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應、惠更斯原理(習題).pdf_第1頁
多普勒效應、惠更斯原理(習題).pdf_第2頁
多普勒效應、惠更斯原理(習題).pdf_第3頁
多普勒效應、惠更斯原理(習題).pdf_第4頁
多普勒效應、惠更斯原理(習題).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多普勒效應、惠更斯原理多普勒效應、惠更斯原理 一、選擇題一、選擇題 1如圖所示,讓小球 P 一邊貼水面每秒振動 5 次,一邊沿 z 軸正方向勻速移動,O 點是它的初始 位置圖示為觀察到的某一時刻的水面波,圖中的實線表示水面波的波峰位置,此時小球 P 處于波峰 位置,激起的第一個波峰剛好傳到 40 cm 處,那么水面波的傳播速度及小球 P 勻速移動的速度分別是 ( ) A0.05 ms,0.025 ms B0,1 rns,0.1 ms C0.15 ms,0.125 ms D0.2 ms,0.1 ms 2輪船在進港途中 x-t 圖像如圖甲所示,則在港口所測到輪船 L 霧笛發(fā)出聲音的頻率是圖乙中的 哪一個( ) 3站在火車站臺上的旅客聽到火車鳴笛聲的音調(diào)變化情況是( ) A當火車減速進站時,鳴笛聲的音調(diào)變低 B當火車減速進站時,鳴笛聲的音調(diào)變高 C當火車減速離站時,鳴笛聲的音調(diào)變低 D當火車減速離站時,鳴笛聲的音調(diào)變高 4一個位于原點 O 的波源 S 發(fā)出一列沿 x 軸正向傳播的簡諧橫波,波速為 400 ms,已知在 t=0 時刻,波剛好傳到 x=40 m 處,當時的波形圖如圖所示在 x 軸上橫坐標 x=400 m 處固定一個波的接 收器 P(圖中未畫出)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波源開始振動的方向一定是向下 Bx=40 m 處的質(zhì)點在 t=0.5 s 時刻位于最大位移處 C接收器在江 1.0 s 時刻才接收到此波的信號 D 若從 t=0 時刻起波源 S 沿 x 軸負向以 10 ms 的速度勻速移動, 則接收器接收到此波時的頻率 將變小 5有兩個靜止的聲源,發(fā)出聲波 1 和聲波 2,在空氣中傳播,如圖所示為某時刻這兩列波的圖像,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波 1 的波速比聲波 2 的波速大 B相對于同一障礙物,波 l 比波 2 更容易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C這兩列波相遇時,不會產(chǎn)生干涉現(xiàn)象 D遠離兩個聲源運動的觀察者,聽到的這兩列波的頻率均與從聲源發(fā)出時的頻率相同 6如圖甲所示,O 為波源,OP 間距為 s,t=0 時刻 0 點開始由平衡位置向下振動,產(chǎn)生向右的沿 直線傳播的簡諧橫波,圖乙表示 P 點振動的圖像(從 t1時刻開始振動) 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波的波長為 s(t2t1)t1 B該波與另一列頻率為 21 1 tt Hz 的同類波疊加不可能產(chǎn)生穩(wěn)定的干涉現(xiàn)象 C某障礙物的尺寸為 21 1 () 2 s tt t ,該波遇到此障礙物時能產(chǎn)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D若波源 O 向右勻減速運動,靠近 P 點,則 P 點的觀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比 21 1 tt Hz 大 7如圖是一列機械波從一種介質(zhì)進入另一種介質(zhì)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已知波在介質(zhì)中的波速為 v1, 波在介質(zhì)中的波速為 v2,則 v1v2,為( ) A12 B21 C32 D23 8以下關于波的認識,哪些是正確的?( ) A潛艇利用聲吶探測周圍物體的分布情況,用的是波的反射原理 B隱形飛機怪異的外形及表面涂特殊隱形物質(zhì),是為了減少波的反射,從而達到隱形的目的 C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反射 D水波從深水區(qū)傳到淺水區(qū)改變傳播方向的現(xiàn)象,是波的折射現(xiàn)象 9甲、乙兩人平行站在一堵墻前面,兩人相距 2a,距離墻均為3a,當甲開了一槍后,乙在時 間 t 后聽到第一聲槍響,則乙聽到第二聲槍響的時間為( ) A聽不到 B甲開槍 3t 后 C甲開槍 2t 后 D甲開槍 37 2 t 后 10圖中 1、2、3 分別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線,則( ) A2 與 1 的波長、頻率相等波速不等 B2 與 1 的波速、頻率相等,波長不等 C3 與 1 的波速、頻率、波長均相等 D3 與 1 的頻率相等,波速、波長均不等 11如圖所示。是聲波從介質(zhì)進入介質(zhì)的折射情況,由圖判斷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入射角大于折射角,聲波在介質(zhì)中的波速大于它在介質(zhì)中的波速 B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可能是空氣,可能是水 C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可能是鋼鐵,可能是空氣 D介質(zhì)中波速 v1與介質(zhì)中波速 v2滿足: 12 21 sin sin v v 二、填空題二、填空題 12飛行的炮彈由于受到空氣阻力作用而做減速運動,同時發(fā)出呼嘯聲,有經(jīng)驗的戰(zhàn)士根據(jù)呼嘯 聲的音調(diào)即能判斷炮彈是向他飛來還是遠離他而去假如他聽到的呼嘯聲音調(diào)降低,這說明炮彈正 _ 13如圖所示,在公路的十字路口東側路邊,甲以速度 v1,向東行走,在路口北側,乙站在路邊, 一輛汽車以速度 v2通過路口向東行駛并鳴笛,已知汽車笛聲的頻率為 f0,車速 v2v1。甲聽到的笛聲 的頻率為 f1,乙聽到的笛聲的頻率為 f2,司機自己聽到的笛聲的頻率為 f3,則此三人聽到笛聲的頻率 由高至低依次為_ 14某人乘火車由甲地去乙地,途中此人乘坐的列車笛聲頻率為 f1;此人乘坐的列車之后又與迎 面駛來的一列客車會車,聽到客車駛近時的笛聲頻率為 f2,已知機車發(fā)出的笛聲相同,則 f1與 f2的大 小關系是 f1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2 三、解答題三、解答題 15以速度 u=20 ms 奔馳的火車,鳴笛聲頻率為 275 Hz,若常溫下空氣中的聲速 v=340 ms (1)當火車駛來時,站在鐵道旁的觀察者聽到的笛聲頻率是多少? (2)當火車駛去時,站在鐵道旁的觀察者聽到的笛聲頻率是多少? 16一個觀察者在鐵路旁邊,當火車駛近時,他聽到汽笛聲頻率為 f1=440 Hz當火車駛去時,他 聽到汽笛聲頻率為 f2=392 Hz,設空氣中的聲速為 330 ms,求火車的速度 v1是多少? 17正在報警的警鐘,每隔 0.4 s 響一聲,有輛警車以 72 kmh 的速度向警鐘所在地趕來,則該 警車內(nèi)的警察在 2 min 內(nèi)能聽到多少次響聲?(報警信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 340 ms) 18某人想聽到自己發(fā)出聲音的回聲,若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340 ms,那么他至少 要離障礙物多遠?(原聲與回聲區(qū)分的最短時間為 0.1 s) 19一個觀察者在高處用望遠鏡注視在地上的木工以每秒 2 次的頻率擊釘子,他聽到聲音時恰好 看到擊錘動作,若觀察者距木工 680 m,當木工停止擊錘后,他還能聽到幾次擊釘聲?(聲波在空氣 中的傳播速度為 340 ms) 20如圖,a、b、c 分別為人射波、反射波、折射波,已知入射波波速 v=10 ms,入射角1為 30 ,反射波線與折射波線相垂直,求折射波的速度 【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一、選擇題 1 【答案】D 【 解 析 】 由 圖 可 知 P 振 動 的 時 間 為 2 s , 波 速 0.4 m 0.2 m / s 2s , P 點 移 動 速 度 0.4m 0.2m / s 2s 2 【答案】A 【解析】由 x-t 圖像可知,輪船靠近港口時的速度 v1v3v2,由 vf f Vv 可知,f1f3f2,故 A 項正確。 3 【答案】B、C 【解析】當波源靠近觀察者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變高;當波源遠離觀察者時,觀察者接收到 的頻率變低 4 【答案】A、D 【解析】t=0 時刻 x=40 m 處質(zhì)點起振的方向與波源開始振動的方向是相同的,向下振動,所以 A 正確;由=20 m,0.05sT v ,所以 x=40 m 處的質(zhì)點,在 t=0.5 s 時恰好振動了 10 個周期,又 回到平衡位置, B 錯誤; t=0 時波離接收器 P 的距離為 400 m40 m=360 m, 所以再經(jīng)過 360 s0.9s 400 , 接收器 P 即可接收到此波的信號,C 錯誤;波源以 10 ms 的速度遠離接收器 P,由多普勒效應知識 可知,接收器接收到此波時的頻率將變小,D 正確 5 【答案】B、C 【解析】A、波速是由介質(zhì)決定的,兩列聲波在同一空間的空氣中沿同一方向傳播,波速相同故 A 錯誤 B、由圖讀出聲波 1 和聲波 2 波長之比 1:2=2:1,波長大的更容易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B 對。C、由 v=f 得到兩波頻率之比 f1:f2=1:2,頻率不同,相遇時不會產(chǎn)生干涉現(xiàn)象 C 對。D、遠 離兩個聲源運動的觀察者,聽到的這兩列波的頻率比波源的頻率低。故正確答案為 BC。 6 【答案】A、C、D 【解析】 由圖可知 21 Ttt, 波速 1 s v t , 所以波長 211 ()/vTs ttt, 頻率 21 11 f Ttt , 因此遇到頻率為 21 1 tt 的同類波可以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A 對,B 錯;因障礙物的尺寸 21 1 () 2 s tt t 比波長 還小,故能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C 對;波源只要靠近觀察者,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就比波源的頻率 大,D 對。故選 ACD。 7 【答案】C 【解析】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種介質(zhì)中的速度與波在第二種介質(zhì)中的 速度之比 11 22 3 sinsin603 2 sinsin4522 2 v v 故選項 C 對。 8 【答案】A、B、C、D 【解析】A、B、C 選項中應用了波的反射現(xiàn)象,而 D 選項應用了波的折射現(xiàn)象,而深水區(qū)域和淺 水區(qū)域視為不同介質(zhì),故改變傳播方向,故 D 選項也對. 9 【答案】C 【解析】乙聽到第一聲槍響必然是甲放槍的聲音直接傳到乙的耳中,設槍響聲音的傳播速度為 v, 故 2a t v 甲、乙兩人及墻的位置如上圖所示,乙聽到第二聲槍響必然是墻反射的槍聲,由反射定律可知, 波線如圖中 AC 和 CB,由幾何關系可得:AC=CB=2a,故第二聲槍響傳到乙的耳中的時間為 4 2 ACCBa tt vv 10 【答案】D 【解析】反射波的波長、頻率、波速與入射波都應該相等,故 A 錯,B 錯折射波的波長、波速 與入射波都不等,但頻率相等,故 C 錯,D 正確 11 【答案】A 【解析】由圖中可直接看出1為入射角,2為折射角,有12,選項 C 錯誤;根據(jù)折射規(guī) 律有 11 22 sin 1 sin v v 所以 v1v2,選項 D 錯誤,選項 A 正確;聲波在液體、固體中的速度大于在氣 體中的速度,選項 B 錯誤 二、填空題二、填空題 12 【答案】遠離他而去 13 【答案】f1、f2、f3 【解析】由于 v2v1,所以汽車和甲的相對距離減小甲聽到的頻率變大,即 f1f0由于乙靜止 不動,汽車和乙的相對距離增大,乙聽到的頻率變小,即 f2f0由于司機和聲源相對靜止,所以司機 聽到的頻率不變,即 f3=f0綜上所述,三人聽到笛聲的頻率由高至低依次為 f1、f3、f2 14 【答案】小于 【解析】當波源和觀察者互相靠近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大于波源的頻率 三、解答題三、解答題 15 【答案】見解析 【解析】 (1)觀察者相對介質(zhì)靜止,波源以速度“向觀察者運動,以介質(zhì)為參考系,波長將縮短為 =vTuT=(vu)T,則觀察者聽到的頻率為 340 275 Hz292Hz 34020 vv ff vu 。 (2)同上述分析,觀察者聽到的頻率為 340 275 Hz260Hz 34020 vv ff vu 16 【答案】見解析 【解析】設汽笛的頻率為 f, 當火車駛近時: 1 1 v ff vv , 當火車遠離時: 2 1 v ff vv , 式聯(lián)立,解得 12 1 12 440392 330m / s19m / s 440392 ff vv ff 。 17 【答案】見解析 【解析】 警鐘所發(fā)報警信號頻率 1 Hz2.5Hz 0.4 f , 觀察者相對于介質(zhì)的速度 v1=72 kmh=20 ms,故警察接收到的報警信號頻率 1 20545 11HzHz 340217 v ff v ,則警察在 2 min 內(nèi)可聽到的警報聲 45 120 17 n 次=317 次 18 【答案】見解析 【解析】在波的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波的波長、頻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只有聲波從人所站 立的地方到障礙物再返回來全部經(jīng)歷的時間在 0.1 s 以上,才能辨別出回聲,設障礙物至少和人相距為 s,則應有 2s=vt 可得: 340 0.1 m17m 22 vt s 19 【答案】見解析 【解析】題中木工擊釘子產(chǎn)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