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氏體相變機制的切變機制
本文在綜合理論分析和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揭示了下降機制的缺陷,并指出了馬體轉移機制是不成功的。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馬體轉移官制新機制。1相界面馬氏體晶體結構大量實驗研究表明,馬氏體形核位置不是任意的,不是均勻形核.形核位置與母相中存在的缺陷有關.這些缺陷可能是位錯、層錯等晶粒內部的,也可能是晶粒界或相界面.馬氏體形核一般在晶粒內部發(fā)生.將Fe-1.2C合金加熱到1200℃,保溫使奧氏體晶粒長大,然后在Ms點稍下等溫,得到少量馬氏體,在等溫過程中回火后,再淬火至室溫.試樣經硝酸酒精浸蝕,等溫過程中形成馬氏體被回火而容易受浸蝕,在顯微鏡下觀察為黑色.如圖1所示,馬氏體在一個奧氏體大晶粒內部形核長大,同時在晶界上也有馬氏體形成.奧氏體晶粒內部首先形成的馬氏體片較大,后形成的馬氏體片依次變小.研究發(fā)現,馬氏體也可以在晶界和孿晶界形核,圖1(b)為1Cr13鋼1000℃加熱淬火后于300℃回火的組織,可見馬氏體片在界面上形核長大.將Fe-30.8Ni合金在0℃應變10%,發(fā)現馬氏體在界面和孿晶界形核,該合金在-20℃應變20%,馬氏體在孿晶界形核并且沿著滑移面長大.表明孿晶界面和晶界的缺陷組態(tài)也有利于馬氏體的形核.應當指出,馬氏體在奧氏體晶內形核時,其晶核可與奧氏體晶粒保持共格界面,以實現“共格切變”長大;但是在兩個晶粒的界面上形核,或孿晶界面上形核,其晶核將不能與界面兩側的晶粒同時保持共格關系,則難以“共格切變”長大.因此需要思考相界面馬氏體共格切變長大的正確性.奧氏體過冷到Ms點時,在奧氏體的晶體缺陷處出現隨機漲落,由于過冷度大,溫度低,原子難以擴散,馬氏體相變不需要濃度漲落.只在母相缺陷處產生結構漲落和能量漲落,二者非線性的正反饋相互作用把微小的隨機性漲落迅速放大,使得原結構失穩(wěn),建構一種新結構,即馬氏體晶體結構.以錯層、位錯等晶體缺陷為起點出現結構上的漲落是馬氏體相變的起點,在能量漲落的配合下形成馬氏體晶核.實驗表明,馬氏體相變的形核符合相變形核的一般規(guī)律,即選擇在晶體缺陷處形核.已知珠光體在奧氏體界面上形核,是擴散形核;貝氏體在晶界和晶內形核,是非協同熱激活躍遷形核;馬氏體主要在晶內形核,有時也在相界面上形核,是無擴散形核.可見,隨著溫度的降低,過冷奧氏體相變的形核存在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2馬體晶體的長度2.1表面浮凸和表面浮凸尺寸的變化20世紀前葉,認為馬氏體的表面浮凸是切變造成的,將表面浮凸形貌描繪為N型,并且作為馬氏體相變切變機制的實驗依據.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現珠光體、貝氏體、馬氏體、魏氏組織中均存在表面浮凸現象.而且浮凸形狀普遍為帳篷型(∧).浮凸已經成為試樣表面的過冷奧氏體轉變的一種普遍現象.實驗發(fā)現,馬氏體表面浮凸跟珠光體、魏氏組織、貝氏體各轉變產物的浮凸比較,沒有特殊之處,所有板條狀馬氏體表面浮凸均為帳篷型(∧),Fe-Ni-C合金{259}f型片狀馬氏體的表面浮凸也為帳篷型(∧).近年來,不同研究者的觀測結果是一致的.應用STM,AFM精確測定浮凸尺寸和形貌,浮凸均具有平面特征,馬氏體表面浮凸沒有特別之處,不能反映“切變”特征.試樣表面層的奧氏體轉變與內部的相變環(huán)境不同,因此轉變有所區(qū)別.實驗表明:表面馬氏體是在奧氏體晶界形核,在試樣表面上長大;試樣表面上形成貝氏體鐵素體時,也是在晶界形核.但是,在試樣內部,馬氏體和下貝氏體大多在奧氏體晶粒內部的缺陷處形核.試樣表面上的過冷奧氏體轉變?yōu)橹楣怏w時,表面浮凸主要是由于各相比容不同,馬氏體片形成有先后,相變體積不均勻膨脹造成的.當試樣表面上的奧氏體轉變?yōu)樨愂象w或馬氏體時,同樣發(fā)生不均勻的體積膨脹,形成復雜的表面畸變應力,從而引起表面畸變.先形成的新相,必然突出于試樣表面,因而產生與組織形貌相適應的浮雕,即產生浮凸.20世紀前葉,只能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表面浮凸形貌,如圖2是將高碳鋼試樣垂直的兩面拋光,浸蝕,在金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馬氏體片與表面相交的形貌.可見形成馬氏體片的部位從試樣表面鼓出.為了清晰地觀察浮凸形貌,筆者沿著試樣表面畫了一條水平線.顯而易見,產生馬氏體片的部位,只有鼓出,沒有下陷,說明是體積膨脹的結果,呈帳篷型(∧),非N型,沒有切變特征.如果是N型,則從表面鼓出,同時必有下陷,且鼓出和下陷量相等.以往將此圖描繪為N型(圖2(b))是不符合實驗事實的.因此,根據STM,AFM,SEM,LPM等儀器的觀測和最新的理論分析,浮凸是相變體積膨脹所致,將其作為馬氏體相變切變機制的實驗證據是不妥當的.2.2位向關系與機理1930年提出馬氏體切變模型,到70年代,共提出8種切變模型,其致命缺點是與實際不符.切變模型使奧氏體變成了體心結構,并滿足其位向關系.但這些模型與慣習面不符,不能解釋馬氏體中復雜的纏結位錯組態(tài)、精細孿晶、中脊和層錯亞結構的成因.不能解釋馬氏體形形色色的組織形貌,不能解釋表面浮凸的帳篷形特征等實驗現象.各切變模型均以位向關系進行設計是不妥的.位向關系只反映母相和新相之間的點陣對應關系.但是,這種晶體學對應關系通常是宏觀的,它不反映母相和新相之間的界面上的真實結構及其演化過程,也不能反映原子的遷移方式.在馬氏體、貝氏體、珠光體、魏氏組織中均存在K-S關系,但是這些相變具有完全不同的相變機制,原子的移動方式均不相同.共析分解是擴散型相變;貝氏體相變是只有碳原子擴散,鐵原子和替換原子是非協同熱激活躍遷的界面控制過程的相變;馬氏體是所有原子均不能擴散的集體協同位移的相變過程.因此以位向關系設計相變的切變模型必導致與實際脫節(jié).顯然切變機制一開始就步入歧途.1953~1954年,同時獨立地提出兩個馬氏體相變的表象學假說,其一稱為“W-L-R理論”;另一個稱為“B-M理論”.該學說將Bain模型和切變模型組合起來,并以矩陣式F=RBS描述.這個計算式的物理模型是錯誤的,因而其計算結果與絕大多數合金和鋼的相變實際不相符合是必然的,是很不成功的學說.科學工作者不斷改進切變模型,諸如Bogers-Burges雙切變模型、范性協作模型等模型,遺憾的是所有的晶體學切變模型均不能與實際完全符合,尤其是對于鋼中的馬氏體相變基本上不符合.2.3切割變量的阻力不足(1)切變后的實際應用各切變模型,在完成1次或2次切變后,消耗了極大的切變能量,達(208~320)×103J/mol,遠大于相變驅動力.遺憾的是切變后均沒有得到實際的馬氏體晶格,還需進行晶格參數調整,這實際上還需要原子再移動,再耗能,在上述計算的切變能量基礎上還需要追加晶格參數調整的能量.這些切變模型只是將面心立方變成體心結構(并非體心立方),而沒有考慮能量消耗和相變阻力的大小,忽略了熱力學上的可能性.(2)應變能、切變能以及應變能計算切變過程的應變能表明,切變使晶體中造成的應變能Wε太大,計算過冷奧氏體在350℃轉變?yōu)樨愂象w時的應變能為Wε=1400J·mol-1.算得切變應變能Wε=1468J·mol-1.對于高碳凸透鏡狀馬氏體,則算得Wε=7340J·mol-1,顯然切變造成的應變能太大,相變驅動力難以克服如此大的相變阻力.(3)相變晶體破乳機理馬氏體相變過程中,如果以切變方式進行則遇到的相變阻力包括:(1)切變應變能;(2)相變產生了極高密度的位錯、層錯、精細孿晶,這些晶體缺陷都有儲存能;(3)過冷奧氏體轉變?yōu)轳R氏體時,由于比容增大而增加的體積膨脹能等等,這些都是相變阻力.計算表明,相變的總阻力約為W=2335J·mol-1.可見,相變阻力太大.(4)變性驅動徐祖耀計算了Fe-C合金馬氏體的相變驅動力,得純鐵馬氏體相變的臨界驅動力約為1.18×103J·mol-1,計算(0.4%~1.2%)C的Fe-C合金的相變驅動力為(1.337~1.714)×103J/mol.此值與上述計算的相變阻力比較,顯然,相變驅動力太小.按照上述計算,切變使γ-Fe→α馬氏體(0%C)時,需切變能量為(208~320)×103J/mol.顯然,按照K-S模型、西山模型、G-T模型進行馬氏體相變的切變過程,需要極大的切變功耗,相變驅動力遠遠不足以完成切變過程.3切變機制的破舊立新從晶體學、熱力學、表面浮凸等不同角度分析,理論檢驗和實踐檢驗均表明切變機制是不成功的,且80余年改進不見成效.因此予以擯棄,破舊立新,勢在必行.3.1原體的晶體結構過冷奧氏體從高溫區(qū)到低溫區(qū)的一系列相變是個逐漸演化的過程,表1展示了從珠光體到馬氏體等轉變的演化情況.在低溫馬氏體相變區(qū),相變驅動力較大,碳原子、鐵原子均以無擴散方式位移,實現無需擴散的馬氏體相變.所有原了集體協同位移,但不是簡單的機械式的切變過程.原子集體協同位移并不等于切變位移.單純的切變位移得不到符合實際參數的馬氏體晶格.從表1可見,從高溫區(qū)鐵素體的形成,到貝氏體鐵素體的形成,都完成了fcc→bcc的晶格改組,原子的位移均非切變過程.說明不經切變也能變成體心立方晶格.3.2fccbcc的晶體結構馬氏體在奧氏體晶粒內部和界面處形核,是缺陷形核,符合相變的一般規(guī)律.依靠缺陷處的結構漲落和能量漲落形成馬氏體的晶核,碳原子將跟鐵原子一起無擴散地協同位移,建構體心立方或體心正方晶格.按照切變機制,需要進行1~2次切變+晶格參數調整.新機制認為無需切變,直接進行晶格參數調整即可實現fcc→bcc轉變.先共析鐵素體的析出,共析分解,貝氏體鐵素體的形成等都不是切變過程.省略切變過程,馬氏體相變更省能.在面心立方晶胞的(111)γ上和體心立方(011)γ上分別選取菱形,按照表2進行晶格參數的調整即可形成馬氏體晶核.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原子的位移矢量不等,但均小于一個原子間距.面心立方的奧氏體晶胞中鐵原子平均數是4,而體心立方晶胞中平均數是2,fcc→bcc的建構相當于一個奧氏體晶胞演化為2個鐵素體晶胞.3.3單晶晶體結構的位錯密度和變形馬氏體晶核的長大機制是無擴散的、集體協同的、熱激活躍遷機制.所謂集體是指包括碳原子在內的所有原子,即碳原子、鐵原子、替換原子;所謂協同是指所有原子協作性地同時移動.這一機制是貝氏體相變非協同熱激活躍遷機制的進一步演化.貝氏體相變時,碳原子是擴散位移,鐵原子位移是非協同的.這一機制也不同于切變位移,切變機制存在1~2次切變角為θ的晶體切變.在奧氏體的〈110〉γ上E值較小,并且原子排列密度最大;而馬氏體的〈111〉α上原子排列密度也最大.在K-S關系中,奧氏體的〈110〉γ//〈111〉α.在最密排晶向上原子的位移距離特別小.計算得碳的質量分數為0%的奧氏體轉變?yōu)轳R氏體α時,γ-Fe最密晶向上Fe原子位移距離僅僅為-0.00308nm,即縮短3.69%,就可以變?yōu)轳R氏體α的〈111〉α上的原子.在〈110〉γ晶向上的原子轉變?yōu)轳R氏體晶格α的〈111〉α上的原子時,錯配很小,僅0.012,則兩相在此晶向上可共格連接,造成的畸變能極小,這是γ→α保持這一位向關系的重要原因.奧氏體轉變?yōu)轳R氏體時晶胞的相對位置和K-S關系圖解如圖3所示,圖3中也標示出碳原子在奧氏體或馬氏體中的可能位置,如果是純鐵的γ→α則不考慮其存在.對于含碳量為0.2%(質量分數)奧氏體,平均25個晶胞中才占有一個碳原子.而含碳量為1.2%(質量分數)奧氏體,平均約4個晶胞中占有一個碳原子.馬氏體晶格上的原子比奧氏體晶格上的原子具有低的自由焓,因此奧氏體原子轉變?yōu)轳R氏體原子是個自發(fā)過程,如圖4所示.按照圖3,奧氏體晶格上的原子分別以不同的位移矢量轉變到〈111〉α晶向上,位移距離均小于一個原子間距,同時進行菱形角度的調整,就變成了馬氏體晶格.從圖3可見在γ→α晶格重構過程中,鐵原子和碳原子的熱激活躍遷的距離均很小,即均小于一個原子間距.這些原子的躍遷是集體的、協同的,不可逆的,一次性完成γ→α晶格重建,即一次性轉變?yōu)轶w心結構,又滿足了馬氏體實際的晶格參數.為了實現此γ→α晶格重建,需要晶體缺陷的貢獻,位錯、層錯、界面等缺陷處提供缺陷能,以輔助形核功,同時晶體缺陷易于產生γ→α的結構漲落,協助建構體心核胚.一句話,即晶體缺陷為形核的結構漲落和能量漲落提供了有利條件.奧氏體的〈110〉γ晶向轉變?yōu)轳R氏體的〈111〉α,〈110〉γ晶向原子間距為√22αf=0.250882√2αf=0.25088nm,〈111〉α晶向原子間距為√32αα=0.2478nm.奧氏體最密排晶向鐵原子間距收縮0.00308nm,變?yōu)?.2478nm,即鐵原子位移遠遠小于一個原子間距.由于〈110〉γ和〈111〉α兩個最密排晶向存在錯配度,要維持共格關系,就會出現位錯,如圖5所示.計算表明,每移動40個原子就形成一個位錯.〈111〉α有4組不同的位向,位錯線不能中斷于晶內,因而組成位錯網.這就是馬氏體中位錯的來源.按照這樣的位錯組態(tài),計算馬氏體中的位錯密度約為6×1015cm-2.馬氏體中位錯密度極高,在高分辨電鏡上也難以觀察到位錯線或位錯網,看到的僅僅是位錯纏結團.由于位錯高度密集,產生晶格畸變,相互影響,故在電鏡下難以分辨分出單獨的位錯線條.觀察35CrMo鋼板條狀馬氏體中的位錯,采用10~80萬倍觀察,未能看到位錯線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JAVA工程實施與管理試題及答案
- 軟件設計師考試案例分析方法試題及答案
- 汽車轉讓合同終止協議書
- 入股車輛的合同協議書
- 全面提升2025年VFP考試試題及答案
- 財務健康與戰(zhàn)略決策支持試題及答案
- ACCESS考試重難點與試題及答案
- 備戰(zhàn)2025年高考數學考點一遍過考點02命題及其關系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文含解析
- 廠內工程裝修合同協議書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真題庫-4
- GA 1810-2022城鎮(zhèn)燃氣系統(tǒng)反恐怖防范要求
- 重慶地區(qū)現代方言中的古語詞
- 3第三章申論寫作 寫作課件
- 廣西建設工程質量檢測和建筑材料試驗收費項目及標準指導性意見(新)2023.10.11
- 商戶撤場退鋪驗收單
- 國開電大 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訓 形考任務5實訓報告
- PEP英語四年級下冊U5 My clothes Read and write(教學課件)
- DB37-T 2671-2019 教育機構能源消耗定額標準-(高清版)
-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論文8篇
- (完整版)重大危險源清單及辨識表
- 試驗室儀器設備檢定校準證書和測試報告確認表(公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