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附帶條文說明).pdf_第1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附帶條文說明).pdf_第2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附帶條文說明).pdf_第3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附帶條文說明).pdf_第4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附帶條文說明).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6-2014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施行日期:2015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告第517號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發(fā)布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的公告現(xiàn)批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 50016-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322、323、324、327、329、3215、331、332、334、335、336(2)、338、339、341、342、344、349、351、352、362、366、368、3611、3612、372、373、376、382、383、387、412、413、421、422、423、425(3、4、5、6)、431、432、433、438、441、442、445、513、514、522、526、531、532、534、535、542、543、544(1、2、3、4)、545、546、549(1、4、5、6)、5410(1、2)、5411、5412、5413(2、3、4、5、6)、5415(1、2)、5417(1、2、3、4、5)、558、5512、5513、5515、5516(1)、5517、5518、5521(1、2、3、4)、5523、5524、5525、5526、5529、5530、5531、611、612、615、617、622、624、625、626、627、629(1、2、3)、635、641(2、3、4、5、6)、642、643(1、3、4、5、6)、644、645、6410、6411、662、672、674、675、676、712、713、718(1、2、3)、721、722(1、2、3)、723、724、731、732、735(2、3、4)、736、812、813、816、817(1、3、4)、818、821、831、832、833、834、835、837、838、839、8310、841、843、851、852、853、854、912、913、914、922、923、932、935、938、939、9311、9316、1011、1012、1015、1016、1018、10110(1、2)、1021、1024、1031、1032、1033、1103、1104、1107(2、3、4)、1109、11010、1213、1214、1231、1251、1254條(款)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原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06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45-95同時廢止。本規(guī)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2014年8月27日前 言本規(guī)范是根據(jù)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印發(fā)的通知(建標2007125號)和關于調整、修訂項目計劃的函(建標200994號),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會同有關單位,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06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45-95(2005年版)的基礎上,經整合修訂而成。本規(guī)范在修訂過程中,遵循國家有關基本建設的方針政策,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深刻吸取近年來我國重特大火災事故教訓,認真總結國內外建筑防火設計實踐經驗和消防科技成果,深入調研工程建設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和規(guī)范執(zhí)行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認真研究借鑒發(fā)達國家經驗,開展了大量課題研究、技術研討和必要的試驗,廣泛征求了有關設計、生產、建設、科研、教學和消防監(jiān)督等單位意見,最后經審查定稿。本規(guī)范共分12章和3個附錄,主要內容有:生產和儲存的火災危險性分類、高層建筑的分類要求,廠房、倉庫、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的建筑耐火等級分級及其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平面布置、防火分區(qū)、防火分隔、建筑防火構造、防火間距和消防設施設置的基本要求,工業(yè)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與要求;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的疏散距離、疏散寬度、疏散樓梯設置形式、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以及安全出口和疏散門設置的基本要求;甲、乙、丙類液體、氣體儲罐(區(qū))和可燃材料堆場的防火間距、成組布置和儲量的基本要求;木結構建筑和城市交通隧道工程防火設計的基本要求;滿足滅火救援要求設置的救援場地、消防車道、消防電梯等設施的基本要求;建筑供暖、通風、空氣調節(jié)和電氣等方面的防火要求以及消防用電設備的電源與配電線路等基本要求。與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06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規(guī)范主要有以下變化:1合并了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調整了兩項標準間不協(xié)調的要求。將住宅建筑統(tǒng)一按照建筑高度進行分類。2增加了滅火救援設施和木結構建筑兩章,完善了有關滅火救援的要求,系統(tǒng)規(guī)定了木結構建筑的防火要求。3補充了建筑保溫系統(tǒng)的防火要求。4對消防設施的設置作出明確規(guī)定并完善了有關內容;有關消防給水系統(tǒng)、室內外消火栓系統(tǒng)和防煙排煙系統(tǒng)設計的要求分別由相應的國家標準作出規(guī)定。5適當提高了高層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6補充了有頂商業(yè)步行街兩側的建筑利用該步行街進行安全疏散時的防火要求;調整、補充了建材、家具、燈飾商店營業(yè)廳和展覽廳的設計疏散人員密度。7補充了地下倉庫、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氣體儲罐(區(qū))、液氨儲罐、液化天然氣儲罐的防火要求,調整了液氧儲罐等的防火間距。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災豎向或水平蔓延的相關要求。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本規(guī)范由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公安部負責日常管理,公安部消防局組織天津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鑒于本規(guī)范是一項綜合性的防火技術標準,政策性和技術性強,涉及面廣,希望各單位結合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認真總結經驗,注意積累資料,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建議和問題,請徑寄公安部消防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廣安門南街70號,郵政編碼:100054),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和組織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作出解釋。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主編單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參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中國中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寰球化學工程公司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公安部沈陽消防研究所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設計院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東北電力設計院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上海市公安消防總隊天津市公安消防總隊四川省公安消防總隊陜西省公安消防總隊 遼寧省公安消防總隊福建省公安消防總隊主要起草人:杜蘭萍 馬恒 倪照鵬 盧國建 沈紋 王宗存 黃德祥 邱培芳 張磊 王炯 杜霞 王金元 高建民 鄭晉麗 周詳 宋曉勇 趙克偉 晁海鷗 李引擎 曾杰 劉祖玲 郭樹林 丁宏軍 沈友弟 陳云玉 謝樹俊 鄭實 劉建華 黃曉家 李向東 張鳳新 宋孝春 寇九貴 鄭鐵一主要審查人:方汝清 張耀澤 趙鋰 劉躍紅 張樹平 張福麟 何任飛 金鴻祥 王慶生 吳華 潘一平 蘇丹 夏衛(wèi)平 江剛 黨杰 郭景 范瓏 楊西偉 胡小媛 朱冬青 龍衛(wèi)國 黃小坤1 總 則101 為了預防建筑火災,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制定本規(guī)范。102 本規(guī)范適用于下列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筑:1 廠房;2 倉庫;3 民用建筑;4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5 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區(qū));6 可燃材料堆場;7 城市交通隧道。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氣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和火力發(fā)電廠與變電站等的建筑防火設計,當有專門的國家標準時,宜從其規(guī)定。103 本規(guī)范不適用于火藥、炸藥及其制品廠房(倉庫)、花炮廠房(倉庫)的建筑防火設計。104 同一建筑內設置多種使用功能場所時,不同使用功能場所之間應進行防火分隔,該建筑及其各功能場所的防火設計應根據(jù)本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確定。105 建筑防火設計應遵循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針對建筑及其火災特點,從全局出發(fā),統(tǒng)籌兼顧,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106 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要求外,尚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更加嚴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設計應提交國家消防主管部門組織專題研究、論證。107 建筑防火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 術語、符號21 術 語211 高層建筑 high-rise building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單層廠房、倉庫和其他民用建筑。注:建筑高度的計算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A的規(guī)定。212 裙房 podium在高層建筑主體投影范圍外,與建筑主體相連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屬建筑。213 重要公共建筑 important public building發(fā)生火災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嚴重社會影響的公共建筑。214 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 commercial facilities設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層或首層及二層,每個分隔單元建筑面積不大于300m2的商店、郵政所、儲蓄所、理發(fā)店等小型營業(yè)性用房。215 高架倉庫 high rack storage貨架高度大于7m且采用機械化操作或自動化控制的貨架倉庫。216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房間地面低于室外設計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該房間平均凈高13,且不大于12者。217 地下室 basement房間地面低于室外設計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該房間平均凈高12者。218 明火地點 open flame location室內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熱表面的固定地點(民用建筑內的灶具、電磁爐等除外)。219 散發(fā)火花地點 sparking site有飛火的煙囪或進行室外砂輪、電焊、氣焊、氣割等作業(yè)的固定地點。2110 耐火極限 fire resistance rating在標準耐火試驗條件下,建筑構件、配件或結構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至失去承載能力、完整性或隔熱性時止所用時間,用小時表示。2111 防火隔墻 fire partition wall建筑內防止火災蔓延至相鄰區(qū)域且耐火極限不低于規(guī)定要求的不燃性墻體。2112 防火墻 fire wall防止火災蔓延至相鄰建筑或相鄰水平防火分區(qū)且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墻體。2113 避難層(間) refuge floor(room)建筑內用于人員暫時躲避火災及其煙氣危害的樓層(房間)。2114 安全出口 safety exit供人員安全疏散用的樓梯間和室外樓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內外安全區(qū)域的出口。2115 封閉樓梯間 enclosed staircase在樓梯間入口處設置門,以防止火災的煙和熱氣進入的樓梯間。2116 防煙樓梯間 smoke-proof staircase在樓梯間入口處設置防煙的前室、開敞式陽臺或凹廊(統(tǒng)稱前室)等設施,且通向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為防火門,以防止火災的煙和熱氣進入的樓梯間。2117 避難走道 exit passageway采取防煙措施且兩側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用于人員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2118 閃點 flash point在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下,可燃性液體或固體表面產生的蒸氣與空氣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夠閃燃的液體或固體的最低溫度(采用閉杯法測定)。2119 爆炸下限 lower explosion limit可燃的蒸氣、氣體或粉塵與空氣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發(fā)生爆炸的最低濃度。2120 沸溢性油品 boil-over oil含水并在燃燒時可產生熱波作用的油品。2121 防火間距 fire separation distance防止著火建筑在一定時間內引燃相鄰建筑,便于消防撲救的間隔距離。注:防火間距的計算方法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B的規(guī)定。2122 防火分區(qū) fire compartment在建筑內部采用防火墻、樓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2123 充實水柱 full water spout從水槍噴嘴起至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過直徑380mm圓孔處的一段射流長度。22 符 號A泄壓面積;C泄壓比;D儲罐的直徑;DN管道的公稱直徑;H建筑高差;L隧道的封閉段長度;N人數(shù);n座位數(shù);K爆炸特征指數(shù);V建筑物、堆場的體積,儲罐、瓶組的容積或容量;W可燃材料堆場或糧食筒倉、席穴囤、土圓倉的儲量3 廠房和倉庫31 火災危險性分類311 生產的火災危險性應根據(jù)生產中使用或產生的物質性質及其數(shù)量等因素劃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類,并應符合表311的規(guī)定。表311 生產的火災危險性分類312 同一座廠房或廠房的任一防火分區(qū)內有不同火災危險性生產時,廠房或防火分區(qū)內的生產火災危險性類別應按火災危險性較大的部分確定;當生產過程中使用或產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較少,不足以構成爆炸或火災危險時,可按實際情況確定;當符合下述條件之一時,可按火災危險性較小的部分確定:1 火災危險性較大的生產部分占本層或本防火分區(qū)建筑面積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類廠房內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發(fā)生火災事故時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災危險性較大的生產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2 丁、戊類廠房內的油漆工段,當采用封閉噴漆工藝,封閉噴漆空間內保持負壓、油漆工段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tǒng)或自動抑爆系統(tǒng),且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區(qū)建筑面積的比例不大于20。313 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應根據(jù)儲存物品的性質和儲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數(shù)量等因素劃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類,并應符合表313的規(guī)定。表313 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314 同一座倉庫或倉庫的任一防火分區(qū)內儲存不同火災危險性物品時,倉庫或防火分區(qū)的火災危險性應按火災危險性最大的物品確定。315 丁、戊類儲存物品倉庫的火災危險性,當可燃包裝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裝體積大于物品本身體積的12時,應按丙類確定。32 廠房和倉庫的耐火等級321 廠房和倉庫的耐火等級可分為一、二、三、四級,相應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不應低于表321的規(guī)定。表321 不同耐火等級廠房和倉庫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h)注: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采用不燃材料的吊頂,其耐火極限不限。322 高層廠房,甲、乙類廠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建筑面積不大于300m2的獨立甲、乙類單層廠房可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323 單、多層丙類廠房和多層丁、戊類廠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使用或產生丙類液體的廠房和有火花、赤熱表面、明火的丁類廠房,其耐火等級均不應低于二級。當為建筑面積不大于500m2的單層丙類廠房或建筑面積不大于1000m2的單層丁類廠房時??刹捎萌壞突鸬燃壍慕ㄖ?24 使用或儲存特殊貴重的機器、儀表、儀器等設備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325 鍋爐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當為燃煤鍋爐房且鍋爐的總蒸發(fā)量不大于4th時,可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326 油浸變壓器室、高壓配電裝置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其他防火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火力發(fā)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229等標準的規(guī)定。327 高架倉庫、高層倉庫、甲類倉庫、多層乙類倉庫和儲存可燃液體的多層丙類倉庫,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單層乙類倉庫,單層丙類倉庫。儲存可燃固體的多層丙類倉庫和多層丁、戊類倉庫,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328 糧食筒倉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二級耐火等級的糧食筒倉可采用鋼板倉。糧食平房倉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二級耐火等級的散裝糧食平房倉可采用無防火保護的金屬承重構件。329 甲、乙類廠房和甲、乙、丙類倉庫內的防火墻,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400h。3210 一、二級耐火等級單層廠房(倉庫)的柱,其耐火極限分別不應低于250h和200h。3211 采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全保護的一級耐火等級單、多層廠房(倉庫)的屋頂承重構件,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3212 除甲、乙類倉庫和高層倉庫外,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非承重外墻,當采用不燃性墻體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25h;當采用難燃性墻體時,不應低于050h。4層及4層以下的一、二級耐火等級丁、戊類地上廠房(倉庫)的非承重外墻,當采用不燃性墻體時,其耐火極限不限。3213 二級耐火等級廠房(倉庫)內的房間隔墻,當采用難燃性墻體時,其耐火極限應提高025h。3214 二級耐火等級多層廠房和多層倉庫內采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的樓板,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75h。3215 一、二級耐火等級廠房(倉庫)的上人平屋頂,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分別不應低于150h和100h。3216 一、二級耐火等級廠房(倉庫)的屋面板應采用不燃材料。屋面防水層宜采用不燃、難燃材料,當采用可燃防水材料且鋪設在可燃、難燃保溫材料上時,防水材料或可燃、難燃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作防護層。3217 建筑中的非承重外墻、房間隔墻和屋面板,當確需采用金屬夾芯板材時,其芯材應為不燃材料,且耐火極限應符合本規(guī)范有關規(guī)定。3218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以木柱承重且墻體采用不燃材料的廠房(倉庫),其耐火等級可按四級確定。3219 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節(jié)點外露部位,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且節(jié)點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相應構件的耐火極限。33 廠房和倉庫的層數(shù)、面積和平面布置331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廠房的層數(shù)和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應符合表331的規(guī)定。表331 廠房的層數(shù)和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注:1 防火分區(qū)之間應采用防火墻分隔。除甲類廠房外的一、二級耐火等級廠房,當其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大于本表規(guī)定,且設置防火墻確有困難時,可采用防火卷簾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采用防火卷簾時,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53條的規(guī)定;采用防火分隔水幕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084的規(guī)定。2 除麻紡廠房外,一級耐火等級的多層紡織廠房和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多層紡織廠房,其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增加05倍,但廠房內的原棉開包、清花車間與廠房內其他部位之間均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墻分隔,需要開設門、窗、洞口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窗。3 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多層造紙生產聯(lián)合廠房,其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增加15倍。一、二級耐火等級的濕式造紙聯(lián)合廠房,當紙機烘缸罩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完成工段設置有效滅火設施保護時,其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工藝要求確定。4 一、二級耐火等級的谷物筒倉工作塔,當每層工作人數(shù)不超過2人時,其層數(shù)不限。5 一、二級耐火等級卷煙生產聯(lián)合廠房內的原料、備料及成組配方、制絲、儲絲和卷接包、輔料周轉、成品暫存、二氧化碳膨脹煙絲等生產用房應劃分獨立的防火分隔單元,當工藝條件許可時,應采用防火墻進行分隔。其中制絲、儲絲和卷接包車間可劃分為一個防火分區(qū),且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工藝要求確定,但制絲、儲絲及卷接包車間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進行分隔。廠房內各水平和豎向防火分隔之間的開口應采取防止火災蔓延的措施。6 廠房內的操作平臺、檢修平臺,當使用人數(shù)少于10人時,平臺的面積可不計入所在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內。7“”表示不允許。332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倉庫的層數(shù)和面積應符合表332的規(guī)定。表332倉庫的層數(shù)和面積注:1 倉庫內的防火分區(qū)之間必須采用防火墻分隔,甲、乙類倉庫內防火分區(qū)之間的防火墻不應開設門、窗、洞口;地下或半地下倉庫(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不應大于相應類別地上倉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2 石油庫區(qū)內的桶裝油品倉庫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石油庫設計規(guī)范GB 50074的規(guī)定。3 一、二級耐火等級的煤均化庫。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2000m2。4 獨立建造的硝酸銨倉庫、電石倉庫、聚乙烯等高分子制品倉庫、尿素倉庫、配煤倉庫、造紙廠的獨立成品倉庫,當建筑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時,每座倉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和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增加10倍。5 一、二級耐火等級糧食平房倉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不應大于12000m2。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3000m2;三級耐火等級糧食平房倉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不應大于3000m2,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000m2。6 一、二級耐火等級且占地面積不大于2000m2的單層棉花庫房。其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2000m2。7 一、二級耐火等級冷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和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冷庫設計規(guī)范GB 50072的規(guī)定。8 “”表示不允許。333 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本規(guī)范第331條的規(guī)定增加10倍。當丁、戊類的地上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限。廠房內局部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其防火分區(qū)的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10倍計算。倉庫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除冷庫的防火分區(qū)外,每座倉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和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本規(guī)范第332條的規(guī)定增加10倍。334 甲、乙類生產場所(倉庫)不應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335 員工宿舍嚴禁設置在廠房內。辦公室、休息室等不應設置在甲、乙類廠房內,確需貼鄰本廠房時,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并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墻與廠房分隔。且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辦公室、休息室設置在丙類廠房內時,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至少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墻上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336 廠房內設置中間倉庫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甲、乙類中間倉庫應靠外墻布置,其儲量不宜超過1晝夜的需要量;2 甲、乙、丙類中間倉庫應采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3 丁、戊類中間倉庫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4 倉庫的耐火等級和面積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32條和第333條的規(guī)定。337 廠房內的丙類液體中間儲罐應設置在單獨房間內,其容量不應大于5m3。設置中間儲罐的房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房間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338 變、配電站不應設置在甲、乙類廠房內或貼鄰,且不應設置在爆炸性氣體、粉塵環(huán)境的危險區(qū)域內。供甲、乙類廠房專用的10kV及以下的變、配電站,當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分隔時,可一面貼鄰,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 50058等標準的規(guī)定。乙類廠房的配電站確需在防火墻上開窗時,應采用甲級防火窗。339 員工宿舍嚴禁設置在倉庫內。辦公室、休息室等嚴禁設置在甲、乙類倉庫內,也不應貼鄰。辦公室、休息室設置在丙、丁類倉庫內時,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隔墻上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3310 物流建筑的防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建筑功能以分揀、加工等作業(yè)為主時,應按本規(guī)范有關廠房的規(guī)定確定,其中倉儲部分應按中間倉庫確定。2 當建筑功能以倉儲為主或建筑難以區(qū)分主要功能時,應按本規(guī)范有關倉庫的規(guī)定確定,但當分揀等作業(yè)區(qū)采用防火墻與儲存區(qū)完全分隔時,作業(yè)區(qū)和儲存區(qū)的防火要求可分別按本規(guī)范有關廠房和倉庫的規(guī)定確定。其中,當分揀等作業(yè)區(qū)采用防火墻與儲存區(qū)完全分隔且符合下列條件時,除自動化控制的丙類高架倉庫外,儲存區(qū)的防火分區(qū)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和儲存區(qū)部分建筑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可按本規(guī)范表332(不含注)的規(guī)定增加30倍:1)儲存除可燃液體、棉、麻、絲、毛及其他紡織品、泡沫塑料等物品外的丙類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一級;2)儲存丁、戊類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3)建筑內全部設置自動水滅火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3311 甲、乙類廠房(倉庫)內不應設置鐵路線。需要出入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的丙、丁、戊類廠房(倉庫),其屋頂應采用不燃材料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34 廠房的防火間距341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廠房之間及與乙、丙、丁、戊類倉庫、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341的規(guī)定,與甲類倉庫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51條的規(guī)定。表341 廠房之間及與乙、丙、丁、戊類倉庫、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間距(m)注:1 乙類廠房與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50m;與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不宜小于30m。單、多層戊類廠房之間及與戊類倉庫的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減少2m,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可將戊類廠房等同民用建筑按本規(guī)范第522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為丙、丁、戊類廠房服務而單獨設置的生活用房應按民用建筑確定,與所屬廠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確需相鄰布置時,應符合本表注2、3的規(guī)定。2 兩座廠房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相鄰兩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中相鄰任一側外墻為防火墻且屋頂?shù)哪突饦O限不低于100h時,其防火間距不限,但甲類廠房之間不應小于4m。兩座丙、丁、戊類廠房相鄰兩面外墻均為不燃性墻體,當無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墻上的門、窗、洞口面積之和各不大于外墻面積的5,且門、窗、洞口不正對開設時,其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減少25。甲、乙類廠房(倉庫)不應與本規(guī)范第335條規(guī)定外的其他建筑貼鄰。3 兩座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廠房,當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較低一座廠房的屋頂無天窗,屋頂?shù)哪突饦O限不低于100h,或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的門、窗等開口部位設置甲級防火門、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規(guī)范第653條的規(guī)定設置防火卷簾時,甲、乙類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丙、丁、戊類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4m。4 發(fā)電廠內的主變壓器,其油量可按單臺確定。5 耐火等級低于四級的既有廠房,其耐火等級可按四級確定。6 當丙、丁、戊類廠房與丙、丁、戊類倉庫相鄰時,應符合本表注2、3的規(guī)定。342 甲類廠房與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50m,與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0m。343 散發(fā)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甲類廠房與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343的規(guī)定,但甲類廠房所屬廠內鐵路裝卸線當有安全措施時,防火間距不受表343規(guī)定的限制。表343 散發(fā)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甲類廠房與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m)名稱廠外鐵路線中心線廠內鐵路線中心線廠外道路路邊廠內道路路邊主要次要甲類廠房302015105344 高層廠房與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可燃、助燃氣體儲罐,液化石油氣儲罐,可燃材料堆場(除煤和焦炭場外)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章的規(guī)定,且不應小于13m。345 丙、丁、戊類廠房與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均為一、二級時,丙、丁、戊類廠房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較高一面外墻為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或比相鄰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圍內的外墻為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限;2 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屋頂無天窗或洞口、屋頂?shù)哪突饦O限不低于100h,或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墻上開口部位采取了防火措施,其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不應小于4m。346 廠房外附設化學易燃物品的設備,其外壁與相鄰廠房室外附設設備的外壁或相鄰廠房外墻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第341條的規(guī)定。用不燃材料制作的室外設備,可按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確定??側萘坎淮笥?5m3的丙類液體儲罐,當直埋于廠房外墻外,且面向儲罐一面40m范圍內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限。347 同一座“U”形或“山”形廠房中相鄰兩翼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本規(guī)范第341條的規(guī)定,但當廠房的占地面積小于本規(guī)范第331條規(guī)定的每個防火分區(qū)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時,其防火間距可為6m。348 除高層廠房和甲類廠房外,其他類別的數(shù)座廠房占地面積之和小于本規(guī)范第331條規(guī)定的防火分區(qū)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按其中較小者確定,但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限者,不應大于10000m2)時,可成組布置。當廠房建筑高度不大于7m時,組內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4m;當廠房建筑高度大于7m時,組內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組與組或組與相鄰建筑的防火間距,應根據(jù)相鄰兩座中耐火等級較低的建筑,按本規(guī)范第341條的規(guī)定確定。349 一級汽車加油站、一級汽車加氣站和一級汽車加油加氣合建站不應布置在城市建成區(qū)內。3410 汽車加油、加氣站和加油加氣合建站的分級,汽車加油、加氣站和加油加氣合建站及其加油(氣)機、儲油(氣)罐等與站外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建筑、鐵路、道路的防火間距以及站內各建筑或設施之間的防火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GB 50156的規(guī)定。3411 電力系統(tǒng)電壓為35kV500kV且每臺變壓器容量不小于10MVA的室外變、配電站以及工業(yè)企業(yè)的變壓器總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壓變電站,與其他建筑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第341條和第351條的規(guī)定。3412 廠區(qū)圍墻與廠區(qū)內建筑的間距不宜小于5m,圍墻兩側建筑的間距應滿足相35 倉庫的防火間距351 甲類倉庫之間及與其他建筑、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351的規(guī)定。表351 甲類倉庫之間及與其他建筑、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m)注:甲類倉庫之間的防火間距,當?shù)?、4項物品儲量不大于2t,第1、2、5、6項物品儲量不大于5t時,不應小于12m。甲類倉庫與高層倉庫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3m。352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乙、丙、丁、戊類倉庫之間及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352的規(guī)定。表352 乙、丙、丁、戊類倉庫之間及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m)注:1 單、多層戊類倉庫之間的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減少2m。2 兩座倉庫的相鄰外墻均為防火墻時,防火間距可以減小,但丙類倉庫,不應小于6m;丁、戊類倉庫,不應小于4m。兩座倉庫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相鄰兩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中相鄰任一側外墻為防火墻且屋頂?shù)哪突饦O限不低于100h,且總占地面積不大于本規(guī)范第332條一座倉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規(guī)定時,其防火間距不限。3 除乙類第6項物品外的乙類倉庫,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25m,與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50m,與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表351中甲類倉庫與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353 丁、戊類倉庫與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均為一、二級時,倉庫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較高一面外墻為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或比相鄰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圍內的外墻為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限;2 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屋頂無天窗或洞口、屋頂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或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墻上開口部位采取了防火措施,其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不應小于4m。354 糧食筒倉與其他建筑、糧食筒倉組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354的規(guī)定。表354 糧食筒倉與其他建筑、糧食筒倉組之間的防火間距(m)注:1 當糧食立筒倉、糧食淺圓倉與工作塔、接收塔、發(fā)放站為一個完整工藝單元的組群時,組內各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受本表限制。2 糧食淺圓倉組內每個獨立倉的儲量不應大于10000t。355 庫區(qū)圍墻與庫區(qū)內建筑的間距不宜小于5m,圍墻兩側建筑的間距應滿足相應建筑的防火間距要求。36 廠房和倉庫的防爆361 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宜獨立設置,并宜采用敞開或半敞開式。其承重結構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框架、排架結構。362 有爆炸危險的廠房或廠房內有爆炸危險的部位應設置泄壓設施。363 泄壓設施宜采用輕質屋面板、輕質墻體和易于泄壓的門、窗等,應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時不產生尖銳碎片的材料。泄壓設施的設置應避開人員密集場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險的部位。作為泄壓設施的輕質屋面板和墻體的質量不宜大于60kgm2。屋頂上的泄壓設施應采取防冰雪積聚措施。364 廠房的泄壓面積宜按下式計算,但當廠房的長徑比大于3時,宜將建筑劃分為長徑比不大于3的多個計算段,各計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為泄壓面積:式中:A泄壓面積(m2);V廠房的容積(m3);C泄壓比,可按表364選取(m2m3)。表364 廠房內爆炸性危險物質的類別與泄壓比規(guī)定值(m2m3)注:1 長徑比為建筑平面幾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長尺寸與其橫截面周長的積和40倍的建筑橫截面積之比。2 K塵是指粉塵爆炸指數(shù)。清366 散發(fā)較空氣重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甲類廠房和有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的乙類廠房。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采用不發(fā)火花的地面。采用絕緣材料作整體面層時,應采取防靜電措施。2 散發(fā)可燃粉塵、纖維的廠房,其內表面應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掃。3 廠房內不宜設置地溝,確需設置時,其蓋板應嚴密,地溝應采取防止可燃氣體、可燃蒸氣和粉塵、纖維在地溝積聚的有效措施,且應在與相鄰廠房連通處采用防火材料密封。367 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生產部位,宜布置在單層廠房靠外墻的泄壓設施或多層廠房頂層靠外墻的泄壓設施附近。 有爆炸危險的設備宜避開廠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構件布置。368 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的總控制室應獨立設置。369 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的分控制室宜獨立設置,當貼鄰外墻設置時,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3610 有爆炸危險區(qū)域內的樓梯間、室外樓梯或有爆炸危險的區(qū)域與相鄰區(qū)域連通處,應設置門斗等防護措施。門斗的隔墻應為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并應與樓梯間的門錯位設置。3611 使用和生產甲、乙、丙類液體的廠房,其管、溝不應與相鄰廠房的管、溝相通,下水道應設置隔油設施。3612 甲、乙、丙類液體倉庫應設置防止液體流散的設施。遇濕會發(fā)生燃燒爆炸的物品倉庫應采取防止水浸漬的措施。3613 有粉塵爆炸危險的筒倉,其頂部蓋板應設置必要的泄壓設施。糧食筒倉工作塔和上通廊的泄壓面積應按本規(guī)范第364條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有粉塵爆炸危險的其他糧食儲存設施應采取防爆措施。3614 有爆炸危險的倉庫或倉庫內有爆炸危險的部位,宜按本節(jié)規(guī)定采取防爆措施、設置泄壓設施。37 廠房的安全疏散371 廠房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每個防火分區(qū)或一個防火分區(qū)的每個樓層,其相鄰2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372 廠房內每個防火分區(qū)或一個防火分區(qū)內的每個樓層,其安全出口的數(shù)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當符合下列條件時,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1 甲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100m2。且同一時間的作業(yè)人數(shù)不超過5人;2 乙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150m2,且同一時間的作業(yè)人數(shù)不超過10人;3 丙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250m2,且同一時間的作業(yè)人數(shù)不超過20人;4 丁、戊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400m2,且同一時間的作業(yè)人數(shù)不超過30人;5 地下或半地下廠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且同一時間的作業(yè)人數(shù)不超過15人。373 地下或半地下廠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當有多個防火分區(qū)相鄰布置,并采用防火墻分隔時,每個防火分區(qū)可利用防火墻上通向相鄰防火分區(qū)的甲級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個防火分區(qū)必須至少有1個直通室外的獨立安全出口。374 廠房內任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表374的規(guī)定。表374 廠房內任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m)375 廠房內疏散樓梯、走道、門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jù)疏散人數(shù)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小于表375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但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140m,門的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090m。當每層疏散人數(shù)不相等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應分層計算,下層樓梯總凈寬度應按該層及以上疏散人數(shù)最多一層的疏散人數(shù)計算。表375 廠房內疏散樓梯、走道和門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凈寬度廠房層數(shù)(層)1234最小疏散凈寬度(m/百人)0.600.801.00首層外門的總凈寬度應按該層及以上疏散人數(shù)最多一層的疏散人數(shù)計算,且該門的最小凈寬度不應小于120m。376 高層廠房和甲、乙、丙類多層廠房的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或室外樓梯。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層人數(shù)超過10人的廠房,應采用防煙樓梯38 倉庫的安全疏散381 倉庫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每個防火分區(qū)或一個防火分區(qū)的每個樓層,其相鄰2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382 每座倉庫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當一座倉庫的占地面積不大于300m2時,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倉庫內每個防火分區(qū)通向疏散走道、樓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個,當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不大于100m2時。可設置1個出口。通向疏散走道或樓梯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