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ppt_第1頁
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ppt_第2頁
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ppt_第3頁
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ppt_第4頁
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周婷,Diffuse Panbrochilitis,定義,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種彌漫存在于兩肺呼吸性細支氣管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 受累部位主要是呼吸性支氣管以遠的終末氣道。 炎癥病變彌漫性地分布并累及呼吸性細支氣管壁的全層。 突出的臨床表現(xiàn)是咳嗽、咳痰和活動后氣促,嚴重者可導致呼吸功能障礙。,歷史,1963年其臨床及X線的表現(xiàn)首先被日本Takizawa教授所描述 1969年中山、本間最先依據(jù)病理組織學的特點提出DPB的概念,并將其區(qū)別于其它氣道阻塞性疾病。,歷史,日本曾在80年代進行兩次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診斷648例,組織學確診82例4。 東亞地區(qū)的韓國及我國的臺灣省也陸續(xù)有個案報告。 直至1981年我國對本病做了詳細介紹,病因,感染:多有慢性副鼻竇炎病史(80%以上),冷凝集試驗多陽性及紅霉素療效好,推測與肺炎支原體感染有關。 遺傳:有一定的人種特異性及家族發(fā)病傾向,日本DBP HLA-B54 多陽性( 63.2%) 免疫: BALF NE%,CD4/CD8, CD4,CD8 淋巴細胞總數(shù)。 刺激性有害氣體吸入與大氣污染:強酸煙霧、氯氣、溶媒性氣體、化學藥品和各種粉塵,如二氧化硫污染區(qū)域DPB發(fā)病率較一般地區(qū)為高。,流行病學,日本、韓國、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地區(qū) 男女之比為1.4:1, 發(fā)病年齡一般在2050歲 與吸煙無關 84.8%患者合并鼻竇炎 最初被誤診為其他疾病的為90%。,臨床表現(xiàn),癥狀 慢性咳嗽、咳痰(膿痰)、呼吸困難 常伴發(fā)鼻竇炎 與其他疾病伴發(fā),如類風濕關節(jié)炎、肺癌、支氣管哮喘,臨床表現(xiàn),體征 兩肺干濕啰音,兩下肺為著,發(fā)紺、杵狀指。 晚期可出現(xiàn)呼吸衰竭或肺心病體征。,實驗室檢查,WBC、NE增高(急性加重期)。 -球蛋白、ESR,類風濕因子陽性(不特異)。 冷凝集試驗效價增高(特征性),多64倍以上,IgA升高。 末梢血CD4+/CD8+比值升高。 BALF細胞數(shù)、NE,LY% 。 BALF D4+/CD8+ 。 HLA-Bw54陽性率明顯增高。,肺功能,以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為主,F(xiàn)EV1實/預,F(xiàn)EV1/FVC,殘氣量、殘氣率。 早期出現(xiàn)低氧血癥,肺彌散功能和肺順應性通常在正常范圍。,CT征象分析,彌漫性細粟粒樣影伴“樹芽征”是DPB的典型CT表現(xiàn)。 分布廣泛, 但不均勻, 常以某一段、葉或兩中下肺為主, 與該病形態(tài)學改變一致。 小葉中心性分布, 結節(jié)大小2-5mm, 無融合趨勢。,DPB,CT征象分析,小支氣管擴張 多為細支氣管壁增厚, 無囊狀支氣管擴張(區(qū)別于其他原因的支氣管擴張) 可能與細支氣管全壁炎所致的細支氣管壁增厚有關。,1,CT征象分析,小斑片樣磨玻璃影、斑片狀和大片實變影、小空洞 為感染性病變不同階段的共同征象, 無特異性 范圍、形態(tài)、密度等與感染性病變的嚴重程度和病程有關。 多以彌漫性細粟粒樣小結節(jié)影為背景伴隨出現(xiàn)。,CT征象分析,空氣潴留征 小氣道狹窄或阻塞可引起肺內含氣量增多,氣體潴留。,CT征象分析,肺間質纖維化 胸膜下網(wǎng)狀影及蜂窩影,CT征象分析,鼻旁竇炎 DPB主要合并癥, 最常累及上頜竇 文獻報道有80.5%和84.7%的DPB患者伴有或既往有鼻旁竇炎,診 斷,1998日本厚生省第二次診斷標準,必須項目: 1 持續(xù)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 2 慢性副鼻竇炎或既往有副鼻竇炎病史 3 雙肺彌漫分布的顆粒樣結節(jié)狀陰影,CT呈小葉中心性顆粒樣結節(jié)狀陰影 參考項目 1 斷續(xù)性濕羅音; 2 1秒率降低(70%)以及低氧(PaO:80mmHg); 3 冷凝集試驗1:64以上,確診: 符合必須項目 、 和, 加上參考項目中的2項以上; 一般診斷: 符合必須項目 、 和; 可疑診斷: 符合必須項目和 。病理活檢有利于本病的確診。但典型病例經(jīng)X線和高分辨率CT(HRCT)即可診斷, 而臨床和影像學表現(xiàn)不典型者, 須取肺組織活檢確診。肺活檢取材以開胸或胸腔鏡為好。,病理,大體標本: 表面彌漫細小灰白色結節(jié) 切面見廣泛細支氣管為中心結節(jié) 支氣管擴張,病理,雙肺彌漫性分布,以呼吸性細支氣管為中心的慢性細支氣管炎及細支氣管周圍炎,病理,細支氣管和呼吸性細支氣管炎 管壁增厚,管腔狹窄 管壁全層見淋巴細胞、漿細胞和組織細胞 其他肺組織區(qū)域可以完全正常 支氣管腔及周圍肺泡腔伴有大量中性粒細胞 病程晚期,細支氣管周可見間質纖維組織增多,鑒 別 診 斷,慢性支氣管炎,誤診率極高 慢支X線胸片示肺紋理增強,而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為雙肺彌漫分布的小結節(jié)影。 HRCT能更清晰地區(qū)分二者。,支氣管擴張(BE),CT示某一葉段多級支氣管的囊環(huán)狀薄壁透光影和“雙軌征” 多累及較大支氣管, 嚴重者??梢娭夤莛ひ呵度?或液平。 病變范圍遠不如DPB廣 一般無肺功能改變,PaO2多正常。,肺結核,病灶有多態(tài)性的背景特點, 病變除“樹芽征”外, 還伴有斑片影、空洞等多種形態(tài) 急性粟粒性肺結核則表現(xiàn)為細粟粒樣結節(jié)影, 其密度更淡, 分布更密集, 有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勻的特點,塵肺,早期影像學表現(xiàn)雙肺彌漫性分布的粟粒樣小結節(jié)影, 但不呈小葉中心性分布。 只有當氣道損傷延伸至小氣道時, 可出現(xiàn)細支氣管擴張及小葉中心結節(jié)影 早期一般不伴發(fā)支氣管擴張,亦無樹芽征和支氣管壁增厚。 縱隔、肺門淋巴結增大伴鈣化是其特征 有生產(chǎn)性粉塵接觸史。,治 療,紅霉素 歷史,1982年工藤翔二等開始嘗試長期、小劑量使用紅霉素治療DPB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并被1990年日本厚生省彌漫性肺疾病研究班的雙盲研究所肯定 。,紅霉素 機制,紅霉素改善DPB的癥狀是依賴于它的抗炎作用,而非抗菌作用。 抑制氣道上皮分泌粘蛋白及通過阻斷Cl-通道抑制水分的分泌,使氣道粘膜的分泌減少。 抑制氣道上皮分泌的IL-8及NE釋放的LT-B4,減少NE在氣道粘膜的集聚。 抑制末梢血淋巴細胞的增殖和活化,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的成熟、分化。,紅霉素,不論細菌培養(yǎng)結果如何,紅霉素均應為首選用藥。 用量為 400-600mg Qd 用藥6個月以上,有效至少1年 進展期病人則需持續(xù)用藥2年以上。 停藥后復發(fā)的病例,再用紅霉素仍然有效 紅霉素治療4周癥狀仍不改善者可試用14環(huán)的大環(huán)內脂類藥物如克拉仙(CAM)或羅紅霉素(RXM)。,紅霉素 反應,多數(shù)病人用藥4周后臨床癥狀不同程度改善 顆粒樣結節(jié)狀陰影減少或消失 FEV1實/預,其他治療,糖皮質激素 強的松 1-2mg/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