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江蘇省南京市六校聯合體2024屆高三10月聯合調研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荚囉脮r75分鐘。注意事項: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學校、姓名、班級、學號寫在答題紙的密封線內。選擇題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題紙上;非選擇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空格內,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荚嚱Y束后,交回答題紙。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共16題,每題3分,共48分。在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要求。1.《呂氏春秋·孟秋記》云:“(蚩尤)始作亂,伐無罪,殺無辜……為之無道”,秦時以蚩尤為東方八神之一,劉邦起兵時“祠黃帝、祭蚩尤”。該變化反映了戰(zhàn)國以來()A.多元一體觀念進一步發(fā)展 B.分封宗法體制受到沖擊C.蚩尤形象源于帝王的喜好 D.各民族文化的差異消失【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以來(中國)。據材料可知,春秋戰(zhàn)國對蚩尤持否定態(tài)度到秦末劉邦起兵時蚩尤成為與黃帝并立的地位,說明這一時期多元文化的整合,體現多元一體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A項正確;戰(zhàn)國、秦朝時期,分封宗法體制已經瓦解,排除B項;蚩尤形象源于帝王的喜好,說法過于隨意,排除C項;“已經消除”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2.東晉名士桓伊雖出身累世為官的門閥士族,但他為人謙素,文武雙全,淝水之戰(zhàn)后,因軍功封侯,為政寬恤,安撫士民、“百姓賴焉”,后卒于任上,謚號烈。他還是著名的音樂家,善吹笛,號稱“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稱,相傳著名琴曲《梅花三弄》就是根據他的笛譜而改編。據此可知()A.桓伊憑借才藝揚名于世 B.依靠淝水之戰(zhàn)成就桓伊C.應注重人物的階級屬性 D.評價人物應有開放思維【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晉(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桓伊既是猛將,又是名士,也是忠臣,集豪情、才情、悲情于一身,說明評價人物應有開放思維,D項正確;桓伊的才藝、淝水之戰(zhàn)的戰(zhàn)功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比較片面,排除A、B項;不能因為桓伊出身累世為官的門閥士族而否定他,排除C項。故選D項。3.瓦當是古代建筑中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下圖是出土于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的蓮花瓦當,其主體紋飾是6個雙瓣蓮花紋,各蓮瓣之間有“十”形紋飾。該文物說明()A.唐政權對東北民族的有效治理 B.唐文化對周邊民族的深刻影響C.我國古代建筑技術領先世界 D.渤海國進行全面封建化的決心【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瓦當本是中原民族建筑中的典型部件,但是卻在東北地區(qū)的渤海國舊址出土,這說明渤海國的文化受中原文化影響較大,B項正確;唐王朝并未在渤海地區(qū)設置直接管理的機構,渤海國名義上是唐的藩屬國,事實上是一個獨立政權,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同時期世界其他文明的建筑水平,沒有對比,無法得出中國建筑技術領先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體現出渤海國接受了中原先進文化,但不能體現其政權的“全面”封建化,排除D項。故選B項。4.兩宋時期,司法官在處理民事糾紛時,雖然分辨是非曲直,卻不輕判輸贏或論罪。為避免今后再生詞訟,多采取折中的辦法,以財產懲罰和補償代替刑罰,做到情與法的內在統一與和諧。這類做法()A.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繁榮 B.受到儒家思想觀念的影響C.體現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D.說明理學主導統治者意志【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宋代司法官在處理民事糾紛時,注意情與法的統一,這里的情主要是指親情、鄉(xiāng)情、友情等,體現了傳統儒家的倫理價值觀念,B項正確;法情結合與商品經濟繁榮關聯不大,排除A項;講情不是司法公正公平的體現,排除C項;理學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排除D項。故選B項。5.19世紀前中期,在東南沿海出現了人數眾多的“儒梟”群體?!叭鍡n”往往家財豐厚,通過捐納錢財獲得功名,但仍以經營工商業(yè)或農業(yè)為生。他們與出身正途、以讀書為業(yè)的地方“儒士”群體展開了或明或暗的權力角逐。這反映出()A.傳統經濟形態(tài)向近代轉型 B.選官體制逐漸開明開放C.重農抑商政策進一步強化 D.社會結構受到一定沖擊【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前中期的中國。材料“通過捐納錢財獲得功名,但仍以經營工商業(yè)或農業(yè)為生”體現的是當時商業(yè)發(fā)展引發(fā)的社會結構變動,D項正確;當時仍然是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排除A項;當時選官體制仍然是科舉制,排除B項;材料與重農抑商政策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6.下表所示為徐繼畬所著兩本著作中關于澳大利亞的部分描述。這可用來說明()《瀛環(huán)考略》《1843年》“澳大利亞之廣莫,甲于東南洋諸島,英夷雖奪得,而視之亦不甚重,蓋地雖廣而荒曠未辟,物產無多……市舶無利可貪,罕有至者,則亦費經營而已”《瀛環(huán)志略》《1848年》“(澳大利亞)地之廣莫,為東南洋諸島之冠。野番獸處,亙古昏蒙。西班牙……忽見北土,以為搜奇天外,而不知地球圈轉,已至亞細亞之東南洋也。荷、佛為鷸蚌之爭,旋以窮荒棄之。英吉利惜其廣土,極意經營。欲收效于百年之后,亦可謂好勤選略哉”A.國人對世界認識具有漸進性 B.天朝上國觀念遭到摒棄C.“中體西用”思想的逐漸成熟 D.近代外交意識開始萌發(fā)【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相對于《瀛環(huán)考略》,《瀛環(huán)志略》關于澳大利亞的部分描述更為具體和客觀,說明國人對世界認識具有漸進性,A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國人對世界認識具有漸進性,并不能說明天朝上國觀念遭到摒棄,排除B項;最早提出“中體西用”思想的是洋務政論家馮桂芬,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材料為徐繼畬所著兩本著作中關于澳大利亞的部分描述,未涉及近代外交意識,排除D項。故選A項。7.下圖是洋商在上海《申報》投放的西方軍械廣告總量統計圖,由此可推知,當時()A.早期現代化嘗試效果顯現 B.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C.清末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 D.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0——1895年。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可知,西方軍械廣告的投放量由無到有,而且在一定時期內增長迅速,但曲線總體呈下降態(tài)勢,洋商在上海《申報》投放的西方軍械廣告數量多,體現了國內軍械需求量大,在洋務運動前期和中法戰(zhàn)爭前后出現了兩個高潮,折射出清朝大量采購西方軍械建設近代軍隊的成果,同時這一時期洋務運動開創(chuàng)了一批近代軍工企業(yè),國產軍械的生產使得西方軍械的購買份額縮減,所以洋務運動期間西方軍械的廣告量出現下降趨勢,這是洋務運動軍事工業(yè)現代化的成果,A項正確;民族資本主義是輕工業(yè)而不是軍事工業(yè),排除B項;新政改革是在1901年開始,排除C項;1895年,甲午戰(zhàn)敗及《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8.下圖所示為某鄉(xiāng)村知識分子1913年的一則日記(部分),由此可見()大清宣統五年,正月初三自變亂以來,一切新黨競襲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陰歷為陽歷,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國之夷蠶食鯨吞,日甚一日?!瓉戆菽暾呶迨嗳耍韵当阋卤忝?,無一頂戴之人,間有洋帽之人,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A.作者不認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張全面學習西方C.當時鄉(xiāng)村社會習俗沒有變化 D.當時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由材料時間可知,1913年,說明此時辛亥革命已經發(fā)生,和材料“大清宣統五年,正月初三自變亂以來,一切新黨競襲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陰歷為陽歷,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國之夷蠶食鯨吞,日甚一日……來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無一頂戴之人,間有洋帽之人,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可知,反映了作者的保守落后和對辛亥革命的不認同,A項正確;材料說明作者不認同辛亥革命,B項與作者的態(tài)度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社會習俗的變化,排除C項;材料與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9.1939年晉察冀根據地所作歌曲《選村長》歌詞中說:“今天要選一個好村長,能吃苦能耐勞,又積極又堅強,抗日工作積極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熱心腸,不選那些滑頭鬼,不選那些白臉黑心狼?!边@反映了晉察冀根據地()A.注重加強民眾民主教育 B.實踐了百花齊放方針C.民主法制建設成效明顯 D.民眾平等意識的增強【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關鍵信息“1939年晉察冀根據地”“只要熱心腸,不選那些滑頭鬼,不選那些白臉黑心狼”和所學可知,抗日戰(zhàn)爭期間,晉察冀根據地在民主選舉過程中,注重對群眾進行民主教育,A項正確;雙百方針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提出的,排除B項;材料與民主法制建設成效無關,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對群眾的民主教育,未涉及民眾的平等意識,排除D項。故選A項。10.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確立國際體育活動方針明確要求:只能與蘇聯、東歐人民民主國家有些來往,對于在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在未建交國家舉行的活動,能不參加即不參加。這一要求旨在()A.改變體育落后局面 B.積極配合國家的外交政策C.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D.打破西方國家的軍事威脅【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3年(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確立的國際體育活動方針明確要求:只能與蘇聯、東歐人民民主國家有些來往,對于在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在未建交國家舉行的活動,能不參加即不參加,結合所學新中國初期外交政策“一邊倒”可知,這是積極配合國家的外交政策,B項正確;這一要求帶有意識形態(tài)色彩,目的不是改變體育落后局面,排除A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是在1956年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開始的,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西方的軍事威脅,排除D項。故選B項。11.1980年,中國銀行發(fā)行“外匯券”,方便短期來中國的駐華外交、民間機構及其常駐人員等在指定銀行以外幣兌換使用,但其只能在指定的“涉外涉僑”旅行社、友誼商店、賓館等地方使用,同時禁止外幣在國內市場流通?!巴鈪R券”的發(fā)行有利于()A.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推進 B.中國市場體制的平穩(wěn)發(fā)展C.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D.城市經濟改革的順利啟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1980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外匯儲備是國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重要的資金保障,在市場經濟體制沒有建立,成熟完善的外匯市場沒有形成,計劃經濟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的20世紀80年代初,政府一方面要積極收匯創(chuàng)匯,另一方面又不能讓外匯自由進入我國市場以免沖擊人民幣地位,“外匯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行的,說明其發(fā)行有利于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推進,A項正確;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建立外匯市場條件尚不成熟,“中國市場體制的平穩(wěn)發(fā)展”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當時還未開啟,排除C項;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順利啟動,排除D項。故選A項。12.早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國家就開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況調查。到奧古斯都時代(公元前27—公元14年),人口普查趨于系統化和制度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類似于地理考查、地圖繪制、分門別類的歸檔、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這主要表明,這一時期的古代羅馬()A.人口普查服務于財稅制度 B.國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C.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D.君主專制程度在不斷加強【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依據材料,羅馬共和國時期,國家就開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況調查,到奧古斯都時代人口普查趨于系統化和制度化,多種行政管理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這說明古羅馬國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羅馬人口普查的系統化和制度化,但未涉及人口普查的目的,排除A項;國家人口普查的系統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國家的管理,與公民人身自由無關,排除C項;國家加強對人口的管理與君主專制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考古學家在今韓國慶州地區(qū)7—9世紀的墓葬中陸續(xù)發(fā)現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來自地中海地區(qū)的東羅馬人、波斯人,還有中亞地區(qū)的回鶻人,粟特人。這表明當時A.東亞風俗深受西方文化影響 B.中西交流主要依賴于海上交通C.絲綢之路已延伸到朝鮮半島 D.朝鮮與東羅馬建立了外交關系【答案】C【解析】韓國的墓葬中出土了許多具有東羅馬人、波斯人、回鶻人和粟特人特征的胡俑,而這些人的東來主要是依賴絲綢之路,由此可知絲綢之路已經影響到了朝鮮半島,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東亞風俗的變化,排除A項;7—9世紀中西交流主要依賴于陸上交通,排除B項;出現具有東羅馬人特征的胡俑不代表朝鮮與東羅馬建立了外交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14.自《大憲章》簽署后,英國議會成為國王與教俗封建主、城市市民等合作以統治國家的平臺;后來逐漸發(fā)展為獨立議事、廣泛參與司法、立法和財政活動的重要機構;1689年的《權利法案》規(guī)定:議會選舉自由,議會言論自由,議會決定國家的賦稅等。材料反映了英國A.國王與議會實現權力平衡 B.議會成為否定王權的重要機構C.議會主權原則的逐步確立 D.議會成為代表民意的決策機關【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大憲章》和《權利法案》的簽署,逐步限制了國王的權力,擴大了議會的權力,C項正確;《權利法案》頒布后議會成為英國權力中心,國王和議會并不是權力平衡的關系,排除A項;《大憲章》和《權利法案》均沒有否定王權,而是對王權進行了限制,排除B項;議會成為代表民意的決策機關,在材料中無法找到依據,排除D項。故選C項。15.1952年,第七屆聯大通過了《關于人民與民族的自決權的決議》,明確指出:人民與民族應先享有自決權。1960年,第十五屆聯大又通過了《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聲明:使人民受外國的征服、統治和剝削的這一情況,否定了基本人權,違反了聯合國憲章。這A.推動了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B.加速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C.改變了國際社會的政治結構 D.形成了世界格局的多極趨勢【答案】C【解析】據材料“1952年,第七屆聯大通過了《關于人民與民族的自決權的決議》,明確指出:人民與民族應先享有自決權。1960年,第十五屆聯大又通過了《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可知,該決議及宣言出臺是因為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振興,改變了國際社會的政治結構,C正確;據材料該決議及宣言出臺是因為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振興,有利于推動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加速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但A、B不是材料主旨;據材料該決議及宣言出臺是因為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振興,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極趨勢,D表述不準確。16.1973年3月,蘇共中央和部長會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工業(yè)管理的若干規(guī)定》的決議,決定通過合并企業(yè),建立生產聯合公司和工業(yè)聯合公司并減少管理層次來改進工業(yè)管理體制。此后,聯合公司在蘇聯普遍建立起來。到1979年,聯合公司達3947個,參加的企業(yè)共有17516個。這一措施A.是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的重要內容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蘇聯經濟的發(fā)展C.在經濟領域完全背離了社會主義原則 D.拉開了蘇聯工業(yè)管理體制改革的序幕【答案】B【解析】從時間上分析,1973年是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時期,排除A;勃列日涅夫對工業(yè)管理體制的改革雖未沖破斯大林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蘇聯經濟的發(fā)展,故B項正確;C項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內容,排除;揭開蘇聯工業(yè)管理體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魯曉夫改革,故D項錯誤。故選B。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共4題,52分。其中,第17題14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4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諸國物貨航舶而至者。初于廣州置司,以知州為使,通判為判官?!泊笫?、古邏、闊婆、占城、勃泥、麻逸、……并通貨易。以金、銀、緡錢、鉛、錫、雜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藥、犀、象、珊瑚、琥珀、珠啡等物。宋代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元豐三年(1080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廣州市舶條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幾孕焖伞端螘嫺濉凡牧隙胫文觊g,朝廷……對明初朝貢貿易……做出了重大調整,并做了許多新的規(guī)定。在地方上,正德、嘉靖年間,商舶(私人)貿易日益公開化發(fā)展。明后期財政狀況急劇惡化,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成為朝野的共識。嘉靖時期,出海商人遍及沿海各地,在福建“準販東西二洋”隆慶、萬歷年間,在漳州允許商民出海貿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月港體制。萬歷年間,在廣州舉辦一年兩次的“交易會”,更是帶有國際性的特點,并出現了許多經營外貿的商業(yè)組織,明代海外貿易走向了世界?!幾源慊ā墩撁鞔M赓Q易的轉型》(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貿易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明代海外貿易的新發(fā)展,并分析其原因?!敬鸢浮浚?)特點:政府設立專門的外貿管理機構;貿易范圍廣;商品種類多樣;官營民營并存;立法保障中外貿易。(任意3點)(2)變化:允許私人貿易;走向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特點)。原因:朝貢貿易存在嚴重弊端;民間走私貿易興盛;政府財政狀況急劇惡化;隆慶年間朝廷放松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貿易體系漸趨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殖民擴張。(任意3點)【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特點:根據材料“初于廣州置司,以知州為使,通判為判官”可知,政府設立專門的外貿管理機構;根據材料“……凡大食、古邏、闊婆、占城、勃泥、麻逸、……并通貨易”可知,貿易范圍廣;根據材料“以金、銀、緡錢、鉛、錫、雜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藥、犀、象、珊瑚、琥珀、珠啡等物”可知,商品種類多樣;根據材料“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可知,官營民營并存;根據材料“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廣州市舶條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可知,立法保障中外貿易?!拘?】本題是對比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變化:根據材料“商舶(私人)貿易日益公開化發(fā)展”可知,允許私人貿易;根據材料“更是帶有國際性的特點,并出現了許多經營外貿的商業(yè)組織,明代海外貿易走向了世界”可知,走向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特點)。原因:根據材料“對明初朝貢貿易……做出了重大調整”可知,朝貢貿易存在嚴重弊端;根據材料“嘉靖時期,出海商人遍及沿海各地”可知,民間走私貿易興盛;根據材料“明后期財政狀況急劇惡化”可知,政府財政狀況急劇惡化;根據材料“隆慶、萬歷年間,在漳州允許商民出海貿易”可知,隆慶年間朝廷放松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貿易體系漸趨形成和西方對東方的殖民擴張。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8年秋,親眼目睹維新運動由轟轟烈烈而終至失敗的蔡元培,對清政府改革失望?;氐郊亦l(xiāng)后,蔡元培一方面投身于新式教育機構的創(chuàng)辦,實現他“培養(yǎng)革新人才”初衷;另一方面,則是積極聯絡同志,組織隊伍,為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積蓄力量、制造輿論。作為浙江地區(qū)最早新式學堂之一的紹興府中西學堂在蔡元培任下,對青年學子產生很大影響。1902年,中國教育會在上海成立,蔡元培被推舉為首任理事長。中國教育會是20世紀初國內很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革命團體,“它表面辦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材料二1912年2月,蔡元培發(fā)表著名的《對于新教育之意見》一文,批評清末教育宗旨中的“忠君”“尊孔”兩項,主張民國教育應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舉為方針。同年7月,全國臨時教育會議在北京舉行,討論通過了民國教育宗旨。9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看出,除世界觀教育未被采納外,蔡元培的四項主張均得到反映?!陨喜牧暇幾蕴镎健恫淘嗯c民初教育改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教育會成立的主要因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末民初教育發(fā)展的意義?!敬鸢浮浚?)主要因素:甲午戰(zhàn)敗的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西方思想的傳入。(2)意義:推動了教育現代化進程;有助于提升國民的素質;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適應了中國社會由君主專制政體向民主共和政體轉變的歷史潮流?!窘馕觥俊拘?】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的中國。根據材料“1898年秋,親眼目睹維新運動由轟轟烈烈而終至失敗的蔡元培,對清政府改革失望?!笨傻贸黾孜鐟?zhàn)敗的刺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新政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也為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提供了有利條件;根據材料“作為浙江地區(qū)最早新式學堂之一的紹興府中西學堂在蔡元培任下,對青年學子產生很大影響?!笨傻贸鑫鞣剿枷氲膫魅??!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的中國。根據材料一“作為浙江地區(qū)最早新式學堂之一的紹興府中西學堂在蔡元培任下,對青年學子產生很大影響。”和材料二“批評清末教育宗旨中的‘忠君’‘尊孔’兩項,主張民國教育應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舉為方針”可得出推動了教育現代化進程;有助于提升國民的素質;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根據材料一“中國教育會是20世紀初國內很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革命團體,‘它表面辦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和材料二“批評清末教育宗旨中的‘忠君’‘尊孔’兩項”可得出適應了中國社會由君主專制政體向民主共和政體轉變的歷史潮流。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時間史實160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律師格勞秀斯在《海洋自由論》中,強調荷蘭人有權利航行到東印度進行貿易,認為每個國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蘭打著海洋自由的旗號,幾乎壟斷了北海的漁業(yè),將捕撈范圍擴展至英國海岸1612年西班牙政府將《海洋自由論》列為禁書1613年英國威爾伍德受命于國王,發(fā)表《海洋法概覽》,反駁格勞秀斯,承認各國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國對靠近本國海岸水域享有主權1625年弗萊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論西班牙政府對亞洲的正義統治權》,回應格勞秀斯的攻擊,主張國家像對陸地一樣取得海洋的所有權1635年英國塞爾登出版了《閉海論》,強調英國君主有權領有圍繞英國四周的海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17世紀各國關于海洋權利的爭論,擬訂一個主題,并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論述充分,邏輯清晰)【答案】示例主題:國家利益影響各國海洋權利的主張。闡述:各國關于海洋權利爭論,是出于國家自身利益的考量。荷蘭航海業(yè)發(fā)達,為了保證其國家利益和海上貿易等殖民活動,主張海洋自由論,以利于其在貿易競爭中獲取優(yōu)勢地位;西班牙前期由于掌握海上霸權,控制新大陸的航線,為達利益最大化,明確反對海權自由論,后因其實力下降,強調自身的海洋主權,目的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英國出于自身考量,為了爭取海上利益,也倡導海洋自由,但由于受荷蘭沖擊,因此在強調海洋自由的同時也主張對近海權利進行保障。綜上所述,關于海洋權利的討論是各國為爭奪世界市場與進行海外爭奪而尋找理論依據,其本質都是國家利益在海洋政策上的表現,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本國利益。(注:本題還可以從“國力變化影響了海洋政策的調整”“海洋權利討論體現了各國在殖民擴張中的矛盾沖突”等)【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根據題干要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17世紀各國關于海洋權利的爭論,擬訂一個主題,并進行闡述。首先根據表格信息可知,荷蘭力主海洋自由論,認為各個國家都有海上航行的自由;西班牙反對荷蘭人海洋自由論,主張各國應該占有海上主權;英國承認各國都有海洋自由的權利,同時也強調各國都有自己的領海主權,據此結合所學得出主題是國家利益影響各國海洋權利的主張。然后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進行闡述,先綜述,結合所學指出各國關于海洋權利的爭論,是出于國家自身利益的考量。根據材料“荷蘭人有權利航行到東印度進行貿易……將捕撈范圍擴展至英國海岸”并結合所學得出荷蘭航海業(yè)發(fā)達,為了保證其國家利益和海上貿易等殖民活動,主張海洋自由論,以利于其在貿易競爭中獲取優(yōu)勢地位;根據材料“西班牙政府將《海洋自由論》列為禁書”并結合所學得出西班牙前期由于掌握海上霸權,控制新大陸的航線,為達利益最大化,明確反對海權自由論;根據材料“弗萊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主張國家像對陸地一樣取得海洋的所有權”并結合所學得出后因其實力下降,強調自身的海洋主權,目的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根據材料“英國威爾伍德……承認各國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國對靠近本國海岸水域享有主權”“強調英國君主有權領有圍繞英國四周的海洋”并結合所學得出英國出于自身考量,為了爭取海上利益,也倡導海洋自由,但由于受荷蘭沖擊,因此在強調海洋自由的同時也主張對近海權利進行保障。最后總結升華,得出結論是關于海洋權利的討論是各國為爭奪世界市場與進行海外爭奪而尋找理論依據,其本質都是國家利益在海洋政策上的表現,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本國利益。言之有理即可。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受政治經濟變革和思想文化遞嬗的影響與推動,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慈善事業(yè)呈現出新的氣象和變化。戊戌時期,通都大邑里遍立的不纏足會、禁煙會等組織,其實都或多或少地帶有慈善公益性質。到了民國,最終出現了規(guī)模龐大且名目繁多的慈善團體和機構。慈善事業(yè)以賑災救荒、施醫(yī)贈藥等多種形式,救助了大量災民,讓他們饑有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買賣膠帶合同范例
- 個人股交易合同范例
- 書包訂購合同范例
- 買賣合同范例訪范文
- 全款期房合同范例
- 出售叉車拖車合同范例
- 農民荒地開荒合同樣本
- 住宿團建合同范例
- 工程合同爭議解決試題及答案
- 保證金買車合同標準文本
- 2024年國家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涉軍信訪穩(wěn)定形勢分析報告
- 家庭與生活環(huán)境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 居家養(yǎng)老上門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壓裂工程技術及安全環(huán)保措施
- 家長會課件:六年級期中家長會
- 《ABO血型鑒定》課件
- 湖南工商大學學位英語考試歷年真題
- 英國電影概況
- 幕墻工程施工講解
- (整理)中國民族鄉(xiāng)鎮(zhèn)一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