)會”(國際語音協(xié)會) (1)標音準確:音素與符號一一對應,便于準確記音 (2)符號簡單易學:國際通行拉丁字母,便于學習使用 (3)使用靈活:有很多附加符號,可以記錄人類一切語音。如鼻化音、唇化音等。,國際音標所用的符號主要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夠用時則采用反寫、倒寫、合用、增添附加符號、用小寫尺寸的大寫字母等方式解決。,三、音素的構成:元音和輔音 1、元音和輔音的區(qū)別 (1)氣流在發(fā)音通道上有無障礙(元音無,輔音有)最主要區(qū)別 (2)發(fā)音器官各部位的狀態(tài)(元音:各部位均衡;輔音:成阻部位緊張) (3)聲帶是否振動(元音:振動;輔音:不一定振動),(4)氣流的強弱(元音:弱;輔音:強) (5)是否是純樂音(元音:純樂音,響亮;輔音:樂音+噪音,不響亮) (6)能否自成音節(jié)(元音:自成音節(jié);輔音:一般不能自成音節(jié)),2、元音 (1)元音的特點(與輔音相區(qū)別):聲帶振動、氣流不受阻礙、可以自成音節(jié)。 (2)元音的分類:每個元音又具有自己的特性,根據(jù)口腔里舌頭起作用的部位,可把元音分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兩類。 發(fā)元音時,舌面起調節(jié)氣流的關鍵作用,所以通常說的元音即指舌面元音。舌尖起作用的是舌尖元音。,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圓唇與否三個方面決定的。 A、舌位高低:分七級(高、次高、半高、中、半低、次低、低)與口的開閉程度相關:開口大舌位低 B、舌位前后,三類(前、央、后) C、唇形圓展:兩類(圓、不圓) 元音的描寫必須綜合三大因素的作用。如:i: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3)、元音舌位圖是怎樣構成的? 嘴唇不圓,把嘴張得最大,即開口度最大,舌頭盡量往前伸,發(fā)出來的音像“愛”(ai)里面的一個音,國際音標標為a。同樣條件下把舌頭盡量往后縮,發(fā)出來的音像“昂”(ang)里面的前一個音,國際音標標為。 嘴唇不圓,把嘴合攏,既開口度最小,舌頭盡量往前伸,發(fā)出來的音像“衣”,國際音標標為i。如果把舌頭盡量往后縮,嘴唇攏圓,發(fā)出來的音像“烏”,國際音標標為u。 a u i 把四個極點圍成了一個四邊形,叫做元音舌位圖。變更口腔的形狀所能發(fā)出的絕大部分元音都在這個圖的范圍之內。如圖示:,a,A,i,u,e,o,o,E,Y,y,i,e,u,I,m,高 最高 次高,半高,中 正中,半低,次低,低 最低,不圓唇,圓唇,不圓唇,圓唇,不圓唇,圓唇,前,央,后,v,(4)、八個基本元音 音標 名稱 例詞 i 舌面 前高不圓唇 北京“衣”i 英語beat bi:t e 舌面 前半高不圓唇 北京“梅”mei 英語red 舌面前半低不圓唇 北京“列”li 英語fairf a 舌面前低不圓唇 北京“擔”tan 英語flyflai u 舌面后高圓唇 北京“屋”u 英語roomru:m o 舌面 后半高圓唇 北京“喔”o 舌面后半低圓唇 廣州“火”f 英語all 舌面后半低不圓唇 北京“刀”tu 英語half,e,e,(5)、其他舌面前元音 音標 名稱 例詞 y 舌面 前高圓唇 北京“女”ny A 舌面央低不圓唇 北京“啊”“馬”里面的元音 舌面中央不圓唇 北京“的”“了”中的元音 舌面次低前不圓唇 蘇州“好”h 舌面后半高不圓唇 北京“哥”k 舌面后半低不圓唇 英語cup 舌面前半低圓唇 廣州“靴”h 舌面前半高圓唇 上?!案伞眐 (6)、舌尖元音 舌尖后不圓唇 舌尖前不圓唇,(7)漢語拼音韻母與國際音標對照表,注: i (單獨做韻母) i -I (舌尖前)和z c s相拼 -I(舌尖后)和zh ch sh r 相拼 ,3、輔音:發(fā)音時氣流受到阻礙并克服阻礙發(fā)出的音(成阻+除阻) (一)、輔音的分類 1、在介紹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之前,首先要區(qū)別幾對一般的發(fā)音方法 (1)清和濁 發(fā)音時聲帶顫動的輔音叫濁輔音,不顫動的叫清輔音。北京話里沒有和清輔音相對的濁輔音,比方它有清音f s ,而沒有像英語里的 v z 那樣的濁音。,(2)送氣和不送氣 發(fā)音時氣流強的叫送氣,氣流弱的叫不送氣。如漢語拼音pp是送氣音,bp是不送氣音。國際音標寫送氣音的辦法是在不送氣輔音的后邊加“h”或在右上方加“ ”。如不送氣的是p t k,送氣的是ph th kh或者p t k。,(3)鼻音和口音 發(fā)出來的輔音是鼻音還是口音,這是軟腭(連帶小舌)在起作用。軟腭低垂,堵住口腔的通道,讓氣流從鼻腔出來,就產(chǎn)生鼻音;軟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讓氣流從口腔出來,就產(chǎn)生口音。,(2)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主要介紹普通話聲母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 發(fā)音部位就是發(fā)音器官阻礙氣流的部位。發(fā)音部位有兩點構成。發(fā)音部位有十一處,分別是雙唇、唇齒、齒間、舌尖前、舌尖后、舌葉、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舌根)、小舌、喉。,發(fā)音方法就是形成和克服阻礙的方式。發(fā)音方法有八種,分別是塞音、鼻音、擦音、塞擦音、顫音、閃音、邊音、半元音。普通話輔音(聲母)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描寫如下:,雙唇不送氣清塞音b p 舌尖后不送氣清塞擦音 zh 雙唇送氣清塞音p p 舌尖后送氣清塞擦 ch 雙唇濁鼻音m m 舌尖后清擦音sh 唇齒清擦音f f 舌尖后濁擦音r 舌尖前不送氣清塞擦音zts 舌面前不送氣清塞擦音j 舌尖前送氣清塞擦音 c ts 舌面前送氣清塞擦音q 舌尖前清擦音 s s 舌面前清擦音 x 舌尖前(舌尖中)不送氣清塞音dt 舌面后(舌根)不送氣清塞音g 舌尖前(舌尖中)送氣清塞音tt 舌面后(舌根)送氣清塞音 k 舌尖前(舌尖中)濁鼻音nn 舌面后(舌根)清擦音h 舌尖前(舌尖中)濁邊音l I ng 舌面后(舌根)濁鼻音,(二)、輔音發(fā)音的幾種獨特情況 1、半元音 介于元音和輔音之間,屬于混合音。聲帶顫動,較為響亮(與元音相似);又略帶摩擦(與輔音相似);口腔近于開放,樂音成分大些。普通話中零聲母的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其韻頭都是半元音?!盁?、溫、元” 2、腭化輔音 發(fā)音時擴大舌面與上腭的接觸面,在發(fā)輔音時同時加上j音,兩者合成一個音素。英語dew、俄語、普通話t、t、n、l與齊齒呼相拼時,就帶有腭化色彩?!半姟?、“題”。,3、唇化輔音 發(fā)輔音時伴隨圓唇動作,一般在輔音下方(或右上方)加“w”。 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常見,特別是舌根唇化明顯。kw、khw、gw。 普通話,多數(shù)輔音與合口、撮口韻母相拼時帶唇化色彩?!岸肌薄熬印?。 清鼻音、清邊音聲帶不震動,然后經(jīng)鼻腔、口腔的舌邊流出,在輔音下方加“o” 漢藏語系中瑤語勉話多見。,小結:音素(元音、輔音)是從音色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單位,它著眼于語音的物理屬性來分析所有語音共有的聲學特征;著眼于生理屬性來分析其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局限于語音的自然屬性的研究。 音素是孤立的考察語言片段在一次發(fā)音中切分出來的單位,是語言具體使用中的資料實體。而要考察語音的社會屬性(即一個音在怎樣的系統(tǒng)中起到怎樣的功能),還需要引出音位的概念。,第三節(jié)、音系的基本單位音位,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具體語言或方言在多次發(fā)音中劃分出來的具有辯義功能的最小語音單位。 音位具有區(qū)別意義的作用,它是從語音的社會屬性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而且音位總是屬于一定語言的,離開了特定的語言,研究音位就沒有了意義。,1、音位是能夠區(qū)別意義的語音單位(辯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