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文言詩文閱讀
第一節(jié)背誦、默寫古詩文
【基本要求】
1、能背誦一定量的文言詩文。
2、能默寫文言詩文或文言名句。
3、默寫時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顛倒順序。
【學習引導】
1、熟讀成誦
“熟讀”是“成誦”的準備,“成誦”是“熟讀”的結(jié)果。在“熟讀”階段,可以采取多種閱讀方法,
如聲讀、視讀以及各種精讀法。在“成誦”階段,主要采用反復朗讀的方法。要全神貫注、注意停頓。讀
了幾遍以后,可以把頭抬起來,讓目光離開書本,把剛才朗讀的句子口述一兩遍??谑鰰r,腦子里想著這
句話的意思,并經(jīng)過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盡可能地把這句話的意思具體化、形象化。
2、筆述默寫
寫的時候,注意力同樣要高度集中,要認認真真,一筆不茍,字要工整,標點要清楚。在寫的過程中,
堅持決不翻書照抄,其中個別語句實在記不起來了,可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話來填補。標點符號讀
的時候不死記,寫的時候由自己判斷。寫完了,念一兩遍,把錯漏的字詞,和聽著不通順的語句改正過來。
最后,翻開書本,對照原文,仔細修改和訂正,力爭一字不誤,一點不漏。為著修改方便,默寫時最好一
行空一行。
3、化整為零
背誦時可以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熟讀成誦。分讀法可以分為逐段讀、漸進讀、反復
讀三種類型。(1)逐段讀,就是順次一段一段讀下去,在分段背熟的基礎上,連貫起來背誦;(2)漸進讀,
就是背熟第一段,接著背熟第二段,連背以上兩段;然后背第三段,隨后連背以上三段;再單獨背第四段,
又把一、二、三、四段合起來熟背。依次類推,背完全篇。(3)反復讀,就是先讀完第一段,再一、二段
連讀,然后一、二、三段連讀,依次類推,背完全篇。
4、找出異同。
將相關文段的內(nèi)容的具體層次、語言特征(標志)、內(nèi)容類屬等歸類比較,找出異同點,抓住其“異”,
進行整體、分段或串并式的背誦,將易錯易誤的地方找出來,反復誦記。掌握文言詩文中音節(jié)的停頓、讀
音的輕重、語流的速度、語調(diào)的抑揚乃至音色的處理等,不僅有助于以聲解義,更有助于以聲促憶。
【能力聚焦】
文言文默寫主要有三種題型:(1)續(xù)句型;(2)理解型;(3)遷移型。
“續(xù)句型”一般給上句要求續(xù)下句,或給下句要求填上句。
例:山重水復疑無路,。
、清泉石上流。
,,怡然不動。
文言詩文的默寫大多選擇具有生命力的寫景狀物和富有哲理的語句。上述題目分別填入“柳暗花明又
一村”,“明月松間照”,“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等詩文名言。
“理解型”一般有明確的答題指向,要求按提示寫出相應語句。
例: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描寫人物活動的詩句是:,。
杜甫的《望岳》中,詩人想像登上泰山之巔抒發(fā)豪情的詩句是,.
這一類背誦默寫,不是單純地考查記憶能力,更是考查理解能力。這就需要準確理解提示,然后喚醒
積累,調(diào)動積累?!爸裥鷼w浣女,蓮動下漁舟”、“會當凌絕頂,?覽眾山小”是正確的回答。
“遷移型”就是引用學過(或課外掌握)的古詩文來表明某種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
1、《諸葛亮集》中有這樣兩句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
“,”意思相同。
2、古代詩文中有關送別的名句燦若繁星,請你寫出其中的一句。
這一類題,側(cè)重檢測名句的運用能力。答案不是唯一的,命題者常常是在所學課文的范圍內(nèi)考慮的,
而答題可以憑借積累,超出課文范圍,只要所填恰當即可?!摆炝P臧否,不宜異同”是《出師表》中讀過
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都是贈別詩中的名句。
第二節(jié)理解、辨析詞義
【基本要求】
1、能依據(jù)語言環(huán)境確定并解釋常見實詞的含義。
2、了解詞類活用、通假等現(xiàn)象。
3、了解常用虛詞的含義或作用。
【學習引導】
1、注意古今詞義的差別。
古代的詞義,有些是直到今天沒有變化的,例如“人”“手”“大”“小”“飛”等,有些則起了變化的,
或詞義擴大,或詞義縮小,或詞義轉(zhuǎn)移。如果依照現(xiàn)代漢語來理解,那就可能鬧出笑話。如,“涕”古代
指“眼淚;“臭”古代是氣味的意思,包括好聞的香味;“江”“河”,古代一般專指“長江”、“黃河”等等
不同的解釋。
我們讀文言詩文,不怕陌生的字,而怕熟字。對于陌生的字,我們可以查字典來解決;至于熟字,我
們就容易忽略過去,似懂非懂,容易弄錯。比如古人所謂“去。指的是離開某一個地方或某人,柳宗元
的《小石潭記》中“乃記之而去”的“去”意思就是“離開”。
2、依據(jù)語境確定實詞意思。
要確定詞義,必須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文言文中的實詞大多有幾個義項。如“生”,常見義項有:(1)
草木生長,長出,如“多松,生石罅”(《登泰山記》);(2)生活、生計,如“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捕蛇者
說》);(3)對讀書人的稱呼,如“生固幸而遇予乎”(《黃生借書說》)。在文言詩文中,有許多名詞一直沿
用至今,它們主要出現(xiàn)在成語和書面語中,成為現(xiàn)代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成語,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文言詞語。這里以《桃花源記》為例:緣(沿著,順著)溪行——“緣木求魚”;落英(花)
繽紛——成語“落英繽紛”出于此,意為落花繁多。欲窮(盡)其林——“無窮無盡”,“理屈詞窮”;豁
(開闊)然開朗——豁達大度“日暮途窮”;悉(盡、全)如外人——“悉心照料”,“悉數(shù)捐贈”;并怡然
自樂怡然,形容喜悅。如“怡然自得”;停數(shù)日,辭(告別)去——“告辭”,“辭歲”等等。
在確定、解釋詞義時還要注意實詞的活用現(xiàn)象和古字的通假現(xiàn)象。如“親賢臣,遠小人”中的“親”
和“遠”,本是形容詞,但在句中的功能則是動詞,解釋時就應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動詞“親近”、“遠離”(也
可理解為“使……親”,“使……遠”);又如“斗折蛇行”(《小石潭記》)中的“斗”和“蛇”本是名詞,
在句中顯然是表形狀的狀語,解釋時就要表現(xiàn)狀語的特點,用“像北斗一樣……”,"像蛇一樣……”的形
式來表述。通假現(xiàn)象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現(xiàn)象,如“明日,徐公來,孰視之”(《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
“孰”,是“熟”的通假字,應從“熟”的義項中找到相應的解釋“仔細二
要能夠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確定義項,其基礎是實詞的積累,《課程標準》要求有150個字左右的積累量,
而這150個實詞的積累與對課文內(nèi)容的識記、熟讀是密切相關的,到了一定階段,還應進行必要的梳理,
尤其是可以對初中課文中那些具有生命力的詞句作一番梳理,把握它們的解釋和用法。只有這樣,才能舉
一反三,觸類旁通。
3、了解虛詞的含義或作用。
文言虛詞的使用十分頻繁,但初中課文中涉及的常用虛詞并不多,大致有“而”、“其”、“雖”、“為”、
“焉”、“于”、“與”“以”、“之”等,因此初中階段只要重點了解部分虛詞的含義或作用就可以了??梢?/p>
分兩種情況:一是能用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來解釋的,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中的“于”與“能謗譏于市朝”(同前)中的“于”,就分別解釋為“對”、“在";二是不必用現(xiàn)代漢語來
解釋的,如“夫”、“而”等,如“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中的“夫”與“時忖而間進”(《鄒忌諷
齊王納諫》)中的“而”就不必作具體解釋。
文言虛詞含義或作用的了解,不必死記硬背,主要還是要有一定的文言閱讀量,產(chǎn)生一定的語感,在
解釋句子的時候,能找得到有關的現(xiàn)代漢語詞語,使句子的解釋正確、通順。
【能力聚焦】
例1:
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三辱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2)厚野有麥場(《狼》)
(3)辱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三個句子都有“顧”一詞。第一句“顧”的賓語是“臣”,可推斷其詞義是“拜訪”“訪問”;
第二句“顧”的賓語是“麥場”,可推斷其詞義是“看”“看見”;第三句“顧”作“不如”的修飾語,
可推斷其詞義是“反而”。語言環(huán)境中的相關詞語不同,詞義也不同。
例2:
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后遂無問申者(《桃花源記》)
(2)臣本布冬(《出師表》)
在文言詩文中,有許多名詞一直沿用至今,它們主要出現(xiàn)在成語和書面語中,成為現(xiàn)代漢語的有機組
成部分?!敖颉?,渡口。問津,探尋渡口,比喻探問情況、價格。例如“無人問津”、“不敢問津”、”津
關險塞”、“布衣黔首”、“布衣之交”等。學習文言詩文要注意積累這類詞語。
例3:
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1)等眷運于渤海之尾(2)得而度之以為餌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4)必能裨補闕漏
了解一些詞類活用、通假等現(xiàn)象,但更應在了解的基礎上依據(jù)語言環(huán)境解釋其含義。如第(1)
句中的“箕畚”是“用箕畚(運)”的意思,如果說成“運送箕畚到渤?!保M不可笑?第(2)句中
“臘”,有動詞的意義,解釋為“把肉晾干,曬干”;第(3)句中的“遠”是形容詞作動詞,有“遠
離”(或“使……離開”)的意思,與“親”相呼應,文言詩文中彼此呼應的語言現(xiàn)象較多,解釋時可
以前后參照。第(4)句中的“闕”是通假字,通“缺”,解釋為“缺失”。所謂古字通假,就是兩個
字通用,或者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的意思。古字通假常常是兩個字讀音相同或相近的。
例4:
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要正確解釋這句句子,幾個虛詞是需要關注的,一是“而”,可保留,不譯。它只表示前后兩件事的
密切關系,不能解釋為轉(zhuǎn)折語氣或遞進語氣;二是“乎”,要表述出反詰語氣。
第三節(jié)解釋、疏通句意
【基本要求】
1、了解文言文遣詞組句的一些特點、規(guī)律。
2、了解常用文言虛詞的最基本用法。
3、準確、通順地解釋常見文言語句。
【學習引導】
1、突破關鍵詞語。
如果把解釋句子比作百米跨欄短跑競賽,那么關鍵詞語好比一個個跨欄。突破一個個“跨欄”,是關
鍵、是基礎。如《公輸盤》中“荊國有余于地”一句,首先要知道“荊國”是指當時的“楚國”;其次要
知道“余"是''多”的意思;最后,則是思考文言虛詞“于”作何解釋,聯(lián)系上下文,疏通句義,可以解
釋為“在”。整句的意思可解釋為“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多余”。常用文言虛詞的用法雖不單獨考查,但在釋
句時起很大的作用。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關系,句子的語氣,常常憑虛詞表達出來,
可見,常用文言虛詞的一些用法也應大體了解。
2、注意句式特征。
文言語序和現(xiàn)代語序常常不同,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時.,要按合乎規(guī)范的語言習慣作適當?shù)恼{(diào)整和表述。
如判斷句用”者?也”、“……也”解釋時要注意這些標志性詞語?!恫軇フ搼?zhàn)》“公問其故,對曰:'夫
戰(zhàn),勇氣也'”一句中“夫戰(zhàn),勇氣也”有一個表示判斷語氣的“也”。但句中無動詞,解釋時應補上,準
確的解釋應該是;“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還有,“被動句式”、“語序變化”“句子成分省略”、“常見固定句
式”、“句子詞組化”等文言文句式特征,在多讀多看中,慢慢會弄通的。
3、掌握解釋步驟.
可以用一個口訣來概括:通讀全文,領會大意,斟酌字義,揣摩語氣,補、略通變,合情合理,字詞
句篇,連成一氣;如無標點,審慎斷句;解釋完畢,檢查仔細。解釋的總原則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其步驟是(1)釋義(2)串意(3)調(diào)整。具體方法有——留:有的不用解釋,保留原樣,如地名、人名、
官名、書名、年號、朝代等。換:把文言文換成現(xiàn)代漢語,包括把古漢語特有的句式換成現(xiàn)代漢語句式。
增:文言文中的單音詞在翻譯中要補充為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如“懼有伏焉”中的“伏(埋伏),另
外,將句子中省去的部分補上,數(shù)詞、名詞中間加量詞。刪: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只起語法作用,沒有
實在意義,解釋時可刪去,如果硬解釋,句子反而不通了。如“夫戰(zhàn),勇氣也”中的“夫”,只是引起議
論的作用。調(diào):解釋時,需要對原句的詞序作適當?shù)恼{(diào)動,把某些倒裝的句子成分調(diào)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
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如“甚矣,汝之不惠”,解釋為“你真是太不聰明了”。
【能力聚焦】
例1: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
首先將句子讀通,對每一個詞作出相應的理解。在解釋此句時:逐字落實為:“余——我”,“幼一
小時侯”,“好——喜歡”,“書——書”,“家——家里”,“貧——貧窮”,“難——難以”,“致——得到”。
關鍵是理解文言詞語“好”、"致二然后,用現(xiàn)代漢語連起來表達完整,同時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調(diào)整
語序,補充內(nèi)容。如果個別詞語與此有點出入,只要不影響全句意思的完整性,也是可以的。全句的意思
是:我小時候喜歡書,(但)家里貧窮很難得到書。
例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君將哀而生之乎(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
也
(1)句中要注意“生”的用法和意義,它是個使動用法,即“使……生”的意思。意思是:“你是可
憐我想使我活下去嗎?"(2)句要扣住“鼓”,它是名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擊鼓”。還要注意的是:要
將此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補出來,以疏通語句,不然,表述就不完整。這一句的大意是: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
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耗盡了。(3)句的“所以”是
“……的原因”的意思,另外,關鍵詞語“親”與“遠”能夠理解,即可順理成章地解釋了。
例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畫線句子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
情態(tài)。(1)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八分有奇,高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簫蓬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2)啟窗
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樓之。
第(1)句可以解釋為:(王叔遠)曾經(jīng)贈送給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軾游赤
壁。原文中的“嘗”修飾動詞“貽”,“貽”為“贈送”,“嘗”是“曾經(jīng)”。“蓋”是句首語氣詞,''云”是
句末語氣詞,解釋時可酌情省略。原文中“貽”利“泛”是理解句意的兩個關鍵實詞,必須準確解釋。第
(2)句可以解釋為:打開窗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對望著。原句中的關鍵詞是“啟”和“望二
“啟”作動詞,可用雙音節(jié)“開啟”來解釋,“望”也是動詞,用擬人手法,“互相對望著",故解釋為“相
對著"。原句中“而”表示“啟”和“觀”兩個動詞的連接,解釋句子時可以省略。
第四節(jié)分析、概括語段主旨
【基本要求】
1、能篩選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
2、能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文段中心。
3、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tài)度。
【學習引導】
1、概覽全文,整體把握。
首先,一定要有整體閱讀意識。在閱讀過程中,即使碰到個別詞義或句意一時把握不準的情況,也應
毫不猶豫地讀下去,?遍不行,就來兩遍、三遍。在反復的閱讀中,原先的問題往往會迎刃而解。其次,
在整體把握了文意,有了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再去思考閱讀時產(chǎn)生的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就可以比較準確
地把握主旨了。
2、篩選文章的關鍵信息。
首先,是檢索性篩選。對一些比較顯性的語言材料能夠準確地提取信息。如“在《曹劌論戰(zhàn)》中‘忠
之屬也’具體是指:我們可以在“忠之屬也”一句的前后,用推斷的方法去辯
認一下,即可確定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其次,是理解性篩選。例如,“上文通過列數(shù)字的
方法說明了核舟的,贊美了雕刻者技藝精湛”。如果僅僅理解為為了說明核舟的“小”,那只是淺
層的理解。其實,作者意在強調(diào)小小核舟上竟然有那么多的人物、物件、題字等,從而說明核舟的“精致”
程度。
3、讀懂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是借助抒情、議論的句式直接表達出來的,帶有明顯的贊頌或批評、
肯定或否定,從文章的關鍵語句中就能找到。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是通過對人、事、物、景的
描述(說明、議論)中顯現(xiàn)出來的,其觀點和態(tài)度比較隱蔽又分散在各部分之中,這就需要在領悟、分析、
比較的基礎上去綜合概括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注意從選文的開頭句、中心句、結(jié)尾句入手,把作者對原文
中的人、事、物的評價或事理的分析的句子找出來,以此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能力聚焦】
例1: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
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螳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
幸而遇張乎?知幸而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文中“其借書亦類予”是指的情形??吹竭@樣的情形作者
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從而論證了的觀點。
要答好此題,必須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饵S生借書說》一文就黃允修向作者借書一事發(fā)表議論,
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勉勵青年人珍惜青春讀書好時光。第?空要求篩選關鍵的信息,“我”
與“黃生”在借書這件事上哪一點是相同的呢?文中寫道:“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故有所覽輒省
記"。當“我”去借書時和借來后的情形,足以證明作者的觀點。
理解段意是把握作者思路、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礎。這一段共7個句子,分兩個層次,敘述了作者的經(jīng)
歷。作者先寫幼時借書讀之用心專,再寫“通籍”后買了大量的書卻懶于去讀。這一前一后的鮮明對照所
說明的道理是不難看出的。
例2: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
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統(tǒng)領全文的語句是“作者以詩化的語言抒發(fā)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這道題仍然是從理解主旨切入的,只是問法較為靈活一些罷了。我們不妨先梳理一下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
選文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以山水的不凡作類比,引出陋室,立意于“德馨”。第二層寫居室環(huán)境、交往
人物和口常生活,只見其雅,不見其陋。渲染了“德馨”。第三層再以諸葛廬、子云亭自況,畫龍點睛,
照應“德馨”。因此。通領全文的語句自然是“惟吾德馨”?!暗萝啊?,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具有怎樣的精神
世界呢?那就是:達觀閑適卻又孤芳自賞。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例3:
燕雀相樂①
燕雀爭善處②于一室之下,子母相哺也③,姆姆焉相樂也④,自以為安矣。灶突決⑤,則火上焚棟,
燕雀顏色不變。一一是何也?乃不知禍之將及己也。
注釋:①燕雀:鳥名②善處:安處③哺:哺育喂養(yǎng)④姆峋:安樂溫馨的樣子⑤灶突決:
廚房的煙囪壞裂。突:煙囪。決,裂,壞
這則寓言給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語段內(nèi)容考查的另一種題型就是“說理”與“啟示”。說說這篇文章所包含的道理或說說這篇
文章所給我們的啟示。
火勢已經(jīng)焚燒到房屋的棟梁,而在屋內(nèi)做窩的燕雀還其樂融融,竟然不知道大火將危及到它們的生命。
如果說燕雀之智如此低下,尚且可信,那么,以此喻人,是否仍然真實可信呢?這就是這則寓言給我們的
啟示。它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自身的安樂,而要放眼整個大環(huán)境,居安思危,早作防范,免得大禍臨
頭還麻木不仁。
第五節(jié)積累文學文化常識
【基本要求】
1、了解文言詩詞曲的基本知識。
2、了解課文中涉及的著名作家及其作品。
3、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及文化常識。
【學習引導】
1、口誦摘抄。
每天朗讀并筆述一段文章,這些文章選用名家名篇,或被公認為佳作的范文。讀的時候要專心致志,
以體會作者的行文特色,然后摘抄文章的精彩語句。這樣做,既能積累知識,儲存資料,還能使理解加深,
記憶牢固。
2、分類整理。
這里的分類整理可以借助網(wǎng)上收索、卡片摘要等方法。:(1)內(nèi)容摘要。抄錄或下載書籍文章的重要
內(nèi)容,包括文學文化常識。(2)書名或論文索引。不摘內(nèi)容,只記題目,名稱,注明在哪里可以查到原文。
(3)隨感記錄。將自己在讀書中隨時產(chǎn)生的體會,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寫下來。以上所記內(nèi)容要標明出處和年、
月、日;如果是書籍要記下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第幾版、頁數(shù)。如果是網(wǎng)絡資料,更要保存好有關
信息。
3、編制圖表。
在閱讀中,對文學和文化常識進行分類、加工,制成圖表,達到鞏固記憶,加深理解的目的。比如可
以將“文學知識”按“作家”、“朝代”、“主要作品”、“節(jié)選課文”、“寫作特點”等幾方面列表??傊?,內(nèi)
容要點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加以概括,并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能力聚焦】
例1:
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1)這段文字節(jié)選自課文,作者是,他是時期杰出的、。
(2)“表“是的一種文體。
這道題要求寫出文章作者的姓名和所生活的時代和學術地位,這些內(nèi)容課文注釋中都有。了解文學史
上有影響的作家作品,積累相關文化知識,應該是繼承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必修課。
例2: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語出《陋室銘》,作者是唐朝的(人名)?!般憽笔且环N文體,
這種文體的一般特點是?!傍櫲濉钡囊馑际?,“白丁”一般是。這一意思
與《出師表》中的“布衣”一詞相同。但在此句中“白丁”是指。
這一文學常識題,既要求寫出作者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又要求能夠從文體知識及文化常識的角度出
發(fā),檢測學生的文化積累情況。尤其是對“白丁”一詞含義的了解,既要知道它的一般含義,又要知道它
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還要遷移到讀過的課文中與之同義的詞。初中三年的知識貫通起來,是不難回答的。
【實踐平臺】
(-)1、默寫
(1)江山代有才人出,。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魚我所欲也》一文表現(xiàn)了“舍生取義”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一詩中同樣表達
這種追求的兩句詩是:“,/
(4)《少年中國說》中以龍來比喻中國少年無限生機的句子是“,\
提示:
第1題、第2題、第3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古詩文積累,兼及學生的書寫規(guī)范。第4題先要辨析題干的
含義,理解題干要求。辨析題干時,應該悟出試題對所默寫的句子有如下要求:①句子運用了比喻修辭手
法。②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中國少年”和“龍”。③比喻句的表達作用是顯現(xiàn)“無限生機”。④填空橫線及
標點符號提示默寫部分是含有兩個分句的句子。⑤句子必須出自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2、根據(jù)語境默寫
(1)生活中總會遇到困難和坎坷,但只要你不氣餒,不懈地走下去,一定會達到一個美好的境界,
這正如陸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說:“、:
(2)我們學過的古詩文中,有不少詩句寫了“春”,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請
你從初中課文中寫出一個含“春”的句子:“,
提示:
本題的考查,包括了理解性積累、歸類性積累和聯(lián)想性積累。考查范圍,由注重課內(nèi)名句向課外延伸。
以上的理解性默寫重在運用所學知識拓展、遷移,將占詩詞的積累與現(xiàn)代文融會貫通起來,啟發(fā)大家在現(xiàn)
代文寫作中適當?shù)匾霉旁娫~的經(jīng)典名句。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向吾不為斯役
2、下一說,使與書俱
3、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4、號牛塞屋,富貴家之書。
5、十折蛇行
6、蓋簡桃核像狹者為之。
7、復前行,欲穿其林。
8、蒼山負雪,明生天南
9、一圾作氣
10、此皆居冬
11、奉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2、便奉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13、謹像之,時而獻焉。
1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5、先帝不以臣―
16、臣不勝受恩感激
17、非夫人之物而強隼焉
提示:
第1——3題的“為”,屬于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解釋這類加點詞的意思時,一定要關注具體的語言
環(huán)境,進行區(qū)別、選擇。第4題是使某物變成某種狀況,解釋為“使……xx第5題是名詞作狀
語,解釋為“像……一樣”。第6——11題為“詞類活用”,但重在詞義解釋,解釋時要注意詞與詞之
間的搭配關系,解釋的詞義要能夠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要體現(xiàn)已變化了的詞性,但意義要保持與原
詞意義相關或相近。第12-13題是通假字,這類加點詞的解釋,仍要表明它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
義。第14—15題是屬于古今意義不相同一類,要歸納整理,多加積累。第16—17題,是教材中均無
注釋而至今仍在常用的一些實詞,答題時不要望文生義。
(三)閱讀下文,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用人之道
太宗令封德彝舉,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日:“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J上日:“君子用人
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號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1)太宗令封德彝舉()(2)豈借才于號代平()
所引語段是課外語言材料,要求學生能遷移課內(nèi)學到的常見實詞解釋,基本讀通語段,理解主要意思。
加點詞“舉”的義項在課文中出現(xiàn)過三種:①提拔、舉薦②發(fā)動③全。本句加點的“舉”與《出師表》中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的“舉”意思相同。另外一個加點詞“異”在《出師表》中有“陟罰藏否,不宜
異同”;《登泰山記》中有“極天云一線異色”;《黃生借書說》中有“日'姑俟異日觀'云”;《桃花源記》
中有“漁人甚異之”。細心比較4個解釋,聯(lián)系《用人之道》,答案便在其中了。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拿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笆沉忭毸職ぁ蛊淙俗宰o其短,曰:
“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眴栒呷眨骸氨比艘嘤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產(chǎn),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理解文中加點詞語,完成題目
(1)下列與“席上食菱”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衣管所安B、謹拿之,時而獻焉C、設酒殺雞作含D、退而甘售其土之有
(2)下列與“欲與去熱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今日存,明日去B當死肌,殺三蟲C乃記之而考D俸寺書來
提示:
這道題在題型設計上有所變化,采用選擇題形式,考查“食”“去”這兩個常用文言詞語。這道題意
在利用選擇的優(yōu)勢,進?步打通課內(nèi)外文言文,擴大思維容量,讓學生在反復出現(xiàn)的文言詞語的信息中構(gòu)
建知識網(wǎng)絡,以遷移能力解決新的問題。
(四)、閱讀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
黠鼠賦(節(jié)選)
蘇子夜坐,有鼠方嚙。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哆嘍馨餐,聲在橐中。曰:
“嘻!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J發(fā)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嚙也,
而遽死也?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提示:
要使句意通順,就要注意句中“而"、“乃”這些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岸鼻昂筮B接著兩個動詞:“覆”
“出”;“乃”前后連接著兩個動詞:“墮”“走: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兩個動詞都表明時間上有先后相
繼,事理上有先后相承的關系,都可以作“就”“便”“因此”解釋。
(五)、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提示: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以為”是一個詞,意思就是“認為就像“妻子”、“交通”都是一個詞一樣??墒?,
在文言文中可能是兩個詞,比如例句中的“以為實際上是“以”和“為”兩個詞組成,它是“以之為”
的省略。當“把它用來作為……”解。聯(lián)系全文,“然”是虛詞,表轉(zhuǎn)折;“臘”,作“把肉晾干、曬干”
解。
(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提示:
解釋這類句子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完全按照句中詞語的順序逐字翻譯,而沒有把提前或移后的部
分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表述習慣移后或提前。本句中“修狹者”其實是作為“桃核”的修飾語?!靶蕖笔恰伴L”
的意思,所謂“修長的身材”,仍保持著文言義。而且應該注意的是“桃核”而非“核桃”;“蓋”表示“大
概”“大概是”;“簡”通“揀”;“為”,此處作“雕刻”講。
(六)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畫線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
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提示:
這一語段中6次出現(xiàn)“于”字,這些“于”字該怎樣解釋?“于”大致有4種用法和意義。(1)表示
動作發(fā)生的忖間、地點。作“在、從、到……”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2)介紹對象。作“向、
對……”解。如,“余將告于蒞事者”。(3)表示被動。作“被”解,如“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4)
表示比較,作“比”解。如“苛政猛于虎”。當然,上述語段中的6次“于”的用法,并不包括所有4種。
只是可以以此參照,為以后解釋作準備。原句中的“際”解釋為“時刻”,“間”解釋為“關頭”。另外,
本句同義詞的運用和語序的變化也要注意恰當妥帖。
(七)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畫線句子
(1)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
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說難》)
(2)鄭人有一子將宦,謂其家日:“必筑壞墻,是不善人將竊J巷人亦云。不時筑,而人果竊之。
以其子為智,以鄰人告于為盜。(《說林下》)
提示:
有時可以將同一作家或同一材料參考比較。從分析文中字、詞、句式、修辭入手,來比較異同、正誤。
推尋文意。材料(1)畫線句”其家甚智其子”與材料(2)的畫線句“以其子為智”,意思相同?!爸瞧渥印?/p>
即“以其子為智”,也就是“認為兒子聰明”,只是材料(1)多一個“甚”字,更有強調(diào)的作用。
(八)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問題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
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漸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
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
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商得皇皇;干將發(fā)硼,有作其芒。
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
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作者在文中描繪了少年中國的景象,對中國少年寄予了
______________殷切希望.
提示:
這一題要求從鮮明、生動的比喻中提煉、歸納出概括性的語句來。作者運用了一組對比、排比的句子
描繪了“少年中國”的形象,謳歌了“中國少年”的未來。
(九)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問題
墨魚自蔽①
海有蟲,拳然而生者②,謂之墨魚。其腹有墨,游于水,則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跡墨而漁之。
噫!被所自蔽者,迺所以自禍也歟③?人有恃智,亦足以鑒。
注釋:①墨魚:又稱墨斗魚,烏賊魚。腹內(nèi)有墨囊,遇敵情即放出黑色汁液,以掩護自己蔽:掩蔽
②拳然:曲屈成一團的樣子③迺:(nai乃)“乃”的異體字,即是。
墨魚釋放墨汁的目的是為了,然而,“自蔽”恰恰
成了“自禍”。這就告訴人們:。
提示:
真正的智慧,是要時時處處都看到事物的兩面性,做兩手準備,而不能只準備一手,這樣才能立于不
敗之地?!奥斆鞣幢宦斆髡`”的教訓難道還少嗎?
(十)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填空.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彩色畫面,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提示:
這首南宋詩人的絕句詩寫夏天中的西湖美景,天空日麗、紅碧交輝。詩人以別致的風光做送別的背景,
抒發(fā)自己送別友人時的歡愉心情,表達了作者對西湖六月美好風光的山衷贊嘆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詞,說說這首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嗚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提示:
要理解這首詞描繪了?幅怎樣的圖景,就要把握這首詞的總體形象的塑造。這首詞挑選兒種小事物來
描寫農(nóng)村風光,既寫了景,也寫了人。“明月”“半夜”“蛙聲”“星天”等意象既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的豐收景象,
又抒發(fā)了喜悅的心情。
(卜二)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1)《小石潭記》的作者是,他是唐朝著名的家、家、家.是唐朝
的倡導者之一。
(2)《桃花源記》的作者是陶淵明,又名,是(朝代)的詩人。
(3)《左傳》是我國一部有名的體史書,保存了時期各國重要的史實。課文
《?就是從這部書中節(jié)選出來的。
提示:
這組題目除了涉及課文的作者外,還考查了課文的出處中國重要典籍《左傳》的常識,對于我國古代
重要的文化典籍,如《論語》、《世說新語》等,應當盡可能的多了解一些。一般地說,這些知識并不是要
大家死記硬背,而是通過感性認識加深印象,靈活掌握。
2、(1)《黃生借書說》的作者袁枚,號主人,朝文學家、學者。
(2)《登泰山記》的作者是,他是清朝派的古文家。
(3)在文言文中,題目上有“說”字的不少,如《》,《》,“說”是一種文體,
它的特點是?
提示:
我們學習文言文,一定要掌握課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掌握文言課文所涉及的文體知識和?般
文學常識,要有意識地記住這些作家的有關知識,了解他們的生活年代,興趣志向。了解“記”、“銘”、“說”、
“表”等古代文體知識。課文注解中有這些知識的介紹。讀課文,同時讀注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3、“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
的趙翼,詩的題目是《?,詩中所表達的文學主張是「李杜詩篇”本指的
詩篇.在此詩中泛指,這首詩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兩句常為后人所引用,
但意思與原詩有所不同,原詩中這兩句的意思是,后人引用這兩句詩常用來
表達的意思是.
提示:
從一首詩引出眾多的題目,這些題目綜合了文學、文化的基本常識。不但要了解詩句的本意,也要了
解詩句的引申義和現(xiàn)實意義。不但要知道詩的題目,也要知道詩句中反映的詩人的文學主張。旨在引起學
有余力的學生探究的興趣。
【實踐平臺】“參考答案”
(一)、1、(1)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2)山重水復疑無路(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2、(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如,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二)1、干2、寫3、是4、(使)?!龊?、像北斗星6、長7、盡8、照亮9、
擊鼓10、善良誠實11、親近12、邀請13、飼養(yǎng)14、與世隔絕的地方15、地位低下,見識
淺陋16、力能承受,忍得??;盡17、借
(三)《用人之道》(1)舉薦(2)不同《北人食菱》(1)D(2)B
(四)(把袋子)倒過來讓老鼠出來,老鼠就落地逃跑了。
(五)(1)但是捉到它把它晾干做成藥(2)原來是挑選狹長的桃核雕刻成的
(六)(我)在兵敗時刻接受委任,在危急關頭奉行使命。
(七)認為兒子聰明
(八)壯闊瑰麗自強自立,為振興中華努力
(九)隱蔽自己,防止對方攻擊凡是不能憑小聰明,否則適得其反。
(十)藍天、紅花、綠葉交相輝映對西湖六月美好風光的由衷贊嘆
(十一)夏天鄉(xiāng)村夜景圖
(十二)1、(1)柳宗元,政治思想文學古文(2)五柳先生晉(3)編年春秋戰(zhàn)國
《曹劌論戰(zhàn)》2、(1)隨園清(2)姚鼐桐城(3)《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馬
說》等以議論為主,可以敘事、說明。
3、《論詩》反對崇古,強調(diào)創(chuàng)新李白、杜甫詩壇名家作品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才,
他們各有成就,各有造詣,引領自己這個時代的詩歌風尚。時代在變化,后人常??梢猿^前人。
【文言文試題精編】
本試題精編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S版文言文、新教材文言文、S版和新教材共同文言文,以及少
量H版文言文。這部分內(nèi)容作了一些修改,主要增加了加點詞語的解釋。(二)根據(jù)上海文言文基本考點
和考試方向而編寫的課外文言文。這部分內(nèi)容又可分為兩點:一是對原有的稍做修改,使之符合目前的考
試方向;二是新增了部分內(nèi)容,這部分在難易程度上也略有體現(xiàn)。(三)2006年、2007年全國部分省市中
考文言文。其中不乏有一定難度的短文,此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參考,教師使用時當斟酌之。
現(xiàn)一一附列于后。
[S版文言文]
(-)周公誡子
成王封伯禽于魯0周公誡之日:“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
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
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享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
守之以愚者,哲;博聞辱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桀、紂是也??刹簧鳉e?”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守以半者()
(2)博聞強記()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
3.周公要告誡兒子的是:(用原句回答)
4.讀了本文,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謙卑(2)強盛
2、不謙虛謹慎而失去天下,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
3、子無以魯國驕士
4、一個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婚后財產(chǎn)補充協(xié)議
- 沈陽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
- 精密機械零部件加工與質(zhì)量保證合同
- 軟件售后維保合同協(xié)議
- 股權(quán)轉(zhuǎn)讓及合作協(xié)議
- 幕墻石材鋼架施工合同
- 產(chǎn)品采購供應合同附加條款
- 贈送貼紙定制合同協(xié)議
- 車撞人協(xié)議書范本
- 跟員工提前合同解除協(xié)議
- 臺海局勢之我見課件
- 不良資產(chǎn)盡職調(diào)查清單
- 國開電大應用寫作形考任務6答案
- 《歐洲西部》課件2
- TSG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guī)范 TSG G7002-2015
- 中小學文言文閱讀詳解基礎篇 56:《齊人攫金》
- 第十五屆運動會場館醫(yī)療保障工作方案
- 崗位風險辨識及風險辨識結(jié)果、風險控制措施培訓記錄
- 印染廠染色車間操作手冊培訓教材
- 中醫(yī)正骨機器人的實體建模和仿真分析
- 《學弈》優(yōu)質(zhì)課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