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基礎提升復習第29講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課件10251372_第1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基礎提升復習第29講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課件10251372_第2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基礎提升復習第29講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課件10251372_第3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基礎提升復習第29講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課件10251372_第4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基礎提升復習第29講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課件1025137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9講PART29群落的結構與演替考點互動探究│教師備用習題考試說明1.群落的結構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3.實驗: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键c互動探究知識梳理

1.群落的概念及物種組成考點一群落的結構區(qū)域所有圖9-29-1物種數目目測估計法考點互動探究2.種間關系(1)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

。

(2)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

等。

(3)寄生: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種生物(寄主)的

,通過攝取寄主的養(yǎng)分以維持生活。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空間結構(1)類型作為食物資源空間體內或體表互利共生考點互動探究垂直結構水平結構模型現象

現象

分布

決定因素

①植物分層:

②動物分層:棲息空間和

地形變化、

的差異、

、生物

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

分層鑲嵌光照食物條件土壤濕度和鹽堿度光照強度的不同自身生長特點(2)形成原因:在長期

基礎上形成的對環(huán)境的適應。

(3)意義:利于群落整體對

的充分利用。

考點互動探究自然選擇自然資源理性思維1.[歸納與概括]

一個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全部動植物是一個生物群落嗎?為什么?考點互動探究[答案]不是。因為群落應包括該區(qū)域的全部生物,“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全部動植物”并未包含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微生物等。2.[歸納與概括]

竹林中的竹子有高有矮,參差不齊,這能體現群落的垂直結構嗎?為什么?[答案]不能。垂直結構是指群落中不同種群在垂直空間上的分布,但竹林中的竹子屬于同一種群。1.“四種”種間關系的比較考點互動探究

核心講解關系名稱數量坐標圖營養(yǎng)關系圖特點舉例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若彼此分開,則雙方或者一方不能獨立生存。數量上呈現“同生共死”的同步性變化大豆與根瘤菌考點互動探究

寄生——對寄主有害,對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開,則寄生生物難以單獨生存,寄主會生活得更好蛔蟲與人,噬菌體與被侵染的細菌考點互動探究

競爭數量上呈現“你死我活”的同步性變化。兩種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圖A;兩種生物生存能力大致相當,如圖B牛與羊,農作物與雜草考點互動探究

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數量上呈現出“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少”的不同步變化狼與兔,青蛙與昆蟲2.垂直結構的“兩種”典型圖解考點互動探究圖9-29-2角度1考查種間關系的辨析1.紅圓蚧是美國加州南部的一種柑橘害蟲,薔薇輪蚧小蜂能寄生于紅圓蚧而抑制其爆發(fā)。但在引入嶺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嶺南蚜小蜂幾乎在整個區(qū)域完全取代了薔薇輪蚧小蜂。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嶺南蚜小蜂與薔薇輪蚧小蜂是競爭關系B.嶺南蚜小蜂能夠攝取紅圓蚧的養(yǎng)分以維持生活C.嶺南蚜小蜂可以改變紅圓蚧和薔薇輪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結果D.嶺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該群落的豐富度增加考點互動探究命題角度考點互動探究

[解析]由題意“嶺南蚜小蜂幾乎在整個區(qū)域完全取代了薔薇輪蚧小蜂”,可知A正確。根據寄生關系的概念,可知B正確。嶺南蚜小蜂“取代”薔薇輪蚧小蜂,說明嶺南蚜小蜂改變了紅圓蚧和薔薇輪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結果,C正確。豐富度表示一個群落的生物種類的多少,和種群數量無關。雖然引進了嶺南蚜小蜂,但是薔薇輪蚧小蜂幾乎完全消失,可以認為該群落豐富度沒有變化,D錯誤。[答案]D2.如圖9-29-3中甲、乙、丙分別表示在有限空間內培養(yǎng)(或飼養(yǎng))兩種生物的實驗結果,下列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種群數量變化關系如圖甲所示B.噬菌體與細菌的種群數量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C.甲、乙、丙分別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競爭關系D.丙實驗初期,主要表現為競爭關系,后期X的種內斗爭加劇考點互動探究圖9-29-3考點互動探究

[解析]由圖可知,甲、乙、丙分別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競爭關系。豆科植物與根瘤菌是互利共生關系;噬菌體與細菌為寄生關系,而不是捕食關系。[答案]B考點互動探究圖9-29-4

角度2考查群落空間結構的分析3.下列關于池塘群落垂直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緩解了種間競爭C.其層次性主要由水分決定D.有利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考點互動探究

[解析]池塘群落的垂直結構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A正確;群落的垂直結構緩解了種間競爭,B正確;池塘群落的垂直結構主要由陽光決定,C錯誤;群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D正確。[答案]C4.如圖9-29-5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魚及其食物的分布,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四大家魚在池塘中的分布現象是群落的水平結構B.此圖表明四種魚在能量流動上的關系為鰱魚→鳙魚→草魚、青魚C.鰱魚和鳙魚、草魚和青魚在混合放養(yǎng)時都是共生關系D.若浮游動物大量死亡,則鰱魚數量在短時間內會增加考點互動探究

圖9-29-5考點互動探究

[解析]根據題圖可以看出,鰱魚、鳙魚、草魚和青魚分布在不同水層,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鰱魚主要取食浮游植物,鳙魚主要取食浮游動物,草魚和青魚主要取食池底水草、螺螄等,由題圖并不能判定鰱魚和鳙魚間是否存在捕食或共生關系。若浮游動物大量死亡,則會導致浮游植物數量增加,短時間內鰱魚會因食物豐富而數量增加。[答案]D考點互動探究知識梳理1.概念:隨著

的推移,一個群落被

代替的過程。

2.過程(以裸巖上的演替為例)考點二群落的演替時間另一個群落地衣階段圖9-29-6灌木階段考點互動探究3.兩種類型及比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點(區(qū)分依據)從沒有

,

或者原來有過植被,但被

了的環(huán)境

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

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

時間經歷的時間

經歷的時間

速度緩慢較快影響因素自然因素

較為關鍵

實例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森林砍伐地、棄耕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植被覆蓋徹底消滅土壤條件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長短人類活動考點互動探究速度方向理性思維1.[歸納與概括]

裸巖上的演替過程中,最關鍵的階段是什么?為什么說該階段最為關鍵?

2.[歸納與概括]

群落演替的各個階段中,前后兩個不同階段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考點互動探究[答案]地衣階段。地衣階段為后續(xù)階段的演替提供了土壤等基本條件。[答案]群落演替的各個階段中,前一階段為后一階段創(chuàng)造合適的土壤條件并積累有機物;后一階段優(yōu)勢種因為可以獲得更多的陽光等資源會取代前一階段優(yōu)勢種的優(yōu)勢地位,但前一階段的生物在后一階段群落中仍可存在,即“優(yōu)勢取代”而非“取而代之”。群落的演替考點互動探究

核心講解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組成向著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規(guī)律、隨時間而變化的有序過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預見的或可預測的能量一般總生產量增加,群落的有機物總量增加結構一般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群落的結構越來越復雜穩(wěn)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環(huán)境反復相互作用,發(fā)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一般穩(wěn)定性越來越高圖例(以農田演變?yōu)闃淞譃槔?易錯提醒與群落演替有關的四個易錯點(1)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會取代另一些種群,主要是優(yōu)勢種群的取代,如灌木階段→森林階段,高大的喬木取代灌木,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地衣等存在。(2)群落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與環(huán)境反復相互作用,發(fā)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但人類活動可使其不按照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3)演替并不是永無休止的過程。當群落演替到與環(huán)境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就以相對穩(wěn)定的群落為演替的終點。(4)演替并非最終都形成森林。演替最終能否形成森林取決于演替所處地的氣候條件,如干旱地區(qū)很難演替到森林階段。考點互動探究角度1群落演替類型的判斷1.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地衣階段演替到森林階段,不存在地衣和苔蘚植物B.環(huán)境因素是決定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的因素之一C.群落演替過程中最先出現的動物是植食性動物D.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是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產生的積極影響考點互動探究命題角度[答案]A[解析]群落的演替只是優(yōu)勢物種的取代,原先的物種并沒有消失,A錯誤;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包括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等)與外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B正確;1.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地衣階段演替到森林階段,不存在地衣和苔蘚植物B.環(huán)境因素是決定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的因素之一C.群落演替過程中最先出現的動物是植食性動物D.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是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產生的積極影響考點互動探究命題角度在群落演替過程中,植物群落先出現,接著最先出現的動物是植食性動物,C正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是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產生的積極影響,D正確。2.某林區(qū)因森林火災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被毀,成為禿山。圖9-29-7是之后20年間該林區(qū)植被變化情況。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地區(qū)20年間發(fā)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不斷增加,恢復力穩(wěn)定性不斷增強C.喬木層的疏密程度會影響草本層的水平結構D.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種間關系越來越復雜考點互動探究圖9-29-7考點互動探究[答案]B[解析]據圖分析,20年間生物種類由少到多,說明發(fā)生的是次生演替,A正確;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不斷增加,抵抗力穩(wěn)定性不斷增強,而恢復力穩(wěn)定性不斷降低,B錯誤;喬木層的疏密程度會影響到草本層光照的多少,從而影響草本層的水平結構,C正確;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越來越大,所以種間關系越來越復雜,D正確。方法技巧“二看法”區(qū)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考點互動探究角度2群落演替的特征分析3.亂石窯裸地上的群落演替過程如圖9-29-8所示。請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亂石窯裸地與人工砍伐后的闊葉林上發(fā)生的演替種類相同B.同一個群落上發(fā)生的群落演替演變成的群落類型相同C.雜木植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大于闊葉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營養(yǎng)結構趨于復雜,有機物總量增多考點互動探究圖9-29-8考點互動探究[答案]D[解析]亂石窯裸地發(fā)生的演替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闊葉林有土壤、植被等條件,其上發(fā)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從圖形分析,雜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帶和凹谷地帶由于環(huán)境因素不同,發(fā)生不同方向的演替;雜木植物群落向闊葉林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增大;無論是亂石窯裸地→……→針闊葉混交林群落和闊葉林群落的初生演替,還是砍伐后的闊葉林上發(fā)生的次生演替,演替過程中營養(yǎng)結構越來越復雜,植物種類和數量增多,有機物總量增多。4.如圖9-29-9是其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燒毀前后(b點為發(fā)生火災的時間),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植物體內儲存的能量變化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a~b段,三類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塊鑲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B.b~d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況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喬木取代C.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逐漸增加,各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D.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時的群落類型取決于土壤中植物種子等繁殖體的存留狀況考點互動探究圖9-29-9考點互動探究[答案]A[解析]由于環(huán)境和人為因素等的影響,同一地段種群密度有差別,常呈鑲嵌分布,為群落的水平結構;b~d段,從各種植物出現的先后時間,推斷演替的過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喬木群落,在演替過程中優(yōu)勢種是不斷變化的,但原有物種并沒有消失;在整個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同化的能量越來越多,最后趨于穩(wěn)定,圖示為生物體儲存的能量,因此不能體現各種群的數量增長;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時的群落類型由氣候、土壤、水分、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決定??键c互動探究實驗梳理1.實驗原理(1)土壤條件:不僅為植物提供水分和礦質元素,也是一些小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2)取樣方法:許多土壤動物身體微小且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可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3)統(tǒng)計方法: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键c三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考點互動探究2.收集小動物的“兩種”裝置(1)誘蟲器(A圖):裝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氣流通。利用A裝置采集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避光、避高溫、趨濕的習性。(2)吸蟲器(B圖):主要收集體型較小的土壤動物。裝置中紗布的作用是避免小動物被吸走,將其收集在試管中。(3)采集的小動物可以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既可以殺死動物,又利于保存。圖9-29-10考點互動探究3.實驗流程提出問題: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的種群密度是多少。→制訂計劃:包括三個操作環(huán)節(jié),即取樣、觀察和分類、統(tǒng)計和分析。

→→得出結論4.注意事項(1)從不同營養(yǎng)環(huán)境中采集的土壤樣本要分別統(tǒng)計。(2)收集盡可能多的小動物。收集小動物時,根據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趨濕性來收集。(3)從同樣營養(yǎng)的土壤中采集的樣本,多組同學進行統(tǒng)計比較。(4)識別命名要準確,并進行分類。(5)注意安全,遠離危險地帶;不要破壞當地環(huán)境。考點互動探究發(fā)散思維土壤中各動物類群密度(個體數)能代表群落豐富度嗎?為什么?考點互動探究[答案]不能。種群密度是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的個體數,而群落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1.關于“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的說法,錯誤的是(

)A.對于無法知道名稱的小動物,不可忽略,應記錄下它們的特征B.許多土壤小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可采用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C.利用小動物的避光避熱性,可采用帶燈罩的熱光源裝置收集土樣中的小動物D.可分別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塊的土樣,調查不同時間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考點互動探究

命題角度[答案]B考點互動探究

[解析]對于無法知道名稱的小動物,不可忽略,應記錄下它們的特征,A正確;調查土壤動物的物種豐富度可采用取樣器取樣法,B錯誤;一般來說,土壤小動物具有避光避熱性,可用帶燈罩的熱光源裝置收集土樣中的小動物,C正確;可分別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塊的土樣,調查不同時間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D正確。2.請回答有關土壤中小動物類群及其豐富度的調查的問題:(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分析,土壤中的小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

。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常用的方法是

。

(2)土壤中不同深度分布著不同的小動物,這體現了群落的

結構,土壤中小動物的這種分布的意義是

。

(3)長期分析,土壤中某些小動物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終都將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或者

。

考點互動探究考點互動探究[答案](1)消費者或分解者取樣器取樣法(2)垂直利于土壤中的小動物充分利用環(huán)境和資源(3)被分解者利用[解析](1)土壤小動物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中的消費者或分解者。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常用的方法是取樣器取樣法。(2)土壤中不同深度分布著不同的小動物,這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土壤中小動物的這種分布的意義是利于土壤中的小動物充分利用環(huán)境和資源。(3)長期分析,土壤中某些小動物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終都將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或者被分解者利用??键c互動探究1.在某一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大面積單一種植某種農作物(甲)可導致害蟲A的爆發(fā),改成條帶狀合理地間作當地另一種農作物(乙)后,乙生長良好,害蟲A的爆發(fā)也受到抑制。對此,不合理的解釋是(

)A.新的種間關系不利于害蟲AB.新的群落空間結構不利于害蟲AC.乙的出現使害蟲A的環(huán)境容納量下降D.乙和害蟲A存在互相抑制的競爭關系歷年真題明考向[答案]D[解析]間作乙后,害蟲A的爆發(fā)受到抑制,說明新的種間關系、新的群落空間結構對害蟲A不利,使害蟲A的環(huán)境容納量下降,A、B、C項解釋合理。乙是農作物,與害蟲A不存在競爭關系,D項解釋不合理??键c互動探究2.下列關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階段和灌木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A.草本階段與灌木階段群落的豐富度相同B.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復雜C.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自我調節(jié)能力強D.草本階段為灌木階段的群落形成創(chuàng)造了適宜環(huán)境[答案]D[解析]草本階段群落的豐富度遠小于灌木階段群落的豐富度,因而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簡單,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也不如灌木階段,A、B、C項錯誤。在群落的演替過程中,草本階段為灌木階段的群落形成創(chuàng)造了適宜環(huán)境,D項正確。考點互動探究3.某種植物病毒V是通過稻飛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間傳播的。稻田中青蛙數量的增加可減少該病毒在水稻間的傳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B.水稻與青蛙是競爭關系C.病毒V與青蛙是寄生關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關系[答案]A[解析]稻田中青蛙以稻飛虱作為食物,兩者為捕食關系,A項正確。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資源,兩者不是競爭關系,B項錯誤。病毒V和水稻之間是寄生的關系,C、D項錯誤。考點互動探究4.大興安嶺某林區(qū)發(fā)生中度火燒后,植被演替過程見圖9-29-11。據圖回答:(1)該火燒跡地上發(fā)生的是

演替。與①相比,③中群落對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復雜的

結構。

(2)火燒15年后,草本、灌木豐富度的變化趨勢均為

,主要原因是它們與喬木競爭時獲得的

。

圖9-29-11

考點互動探究(3)針葉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較慢?;馃笕粞a栽喬木樹種,最好種植

,以加快氮、磷循環(huán)。

(4)用樣方法調查群落前,需通過逐步擴大面積統(tǒng)計物種數繪制“種—面積”曲線,作為選取樣方面積的依據。圖9-29-12是該林區(qū)草本、灌木、喬木的相應曲線。據圖分析,調查喬木應選取的最小樣方面積是

。

圖9-29-12[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光逐漸減少(3)闊葉樹(4)S3考點互動探究[解析](1)大火后還保留了原土壤條件,且土壤中會有植物的根等生命體,所以該群落演替的類型是次生演替。植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層現象,有利于群落對光能的利用。(2)從圖中可以看出,火燒15年后草本和灌木豐富度下降,到40年后基本保持相對穩(wěn)定,而喬木的物種數在40年內逐漸增加,說明草本和灌木在與喬木的競爭中得到的光逐漸減少。(3)火災后補栽喬木樹種,最好種植闊葉樹,因為針葉樹的凋落物不易被分解,物質循環(huán)速度慢,而闊葉樹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快,可以加快氮、磷循環(huán)。(4)從樣方大小和物種數間的關系可判斷,坐標曲線中最下面的曲線為喬木對應的曲線,從該曲線中可以看出,當樣方面積為S3時喬木的物種數達到最大值,樣方面積大于S3時,物種數不再增加,所以調查喬木應選取的最小樣方面積為S3??键c互動探究5.請回答關于群落演替的問題:(1)在光裸的巖石上開始的演替和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中,哪個屬于初生演替,哪個屬于次生演替?(2)一般來說,若要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的森林階段,上述兩個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時間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據調查,近5萬年以來,某地區(qū)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近50年來,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該現象表明:與該地區(qū)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類的開墾活動使得該地區(qū)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發(fā)生改變”“變慢”或“變快”),演替的方向

(填“發(fā)生改變”或“未發(fā)生改變”)。

考點互動探究[答案](1)光裸的巖石上開始的演替為初生演替。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時即具備該條件,而從裸巖開始的演替要達到該條件需要漫長的時間。(3)變快未發(fā)生改變[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考點互動探究(2)若要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的森林階段,相對于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所需時間短,原因是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次生演替起始時即具備該條件,而從裸巖開始的演替,要達到該土壤條件需要漫長的時間。(3)群落之外的環(huán)境條件,諸如氣候、地貌、土壤和火等,??沙蔀橐鹧萏娴闹匾獥l件。由于人類過度開墾,破壞了土壤表土層及耕作層的結構,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使得該地區(qū)群落的演替速度變快,但演替的方向未發(fā)生改變??键c互動探究知識小體系1.下列有關生物群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竹林中鳳尾竹高低錯落有致,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B.兩種生物競爭的結果一定是一方處于劣勢甚至滅亡C.淡水魚占據不同的水層而出現分層現象,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D.在棄耕農田上發(fā)生的演替最終一定會發(fā)展到森林階段教師備用習題[答案]C[解析]竹林中鳳尾竹只是一個種群,不能構成群落;若兩種生物的生存能力大致相當,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兩者可以共存于群落中;淡水魚的分層與它們的食性有關;在棄耕農田上發(fā)生的演替,最終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一定會發(fā)展到森林階段。2.關于群落水平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群落具有水平結構而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群落不具有B.環(huán)境條件分布不均勻是形成群落水平結構的原因C.湖泊各個水層中分布著不同種動物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D.種群中的個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教師備用習題[答案]B[解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群落均具有明顯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A項錯誤。群落水平結構的形成是由于環(huán)境條件分布不均勻,如地形的起伏、光照的強弱、濕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響,B項正確。2.關于群落水平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群落具有水平結構而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群落不具有B.環(huán)境條件分布不均勻是形成群落水平結構的原因C.湖泊各個水層中分布著不同種動物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D.種群中的個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教師備用習題湖泊各個水層中分布著不同種動物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C項錯誤。種群中的個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不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D項錯誤。3.“燒芭”(焚燒芭蕉樹)是一種傳統(tǒng)的農耕文化,在巴西等熱帶國家盛行。火山噴發(fā)是一種自然現象,噴發(fā)的巖漿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甲地發(fā)生過“燒芭”現象,乙地發(fā)生過火山噴發(fā)現象,之后兩地均發(fā)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關于甲、乙兩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兩地發(fā)生的演替類型不同B.即使有人為因素的干擾,甲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