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學在集合住宅設計中的應用_第1頁
類型學在集合住宅設計中的應用_第2頁
類型學在集合住宅設計中的應用_第3頁
類型學在集合住宅設計中的應用_第4頁
類型學在集合住宅設計中的應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類型學在集合住宅設計中的應用    題記 建筑“普世性”帶來的最大危害是對建筑多樣性和人類生活方式多樣性的破壞。現(xiàn)代建筑對功能主義的僵化應用,導致建筑與歷史割裂,與人情割裂,甚至與環(huán)境割裂。最能說明現(xiàn)代建筑之“普世性”的例子是現(xiàn)代主義的“板樓”,使得人們的居住空間如出一轍。 本文從現(xiàn)代集合住宅居住空間本體意義出發(fā),以“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來給住宅建筑分類,通過在“已經存在”的居住模式中進行剖析、重新解讀,找到生活方式與住宅建筑形態(tài)之間的關系,為打破集合式住宅的單一性提供一些依據(jù)。類型學對住宅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類型學與建筑類型學 給事物分類是人類理性思維

2、的表現(xiàn),分類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手段。自然科學中的分類行為我們稱之為分類學,依據(jù)“自然屬性”來分類;而社會學領域的分類行為則稱之為類型學(Typology),依據(jù)的是一套較為模糊的系統(tǒng)來分類。二者既區(qū)別又聯(lián)系。前者注重研究有具體目的的分類法則,后者關注與分類意識本身以及不同類型之間的聯(lián)系。類型學的現(xiàn)實意義是:讓人們主動去應用分類的方法更進一步認識和思考所研究的問題。分類可依據(jù)不同的標準和不同的方法,分類是分層次的,每一類別可以繼續(xù)分下去。 建筑上的類型學理論,并不側重于具體的建筑設計的操作,而更多的是一種認識的思考與方法。盡管后現(xiàn)代建筑思潮共同的目標是反叛現(xiàn)代建筑的“普世性”,但是所堅持

3、的理論卻各不相同。20世紀60年代,西方發(fā)起了一場以意大利建筑師阿爾多·羅西(Rossi)為代表的新理性主義運動,其理論是類型學的方法論。 建筑類型學為人們認識建筑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認為建筑師的任務是從歷史的形式中尋找“原型”,從而創(chuàng)造出延續(xù)歷史的新形式。到目前為止,對建筑類型學的概念還沒有一個明確的闡述,但是簡單地說,類型學就是按照具有相同形式結構,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組對象進行描述的理論。 類型學從已經存在的事物之中去找出過去沒有發(fā)現(xiàn)的事物,而這些事物卻是一直存在著,只不過人們一直沒有注意研究它們。類型學認為設計來源于原型,但又超越原型,把歷史與現(xiàn)實、個人與社會、特殊性與普遍

4、性完美結合。這樣不僅可以找到遺失在現(xiàn)代建筑時代的過去曾有過的類型,還可以發(fā)展更多的類型,重新恢復建筑的多樣性。 集合住宅的特征與歷史回顧 集合式住宅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國外稱Housing、HousingComplex或GroupedHousing等。就是我們常說的單元式住宅。是現(xiàn)代社會產生的某一類居住建筑,這類住宅具有“集合”的特性。是一種集中的、具有相當數(shù)量的不同的人和家庭的居住模式。 集合住宅的特點是:住戶密集化、設計標準化、生產集約化。從垂直高度可分為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超高層;從住戶單元連接方式上可分為聯(lián)排式、走廊式、梯間式、獨立單元式、低層獨立式、躍層躍廊式、臺階式、混合式

5、等。公寓、聯(lián)排式別墅、townhouse則屬于集合式住宅的特殊型制。組團、小區(qū)、“花園”等一般指多個集合式住宅按照一定的規(guī)劃思想組合而成的住宅群體。 集合住宅的起源尚不清晰,從迄今的考古成果中得知,公元前15801085年埃及首都錫韋的壁畫上描繪有4層建筑,是現(xiàn)有史料中最古老的多層集合住宅。歐洲的集合住宅有著悠久的歷史。古羅馬時代,在奧斯蒂亞有許多稱作Insula的集合住宅,其有5層高,規(guī)模從小到大,形態(tài)為街坊型,建筑內部沒有給排水設施。1750年的貝德福德小區(qū)(BedfordSquare)是歐洲18世紀的聯(lián)排住宅的原型,背面帶有小庭院,開間較窄進深較大,10戶一棟,4棟圍繞一個庭院。大量、大

6、規(guī)模地建造高層集合住宅是在柯布西耶提出高層集合住宅的概念后開始的,1952年馬賽公寓問世,此后以美國紐約為首,歐美、亞洲各國相繼開始大量建造多層和高層集合住宅。 中國在19世紀以前幾乎沒有集合住宅。福建的土樓(也叫圍屋)屬于積層式集合住宅的性質,但其居住者基本是以姓氏大家族為主的。20世紀初上海、天津等租界地內出現(xiàn)了歐洲傳來的中層住宅,20世紀50年代與前蘇聯(lián)專家合作建造了一些多層集合住宅,但是大規(guī)模地建造高層集合住宅始于80年代以后。 集合住宅的優(yōu)勢與制約性 集合住宅是當前我國住宅形式的主流產品。在土地面積有限,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信息化時代,作為城市化的一種對策,是用現(xiàn)代化技術向高空獲取空間的

7、一種手段;因此城市的高密度不可避免。集合住宅有別于獨立住宅的特征是立體積層構成、單元式組合、集約型排列、高容積率。 由于集合住宅這種特殊的建造方式,帶來了許多制約性。其中最主要的是盲目性和均質性,即以不特定多數(shù)人群為設計對象,假設平均的居住群體(通常是年輕人)來決定建筑空間的戶型特點和使用功能。因而,固定的廳室型模式成為主流平面,各地樓盤的戶型平面類似、缺乏個性。 當今流行的城市住宅形式雖然在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和經濟條件下,它曾經滿足了人們對住宅數(shù)量的要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這種泛濫的“方盒子”似乎已經不能再承載人們對居住的理想。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不同的家庭,家具的樣

8、式可能不一樣,可是格局卻驚人的相似:一面墻擺著沙發(fā),另一面墻擺著電視機,后面裝飾一面背景墻也是當今很流行的做法。電視機成為現(xiàn)代人的精神家園。電視傳媒帶來的消費文化占據(jù)了人們的頭腦。集中式住宅以客廳為中心的建筑形態(tài)反映了當代文化,同時它的泛濫也使人們失去了選擇權,多樣性被破壞了,人們個性的需求被忽略了。住宅這個個人夢想的載體被千人一面的形式所統(tǒng)治。 生活方式與集合住宅的多樣性 羅西(Rossi)認為,一種特定的建筑類型是一種生活方式與一種建筑形式的結合。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應該產生多種與之相對應的建筑形式。 目前大中城市中集合住宅的戶型模式比較單一、固定,如何讓其最大限度地適應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

9、變得多種多樣等課題,需要我們做大量的研究、論證。我們可以嘗試協(xié)議共建Co-operativeHousing的設計方式,即將在一起居住的居民自發(fā)組織起來,以居住者為中心,提出自己的要求,請建筑師設計。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居民和建筑師共同作業(yè),根據(jù)各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主人的愛好決定平面設計。        筆者認為,可以從可變性設計和類型化設計兩點入手解決這個問題,下面結合筆者參加的某些科研項目談談這兩點。 1.可變性設計 通常一個家庭從組建開始必然經歷幾個階段:年輕夫婦的二人世界生子請保姆或父母照顧,四至五人共同居住小孩

10、長大的三口之家孩子獨立,父母需要照顧,四至六人共同居住夫婦在自家養(yǎng)老的二人世界。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用不同的戶型去應對家庭情況的變動,我們也不可能用單一的一種戶型去應付所有這些變化。但是,普通家庭的經濟能力有限,不可能購置多套住房。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生活行為和家族人口的變動,用可移動隔斷、家具(大型儲藏柜)等,自由地組合空間;或者采用新型住宅設計手法,實現(xiàn)可變性,來解決這個問題。 例如:可變式住宅(見下圖)。通過走道中門開啟位置的變換,可以使戶型自由組合、可分可合,可大可小。例A1可以為青年夫婦和小孩使用,A2、A3可以為雙方老人使用。B為獨居戶,可以為青年夫婦或老年夫婦使用。C1為兩室戶,

11、C1+C2為三室戶,可以為青年夫婦和一方父母使用。 集合住宅的可變性設計是新形勢下衍生的產物,是解決城市住房問題的富有創(chuàng)見的建筑設計手法。 2.類型化設計 單身青年、中青年夫婦、退休者等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社交圈。從不同人群的居住特征出發(fā),我們應該用不同的戶型去應對不同的使用者。 但是過多個性化的設計會在集合住宅的建造方面造成不經濟和施工的不可能。我們可以利用類型學從不同分類角度把集合住宅歸納為典型的幾種戶型平面。例如按年齡階段劃分,我們可以把住宅分為青年住宅、老年住宅等。下面以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來闡述與之相對應的建筑形式。 專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tài)特征的住宅,稱為老年住宅(Hous

12、efortheAged)。概括地說,與普通住宅相比老年住宅主要有以下特征: 適宜的房間尺度。老年人行動遲緩而不敏捷,老年住宅的室內居住空間不宜過分寬大,也不應過分擁擠。過分寬大的住宅會使老人因空曠而產生孤寂感,在行走時不易找到可供扶靠的物體,同時也會增加清掃等家務勞動量。過分狹小的住宅則不僅使用不便,也容易發(fā)生磕碰等危險。一般來說,房間尺度應滿足輪椅使用者的活動空間需求,留出必要的通道寬度和回轉半徑。 安全、方便的使用設施。居住空間的安全性因素對于老年人來說格外重要,他們特殊的生理特點需要從設計方面給予彌補,以便老年人方便、安全地使用。門窗、家具、扶手、洗浴和廚房設施等要針對老年人特點著重考慮

13、,另外還有地面材質和高差變化、燈光、插座以及報警系統(tǒng)等都應考慮其安全、實用性。 在房型設計上,供老年人使用的衛(wèi)生間應和臥室緊連,老人用的衛(wèi)生間尺度應該適當放寬,要考慮老年人使用時的人體工程學要求。在坐便器、浴缸旁設置不同高度的扶手。衛(wèi)生間最好使用淋浴。地面要防滑,不要出現(xiàn)高差。門洞尺寸要加寬,凈寬應大于800mm。把手要易于轉動和握緊。開關應適當降低,且應有顏色對比。提供更強的光線,提高可視度,如在玄關、走道或樓梯間加強照明等。 老人養(yǎng)老生活需求包括:社區(qū)環(huán)境上要有必要的醫(yī)療設施、滿足老人鍛煉和娛樂活動的場所設施、提供家政服務(上門打掃衛(wèi)生、代繳費)等。 集合住宅的類型化設計根據(jù)不同人群的居住

14、特征,歸納為具有代表性的幾種戶型,以此加強集合住宅的多樣性。從以上例子中看出,老年住宅作為年老者專用住宅,與年輕人使用的普通住宅有很多不同,這是兩種類型的住宅,住宅的使用者及其使用生活方式是不能簡單劃一的。 結語 集合住宅在過熱建設后的冷靜反思,會帶來更理性、更人性的研究成果。是“提示新的生活方式還是拷貝生活現(xiàn)實”始終是設計的焦點問題。人們既可以通過“從眾”來確定自身的存在,也可以通過“區(qū)別”于他人來確定自身的存在。 設計方案一方面要新,還要寫實,更重要的是它是生活場所,應貼近生活,適應生活的變化。都市生活中還包含著多種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汪麗君.建筑類型學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年. 2陳凌.四種住宅J.建筑學報,2002年第3期. 3胡惠琴.集合住宅的理論探索,建筑學報,2004年第10期. 4管輝.現(xiàn)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