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氮的循環(huán)每課一練魯科版必修1_第1頁
32氮的循環(huán)每課一練魯科版必修1_第2頁
32氮的循環(huán)每課一練魯科版必修1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2氮的循環(huán) 每課一練(魯科版必修1)1. “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毕铝协h(huán)境問題與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坯等引起的 “光化學煙霧”主要是由NO?等引起的 “酸雨”主要是由空氣中CO?濃度增大引起的 “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 “厄爾尼諾”現(xiàn)象是由空氣中C02濃度增大引起的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空氣中C02濃度增大引起的 “赤潮"主要是由水體中P、N等元素過量引起的A. 只有B.只有C.全部D.只有解析:選Do “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坯引起的,而NO#對“臭氧空洞”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及NO引起的,

2、故不正確。2. 用濃氯化鞍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其原因是() 幕布的著火點升高幕布的質(zhì)量增加氯化鞍分解吸收熱量,降低了溫度氯化鞍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隔絕了空氣A. B.C.D.解析:選B。NHqCl受熱易分解且吸收熱量;分解產(chǎn)生的NH3和HC1在幕布周圍,隔絕了 空氣。3. 若(NH4)2SO4在強熱時分解的產(chǎn)物是 SO?、N?、NH?和岀0,則該反應中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和未發(fā)生變化的N原子數(shù)之比為()A. 1 : 4B. 1 : 2C. 2 : 1D. 4 : 1答案:B4. 已知NH3難溶于CCS下圖所示裝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氣的是()I解析:選B。B項中水上面苯不起作用,不能防止倒吸;C項

3、中NH3不溶于CCS但從CC14逸岀后又可被水吸收,可防止倒吸。5. ( 2012-龍巖高三質(zhì)檢)二氧化氮(NO?)是重要的空氣污染物,科學家正尋求合適的化合物G與適當?shù)臈l件以進行如下反應,從而將二氧化氮轉(zhuǎn)化為無毒的N2:NO2 + G N2+H2O+nY (反應未配平)上式中的“為系數(shù),但也可以為0,而丫必須為任何無害的物質(zhì)。從反應機理分析,上述反應式中的G肯定否可以是()A. NH 3B. COC. CH3CH2OHD. H2O2解析:選B。由題意知NO2做氧化劑,變?yōu)?N2,另一種物質(zhì)做還原劑,且氧化產(chǎn)物為無毒物質(zhì)。A項NO?與NH3反應屬于歸中反應, 生成N?和水,A可以;B項肯定不可

4、能,因反 應中有魚0生成, 則G中肯定有氫元素;C、D兩項分別被氧化為 CO?和02,均無毒。6. ( 2012-安徽淮北 中高三質(zhì)檢)13.8 g 63%的HNCh溶液(密度為1.38 g-cm" 3)和100 mL13.8 mol/L的HNO3溶液相比,正確的是()A. 都應用棕色廣口瓶存儲B. 濃度不同的兩種 HNO3溶液C. 溶液的體積不同但濃度相同D. 均可與Au反應而發(fā)生鈍化現(xiàn)象解析:選 C。63%的HNO3溶液(p = 1.38 g-cm宀)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c =葉十十、亠占、1 LX 1000 cnr 3/LX 1.38 g-cnr 3X63%A63 g-moP我 -

5、=13.8 mol/L o顯然題T所述兩溶液濃度相同,體積不相同,均為濃硝酸,均應用棕色細口瓶存儲,均不能與Pt、Au發(fā)生反應。7. 下圖是利用培養(yǎng)皿探究氨氣的性質(zhì),實驗時向NaOH固體上滴兒滴濃氨水, 立即用另一 表面皿扣在上面。濃硫酸濃鹽酸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NaOH->1固體選項實驗現(xiàn)象解釋A濃鹽酸附近產(chǎn)生白煙NH3與濃鹽酸反應生成了NH4C1固體B濃硫酸附近無明顯現(xiàn)象NH3與濃硫酸不發(fā)生反應C氯化物溶液變渾濁該溶液一定是 AlCh溶液D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色,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NH3是一種可溶性堿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下表中對實驗現(xiàn)象所做的解釋正確的是()解析:選 A。B項中NH

6、3與濃硫酸發(fā)生反應,B項不正確;C項中氯化物可以是 MgCl2溶 液,C項不正確;D項中NH3不是一種堿,NH3 H2O是一種一元弱堿,D項不正確。&如圖所示,在?盛有蒸徭水的燒杯中有懸浮的小球,當向燒杯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質(zhì)后,小球沉到水底的是()A. HC1B. NH 3C.濃 H2SO4D.濃 HNO3解析:選B。欲使小球沉到水底,則需使燒杯中液體的密度減小,故只有通入NH3。9. ( 2012-山東H照高三第一次模擬)某物質(zhì)化學式為 NH,常溫下是固態(tài),能與水劇烈反應放岀兩種氣休。在 NH5中的各原子均具有稀有氣體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則下列對NH5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JA. NH5屬

7、于離子晶體B. NH5屬于分子晶體C. NH5與水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D. NH5與NH3溶于水后均呈堿性解析:選B。由于在NH5中各原子均具有稀有氣體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根據(jù)價鍵理論,構(gòu)成NH5的微粒為NH;和H,所以NH5屬于離子晶體,A項正確,B項錯誤;由題意 NH5 + H2O=NH 3 H2O + H2 f,反應放熱,NH3逸岀,該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 C項正確;NH5和NH3溶于水均得到 NH 3 H2O, 溶液呈堿性,D項正確。10. 燒瓶中放入銅片和稀硝酸,來制取較純凈的一氧化氮,反應開始后發(fā)現(xiàn)燒瓶中充滿紅棕色氣體,這時的操作應是()A. 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 待燒

8、瓶中紅棕色氣體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 待燒瓶中紅棕色氣體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D. 立即用排水法收集解析:選 C。3CU+8HNO3 (?。?3CU ( NO3 ) 2+2NO f +4吐0, NO因與空氣中的 O?反應產(chǎn) 生紅 棕色的NO2,同時還含有 N2,所以想得到較純凈的 NO,必須待燒瓶中紅棕色氣體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11. ( 2012-寧夏銀川高三四校聯(lián)考)X、丫、Z、W為含有相同電子數(shù)的分子或離子,均由原 子序數(shù)小于10的元素組成,X有5個原子核。通常狀況下,W為無色液體。已知:X+Y =AZ+WY的電子式是O(2) 液態(tài)Z與W的電離相似,都可電離岀電子數(shù)相同的兩種離子

9、,液態(tài)Z的電離方程式是(3) 用圖示裝置制備 NO并驗證其還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a. 向廣口瓶內(nèi)注入足量熱 NaOH溶液,將盛有銅片的小燒杯放入瓶中。b. 關閉止水夾,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塞好膠塞。c. 待紅磷充分燃燒,-段時間后打開分液漏斗旋塞,向燒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步驟c后還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紅磷充分燃燒的產(chǎn)物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步驟c滴入稀硝酸后燒杯中的現(xiàn)象是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4) 定溫度下,將1 mol N2O4置于密閉容器中,保持壓強不變,升高溫度至八的過程中,氣體由無色逐漸變?yōu)榧t棕色。溫度由八繼續(xù)升高到兀的過程中,氣體逐漸變?yōu)闊o色。若??罷2,增大壓強

10、,氣體逐漸變?yōu)榧t棕色。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n隨溫度T變化的關系如圖所 ZJO1丄 溫度在23之間,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保留1位小數(shù)) 0解析:由題目中 X有5個原子核, W為無色液體(H2O)且發(fā)生了 X+Y一 Z+W的反應可 知X為NH ; , Y 為 OH,Z 為 NH3, W 為 H2O。 OH電子式為orfjrTwit 溫度在? T2之間,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了 3 mol,據(jù)所學知識只可能發(fā)生2NO2M=2NO+O 2的反應。r2r3之間無論反應與否,密閉容器中氣體的質(zhì)量為1 mol N2O4的質(zhì)量為92 g,氣體物 一.92 2 .質(zhì)的量為3 mol,則平均摩爾質(zhì)量為 人=3 moj

11、=30.7 g/mol,故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0.7。答案:H(2)2NH 3(1)(3) 打開止水夾,通入少量氧氣 P2O5+6OH _=2PO葉3H 2O Cu片逐漸溶解,有無色氣泡冒岀,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3CU+8H +2NO ; =3Cu2+2N0 t +4H 2O(4) 2NO2 Ka2NO+O2 30.712. 某學習小組探究濃、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按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 去)。實驗表明濃硝酸能將 NO氧化成NO?,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由此得岀的結(jié)論是濃硝酸的氧化性強于稀硝酸??蛇x藥品:濃硝酸、3mol/L稀硝酸、蒸餛水、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氫氧化

12、鈉溶液不與NO反應,能與 NO2反應。2NO2+2NaOH=NaNO 3+NaNO2+H20(1) 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中盛放的藥品依次是(2) 滴加濃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入藥品,打開彈簧夾后(3) 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O(4) 裝置的作用是,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足于乙說法,若溶液由綠 f藍,說明乙正確。d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再向其中通N02若乙正確,則溶液顏色會更綠。以上方案均可行。而b看似可行,是針對甲說法,降低濃度,但忽略了3NO2+H2O=2HNO 3+N0,不能排除乙說法是否正確。答案:(l)3mol-LA稀硝酸、濃硝酸、氫氧化鈉溶液通入

13、CO?段時間,關閉彈簧夾,將裝置中導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燒瓶內(nèi)(3) CU+4HNO3(濃)=CU(NO3) 2+2NC>2 f +2H 2O(4) 將 NO 2 轉(zhuǎn)化為 NO 3NO 2+H 2O=2HNO 3+NO(5) 裝置中液面上方氣體仍為無色,裝置中液面上方氣體由無色變?yōu)榧t棕色acd13. 已知A、B、C、D為氣休,E、F為固體,G為氯化鈣,它們之間的轉(zhuǎn)換關系如下圖所示:*H-4E-43B- *TA1(1) D的化學式(分子式)是.,E的化學式(分子式)是.(2) A和B反應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是(3) E和F反應生成D、H和G的化學方程式是解析:仔細觀察分析 E、G為此題突破口。

14、A、B、C、D均為氣體,生成 E卻為固體,E與F反應 的產(chǎn)物中乂岀現(xiàn) D ; G為CaCl2,可知CaCl2中的Cl元素來自反應物 E中,根據(jù)中學化學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可確定 E為鹽類,由非金屬元素原子組成的鹽即為NH4C1,則D為NH3,根據(jù)氨的實驗室制法可知F為Ca(OH)2,H為岀0, C為HC1。答案:(1)NH3 NH4CI H2+CI 2=a2HC1(3 )2NH 4C1+Ca(OH) 2AA2NH 3 t +2H2O+CaCl214. (2012-山東青島高三第 ?次模擬)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向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兩個燒杯,小燒杯里放有適量的銅片和過量的濃硝酸,小燒杯外面倒扣一個

15、大燒杯,請回答下列問題:大燒杯(1)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主要現(xiàn)象是: ; ; ; O(2) 欲使反應現(xiàn)象更明顯,應向小燒杯中加入 oa.粗銅片b.純銅片如果反應中加入的是含少量鋁的粗銅,則反應中會形成無數(shù)微電池。請寫岀微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3) 用該裝置做銅與濃硝酸反應的實驗,最突岀的優(yōu)點是(5) 工業(yè)上吸收 NO和NO?的混合氣體,常使用 NaOH溶液。欲使NO和NO?被充分吸收, 貝INO和NO2的體積應滿足 o (NO+NO 2+2NaOH=2NaNO 2+H2O) a. V(NO)>V(NO 2)b. V(NO)<V(NO 2)c. V(NO)<V(NO 2)解析

16、:(1)實驗過程中涉及的反應有:Cu+4HNO 3(M)=C U(NO3)2+2NO2 t +2H2OA 3NO2+ H2O=2HNO 3+ NO> 2NO + O 2=2NO 2,使大燒杯內(nèi)壓強減小,大燒杯內(nèi)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2)加入粗銅片可形成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銅、鋁、濃硝酸形成原電池,硝酸根在正極得電子。(3)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反應體系密閉,對環(huán)境無污染。 (4)NO 遇空 氣由無色變?yōu)榧t棕色,可用來檢驗 NO 的存在。(5) 根據(jù)反應 2NO2 + 2NaOH=NaNO? + NaNOz + H? 。和口 NO + NO 2 + 2NaOH=2NaNO 2 + H2O,

17、為了保 證氣休被完全吸收,則 V(NO)<V(NO 2) =答案:(1)銅片表面產(chǎn)生氣泡,銅片慢慢溶解并逐漸消失小燒杯中的溶液逐漸變成藍色 大燒杯中有紅棕色氣體生成,后來慢慢變成無色大燒杯內(nèi)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2) a 2H+NO+e =NO 2 f +出 0(3) 反應體系密閉,無氮氧化物逸出,不污染環(huán)境(4) 輕輕掀起倒扣的大燒杯,通入適量的空氣,若有紅棕色氣體生成,則證明最終得到的氣休生成物為 NO 氣體(5) c(2)2NH3(1) aaNHI+NH :(3)因?qū)嶒災康闹幸篁炞CNO的還原性,而a、b、c三個步驟只是制 NO并沒有完成該目的,故應該打開止水夾,通入少量空氣看

18、是否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 因為適量紅磷、熱 NaOH溶液過量,則反應產(chǎn)物為NasPCU??梢韵葘懛植椒磻幕瘜W方程式:P2O5+3H 2O=2H 3PO4 H3PO4+3NaOH=Na 3PO4+3 魚 0 合寫可得:P2O5+6NaOH=2Na 3PO4+3H2O,改寫即得。 氣、液、固的三方面變化要答全。3Cu+8H +2NO ; =3Cu2 3 +2N0 t +4H 2O 據(jù)題圖分析:八時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2 mol,則必定是N02 2 mol, £時刻氣體的物質(zhì) 的量變?yōu)?5) 該小組得岀的結(jié)論所依據(jù)的實驗現(xiàn)象是O(6) 實驗結(jié)束后,同學們發(fā)現(xiàn)裝置中溶液呈綠色,而不顯藍色。甲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硝酸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較高所致,而乙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氣體。同學們分別設計了以下4個實驗來判斷兩種看法是否正確。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選填序號字母)-a. 加熱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b. 加水稀釋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c. 向該綠色溶液中通入氮氣,觀察顏色變化d. 向飽和硝酸銅溶液中通入濃硝酸與銅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