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數學理解滬教_第1頁
高中數學: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數學理解滬教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數學理解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要注重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片面強調機械記憶、模仿以及復雜技巧”。 數學理解是數學學習的關鍵,影響著學生數學情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數學理解,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理解是一個心理過程,數學理解就是學生對數學知識建構心理意義的過程。沒有理解就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理解是對知識進行應用的前提。學生對一個數學概念或原理是否理解,表現(xiàn)在是否能夠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一個概念或原理。美國數學科學教育局(MSEB)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報告中指出:“人類運用數學語言所做的就是描述模式。數學是一門探索性科學,它尋求對各種模式的理解,這包括自然界的模式、人類思想創(chuàng)造的模式、由其他模式創(chuàng)造的模式。為了使孩子們在數學上成長起來,必須向他們展示豐富的大量的適合他們自己生活的模式,通過這些模式,他們能看到多樣、規(guī)則和相互聯(lián)系?!毙畔⒓夹g為向學生“展示豐富的大量的適合他們自己生活的模式,看到多樣、規(guī)則和相互聯(lián)系”提供了可能,使學生容易發(fā)現(xiàn)同一數學對象的“多元聯(lián)系表示”,從而使數學對象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得到顯示,為學生理解數學對象的本質特征奠定基礎。1利用計算機精確作圖,數形結合促進理解“數缺形來少直觀,形缺數來難入微”,數形結合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數學理解。幾何畫板等軟件能幫助我們方便、迅速地畫出精確的幾何圖形,并能將局部放大,動態(tài)顯示,這些功能為展示數量和形狀上的聯(lián)系提供了更好的平臺。例1 已知,求的最小值。錯誤的解答:(等號當且僅當,即時成立)將代入得,=2。 所以的最小值是2。在學習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之后,許多學生不理解下面的解法為什么是錯的。許多老師也只做到再三強調不是定值,不符合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三個要求“一正,二定,三相等”( “一正”指的是用公式成立的條件、為正;“二定”指的是若認為的最小值是,必須是定值;“三相等” 指的是等號能取到),如此糾錯,只能從“數”單方面去解釋,很難讓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圖1)利用幾何畫板可以方便的在同一個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函數和的圖象(如圖1),將圖象局部放大,讓學生在觀察中逐漸認識到:(1)“”的幾何意義是“除切點外,曲線在曲線的上方”。(2)“等號當且僅當,即時成立”的幾何意義是“點(1,2)是曲線和曲線的切點”。(3)曲線和曲線的切點不是曲線的最低點。(4)什么時候切點就是最低點呢?若能找到直線(是定值)和曲線相切,則切點就是最低點。這也是用基本不等式一邊需要是定值的原因。(5)還有切點不是最低點的例子嗎?如和切于點(1,2),但的最小值并不是2。2利用計算機快速運算,以算助想促進理解繁難的計算、復雜的方程,只要給出算法,利用計算機就能得到解決。由紙筆運算,很難得到觀察需要的大量數據,所以許多數學結論只有通過推理論證才能理解。但通過自編的小程序,或者Mathematics for windows、Excel等常見軟件的快速運算,可以方便的得到觀察所需要的數據,從而對結論有了初步的體驗。例2已知:, 試探索數列項的性質,并加以證明。利用Excel得到下表中的數據:ABCD1nanan+1-an(an+1-an)/(an-an-1)2113221431.5-0.5-0.5541.6666666670.166666667-0.333333333651.6-0.066666667-0.4761.6250.025-0.375871.615384615-0.009615385-0.384615385981.6190476190.003663004-0.3809523811091.617647059-0.00140056-0.38235294111101.6181818180.000534759-0.38181818212111.617977528-0.00020429-0.38202247213121.6180555567.80275E-05-0.38194444414131.618025751-2.98045E-05-0.38197424915141.6180371351.13842E-05-0.38196286516151.618032787-4.34839E-06-0.38196721317161.6180344481.66094E-06-0.38196555218171.618033813-6.34422E-07-0.381966187(表格制作的部分過程:(1)在位置B2內輸入1;(2)在位置B3內輸入“=1+1/B2”; (3)在位置B4內輸入“=1+1/B3”;(4)選中B3、B4格,鼠標拖動到B4格的右下角,鼠標下拉得到第二列的一系列數據;(5)在位置C3內輸入“=B3-B2”;(6)在位置C4內輸入“=B4-B3”;(7)選中C3、C4格,鼠標拖動到C4格的右下角,鼠標下拉得到第三列的一系列數據。)通過觀察表中第二列的數據,容易歸納出以下的性質:(1) ;(2)(由數據0.618產生的聯(lián)想);(3)的奇數項遞增,偶數項遞減;(4)遞減;為了考察遞減的速率,讓Excel產生第三、第四列的數據,從而又有:(5);3利用計算機模擬實驗,動態(tài)仿真促進理解信息技術為數學應用和聯(lián)系實際搭建了平臺,一些實際問題可以在計算機中得到仿真模擬,動態(tài)展示操作變換的過程。為學生提供的 “數學實驗”和其他數學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的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例3 寬為a的走廊與另一走廊垂直相連,如果長為8a的細竿能水平地通過拐角,問另一走廊的寬度至少是多少?學生對細竿如何水平地通過拐角缺少直觀認識,如何正確的理解問題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利用幾何畫板設計仿真數學實驗(如圖2),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漸認識到:(1)細竿的一端在墻壁上滑動(如點B),并且細竿與拐角的頂點(點A)接觸時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走廊的寬度。(2)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走廊的寬度,細竿進行的是滑動和轉動的復合運動。(圖2)(3)另一走廊的寬度的最小值就是細竿的一端在墻壁上滑動,并且細竿繞點A轉動時,細竿的另一個端點P與墻面AC距離的最大值。對實際問題理解以后,轉化為數學問題:設,求端點P與墻面AC距離的最大值。計算出結果后,還可以與計算機實驗得到的度量值相互驗證。參考文獻1 黃燕琳,喻平.對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