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材料一: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愛護)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ち夯萃跎稀?/p>
雖(即使)有賢君,不愛無功之臣;雖有慈父,不愛無益之子?!赌印びH士》(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孟子與墨子在人際交往觀念的不同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張的原因。(8分)(1)不同:孟子的人際交往原則是仁愛,墨子的人際交往原則是功利。(2分)客觀原因: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革,階級立場不同。(2分)主觀原因: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的學說,堅持人性本善;(2分)墨子代表下層勞動者利益,注重客觀實際。(2分)材料二:《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作,“總敘”部分是: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2)材料二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載這些思想的儒家經(jīng)典在歷史上發(fā)揮了怎樣的積極作用?(7分)(2)思想:孝敬、謹慎、信用、仁愛、學習等,(任意3點即可。3分)作用:傳承了儒家思想文化,匯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統(tǒng)一。(4分)
孔子學院是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于2004年開始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的教育文化機構,截至2021年,全球已建立1500所孔子學院。指出孔子學院在海外快速發(fā)展的動力有哪些?改革開放,經(jīng)濟發(fā)展,綜合國力提升;和平外交,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國際影響力增強;儒家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的典型,海外“中國熱”推動其發(fā)展;儒家“仁”等思想,有利世界的和諧……下列人物又是誰?他們與儒家思想有什么關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變化?這一變化對中國歷史有什么影響?漢武帝董仲舒第二節(jié)漢代儒學課標要求: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的史實(原因、史實、影響)根據(jù)材料,概述秦漢時期治國理念的轉型歷程。戰(zhàn)國秦漢社會先后經(jīng)歷了生產(chǎn)轉型、制度轉型和意識形態(tài)轉型三個前后相依的歷史階段。在生產(chǎn)、制度轉型階段,居主導地位的是以國家強力控制為特征、以功利主義為價值觀的治國理念。制度轉型完成后,上述治國理念直接導致了政治危機。在這種背景下,先是出現(xiàn)了以“無為而治”為表現(xiàn)形式的放任主義政治理念,隨著新問題的出現(xiàn),又發(fā)生了意識形態(tài)轉型,中庸之道的治國理念成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社會轉型全面完成。——引自張榮明《古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治國理念》轉
型
歷
程秦朝治國理念:法家學說——儒學陷入低谷:“焚書坑儒”漢初治國理念:黃老之說—儒學逐步復興:“儒道互絀”兩漢治國理念:漢代儒學--—儒學定于一尊:“罷黜百家”——儒學地位強化:儒家教育發(fā)展自主學習1:閱讀P9相關內容,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1、與戰(zhàn)國時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一、秦朝-焚書坑儒-儒學壓制重創(chuàng)2、為什么儒學在秦朝時受到嚴厲打擊、遭到重創(chuàng)?4、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
5、如何客觀全面地評價焚書坑儒這一歷史事件?3、秦王朝焚書坑儒的目的、實質是什么?精講互動1:和戰(zhàn)國時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變化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解放。秦朝時期:死氣沉沉。原因戰(zhàn)國時期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制度,各派學說紛爭的局面造成了寬松的學術氛圍。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創(chuàng)立,出于政治統(tǒng)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專制。知識歸納:1、原因:1)(秦朝統(tǒng)一后,建立了專制主義政治體制,文化成為政治的附庸)-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根本原因2)儒生以古非今批評時政、非議秦始皇。----直接原因
①焚書的范圍:②不焚的書:
六國的歷史記載+私人收藏的書+嚴禁私下談論+嚴禁私藏禁書?!肚赜洝?博士管理的文獻+有實用價值的書籍(醫(yī)藥卜筮種樹)。2、目的: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維護統(tǒng)治。實質:文化專制4、評價:實質:是一種思想文化專制政策。
積極:有利于加強思想控制,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有利于鞏固秦朝統(tǒng)治。
消極:
①是對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
②儒學的發(fā)展走向低潮。
黃老之學假托黃帝和老子的思想,源于道家,但對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以道家“清凈無為”思想為主體,并吸收了陰陽、儒、法、名各家有利于封建統(tǒng)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論.
黃老之學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黃:治身(修身養(yǎng)生,休養(yǎng)生息),
老:治國(無為而治,積極無為)。漢文帝漢惠帝漢景帝漢高祖二、漢初“黃老之學”影響:①促進了經(jīng)濟恢復和政權鞏固;為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②有利于推動儒學復興的實現(xiàn)。(2)消極削弱了西漢王朝的中央權威。政治:王國勢力膨脹,威脅中央;
相權過重,威脅皇權。經(jīng)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激化民族:匈奴為患(1)積極:二、漢初“黃老之學”自主學習1:閱讀P10相關內容,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一)、漢朝儒家思想確立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背景?三、漢朝-儒家思想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二)、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三)、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1、漢初道家學說”無為而治“不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
事愈煩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奸愈熾,兵馬愈設而敵人愈多。君子之為治也,快然若無事,寂然若無聲,官府若無吏,亭落若無民。閭里不訟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無所議,遠者無所聽。郵無夜行之卒,鄉(xiāng)無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雞不夜鳴。耆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耘于野。 ——陸賈《新語》
以上材料反映的漢代當時的主要政治統(tǒng)治思想是什么?(一)儒家思想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的背景2、漢武帝即位時面臨著嚴峻的社會問題材料一:“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jié)萌起,前日晁錯是也。”
材料二:“當此之時,網(wǎng)疏而民富,役財驕橫,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xiāng)曲。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爭于奢侈,室廬、輿服僭于上,無限度。物盛而衰,固其變也。”《史記·平準書》材料三:“軍臣單于立四歲,匈奴復絕和親,大入上郡、云中各三萬騎,所殺略甚眾而去……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于漢邊,不可勝數(shù)?!薄妒酚洝ば倥袀鳌沸倥{,邊患不止諸侯坐大,威脅中央土地兼并,豪強勢大3、董仲舒對儒學改造使之適應新時代需求
董仲舒(前179—前104),
廣川(今河北景縣)人,西漢哲學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膠西王相。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為更好的治理國家,求賢若渴的漢武帝詔令各地推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一。董仲舒建議“諸不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的主張為武帝所采納,形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格局,為此后兩千余年間封建統(tǒng)治者所沿襲。漢代新儒學:
(1)思想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干,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思想
(2)理論基礎:“天人感應”學說:君權神授;
(3)新儒學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內容:①天人感應,②君權神授,③三綱五常,④大一統(tǒng);
(4)思想核心: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大一統(tǒng)、(“新”所在)。
(二)董仲舒新儒學主張內容針對問題治國思想作用中央集權“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君權“天人合一”“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土地兼并“仁政”主張限田、薄斂、省役為人處世“三綱五?!庇欣诩訌娭醒爰瘷?,以思想統(tǒng)一鞏固政治統(tǒng)一有利于加強皇權,為儒學披上神學外衣。有利于限制君主殘暴,緩和階級矛盾。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促進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在中國明清時期,北京曾有多次霧霾的記載,皇帝極為恐懼,為消除霧霾,曾令文武群臣致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動上蒼,賜下甘霖。這種行為所體現(xiàn)的思想是(
)A.仁者愛人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應 D.存天理,滅人欲C在對天、君、民關系的認識上,原始儒學以孟子為例,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主張“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繼承了原始儒學的全部宗旨
B.背離了原始儒學的民本思想C.背離了原始儒學的仁愛思想
D.摒棄了原始儒學的德治主張【解析】根據(jù)所學以及材料,A項說法繼承了原始儒學的全部宗旨不夠恰當。
民貴君輕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顯然是注重君主,違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B項正確。
學習方法:從董仲舒新儒學內容著手分析、概括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外儒內法,兼采各家。儒學獨尊。宣揚天人感應,帶有神學傾向。實質是思想文化專制政策。影響:(三)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及影響1)思想:確立儒家思想統(tǒng)治地位;結束各學派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百家爭鳴局面徹底結束)2)政治: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利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儒生地位不斷提高。加強君權。同時限制君主權力,實行仁政、緩和階級矛盾。
3)選官:推動察舉制確立。經(jīng)濟: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
4)文化教育:培養(yǎng)人才,加強了對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視,推動了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消極:文化專制,遏制學術自由發(fā)展。阻礙科技文明進步。導致近代落后。影響(根據(jù)材料作答)積極消極1、“大一統(tǒng)”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2、仁政思想有利于關注民生。3、五常中推崇的“仁、義、禮、智、信”剔除其封建內容,有利于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1、“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帶有神學迷信色彩,純屬唯心主義的成分,應批判2、“罷黜百家”扼殺不同流派的思想專制作風不可取,應當鼓勵各種學術思想爭鳴3、“三綱”宣揚綱常倫理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應批判合作探究2:董仲舒的新儒學中有哪些積極成分?哪些又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摒棄的?自漢武帝至清末,中國治國理論的趨勢不外乎“外儒內法,而劑之以道”。即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中心,以法家嚴刑峻法為輔助,以道家權術政治為手段。儒家強調道德感化;法家主張嚴刑峻法;道家則以順乎自然,“無為而治”。在動蕩年代,軍閥割據(jù),難以用儒家路線實行大一統(tǒng),而法家路線卻能收到這樣的效果;在動蕩結束之初,人口凋弊,生產(chǎn)破壞,應該實行道家“無為”政治,休養(yǎng)生息,以恢復和發(fā)展生產(chǎn);當國家穩(wěn)定,走上正常運行軌道后,不能再實行嚴刑酷法,而以儒家路線為宜?!巴馊鍍确?,劑之以道”是古代封建帝王治理國家最理想、最成功的理念“外儒內法,而劑之以道”合作探究1:先秦儒學與董仲舒新儒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先秦儒學董仲舒新儒學著作思想內涵與執(zhí)政者關系地位聯(lián)系《論語》《公羊春秋》《春秋繁露》儒學:仁、禮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大一統(tǒng)、君權神授、天人感應、三綱五常批評時政,建立理想化的社會秩序維護現(xiàn)實統(tǒng)治,承認現(xiàn)實社會秩序的合理性在野的,不被采納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成為官方統(tǒng)治思想繼承發(fā)展,從民間學說上升為官方學說1.思想上尊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教育上倡儒設置太學(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標志)郡國學校(儒學在民間光大,處于獨尊地位)2.政治上重儒重用儒生表彰六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為必讀教科書,并設博士。(四)漢武帝確立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措施西漢景帝末年,江西人文翁被派到蜀郡任太守,在今成都市區(qū)用石頭建造了校舍“學官”,同時廣招“學官弟子”。據(jù)考證,這所地方官辦學校創(chuàng)立于漢景帝與漢武帝之間,距今已有2140年的歷史,堪稱中國最早的官辦地方學校。文翁在成都建成的“學官”以石材為主要建筑材料,被時人成為“石室”或“石室講堂”。教師由政府選派,學生由縣一級推薦,符合入學條件者才能“升堂入室”,坐于師前,聽其親口傳授。成都漢代畫像磚《傳經(jīng)講學》圖就生動地描繪了“石室”教育情況。太學——儒學教育官方化制度化;
1)漢代教育體制在中央:創(chuàng)辦太學(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國家培養(yǎng)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在地方: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tǒng)2)太學建立的影響對教育: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標志,地位上升;推動了儒學的傳播與發(fā)展對社會風氣:帶動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利文化的傳播;對統(tǒng)治者:打破貴族官僚對官位的壟斷,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對政壇:太學請議活動,迫使黑暗政治勢力有所收斂。
思考:漢代太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一度達到30000人,反映了怎樣的文化趨勢?儒學地位提升,統(tǒng)治者注重儒學教育的文化趨勢,1、選官制度的變化2、確立
世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隋朝完善:唐朝;發(fā)展;北宋;強化:明清。3、特點:以考試成績作為選官依據(jù);考試內容;主要是儒學經(jīng)典;4、影響:(五)儒學正統(tǒng)地位進一步強化-科舉制(1)積極:①儒學全面影響了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②有利于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③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公平公正的原則。④有利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5)保證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維護了了文明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2)消極:①儒生成為專制政治的仆從,儒學成為統(tǒng)治臣民的思想工具。②導致古代中國專心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③不利于人才的全面發(fā)展,僵化了人們的思想。小結:春秋時期戰(zhàn)國時期秦朝時期西漢初年漢武帝時——應運而生;——發(fā)展豐富;
——打擊重創(chuàng);——道家學說;——正統(tǒng)思想;
儒學的興起“焚書坑儒”“罷黜百家”不同點原因儒學態(tài)度手段作用相同點目的實質作用秦統(tǒng)一后急需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儒士批評時政;國力強盛;董發(fā)展儒學適應了統(tǒng)治者的需要;排斥、打擊尊崇
激進、粗暴,打擊漸進、倡導、勸勉、教化儒學發(fā)展低潮確立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以思想統(tǒng)一鞏固政治統(tǒng)一思想文化專制政策有利于國家……但鉗制了人們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焚書坑儒”的比較課堂訓練1.美國學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儒家學說被長期推崇為官方的教義(注;成為主導的統(tǒng)治思想)。不過,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這一認識主要是基于A.儒家學說與法家學說的主張基本相同
B.儒家學說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C.儒家學說推崇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D.儒家學說接受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成為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關鍵是
A.它是封建社會最進步的思想
B.歷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適應了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
D.它宣揚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擁護C3.在分析中國歷史某一時期的歷史地位時,某位學者指出了“有極關要者四事”:一是中國版圖的確立,二是中華民族的形成,三是中國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建,四是中國學術思想的奠定,這一時期應該是A.春秋戰(zhàn)國時期 B.秦漢時期C.隋唐時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具行業(yè)勞動力資源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廈門稅務個稅改革惠民眾改革紅包我會領答題題目大全(含答案)
- 教材解析大學物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智能障礙測試題及答案
- 運動后功能性飲料市場推廣效果評估與優(yōu)化策略報告
- 會計筆試題目及答案
- 回浦中學面試真題及答案
- 黃岡社工面試真題及答案
- 學習商業(yè)對話中的語境理解試題及答案
- 有關情商測試題及答案
- 殯葬單位面試題及答案
- 民法典講座課件
- 2025哈爾濱市木蘭縣輔警考試試卷真題
- 《勞動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課件
- (二模)2025年廣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生物試卷(含答案)
- 浙江省麗水市發(fā)展共同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政治試題(含答案)
- GB/T 45460-2025鋼絲繩在無軸向載荷條件下鋼絲繩徑向剛度的測定
- 第四課第二課時《誰唱歌》課件 一年級音樂下冊 湘藝版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yè)生四月調研考試 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詳解)
- DB31T 1564-2025企業(yè)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guī)范
- 2025版校園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