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 醫(yī)學心理學基礎(一),心理現象與認識過程,第一節(jié) 心理學與心理現象,一、心理現象(mental phenomena) 概念:是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 內容: 認識過程(感、知、記憶、思維等) 心理過程 情感過程 意志過程 心理現象 人格傾向性(需要、動機等) 人格(個性) 人格特征 (能力、氣質、性格) 自我意識系統(tǒng)(自我認識、自我體 驗、自我調控),基本概念,心理過程:指人心理活動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具體地說,是指在客觀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時間內,大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 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主要作用是對客觀對象的選擇和保持,使人能清晰地認識事物并能準確迅速地完成某種活動。 人格:也稱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第二節(jié) 心理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一、心理現象的發(fā)生 反應性(所有物質) 感應性(生命的標志) 感受性 信號性反映(心理現象發(fā)生的標志) 動物神經系統(tǒng)的產生和發(fā)展是心理活動 產生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 !,二、動物心理的發(fā)展,1)感覺階段:個別屬性,穩(wěn)定反映 無脊椎動物 2)知覺階段:復雜變化,整體反映 低等脊椎動物 3)思維階段:借助表象和概括, 解決復雜的問題 高等脊椎動物,三、人類意識的起源,人與動物心理的區(qū)別意識(consciousness) 人的心理并不都是意識 意識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現實的最高形式,是對現實的一種有組織的反映。,人類意識產生的兩個重要條件: 勞動和直立行走:使用與制造工具 社會集體性 語言:促進腦的發(fā)展 意識外物與自身存在,四、個體心理的發(fā)展,遺傳 環(huán)境 學習 機體的生長與成熟,第三節(jié) 心理實質,一、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功能 1. 人腦結構的特點: 腦的重量 人腦的腦重指數 2. 大腦皮質的發(fā)展: 新皮質 顳區(qū),下頂區(qū),額區(qū),3.腦的三級皮質區(qū),(1)第一級:投射區(qū),IV,V 層神經元 接受感覺信息 (2)第二級:投射-聯絡區(qū),II,III 層神經元 與知覺有關信息 (3)第三級:重疊區(qū),II,III 層神經元 整和信息,復雜運動,4.腦的三個主要功能結構,(1)調節(jié)緊張度與覺醒的結構 如:網狀結構 (2)接受加工和儲存信息的內導聯合區(qū) 如:一般感覺區(qū),枕區(qū),聽區(qū) (3)調控復雜活動的外導聯合區(qū) 如:額葉,二、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 客觀現實是“原材料” 人腦是“加工廠”,自然界是人類心理活動不可缺少的源泉 社會環(huán)境和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對人的心理發(fā)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對于狼孩的研究,三、人的心理是對客觀現實能動的反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客觀現實 心理反應 人腦,個人經驗 個性特征 自我意識 。,第四節(jié) 認識過程 感覺與知覺,一、感覺 概念: 感覺(sensation)是人腦對當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分類: (1)外部感覺:視、聽、膚(觸,壓,溫 度)味、嗅 (2)內部感覺:內臟覺、運動覺和平衡覺。 一般特性: (1)感受性與特殊性 (2)時間特性,感受性及其測量,1.概念 (1)感受性:感受器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 (2)感覺閾限:能引起感覺的持續(xù)了一定時間的刺激量,(3)絕對感受性 感覺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4)絕對感覺閾限 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 (5)差別感受性 能覺察刺激物的最小差異的能力 (6)差別感覺閾限 能覺察刺激物的最小差異量,感受性變化的規(guī)律,(一)適應(sensory adaption) 概念 刺激物持續(xù)作用于感覺器官,引起感受性改變的現象叫適應。 速度 溫度覺、壓覺: 較快 嗅覺: 部分較快 部分較慢,規(guī)律 持續(xù)作用的強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持續(xù)作用的弱刺激是感受性增強。,(二)感覺對比,概念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象。 分類 (1) 同時對比 (2)繼時對比,同時對比,兩個刺激物同時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灰色方塊放在黑色背景上-顯亮 灰色方塊放在白色背景上-顯暗 顏色對比 :在背景影響下,向補色變 灰色方塊 在 紅色 背景上-帶青色,繼時對比,兩個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發(fā)生的感覺對比 例:吃苦藥后 喝白開水 感覺 -甜,(三)感覺的相互作用(sensory interaction),概念 一種感覺在其他感覺的影響下發(fā)生感受性的變化 例1:視分析器感受性 在弱的音樂聽覺影響下 提高 在強的馬達噪音影響下 降低,例2: 身體疼痛: 咬緊牙關-減輕 強烈聲音-增加 物體 : 在紅光下-變大 在藍光下-變小,規(guī)律,弱刺激 使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提高 強刺激 使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降低,(四)聯覺(synesthesia),概念 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心理活動的發(fā)生。 常見的聯覺 顏色溫度覺: 紅,橙,黃- 溫 暖 藍,青,紫- 寒 冷,應用,淡藍色-對高熱有益 黃 色-刺激食欲 綠 色-涼爽作用 玫瑰色-情緒振奮,(五)感受性的發(fā)展與補償,概念 喪失某種感覺能力的人,由于適應生活的需要,可以在生活實踐中發(fā)展其他健全的感覺來彌補。 例如: 盲人:靈敏聽,觸,嗅 聾人:空氣震動欣賞音樂,二、知覺,概念 知覺(perception)是人腦對當時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分類 (1)分類法一: 空間知覺:距離,大小,形狀,方位 時間知覺:延續(xù)性,順序性 運動知覺:空間位置移動,(2)分類法二: 視知覺 聽知覺 嗅知覺 觸知覺 味知覺 (3)特殊類型: 錯覺,痛知覺,影響疼痛的心理社會因素包括: (1)早期經驗 (2)產生疼痛的原因和對后果的評價 (3)情緒 (4)注意 (5)暗示 (6)人格 (7)文化教育,基本特征 選擇性 整體性 理解性 恒常性,(一)知覺的選擇性,概念 在眾多刺激物中選擇少數刺激物作為知覺對象。 選擇的條件 對象和背景的差別 對象的運動 刺激物各部分的組合,實際應用,晴天陽光: 白色 陰天有霧: 黑色 白 天: 黃色鮮明 夜 間: 綠,藍,紅鮮明,(二)知覺的整體性,概念 人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把由多種屬性構成的事物知覺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的特性 影響因素 強弱成分 相互關系,實際應用,例如:作校對工作時,有時難以發(fā)現句中的 漏字或錯字 (三)知覺的理解性 概念 人對知覺對象產生理解,才獲得事物的整體反映,影響因素 言語的指導作用 實踐活動的任務 對知覺對象的態(tài)度 實際應用 例如:自然景觀,(四)知覺的恒常性,概念 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知覺的影像仍保持相對不變,影響因素 認知 經驗 實際應用: 按實際事物面貌反映事物,從而適應環(huán)境,錯覺,概念 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 原因 (1)同一分析器內部相互作用 (2)不同分析器提供的信號不一致 (3)與過去經驗相矛盾 (4)思維推理上的錯誤,常見類型 圖形錯覺,垂直線與水平線 繆勒-萊依爾錯覺 充滿空間的錯覺 線條的影響,圖形內部結構 圖形空間對比 圖形背景 關閉與開口, 大小錯覺 形重錯覺 運動錯覺,第五節(jié) 認識過程 記憶,概念 記憶(memory)是人腦對其經驗的識記、保持和以后的再現(再認、回憶)的心理過程。,分類,(1)根據內容分類 形象記憶 運動記憶 邏輯記憶 情緒記憶 (2)根據輸入信息編碼、加工方式的不同和儲存時間長短 分類 感覺記憶 短時記憶 長時記憶,記憶過程,(一)識記(memorizing) 概念 是人們獲得經驗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信息進行編碼的過程。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保持和再現的前提。,分類 (1)根據識記時有無明確的目的: 無意識記 有意識記 (2)根據識記時對材料意義的理解程度: 意義識記 機械識記,影響記憶效果的因素,個體生理狀態(tài)(如覺醒狀態(tài)、意識狀態(tài)) 心理需要 興趣 識記的目的 對識記材料的理解程度 識記材料的數量和性質,(二)保持和遺忘,概念 保持(retention)是把識記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在腦中編碼和儲存的過程。保持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 遺忘(forgetting)是對識記過的事物不能再認或回憶,或者再認或回憶有錯誤。,保持的內容可能會發(fā)生以下形式的變化,內容變得簡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細節(jié)逐 漸消失; 內容變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意義; 內容變得更加具體或更為夸張或突出。,遺忘曲線,艾賓浩斯(Ebbinghaus,Hermann von1850-1909, 德國),不同時間間隔后的記憶成績,時間間隔 重學節(jié)省誦讀時間(%) 20分鐘 58.2 1小時 44.2 8小時 35.8 1 日 33.7 2 日 27.8 31日 21.1,關于遺忘原因的幾種學說,衰退說:記憶痕跡因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 干擾說: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擾 前攝抑制 :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 材料的干擾作用 倒攝抑制 :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壓抑說:遺忘是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這種壓抑被解除,記憶就能恢復。,抵制遺忘的方法,(1)及時復習 (2)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3)復習方式多樣化 (4)要盡可能排除前后材料的影響 (5)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三) 再現,概念 指對頭腦中儲存的信息的提取過程有兩種基本形式:再認和回憶。 再認:是指過去識記過的材料再次出現時,有熟悉之感,可以識別和確認。 回憶:指頭腦中重新浮現出過去經歷過的事物或形成的概念,是由一定的外界條件引起的。,再認與回憶的正確程度一般取決于 :,對原識記材料的鞏固程度。 依賴于積極的思維活動,第六節(jié) 認知過程 思維,概念 思維(thinking)是人以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現實的間接概括的反映。 基本特征 間接性:通過其他事物做媒介來反映 某一客觀事物 概括性:反映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 本質特征和事物間的規(guī)律性聯系和 關系,分類,(1)根據任務性質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動作思維:實際動作為主要支柱 形象思維:運用表象進行概括 抽象思維:運用概念判斷與推理,(2)根據探索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維:各種信息的聚合的思維。 (尋求一個答案) 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從不同角度 方向思考的思維。 (尋求多種答案),(三)根據思維的主動性和獨性:,習慣性思維(再造思維):用解決類 似問題的知識與經驗來解 決當前問題的思維。 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有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 思維。,過程,分析與綜合 比較與分類 抽象和概括,(一)分析與綜合,概念 (1)分析(analysis):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各種不同的特征。 (2)綜合(integration):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或不同特征,不同方面結合起來。,(二)比較與分類,(1)比較:對不同事物或現象加以對比, 確定它們的共同點、不同點及相互之 間的關系。 (2)分類:在比較的基礎上,把事物歸入 相當的屬、種、類之中,揭示出事物 之間的從屬關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三)抽象與概括,(1)抽象:抽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 征,舍棄非本質特征的心智操作 (2)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綜 合起來,并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 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思維,(一)解決問題的基本階段 發(fā)現問題 分析問題 提出假設 檢驗假設,(二)影響解決問題的心理因素,1.知覺特點的影響,2. 定勢的影響,過去經驗對解決新問題的傾向性。 3. 功能固著 4. 遷移 已有知識對解決新問題的影響 英語-俄語(負遷移) 數學-物理(正遷移),第七節(jié) 認識過程 想象與創(chuàng)造,一、想象 概念 想象(imagination)是人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出租車營運權承包及管理服務合同
- 文化遺產插畫創(chuàng)作委托協(xié)議
- 老人皮膚護理課件
- 老人消防安全課件圖片
- 老人居家護理課件
- 美術白菜課件兒童
- 機關安全生產
- 安全生產工作督導檢查簡報
- 消防安全檢查通訊
- 因私出國自查情況匯報
- 中國思想史課件
- 重癥肺炎個案護理查房
- 2023消防系統(tǒng)驗收記錄表室內給水系統(tǒng)室內消火栓
- 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標準
- 植保無人機作業(yè)情況記錄表
-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 工業(yè)相機與機器視覺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
-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級英語課文原文word版
- 三菱通用變頻器D700使用手冊
- 分期付款合同協(xié)議
- 埃得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0425噸聚苯醚及5000噸鄰甲酚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