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生理.doc_第1頁
產褥期生理.doc_第2頁
產褥期生理.doc_第3頁
產褥期生理.doc_第4頁
產褥期生理.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產褥期生理 產婦全身器官除乳腺外,從胎盤娩出至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tài)所需的時期稱為產褥期,一般為6周。在產褥期,產婦的每一個身體系統(tǒng)特別是生殖系統(tǒng)有較大的生理變化,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同時,伴隨新生兒的出生,產婦及其家庭經歷著心理和社會的適應過程。了解這些適應過程對做好產褥期的保健、保證母嬰健康都非常重要。產褥期母嬰的健康對其以后的身心健康又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節(jié)產褥期婦女的生理變化 產婦產后機體各生理功能逐漸自然回復到非妊娠狀態(tài)稱生理調適。主要器官的生理變化及過程為: (一)生殖系統(tǒng) 1子宮 子宮是產褥期變化最大的器官。妊娠子宮自胎盤娩出后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tài)的過程稱子宮復舊。子宮復舊包括子宮體肌纖維的縮復、子宮內膜再生;子宮頸復原和血管的變化。(1)子宮體肌纖維的縮復:胎盤及胎膜娩出后,子宮立即收縮成硬實略扁的球實體,上段厚而下段薄。子宮肌層血管受壓狹窄,最后閉鎖。同時,子宮峽部收縮使內腔變窄,與宮體合成一處。宮體的縮復過程不是肌細胞數目的減少,而是肌細胞體積的縮小,是肌細胞胞漿蛋白被分解排出,胞漿減少所致。隨著肌纖維的不斷縮復,子宮體逐漸縮小,產后1周縮小至約妊娠12周大??;產后10日,在腹部們不到子宮底;產后6周恢復至非妊娠期大小。于妊娠期子宮潴留的大部分水分和電解質隨之消失,子宮重量也逐漸減少,分娩后子宮重約1000g,產后1周后約500g,產后2周時約300g,產后6周時則約50g。 (2)子宮內膜的修復:分娩后,遺留的蛻膜厚薄不一,特別在胎盤附著部高低不平。遺留的蛻膜分為兩層,外層細胞發(fā)生退行性變,壞死、脫落隨惡露自陰道排出,深層遺留下的腺體和間質細胞迅速增生,形成新的子宮內膜。這一過程約需3周。但胎盤附著處全部修復的時間約需6周。 (3)子宮頸的復原:分娩后的子宮頸松軟,壁薄,形成皺襞,子宮頸外口呈環(huán)狀,產后1周,子宮頸外形及子宮頸內口恢復至未孕狀態(tài)。產后4周,子宮頸完全恢復至正常形態(tài)。由于子宮頸兩側分娩時發(fā)生輕度裂傷,使初產婦的子宮頸外口由產前的圓形(未產型)變?yōu)楫a后的“一”字形橫裂(已產型)。 (4)子宮血管變化:產后子宮血供減少,子宮壁間的血管與靜脈竇隨子宮肌肉的收縮和縮復而被壓縮變窄,最終閉塞,使胎盤附著部得以有效得止血并形成血栓,最后機化。 2陰道及外陰 分娩后,陰道變?yōu)樗沙诘墓艿?,肌張力低下,粘膜皺襞消失。以后,陰道腔逐漸縮小,陰道壁肌張力逐漸恢復,粘膜皺襞約于產后3周重新出現。產后的陰道不能完全恢復至未孕狀態(tài),一般變?yōu)閷掗?、皺襞少?分娩后的外陰輕度水腫,2-3天自行消退。會陰部如有輕度撕裂或會陰切口縫合術后均在3-5日愈合,處女膜因在分娩時撕裂形成痕跡,稱處女膜痕,是經產婦的重要標志。 3盆底組織 盆底肌及其筋膜在分娩時過度擴張致彈性減弱,且常伴肌纖維部分斷裂。如無嚴重損傷,產后一周內水腫和瘀血迅速消失,組織的張力逐漸恢復。如產后能堅持康復運動,盆底肌有可能恢復至接近未孕狀態(tài)。如盆底肌及其筋膜發(fā)生嚴重斷裂,叉未能及時而準確地修復,或于產褥期過早參加體力勞動可導致陰道壁膨出,甚至子宮脫垂。 (二)乳房 產褥期乳房的主要變化是泌乳。妊娠期,雌激素刺激乳腺管發(fā)育。孕激素刺激乳腺腺泡發(fā)育。同時,垂體生乳素、胎盤生乳素、甲狀腺素、皮質醇和胰島素參與或促進乳腺生長發(fā)育及乳汁的產生和泌乳。隨著胎盤的剝離排出,胎盤生乳素、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體內呈低雌激素、高泌乳激素水平,乳汁開始分泌。以后的乳汁分泌則依賴于哺乳時的吸吮刺激。當嬰兒吸吮乳頭時。由乳頭傳來的感覺信號經傳人神經纖維抵達下丘腦,通過抑制下丘腦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使垂體泌乳激素呈脈沖式釋放,促進乳汁分泌。同時,吸吮動作反射性地引起腦神經垂體釋放催產素。使乳腺腺泡周圍的肌上皮細胞收縮,噴出乳汁。因此,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斷泌乳的關鍵。乳汁分泌還與產婦營養(yǎng)、睡眠、情緒和健康狀況密切相關。乳房護理 1)乳房的類型:確定有無乳頭平坦、內陷。 2)乳汁的質和量:產后7天內所分泌的乳汁稱初乳,質稠、半透明。產后3天每次哺乳約可吸出初乳220 ml,其中含有-胡蘿卜素等有形物質、較高的蛋白質及IgA,脂肪和乳糖相對較少。產后714天所分泌的乳汁為過渡乳,蛋白質量逐漸減少,脂肪、乳糖含量逐漸增加。產后14天以后所分泌的乳汁為成熟乳,呈白色,含蛋白質約23、脂肪4、糖類89、無機鹽O.40.5、維生素等。 3)乳房脹痛及乳頭皸裂:產后13天如沒有及時哺乳或排空乳房,產婦可有乳房脹痛。哺乳產婦尤其是初產婦在最初幾天哺乳后容易產生乳頭皸裂。 (三)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 產后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值增高,白細胞總數增加可述20109/L。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數也增多,淋巴細胞的比例下降,一般于產后12周恢復至正常水平。血沉于產后34周降至正常。 妊娠期血容量的增加,于產后23周恢復至未孕狀態(tài)。在產后3天內,因子宮收縮及胎盤循環(huán)的停止,大量血液從子宮流到體循環(huán),同時產后大量的組織間液回吸收,使體循環(huán)血容量增加15-25,特別是產后24小時,使心臟的負擔加重。 產后一段時間內,產婦血液仍處于高凝狀態(tài),這有利于胎盤剝離創(chuàng)面迅速形成血栓,減少產后出血。纖維蛋白原、凝血活酶、凝血酶原于產后23周內降至正常。 (四)消化系統(tǒng) 妊娠期胃液分泌減少,尤其是胃液中的鹽酸分泌減少,使胃腸肌張力及蠕動減弱。產后由于孕酮水平上升,促使消化功能逐漸恢復。胃酸分泌一般在產后12周恢復正常。 (五)泌尿系統(tǒng)妊娠期體內潴留的過多水分在產后主要由腎臟排出,故產后數日尿量增多。妊娠期腎盂及輸尿管生理性的擴張一般在產后46周恢復。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造成粘膜水腫、充血、肌張力降低。以及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臥床排尿等原因,容易發(fā)生尿潴留。 (六)內分泌系統(tǒng) 妊娠期,腺垂體、甲狀腺及腎上腺增大,功能增強,在產褥期逐漸恢復正常。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在產后急劇下降,至產后1周已降至未孕水平。胎盤生乳素于產后36小時已不能測出,垂體催乳素則因哺乳而在數日內降至60g/L,不哺乳者降至20g/L。產褥期恢復排卵的時間與月經復潮的時間因人而異,哺乳期產婦月經復潮前仍有可能懷孕。 (七)腹壁 妊娠期出現的下腹正中線色素沉著在產褥期逐漸消退。紫紅色的妊娠紋變?yōu)榘咨?,不能消退。腹壁皮膚受妊娠子宮膨脹的影響,彈力纖維斷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分離,使產后腹壁明顯松弛,約需6-8周恢復。第二節(jié) 產褥期婦女的臨床表現及常見問題 1生命體征體溫大多在正常范圍。如產程中過度疲勞、產程延長或產傷較重者,其體溫在產后24小時內可稍升高,但不超過38。如乳房極度充盈可有低熱,一般在12小時內自行恢復。脈搏略緩慢,約為5060次分,于產后一周恢復正常,與副交感神經興奮有關。由于產后腹壓降低,膈肌下降,產婦以腹式呼吸為主,產婦的呼吸深慢,約為1416次分。血壓在產褥期無明顯變化,如為妊高征產婦,其血壓在產后變化較大。 2產后宮縮痛是指產褥早期,因宮縮引起下腹部陣發(fā)性疼痛。一般在產后12日出現,持續(xù)23日后自然消失。經產婦比初產婦多見。哺乳時反射性的子宮收縮可使疼痛加重。 3惡露產后隨子宮蛻膜的脫落,血液、壞死蛻膜組織經陰道排出稱惡露。惡露分為3種: (1)血性惡露:色鮮紅,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時有小血塊,有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 (2)漿液惡露:色淡紅,含少量血液,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子宮頸粘液、陰道排液。 (3)白色惡露:色較白,粘稠,含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 4會陰切開創(chuàng)口初產婦多見。在產后的3日內可見切口處水腫,活動時有疼痛,切口拆線后癥狀自然消失。5胃納由于妊娠后期胃液分泌減少,胃腸肌張力降低,蠕動減弱,加之產時疲勞,產婦多食欲不佳,喜進流質、半流質等清淡飲食,一般lO日左右恢復,也有產婦因產程中進食少,產后腹腔壓力降低,產后有饑餓感,食欲增加。 6排泄褥汗:產褥早期,大量多余的組織間液需要排泄,使皮膚排泄功能旺盛,大量出汗。尤其是睡眠和初醒時明顯,產后1周好轉。泌尿增多和排尿困難:產后23日內,由于機體排出妊娠時貯留的水分,產婦往往多尿,但因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使其粘膜水腫、充血,肌張力降低,加之會陰切口疼痛,使產后產婦容易發(fā)生排尿困難,特別是產后第一次屎,容易發(fā)生尿潴留及尿路感染。便秘:產褥期容易發(fā)生便秘,與產婦臥床多、活動少、腸蠕動減弱,腹直肌及盆底肌松弛有關。 7乳頭皸裂哺乳產婦尤其是初產婦在最初幾日哺乳后容易產生乳頭皸裂。大多是因為產前乳頭準備不足或產后哺乳姿勢不當引起。乳頭皸裂時,表現為乳頭紅、裂開、有時有出血,哺乳時疼痛。 8乳房脹痛產后哺乳延遲或沒有及時排空乳房,產婦可有乳房脹痛,觸及時加重,觸摸乳房時有堅硬感。 9體重減輕由于胎兒及胎盤的娩出、羊水排泄及產時失血,產后即刻體重約減輕6公斤左右。產后第1周,由于子宮復舊、惡露及汗液、尿液的大量排出,體重又下降4公斤左右。 10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少見。由于產后產婦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加之產后疲憊虛弱、切口疼痛致臥床較多,使下肢靜脈血液循環(huán)緩慢,血液易淤積于靜脈內,形成靜脈血栓。表現為下肢體表溫度下降或感覺麻術,患側肢體有脹痛感。 11疲乏由于產程中不適及用力、產后接受醫(yī)務人員的頻繁觀察、哺乳及新生兒護理活動導致睡眠不足,使得產婦在產后的最初幾日感到疲乏,表現為精神不振,自理能力降低及不愿親近新生兒。 12產后壓抑指產婦在產后23日內發(fā)生的輕度或中度的情緒反應。表現為易哭、易激惹、憂慮、不安,有時喜怒無常,一般在幾日后自然消失。產后壓抑的發(fā)生與產婦體內的雌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產后心理壓力及疲勞有關。乳房護理平坦及凹陷乳頭護理乳頭伸展練習:將兩拇指平行地放在乳頭兩側,慢慢地由乳頭向兩側外方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隨后將兩拇指分別放在乳頭上、下側,由乳頭向上、下縱形拉開。此練習重復多次,做滿15分鐘,每天2次;乳頭牽拉練習:用一手托乳房,另一手的拇指和中、示指抓住乳頭向外牽拉,重復1020次,每天2次;配置乳頭罩:從妊娠7個月起佩戴,對乳頭周圍組織起穩(wěn)定作用。柔和的壓力致使內陷乳頭外翻,乳頭經中央小孔持續(xù)突起;在嬰兒饑餓時。先吸吮平坦的一側,因為此時嬰兒的吸吮力強,易吸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 3乳房脹痛及乳腺炎護理 產后3天內,因淋巴和靜脈充盈,乳腺管不暢,乳房可脹實并有硬結,觸之疼痛,還可有輕度發(fā)熱。一般于產后1周乳腺管暢通后自然消失,也可用下列方法緩解:盡早哺乳,促進乳汁暢流。一般產后半小時開始哺乳。哺乳前熱敷乳房,使乳腺管暢通,但在兩次哺乳間冷敷乳房以減少局部充血、腫脹。按摩乳房,從乳房邊緣向乳頭中心按摩,使乳腺管暢通,減少疼痛。配戴乳罩,扶托乳房。減少脹痛。如產婦乳房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癥狀,或有結節(jié),提示患有乳腺炎。輕度時,在哺乳前濕熱敷乳房35分鐘并按摩乳房,輕輕拍打和抖動乳房,哺乳時先哺患側乳,因饑餓的嬰兒吸吮力強,有利于吸通乳腺管。每次哺乳應充分地吸空乳汁、在哺乳的同時按摩患側乳房。增加哺喂的次數,每次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