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設計目 錄課程設計任務書21課程設計目的32課程設計設備33課程設計內容33.1課程設計原理33.2實驗步驟73.2.1接線73.2.2寫入實驗程序并校驗83.2.3運行程序104課程設計結果105課程設計總結125.1每條機器指令的微程序125.2課程設計的心得、經驗教訓及注意事項125.2.1心得體會125.2.2經驗教訓125.2.3注意事項13參考文獻13利用32M8位設計128M32位存儲器14課程設計成績評定表15課程設計任務書學生姓名: XXX 專業(yè)班級: 軟件工程ZY1201班 指導教師: 田小華 工作單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題目:基本模型機及利用32M8位設計128M32位存儲器初始條件1完成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與實驗2TDCMA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實驗系統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務(包括課程設計工作量及其技術要求,以及說明書撰寫等具體要求)1掌握復雜指令系統計算機的微控制器功能與結構特點2熟悉TDCMA教學實驗系統的微指令格式3設計五條機器指令,并編寫對應的微程序4在TDCMA教學實驗系統中調試機器指令程序,確認運行結果5建立復雜指令系統計算機的整機概念模型時間安排1第19周周一(6月23日):全體集中講解課程設計原理與方法2第19周周一至周五(6月23日27日):分班實驗,調試機器指令程序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系主任簽名: (或責任教師) 年 月 日17基本模型機及利用32M8位設計128M32位存儲器1 課程設計目的掌握計算機功能模塊的原理和關系,建立計算機整機概念。2 課程設計設備TDNCM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系統,排線若干。3 課程設計內容3.1 課程設計原理AR本次課程設計實現一個簡單的CPU,由此構建一個簡單模型計算機。CPU由ALU、微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序計數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組成,如圖1所示。PCIR控制器R0ABALU圖1 基本CPU構成原理圖該CPU在寫入相應的微指令后,就具備執(zhí)行機器指令的功能。在CPU基礎上,增加一個主存和基本的輸入輸出部件,構成一個簡單的模型計算機。1課程設計采用五條機器指令:IN,ADD,OUT,JMP,HLT,對應源程序內容如下:表1 機器指令對應的源程序地址內容助記符說明0000 00000010 0000; START: IN R0學號R00000 00010000 0000; ADD R0, R0R0R0R00000 00100011 0000; OUT R0R0LED0000 00111110 0000; JMP START跳轉至00地址0000 01000000 0000;0000 01010101 0000; HLT停機指令碼中高4位操作碼,JMP為雙字節(jié)指令,其余為單字節(jié)指令。微控制器實驗的指令是手動給出的,現在要求CPU自動從存儲器讀取機器指令并執(zhí)行。2. 微指令格式課程設計在微控制器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PC、AR和主存,在微指令中應增加相應的控制位,其微指令格式見表2。表2 微指令格式2322212019181514121198650M23M22WRRDIOMS3S0A字段B字段C字段MA5MA0A字段B字段C字段141312選擇11109選擇876選擇000NOP000NOP000NOP001LDA001ALU_B001P010LDB010R0_B010保留011LDR0011保留011保留100保留100保留100保留101LOAD101保留101LDPC110LDAR110PC_B110保留111LDIR111保留111保留3數據通路圖根據以上設計要求,相關的數據通路圖見圖2。譯碼INOUTIRPCBAMEM控制信號控制器ARR0ALU圖2 數據通路圖4微程序流程圖 系統涉及到的微程序流程圖,詳見圖4。當擬定“取指”微指令時,該微指令的判別測試字段為P測試。指令譯碼原理見圖3所示,由于“取指”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的測試結果出現多路分支。本機使用指令寄存器的高6位(IR7IR2)作為測試條件,出現5路分支,占用5個固定微地址,微程序流程圖上的單元地址均為16進制編碼的地址。圖3 指令譯碼原理圖圖4 簡單模型機微程序流程圖5微指令二進制微代碼表當全部微程序設計完畢,應將每條微指令代碼化,見表3。表3 二進制微代碼表地址十六進制高五位S3S2S1S0A字段B字段C字段MA5MA000Q00 00 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Q00 6D 4300000000011011010100001103Q10 70 7000010000011100000111000004Q00 24 0500000000001001000000010105Q04 B2 010000010010110010000000011DQ10 51 4100010000010100010100000130Q00 14 0400000000000101000000010032Q18 30 0100011000001100000000000133Q28 04 0100101000000001000000000135Q00 00 350000000000000000001101013CQ00 6D 5D0000000001101101010111016機器指令程序設計一段機器指令程序:從IN單元讀入自己的學號,存放于R0,將R0和R0相加,結果存于R0,再將R0的值送到OUT單元顯示。機器指令程序可參見表1,其中的地址和內容均為二進制。3.2 實驗步驟3.2.1 接線按圖5進行接線:圖5 實驗接線圖3.2.2 寫入實驗程序并校驗寫入實驗程序,并進行校驗,可用手動或聯機寫入。 1手動寫入或校驗(1)手動寫入微程序將開關KK1置為“停止”,KK3置“編程”,KK4置“控存”,KK5置為“置數”擋;使用CON單元的SD5SD0給出微地址,IN單元給出低8位應寫入的數據,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將IN單元的數據寫到該單元的低8位;開關KK5置為“加1”擋;IN單元給出中8位應寫入的數據,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將IN單元的數據寫到該單元的中8位;IN單元給出高8位應寫入的數據,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將IN單元的數據寫到該單元的高8位;重復、四步,將表3的微代碼寫入EPROM2816芯片。(2)手動校驗微程序將KK1置為“停止”,KK3置為“校驗”,KK4置為“控存”,KK5置為“置數”使用CON單元的SD05SD00給出微地址,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MC單元的數據指示燈M7M0顯示該單元的低8位;將開關KK5置為“加1”擋;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MC單元的數據指示燈M15M8顯示該單元的中8位;MC單元的數據指示燈M23M16顯示該單元的高8位;重復、四步,完成對微代碼的校驗。(3)手動寫入機器指令程序將KK1置為“停止”,KK3置為“編程”,KK4置為“主存”,KK5置為“置數”使用CON單元的SD05SD00給出地址,IN單元給出該單元應寫入的數據,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將IN單元的數據寫到該存儲器單元;開關KK5置為“加1”擋;IN單元給出下一個地址(地址自動加1)應寫入的數據,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將IN單元的數據寫到該存儲器單元中;然后地址會又加1,只需在IN單元輸入后續(xù)地址(地址自動加1)應寫入的數據,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即可完成對該單元的寫入。亦可、兩步,將所有機器指令寫入主存芯片中。(4)手動校驗機器指令程序 將KK1置為“停止”,KK3置為“校驗”,KK4置為“主存”,KK5置為“置數”使用CON單元的SD07SD00給出地址,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CPU內總線的數據指示燈D7D0顯示該單元的數據;開關KK5置為“加1”擋;連續(xù)兩次按動開關ST,地址自動加1,CPU內總線的數據指示燈D7D0顯示該單元的數據;此后每兩次按動開關ST,地址自動加1,CPU內總線的數據指示燈D7D0顯示該單元的數據,繼續(xù)進行該操作,直至完成校驗。2聯機寫入和校驗聯機軟件提供微程序和機器指令程序下載功能,但是微程序和機器指令程序在下載時有規(guī)定的格式,詳見實驗指導書。選擇聯機軟件的“轉儲裝載”功能,在打開文件對話框中選擇相關文件,軟件自動將機器指令程序和微程序寫入指定單元。聯機軟件在Sample文件夾中提供了本次課程設計的微程序,可以通過選擇“CPU與簡單模型機設計實驗.txt”直接加載微程序代碼,省去了手動輸入代碼的麻煩。代碼的內容如下:$P 00 20 ; START: IN R0 從IN單元讀入數據送R0 $P 01 00 ; ADD R0,R0 R0和自身相加,結果送R0 $P 02 30 ; OUT R0 R0的值送OUT單元顯示 $P 03 E0 ; JMP START 跳轉至00H地址 $P 04 00 ; $P 05 50 ; HLT 停機 $M 00 000001 ; NOP $M 01 006D43 ; PC-AR,PC加1 $M 03 107070 ; MEM-IR, P $M 04 002405 ; R0-B $M 05 04B201 ; A加B-R0 $M 1D 105141 ; MEM-PC $M 30 001404 ; R0-A $M 32 183001 ; IN-R0 $M 33 280401 ; R0-OUT $M 35 000035 ; NOP $M 3C 006D5D ; PC-AR,PC加1選擇聯機軟件的“轉儲刷新指令區(qū)”功能,可以讀出下位機所有的機器指令和微指令,并在指令區(qū)顯示。對照文件檢查微程序和機器指令程序是否正確。3.2.3 運行程序1本機運行將開關KK1、KK3置為“運行”檔,按動CON單元的總清開關CLR,將使PC、AR和微程序地址為00H,程序可以從頭開始運行,暫存器A,B,指令寄存器IR和OUT單元也會被清零。將KK2置為“單步”檔,每按動一次ST按鈕,即可單步運行一條微指令,對照微程序流程圖,觀察微地址顯示燈是否和流程一致。每運行完一條微指令,觀察一次CPU內總線和地址總線,對照數據通路圖,分析總線上的數據是否正確;結果正確后請截取屏幕并保留屏幕文件,作為結果放到課程設計報告中。當模型機執(zhí)行完JMP指令后,檢查OUT單元顯示的數據是否為IN單元值的2倍;按下CON單元的總清開關CLR,將IN單元的數據改變?yōu)閷W號的2倍,再次執(zhí)行機器指令程序,從OUT單元顯示的數據判斷程序執(zhí)行是否正確,結果正確后請再次截取屏幕并保留屏幕文件,作為結果放到課程設計報告中,方便比較結果。2聯機運行將KK1、KK3置為“運行”檔,進入軟件界面,選擇菜單命令“實驗簡單模型機”,打開簡單模型機數據通路圖。按動CON單元的總清開關CLR,然后通過軟件運行程序,選擇相應的功能命令,即可聯機運行、監(jiān)控、調試程序,當模型機執(zhí)行完JMP指令后,檢查OUT單元顯示的數據是否為OUT單元值的2倍。在數據通路圖和微程序流中觀測指令的執(zhí)行過程,并觀察軟件中地址總線、數據總線以及微指令顯示和下位機是否一致。4 課程設計結果本次課程設計取R0CCH。通過IN單元將R0的值輸入,并打開簡單模型機數據通路圖。程序運行前通路圖如下:圖6 課程設計實驗結果(一)在軟件界面選擇工具欄上的命令“單周期運行”,開始執(zhí)行程序。觀察軟件界面數據通路圖的變化。當程序運行結束時,數據通路圖如下:圖7 課程設計實驗結果(二)5 課程設計總結5.1 每條機器指令的微程序表4 微程序指令對應的機器指令機器指令S3 S2 S1 S0 M Cn WE A9 A8ABCUA5 UA4 UA3 UA2 UA1 UA0IN0 0 0 0 0 0 0 1 10000001000 1 0 0 0 0ADD0 0 0 0 0 0 0 1 11101101100 0 0 0 1 0OUT0 0 0 0 0 0 0 1 10100010000 0 0 1 1 0JMP0 0 0 0 0 0 0 0 11100000000 1 1 1 1 0給出每條機器指令的微程序:$P 00 20 ; IN的機器指令$P 01 00 ; ADD的機器指令$P 02 30 ; OUT的機器指令$P 03 E0 ; JMP的機器指令5.2 課程設計的心得、經驗教訓及注意事項5.2.1 心得體會(1)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課程設計需要十分用心去做,因為CPU的結構十分復雜,需要仔細連線,最好是按照一定順序連線并做標記,這樣不容易出錯。另外,排線的顏色過渡方向與接口編號大小最好按一定的規(guī)律,防止像A7A0這樣的接口接反。(2)由于是兩個人一組共同完成課程設計的實驗,因而團隊配合尤為重要,兩個人的默契配合會使實驗進行更為順利。(3)當實驗結果出現錯誤時,需要耐心檢查連線,不可抱有僥幸心理。5.2.2 經驗教訓本次課程設計的實驗過程中,出現了連線錯誤,導致IN單元中的數據沒有傳輸給內存中,耽誤了大量時間。連線過程中除了注意排線方向,還需要注意單接線柱接口用2芯排線連接時,只可用其中的1芯連接。此外,聯機軟件使用不熟練,開始時沒能將微程序指令正確導入裝置中,也是本次課程設計的一個教訓。5.2.3 注意事項(1)注意連線過程中排線的高低位要對應(2)注意將排線插緊,不能出現松動(3)注意連線時及時標記已連接的線,不要多連或少連(4)聯機運行時,注意在連線檢測后和其它需要的步驟按下CLR,否則可能會得出錯誤的實驗結果。參考文獻1西安唐都科教儀器公司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指導書R2008.1.102美William 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煙道打孔改造方案
- 股權代持撤資退股及權益確認協議
- 農業(yè)觀光旅游菜園農場承包合作協議
- 河道開挖勘察方案
- 教育資源采購合同質量監(jiān)控與教師培訓協議
- 公司拆除改造方案
- 施工企業(yè)分包方案
- 2025團課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路徑
- 內科分類考試題及答案
- 疏通閱讀考試題及答案
- GB/T 24218.1-2009紡織品非織造布試驗方法第1部分: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
- GB/T 1633-2000熱塑性塑料維卡軟化溫度(VST)的測定
- 《病毒學》(研究生)全冊配套完整課件
- 第十七章其他熔化焊接與熱切割作業(yè)課件
- 手術講解模板:肩關節(jié)全部置換術課件
- 腧穴總論 2特定穴課件
- 數顯壓力表說明書
- 食堂伙食收據樣稿
- JJF 1255-2010 厚度表校準規(guī)范-(高清現行)
- DB4409∕T 06-2019 地理標志產品 化橘紅
- 拉森鋼板樁引孔方案說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