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全工序模擬培訓教程97464.ppt_第1頁
auto全工序模擬培訓教程97464.ppt_第2頁
auto全工序模擬培訓教程97464.ppt_第3頁
auto全工序模擬培訓教程97464.ppt_第4頁
auto全工序模擬培訓教程97464.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utoform全工序模擬 包含拉延 修邊 翻邊 回彈以及回彈補償 在本次教程中不在重復模面設計的部分 所以用到的面都是在ug里面處理好的 這樣在ug里面需要做很多功課 首先 要一個補充好的拉延片體 一個展開好的修邊線 翻邊后的產品 這些工具都以igs格式導出 注意 導出時以已經選擇好的沖壓方向坐標為絕對坐標 這樣在autoform里面就不做調整 和ug里面保持一致 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后對后續(xù)操作有很大幫助 不會在做后續(xù)部分時在回頭做這些 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可以按照實際的順序在autoform里面設置整個過程即 拉延 修邊 翻邊 回彈 回彈補償 1 拉延設置 打開autoform 新建一個文件同時選中拉延片體的igs 這樣就把拉延片體導入 apply生成邊界 這個時候由于不需要再做別的工藝補充 所以直接進去設置階段 點進入processgenerator界面 如下圖所示 這個對話框中我們選擇incremental 可以理解為多步的 onestep是一步法 是一個快速的模擬設置 我們選擇incremental 下面有四個圖標 分別表示成型 雙動拉延 單動拉延 和修邊 我們選擇第三個 因為這個例子是個單動拉延 然后輸入料厚 而對于geometryrefersto下面的三個選向 與料厚方向有關 dieside是以凹模為基準 punchside是以凸模為基準 nooffset是沒有偏置的意思 我們這里選擇的產品是以凸模為基準的 所以選擇第二個punchside 然后就ok了 進入下一個界面 其中紅色的部分是必須要設置的 先看blank在blank選項中我們可以有幾種選擇來定義它 這個毛坯可以是已經在ug里面定義好的直接導入 import 也可以手動在里面畫 input 還可以輸入x y方向上的長度 和相對中心的坐標直接生成 等等 后面的那些操作自己可以嘗試一下 不 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 后續(xù)實例操作中可以示范一下 基本上沒什么難度 這個例子的毛坯在ug中已經處理好了 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導入 ok在這里有個操作就是和實際中是一樣的 就是要把毛坯放在壓料圈上 就是放在20binder上 下面是要選擇材料 這個產品的材料 材料的選取很關鍵 因為不同的材料結果有很大的差別 特別的強度相差較大的材料 在autoform里面可以直接調用材料庫里面的材料 也可以根據知道的相關數據創(chuàng)建材料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在找到 有時候會用別的相似材料來替代 這個例子中我們用的是dc04這個材料在材料庫里面可找到 所以就直接選用 至于后面的幾個命令的意思在本例中沒有用到 這個在實例操作的時候再做解釋 那么現(xiàn)在blank里面的設置就算完成 接著是tools 這個里面的設置相對多一些 但前兩項 die punch已經程序自動默認設置好了 可以改動 一般不需要在做調整 在die里面我們可以把它的位移改一下 根據拉延深度做調整 這個例子中拉延深度較淺 可以定義到 200 是負的 因為die 凹模 上向 z方向移動的 在punch選向中可以不做任何改動 因為它是靜止的 關鍵是binder 壓料圈 的設置 這個里面要選取壓料面 另外它的位移通常我們定義為凹模行程的一半 即為100 但要記住是正的 具體看下面的流程圖 如果在ug中作好壓料面可以直接import 否則reference 選取 按住shift點右鍵選取壓料面然后按圖示操作下去 記住定義它的位移 另外一個重要的地方是columns 定義壓力中心 下面的四個選向分別是 不定義 工具中心 毛坯中心 自定義 一般我們選取的是工具中心 toolcntr tools里面的設置完成 下面是lube的內容 通常我們選用默認的 既標準摩擦0 15 當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定義 在后面的兩個選項中 above below是分別要定義上下面的摩擦 要求詳細一些 table里面是要定義毛坯在各個工具上的摩擦 因為實際情況中可能是這樣的情況毛料在凹模 凸模 壓料圈上的摩擦不一樣 但是一般在現(xiàn)場不可能這樣調整 大多數情況下 我們把它當作一個定值 就是第一種默認的情況可以改動值的大小 但每個地方的值是一定的 工步的的設置 在這個里面 有三種情況要設置 其中第一種 gravity 即重力狀態(tài)不用設置 默認就可以了 在第二步 closing中 我們要定義時間 即duringtime 因為這個過程是凹模與壓料圈接觸的過程 要根據前面定義的位移 和die移動的速度v 1來計算 凹模的位移是 200 壓料圈是100 所以closing過程的位移是100 所用的時間就是100 在相應的位置輸入100 另外介紹一下上面哪個detailheight 這個h是拉延筋的高度 也就是說如果用到的是實際拉延筋 這個值就要加上 本例中將用到虛擬筋 所以不用加 還有一個問題是 如果壓料面是有形狀的 彎曲較大的 一個地方也需要改變 下圖 binderwrap 是用膜單元進行計算 只能計算剛彈性 而不能模擬塑性變形 closing則可以 只是計算精細的同時時間增加 還有一個情況介紹一下 就是在計算過程中毛坯會移動 而在實際的沖壓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相應采用擋料塊來處理 那么在autoform里面也可以實現(xiàn)這樣的操作 在gravity步中加定位銷 我們可以手動輸入點 注意點要在毛坯的外面 下面介紹一下drawing里面的壓邊力的設置 看下圖紅色部分p 3 點一下這個位置就可以出現(xiàn)面的對話框 constantinitialpressure的意思是壓強 在下面有一個constantpressure excludingbeadholddown 意思是不包含closing狀態(tài)下拉延筋成型時的力 不考慮拉延筋對壓邊力的影響 而下面的value 3 這是一個系數 通常在3到5之間取默認的是3 按這個結果算出來以后可以在processdata里面看到成型力和壓邊力的大小 拉延筋的設置拉延筋的設置在拉延模擬中非常重要 在某些時候能帶來很好的效果 但要求在設置上與實際的拉延筋誤差盡量的小 這就要考慮的很詳細 在參數上的設置上與實際一直 就是我們所謂的等效拉延筋 當然我們也可以自己手動設置壓邊力 constantforce 這個時候可以看到黃線里面變成including了 意思是要包含拉延筋成型時的力 設置的力量不只用于壓邊 下面值的單位變成n 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輸入這個值 400000n就是40噸 在設置拉延筋的時候進行下面的操作添加好了以后可以看到 拉延筋的輸入有幾種方式 input手動在里面畫 點右鍵在合適的位置拖動到一定位置后雙擊 import直接輸入在ug里面定義好的筋的中心線 后面兩種是分別從別處拷貝和由已知的邊界線得到 每一種方法都可能遇到 在以后的操作中可以都嘗試一下 在本例中手動添加了一根拉延筋 當然在以后的真正的進行產品的分析中還是要用到 根據成型情況適當的添加 如果覺得不滿意 長了或位置不對可以點edit進行編輯 下面看這個對話框 strength 這里面autoform自定義了幾種力量 從上到下 從小到大 下面有兩個需要注意 useshape和userdefined先看userdefined 要用戶輸入筋阻力值這個要靠經驗 或者根據成型情況對筋的阻力定義 有時候會用到 而useshape在這里還沒有激活 因為還有一個操作沒有完成 就是下面這個 可以看到黃線內的參數和實際是相符的可以按實際大小輸入 生成力的參數 在后續(xù)中就可以直接選取useshape 這里還有一個與實際更貼近的設置 就是變拉延筋的設置上圖 按ctrl鍵在你認為要改變的地方加點 加到滿意為止 然后設置每個點上的力量 這樣在點和點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力量的過度 就是一個變筋 這個在實際模擬中可以試一下 看看結果有什么不同 當然我們平時在做的時候可能沒這么細 主要是為了快速模擬 但要得到精確的結果 這些步驟是不可缺少的 control項 左圖這個里面的選項在多數情況下可以選擇默認值 只要在特殊計算或者是精度要求較高的計算是要做適當的調整 main是主要的參數 output結果輸出參數 rslts是結果顯示內容 misc是特殊精度的添加 打開相應的命令就會看到一些選項 各個選項的解釋在幫助里面有詳細的圖文講解 到這里拉延步驟的設置基本完成 如果不考慮后續(xù)就可以直接運算了 下面一續(xù)是修邊沖孔 設置過程相對簡單 但又是后續(xù)不可少的部分 2 修邊沖孔設置 設置這一步相當于增加一續(xù) 所以要添加add 按圖示增加修邊 add修邊線opencutholetrimmingcut分別是切口 沖孔和修邊 這里的修邊線我們還是直接導入 修邊的線就選trimmingcut 沖孔就選hole 相應的選取不要弄錯就行 這里的修邊我們要分兩步 因為這個產品中間要切開 所先添加 修大邊 和中間的孔 下圖在加一續(xù)沖孔 下圖 修邊完成 修邊的設置基本完成 可以看出比較簡單 但一些設置不要出錯 修邊不要設成沖孔 等等 3 下面介紹翻邊的設置 翻邊設置之前先要導入翻邊工序的片體 這個在ug里面已經處理好的 導入后apply 增加form 在mod里把所以的孔填充 添加翻邊用到的工具 radius就是翻邊處的凹模圓角 wall就是翻邊的面 先選擇wall 生成后 再選擇radius 最后apply就生成了凹模 下面的幾個命令可以注意一下 這里可以輸入生成的凹模口圓角半徑和凹模的高寬值 默認的分別是r 5 h 40 w 40 這個是一個常量的設置 而對于下面的variable則是一個變量的設置 按住alt鍵在wall邊界上選取點 可以在相應的點上設置不同的值 右鍵點中任意點拖動而改變該處的高度 下面的這個對話框是設置凹模運動方向的 我們一般用automatic 因為autoform會根據產品的外形自動生成一個方向 一般不需要改動 如果要改動就選擇manual 在這個對話框中有很多選項 可以根據情況做調整和更改 一般情況下這個命令用的很少 在有的時候 autoform做出來的wipper效果不是很好的情況下 可能要在ug里面做處理 那么這個時候有可能會用到這個命令 具體操作遇到這樣的情況后自行摸索 現(xiàn)在做翻邊模具的添加 黃色線內為自動生成的工具 對應圖 post即為凸模 steel為凹模 pad為壓料板 在steel選項中要選擇黃色線內的 我們發(fā)現(xiàn)pad和post應該調換 和實際中相比 post和pad做調整 先delete再reference選擇wipperpad 先delete再reference選擇wipperpost 調整一下位移 正負不變 只改變大小 默認的是 500 我們改為 200 另外post只靜止的 位移為0 在process里面我們只改變duringtime 和前面的位移保持一致 輸入200 速度為1 pad壓力的設置和拉延時一樣 自行調整 如下 翻邊的設置到此基本完成 若沒有后續(xù)可直接進行運算 4 回彈設置 回彈是對最終產品成型的檢驗 一般放在最后來做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是兩個對稱或者不對稱的件 最終要切開的 在做回彈的時候只能分開來做 不能在一次模擬中對兩個產品做回彈 如果是對稱件 只做一個就可以了 但要在拉延開始的時候就要做對稱設置 不對稱的件要分開來做 在前面講的這個例子中就是一個對稱件 由于工藝補充部分是在ug里面處理的 在autoform里面的geometrygenerator模塊中沒有工藝補充的內容 而與它相關的mod2 compensafe即回彈補償功能就沒有被激活 而在part里面的mod compensafe是對整個拉延片體進行補償 所有部分都可能改變 而我們一般只對產品部分補償 而與他相關聯(lián)的補充面隨之改變 壓邊圈部分不動 注 破解版4 1尚不明能否做回彈補償 4 下面介紹回彈autoform里面的回彈如果在設置上精細一點 結果還是值得參考的 回彈在最后一步實現(xiàn) 下面是具體的操作 首先在最后一步的分析完成后添加 這個例子的最后一步是翻邊 前面講到最后分離的產品不能同時做回彈 因此我們只對其一半最回彈 先添加回彈工序 右圖的工具中要我們選一個參照 一般我們選最終產品 下面設置process里面的設置 在右圖里面黃線部分一個是free 一個是constrained 前面代表自由回彈 不加任何約束 后面為帶約束的回彈 自由回彈比較簡單 直接就可以運算了 后面的約束回彈需要一些設置 上圖黃線內兩個內容 clamps為點約束 pilots為邊界約束 通常的那些點都是一些特殊點 比如說檢具上的夾持點 邊界一般為內邊界 一些特征孔 首先看點約束 有兩個選項 如果點已經確定可以直接copy過來 如果沒有 就手動選取 點右件在圖中選點 點約束里面有選擇 單面還是雙面 面還分上下 如右圖所示 約束以后這個點就不動 而在coorddefinition的選項中有三個 分別為中性面 上下表面 這個跟料厚方向有關 若以凸摸為準就選topsurface 若以凹模為準就選bottmsurface 不想要的點可以delete掉 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