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想北平》--教案--預習任務:1、印發(fā)老舍《我的母親》,摘錄并寫讀后體會。2、閱讀課文,完成預學案上的內容。(設計說明:學生要體會老舍對北平的愛,不能不了解老舍在北平的生活經歷,以及老舍與母親的情感,因此布置作業(yè)1;本課課時安排是1課時,預學案中的內容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預習思考、質疑,為課堂教學活動做準備。)教學目標:1、細讀文本,學會抓住文本矛盾之處,理順文脈,體會匠心。2、品讀語言,深入體會作者對北平豐富而復雜的獨特情感,理解作者赤子情懷。教學重點:學會抓住文本矛盾之處,理順作者寫作思路,體會作者匠心所在。教學難點:品讀語言,深入體會作者對北平豐富而復雜的獨特情感,理解作者赤子情懷。教學方法:質疑探究,對話教學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從學生的預習體會切入,引出本堂課要解決的兩個問題:如何分析矛盾之處,梳理文脈,如何品讀語言,體會情感?!罢Z言我覺得很平淡,而且涉及的方面很多、很雜,我面對這類文章是理不了思緒的。我不是特別喜歡讀老舍寫的散文。讀文章時我的腦海里沒有畫面感,所以,我并沒有被作者思鄉(xiāng)情所觸動。一直都不太喜歡抒發(fā)思念、寫景的文章?!保ㄔO計說明:這個學生的問題很具代表性。對于《想北平》這類不以寫景、敘事取勝的,且在行文思路、情感表達、語言風格等方面非常個性化的抒情散文,我們不少學生會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似乎讀明白了,又似乎什么也沒讀出來。不知道該怎么讀,讀什么?因此本堂課以此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試圖幫助學生形成一種閱讀思路:即從文本矛盾之處切入,理清文脈,體會作者匠心之所在;同時學會通過品味語言,關注表達,來走進文本深處,觸摸作者心靈。)二.抓住文本矛盾之處,理順文脈,體會匠心。問題設計1、以題目來觀照全篇,1——3段似乎游離題旨,有入題太慢之嫌,這是作者的疏忽嗎?
問題設計2、反復說愛“說不出”,是否說出?縱觀全文,這說不出的愛又是怎么說出來的?(設計說明:孫紹振教授說,文本分析的對象是事物的內在矛盾和聯(lián)系。矛盾包括:表達的矛盾之處;行文的矛盾之處;情感的矛盾之處等。文本分析時,發(fā)現并揭示矛盾,順著矛盾分析下去,有助于捕捉隱藏在矛盾背后的意脈。)三.閱讀4——9段,品讀語言,體會老舍對北平的豐富復雜的情感,理解作者赤子情懷。問題設計1、從中4——6段的枝枝節(jié)節(jié)里,你讀出了老舍對北平怎樣的愛?北平究竟給了老舍什么?理解“清?!币辉~含義。問題設計2、結合全文,及寫作背景,談談對“要落淚”的理解。(設計說明:此處設計希望引導學生通過品讀,關注表達的技巧,更深入地體會老舍對北平的情感。另,問題2機動,若來不及完成就改為回家作業(yè)。)四.靜聽最后兩段錄音,結束本課。五.布置作業(yè):1.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自己哪些問題得到了解決?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2.
閱讀郁達夫《故都的秋》,試著與《想北平》就文章內容、寫法、語言特點、情感表達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進行比較。(設計說明:作業(yè)1目的是讓學生及時梳理,及時反思、提煉課堂所學;也便于教師了解目標達成情況,以遍后續(xù)教學中有的放矢;作業(yè)2是運用課堂所學的閱讀文本的方法進行比較閱讀,鞏固課堂所學。)
--課堂實錄--師:上課,同學們好!生:老師好!師:請坐!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想北平》這篇散文。老舍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我也很喜歡,但是好像同學們在預習中所表達的感受和我不太一樣。好像不是特別的喜歡,不是特別欣賞這樣的散文。其中讓我最有觸動的是WBY寫的一段感受,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投影學生的感受)“語言我覺得很平淡,而且設計方面很多,很雜,我面對這類文章是理不了思緒的。我不是特別喜歡讀老舍寫的散文。讀文章時我的腦海里沒有畫面感,所以,我并沒有被作者思鄉(xiāng)情所觸動。一直都不太喜歡抒發(fā)思念、寫景的文章?!?WBY)師:(簡述學生寫的感受。)他沒有被老舍觸動,但是我被他觸動了。為什么呢?因為他這里提到兩個問題,我覺得特別具有代表性。投影:“我面對這類文章是理不了思緒的。”“我并沒有被作者思鄉(xiāng)情所觸動?!保ㄎ淖肿兗t色突出)師:同學們提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WBY講的這兩方面基本涵蓋大家的問題了。第一個就是我們面對這樣的文章怎么去理思緒?怎么把文脈理出來?第二個我們怎么能夠真正地讀出那種感情?是吧。那么我們今天就試試看能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當然一堂課時間有限,我們能解決多少解決多少。先看第一個問題,怎么來理思緒?他說的是對這一類文章是理不了思緒的。這幾天我就在想他為什么理不了思緒??赡芘叮@一篇文章和同學們過去讀的那種寫思鄉(xiāng)的、抒情的文章不太一樣。比如我們過去讀的那些文章,它可能會通過回憶家鄉(xiāng)的人和事來寫,它有一個線索,或者就算是寫景,它有一個套路,比如由眼前之景,睹物思人,想到家鄉(xiāng)之情,然后開始懷念家鄉(xiāng)。這樣的文章我們覺得它比較好把握。可是老舍這篇文章似乎又不是這樣,所以我們同學一讀一下子覺得無所適從。那怎么辦?理思緒的時候還是要遵循讀作者的寫作思路。我們來理理看。讀文章一般從哪開始讀?生答:標題。師:標題!很好!那么我們還是一樣要從標題開始。我們用這個標題來觀照全文。大家看看,“想”北平,作者從哪一段才開始寫“想”?學生思考。師:想北平的這個那個,哪一段才開始寫“想”的?生:第四小節(jié)師:哦,我們發(fā)現是從第四小節(jié)才開始寫,那么前面幾段好像不是在寫想北平,是吧?那在寫什么呢?我們必須要把這個矛盾解決了。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把前后聯(lián)系起來,才有一個完整的脈絡,對不對?好,那我們先看第一段。他從哪里開始寫的?這個寫法也很奇怪。他沒有直接抒情,也沒有點題吧。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大家看看這篇文章的開頭。投影:《故都的秋》開頭師:這也是寫北平的,對北平的思念的。師讀《故都的秋》第一段。大家看這段的最后“……這故都的秋”,這就點題了,就入題了,對不對?可是我們再看老舍這篇文章,他的開頭在做什么?他說來說去想說什么?想告訴我們什么?學生閱讀思考。師:他是不是想說:“很為難,我要寫這篇文章”。要寫散文,“我知道的太少了”。他在說這個,說這個目的是什么?和“想北平”有什么關系嗎?生答:我覺得他這第一段有點平鋪直敘的感覺。一上來就是看起來是個隨性的落筆,但其實他花了許多心思。因為我覺得北平對于他來說,他在后面也提到,是一種與他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所以他對于北平的這種情感應該是融入血肉的,一點一滴的,所以他覺得讓他一上來寫這個北平故事,他不知道從哪兒寫起。師:那么他后來有沒有想出來他從哪里寫?生:我覺得應該是有。師:文章里有,在第一段里面去看。我寫那個大的北平我沒有辦法,可以寫什么?生:他有講到,說寫他的北平,還要從名勝說……師:哦,他可以寫他的北平。因為“整個北平無法寫,我所知道的只是我的北平”,是不是?好,我們來看一看。我們來理一下思路?!跋氡逼健边@個題目在這里,我是不是要寫北平了,對吧?可是我怎么寫?我必須要寫,我又覺得很難,那么我怎么寫,我只能寫“我的北平”。所以第一段說來說去,他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我這篇文章——想北平,我要寫的是我想我的北平,是我老舍的北平,跟你們任何人都沒有關系。”好,第一段確定了整篇文章寫作的出發(fā)點,或者說是他的視角。這不是一個游客的視角,不是導游的視角,而是我老舍的視角。板書:寫“我”的北平師:第一段確定這個,這個很重要。所以我們往后看,都是老舍的北平,和我們的印象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同學講,為什么沒有看到寫北平的名勝古跡啊,沒有這樣的一些歷史文化的東西啊……因為那不是老舍的北平。那我們往下看,接下來二、三兩段有沒有開始寫想北平???在寫什么?有一個詞出現頻率特別高,什么詞?。克麑憽皭郾逼健?。他確定了他的視角之后,他開始寫他“愛北平”。板書:真愛北平師:這里有沒有跳躍?那你說你要寫你的北平,接下來你就寫你的北平,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景啊。突然跳到愛北平。這之間有沒有邏輯?大家讀一下第二段的開頭有個詞語。生齊答:“可是”師:“可是”是什么?表示語意的轉折。這個轉折從何而轉?LYF說說看。把他的邏輯說出來。生:一上來說他的北平很小,大概等于牛的一毛,但是他又很愛北平。師:嗯,那么其實前面我們可以加“雖然”我的北平是牛的一毛,那樣的小,那樣的微不足道,可是我真愛北平。他是這樣順過來的,對不對。板書:可是師:“真愛北平”寫好了之后,進入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他再寫“想北平”。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有個總結——“真想北平”。板書:真想北平師:好,我們看看文章的脈絡是不是能這樣梳理一下。它跟我們過去的閱讀經驗不一樣,這時會產生一種閱讀的沖突,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從矛盾去找答案在哪里。有一個方法我們要去從標題觀照全文。每一段它應該在標題統(tǒng)攝之下。盡管它不是直接寫這個,但是他們有關系,所以它是這樣一個脈絡下來的。文章的文脈就這樣疏通了。那么我們再看,在這樣一個文脈貫穿下,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作者對北平什么情感?一個字。生:愛師:這個“愛北平”和“想北平”什么關系啊?生齊答:因果。師:對,我因為這么的愛北平所以我如此地思念北平嘛。我們全篇再理一下:我要寫北平,可是很難寫,我只能寫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是很小的,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我真愛這個北平??;正是因為我是如此地愛我的北平,所以我才這樣的思念她的一點一滴。所以文章是這樣一個脈絡下來,而貫穿全文始終的是這個字——愛。想得深是因為愛得深,愛貫穿全文,是一個文眼。好,這是我們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其實這里我們同學覺得還有矛盾。我們在看文章,作者在表達對北平愛的時候,在質疑的時候,我們全班有十八位同學都提到了,作者有一個矛盾:他在前三段里面反反復復地說著愛說不出口,可是他分明又說了好多。如果真的說不出口也就沒有這篇文章了。這是不是矛盾呢?我們先來說說看,這個說不出的愛有沒有說出來?生:我覺得他有說出來。因為……師:我們先不找理由。我想問的是他全部說出來了嗎?都說出來了嗎?生:沒有。師:說出了多少?生:(為難)呃呃師:說不清楚,對吧。很難量化,但是我們知道沒有全部說出來。為什么沒有全部說出來?生:因為我覺得可能他的那種情感沒有辦法用語言來抒發(fā)。師:哦,言語是蒼白的。情感太深了,沒有辦法把它全部表現出來,所以說出了一些。我們讀到了他對北平的那些情感,但是還不是老舍全部的。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樣一種他反復強調的說不出的愛,到底是怎么說出來的?板書:說不出的愛,怎么說?師:我們不是說說出來了嘛,說出了一些。這說不出的愛到底是怎么說出來的?我們先看二、三兩段。他是怎么說出來的?有的是我們一看就明白的,直接抒發(fā)的是不是一下就知道了。“啊,我真愛北平啊?!边@是一種表達吧,怎么說?直接抒發(fā)。板書:直接抒發(fā)師:這樣的句子很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什么方法來說?學生閱讀。師:他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說?生:他把愛北平和愛他自己的母親進行類比。通過類比的方式就寫出了他是如何愛北平的。師:他對母親是怎樣一種愛?我們能不能通過他對母親的愛來體會?通過類比來說,我們來看文章?!拔覑畚业哪赣H,怎樣愛我說不出,……”他和母親是這樣一種情感,我們能不能體會。課前我們發(fā)了老舍的《我的母親》,我們再來重溫一下老舍和她母親的感情。讀兩段文字。所以我們可以體會到老舍對北平的情感就像母親,母親是他的根,北平也是他的根。還有沒有別的方式?他反復說“說不出”,這是不是在表達一中愛?這也是一種技巧吧?生:我覺得有的時候人的感情是一種話到嘴邊,但是因為想說的太多所以就不知從何說起,所以才會說不出,他的這種說不出也是因為他的情緒被擠壓到一種非常高的極點,也就是說他對北平的愛已經累計到一種語言都是蒼白的程度,這樣才會說不出吧。師:情到深處語言的時候語言是蒼白無力,表達不出自己的情感,我們前一段時間學過的柳永《雨霖鈴》里面有沒有這樣的描寫?生:“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師:有時候無語恰恰表達的就是一種至深至誠的情感。說不出其實就是在說,就是用這樣的一種方式,用說不出來說。這一部分里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技巧,大家課后可以繼續(xù)去發(fā)現。為何讓大家先看這三段?這三段在語言表達上與后面幾段是不是有些不一樣?如果說前面這幾段表達的對北平的情感是比較直接,但是又是比較籠統(tǒng),好像不是很具體的,籠統(tǒng)抽象的愛,那后面幾段所表達的對北平的愛則顯得比較“碎”,都是一些枝枝節(jié)節(jié)的東西。后面我們就來關注這些枝枝節(jié)節(jié)的說了些什么。接下來,我們要解決WBY的第二個問題。她說,我知道,我讀出了作者對北平的愛,像2、3兩段??墒俏覜]有被觸動。被情感觸動的話,恐怕還要走到作者心靈深處去。深處的東西往往是一些細微的,不為人所察覺的,而這些地方在枝枝節(jié)節(jié)的部分恐怕會所呈現。你從枝枝節(jié)節(jié)的文字里讀出老舍對北平怎樣的愛?北平到底給了老舍什么?從兩個方面去思考。師:大家在書上可以做一些批注。生:默讀,批注,思考。約2分鐘。師:好,同桌在一起交流一下你們的閱讀發(fā)現與體會。約2分鐘師:好,我們來交流一下??纯赐ㄟ^品味這些細微之處,能不能走進老舍的心靈深處。生:我關注的是第5段,老舍拿巴黎和北平的城市結構作比較。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事實上來講,巴黎的城市結構要比北平更加優(yōu)化,更加合理……但是……師:你怎么知道?生:就是通過平時的了解。如果從事實上來講,巴黎的城市結構的確比北平的更合理,但是在老舍的文章中,他就提到巴黎和北平相比還“差點兒事”,這就能體現出老舍的一種非常主觀、非常,甚至是有點任性的這種表達方式,因為他對北平實在是太喜愛了。就好比我們如果喜愛某一樣東西,我們也會只看重他好的一面,別的什么都他不能和相比。從這里可以體現。師:他首先發(fā)現這里的表達也是有技巧方法的——來比較著說,對比著說。我不知道前面同學的理由從哪里來的,覺得巴黎的結構比北平合理,可能他讀過一些資料。我們也沒辦法評定。但是他有一點很有道理:他覺得這是一種很主觀的情感。老舍有沒有依據?沒有寫。巴黎倫敦只是到過而已,他就這樣下判斷。大家注意,我們前面分析過,老舍要寫的是“我的北平”,所以文章里處處都有個“我”字。在比較時,有句話大家畫出來巴黎——據我看”,別人怎么看我不管,我是這樣看的。你說他不講道理,是可能不符合事實,但是從情感上,我們卻可以理解,因為他太愛北平,就是我的北平好,這是一種任性的、偏袒的愛。看似無理,卻正是他表達的妙處。類似這樣的比較文章中還有很多。再看看有沒有別可以來品讀體會的細微之處?生:有啊。他說,在巴黎需要咖啡和酒,說巴黎有許多地方使人疲乏,但是在北平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就說明他在巴黎的時候感覺會很累,但是在北平的話他就感到更舒適。而且之前他也寫道,坐在北平他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師:坐在北平?生:哦,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和葦上的嫩蜻蜓。他就很快樂地坐一天,但是在巴黎,需要咖啡喝酒。師:也是一個比較是吧?同學們喜歡溫和的香片茶嗎?喜歡巴黎還是北平呀?生:都喜歡。師:都喜歡是吧。那老舍喜歡是溫和的香片茶。一個人的志趣愛好,從他的喜歡的東西里可以看出。他就喜歡這樣一種恬淡的生活、閑適的生活,這是北平可以給他的。WBY說,這篇文章讀起來沒有畫面感。我們看看這一段文字能不能給我們一些畫面感?一起讀一下。生讀“自然,那里”。師:從這一段的描寫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舍?生:(吞吞吐吐)呃
呃師:這應該是他青少年時代吧?沒有想好?再考慮一下吧,你先在腦海里再現這個畫面。生:從這一段話中,我看出了老舍處于一種非常安逸以及安心的狀態(tài)。師:哪里可以看出來?生:從“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而這個來由呢,我覺得是從這邊“自然那里空曠靜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象北平那樣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他這里把北平跟巴黎做了一個對比。我感覺他可能是認為北平才是他的家。因為他之前也寫道“即使我家住巴黎……”,是說他在北平能感受到安逸,以及靜下心來像個孩子一樣安睡在搖籃里,是因為他從內心認為北平才是他的家,跟他母親一樣能給他安全感。然后這后面的一些描寫,都是一些他生活中的小場景,比如背后是城墻……
這時我會想到一種坐在河邊慢慢垂釣的那些人,他們雖然不是做出什么大成就,但是他們內心會非常安逸,非常能靜下心來與自然融為一體,這就是那種可以在家里感受到的安逸與快樂。師:他已經講得非常好了,很到位。老舍就是把北平當家來寫,給他以安全感、踏實感。怎么來表現的?他看到了有比較。同學們容易被比較所吸引。特別可貴的是他關注到了細微之處,就是這些小場景。這些小場景我們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體會。注意“小”蝌蚪的“小”字,“嫩”蜻蜓,可能翅膀還帶有點淡淡的嫩綠色,連這樣細小細微的地方都能看到,這需要多少安靜的心,多少安定的心靈才能這么細致入微地感受到這一切。而這只有在北平他才能體會到。北平就像母親,給他家的感受,給他踏實、安定、閑適的生活。這是北平可以給與他的。我們聚焦在第四段,其他幾段里面有沒有這些細微之處?大家看看第六段,有一個語氣詞用得頻率很高?生答:呀師:“呀”這個詞,你寫作文會頻繁地用嗎?你什么時候常用?生七嘴八舌:不會,小學寫作文時會用到。師:是啊,可是老舍是成年人了,大學的教授。他用這樣的語氣詞,不是很幼稚嗎?他為什么要這樣寫?生:對。大家看看投影:“人即使活到八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這是老舍在《我的母親》中寫道的。在本文中也有這樣的體現。北平作為一個家的象征,也是像母親一樣可以給他安全感,所以他在描寫北平的時候,會在內心認為自己還是一個孩子。大家都知道,童年象征著快樂與自由的。他認為,他在北平可以獲得這種快樂與自由,所以他在寫本文時,會無意流露出一些孩子般的特性與與天真。師:好!把自己當孩子來寫,他寫的是“我的北平”。那我們現在知道了,老舍寫北平是什么視角?生齊答:孩子的視角。師:而此時這個孩子身在哪里?在青島。他是一個漂泊在外的孩子。漂泊在外的孩子對家的思念,而那個家曾經有給與他那么多的溫暖、安全、踏實、無憂無慮的感覺。我們能不能體會到?漂泊在外的孩子,我們給它一個名詞吧?生齊答:游子師:對。(板書:)“我”是游子的視角。你天天身在其中可能沒有感覺,但是一旦拉開時空距離的時候,曾經的美好可能格外的珍貴。像個孩子,孩子氣的愛,那種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感情,驕傲、自豪、自己家鄉(xiāng)的一切都是最好的,這種情感,WBY,能體會一些吧?師:但是,還有一個問題。讀到最后,我們發(fā)現作者的情感達到了極致,“好,不再說了,要落淚了,真相北平”。有同學預習完了后說,我都能讀到他對北平的愛與思念,但是為什么要落淚?不至于吧?又不是小孩子,小孩子想家會落淚。老舍是個成年人,怎么會要落淚?我們來聽聽后兩段的錄音,先感受一下。生(聽最后兩段錄音。)師:我們來談談看,為什么到最后“要落淚”?我們想想看,老舍最珍愛的是北平給他的什么?在第7段找一個詞。生齊答:清福師:我們一起讀一下這句。生齊讀:像我這樣一個貧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到一點清福了。師:清福。而且在這里,我們看到老舍強調,他不僅是個游子在寫北平,他還是一個——生齊答:貧寒的人師:是一個游子,一個貧寒的人在想北平,在思念家鄉(xiāng)。這個家讓他最珍愛的就是“清福”。清福是什么福?大家根據前文讀出來的,說說看清福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tài)?生齊答:自由,安適,恬靜師:還有,更可貴的是,剛才我們重點解讀的那一段?“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生:安全感、踏實感,無憂無慮。師:這種生活是誰賜給他的呢?是他的母親、他的家鄉(xiāng)賜給他的。那能不能理解要落淚?這個時候,大概我們要了解一下寫作背景。我們來看投影(寫作背景)生(看投影)師:文章寫于一個特定的年代,抗戰(zhàn)爆發(fā)前夕,1936年。我們知道,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淪喪。此后日軍的鐵蹄逼向華北,當時有一句話:“諾大的華北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崩仙岬那甯_€能不能再享有???連他的家鄉(xiāng)都已經岌岌可危了,這份清福恐怕也只能永遠在他的記憶中了——曾經所享有的一種清福。所以北平給了他什么?他最所珍愛的清福不僅僅是北平給他的,不僅僅是母親給他的,也是那個和平的年代給他的?,F在這個也快沒有了。清福眼看什么都沒有了。大家看是不是可以這樣去體會。課文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講到。今天主要針對WBY的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怎么解讀文脈?我們是以標題觀照全文,在看似矛盾之處看看它的意脈是怎樣流動的。第二是怎樣把情感讀出來?我們恐怕還是要進入到一些細微之處去推敲、去體會、去聯(lián)想、去想象、去感受……可能我們能走到里面去點,觸摸到一些作者的心靈,否則文章讀過就讀過了,你似乎每個字都認識,但好像你什么都沒留下來。今天回去有兩個作業(yè):1.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自己哪些問題得到了解決?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2.
閱讀郁達夫《故都的秋》,試著與《想北平》就文章內容、寫法、語言特點、情感表達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進行比較。下課!--教學反思--
評優(yōu)課已經結束,回顧整個備課與授課過程,感觸良多。這是我第三次公開教學《想北平》,三次教的內容與教法都不盡相同。語文似乎就是這么一門“不科學”的學科,同一篇課文,可以教這個,也可以教那個;可以這樣教,也可以那樣教。語文學科的科學性體現在哪里?這次執(zhí)教,我深切領悟到,語文的不科學或許也正是她科學性的體現。語文的教學內容與教法由文本、學生和學科性質綜合決定:在文本,要尊重文本特征;在學生,要關注學習的學習經歷;在學科,則要重視語言文字。而在這三者中,學生的學習經歷與學習需要對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教學策略的選擇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本堂課如果有所得,那就在于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需要,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經歷,從學情出發(fā),確定了教學目標與策略。一.教學目標的設定:
《想北平》是1936年老舍先生應《宇宙風》雜志征稿之作,其時他已離開故鄉(xiāng)北平十多年,而此時的北平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形勢岌岌可危。特定創(chuàng)作情境、豐富復雜的情感,以及作家本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等,造成了本文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如果我們用慣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把握主旨,學生或許能夠很快捕捉到作者思鄉(xiāng)這一主題,但本文形式特色、審美趣味和獨特性恐怕就只能雁過無痕,作者的苦心經營也必然被視為尋常筆墨了?;谶@種思考,我在設計前,先布置學生預習,撰寫閱讀體會并就文章內容與形式進行質疑。我希望從學生的閱讀體會和質疑問題中發(fā)現教學點。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來看,大部分學生不太喜歡這篇散文,他們提出的問題很多,五花八門。相對集中的問題有“為何反復說說不出口,后面又說了很多?”“為何要落淚了?”等等。其中有個學生的閱讀體會令我印象深刻,她寫道:“語言我覺得很平淡,而且涉及的方面很多、很雜,我面對這類文章是理不了思緒的。我不是特別喜歡讀老舍寫的散文。讀文章時我的腦海里沒有畫面感,所以,我并沒有被作者思鄉(xiāng)情所觸動。一直都不太喜歡抒發(fā)思念、寫景的文章。”
這個學生的問題很具代表性。她其實提出了兩個文本閱讀的難題,一是如何理清文脈?二是如何讀懂情感?對于《想北平》這類不以寫景、敘事取勝的,且在行文思路、情感表達、語言風格等方面非常個性化的抒情散文,的確有不少學生會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似乎讀明白了,又似乎什么也沒讀出來。不知道該怎么讀,讀什么?由此,我確定本堂課就以這個學生提出的兩大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試圖幫助學生形成一種閱讀思路:即從文本矛盾之處切入,理清文脈,體會作者匠心之所在;同時學會通過品味語言,關注表達,來走進文本深處,觸摸作者心靈。二.教學策略的選擇: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為了有效落實兩大教學目標,我采取了相應的教學策略,幫助并引導學生把握文脈,走進文本。主要有以下兩點:1、比較品評,還原意脈。學生閱讀本文感到沒有頭緒,主要原因大概在于此文與他們過去讀過的一些散文有較大不同。在他們過去閱讀經驗中,散文或以敘事為主,有明確的行文線索可供把握,或借景抒情,以景物為抓手,總之文章的意脈比較容易捕捉。但是《想北平》與一般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散文行文方式不太一樣,開頭幾段似乎沒有在寫《想北平》,這就令部分學生費解甚至誤解,全然讀不出作者匠心獨具的妙處。而這正是本文獨特性之一。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一閱讀障礙,我設計了一個比較品評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用《故都的秋》的開頭與本文開頭進行比較,旨在引發(fā)學生發(fā)現本文開頭與一般抒情散文開頭的不同之處,進而激發(fā)思考:這看似沒有直接入題的開頭,與文章題目的內在聯(lián)系在哪里?稍加討論,學生很快撥云見日,理解老舍開篇的文字真實意圖是告訴讀者,本文要寫的是“我想我老舍的北平”,也就是確定了本文獨特的寫作視角,后文的一切內容都是從這一視角出發(fā)來寫的。接下去,讓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即以標題來觀照各段內容,辨析文章內容與標題的內在聯(lián)系。很快就理出了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證書考試培養(yǎng)的能力試題及答案
- 初二英語提高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工程師市場競爭策略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的理念與方法論研究 試題及答案
- 幻想情景測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檢驗員備考攻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證書考試中成功的關鍵要素試題及答案
- 本科國際公法試題及答案
- 農業(yè)區(qū)位因素試題及答案
-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程(高守平第2版)
- 2023年福建三明市初中畢業(yè)班數學質量檢測卷(附答案)
- 現金盤點表完整版
- 金蝶固定資產管理系統(tǒng)
- LY/T 2457-2015西南樺培育技術規(guī)程
- GB/T 40998-2021變性淀粉中羥丙基含量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 GB/T 25840-2010規(guī)定電氣設備部件(特別是接線端子)允許溫升的導則
- 軍標類型整理文檔
- FZ/T 52019-2011萊賽爾短纖維
- 止血包扎(課件)
- 2022年湖南高二學業(yè)水平合格考試政治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