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宋王安石變法 一 變法背景 目的及條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造成的三冗問題引發(fā)財政危機 政治危機 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階級矛盾 邊患危機 統(tǒng)調分離 兵將分離 守內虛外等政策造成宋軍戰(zhàn)斗力弱 遼 西夏始終威脅北宋 民族矛盾激化 積弱 1 三冗二積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會危機 積貧 3 改革條件 2 改革目的 克服封建統(tǒng)治危機 鞏固統(tǒng)治 富國強兵 范仲淹 慶歷新政 失敗為王安石變法提供了經(jīng)驗教訓 王安石豐富的從政經(jīng)驗及 三不足 的變法精神影響 宋神宗的支持 人言不足恤 對流言蜚語無需顧慮 天變不足畏 自然界的災異不必畏懼 這是對當時有人用各種所謂 天生異象 的奇談怪論來攻擊新法的回應 祖宗之法不足守 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適應當前的需要甚至阻礙社會進步 就要修改甚至廢除 不能盲目繼承效法 天變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政府低息貸款 設市易務 購滯短出 以錢代役 興修水利 地方出資 理財為方今先急 理財以農(nóng)事為先 核地取賦 設發(fā)運使 徙貴就賤 用近易遠 談王安石變法 改革幫了腐敗的忙 比如青苗法實際操作下來的結果卻極其可怕 首先利息并不低 王安石定的標準 是年息二分 即貸款一萬 借期一年 利息二千 這其實已經(jīng)很高了 而各地還要加碼 地方上的具體做法是 春季發(fā)放一次貸款 半年后就收回 取利二分 秋季又發(fā)放一次貸款 半年后又收回 再取利二分 結果 貸款一萬 借期一年 利息四千 原本應該充分考慮農(nóng)民利益的低息貸款 變成了一種官府壟斷的高利貸 而且 由于執(zhí)行不一 有些地方利息還要高 道道手續(xù) 都要給胥吏衙役交 好處費 每過一道程序 就被貪官污吏敲詐勒索從中盤剝一回 更可怕的是 為了推行新政 王安石給全國各地都下達了貸款指標 規(guī)定各州各縣每年必須貸出多少 這樣一來 地方官就只好硬性攤派了 結果 老百姓增加了負擔 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事實上所謂 市易司 后來就變成了最大的投機倒把商 他們的任務 原本是購買滯銷商品 但實際上卻專門搶購緊俏物資 因為只有這樣 他們才能完成朝廷下達的利潤指標 也才能從中漁利 中飽私囊 所以 不要以為貪官污吏害怕改革 他們不害怕改革 也不害怕不改革 只害怕什么事情都不做 相反 只要朝廷有動作 他們就有辦法 比方說 朝廷要征兵 他們就收征兵費 要辦學 他們就收辦學費 要剿匪 他們就收剿匪費 反正只要上面一聲令下 他們就趁機雁過拔毛 改革幫了腐敗的忙 這恐怕是王安石所始料未及的 3 文教與選官制度改革 改革 內容上 科舉制度 廢詩賦取士 注重能力的經(jīng)義策論考試 二 變法的內容 選官制度改革 貫徹擇優(yōu)錄用 惟才用人的原則 克服恩蔭弊病 學校教育改革 整頓太學 優(yōu)異者不經(jīng)科考可直接為官 設置武學 醫(yī)學 律學等專門學校 培養(yǎng)專門人才 重視發(fā)展地方教育 作用 學校成為變法造輿論 育人才的地方 為政府培養(yǎng)實用人才 武學習武圖 恩澤子弟 庠序不教之以道藝 官司不考問其才能 父兄不保任其行義 而朝廷輒以官予之 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 三 結果 1 失敗原因 1 觸犯大地主 大官僚利益 遭到激烈反對 2 執(zhí)行過程中用人不當 引起民間不滿 3 宋神宗在變法后期的動搖及其去世 2 性質 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 對生產(chǎn)關系進行局部調整 是社會改良性質的改革 4 急于求成 違背了客觀經(jīng)濟規(guī)律 5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變法本身沒有觸及社會的根本問題 沒有真正給農(nóng)民以更大的利益 護法善神的呂惠卿 為安石一手提拔 卻欲至安石于死地 為了陷害安石 意圖加給安石欺君的大罪 用心何其毒也 而王安石只要人支持新法便加收用 越級提升 連楊三變也一度加以任用 其用人可謂不明 而變法派中有這么一些貨色 新法擾民害民一面被他們發(fā)揚光大 老百姓更倒霉了 史學界關于王安石變法的幾種觀點 變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實踐 雖還遠遠談不到解放生產(chǎn)力 但對當時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總還是有一些幫助的 因而是發(fā)生了積極作用的 王安石既有軍政韜略 又有施政才能 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 鄧廣銘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梁啟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 文明國家 的銀行 把免役法視作 與今世各文明國收所得稅之法正同 還認為保甲法 與今世所謂警察者正相類 實國史上 世界史上最有名譽之社會變革 梁啟超 王荊公 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著名的改革家 列寧 王安石推行的是一種先予后取的擴張性財稅金融政策 他的核心就是發(fā)展是硬道理 只有在發(fā)展生產(chǎn)的基礎上 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 王安石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 但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生活 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征榷 提出和堅持 榷法不宜太多 的主張和做法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 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 從農(nóng)業(yè)到手工業(yè) 商業(yè) 從鄉(xiāng)村到城市 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 同時改革軍事制度 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zhàn)斗力 強化對廣大農(nóng)村的控制 當代經(jīng)濟學專家點評 所有這些都引起現(xiàn)代社會學者的關注 他的經(jīng)濟思想和我們的眼光很接近 與同時代卻很遙遠 他將財政稅收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化 先用官僚資本刺激商品的生產(chǎn)與流通 如果經(jīng)濟的額量擴大 則稅率不變 國庫的總收入仍可以增加 這也是現(xiàn)代國家理財者所共信的原則 其政治變法對宋朝社會經(jīng)濟具有很深的影響 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 王安石在1000年前差一點把中國帶入資本社會 難怪被列寧譽為是 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史學界關于王安石變法的另外幾種觀點 依照當時情況 安石的新政 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問題 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 在國內新政全無頭緒的當日 卻同時引起邊釁 對外便開疆用武 因此更是加意聚斂 而忽略了為國家的百年長計 錢穆 國史大綱 下冊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 引用奸邪 更張法令 馴至靖康之難 人皆咎安石為禍首 而不知實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趙翼 廿二史札記 朱熹認為王安石變法 以財利 兵革為先務 引用兇邪 排擯忠直 躁迫強戾 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 卒之群奸肆虐 流毒四海 1 要講究策略 處理好與守舊派之間的關系 3 王安石變法的結局給我們的教訓 2 改革過程是艱辛的 必然充滿阻力 所以改革者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 3 要注意用人 選拔德才兼?zhèn)渲藖硗菩懈母?4 政策制定和實施要切實體現(xiàn)人民群眾的利益 欽宗1125 27 徽宗1100 25 哲宗1085 00 仁宗1022 63 英宗1063 67 神宗1068 85 真宗997 1022 太祖960 976 太宗976 997 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 公元1127年 距離王安石發(fā)起他那著名的變法運動 已經(jīng)過去了五十八年 距離司馬光廢除這些變法 也過去了四十一年 距離另一位反對變法的蘇東坡去世 相隔了二十六年 這三人 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同樣偉大的名聲 并且一度是相互傾慕的好朋友 因為這場變法 三人漸行漸遠 終于徹底葬送了友情 并且成為政治上的死敵 司馬光和王安石在殊死搏斗中 于公元1086年同年去世 假如他們能夠多活一些年頭 看到公元1127年的慘劇 那么 王安石可能會責問司馬光和蘇東坡 為什么不支持自己變法圖強 而偉大歷史學家司馬光和大詩人蘇東坡 很有可能會一起痛斥享有偉大文學家與政治家盛譽的王安石 這一切 都是你王安石惹的禍 比較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的異同 相同點背景目的 都是為解決北宋中期嚴重社會危機 鞏固統(tǒng)治而實行的 性質 地主階級封建改革 結果 遭到大地主 大官僚反對而失敗 不同點中心內容 慶 整頓吏治王 理財改革程度 慶 局部改革王 全面改革 不同點 背景 商鞅 發(fā)生在新舊交替的戰(zhàn)國時期王 發(fā)生在北宋中期統(tǒng)治危機四伏時期根本目的 商 廢除舊制度 建立新制度王 挽救統(tǒng)治危機 局部調整生產(chǎn)關系性質 商 是一場封建化的運動王 對封建社會內部矛盾進行局部調整的改革結果 商 成功 對后世影響大王 失敗 比較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的異同 相同點 目的 富國強兵形式 至上而下的改革 得到王權的支持 內容 都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 遭到強烈的反對變法者個人的命運基本相同范圍 變法都對生產(chǎn)關系作了調整 比較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的異同 失敗主因 一 變法事先缺乏宣傳 導致在變法的過程中無法吸引到優(yōu)秀的人才 在變法的反對陣營中 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 而其中的精英部分 在經(jīng)過足夠的宣傳說服后應該是可以被吸收進變法陣營中的 二 政策執(zhí)行不力 如青苗法 免役法之實行 與理想相去懸絕 如果貧困民戶自愿請貸官錢 尚有可說 但實際上是地方官強迫農(nóng)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數(shù)目 稱為散青苗 地方官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 散派的對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貧下之戶 蓋怕貧下戶無力償還 這還談什么惠民呢 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 即是百分之二十 這數(shù)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負擔的 政策執(zhí)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合適的人材推行新法 三 剛愎自用 王安石性剛 與神宗議論國事 有所抗辯 聲色俱厲 神宗每為之改容聽納 創(chuàng)行變法之初 司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過 自信太厚 安石覆書抗議 深不以為然 二人本是極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 從此畫地絕交 例如 蘇軾本來是擁護新法的最好人選 但蘇軾的很多正確的意見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納 2 材料一 財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驕于內 制度不可為萬世法而日益叢雜 一切茍且 不異五代之時 歐陽修 材料二 材料二 宋代習武圖 3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請回答 1 材料一與哪條新法有關 這條新法有何作用 你對圖中人物的言論有何看法 7分 青苗法 1分 積極作用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 限制了高利貨對農(nóng)民的剝削 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 2分 消極作用 農(nóng)民借貸利息偏高 負擔依然沉重 2分 看法 圖中言論有一定道理 但太片面 只看到新法的局限性 忽視了新法的積極性 材料二 2 材料二與哪條新法規(guī)定有關 結合材料分析這條新法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 2分 保甲法 存在用人失當?shù)膯栴} 2分 材料三 3 材料三中人物觀點迥異且與變法失敗密切相關 綜合上述材料分析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 4分 第一 王安石變法忽視減輕人民負擔 面且用人失察 出現(xiàn)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現(xiàn)象 第二 變法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 大商人的利益 遭到以太后等為首的大地主 大官僚的阻撓 4分 1 理財 富國 措施 青苗法 政府在青黃不接時向農(nóng)民提供低息貸借 錢或糧食 農(nóng)田水利法 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 方田均稅法 核實土地 按多少 好壞收稅 二 變法的內容 免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錢雇人服役 官僚 地主也要出錢 市易法 設市易務 收滯銷貨 短缺時賣出 以穩(wěn)定市場 均輸法 政府采購物資實行就近采購 節(jié)省貨款等原則 總評 取得一定成效 一定程度改變積貧局面 但也存在局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雞養(yǎng)護活動方案
- 工會環(huán)湖活動方案
- 市民捐款助學活動方案
- 工會燒菜活動方案
- 小米門店活動方案
- 就醫(yī)補貼活動策劃方案
- 展會接待活動方案
- 小班戲劇活動方案
- 崇明花博會活動方案
- 小學部數(shù)學學科活動方案
- 2025至2030年COB產(chǎn)品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理綜競賽試題及答案解析
- 高等職業(yè)學校礦物加工技術專業(yè) 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
- 交易員心理培訓課件
- 京東筆試題庫及答案
- 建設單位質量安全保證體系
- 城市公園綠化施工安全措施方案
- 建筑工程趕工計劃措施
- 小學生反洗錢知識講座
- 第十三講先鋒隊與中華民族獨立解放(1919-1949)-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專家大講堂課件
- ICU發(fā)熱與體溫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