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課北方經濟的逐漸恢復講義人民版選修1.docx_第1頁
2019_2020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課北方經濟的逐漸恢復講義人民版選修1.docx_第2頁
2019_2020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課北方經濟的逐漸恢復講義人民版選修1.docx_第3頁
2019_2020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課北方經濟的逐漸恢復講義人民版選修1.docx_第4頁
2019_2020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課北方經濟的逐漸恢復講義人民版選修1.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北方經濟的逐漸恢復目標導航1.了解孝文帝改革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重點)2.理解孝文帝改革在北魏政權封建化進程中的作用。(重點)3.認識孝文帝改革對民族融合和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意義。(難點)一、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1.表現(xiàn)(1)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農民負擔的調整,都有利于農民進行生產。(2)孝文帝重視農業(yè)水利工程的修建,派遣工匠赴全國各地,指導修建水利工程。(3)犁和牛耕已廣泛使用,新的耕作技術也得到推廣。2.影響:北魏的農業(yè)生產逐步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水平,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二、繁盛的洛陽1.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重新修建洛陽城和宮殿,促進了洛陽商業(yè)的發(fā)展。經過多年建設,洛陽成為全國政治中心和當時最大的商業(yè)中心。2.洛陽的工商業(yè)興盛,市場繁榮,政府專門為中亞和大秦國等外國商人設立四通市。3.一些富商大賈周游天下或遠走異域,使得南北互市、中外貿易不絕。洛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性商業(yè)城市。思維點撥孝文帝遷都后洛陽在北魏時的狀況和地位當時的洛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商業(yè)中心,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性商業(yè)都市,還是都城建筑藝術的典范,國內外物資集散交流中心,民族融合的集中體現(xiàn)。三、北方民族大融合1.表現(xiàn)(1)魏晉時期,鮮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數(shù)民族不斷遷居中原,各族人民長期通婚雜居,相互融合,胡漢差別逐漸消除。(2)漢語作為“正音”被確定下來,中原的先進文化成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3)南遷的北方游牧部落也把他們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帶到中原,并與中原文化融合后,也成了中原地區(qū)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易錯提醒封建化就是鮮卑族奴隸制統(tǒng)治模式向漢族封建制度統(tǒng)治模式的轉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鮮卑族文化的完全喪失,而是鮮卑族文化精華融入到漢族文化之中,如服飾、風俗、飲食等。2.影響(1)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改革,促進了以鮮卑族為中心的北方內遷各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展,使北方出現(xiàn)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2)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為隋唐大一統(tǒng)和經濟文化的高度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中國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論要旨(1)孝文帝改革推動了北魏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政治的進步。(2)孝文帝改革使鮮卑族全面漢化,消除了民族隔閡,推動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為國家重新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3)孝文帝改革是中國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一次改革,它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知識圖示主題全面認識孝文帝改革史料一北魏遷都后“洛陽大市,周圍百里”“青槐蔭陌,綠樹垂庭,天下難得之貨咸悉在焉”“蔥嶺以西至于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歡附;商胡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萬有余家”。洛陽伽藍記史料二著名史學家黃仁宇認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國再統(tǒng)一的工具”。史料解讀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后,北方的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發(fā)展,商業(yè)也日趨活躍,洛陽伽藍記描述的正是這方面的情況?!安黄谌弧北砻髦饔^目的和客觀效果的不一致性。問題思考(1)據(jù)史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的社會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提示社會情況:社會經濟發(fā)展,都市繁華;民族融合;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加強。原因:遷都洛陽,洛陽成為政治、經濟中心;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等改革措施;各地商人往來的促進作用。(2)據(jù)史料二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提示改革的主觀目的是緩和社會矛盾,改變北魏落后局面,鞏固統(tǒng)治。改革的客觀效果是促進了民族融合,為隋唐大一統(tǒng)奠定基礎。全面認識北魏孝文帝改革(1)特點是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一次影響深遠的封建化改革。分前后兩個階段進行,前期改革是在其祖母馮氏的主持下進行的,重點是建立各種新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親自主持的,重點是改革鮮卑族原有的風俗習慣,采納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2)作用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發(fā)展。接受了漢族的先進制度與文化,加速北魏政權的封建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3)成功原因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內容全面,措施得力。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又促進了鮮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A.遷都洛陽B.整頓吏治C.移風易俗D.頒布均田令答案D解析均田制實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為定居農耕的小農,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加快了少數(shù)民族的封建化進程。故選D項。2.孝文帝時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負擔國家賦役和兵役的均田制。從物質文明演進的角度看,該制度的作用是()A.緩和北魏的階級矛盾B.促使鮮卑族從游牧轉向農耕C.創(chuàng)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動各民族間的進一步交融答案B解析均田制的推行,促使鮮卑族從游牧轉向農耕,體現(xiàn)出物質文明的進步,故B正確;其他三項錯誤。3.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選項中,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A.“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促進民族交融B.“民多蔭附,蔭附者皆無官役,豪強征斂”激化民族矛盾C.“班賜冠服”廢除鮮卑文化D.“初立黨、里、鄰三長,定民戶籍”削弱國家對人民的控制答案A解析“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就是斷絕“北語”即鮮卑語的流傳,而把“正音”即漢語作為官場通用的語言,促進了民族融合,故A正確。4.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陳慶之出使北魏,他在宴會上大言不慚:“魏朝甚盛,猶曰五胡。正朔相承,當在江左”,言詞中充滿對北魏的蔑視,自以為長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當他親眼目睹洛陽舊貌換新顏,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觀點大變:“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承認南朝自愧不如。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材料二孝文帝不加揚棄的全盤漢化,也為北魏后期的統(tǒng)治埋下了無窮的隱患,特別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門閥士族制度,在經濟利益上一味向鮮卑貴族讓步,這對尚無文化積淀可言的鮮卑貴族來說,無疑是給了他們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種種,消蝕了北魏統(tǒng)治者的銳氣與活力,激化了社會矛盾與沖突,致使北魏統(tǒng)治迅速由盛轉衰,歸于滅亡。摘編自郝松枝全盤漢化與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經驗與教訓(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陳慶之在出使前后對北魏的看法有何變化,結合時代背景說明北魏社會變化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的觀點與材料一有什么差異?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說法,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1)變化:從蔑視北魏野蠻落后到承認它禮儀興盛。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接受了漢族先進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2)差異: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北魏發(fā)展進步,材料二認為全面漢化的改革導致北魏的速亡。同意:全面的漢化消磨了北魏政權的活力,滋生腐敗,加速了北魏政權的滅亡。不同意:經過孝文帝改革,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促進了民族融合,為隋唐大一統(tǒng)和經濟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A達標1.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歷史上影響深遠,和商鞅變法相比,不同點是()A.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fā)展B.為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C.制度創(chuàng)新,并為后世沿用D.倡導嚴刑峻法答案D解析兩次改革都促進了經濟發(fā)展,為以后的統(tǒng)一奠定基礎,所創(chuàng)立的一些制度分別為后世沿用,但北魏孝文帝改革沒有倡導嚴刑峻法,D錯誤。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國北方流行“寧可少好,不可多惡”“頃不比畝善”的諺語。這說明()A.北方農民好逸惡勞,不愿意耕種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殺了農民耕種土地的積極性C.北方農民注意精耕細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貧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答案C解析通過諺語“寧可少好,不可多惡”即可看出當時人們追求少而精,“頃不比畝善”意思是如果不能悉心耕作,種一頃地也不比一畝地上精耕細作的收入強。3.(北魏孝文帝下詔)“富強者并兼山澤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與牧守(地方行政長官)均給天下之田,還、受以生死為斷,課農桑,興富民之本”。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制度的實行是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制度沒有觸動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調整了國家和地主、國家和農民之間的關系其實質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A.B.C.D.答案A解析為了保證北魏政府的財政收入,北魏推行均田制,正確;均田制沒有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還會發(fā)展起來,正確;均田制是在不觸動地主階級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無主荒地分配給農民,農民要交納賦稅和服徭役,其實質是調整了國家和地主、國家和農民之間的關系,維護封建統(tǒng)治,正確。故選A。4.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這充分反映出()A.孝文帝改革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B.鮮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C.北魏統(tǒng)治者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D.只有講求孝道才能鞏固封建統(tǒng)治答案C解析“孝”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大量使用表明北魏統(tǒng)治者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5.史學界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北魏孝文帝是蓋世英雄,也有人認為他是千古罪人,改鮮卑武勇之風為漢人的文弱之風。你認為出現(xiàn)這種分歧主要是針對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A.均田制B.三長制C.整頓吏治D.漢化政策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遷都洛陽之后,孝文帝改革的重點是改變鮮卑族原有的風俗習慣,進一步學習和采納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進鮮卑族積極接受漢族文化。為此,他雷厲風行地推出了易鮮卑服、禁鮮卑語、改姓氏、變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結合本題,史學界產生分歧針對的措施是漢化政策。6.北魏孝文帝改革與商鞅變法在內容和影響上的相同點包括()對社會風俗領域進行改革推行新的土地制度采取一些打擊守舊勢力的措施促進了政權向封建化過渡A.B.C.D.答案D解析結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商鞅變法也改變社會風俗;商鞅變法確立秦國實行封建土地制度,北魏孝文帝也確立了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變法都是一場封建化的改革,所以都對守舊勢力進行了打擊,因此都對,所以選D。能力提升7.移風易俗是商鞅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著眼點之一。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而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戰(zhàn)國策魏策三材料二從服裝和語言的改革說來,鮮卑舊服不合于“華夏衣冠”傳統(tǒng),也不適宜于中原農業(yè)社會的生活,鮮卑語言不適宜于作全社會的交際工具。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材料三古今言者,胥以為商君變秦,為廢仁義而即暴戾,若由文而退之野。是豈知商君之為緣飾秦人戎狄之舊俗,而使?jié)u進于華夏之文耶?凡商君之法,多襲秦舊,而非商君之自我作古。蒙文通古史甄微秦之社會材料四此漢化政策其子孫遵行不替,及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其漢化程度更為增高,至宣武、孝明之世,則已達頂點,而逐漸腐化矣。然同時邊塞六鎮(zhèn)之鮮卑及胡化之漢族,則仍保留其本來之胡化,而不為洛都之所浸染六鎮(zhèn)鮮卑及胡化漢族既保持胡部特性,而不漸染漢化,則為一善戰(zhàn)之民族,自不代言。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1)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秦國民風特點和中原看待秦國、北魏舊俗所體現(xiàn)的觀念。(2)結合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