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過渡段施工方案_第1頁
路基過渡段施工方案_第2頁
路基過渡段施工方案_第3頁
路基過渡段施工方案_第4頁
路基過渡段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商合杭鐵路河南段工程指揮部第二分部 商合杭鐵路河南段工程指揮部第二分部 路基路基 過渡段施工方案過渡段施工方案 目目 錄錄 1 編制依據(jù) 編制原則 編制范圍編制依據(jù) 編制原則 編制范圍 1 1 1 編制依據(jù) 1 1 2 編制原則 1 1 3 編制范圍 1 2 工程概況及主要工程數(shù)量工程概況及主要工程數(shù)量 1 2 1 工程概況 1 2 1 主要工程數(shù)量 2 3 過渡段填筑方案 過渡段填筑方案 2 3 1 作業(yè)隊結構圖 2 3 2 主要機械設備配置 2 3 3 現(xiàn)場施工人員配備表 3 3 4 測量設備 3 3 5 試驗設備 3 4 工期安排工期安排 4 5 過渡段填料要求過渡段填料要求 4 6 一般規(guī)定一般規(guī)定 4 7 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 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 6 7 1 路堤與橋臺過渡段 6 7 2 施工要點 7 7 3 注意事項 8 8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 9 8 1 施工方法 9 8 2 施工工藝 10 8 3 施工要點 11 8 4 注意事項 12 8 5 過渡段施工技術措施 12 9 各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各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 12 9 1 質量控制措施 12 9 2 施工控制 13 9 3 質量檢測標準 14 10 質量保證措施質量保證措施 18 11 安全 環(huán)保措施安全 環(huán)保措施 18 商合杭鐵路河南段工程指揮部第二分部 商合杭鐵路河南段工程指揮部第二分部 路基路基 過渡段施工方案過渡段施工方案 至 至 鐵路 段 SHHZQ 01 標 路基過渡段施工方案 中國中鐵中國中鐵 編制 審核 審批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 分部 二 一六年八月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 1 1 編制依據(jù) 編制原則 編制范圍編制依據(jù) 編制原則 編制范圍 1 1 編制依據(jù)編制依據(jù) 低路堤及地基處理設計圖 站前施工圖技術交底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 施路通 15 施路通 16 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10751 2010 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技術規(guī)程 Q CR9602 2015 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guī)程 TB10302 2009 1 2 編制原則編制原則 確保路基過渡段的施工質量 避免因施工過程控制不力 控制 重點不明確 導致過渡段路基填料夯實不到位 產生較大的工后沉 降 使路基基床平順性差 出現(xiàn) 跳車 現(xiàn)象 影響行車舒適性 嚴重時會導致行車安全 1 3 編制范圍編制范圍 適用 至 至 鐵路 SHHZQ 01 標中鐵一局 分部 DK8 818 73 DK18 354 27 路基 站場工程 橋背 涵背 墻背 過渡段施工 2 2 工程概況工程概況及主要工程數(shù)量及主要工程數(shù)量 2 1 工程概況工程概況 鐵路 段項目部第 分部起訖里程 DK8 818 73 DK18 354 27 起點位于 市平臺鎮(zhèn)陳閣新村 終點位 于虞城縣芒種橋鄉(xiāng)劉莊村 全長 9 536km 鐵路等級為新建高速鐵路 設計時速 350km h 其中橋梁 1 座 路基 1 段 框架涵洞 10 座 框 構中橋 2 座 旅客地道 1 座 U 型槽 1 座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2 2 1 主要工程數(shù)量主要工程數(shù)量 工點長 度 CB150 土工 布 級配 碎石 水泥 無砂 混凝 土板 混 凝 土 100 軟式 排水 管 序 號 起訖里程 m t m 1DK14 889 38 DK15 900 001010 621693369866778125 2DK15 900 00 DK16 900 001000296388745743 3DK16 900 00 DK18 354 271454 27262351286611416 22 3 3 過渡段填筑方案 過渡段填筑方案 3 1 作業(yè)隊結構圖作業(yè)隊結構圖 項目組織機構框圖項目組織機構框圖 3 2 主要機械設備配置主要機械設備配置 表 1 名 稱數(shù)量單 位規(guī) 格 型 號備 注 挖掘機2臺 裝載機2臺 灑水車1臺 20 30T 自卸車10臺 壓路機2臺22t 平地機1臺PY180 推土機2臺220 輕型振動壓實機械1臺LB25B 穩(wěn)定土拌和設備1臺180BHJ 3 3 現(xiàn)場施工人員配備表現(xiàn)場施工人員配備表 表 2 序號現(xiàn)場職務人數(shù)備 注 1隊長1現(xiàn)場管理負責人 2技術主管1 3路基工程師1 4安全員1 5質檢員1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3 6試驗工程師1 7測量主管1 8領工員2 3 4 測量設備測量設備 表 3 序號儀器設備名稱規(guī)格型號單位數(shù)量檢定狀態(tài)備注 1 全站儀徠卡 TS06套 2 合格 2 水準儀蘇一光 DSK2臺 2 合格 3 水準尺2 5m 鋁合金尺把 2 合格 3 5 試驗設備試驗設備 表 4 序號儀器設備名稱單位數(shù)量備注 1 全站儀套 1 2 水準儀臺 1 3 水準尺把 1 4 K30 平板載荷儀套 1 5 EVD 動態(tài)模量檢測儀套 1 6 灌砂筒套 2 7 動力觸探儀套 1 4 4 工期安排工期安排 2016年9月1日 2016年9月25日前完成料源區(qū)及試驗回填區(qū)室內 試驗取樣 試驗工作 2016年9月26日 2016年10月6日回填碾壓試驗 2016年10月7日 2016年10月22日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整理 上報試驗 報告 2016年10月22日 2017年1月20日完成路基過渡段施工 若有外在客觀原因影響 施工進度應往后順延 5 5 過渡段填料要求過渡段填料要求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4 5 1 過渡段填料應符合設計文件和驗標的要求 5 2 過渡段P O 42 5水泥來源于安徽蕭縣水泥 碎石 石粉來 源于山東巨野碎石廠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碎石的級配范圍應滿足 下表要求 其中顆粒中針狀 片石碎石含量不大于20 質軟 易破 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過10 通過篩孔 mm 重量百分率 級配 編號50403025201052 50 50 075 110095 100 60 90 30 6520 5010 302 10 2 10095 100 60 90 30 6520 5010 302 10 3 10095 100 50 8030 6520 5010 302 10 5 3 施工前應對所選擇的填料進行核對確認并經(jīng)試驗鑒定 使 其能夠確保路堤各相應部位填料的質量檢測 壓實標準等指標達到 設計要求 6 6 一般規(guī)定一般規(guī)定 6 1 1 在路堤與橋臺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 路堤與路塹的連接 按設計要求施工過渡段 6 1 2 橋臺和橫向結構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須在隱蔽工程驗收 合格后才能進行 6 1 3 過渡段范圍的原地面處理應符合地基處理的有關規(guī)定 6 1 4 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應與相鄰的路堤及錐體同時施工 并將過渡段與連接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層高度同步填 筑并均勻壓實 在填筑壓實過程中 應保證橋臺 橫向結構物穩(wěn)定 無損傷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5 6 1 5 橋臺過渡段地基強夯等加固時 宜先進行強夯等施工 再進行橋涵樁基施工 6 1 6 路堤兩側 A B 料填筑具體詳見 基床表層以下路堤填筑 施工方案 6 26 2 過渡段排水要求過渡段排水要求 過渡段施工前 應根據(jù)場地情況 采取相應的防排水措施 過渡段臺背回填料表面應按設計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滲 入 過渡段臺背與回填料之間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防排水層 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與相鄰路堤填料之間的反濾層應按設計 要求進行施工 過渡段坡腳兩側 路堤底部縱橫向排水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 6 36 3 防護砌體防護砌體 過渡段路堤兩側防護砌體的施工應在地基和路堤變形穩(wěn)定后進 行 宜與相鄰路堤的防護砌體施工相互協(xié)調 7 7 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 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 過渡段填筑碾壓采用大型壓路機配合小型振動機具 大型壓路 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臺后 2m 范圍內采用小型機具碾壓夯實 填料每 層壓實厚度不大于 15cm 其余段落采用大型壓路機碾壓 填料每層 壓實厚度不大于 30cm 檢測指標有地基系數(shù) K30 動態(tài)變形模量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6 Evd 及壓實系數(shù) K 填筑工藝與路基段填筑工藝相同 采用 四區(qū)段 八流程 法施工 四區(qū)段 填鋪區(qū) 整平區(qū) 碾壓區(qū) 檢測區(qū) 八流程 施工準備 基底處理 分層填筑 攤鋪整平 邊坡碼 砌 碾壓夯實 檢測簽證和路基修整 過渡段與路基段填筑的區(qū)別 在于填料的選用 分層厚度及碾壓機械的選擇 7 1 路堤與橋臺過渡段路堤與橋臺過渡段 7 1 1 施工方法 過渡段路堤應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 不能同步填筑 時 應在填筑交界設置臺階 臺階坡度宜為 1 4 過渡段基床表層為摻 5 水泥級配碎石 基床表層以下為摻 3 水 泥級配碎石 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 自卸汽車運輸 推土機配合平地機攤鋪 重型碾壓設備及小型振動壓實設備碾壓 在橋臺后設置 0 1m 厚無砂混凝土滲水墻 臺后設置由無砂混凝 土滲水板 無砂混凝土滲水板基礎 滲排水管材 混凝土基礎四部 分組成的排水系統(tǒng) 最終由滲排水將水引至路基以外 橋臺基坑以級配碎石分層填筑并用小型機具碾壓密實 填筑應 滿足 Evd 30Mpa 在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及在臺后 2 0m 范圍內 采用小型 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 填料的壓實厚度不宜大于 15cm 碾壓遍數(shù) 通過工藝實驗確定 基床底層 基床以下路堤 級配碎石摻 5 水泥 1 4 5 0m 分層填筑級配碎石 橋臺 基床表層 L 5 H 0 4 4 且不小于 20m 滲水墻 H 級配碎石摻 3 水泥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7 路橋過渡段斷面示意圖 施工前 橋頭路基開挖排水溝 防止水流對填料的浸泡或沖 刷 在橋臺混凝土達到設計及規(guī)范允許強度后 方可進行臺后過 渡段填筑 其壓實度要求均與一般路基一致 路橋過渡段橋臺錐體填筑按水平分層一體同時施工 AB 組土 水泥級配碎石 過渡段與路基填筑的基床表層相應 部位同步施工 7 2 施工要點施工要點 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 施工工藝 機具設備 層厚控制 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 邊 坡平順及壓實控制 沉降觀測 檢測頻次與數(shù)量 施工前 做好橋頭路基的排水施工 過渡段路堤應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 在橋臺及擋墻基礎達到設計及規(guī)范允許強度后 及時進行臺 后過渡段填筑 其壓實度要求均與一般路基一致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8 過渡段路基應與其連接的路堤為同一整體同時施工 并將過 渡段與其連接路堤的碾壓面 按大致相同的高度進行填筑 各個特殊路橋過渡段臺階處必須沿臺階進行橫向碾壓 路橋過渡段施工工藝框圖 過渡段基底處理 臺背基坑砼回填臺背滲水墻砌筑 過渡段本體 分層填筑 汽車運輸至現(xiàn)場 檢驗合格 分層 分區(qū)碾壓 養(yǎng) 護 質量檢測與驗收 檢驗 合格 后進 入下 一層 施工 拌和水泥 級配碎石 7 3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路橋過渡段施工前 排干橋臺基坑內積水 基坑地面以下部 分級配碎石 并保證基坑底部與側壁之間密實 無虛土 橋臺與路基結合部設厚 0 1m 帶排水槽的滲水墻 滲水墻采用 無砂混凝土澆筑 滲水墻底部設軟式透水管 將滲流水橫向排出路基 外 路橋過渡段每層填筑均要嚴格按設計要求施作 控制好級配 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 填筑層均設人字橫向排水坡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9 臺背后 2m 范圍內禁止大型振動機械駛入 避免其對橋臺造成 擠壓 8 8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 8 1 施工方法施工方法 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 并應與相鄰路 堤同步施工 不能同步填筑時 應在填筑交界設置臺階 臺階坡度 宜為 1 2 當填筑高度 h 1m 時 基床表層填料為摻 5 水泥級配碎 石 基床以下填料為摻 3 水泥級配碎石 當填筑高度 h 1m 時 基 床表層及以下為摻 3 水泥級配碎石填料 當橫向結構物與線路斜交時 過渡段應采用斜交正做 即沿 線路方向結構物與路基的兩交點之間部分路基填料全部為水泥穩(wěn)定 級配碎石 按照與過渡段相同的標準進行碾壓 之后設置標準的正 交過渡段 涵洞頂部兩端大型壓路機能碾壓到的部位 其填筑施工應符 合施工規(guī)程的有關規(guī)定 靠近橫向結構物的部位 應平行于橫向結 構物進行橫向碾壓 大型壓路機碾壓時 不得影響結構物的穩(wěn)定 填料分層填筑厚度應按試驗段確定的厚度控制 使用小型壓 實機械時壓實厚度不宜超過 15cm 使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時壓實厚 度不宜超過 30cm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0 級配碎石摻入3 水泥 分層填筑級配碎石 基床以下路堤 基床底層 基床表層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設計圖 橫向結構物 級配碎石摻入3 水泥 分層填筑級配碎石 基床以下路堤 基床底層 基床表層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設計圖 橫向結構物 級配碎石摻入5 水泥 8 2 施工工藝施工工藝 施工前 做好橫向結構物兩側的排水施工 防止水流對填料 的浸泡或沖刷 路塹地段做好結構物基坑邊坡整型 在橫向結構物兩側基礎等達到設計及規(guī)范允許強度后 及時 進行兩端過渡段填筑 其壓實度要求均與一般路基一致 但應分別 對稱分層填筑 防止由于不對稱填筑造成對橫向結構物的擾動 路堤軌底距結構物頂垂直距離小于 1 5 時 采取兩次過渡方 式 水泥級配碎石過渡段施工完畢后 再用 A B 組填料回填過渡段 與路堤之間倒梯形部位 壓實標準與路堤相同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1 結構物頂?shù)奶盍吓c結構物兩側 2m 范圍內的水泥級配碎石同時 采用小型振動機碾壓成型 每層混合料施工完畢后需按要求進行養(yǎng)護 施工工藝框圖如下 路堤 路塹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施工工藝框圖 過渡段基底處理 臺背基坑底部 砼回填 路塹地段片石 砼回填 過渡段本體 分層填筑 汽車運輸至現(xiàn)場 檢驗合格 分層 分區(qū)碾壓 養(yǎng) 護 路堤地段過渡段后 的倒梯形段A B組 填料填筑 檢驗 合格 后進 入下 一層 施工 拌和水泥 級配碎石 8 3 施工要點施工要點 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 施工工藝 機具設備 層厚控制 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 邊 坡平順及壓實控制 沉降觀測 檢測頻次與數(shù)量 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 并應與相鄰路 堤同步施工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2 靠近結構物兩側 2m 以內及橫向結構物的頂部填土厚度小于 1m 時 必須使用小型振動機碾壓 8 4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橫向結構物兩側必須對稱填筑 在填筑過程中注意作好防排 水工作 每層均應做好橫向人字坡和縱向排水 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 并保證基坑底部與 側壁之間密實 無虛土 水泥級配碎石混合料宜在 2h 內使用完畢 路塹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時 應做好基坑邊坡防護 防止發(fā) 生意外 8 5 過渡段施工技術措施過渡段施工技術措施 過渡段施工根據(jù)施工圖紙制定施工工藝和過程控制措施 作出 詳細的技術交底和相應的質量檢查 監(jiān)督管理制度 并通過現(xiàn)場碾 壓試驗確定完善的施工工藝及處理措施 9 9 各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各類過渡段的質量控制要點 施工工藝 機具設備 層厚控制 填料質量及均勻性控制 邊 坡平順及壓實控制 沉降觀測 檢測頻次與數(shù)量 9 1 質量控制措施 質量控制措施 過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藝應通過現(xiàn)場碾壓試驗確定 過渡段采用的填料種類及原材料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級配 碎石選料標準應滿足材料的規(guī)格 材質和級配的有關規(guī)定 橫向結構物兩端的過渡段填筑必須對稱進行 并應與相鄰路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3 堤同步施工 過渡段靠近橋臺 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層填筑 采用小型 振動壓實機具碾壓 各種試驗 檢測設備應計量檢定合格 測試數(shù)據(jù)應真實可靠 充分反映現(xiàn)場實際情況 嚴格按現(xiàn)場碾壓試驗確定的工藝 方法施工 不得違規(guī) 從事試驗 檢測技術人員具有上崗證 具備熟練的專業(yè)知識 6 過渡段施工控制及質量檢測 9 2 施工控制施工控制 層厚控制 對壓路機碾壓部位 每層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 30cm 最小壓實 厚度不宜小于 15cm 具體厚度參照試驗結果 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 的部位及在臺后 2 0m 范圍內 應用小型機具壓實部位每層壓實厚度 不宜大于 15cm 在橋臺背部及橫向結構物墻身的左中右用紅油漆標 出分層松鋪厚度和填層序號 填料平整及均勻性控制 基床表層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機粗平 平地機精平 靠近結構物 人工配合進行局部處理 確保層厚及拌合料均勻 表層與區(qū)間表層 作為一整體施工 邊坡平順及壓實控制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4 非綠化區(qū)邊坡壓實采用夯實設備進行邊坡壓實 對于設計有綠 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與種植植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過渡段與路堤 路塹邊坡連接處順接采用人工掛線精細順接 過渡段本體填筑局部不利于機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掛線精細刷坡 9 3 質量檢測標準質量檢測標準 過渡段基底處理 過渡段基底處理應按設計要求與橋臺 橫向結構物 相鄰路 堤的基底處理同時進行 路堤高度 H 3 0m 的路堤 過渡段基底原 地面平整后 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 并滿足 Evd 40 MPa 路堤 高度 H 3 0m 時 過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 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 實 并滿足 Evd 30 MPa 檢驗數(shù)量 每個過渡段抽樣檢驗 3 點 其中 距路基邊線 1m 處 左 右各 1 點 路基中部 1 點 檢驗方法 按 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guī)程 TB10102 規(guī)定的試 驗的方法檢驗 過渡段基坑回填檢測 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時 應分層回填 并采用小型振動機械壓 實 其壓實質量應滿足動態(tài)變形模量 Evd 30Mpa 檢驗數(shù)量 全部檢查 檢驗方法 觀察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5 基坑采用灰土回填時 灰土應攪拌均勻 色澤一致 無灰團 灰條和花面現(xiàn)象 檢驗數(shù)量 每個基坑抽樣檢驗 2 點 檢驗方法 灌砂或灌水法試驗 基坑回填頂面高程的允許偏差為 50mm 檢驗數(shù)量 每個基坑抽樣檢驗 2 點 檢驗方法 水準儀測量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檢測 過渡段級配碎石填料粒徑 級配及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 驗數(shù)量 每 2000m3抽樣檢驗 1 次顆粒級配 顆粒密度 針狀 片狀 顆粒含量 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 檢驗方法 在料場抽樣進行室內試驗 并在每層的填筑過程中 目測檢查級配有無明顯變化 級配碎石中摻入水泥的品種 規(guī)格及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數(shù)量 同一產地 品種 規(guī)格 批號的水泥 每 200t 為一 批 當不足 200t 時也按一批計 每批抽樣檢驗 1 組 檢驗方法 檢查產品合格證 出廠檢驗報告并進行有關項目的 試驗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的壓實質量應采用地基系 數(shù) K30 動態(tài)變形模量 Evd 壓實系數(shù) K 三項指標控制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級配碎石填層壓實標準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6 指標 地基系數(shù) K30 Mpa m 動態(tài)變形模量 Mpa 壓實系數(shù) K 壓實標準 150 50 0 95 檢驗數(shù)量 每過渡段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shù) 3 點 其中距 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 1m 處左 右各 1 點 路基中部 1 點 每 填高約 30cm 抽樣檢驗動態(tài)變形模量 3 點 其中 1 點應靠近橋臺或橫 向結構物邊緣處 每填高約 60cm 抽樣檢驗地基系數(shù) 2 點 其中距路 基填筑級配碎石邊線 2m 處 1 點 路基中部 1 點 檢驗方法 按 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guī)程 TB10102 及有關試 驗方法的規(guī)定檢測 在填筑壓實過程中 應保證橋臺 橫向結構物穩(wěn)定 無損傷 檢驗數(shù)量 全部檢驗 檢驗方法 觀察 過渡段的允許偏差 檢驗數(shù)量及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 過渡段的允許偏差 檢驗數(shù)量及檢驗方法表 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shù)量檢驗方法 1 頂面路基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每過渡段每檢測層抽樣檢驗 2 點尺量 2 邊坡坡率 偏陡量 3 設計值每過渡段每側抽樣檢驗 6 點坡度尺量 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填層的允許偏差 檢驗數(shù)量及檢驗方 法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7 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填層的允許偏差 檢驗數(shù)量及檢驗方法 表 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shù)量檢驗方法 1 縱向填筑長度不小于設計值每層抽樣檢驗 3 點 左 中 右各 1 點尺量 2 縱向填筑坡度不大于設計值每層抽樣檢驗 3 點 左 中 右各 1 點尺量計算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土檢測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料應符合設計要求 其檢 驗應符合 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第 6 2 1 或 6 2 3 條的規(guī)定 基床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本設計要求 基床底層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及錐體填筑壓實標準 壓實標準 指標 砂類土及細粒土碎石類及粗礫土 地基系數(shù) K30 Mpa m 130 150 動態(tài)變形模量 Evd Mpa 40 40 壓實系數(shù) K 0 95 0 95 檢驗數(shù)量 每過渡段每壓實約 60cm 厚抽樣檢驗地基系數(shù) 2 點 基床以下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shù) 3 點 基床底層每壓實層抽樣 檢驗壓實系數(shù)和動態(tài)變形模量各 3 點 檢驗方法 按 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guī)程 TB10102 規(guī)定的試 驗的方法檢驗 鐵路 鐵路 段工程指揮部第段工程指揮部第 分部分部 路基過渡路基過渡 段施工方案段施工方案 18 在填筑壓實過程中 應保證橋臺 橫向結構物穩(wěn)定 無損傷 檢驗數(shù)量 全部檢驗 檢驗方法 觀察 基床表層以下過渡段兩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