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第四單元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四單元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四單元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四單元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四單元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別了,“不列顛尼亞”》學案編寫:毛亞軍審核:張大偉一、學習目標:1、了解消息的主要結構特點。2、揣摩文中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3、掌握歷史與現(xiàn)實相融合的寫法。二、課前預習1.什么是新聞?新聞,也叫消息,是對新近發(fā)生的有社會意義并引起公眾興趣的事實的簡短報道。新聞的形式有消息、通訊、特寫、記者通信、調查報告、新聞圖片、電視新聞等。消息是新聞報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文體,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2.構成新聞的要素是什么?五個“W”和一個“H”即:①when:何時②where:何地③who:何人④what:何事⑤why:何因⑥how:何果3.消息的結構①標題(正標、副標題):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②開頭(電頭):用來交代消息的來源。③導語:導語是新聞的第一句話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簡介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題思想。④主體:主體是導語之后,構成消息內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所概括的內容。⑤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它無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體之中,有時也可成為消息的主要材料。(課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⑥結尾:消息要把事實寫得完整,邏輯嚴密,結尾需得向亮、有力,發(fā)人深思,給人啟迪。5.走近作者《別了,“不列顛尼亞”》在作者周婷、楊興,實際上是新華社周樹春、胥曉婷、楊國強、徐興堂四位記者的合稱。其中周樹春是新華社副總編輯、《參考消息》報社社長,2023年獲第八屆韜奮新聞獎。楊國強,新華社高級記者。6.背景資料英國在1841年1月26日占領香港島。1842年6月,中英鴉片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8月29日,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98年6月9日,,英國駐華公使賓納樂和李鴻章在北京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以租借為名,取得了新界,為期99年。1898年7月1日生效。7.文題解讀運用了倒裝句式,新穎別致,意味深長。標題寓虛境于實境,獨具匠心。8.給加點字注音矚(zhǔ)目

冉冉(rǎn)9.釋詞矚目:注視;注目。掩映:相互遮掩而且又映照襯托。陳跡:過去的事跡;舊跡;過去的事情(物)。冉冉:本意為漸進地、慢慢地、緩慢地,也可以形容毛、枝條等柔軟下垂的樣子。三、文本研討1、如何理解“別了,‘不列顛尼亞’”標題的含義?

解析:標題有兩層意思。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這是現(xiàn)實的場景。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2、短新聞力求簡短,但《別了,“不列顛尼亞”》在有些地方卻用了“閑筆”,如第4自然段,作者竟在百忙之中用了較多筆墨介紹港督府:“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個半世紀中,包括彭定康在內的許多港督曾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改建、擴建和裝修。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陳跡?!边@有何作用?解析:這段文字看似“閑筆”,實則不“閑”。其作用大致為:第一,在結構上,給讀者一個緩沖的時間,因為彭定康告別并離開總督府是4時40分,此時距告別儀式6時15分尚有1時35分,這樣可以較自然地由一個場景過渡到另一個場景;第二,在思想內容上,以總督府的滄桑變遷來暗示香港的百年變遷,是中國日益強大的另一體現(xiàn),同時,也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香港回歸的自豪和喜悅。四、課堂鞏固1、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

A.淘汰

出奇制勝

威懾

厲兵秣馬

B.熱衷

磨肩接踵

翱翔

相輔相成

C.迷惘

變換莫測

爆炒

招搖撞騙D.詼諧

頭暈目眩

嬉笑

若及若離(B摩肩接踵

C變幻莫測

D若即若離)

2、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牵?/p>

C)

A.在計量單位方面,我國政府取消了傳統(tǒng)的“斤”和“兩”,代之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千克”和“克”。

B.第16屆國際電動車會議暨展覽會主題是“電動車——21世紀的清潔交通工具”,這一主題在環(huán)保觀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無疑是很有號召力的。然而,電動汽車的使用能否真正解決汽車的污染問題,環(huán)保型汽車的發(fā)展只有電動車一條出路嗎?對于這些問題,目前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C.舊社會,一會兒這個“款”,一會兒那個“費”,萬變不離其宗,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都想從農民的口袋里掏錢。

D.進人21世紀以來,中國郵政對其部分業(yè)務進行了調整,從郵寄包裹,EMS特快專遞,到郵政匯款、163上網接入服務等等都實現(xiàn)了不同幅度的提速,業(yè)務質量也有了相應的提高。一句話:信函服務較好,匯款差強人意。解析:(A放之四海而皆準: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huán)繞,故稱全國為“四?!?;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B.

莫衷一是: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C.

萬變不離其宗:宗:宗旨、目的。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D.差強人意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

3、語言運用為下面一則新聞擬一個標題。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4日在這里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fā)展兩岸關系和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基石。他表示,對于臺灣任何人、任何政黨朝著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方向所作的努力,我們都歡迎。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說過什么、做過什么,我們都愿意同他們談發(fā)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tǒng)一的問題。

答:胡錦濤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

【課外閱讀】:香港回歸談判案例中英香港問題談判:曾有非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準備一、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東大門外摔了一跤1982年9月23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首次訪華,小平同志同撒切爾夫人的第一次會見,成為中英就香港問題正面較量開始的標志。直到1984年9月雙方達成協(xié)議,12月撒切爾夫人正式簽字,談判整整進行了兩年。英方在雙方會談開始之前,也做了一番準備工作,研究了與中方立場截然相反的對策。當時,號稱“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剛剛打勝了馬島戰(zhàn)爭,從阿根廷手中奪過了馬爾維納斯群島。撒切爾夫人開頭并不想把香港交還給我們,她曾考慮過搞國際共管,考慮搞全民公決,搞第二個新加坡,就是“獨立”,甚至考慮過在軍事上跟我們對抗。但是中國情況不一樣,中國畢竟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馬島。9月24日,人民大會堂。小平同志會見撒切爾夫人。撒切爾夫人一上來就要求在1997年后繼續(xù)維持英國對整個香港地區(qū)的管轄不變,并以威脅的口氣說:“要保持香港的繁榮,就必須由英國來管治。如果中國宣布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和后果。”小平同志立刻針鋒相對地頂了回去。他強調: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的余地。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如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后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不遲于一兩年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這個決策。香港繼續(xù)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于中國收回香港后,在中國管轄之下,實行適合香港的政策。小平同志還指出:我的看法是小波動不可避免,如果中英兩國抱著合作的態(tài)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中國政府在做出這個決策的時候,各種可能都估計到了。我相信我們會制定出收回香港后應該實行的、能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我不擔心這一點。我擔心的是今后15年過渡時期如何過渡好,擔心在這個時期中會出現(xiàn)很大的混亂,而且這些混亂是人為的。這當中不光有外國人,也有中國人,而主要的是英國人。這時,小平同志又講了一句很厲害的話,他說:“我們還考慮了我們不愿意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fā)生嚴重的波動,怎么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這是中英雙方在香港問題上進行的最關鍵的一次會談和較量,后來小平同志稱之為“定調子”的會談。定了什么調子呢?就是:第一,中國決心按照“一國兩制”的設想,于1997年收回整個香港地區(qū),主權問題不容談判;第二,希望中英合作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第三,如談不成,中方將單獨采取行動;第四,如出現(xiàn)動亂,就將采取非和平方式提前收回香港。這一下打下了撒切爾夫人的氣焰,她走下人民大會堂東大門臺階時摔了一跤。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對她客氣,留點面子,新聞片里沒有這個鏡頭。我在香港看片子,片子里老出現(xiàn)這個鏡頭。英國的“鐵娘子”頂不過中國的“鋼鐵公司”??!“鋼鐵公司”是毛主席送給鄧小平的綽號。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寫的回憶錄里說,那天晚上到釣魚臺賓館,撒切爾夫人就對他說:“他(鄧小平)這個人好冷酷無情呀!”二、放《火燒圓明園》時,只有英國使節(jié)沒出席英國人從一開始就玩弄“三腳凳”。本來是中英談判,英國侵占了中國領土,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談判。但是英國想把香港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拉進來,使談判形成2∶1的形勢?!叭_凳”就是想“以華制華”。他們想拿香港來否定我們,但我們立場堅定,英方沒有辦法了,只得同意。英方還制造所謂的“民意”,配合會場上的斗爭。有些報紙整天發(fā)表文章,說:我們香港人歡迎英國繼續(xù)統(tǒng)治,中共來了就不得了,香港就要毀滅,諸如此類,要英國人不能讓步。港督尤德這派人物尤為積極,幾次策動由兩局議員單獨組織的代表團到倫敦向英國政府“請愿”,要求英國政府“不要對中國作太多讓步”等等。他打“民意牌”,我們也應該動員輿論。所以那一時期,《人民日報》發(fā)表了很多文章來進行反擊。碰巧當時我們拍了電影《火燒圓明園》,我記得好像是外交部組織各國使節(jié)去看。英國大使館的人很敏感了,他怕自己下不來臺,就沒有出席。6月25日上午,鄧小平在會見出席六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港澳人大代表、港澳政協(xié)委員時又詳細談了香港問題。這次談話著重講了“50年不變”和“要在過渡時期中培養(yǎng)治港人才”的問題。小平同志在這一段時期,屢次親自直接出面做工作,穩(wěn)定民心。這時,除了“民意牌”之外,英國人還打“經濟牌”,有意地制造恐慌。香港資本主義金融市場是很敏感的,所以物價開始飛漲,老百姓去搶購日用品,港幣直線貶值。本來英國人是想拿這個壓我們,但我們的方針是,你搞你的,我們不為所動。結果1983年9月24日出現(xiàn)了個黑色的星期六,股市大動蕩,港元大貶值,弄得他們自己倒慌了手腳。英方的幾招都行不通,我們的態(tài)度又比較強硬,用柯利達書中的話來講:“中國固然希望得到經濟上的好處,但不會為了香港繁榮這個經濟方面的考慮,而犧牲收回主權這個民族的和政治的目標?!比?、小平震怒:不駐軍還叫什么恢復行使主權最后還有一個大一點的問題,就是在實行“高度自治”的同時,中央要保留必要的權力,當時首先就提出國防、外交必須由中央直接管理,不包含在“高度自治”里。既然國防、外交由我們中央掌握,我們就有權駐軍。對此,英方又是百般抗拒。對駐軍這個問題,小平同志的態(tài)度是十分堅定的。早在1984年4月,他在審閱外交部《關于同英國外交大臣就香港問題會談方案的請示》報告時,就在關于駐軍問題的一條下親批:“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蔽覀冊跁錾细⒎蕉窢幍臅r候,當中出了一個紕漏。大概是1983年5月,香港一些大的傳媒派了一些女孩子來當記者。這些女孩子很難纏,有的還是奉命來摸底的。當時有些記者鉆到各種會場上,包括人大全體會議上,有的領導沒有參加香港問題的談判,不太熟悉情況。人大開會的時候,有個記者就找上我們的一位領導,他不太了解情況。記者問:香港老百姓怕駐軍,你們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駐軍?這位領導不經意地回答說:也可以不駐軍吧!大概是這個意思的話。第二天,香港各大報紙頭版頭條報道:中國的某某領導人講香港不必駐軍,是中國政府的意見。正好那時候小平同志接見香港代表團。談話之前,可以允許記者進來在拉著的繩子后面照相,然后退場。那天會前已經把這件事報告給小平,小平同志很生氣。記者在退場的時候,小平說:哎!你們回來!回來!等一等!我還有話講,你們出去給我發(fā)一條消息,就說某某,某某講這個是胡說八道。香港怎么能不駐軍呢?駐軍是主權的體現(xiàn)嘛。為什么中國不能在香港駐軍?英國可以駐軍,我們恢復了主權反而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駐軍,天下有這個道理嗎?駐軍起碼是主權的象征吧,連這點權力都沒有,那還叫什么恢復行使主權哪?必須要駐軍!小平同志震怒了。第二天清早我一上班,伊文思大使就來電話了,說奉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