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二語文唐詩宋詞11清平樂教案(蘇教版選修)_第1頁
2021高二語文唐詩宋詞11清平樂教案(蘇教版選修)_第2頁
2021高二語文唐詩宋詞11清平樂教案(蘇教版選修)_第3頁
2021高二語文唐詩宋詞11清平樂教案(蘇教版選修)_第4頁
2021高二語文唐詩宋詞11清平樂教案(蘇教版選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平樂一、教材分析黃庭堅的清平樂是蘇教版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中的一首詞,并且屬于“格高韻遠”的北宋詞這一模塊。黃庭堅詞既有深慨之作,又有鄙俗之作,其名作清平樂立意構思新奇巧妙,轉折而多韻味,不愧是典雅優(yōu)美的佳作。二、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 1 )了解作者黃庭堅。( 2 )了解北宋后期詞濃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藝術表現。2、能力目標把握聯想、想象及擬人在詩歌表達感情中的作用。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通過體會作者“惜春”“戀春”的真情摯意,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三、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表達技巧,初步學會鑒賞詩歌。四、學情分析高二學生對于詩歌鑒賞已經有些基本的知識儲備,只要把握了聯想和

2、想象這一表達方式,本首詩歌不難理解。五、教學方法誦讀法:誦讀是學習詩歌的關鍵,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六、課前準備1 、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詩歌,熟讀成誦。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七、課時安排: 1 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有了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1 、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詞人為什么要尋找春的蹤跡?結果如何?明確: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關鍵詞在于“寂寞” 。 “寂寞無行路”春天消失得無影無蹤。惜春傷春之情寄寓其間

3、。2 、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明確:表達詞人強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風得意之時,因此千呼萬喚地招喚春天“歸來”與詞人“同住” 。 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賦春天以生命。3 、鑒賞“春無蹤跡誰知 ? 除非問取黃鸝?!泵鞔_: “春無蹤跡誰知 ? ”這說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 “留春,春不住” ,春天依然無影無蹤、無聲無息地消逝了, 它的蹤跡誰又知曉呢 ?這多么令人惆悵、 傷感啊 ! 但作者情緒馬上一轉,因為人雖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飛來飛去的黃鸝倒像是知道呢。4 、鑒賞“百囀無人能解,因風吹過薔薇” 。明確:黃鸝用清脆圓轉的歌聲回

4、答我,可誰能聽懂它唱的是什么 ? 留給詞人自己的,只是滿腹的惆悵。 一陣風起,卷走那凋謝的薔薇花瓣句中所寫之景已暗示初夏到來,晚春將逝。讀至此處,讀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說破而已。寫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終于無奈地認識到:春天,確實回不來了。5、結合全詞分析所使用的層深手法。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鵬(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6、你認為本詞構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詞句是哪些?請簡單賞析。明確: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

5、非問取黃鸝” 欲喚春歸來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 ,故藝術地強化了詩意的穿透力。 向黃鸝詢問,而黃鸝無語,且因風而逝。又一童話的聯想,傳達出一個永無答案之謎。暗示傷春的永無慰藉,表現出傷春是人類終極煩惱這么一個主題。有情與無情的對立和童趣的想象與聯想,是此作美學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現,是此作成功的奧秘。(四) 、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九、板書設計清平樂一、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2、能力目標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二、作者及背景三、教學過程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f若有人知(假設希望)f春無蹤跡(更加失望)f問取黃鵬

6、(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 。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十、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本首詩歌不難,學生理解深刻透徹。學校:臨清二中 學科:語文編寫人:劉春燕審核人:趙貴友孫東云清平樂課前預習學案、預習目標1、了解作者黃庭堅。2、預習詩歌,爭取熟讀成誦。二、預習內容1、黃庭堅,字魯直,號(),洪州分寧人,官至著作郎,北宋詞人、()、()。處于蘇軾門下而與蘇軾齊名,世稱()。有()集。2、熟讀、背誦詩歌。3、嘗試默寫清平樂。學校:臨清二中 學科:

7、語文 編寫人:劉春燕 審核人:趙貴友 孫東云清平樂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1、背誦并默寫清平樂。2、合作探究解決學生的疑難。3、學會鑒賞典型詩句。二、學習過程(一)檢查背誦與默寫。(二)合作探究1、“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痹~人為什么要尋找春的蹤跡?結果如何?2、“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鑒賞“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鵬?!?、鑒賞“百嘴無人能解,因風吹過薔薇”。5、結合全詞分析所使用的層深手法。6、你認為本詞構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詞句是哪些?請簡單賞析。(三)反思總結我通過這首詞學會了什么?學校:臨清二中 學科:語文 編寫人:劉春燕 審核人

8、:趙貴友 孫東云清平樂課后練習與提高1、這首詞運用了 表達技巧,表達了作者 思想感情。2、閱讀下面唐詩,然后回答問題。送杜十四之江南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1) “渺茫” 一詞在詞中有較為豐富的含義,你是如何理解的?(2)詩歌的三、四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試加以分析。學校:臨清二中 學科:語文 編寫人:劉春燕 審核人:趙貴友 孫東云清平樂課前預習學案參考答案1、山谷道人 詩人 書法家 “蘇黃” 山谷集清平樂課內探究學案參考答案1、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關鍵詞在于“寂寞”?!凹拍療o行路”春天消失得無影無蹤。惜春傷春之情寄寓其間

9、。2、表達詞人強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風得意之時,因此千呼萬喚地招喚春天“歸來”與詞人“同住”。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賦春天以生命。3、 “春無蹤跡誰知?”這說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傲舸?,春不住”,春天依然無影無蹤、無聲無息地消逝了,它的蹤跡誰又知曉呢?這多么令人惆悵、傷感??!但作者情緒馬上?留給詞人自己的,只是滿腹一轉,因為人雖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飛來飛去的黃鵬倒像是知道呢。4、黃鵬用清脆圓轉的歌聲回答我,可誰能聽懂它唱的是什么的惆悵。一陣風起,卷走那凋謝的薔薇花瓣句中所寫之景已暗示初夏到來,晚春將逝。讀至此處,讀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說破而已。 寫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終于無奈地認識到:春天,確實回不來了。5、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鵬(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6、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欲喚春歸來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 ,故藝術地強化了詩意的穿透力。 向黃鸝詢問,而黃鸝無語,且因風而逝。又一童話的聯想,傳達出一個永無答案之謎。暗示傷春的永無慰藉,表現出傷春是人類終極煩惱這么一個主題。清平樂課后練習與提高參考答案1、聯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