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講課課件_第1頁
肩周炎講課課件_第2頁
肩周炎講課課件_第3頁
肩周炎講課課件_第4頁
肩周炎講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定義肩關節(jié)周圍炎簡稱肩周炎,又名粘連性關節(jié)囊炎、凍結肩、露肩風、五十肩等,是肩關節(jié)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及關節(jié)囊的慢性損傷性炎癥。第一頁第二頁,共76頁。肩關節(jié)復合體肩關節(jié)復合體是研究肩關節(jié)的生物力學及功能解剖的基礎。包括 三個解剖學關節(jié)三個功能性關節(jié)是人體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jié)。第二頁第三頁,共76頁。第三頁第四頁,共76頁。三個解剖學關節(jié)盂肱關節(jié)肩鎖關節(jié)胸鎖關節(jié)第四頁第五頁,共76頁。三個功能關節(jié)肩胛胸壁關節(jié)喙鎖關節(jié)肩峰下關節(jié)第五頁第六頁,共76頁。肩袖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第六頁第七頁,共76頁。第七頁第八頁,共76頁。肩袖的作用肩胛下肌收縮可以把肱骨頭壓向關節(jié)盂,使肱骨頭內旋,并頂壓肱骨頭前方,使頭向后推,防止肩向前半脫位。岡上肌可防止肱骨頭向上半脫位。岡下肌、小圓肌可使肩外旋。第八頁第九頁,共76頁。尚不明確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退變基礎上發(fā)生的。疼痛和肌肉痙攣是引起活動障礙的原因。一是肩部變性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肩鎖關節(jié)增生性關節(jié)炎等二是肩部以外遠隔部位的疾病,如頸椎病、心臟病、肺尖癌等病因第九頁第十頁,共76頁。三是過久的不適當制動,如前臂、肘、腕部骨折后應用頸腕吊帶懸吊上臂而未充分活動四是局部長期不動或少動,如腦外傷、腦卒中后癱瘓側肢體肩關節(jié)所處的狀態(tài)等。肩周炎大多發(fā)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尤其以50歲左右多見,女性多見,女性與男性發(fā)病率之比約為3:1。第十頁第十一頁,共76頁。發(fā)病機制肩周炎病變主要發(fā)生在盂肱關節(jié)周圍,常累及外層的三角肌,內層的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及其聯(lián)合肌腱,此外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炎及喙突下滑囊炎也常與周圍結構相互影響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76頁。肩周炎和其它軟組織慢性損傷性炎癥一樣,是自限性疾病,預后良好,病程約2年,但處理不當會加重病變,延長病期,遺留永久性功能障礙。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76頁。急性期(疼痛期)逐漸加重的疼痛,影響睡眠。肩部活動時疼痛,導致其活動受限。1-2個月慢性期(凍結期)疼痛癥狀減輕活動受限甚至“凍結”2-3個月恢復期疼痛逐漸減輕關節(jié)功能改善3-6個月后病程分期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76頁。臨床癥狀大多急性起病,女性>男性,50歲左右肩周炎又稱“五十肩”/“凍結肩”肩關節(jié)疼痛,與姿勢、動作關系密切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如梳頭、穿衣等不能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76頁。體征外形三角肌萎縮、斜方肌痙攣壓痛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三角肌前后緣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外展、外旋、后伸X線/CT/MRI軟組織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時,肩部骨質疏松、肌腱鈣化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76頁。診斷病史、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等疼痛:鈍痛、夜間痛運動障礙肌肉萎縮:病程長者可有肌肉萎縮排除其它疾??;左肩痛:心臟?右肩痛:肝膽?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76頁。鑒別診斷頸椎病前臂和手的根性疼痛,定位;頭頸部癥狀肩部腫瘤疼痛進行性加重,且固定患肢后疼痛無緩解肩關節(jié)不穩(wěn)多有創(chuàng)傷史,創(chuàng)傷局部壓痛明顯,肩部松弛,半脫位,X片可以鑒別。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76頁。常見康復問題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心理障礙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76頁。疼痛肩周炎急性期疼痛嚴重,可坐臥不安,夜間因疼痛無法睡眠,即使入睡也往往會因疼痛而驚醒,可以引起其它許多問題,因此解除疼痛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目的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76頁。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患者因肩部疼痛、肌肉痙攣、關節(jié)囊和肩部其它軟組織攣縮及粘連而直接導致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76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由于疼痛及關節(jié)活動受限,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極大影響,甚至梳頭、穿衣、提物、個人衛(wèi)生、等基本活動明顯受限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76頁。心理障礙患者可因嚴重而持續(xù)的疼痛造成情緒波動不穩(wěn),嚴重者可產生焦慮和憂郁,如果病程遷延較長則可能產生悲觀失望。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76頁。評定方法疼痛評定:根據疼痛程度的描述(如輕度、中度、重度)來測量,或通過視覺模擬量表(VAS)來測量。關節(jié)活動度測定:肩關節(jié)各軸位的關節(jié)活動度進行雙側對比測量。肌力測定:徒手肌力測定肩關節(jié)功能評定:Rowe肩關節(jié)功能評定,100~85分為優(yōu)秀,84~70分為好,69~50分為一般,差為50分以下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76頁。標準計分Ⅰ疼痛:無疼痛活動時輕微疼痛活動時疼痛增加活動時中度或嚴重疼痛嚴重疼痛,需依靠藥物1512630Ⅱ穩(wěn)定性:正常:肩部在任何位置都堅強而穩(wěn)定肩部功能基本正常,無半脫位或脫位肩部外展、外旋受限,輕度半脫位復發(fā)性半脫位復發(fā)性脫位25201050Ⅲ功能:正常功能:可進行所有的日常生活和體育娛樂活動,可提重12公斤以上,可游泳、打網球和投擲等

中等程度受限:可進行一般的日常生活活動,可游泳和提重6~8公斤,可打網球,但打壘球受限

頭上方的工作中度受限:提重物中度受限(<4公斤,田徑運動中度受限,不能投擲和打網球,生活自理能力差,有時洗臉、梳頭需幫助

明顯功能受限:不能進行通常的工作和提物,不能參加體育活動,沒有幫助不能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動

上肢完全殘疾25201050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76頁。Ⅳ運動:外展:151°~170°前屈:120°~150°91°~119°61°~90°31°~60°<30°內旋:拇指觸及肩胛骨下角拇指可觸及骶尾部拇指可觸及股骨粗隆拇指可觸及股骨粗隆以下外旋:80°60°30°<30°15121075053205320Ⅴ肌力(與對側肩部對比,可用徒手、拉力器或Cybex):正常良好一般差10640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76頁。Constant-Murley肩關節(jié)評定包括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動(20分)、關節(jié)活動度(40分)和肌力(25分)四個部分,共100分,其中35分來自患者主訴的主觀感覺,65分為醫(yī)生的客觀檢查。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76頁。標準計分Ⅰ疼痛:無疼痛

輕度痛

中度痛

嚴重痛151050ⅡADL:日常生活活動的水平:全日工作

正常的娛樂和體育活動

不影響睡眠

手的位置:上抬到腰部

上抬到劍突

上舉到頸部

上舉到頭頂部

舉過頭頂部432246810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76頁。ⅢROM:前屈、后伸、外展、內收(每項活動最高10分):

0°~30°

31°~60°

61°~90°

91°~120°

121°~150°

151°~180°外旋(最高10分):手放在頭后肘部保持向前

手放在頭后肘部保持向后

手放在頭頂肘部保持向前

手放在頭頂肘保持向后

手放在頭頂再充分向上伸直上肢內旋(最高10分):手背可達大腿外側

手背可達臀部

手背可達腰骶部

手背可達腰部

手背可達第12胸椎椎體水平

手背可達肩胛下角水平0246810222220246810Ⅳ肌力:0級

Ⅰ級

Ⅱ級

Ⅲ級

Ⅳ級

Ⅴ級0510152025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76頁。治療健康指導避免長期過疲勞損傷后及時、規(guī)范治療避免感冒、受涼等誘因對于50歲左右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根據病期制定治療計劃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76頁。急性期的治療(疼痛)制動與休息:減少活動及負重,避免患側臥位藥物:消炎鎮(zhèn)痛、肌松理療:電療、溫熱療、磁療等針灸、推拿:放松緩解痙攣局部封閉:痛點、神經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76頁。慢性期的治療(凍結)功能鍛煉:運動治療棍棒、滑輪、爬墻、徒手等藥物理療推拿及關節(jié)松動關節(jié)腔注射:擴張、消炎鎮(zhèn)痛麻醉松解術——凍結比較嚴重者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76頁。恢復期的治療功能鍛煉:運動治療理療肌力訓練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76頁。下垂擺動練習軀體前傾90度左右,使患側臂自然下垂,將肩關節(jié)的肌肉、肌腱放松,做前后、內外、畫圈擺動練習。第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76頁。下垂擺動練習幅度由小到大,每次擺動要到手指微有發(fā)脹、麻木感為止。休息后,手持1~2kg重物,重復上述練習。高血壓患者謹慎!可在俯臥位下練習。第三十四頁第三十五頁,共76頁。體操棒練習持棒上舉兩手持棒,直臂上舉做此動作盡量靠墻,防止代償上舉至最大范圍維持2秒鍛煉患側前屈第三十五頁第三十六頁,共76頁。外旋一手抓握棒端,一手抓握棒的外1/3之處抓握棒端一側的胳膊緊貼身體,不能分開第三十六頁第三十七頁,共76頁。外旋抓握棒外1/3處的手緩慢向內推,使抓握棒端的胳膊呈外旋位,并緊貼于體側第三十七頁第三十八頁,共76頁。體操棒練習持棒側舉兩手掌心持棒兩端,兩臂交替?zhèn)惹鼤r向對側上推鍛煉內收、外展防止代償?shù)谌隧摰谌彭摚?6頁。體操棒練習持棒后舉兩手于體后持棒盡量后伸鍛煉后伸動作中不能含胸、彎腰第三十九頁第四十頁,共76頁。體操棒練習持棒體后上拉健側手在上,患側手在下,于體后持棒,健側手將棒向上拉患側手鍛煉內旋、內收第四十頁第四十一頁,共76頁。肩梯或爬墻練習患側肩正對或側對肩梯或墻,用手指逐步爬高擴大肩前屈及外展范圍第四十一頁第四十二頁,共76頁。吊環(huán)練習主要利用健側手拉動患側手,使患側肩關節(jié)做各個方向的運動第四十二頁第四十三頁,共76頁。注

意進行體操棒練習、肩梯或爬墻練習以及吊環(huán)練習時,只在無痛或輕度疼痛范圍內活動,以免反射性引起或加重肌痙攣,并在活動后引起疼痛加重第四十三頁第四十四頁,共76頁。肌力練習利用啞鈴、拉力器進行三角肌抗阻肌力練習第四十四頁第四十五頁,共76頁。按摩與手法治療改善血液循環(huán),減輕肌痙攣,松解關節(jié)粘連,避免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