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錐度平底刀磨制方法.doc_第1頁
A 錐度平底刀磨制方法.doc_第2頁
A 錐度平底刀磨制方法.doc_第3頁
A 錐度平底刀磨制方法.doc_第4頁
A 錐度平底刀磨制方法.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 錐度平底刀磨制方法第三章 錐度平底刀磨制方法精雕機作為數控加工設備,使用的刀具是否準確直接影響所加工產品的精度。對于常用的錐度平底刀來說,底直徑和錐度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加工精度,而錐刀的幾個角度(后角、副后角、副刃偏角)則決定了刀具是否好用,是否耐用。所以磨制出的錐度平底刀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最終加工產品的效果和效率。下面我們就逐步學習錐度平底刀的磨制方法。3.1 磨制刀具所需設備和量具磨制錐度平底刀需要以下設備和量具:(1)萬能磨刀機1臺;(建議使用昆銑KXM10C型萬能磨刀機)(2)粒度適中、內徑20mm、外徑100mm、砂輪寬度5mm的砂輪1個;(粗磨砂輪為400目,拋光砂輪為800目,即w10)(3)025mm外徑千分尺1把;(4)40倍讀數顯微鏡1只。在磨制三棱錐刀,修磨平底刀、牛鼻刀時,也需要上述設備,以后不再贅述。前邊已經介紹過,錐刀的磨制過程分為三步:開半徑磨制后角和錐角點尖,下面就詳細講解磨制的方法和步驟。3.2 開半徑“開半徑”是錐刀磨制過程中的專有名稱,它是指將刀坯端部磨掉約一半材料的操作過程。在常用刀具介紹中,我們了解到錐度平底刀是一種開半徑不平衡刀具,這是為了保證刀具的鋒利、易磨制,同時,也是由于雕刻加工中小區(qū)域多、邊邊角角要求清晰等特點決定的。在磨制刀具時,第一步我們就要將刀具的端部去掉大約一半的材料。我們常用的刀坯為圓棒硬質合金(鎢鋼)材料,直徑一般有3.175mm、4mm等規(guī)格,長度不等,一般在3040mm之間,在加工一些鋼類模具時,通常使用4mm的刀料磨制錐刀,這樣的錐刀強度較好。在本節(jié)我們以刀坯直徑為3.175mm,最終開半保留厚度尺寸為1.63mm,開半部分總長度7.5mm左右為例講解開半的詳細過程。3.2.1 開半面的要求和鑒別標準開半完成后,我們對開半面有如下要求和鑒別標準:(1)開半面端部必須有2.5mm3.5mm長的一段平整面(由于砂輪可能不平,所以要求至少保留前邊要求的一段平整面);(2)平整面必須平行于刀坯軸心線;(3)開半后厚度在1.621.64mm之間;(4)開半部分總長在78mm之間。3.2.2 開半操作步驟開半操作步驟如下:(1)刀架刻度盤調零松開刀架剎緊手柄,刀架刻度盤刻度調到絕對零位(刻度盤要經過校準),鎖緊刀架剎緊手柄。此步驟保證開半面與刀坯軸心線平行,所以應保證校零后的零刻度是準確的。(2)收管刻度盤調零定位銷拉到最上位,旋轉收管至刻度盤零位,定位銷放到最下位。(3)裝刀坯松開收管旋緊手柄,刀坯插入收管(收管內徑為3.175mm),收管外刀坯部分為10mm左右,其余部分插入收管內并且保證長度不小于8mm,旋緊收管。此步驟與步驟(5)保證開半面有一段平整面。(4)調整刀坯左右位置轉動控制軸手把,直至刀坯恰好貼近砂輪面,且能夠前后自由移動。(5)調整刀坯前后位置左手旋轉限位螺釘,右手推動刀架,使收管距離砂輪外側約為2.5mm(目的是防止砂輪磨到收管),也就是刀坯圓柱面超出砂輪內邊緣約為2.5mm,如圖3-1所示。圖3-1此步驟與步驟(3)保證開半部分總長度在7.5mm。(6)控制軸分度盤回零轉動控制軸手把使刀坯輕觸砂輪面(此時砂輪不轉),僅轉動控制軸分度盤至零位。(7)開啟電源向右轉動轉換開關,使旋鈕上箭頭由“0”指向“1”,砂輪開始旋轉。(8)開始開半基本動作是左手轉動控制軸手把進給1格(1格=0.01mm),右手握住刀架前后推磨一次,刀架繞控制軸轉動范圍是刀坯前端從砂輪外側到砂輪內邊緣頂住限位塊為止,控制軸進給量可以做適量變化,以刀坯不發(fā)紅、砂輪不明顯掉速為原則,但要注意來回推動時不要用力過猛。為了延緩砂輪邊緣出現圓角,可以采用收管不動只均勻慢速進給砂輪,進給幾絲后暫停一下或回退一點,這樣可以保證刀具充分修磨且使砂輪的彈性變形得到恢復,不要連續(xù)、快速進給。開半或修磨長度超過砂輪寬度時,可以采用逐段修磨,有進給時往外單向拉收管,而往里推收管之前先將砂輪回退,然后再進給,這樣,砂輪邊緣不會受到撞擊,可以避免快速磨損。(9)反復進給推磨反復重復步驟8的基本動作直至控制軸分度盤轉過1圈又40小格,即進給了1.4mm,暫停開半動作。(10)精確測量用千分尺測量刀半尺寸,注意測量之前要驗證千分尺“0”刻度是否準確,測量位置是刀坯在開半時超出砂輪內邊緣的2.5mm,也就是千分尺測量端圓面不能低于前端2.5mm,如圖3-2所示。測量時一定要用棘輪旋緊千分尺,測量次數為3次,取平均值,以消除偶然誤差。圖3-2(11)計算所剩余量計算上一步驟中3個測量值的平均值,計算出與1.63的差值,就是所剩余量。(12)繼續(xù)開半再次把控制軸分度盤清零,繼續(xù)磨去上個步驟所剩余量減去0.05mm后的量。(13)再次精確測量按步驟(10)操作。(14)再次計算余量按步驟(11)操作。(15)再次繼續(xù)開半磨去比步驟14算得的余量少半格的量,此步驟必須仔細,此步驟和步驟13保證最終開半尺寸精確。(16)細磨無進給推磨2至3次,確保開半面光滑。(17)最終測量按步驟(10) 測量,本步驟只是起驗證作用,結果應該在1.621.64mm范圍之內,這樣錐刀開半徑就完成了。在開半時,我們可以使用400目的粗砂輪,以便加快開半徑的速度,在粗磨錐角、后角時也可以使用粗砂輪,在精修錐角和后角以及點尖時使用800目(國內牌號w10)的細砂輪,以保證刀具的精度。(對于有條件的用戶可以使用兩臺磨刀機,一個配備粗砂輪、一個配備細砂輪,這是最佳的選擇)3.2.3 開半徑大小的確定在實際加工中,加工材料不同,我們磨制刀具時參數也是相應變化的,其根本出發(fā)點就是為了滿足加工材料對刀具鋒利和強度的要求。那么加工不同材料時,如何確定錐刀開半徑數值的大小呢?我們根據經驗給出了表3-1和表3-2:表3-1 3.175刀坯開半徑推薦數值材料有機玻璃雙色板ABS板純鋁紫銅黃銅中碳鋼合金鋼開半徑(mm)1.601.601.601.611.621.631.641.65表3-2 4刀坯開半徑推薦數值材料有機玻璃雙色板ABS板鋁紫銅黃銅中碳鋼合金鋼開半徑(mm)2.002.002.002.032.042.052.072.08 具體還可以參見附錄C 錐刀開半尺寸、角度與加工材料對照表。在加工一種材料時,如果開半后的刀坯刀半厚度和表中要求相差較大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如果刀半值偏大導致刀具不夠鋒利,影響排屑或者造成毛邊;如果刀半值偏小導則致刀具強度不夠,易斷刀。3.2.4 開半徑長度在前邊的開半過程中,我們要求開半總長度為7.5mm左右,這個數值是這樣確定的,砂輪寬度為5mm,超出砂輪內邊緣2.5mm,總共7.5mm。在超出砂輪內邊緣的這2.5mm上能夠保證有一段厚度均勻的平直開半面,也是我們測量開半厚度的測量部位,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在砂輪不平、砂輪磨料很少的“艱苦”砂輪條件下磨制出好用的錐刀。但是大家又發(fā)現,這里產生了一個矛盾,根據刀具強度以及減少刀具動平衡失衡的要求,刀具開半要求用多長開多長,夠用即可。所以,在訓練階段可以按照本教程來進行開半,熟練后,可以根據磨刀機及砂輪情況,靈活掌握,適量減短開半長度,以提高刀具強度。尤其是在磨制20度以下或0.2以下的錐刀時,在滿足雕刻深度的前提下,開半長度盡量短一些。3.3 磨制后角和錐角開半完成后,我們以磨制20度錐角、30度后角為例講解磨制后角和錐角的方法。錐度、后角是在本步驟中通過綜合的動作磨制出來的,而且,后角的刻度是否準確,將影響到錐角的準確性。3.3.1 磨制后角和錐角的精度要求和鑒別標準(1)后角偏差在0.1度之內(因后角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錐角的準確性);(2)肉眼觀察下,刀刃是一條直線(刀刃如果不直,在旋轉起來后刀刃旋轉的軌跡就不是一個圓錐);(3)正視前刀面,刀背半徑小于主刃半徑,也就是兩邊不對稱,如圖3-3所示;圖3-3(4)磨出刀具的兩邊與相應錐度刀具“參數量塊”刀形槽相吻合。(備注:參數量塊是用于校驗刀具角度參數的自制量具,其上有刀形槽,如圖3-4所示) 量塊示意圖 使用示意圖圖3-4請注意,后角的大小直接影響刀具的壽命、產品的加工效果和加工效率,在磨制刀具前應首先根據加工材料查表得到應該用多大后角的刀具,然后在磨刀過程中,仔細操作,保證該后角度數的正確。3.3.2 刀具后角的確定在第一章常用刀具介紹中,我們已經知道錐刀的后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刀具是否鋒利,由于加工材料對刀具的不同要求,就使得我們在磨刀的時候不能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不同的加工材料來磨制不同大小后角的錐度刀。具體關系請參見附錄C 錐刀開半尺寸、角度與加工材料對照表,從表中可以看出,加工有機玻璃時磨制3045度后角的刀具,而加工中碳鋼時則需要磨制15-20度后角的刀具。總的原則是,對于非金屬軟材料,要采用大后角刀具,以保證刀具鋒利、排屑順暢;對于金屬硬材料則要使用小后角刀具,以保證刀具的強度,避免斷刀。3.3.3 刀架轉臺旋轉角度的確定我們在磨刀前已經清楚地知道了要磨制的刀具是多少度(錐度)的,這個錐度是如何磨制出來的呢?實際上就是在磨制時刀架轉臺旋轉了一個角度。刀架轉臺的旋轉角度一般情況下不是錐度刀錐度的一半,而是比一半小,而且后角越大,也就差的越多。這樣,在錐度刀、后角和刀架轉臺三者之間存在一個關系。只要知道了錐刀的錐度和后角,我們就可以通過查表的方法得到刀架底盤的旋轉角度,表格參見附錄D 刀架轉臺旋轉角度、錐度、后角對照表。具體查表方法為在錐度所在的列找到需磨制的錐度數值(比如20度),在后角所在的行找到需磨制的后角數值(比如30度),然后在行與列的交點上,找到轉臺需要旋轉的角度數值(8.68度),如表3-3所示:表3-3 刀架底盤旋轉角度表(部分)后角錐度101520253035209.859.679.419.088.688.222512.3212.0911.7711.3610.8710.29通過查表得到的8.68度,就是錐度20度、后角30度的刀具磨制錐度時,磨刀機轉臺的旋轉角度。3.3.4 磨制過程后角和錐角是在這一個步驟中同時磨制出來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旋轉收管確定后角磨制狀態(tài)松開定位銷將收管順時針轉90度,再轉30度就是要磨的30度后角(如果是45度后角,就是轉45度,以此類推其它任意后角角度),定位銷轉到半鎖狀態(tài),也就是收管只能在刻度盤120度到300度的180度區(qū)間自由轉動。定位銷半鎖狀態(tài)的調整:將定位銷搬到右側,此時收管只能在180度區(qū)間內旋轉,此時稱為半鎖狀態(tài),找到順時針旋轉的起始位置,在這個刻度下將定位銷搬到鎖緊狀態(tài),旋松刻度圈,將刻度調整到磨制后角時所在的刻度即可。一般要求收管在磨制后角時的刻度起的180度范圍內旋轉(比如120300)。(2)旋轉刀架確定錐角磨制狀態(tài)首先松開剎緊手柄,刀架刻度盤“0”位置準確時,轉動刀架使刀架刻度旋轉至8.7度(以磨制20度錐角、30度后角為例,此數值為查表得來),如果“0”位置不準確,首先要按照2.3.2一節(jié)中的方法將刀架刻度盤“0”位置校準,然后旋至8.7度,鎖緊剎緊手柄。注意刻度盤的刻度線是以度為單位的,小數點后的數值需要估讀,估讀誤差應在0.1度內。(其它錐度的刀具所搬角度查表,按照上面方法操作)(3)調整刀坯位置右手握住刀架前后推,左手調整控制軸手把,直到刀坯碰不到砂輪但是比較靠近,然后右手向前推住刀架推到最前邊,此時左手轉動限位螺釘直到刀坯前端與砂輪內邊緣平齊后停止。(4)磨制后刀面和錐度1)開啟電源,右手抓住刀架(不是握住,目的是能旋轉也能前后推動),將刀架前推并且使收管保持在120度刻度上,左手轉動控制軸手把進行進給,當砂輪剛剛磨到刀坯,停止進給;2)控制軸進給0.05mm;(0.05mm可以從控制軸手把刻度圈上讀出,每小格為0.01mm)3)右手推住刀架并從刻度120旋到300度然后轉回120度;4)調節(jié)限位螺釘,使刀架前伸1mm左右,重復步驟3);5)重復步驟4)直至砂輪磨不到刀坯,或者收管距離砂輪約2.5mm,停止重復步驟4);如果是學習磨刀就照本步驟之前要求做,如果是實際加工使用就根據實際加工深度需要,重復步驟4)直至刀坯超出砂輪部分長度略大于實際雕刻深度即可;這時開半部分7.5mm左右的長度上已經磨出了輕微的后刀面和錐度,但此時還沒有磨出刀尖,需要繼續(xù)進行修磨。6) 調節(jié)限位螺釘使刀坯前端再次與砂輪內邊緣平齊;7) 重復步驟2)至6)直至刀坯前端磨出刀尖,或者前端尺寸略小于所需刀尖大小,至此刀具的后刀面和錐角就磨出,關閉磨刀機電源。從以上步驟中,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動作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步驟2)的進給控制軸,每次進給5絲,此時是在磨制刀具的側刃;另一類是步驟3)5)的每向前推1mm,旋轉180度,此時是在磨制后刀面。在這兩種動作的配合下,修磨出了錐角和后刀面。如圖3-5所示: 磨側刃和半錐角 磨出后角和錐角圖3-5(5)檢查刀具1) 檢查側刃和另外一邊是否平直,至少實際加工使用的那段長度是平直的,如果不是平直的,檢查步驟(4)是否有遺漏步驟,檢查出后重磨;2) 看刀刃半徑是否大于刀背半徑,如果不是,檢查步驟(1)是否有遺漏,檢查出后重新修磨;3) 刀具的兩邊與對應角度的刀形槽是否相吻合,如果不是,檢查步驟(2),查出后重磨;4) 如果沒有問題,即可將刀坯從收管中卸下,卸刀坯的方法是裝刀坯的反向過程。在學習階段嚴格按照本節(jié)的方法磨制后角和錐角,可以保證后刀面是光滑的,且刀刃不會被損壞,對砂輪的保護也是很有利的,再結合砂輪修磨,可以延長砂輪的使用時間。3.4 點尖和測量錐刀在開半徑和后角、錐角磨制完畢以后,可以說一把刀具才磨制完成了一半,后續(xù)的點尖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刀具是否準確、是否好用。點尖的作用是磨出錐刀的底直徑、副后角和副刃偏角,經過點尖,才能得到一把準確好用的刀具。在這一小節(jié)中,我們以對一把標稱底直徑尺寸為0.8mm的錐度平底刀進行點尖為例,講解點尖的方法。3.4.1 刀尖角度和刀具底直徑測量要求、標準(1)副后角20度表現為刀具副后刀面與前刀面夾角約為70度(20度的余角)。(把刀放入副后角、副刃偏角量塊槽內副后刀面和量塊對應面基本平齊,如圖3-5所示。) 圖3-5(2)副刃偏角3度表現為刀具底刃與刀坯軸心線夾角約為87度(3度的余角)。(把刀放入副后角、副刃偏角量塊槽內底刃與對應邊基本平行,同樣用量塊校驗,如圖3-5);手持錐刀,使刀尖豎直朝上,觀察前刀面,側刃與底刃的交點要高于刀背與底刃的交點,即副刃偏角的方向要正確,如圖3-6所示。圖3-6(3)刀具底直徑偏差在-0.05mm之內(40倍讀數顯微鏡偏差在一格之內,其中一格為0.05mm)。刀具合格標準為刀具底直徑偏小0.05以內(0.2以下刀具偏小0.2d即可),但不能偏大,否則會造成過切,導致工件報廢!3.4.2 副后角、副刃偏角的確定點尖時,同樣要考慮加工材料,不然磨制出的刀具將無法使用!加工材料與副后角、副刃偏角之間的關系,請參見附錄C 錐刀開半尺寸、角度與加工材料對照表。這些經驗參數是在大量的實踐中得來的。我們在磨刀時,結合加工材料考慮了這樣的幾個要素:開半尺寸、后角、副后角、副刃偏角,這幾個因素綜合起來實際上就是為了平衡刀具強度和鋒利程度之間的關系,為了適應材料對刀具的要求,從而減少或避免斷刀,提高加工質量和加工效率。相信大家在實際加工中,將會有更多的體會!3.4.3 點刀尖操作步驟點刀尖我們一般采用手工點尖的方法,即用手抓住刀柄輕輕在砂輪上磨,這種方法比較方便、省事,但是對于初學者比較難掌握。另外的一種點尖方法是在磨制好后角和錐角后,直接使用磨刀機點刀尖。這種方法易于掌握且角度比較準確、底直徑較容易控制,缺點是調整稍微不方便,不易于快速點尖。 1、手工點尖的方法與步驟點刀尖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查表求測量值首先查附錄E刀具的后角、底徑、測量值對照表得到30度后角底直徑0.8mm的錐刀的測量值為0.7464mm,四舍五入取0.75mm,可以將刀在帶刻度的量塊中比一下,看看大概應磨到什么位置,做到心里有數,如圖3-7所示。圖3-7(2)練習點尖姿勢點尖時要坐在磨刀機前,椅子高度調整到肘部和磨刀機控制軸高度相當比較合適,這樣可以保證手部動作比較穩(wěn)定。手部點尖的姿勢可以按照圖3-8所示進行練習,下面將其分解為三個動作,分別解釋:1)用左手食指托住刀坯前端,右手捏住刀柄,前刀面朝上,使開半面與水平面平行,刀坯軸心線平行于主軸軸心線,如圖3-8中所示。2)在此基礎上,右手手腕向下壓使刀尖抬起,刀坯軸心線與主軸線成20度夾角,如圖3-8中所示。3)右手手腕向外推,使刀坯軸心線偏向右,與主軸線夾角約3度,如圖3-8中所示。 圖3-8 點尖姿勢示意圖(3)點刀尖保持步驟(2)的姿勢,開啟電源,手臂放松,慢慢向砂輪靠近,讓刀尖與砂輪輕磨,注意不要直接磨到預期位置,磨去應磨去長度的1/3左右,磨出副后角和副刃偏角即停下來,與量塊作對比。(4)與量塊作對比把刀坯放入副后角、副刃偏角量塊槽內看副后刀面與量塊對應面是否平行,看副后角是大了還是小了,如大了再次點刀尖時右手手腕往上輕抬一點,如果小了,則向下壓一點;看副刃偏角與量塊對應邊是否平行,判斷出副刃偏角角度是大是小,如果大了再次點刀尖時,右手往回收一點,小了向外推一點。與量塊對比的示意圖如圖3-5。(5)重復點刀尖結合步驟(4)調整姿勢繼續(xù)點刀尖,磨到快接近預期位置時停下來。(6)測量刀尖把刀放在平整桌面上或淺藍色泡沫上(可以將刀嵌入泡沫內,以便觀察),開半面向上,用40倍顯微鏡貼近刀面,用右眼觀察,左手壓住刀,右手扶住顯微鏡,并用拇指和食指調節(jié)調焦小輪,直到眼睛能夠看清楚刀,這時輕輕移動刀(或顯微鏡),使刀尖左側與顯微鏡標尺原點重合,底刃與橫向刻度軸重合,數底刃寬度是幾格,1格=0.05mm,0.8mm的刀測量值是0.75mm,即15格,這次測量格數肯定少于15格,通過測量可以知道還差多少,以便繼續(xù)點尖時控制刀尖大小。測量完畢后,再用副后角、副刃偏角量塊對比一下,再次糾正點尖姿勢。40倍讀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參見附錄B 40倍讀數顯微鏡的使用。(7)再次點刀尖,再次測量根據上次所剩余量,適量點磨,多次測量直至測量格數接近15格即可停止,此時刀尖就點出來了。(8)注意初學磨刀者,測量要求可以放寬些,上下偏差小于一格即可,但此時得到的是刀具的測量值,其標稱值用如下公式計算:標稱值=讀得的格數(包括整數值和1位小數估讀部分)0.05mm0.933(30后角)。對于任意后角的錐度刀,測量值與標稱值之間的關系參見附錄E刀具的后角、底徑、測量值對照表中的計算公式。(9)修磨刀尖除了點尖的方法以外,還可以用修磨的方法來得到較小的刀尖。一般0.2以下的刀尖可以采用修磨的方法。具體步驟為:1)按照以上點尖方法點出一個稍大于要求尺寸的刀尖;2)按照修磨錐刀的方法將刀具裝夾到收管內,微量進給,磨制錐度和后刀背(參見3.6節(jié));3)測量底直徑,如果偏小,繼續(xù)修磨,直到底直徑符合要求。2、使用磨刀機點尖的方法和步驟手工點尖時,是在后角、錐角磨制完成后將刀坯從收管中拿下,手持刀坯進行點尖;使用磨刀機點尖則完全是磨刀機上完成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調節(jié)副后角角度以錐刀副后角20度為例,旋開鎖緊手柄2,將刻度搬到20度,并且鎖死,如圖3-9所示。圖3-9(2)調節(jié)副刃偏角角度下面要調節(jié)副刃偏角,它的大小一般為35度,我們以3度為例,這個角度通過調整限位螺釘3得到,要將轉臺刻度調整到93度。如果你的磨刀機只能調整到90度,就需要松開限位螺釘5,將它旋松,這樣就可以得到90度以上的度數了。得到93度后,就不要再松限位螺釘5了,要將它固定,以便于下次修磨刀具,如圖3-10。轉臺轉到93度之后,需要調整刀架在控制軸上的位置,方法是松開鎖緊手柄4(圖3-9),移動刀架到合適的位置即可。圖3-10(3)調整刀具中心在砂輪磨削范圍內旋轉收管刻度到90度,調整限位螺釘,將刀尖對在砂輪平面內,調整后的狀態(tài)如圖3-11所示。圖3-11(4)修磨底刃以上三步都調整好后,就可以點尖了。點尖時刀架保持不動,啟動磨刀機,首先調整控制軸手把使刀尖剛剛接觸砂輪,接下來按照稍小于表3-4中的直徑當量數值進給控制軸手柄,磨到位置后,將轉臺轉回0度,使用40倍讀數顯微鏡測量(測量時可以在刀尖下面墊一塊泡沫),如果偏小,再將轉臺轉到95度,再輕輕修磨,再次測量,直到合格。錐刀直徑當量是指刀具底刃中心到刀尖的距離,如圖3-12,其中D為錐刀底直徑,L為直徑當量。圖3-12表3-4 錐刀直徑當量一覽表 單位: mm 錐度刀尖直徑10度15度20度30度60度90度0.1mm0.570.380.280.190.090.050.2 mm1.140.760.570.370.170.100.3 mm1.711.140.850.560.260.150.4 mm2.291.521.130.750.350.200.5 mm2.861.901.420.930.430.250.6 mm3.432.281.701.120.520.300.8 mm4.573.042.271.490.690.401.0 mm5.713.802.841.870.870.501.2 mm6.864.563.402.241.040.602.0 mm11.47.605.673.731.731.003.0 mm17.211.398.515.602.601.503.5 錐度平底刀的修磨方法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已經磨損或斷折了的錐刀進行修磨,或者使用開好半徑的刀坯磨制錐刀,在這種情況下首先需要將刀坯重新定位,方法如下:(1)首先將收管刻度盤調為180度,定位銷調至完全鎖定位置,刀坯裝入收管內長度同上次拆刀時;(2)用收管前的定位器給前刀面定位,方法是旋轉刀坯讓開半面朝右,旋轉定位器使它的定位面向左,此時的狀態(tài)正好是刀坯開半面對著定位器的定位面,然后讓開半面和定位器的定位面完全吻合,旋緊收管使刀坯被卡緊,此時刀坯的裝夾狀態(tài)正如收管刻度盤為0度時開好半的狀態(tài)。(3)在定位完成后,根據刀具的錐度、后角、底直徑要求,按照3.3、3.4兩節(jié)的方法完成修磨后角和錐度以及點尖,這樣,刀具修磨就完成了。3.6 多把相同錐度錐刀磨制方法在實際加工中,往往存在這樣的情況,加工同一個工件時,使用了相同錐度的多把刀具,由于多把刀具分別磨制時錐度產生的誤差較大,即錐度不一致,當這個值超過1度時,將會使加工變得非常不順暢,造成斷刀、側壁破損或者殘留余料等情況,最終的結果是影響了產品質量甚至報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保證多把相同錐度錐刀的錐度一致性!為了保證多把相同錐度錐刀的錐度一致性,我們采用先統一開半,再統一磨制后角和錐度的方法,如下:(1)統一開半徑比如三把刀,在磨制前兩把刀時,開完半徑后即卸下,在第三把刀整個磨制完成后,保持刀架轉臺旋轉的角度不變,準備磨制后兩把刀。(2)統一磨制后角、錐角依次磨制余下的開完半徑的刀坯,按照3.6節(jié)中錐刀修磨方法,將刀坯重新定位后,磨制后角和錐角。通過這樣的操作,將使得多把相同錐度錐刀的錐度一致性非常好!3.7 錐度平刀磨制注意事項在錐刀磨制和練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1、如何保證開半準確和錐度準確?開半的準確主要是靠測量來保證的,這就需要在開半處有一段平行于刀坯軸線的平面,這段平面是靠超出砂輪內邊緣來保證的,如圖3-1所示。同時,錐度的準確性也是靠磨制錐度時超出砂輪內邊緣來保證的。2、使用窄砂輪,控制開半長度在開半時,我們使刀坯超出了砂輪內邊緣2.5mm,為了避免開半長度太長,一定要使用5mm寬的窄砂輪,在保證準確和夠用的前提下力求短,這樣的刀具強度要好一些。3、點尖尺寸要稍小于理論測量值由于刀具裝卡后在加工時會存在一定的徑向跳動(一般在0.020.03mm),所以,為了保證高的加工精度,磨制的刀具要比其理論測量值小一些。如后角30度,0.8底徑的錐刀,測量值為0.75,但實際磨到0.72左右即可。4、手工雕刻磨刀與數控雕刻磨刀要求不同使用仿形銑機床進行手工雕刻時,其磨刀和在機床上裝卡使用同一個收管,所以不存在兩次裝卡刀具不同心的問題;而數控雕刻采用彈簧卡頭裝卡刀具,裝卡精度高,對磨刀機的收管要求較高,因此,必須采用質量過關的磨刀機。5、精磨對刀具鋒利程度和耐用性的影響400目的粗砂輪開半后,采用800目的細砂輪拋光;400目的砂輪磨制錐角和后角以后,采用800目的細砂輪拋光,這樣的磨制過程稱做精磨。刀具在精磨后,切削刃在40倍顯微鏡下觀察鋸齒狀顆粒明顯小于未經過精磨的刀具。刀具經過精磨工序后,刀具的鋒利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刀具的耐用性可以提高20%左右。6、一把錐度平底刀的基本磨制時間熟練的磨刀人員可以在5分鐘以內磨制出一把錐度平底刀,北京精雕刀具生產部按照每7分鐘一把的平均速度生產錐度平底刀具(原因是這種刀具要比一般磨制的刀具增加了兩道拋光工序)。初學者應該反復練習,逐步提高磨刀熟練程度,達到12分鐘內磨制一把合格刀具的目標。3.8 錐度平底刀磨制常見問題初學者在學習錐度刀磨制過程中, 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或問題,同時由于磨制的刀具不合格而出現一些不正常的加工現象。下面就分析一下這些問題和現象。3.8.1 常見錯誤分析在練習磨刀的過程中,學員總會出現一些錯誤,包括誤操作、不規(guī)范操作,而這些正是需要我們引起注意和重視的地方,下面以問題的形式給出一些,作為參考。1、如何正確使用千分尺測量開半半徑?常見錯誤:千分尺測量部位不對;測頭沒有貼住前刀面;不會使用棘輪;讀數錯誤;沒有考慮零誤差等;磨刀時必須學會正確、熟練地使用千分尺測量開半半徑,尤其要注意以下要點:l 零誤差:千分尺回零后,誤差記為a(可能為負值),測量結果=測量值-a;l 測量部位:在刀坯前端的2.5mm的平整面處測量,注意測頭要貼住前刀面,并且要穩(wěn)定地在同一個位置測量(如圖3-2所示);l 力度:調節(jié)大旋鈕使兩個測頭剛剛接觸刀坯后,轉動棘輪幾下,聽到咔咔的聲音即可;l 讀數:練習快速準確讀數,注意半格刻度。2、如何快速準確地開好半徑?常見錯誤:半徑開短、開長;半徑開厚、開??;開半時間太長等;訓練中注意以下要點:l 限定刀坯伸出收管長度和開半徑長度:刀坯一般伸出收管10mm即可;使用限位螺釘調節(jié)收管擺動角度,保證開半長度夠用即可,在訓練中可以先練習開半長度為7.5mm左右;l 快速、準確開半:使用刻度圈輔助計算剩余一半的厚度,比如要留到1.63,先使用刻度圈進給1.4圈,去掉了1.40左右,這時進行測量,再微量去料,反復測量,直到達到要求;l 左右手相配合,左手均勻、慢速轉動手把,右手以一定的節(jié)奏來回擺動收管;注意不要猛地撞擊砂輪邊緣,防止砂輪過度磨損和崩裂。3、修磨后刀面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常見錯誤:修磨時間太長;后刀面不光滑;進給量太大導致刀尖發(fā)紅;損傷刀刃;訓練中注意以下要點:l 限定擺動角度:不論磨制多大后角的刀具,修磨后背時轉動收管范圍都不要超過180度,往回轉時千萬不要超過開始修磨后角時的收管刻度,如本例的120度,這樣可以保證刀刃的完好;l 嚴格按照3.3.4中的方法進行磨制,這樣能保證刀刃在肉眼觀察下為一條直線,錐度準確、后刀面光滑;l 修磨后刀面時要注意均勻地去料。4、點尖時如何保證兩個偏角的方向正確?常見錯誤:副刃偏角方向點反;副刃偏角太大或太?。桓焙蠼翘蠡蛱。挥柧氈凶⒁庖韵乱c:l 姿勢正確:從開始就形成一個正確的姿勢,如采用坐姿點尖;按照前刀面向上,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左手食指作為支撐,刀柄向右傾斜不超過3度,向下傾斜不超過20度, 這樣的姿勢進行練習;l 在腦海中有角度量化的意識:通過與標準量塊做對比,強化自己對20度、3度等的量化意識,不斷糾正自己的點尖姿勢;5、刀尖(底直徑)大小如何控制?常見錯誤:刀尖點小或點大;訓練中注意以下要點:l 點尖的力度:開始時,要輕觸一下,經過觀察或測量,再繼續(xù)點磨;初學者開始練習點尖時要多次少量的去料,熟練后,可以加快速度;l 準確測量:清楚自己當前磨制刀具的測量值是多少,能夠正確使用40倍讀數顯微鏡進行刀尖的測量;l 配合使用刀尖修磨的方法控制刀尖的大小。3.8.2 不正常加工現象分析刀具磨制得不合格會引起一些不正常的加工現象,下面就分析這些現象:1、加工非金屬材料時不排屑現象描述:在加工雙色板等非金屬材料時,不排屑。加工出來的碎屑為絲狀而不是顆粒狀,導致加工表面不符合要求。原因分析:上述現象可能是由于刀具開半厚度不準、后角偏小,點尖時副后角、副刃偏角偏小引起的。解決方法:按照表格中的數值開半和磨制后角;點尖時注意姿勢,副后角和副刃偏角要稍大一些。2、加工非金屬材料時刀具劃圓,劃線的寬度比刀尖的寬度大現象描述:加工雙色板等非金屬材料時,將文字或小區(qū)域刻糊了;劃線的寬度比刀尖的寬度大。原因分析:排除刀具裝卡偏心后,由于刀具開半徑時,留下厚度小于刀具直徑一半時,刀尖已經偏心,加工時是在劃圓,走出的線條要寬于刀具直徑。解決方法:嚴格按照要求開半,并精確測量。3、加工紫銅等金屬材料時出現表面或側邊發(fā)毛現象描述:在加工紫銅等韌性較好的材料時,出現毛邊的現象。原因分析:由于刀具不夠鋒利引起的。解決方法:保證開半、后角都要符合要求,同時,注意點尖時兩個角度的數值要按照表格中來,不能太小。4、頻繁斷刀現象描述:使用直徑較小刀具加工黃銅、鋼等金屬材料時出現頻繁斷刀的現象。原因分析:如果排除路徑原因,進給速度也合理的情況下,應該考慮是由于刀具強度不足引起的。解決方法:開半厚度要正確,后角要合適,同時按照要求點尖。尤其注意對于15度以下的錐刀或者底直徑0.2以下的錐刀可以適當加大開半厚度,減小后角。3.9 磨刀訓練方法磨刀是一個技能性的工作,要通過反復訓練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在學習中,要按照集中訓練的方法進行。通過三天的集中訓練,使新學員能夠在12分鐘之內,按照磨刀的操作規(guī)范,磨制出符合各參數標準的錐刀。在訓練時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進行:1、由培訓老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主要是給受訓人員觀看完整的磨刀過程,對錐刀的磨制留下一個感觀認識。講解時間在15分鐘左右。2、培訓老師將磨刀的各步驟分解,逐步講解。講解時間在30分鐘左右,主要講解以下內容:(1)講解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并測量刀坯的直徑(為3.175),可以讓每個學員分別測量一次;(2)講解磨刀機的操作方法;(3)把刀坯裝卡在磨刀機收管內的方法和裝卡要求;(4)說明準備磨制的刀具規(guī)格雕刻黃銅用的20錐刀(開半徑為1.63mm,錐角為20,后角為30)(5)詳細講解錐刀開半的方法及開半時應注意的事項如何控制開半的長度;磨刀機的進給刻度如何控制;測量的位置;(6)如何扳后角開半后先順時針旋轉90,然后再旋轉30,這30為后角;(7)如何扳錐度按要求扳8.68也就是不到9;(磨刀機的最小刻度為1,扳動錐角時,小數點后的度數可估算)(8)磨制刀具的后刀面鏟除多余的材料,得到光滑的后刀面的方法;(學員在操作時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9)刀具點尖的方法在本階段只要求學員掌握點尖的兩個方向;(10)刀具磨完后,要將磨刀機及其周圍擦拭干凈,保證工作環(huán)境的整潔。培訓老師在將磨刀的各步驟講解完后,要將磨刀的難點和重點為學員做出總結:第一個難點和重點:開半徑第二個難點和重點:扳錐角第三個難點和重點:磨刀具的刀刃和后刀面第四個難點和重點:錐刀點尖3、受訓人員在培訓老師的監(jiān)督下,逐個磨制刀具(每個學員的磨刀時間在30分鐘左右)。(1)查看刀坯裝卡是否正確;(2)(重點指導)學員進行刀具開半,培訓老師注意糾正學員在開半時的動作,如怎樣控制刀具開半的長度、怎樣控制進給量、如何使用進給分度盤、怎樣避免在開半平面上出現多個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