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滬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假期專項練習題_第1頁
六年級滬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假期專項練習題_第2頁
六年級滬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假期專項練習題_第3頁
六年級滬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假期專項練習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年級滬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假期專項練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問題。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給劃線字注音。_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兩小兒辯斗_我以_日始出時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湯_孔子不能決_也孰_為汝多知_乎3下面兩句話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間接引用句。試將第一句改寫為間接引

2、用句,將第二句改寫為直接引用句。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盻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_4“孰為汝多知乎?”你覺得這能怪孔子嗎?這說明了什么?_5兩小兒的“辯斗”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請聯(lián)系實際談談。_2.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1“絕”在字典中有以下幾個義項,請將對應意義的序號填入括號內。A斷絕 B完全沒有了,窮盡,凈盡 C走不通的,沒有出路的D氣息中止,死亡 E獨一無二的,

3、沒有人能趕上的斬盡殺絕(_)悲痛欲絕(_)破琴絕弦(_)超群絕技(_)2用“”給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少 選 之 間 而 志 在 流 水,鐘 子 期 又 曰:“善 哉 乎 鼓 琴,湯 湯 乎 若 流 水 ?!?用自己的話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_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人們通常用“_”這一成語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3. 小古文閱讀。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涸唬骸拔乙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币粌涸唬骸叭粘醭龃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

4、:“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讀小古文完成填空。人物觀點現(xiàn)象依據一兒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_遠者小而近者大一兒_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_兩小兒分別從兩個角度表達自己的觀點:一兒以_的角度,一兒則以_的角度。兩小兒“辯日”有理有據,可見他們是_的孩子。2聽了兩小兒的話,孔子會怎么回答呢?寫一寫。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孔子笑曰:_。3文言文篇幅短小,事中見理。我們六年級學過的書戴嵩畫牛告訴我們_的道理;學弈則告訴我們_的道理。4. 小古文閱讀,完成小題。楚人隱形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

5、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zhí)葉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shù)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日:“汝見我不?”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嘿然大喜,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h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注釋自障葉:遮蔽自己的樹葉。不:同“否”。 紿(di):哄騙。嘿:同“默”。赍(j):攜帶。1下列加點字注音及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螳螂執(zhí)葉伺蟬(s,等待) 遂于樹下仰取葉(zh,就)B.掃取數(shù)斗歸(sh, 好幾) 不能復分別(bin,辨別)C.乃厭倦不堪(kn,能忍受) 妻始時恒答言“見”(hng,總是)D.吏遂縛詣縣(f,

6、綁)(zh,到去)2借助注釋,翻譯句子。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_對面取人物。_3“楚人”真的能夠自隱其形嗎?你認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_5. 文言文閱讀。1楊震“四知”楊震遷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治產業(yè),震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字詞解釋:遷:_之:_舉:_ 謁見:_ 遺:_知:_何謂:_公:_或:_治:_2公孫儀不受魚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

7、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 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 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長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j魚。既無受魚而不免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弊衷~解釋:相:_嗜:_諫:_唯:_色:_ 枉:_給:_3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弊衷~解釋:或:_諸:_弗:_ 爾:_ 與:_4拷打羊皮露真相人有負鹽與負薪者,二人同釋重擔,息于樹陰下。少時,且行,二人爭一羊皮,各言為己藉

8、ji肩之物。久未果,遂訟于官。時雍州刺史李惠,謂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無對者?;萸矤幷叱觯钊酥醚蚱は?,以杖擊之,見少鹽屑xi,惠曰:“知其實矣!”使爭者視之,負薪者乃服罪。字詞解釋:負:_薪:_釋:_且:_藉:_ 未果:_ 訟:_咸:_遣:_6. 閱讀材料。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曰:非然也。1背誦課文,在橫線上補充句子。2下列句子中,停頓不恰當?shù)氖牵?)A.使弈秋/誨二人弈B.惟弈/秋之為聽C.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3根據課文內容,寫出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通國:_ 善:_

9、 援:_弗若:_ 之:_ 然:_4用自己的話寫寫下面句子的意思。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_5學完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請結合這學期在家上網課的經歷寫寫你的體會。_7. 閱讀理解。楚人學舟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逐以為盡操舟之術,遽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桀失柁。然則以今日之危者,豈非前日之幸乎?(注釋)折:調頭。旋:轉彎。椎:用椎敲。亟:突然。犯:遭遇。柁:同“舵”。1文中提到兩個人,分別是( )A.楚人和惟舟師B.楚人和謝舟師C.楚人和遽謝舟師D.楚人和舟師2“楚人有習操舟者”中“習”字的意

10、思是( )A.溫習B.學習C.練習D.習慣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另外三句的是( )A.惟舟師之是聽B.小試洲渚之間C.逐以為盡操舟之術D.豈非前日之幸乎4“然則以今日之危者,豈非前日之幸乎?”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 )A.所以這今天的危急,并非前面的幸運造成的。B.所以今天遇到的危險的地方,不正是前幾天小試身手的地方嗎?C.然而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僥幸得意所造成的嗎?D.然而今天遇到危險的地方,不正是前幾天小試身手的地方嗎?5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_8. 課內文段閱讀。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日中時遠也?!币粌涸唬骸拔乙匀粘醭?/p>

11、遠,而日中時近也?!币粌涸唬骸叭粘醭龃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聯(lián)系上下文,我知道“問其故”中的“其”指的是_。2我會用“組詞法”解釋加點字的意思。兩小兒辯日:_ 日始出:_ 日中時:_3圍繞太陽遠近的問題,兩小兒各執(zhí)一詞,請?zhí)顚懹^點與理由:人物觀點理由第一個孩子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第二個孩子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4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A.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B.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C.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

12、乎?D.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5“孔子不能決也。”對此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A.孔子學識淺薄比不上孩子B.孔子對待學問實事求是C.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斷D.孔子缺乏科學探究精神9. 快樂閱讀。外科醫(yī)(明)江盈科有醫(yī)者,自稱善外科。一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內,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請謝。裨將曰:“鏃在膜內者須亟治。”醫(yī)曰:“此內科事,不意并責我。”裨將曰:“嗚呼,世直有如是欺詐之徒?!保ㄗ⑨專詫ⅲ焊睂?。矢:箭。膜內:肌肉內。延使治:請他來治療。請謝:請求給予酬勞。簇在膜內者須亟治:箭頭留在肌肉里面這才是最急需治療的。亟,急。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自稱善外科(_)(

13、2)延使治(_)(3)不意并責我(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_3文中體現(xiàn)他愛錢的一句是:_10. 閱讀理解。精衛(wèi)填海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注釋)發(fā)鳩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黨郡長子縣。今屬山西省。柘(zh)木:常綠灌木,葉可飼蠶。自詨(xi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與夸父逐日均選自_,是一篇神話傳說。2選擇下列“其”字的意思,將序號填在括號里。A代詞,指精衛(wèi)。B代詞,代指山。(1)其上多柘木。(_) (2

14、)其狀如烏。(_)3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4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_(2)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_5精衛(wèi)為什么要填海?這則神話有什么意義?_6有人說,“精衛(wèi)”是永遠也無法填平東海的,“夸父”也無法趕上太陽,你怎么看?請聯(lián)系生活談談你的觀點。_11. 文言文閱讀??鬃訓|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解釋加點

15、的字(1)日初出滄滄涼涼(_)(2)孔子不能決也(_)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畫“”,錯的畫“”。(1)“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這句話朗讀時的停頓完全正確。(_)(2)“孰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反問的形式表現(xiàn)出兩個小孩的天真可愛。(_)(3)本文選自列子湯問,主要通過對人物的動作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展開故事情節(jié)。(_)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態(tài)度的一項是( )A.敏而好學,不恥下問。B.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C.海納百川,有容乃大。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2. 文言文理解??讨矍髣Τ擞猩娼?,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

16、,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1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是吾劍之所從墜(這)B.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詞,代指劍)C.不亦惑乎(糊涂)D.求劍若此(像)2翻譯下面的句子。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_3這個寓言諷刺了怎樣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13. 文言文閱讀。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镎f詩,解人頤。”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鄰舍有燭而不逮 不逮:不給他B.衡乃與其傭作 傭作:雇傭勞作C.而不求償 償:報償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