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患者的心理影響_第1頁
新冠疫情對患者的心理影響_第2頁
新冠疫情對患者的心理影響_第3頁
新冠疫情對患者的心理影響_第4頁
新冠疫情對患者的心理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用文檔

新冠疫情對患者的心理影響[摘

要]目的探究新冠疫情對患者的心理影響。方法選我院收治發(fā)熱門診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2020.01-2020.12),用IES-R量表,評估心理應激狀態(tài),分析新冠疫情對患者心理的影響。結果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得出:新冠疫情患者明顯心理應激危險因素有女性、年齡>60歲、文化程度較低、社會支持程度較低、消極情緒較高、無業(yè)、合并其他疾病、妊娠哺乳及無醫(yī)學背景等(P<0.05)。結論新冠疫情對患者心理影響嚴重,通過分析因素,可為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關鍵詞]:新冠疫情;發(fā)熱患者;心理;影響新冠疫情的爆發(fā),已對人們健康、生活產(chǎn)生巨大威脅,也嚴峻考驗了醫(yī)療系統(tǒng)[1]。發(fā)熱門診是當前臨床重點監(jiān)測部門,隨臨床治療重視度的提高,易使患者產(chǎn)生巨大心理壓力?;颊呖沙霈F(xiàn)程度不同的焦慮、恐慌、不安等情緒,以焦慮情緒較突出,甚至影響治療依從性[2]。因此,評估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開展針對性干預,很有必要。鑒于此,本文就新冠疫情對患者的心理影響開展如下研究。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共計發(fā)熱門診患者200例,均選自2020.01-2020.12。納入標準:①我院門診收治發(fā)熱患者;②資料完整;③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溝通障礙、認知障礙;③文盲等。200例患者中,男103例,女97例;年齡18-89歲。1.2方法用IES-R量表,評估心理應激狀態(tài),0-8分、9-25分、26-88分各表示基本正常、輕微心理應激、明顯心理應激。計算心理應激率,比較不同指標的評估結果,并用Logistics回歸分析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的影響因素。1.3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SPSS25.0,計數(shù)資料(%)2檢驗;logistics回歸分析影響因素,P<0.05,表明數(shù)據(jù)有差異。2結果2.1患者心理應激情況分析兩組居住地、居住形式及收入相比(P>0.05);輕微組和明顯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社會支持程度、情緒狀態(tài)、合并其他疾病、妊娠哺乳情況及醫(yī)學背景情況相比(P<0.05),見表1。表1患者心理應激情況分析[n(%)]影響因素輕微組(n=42)明顯組(n=158)2值P值性別男34(80.95)69(43.67)18.464<0.001女8(19.05)91(56.33)年齡>60歲2(4.76)67(42.41)20.806<0.001≤60歲40(95.24)91(57.5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45.24)114(72.15)10.788<0.001中專及以上23(54.76)44(27.85)社會支持程度較高及一般37(88.10)116(73.42)3.9760.046較低5(11.90)42(26.58)居住地城鎮(zhèn)23(54.76)88(55.70)0.0120.914農(nóng)村19(45.24)60(44.30)居住形式常駐31(73.81)115(72.78)0.0180.894流動11(26.19)43(27.22)情緒狀態(tài)較高16(38.10)134(84.81)38.618<0.001一般及較低26(61.90)24(15.19)收入情況<5000元/月20(47.62)83(52.53)0.3210.571≥5000元/月22(52.38)75(47.47)職業(yè)狀態(tài)無業(yè)3(7.14)33(20.89)4.2460.039在職39(92.86)125(79.81)合并其他疾病是2(4.76)30(18.99)4.9960.025否40(95.24)128(81.01)妊娠哺乳情況是1(2.38)21(13.29)4.0340.045否41(97.62)137(86.71)醫(yī)學背景情況有12(28.57)9(5.70)18.475<0.001無30(71.43)149(94.30)2.2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的影響因素分析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得出:新冠疫情患者明顯心理應激危險因素有女性、年齡>60歲、文化程度較低、社會支持程度較低、消極情緒較高、無業(yè)、合并其他疾病、妊娠哺乳及無醫(yī)學背景等(P<0.05)。3討論新冠疫情期間,發(fā)熱門診是醫(yī)院重點關注部門,且發(fā)熱患者為醫(yī)院重點監(jiān)測人群。因疾病對身體不良影響,加上對疾病擔憂、恐懼等,易使患者產(chǎn)生較大心理壓力,加上新冠疫情對心理的影響,可使患者出現(xiàn)嚴重心理狀態(tài),進而降低患者治療配合度[3,4]。因此,積極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至關重要。對此,本文開展了相關研究。本研究結果得出:新冠疫情患者明顯心理應激危險因素有女性、年齡>60歲、文化程度較低、社會支持程度較低、消極情緒較高、無業(yè)、合并其他疾病、妊娠哺乳及無醫(yī)學背景等(P<0.05)。證實上述因素對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影響較大。究其因:高齡、合并其他疾病患者,身體素質較差,機體免疫力低下。一旦發(fā)生發(fā)熱,可引起明顯心理應激,易使產(chǎn)生不良情況,不利患者康復,導致患者住院延長。分析患者住院時間長的原因發(fā)現(xiàn),基于疾病、身體條件以及疫情突發(fā)等情緒影響,導致患者獲取專業(yè)指導與護理能力降低,不愿意配合度,故為求高效,必須適當延長患者住院時間。然而,因性別、特殊時期存在,女性、妊娠哺乳者其心理較敏感,更易出現(xiàn)明顯心理應激狀態(tài)。文化程度較低者,出現(xiàn)疾病錯誤認知,易出現(xiàn)突出焦慮、恐懼情緒,進而引起較突出的心理應激反應。社會支持程度低、消極情緒高者,可降低患者自我效能感,引起明顯心理應激反應。無業(yè)患者缺少社會功能,加之角色功能影響,疫情期間出現(xiàn)發(fā)熱,可加重心理壓力,誘發(fā)心理應激。綜上所述,新冠疫情期間患者存在較突出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與性別、年齡、合并其他疾病等有關,患者出現(xiàn)強烈心理應激狀態(tài)后,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臨床應對此高度關注,采取積極有效干預措施,促進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改善,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參考文獻[1]陳鳳娟,王僚陽,曾東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門診發(fā)熱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2,19(15):100-104.[2]馮媛,李萍,鄭佳佳,臧佳佳,等.新冠疫情背景下哮喘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影響因素[J].臨床薈萃,2022,37(03):275-278.[3]張融冰,張玲玲,宋曉飛,等.新冠肺炎疫情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