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doc_第1頁
黃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doc_第2頁
黃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doc_第3頁
黃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doc_第4頁
黃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科目:小學語文教學對象:四年級學生課時:1課時提供者:單位:獅子山區(qū)柴塘小學 陳陵一、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課文先寫了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黃河含沙量的現狀分析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后寫科學家設計了治理黃河的方案。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據詳實,字里行間包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方法,進一步提高略讀能力;二是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示,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激發(fā)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的過去和現在,知道黃河變化的原因及其內在的聯系,從中受到啟示,培養(yǎng)保護大自然的意識。、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收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fā)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三、學習者特征分析四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借助閱讀文章、理解文章的能力。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意境的想象;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一篇閱讀課文,它圍繞“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講了四個方面的內容:災難、搖籃、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們要保護好大自然環(huán)境。在設計中,我運用默讀,朗讀等讀書方法,讓他們自主學習,質疑探究,促進其思考和理解。這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語感和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習交流的組織者,學習興趣的激勵者。五、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重點:了解黃河的變化,變化原因及治理黃河的辦法.教學難點:懂得黃河變化給人類帶來的教訓,樹立環(huán)保意識.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 1、師:有一首是這樣唱道:黃水奔流向東方,河流萬里長。水又急,浪又高,奔騰叫嘯如虎狼。這首歌描寫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 自古就有許多描寫黃河的詩句,你知道哪些?2、簡介黃河。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曲折東流,經9個省、市、自治區(qū),黃河全長5464公里,是我國第二長河,從上游到下游的流向就像一個巨大的“幾”字形。上游河面不寬,水也不深,河水清澈見底,到中游泥沙大量增多,攜帶著大量泥沙進入下游,隨著河道變寬,水流變得緩慢,泥沙大量淤積,變?yōu)椤暗厣虾印?。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黃河,去看看她的過去、現在、未來吧! 3、齊讀課題。1、 談論對黃河的了解?2、 說說你知道一些描寫黃河的詩句。3、 齊讀課題。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其探究興趣。二、初讀課文 1、讀課題,你有哪些疑問?(黃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治理黃河?) 2、指名讀課文。 3、師概括:把這些段落的意思綜合起來,再加上你的理解感受,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4、這是一篇科普文章,文中有許多關于河流的專業(yè)術語,來說說對課文里面詞語的了解。5、師:了解了這些術語,對我們理解課文非常重要,我們看看黃河近2000表現是什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出示句子:“黃河在近2000年間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寫感受:你能想象黃河兩岸的人民將遭受怎樣的災難呢?你似乎聽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拿起筆寫下來。 6、比較句子,了解科普文章列數字的寫作方法。 黃河在近2000年間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 黃河在近2000年間決口無數次,改道很多次。1、討論: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讀了這篇課文你懂了什么道理? 2、生讀課文。3、簡要介紹文章的主要內容。4、說說了解的專業(yè)科普術語:流域:(指一個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過的所有地區(qū)) 河道(河水流經的路線,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指河流兩岸之間容水的部分,也叫做河槽或者河身) 懸河(指河床高于地面,遠遠看去就像懸掛在半空中,故稱懸河) 沉積(指河流流速減慢時,水中所挾帶的巖石、沙礫、泥土等沉淀下來,淤積在河床和海灣等低洼地帶。)5、生說感受。 6、用一個詞來形容黃河。(多災多難,禍河。)說一句完整的話。把這就話改成反問句。通過了解黃河的奉獻,激發(fā)學生對黃河的感恩之情,為下面“母親病了”做進一步的感情鋪墊。三、研讀課文 1、課文中有許多句子我們讀了之后心情都不會好過,有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有感觸呢? 出示句子一: “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掉,相當于一年破壞耕地550萬畝。” 按照一畝地生產糧食1000斤,那黃河一年大概沖毀糧食多少?5500000*1000=55000000000,55億斤糧食。如果按照每個人每月吃60斤糧食來算,一年吃掉720斤糧食,我們銅陵市現在約有74萬人口,夠我們整個銅陵市人吃10年。就是說,黃河每年沖毀的土地所耕種出來的糧食我們吃10年的了!從這些數字中你感受到什么?(膽戰(zhàn)心驚,觸目驚心!)一年沖毀這么多,2年呢?3年呢?你感到怎樣?用朗讀來表現。 出示句子二: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當于長江的68倍。每年從中上游帶到下游的泥沙重量達16億噸,其中12億噸被搬到了大海,4億噸則沉積在下游河道中。” 枯燥的數字我們用數學的方法來計算吧。一輛車廂長7米的重型卡車的最大額定載量為30噸,現在卡車都超載,我們姑且計算為50噸。那黃河溜走的16億噸的泥沙夠多少量卡車裝載呢?3億2千萬輛。3億2千萬輛卡車相連的話有多長呢?每輛7米長,一共有22萬公里,也就說有4條黃河那么長。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每年黃河沖走的泥沙需要4條黃河這么長的卡車才能運完。 2、黃河之所以成為懸河,問題就在哪里?(這4億噸的泥沙上?。?那么有這么多泥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人為原因。) 3、你看,人類的生活加劇了黃河的惡性變化??茖W家提出,要把黃河治理好,關鍵是?(要把泥沙管?。?4、究竟該治的又是什么呢?科學家提出該怎么整治? (1)管住泥沙。(2)保護森林,恢復植被。(3)合理規(guī)劃利用土地,興修水利 1、深層朗讀課文,再這些地方你細細的讀,慢慢的想,寫出自己的感受。2、對于科學治理黃河的方案,你有哪些建議?討論。本環(huán)節(jié)采用了探究模式,將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景生活化,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由于內容較多,課堂時間有限,在內容處理上要注意突出重點,詳略得當。四、拓展閱讀。四、拓展 1、假如你是黃河的百姓,假如你是黃河的官員,假如你是游客,結合課文41頁的資料袋,你想想你打算如何治理。欣賞古詩的吟誦。試著學一學。 2、這黃河的美景能夠再現嗎?你希望黃河能重現曾經的美好嗎?那從現在你能為黃河的治理做些什么? 五、作業(yè): 為保護長江設計一條標語,看誰的設計最有號召力,最有影響力! 1、黃河從來都如此嗎?以前的黃河又是怎樣的呢?找到文中這句話,自己讀一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句子。2、設計保護黃河的標語,本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觀,選擇新的熱點素材對知識進行重組。目的有三:一、啟發(fā)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水到渠成形成過年:二、不拘泥于具體的知識框架,突出重點。三、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家的距離,是學生親知善學。七、教學評價設計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表項目評分細則等級課堂表現自主學習能獨立自主學習,求知欲強,自主學習時能勾畫重點、發(fā)現問題(優(yōu))敢于質疑,交流時能展示自己較好的自學成果。(良)有一定的自學方法,能發(fā)現一些問題,(合格)交流時不能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或者沒有成果展示。(不合格)合作學習積極參加小組活動,有獨立見解,動手、動口、動腦能力強,與同學合作愉快。(優(yōu))積極參加小組活動,動手、動口、動腦能力較強,與同學合作愉快。(良)動手、動口、動腦能力不佳,合作成效不高。(合格),不注重與同學配合。(不合格)探究學習善于傾聽、敢于質疑、富于想象(優(yōu))經常得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答案或者學習成果。(良)偶爾能得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答案或者學習成果。(合格)缺乏創(chuàng)造品質,懶于思考,沒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果。(不合格)八、板書設計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治理黃河關鍵治人九教學反思可以從如下角度進行反思(不少于200字):這是一篇說明文體裁的獨立閱讀課文,也是中年級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新的寫作體裁。從敘寫的內容上看,文字淺顯,易懂,但是黃河對于我們學校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從沒有親眼看見過黃河那雄偉的氣勢,也從沒有親耳聽到過那波濤澎湃的浪濤聲,只有從電視或課本中了解一點點有關黃河的史料?;诖耍诮虒W中教師不但要讓枯燥、乏味的文字變成學生愿學、樂學的素材,而且要讓學生了解它的歷史和現狀,喚起他們保護大自然、保護母親河的愛心。 課初,我讓學生閱讀閱讀提示的內容,看看對我們的學習有哪些幫助。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兩個問題:說說黃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引導學生總結那就是“變化”:變化前是什么樣的?變化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而變化?帶著這三個問題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給學生充分地閱讀時間后學生馬上找到變化前被稱作是“搖籃”,變化后是禍河,引起變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泥沙地大量流失。課文理解到這已經很好了,但我沒有就此停止,而是讓學生再去細細讀文:課文中例舉了很多的數目字,請同學們關注到這些數目字,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然后鏈接資料袋的內容。通過以上的教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