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ⅲ蘇教版第四專題版塊三《非攻(節(jié)選)》精品教案_第1頁
語文必修ⅲ蘇教版第四專題版塊三《非攻(節(jié)選)》精品教案_第2頁
語文必修ⅲ蘇教版第四專題版塊三《非攻(節(jié)選)》精品教案_第3頁
語文必修ⅲ蘇教版第四專題版塊三《非攻(節(jié)選)》精品教案_第4頁
語文必修ⅲ蘇教版第四專題版塊三《非攻(節(jié)選)》精品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必修蘇教版第四專題版塊三非攻(節(jié)選)精品教案 總體設計 教材概述 非攻是戰(zhàn)國時期墨家思想代表性篇目。全文雖然篇幅短小,但卻闡述了墨家重要的“非攻”思想。作者由“竊其桃李”“攘人犬豕雞豚”“取人牛馬”“殺不辜人”四個層次,層層推出“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的結(jié)論,從而將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發(fā)動不義戰(zhàn)爭的統(tǒng)治者。與“尋覓文言津梁”的其他篇目相比,該篇目沒有給出句讀,因而,給文言進行標讀便成為本文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此外,探討墨子的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也可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思路方法 設計思路:句讀知識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要

2、組成部分,在學習本文思想內(nèi)容之前,先把有關句讀的常識跟學生講清,并通過典型例句加深對該內(nèi)容的理解,然后引導學生給課文標讀。 課前準備:學生預先給文本標讀譯釋。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維目標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內(nèi)容。2.學習給文言文斷句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斷句能力。3.識記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識。教學設計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說到“斷句”,也叫句讀。我們在韓愈的師說中學到過“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實古文一般都沒有句讀的,讀書人往往邊讀邊斷,直到對文章的完全理解,因此古文斷句標點是學習古文的一項基本功。古文斷句標點與古文閱讀理解是相輔相承的:正確理解古文,是斷句標點的基礎,反過來斷句標點

3、不正確,古文理解必定會受影響。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未經(jīng)斷句的文言文非攻(節(jié)選)。 故事導入 前些日子,我們大家都可能看了由香港影星劉德華主演的大片墨攻,請同學們說說看,劉德華在片中扮演的是誰?(墨子)你覺得墨子是怎樣的一個人?(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剛才大家所說的都是影片中的墨子,但要想了解真正的墨子其人,還是讀一讀他的著作吧。今天我們一塊來學習其名篇非攻(節(jié)選)。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1.作家作品 墨子,名翟,戰(zhàn)國時魯國人(或說宋國人),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今存墨子一書,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墨子的學說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兼愛非攻。所謂“兼

4、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愛,“愛人若愛其身”,并認為社會上出現(xiàn)強執(zhí)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xiàn)象,是因為天下人不相愛所致。(2)天志明鬼。宣揚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點。墨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僅決定自然界星辰、四時、寒暑等的運動變化,還對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3)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認為,國君是國中賢者,百姓應以君上之是非為是非。他還認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尚賢是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即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賢看得很重,以為是政事之本。他特別反對君主用骨肉之親。對于賢者則不拘出身,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4)節(jié)用

5、。節(jié)用是墨家非常強調(diào)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欲。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這方面也要身體力行。2.基礎積累正音攘外(rn) 園圃(p) 雞豚(tún) 欄廄(jiù)衣裘(qiú) 茲甚(z) 不辜() 犬豕(sh)通假字其不仁茲甚矣(“茲”,同“滋”,更加) 信息篩選 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明確:說明攻人之國為大不義的道理。 方法點撥 給古文標讀的常用方法例示: 用“/”給下列句子斷句,歸納斷句技巧。 1.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6、明確: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斷句心得:找名詞(或代詞),定主賓,再定標點。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明確: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斷句心得:找虛詞,定位置,再定標點。 天下事有難易乎?

7、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類的虛詞特別多,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系和語氣的,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像這里的“乎”表示疑問,它引起下面的“為之”和“不為”兩個假設,后半句同理。 3.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明確: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斷句心得:明修辭,巧判斷,再定標點。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這句話主要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從“木”“流”“國”三個

8、角度來闡述德義的重要性。 總結(jié):我們在給文言文斷句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一邊看一邊點斷,看完了文章,斷句也結(jié)束了,待回頭檢查時,又覺得有許多不妥之處。其實這種“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內(nèi)容和斷句是緊緊相關聯(lián)的,熟讀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確斷句的前提。 能力提升 根據(jù)上述方法,給非攻一文斷句。明確:斷句的基礎在于辨識文章的文體和領會全篇的文意。因此斷句前先要讀幾遍原文,力求對原文文體特點和內(nèi)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依照技巧準確標點。 基本思路: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此文以層進推理的方式揭露攻國的罪惡,那么,準確標點此文的前提通過找出人物,讀出故事,做法如下:找出文章中的人名和其他指稱人的名詞;

9、找出文章中的人稱代詞或其他指代性詞語;通過人名和人稱代詞讀出文章的“故事”,然后嘗試斷句;準確加注標點符號,并復核檢查。 先讀懂文章,找出課文列舉了哪五類人,先用“/”斷開,作者對這些“不義”之人進行了評價。這樣,“人”找到了,故事讀通了,標點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拔宸N人”分別是:入園圃竊桃李的一人、攘人犬豕雞豚者、入人欄廄,取人牛馬者、殺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劍者、“天下君子”對上述“不義之人”和對“攻國者”的不同看法。據(jù)此,我們作出初步劃分: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嗥洳蝗势澤?/p>

10、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嗥洳蝗势澤踝镆婧?至殺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嗥洳蝗势澤跻幼镆婧?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對前面四種人的評述方法是一樣的,只是內(nèi)容上有層遞。我們來給它們定標點。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仁義又

11、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徑迎之”“肅宣權(quán)旨”就不再提姓了。 規(guī)律總結(jié) 今后我們在閱讀古文給它標注句讀時,可采用如下方法:明確:1.找名詞(或代詞),定主賓。2.找虛詞,定位置。3.明修辭,巧

12、判斷。再定標點。 合作探究1.學生借助工具書疏通文言現(xiàn)象,教師提問,歸納整理。眾聞則非之(非,非難。今義:不對,過錯。)茍?zhí)澣擞?茍,如果。今無此義。)其不仁茲甚,罪益厚(重,大。今義:扁平物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2.一詞多義(1)國今至大為攻國(國家)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國都)等死,死國可乎(國事)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地域)(2)故是何故也(原因,緣故)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舊)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3)以以虧人自利也(因為)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憑,憑借)作師說以貽之(來,用來)人多以書假余(把)夫夷以近,則游者眾(而)3.詞類活用(1)名詞作

13、動詞:以其虧人愈多(虧,損人)從而譽之(譽,贊美)(2)形容詞作動詞:眾聞則非之(非,非難)4.特殊句式(1)省略句:其不義又甚(于)入人園圃竊桃李。(省略介詞)上為政者得(之)則罰之。(省略賓語)從而譽之,謂之(為)義。(“謂之”后面省略了“為”字)(2)設問句: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3)反問句: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合作探究 淺析課文說理的層次。明確:本文文字共五個層次,作者由“竊其桃李”“攘人犬豕雞豚”“取人牛馬”“殺不辜人”四個層次,層層推出“茍?zhí)澣擞啵洳蝗势澤?,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的結(jié)論,最后一層分析“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指

14、責了侵略它國的行徑是極為不義,應當受到唾罵和譴責。本文從偷竊搶劫的事例說起。偷竊者從偷竊桃李到偷竊犬豕雞豚,以至牛馬,其罪孽隨著損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們也能辨其不義。搶劫者從搶劫衣裘、戈劍以至把別人殺死,損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們也同聲譴責其不義。然而,現(xiàn)在有人做著最大的不義之事侵略別國,大規(guī)模地殺人和掠奪,君子們非但不譴責,反而稱譽它合于義。這能說他們懂得義與不義的原則區(qū)別嗎?用這種層層剝進的辦法,徹底剝?nèi)チ饲致哉叩膫窝b,戳穿了他們欺瞞天下人耳目的借口,原來以征討別國標榜為天經(jīng)地義者,實與偷竊搶劫同出一轍,而且是它們惡性發(fā)展到頂點的產(chǎn)物。文章就此揭示了侵略的實質(zhì),表現(xiàn)出對侵略

15、者蔑視、冷嘲和貶斥的態(tài)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于此并不進行義正詞嚴的正面譴責,而致力于用幽默詼諧的事例進行類比。類比告終,境界全出,原來用以類比的事例的字字句句,無不落實在對侵略行徑的暴露與譴責上。比之正面譴責,顯得含蓄、辛辣和有力。 分析鑒賞 本文在說理上層層鋪墊,對照鮮明,試結(jié)合課文分析。明確:文章主旨的表現(xiàn)并不是開門見山的,而是作了層層鋪墊的。先是說情節(jié)極其輕微的竊人桃李,次說情節(jié)不太嚴重的雞鳴狗盜,又說情節(jié)較為嚴重的取人牛馬,再說情節(jié)相當嚴重的殺人越貨,情節(jié)是越來越嚴重,不義的程度也越來越深。這些行為的確應當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但是上述四種行為即使再嚴重,也不會比“伏尸百萬,流血漂櫓”的

16、侵人之國嚴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國應當是罪大惡極,其罪行應該是罄竹難書,擢發(fā)難數(shù),但卻贏得一片頌揚之聲,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質(zhì)相同只是輕重不同的行為,導致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邏輯是混帳邏輯嗎?鮮明的對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拓展探究 繼續(xù)學習有關斷句的知識語氣詞與連詞對標讀的作用 我們再看看下面的一段文字: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

17、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節(jié)選自游褒禪山記) 節(jié)選的這段文字的表達方式是以議論抒情為主,我們就以找“文章中的語氣詞和連詞”為研習的突破點來解決此文的標點問題。明確: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應該斷句的地方。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中說過:“夫惟蓋故者,發(fā)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啤!币簿褪钦f,文言文中,“夫、惟、蓋、凡、竊、請、敬”

18、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首;“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尾;而“以、于、為、而、則”等連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中。這個特點在議論抒情為主的文章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弄清這些特點,有助于我們快速準確地斷句和標點。同學們經(jīng)過分析,找出了“焉”“也”“矣”“乎”“哉”等經(jīng)常用于句末的語氣助詞,并且找到了“夫”等經(jīng)常放在句首的發(fā)語詞,“故”“然”經(jīng)常放在句首的連詞,“其”“此”“亦”等經(jīng)常放在句首的副詞和“以”“而”等經(jīng)常放在句中的連詞,這樣,這篇文章的斷句與標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看來,找“文章中的語氣詞和連詞”就應當成為標點以議論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段的重要方法之一了。 當然,

19、將“找出句中名詞和人稱代詞等主語,讀出故事”和“找文章中的語氣詞和連詞”結(jié)合起來,絕大多數(shù)文章的斷句問題,都能很好地解決。 另外,依據(jù)文言文的句式特點和修辭特點,也可以有助于我們快速準確地斷句、標點。例如,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賓語的詞,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語。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文中找出緊密相連的相同的詞語,按頂真句式來考慮句讀。像“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扒赝踝屡_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頂真的名詞之間當然應當加逗號或分號。 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也為

20、我們斷句提供了方便。如:“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找出這些對稱的句子,斷句標點當然非常容易解決了。其他如弄清文意的總分關系,根據(jù)對話、引文的標志等來斷句標點等輔助方法,我們就不再贅述了。 總之,正確地點斷句子,應以所斷開的每個句子必須能夠獨自成立,必須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為原則。古文斷句標點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時應多朗讀,培養(yǎng)語感;做練習時,注意各種斷句技巧,多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反復推敲,能力一定會有提高。 課堂小結(jié)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都了解了墨子所謂“非攻”即反對不義的侵略戰(zhàn)爭,與一般

21、的非戰(zhàn)是有區(qū)別的。但是墨子對于防御性的戰(zhàn)爭不僅不反對,而且竭力支持。公輸篇中墨子不但去說服公輸盤和楚王不要攻宋,還派弟子300人為宋守城。因此,要想全面了解墨子其人以及思想,我們還得讀一讀他的其他篇目。 作業(yè)設計 閱讀墨子(非節(jié)選),寫一則讀書筆記,談談自己對墨家思想的理解與認識。板書設計習題解答活動體驗1.(2)【時至】按季節(jié)來到。時,時令、季節(jié)。(3)【百川灌河】許多小河流的水都注入黃河里。百,眾多的意思。河,古時曾專指黃河。(4)【涇流】流暢的流水。涇,通。(5)【兩涘(sì)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從兩岸或者從河中沙洲到水邊的高岸,(隔水望去)分不清是牛是馬(形容水漲后河面極寬)

22、。兩涘,兩岸。涘,水邊、岸。渚,水中沙洲。崖,高岸。辯,同“辨”。(6)【河伯】傳說中的黃河之神。(7)【盡在己】全為自己所擁有。(8)【北?!浚ê訓|端)北方的大海。指東海的北部。(9)【東面】臉朝東。(10)【旋其面目】轉(zhuǎn)過臉來。旋,掉轉(zhuǎn)。面目,面部。(11)【望洋向若】迷惘地對著海神若。望洋,仰視的樣子。若,海神名,即北海若。(12)【野語】俗語。(13)【聞道百】聽到的道理很多。道,道理。(14)【莫己若】沒有誰比得上自己。若,比得上。(15)【少仲尼之聞】以博學的孔子為孤陋寡聞。少,動詞,以為小,小看。聞,見聞、學識。(16)【輕伯夷之義】以重節(jié)義的伯夷為微不足道。輕,動詞,以為輕,輕

23、視。(17)【今我睹子之難窮也】現(xiàn)在我看到你的廣闊無邊。子,這里指海神若。窮,盡。(18)【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我將長久地被大方之家恥笑。大方之家,指修養(yǎng)很高,明白道理的人。2.見“合作探究”。3.秋水告訴我們,人不可自滿;非攻說明攻人之國為大不義。前者運用寓言的形式,通過故事說明道理;后者通過類比,層層推導得出結(jié)論。資料選編墨子生平 墨翟相傳原為宋國人,后長期住在魯國。曾學習儒術(shù),因不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據(jù)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并在與公輸盤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與主張見墨家。 西漢太史公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24、的末尾提到:“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jié)用?;蛟徊⒖鬃訒r,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對他的生平身世一直爭論不休,有說是宋人,有說是魯人。 公元前5世紀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一個以木工為謀生手段的手工業(yè)者家庭。當時的社會是一個“處工就官府”的社會,即工匠處于官府的嚴格控制之下,隸屬和服務于官府,社會地位十分低下。而當時的工匠是世襲的,因此墨子從小就承襲了木工制作技術(shù),并由于他的聰明巧思,使他成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師和杰出的機械制造家,為他后來的社會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相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和“賤人”。漢朝的王充甚至說,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

25、之人。墨子曾做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nóng)之難”,是一個同情“農(nóng)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經(jīng)從師于儒者,學習孔子之術(shù),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來逐漸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 墨子“好學而博”(莊子·天下),并且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對他這種“士志于道”的精神還是十分贊揚的:“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莊子也由衷得稱贊:“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莊子·天下) 不過墨子許是為了鞏固自己學說,而提出世上有鬼,還教人敬事

26、鬼神,進而形成了一種落后的宗教觀,也因此,到東漢哲學家王充寫論衡一書時,遭到了王充的狠狠批判。但無論如何,墨學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無疑占著極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極杰出的優(yōu)秀人才。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宣揚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余力地反對兼并戰(zhàn)爭。 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并列“顯學”。 墨家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最高的領袖被稱為“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