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76 正確使用修辭-把握特色合理分析_第1頁
課時76 正確使用修辭-把握特色合理分析_第2頁
課時76 正確使用修辭-把握特色合理分析_第3頁
課時76 正確使用修辭-把握特色合理分析_第4頁
課時76 正確使用修辭-把握特色合理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76正確使用修辭——把握特色,合理分析掌握幾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并能夠在情境中靈活運用。

年份卷別所考修辭設問方式2023新課標Ⅰ卷疊詞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處處、微微、

早早”,說說它們和“處、微、早”

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年份卷別所考修辭設問方式2022新高考Ⅰ卷設問、排比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新高考Ⅱ卷排比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除了比擬以外還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結合原文分析其表達效果。全國甲卷借代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槐蟬”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年份卷別所考修辭設問方式2023新課標Ⅰ卷疊詞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處處、微微、早

早”,說說它們和“處、微、早”相

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年份卷別所考修辭設問方式2022新高考Ⅰ卷設問、排比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

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

效果。新高考Ⅱ卷排比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除了比擬以外還使

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結合原文分析其

表達效果。全國甲卷借代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槐

蟬”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年份卷別所考修辭設問方式2021新高考Ⅰ卷對偶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

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全國甲卷擬人文中畫波浪線處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

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2020新高考Ⅰ卷比喻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

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新高考Ⅱ卷比喻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

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命題特點1.從題型角度,雖也出現(xiàn)過選擇題,比如2022年全國甲卷,但以主觀

題形式為主。2.從考查點角度,比喻、比擬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這幾年還考查了排比、設問、借代等,甚至2023年新課標Ⅰ卷還考查了疊詞這種修辭手法。3.從考查方式角度,既可直接分析修辭的構成和表達效果,也可以間接方式來考查,比如放在擴展語句、仿寫、句式效果比較中來考查。4.從趨勢角度,現(xiàn)在更注重因文設題,考查形式會越來越靈活。

掌握九種常見的修辭手法見分冊《知識清單》“清單八”。1.(2022·全國甲卷,節(jié)選)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槐

蟬”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又是一年槐花兒飄香的季節(jié),小伙伴們有沒有想起兒時那些帶有

媽媽專屬味道的槐花美食?不過,槐花并非都可以食用。常見的槐花

有三種:淡黃色的國槐花,夏末開花,可以入藥但不可食用;白色的

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開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藥;

紅色的槐花(變種)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也不可入藥。也就是

說,我們吃的槐花美食來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國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觀植物,原產北美。而我國土生土長的樹種,是國槐。國槐在我國不只是一種常見的良木,而且作為一種文化元素融入傳統(tǒng)文化之中。比如被奉為“神樹”,種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壇周圍;作為吉祥的象征,種在庭前屋后。古代社會,槐樹還是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宰輔之位的象征,并出現(xiàn)了一些由“槐”字構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詞,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蟬.(高官顯貴)、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樹因此也受到讀書人的喜愛。A.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B.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C.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D.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借代修辭手法的辨別能力。材料中說“槐

蟬”指的是高官顯貴。古代的槐樹帶有吉祥、神圣的文化色彩,而

“蟬”又是古代侍從官的冠飾,所以借“槐蟬”來指高官顯貴,這是

借代。四個選項中,A項的“管弦”是樂器的借代用法,因為樂器與

弦有直接聯(lián)系;B項的“桑梓”是故鄉(xiāng)的借代用法,因為古人喜歡在

住宅周圍種植桑樹和梓樹,桑梓與故鄉(xiāng)有關聯(lián);C項的“娥眉”是美

女的借代用法,“娥眉”來自“蛾眉”,原指女子的眉毛像蠶蛾觸須

般細長而彎曲,后來就用描寫眉毛的詞語來代指美女,二者之間有聯(lián)

系。D項的“木石”沒有運用修辭手法,這句詩說人心是有感覺的,

不是無知覺、無感情的木石。2.(2023·新課標Ⅰ卷,節(jié)選)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處處、微微、早

早”,說說它們和“處、微、早”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天是越來越冷了,祥子似乎沒覺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

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會覺得寒冷。地上初見冰凌,連便道上的

土都凝固起來,處處顯出干燥,結實,黑土的顏色已微微發(fā)些黃,像

已把潮氣散盡。特別是在一清早,被大車軋起的土棱上鑲著幾條霜

邊,小風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極高極藍極爽快的天;祥子愿意

早早的拉車跑一趟,涼風颼進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

哆嗦,一痛快。參考答案:①“處”表示地方,重疊后表示每一個地方;②“微”表

示輕微,重疊后表示更加輕微;③“早”表示時間比較靠前,重疊后

表示時間非常早。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重疊帶來的語意變化的把握能力,引導考生注

重發(fā)展語感,增強對語言規(guī)律的認識。重疊是漢語一種很有特色的語

言現(xiàn)象。古今文學作品都非常重視重疊詞語的使用。漢語中多種詞類

如名詞、動詞、形容詞都有一部分能夠重疊,重疊形式也多種多樣,

如AA式、AABB式、ABAB式、ABB式等,重疊后的語意也有相應的

變化。本題考查的是AA式重疊。一般來說,名詞的AA式重疊帶來周

遍義,強調全部、每一,如“人人”;動詞重疊有嘗試義、短暫義,如“看看”;形容詞、副詞重疊有程度加深或者恰當義,如“長長”“大大”。本題并不要求考生回答得這么專業(yè),只需要根據(jù)語境判斷出重疊詞語和原式在語意上的不同。第一個重疊形式是“處處”,原式是“處”,現(xiàn)代漢語一般不單獨使用?!疤帯北硎镜胤?,如“問詢處”,重疊后的“處處”表示周遍義,即每一個地方,文中意思是每個地方都干燥結實。第二個重疊形式是“微微”,原式是“微”,表示輕微,重疊后微小的程度加深,表示更加輕微,文中表示黑土發(fā)黃的程度非常輕微。第三個重疊形式是“早早”,

原式是“早”,表示時間靠前,重疊后表示很早,文中意思是祥子愿意早上很早就去拉車。3.(2022·新高考Ⅱ卷,節(jié)選)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除了比擬以外還使

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結合原文分析其表達效果。(

這小城里面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xiàn)在埋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

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八十,祖

父就死了。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xiàn)在完全

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xiàn)在根本沒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

著那大向日葵,那黃昏時候的紅霞是不是還會一會兒工夫變出來一匹

馬來,一會兒工夫變出來一匹狗來,那么變著。參考答案:排比。①使內容豐富:以三個結構為“那……是不是還……”的句子,用細

膩的筆觸從不同角度一一展現(xiàn)“我”對園中各種美好景物的回憶。②增強語勢:三個結構相似的句子排列連用,有力地抒發(fā)了“我”對

曾經的樂園的無限懷念和一切美好終將逝去的惆悵。解析:本題考查對常見修辭手法的辨別、分析能力。由文中畫波浪線

的部分中的“那……是不是還……”這一結構相似的句式的排列連用

可以判斷出修辭手法為排比,而對于排比的表達效果,可從內容和語

勢兩個角度分析。

1.修辭手法選擇題答題方法(1)認真審題,明確題干要求。(2)掌握各種修辭手法的判斷方式或依據(jù)。(3)比對排除,確定答案。2.修辭手法主觀題答題方法(1)明確是什么修辭手法,并分析其結構。(2)分析在具體的語句中,這種修辭手法是如何體現(xiàn)的。(3)調動知識儲備,結合具體語境,分析這種修辭的使用效果。

1.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潘多拉魔盒”所用修辭手法相同

的一項是(

據(jù)統(tǒng)計,人類傳染病60%來源于動物,50%的動物傳染病可傳染

給人類。那么,這些野生動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嗎?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野生動物體內的病毒

為何會在人類社會中傳播?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根源主要在于人類和

野生動物接觸增多,導致野生動物體內的病毒和人類密切接觸,增加

變異和在人群中傳播的風險。因此,只要減少和野生動物的接觸,就會大大降低病毒跨物種傳播的概率。另外,人類活動嚴重破壞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也是人畜共患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經常說要保護野生動物,在很多人眼里:它們弱小,無助,可憐,需要人類的保護。其實,我們之所以要保護野生動物,是因為野生動物也在保護我們人類。當前,人類開始重新思考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系,從流行病傳播的角度來說,只有真正找到病毒的中間宿主,才可能徹底切斷病毒的傳播鏈。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B.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D.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解析:

文中“潘多拉魔盒”是比喻,把野生動物比作潘多拉魔

盒。A項,借代,用“絲竹”代指音樂,用“案牘”代指繁忙的公

務。B項,借代,用“干戈”代指戰(zhàn)爭。C項,比喻,用“雪”比喻

浪花。D項,借代,用“風流”代指古代英雄。2.(2022·新高考Ⅰ卷,節(jié)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

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科學家欒恩杰當年高考時報考的是電機系,因為服從國家安排改

學自動控制,從此與國防和航天事業(yè)有了不解之緣?!?/p>

失敗在航天領域的研發(fā)過程中是司空見慣的。欒恩杰從導彈研究

的技術員到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失敗,大到

火箭里面的特殊裝置出現(xiàn)問題,小到一個插頭插錯了,這些失敗意味

著什么?意味著多少個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著接下來的工作更加艱苦卓絕,意味著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間換了賽道,

欒恩杰認為:失敗也是在給我們上課,當問題一一解決的時候,成功

就在我們前面。參考答案:①設問:先用“失敗意味著什么”提問,然后自己作答,

有提請注意、引導思考、強化回答內容的效果。②排比:連用三個

“意味著……”的語句,形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把失敗帶來的嚴重后

果有層次地表達了出來。解析:首先明確設問的內容。畫橫線句子先對研究失敗的意味進

行提問,并從辛苦白費、工作更艱苦、可能使中國在世界航天格

局中改變賽道三方面進行回答,充分闡述了研究失敗所帶來的影

響和意義。再看排比的使用。在設問的答句中,連用三個“意味

著……”,回答了“這些失敗意味著什么”的同時,在影響的程

度上,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闡述由此帶來的后果或影響。最

后,闡述效果。設問是自問自答,有提請注意、引導思考、強化

回答內容的效果;運用排比,形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這里就把失

敗帶來的嚴重后果有層次地表達了出來。3.第①段中的比喻貼切形象,表現(xiàn)力強,請加以賞析。①當一雙腳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時候,其實,那種心痛的感覺,就

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上。②我說的是,在西部腹地,看著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

艾比湖;我說的是,面對一片白色的鹽堿,以及狂風掠過時卷起

的漫漫沙塵。參考答案:這個比喻,將“一雙腳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時候的感覺比

喻為“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上”的感覺,形象逼真,具有很強的表

現(xiàn)力。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上,不光是疼痛的感覺,還有因為是自

己的骨頭而有痛心悔恨的心理;而一雙腳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時候,同

樣不僅有腳底的疼痛,更有因為這湖的干涸是人類自己行為造成的而

產生的悔恨心理。解析:回答此題,首先要根據(jù)文本,辨識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雙

腳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時候”的感覺比喻為“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頭

上”,然后再根據(jù)比喻修辭的特點,分析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即

“有痛心悔恨的心理”,最后指出比喻作用。4.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畫線部分。戈壁是干燥的,它滿身的沙礫像是巴丹吉林松動的皮膚,一波一

波的流沙猶如大地的皺紋,朝向天空張開巨大的喉嚨——它在春秋季

節(jié)連綿的風暴仿佛一聲聲震天動地的嘶吼。上天和我們都看見了,可

是上天睡著了,無動于衷。我們只能看著,聽著并忍受著,我們的力

量小得出奇。參考答案:將“沙礫”比作“皮膚”,將“流沙”比作“皺紋”,將

“風暴”比作“震天動地的嘶吼”,喻體選擇貼切新穎又有視覺沖擊

力,與戈壁嚴酷(或強悍/充滿自然的偉力)的環(huán)境特點相契合,也形

象地表達了作者悲愴的情感。課時作業(yè)鞏固提升1.(2024·江蘇常州調研)下列語句中,與其他三項的修辭手法不同

的一項是(

)風從窗口吹進,禮貌而輕柔。風是無意的,不應該對我有敵意,

也不會給我?guī)硎裁赐纯?,只是一種習慣。風一吹,我就掉過頭,順

著那一習涼,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僅發(fā)現(xiàn)了窗外的一切,還看到了

一種懸空。樹枝輕輕地向我招手,晃動的只是它纖細的指尖。1234567我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已經懸空在這個城市中。一幢樓房,撐起

雙臂,輕輕地把我高高舉起。然后懸空放置,身不由己。兩腳之下,

華麗的實木地板,還有地板上的茶幾、沙發(fā)、電視,都與我一樣懸空

著。我的心空蕩蕩的,仿佛一艘無法泊岸的船,飄忽在浩瀚的海面。

天再藍,離我太遠,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飄忽不定的水。在

這個城市生存了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被懸空的,面對黑洞

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獨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1234567A.風從窗口吹進,禮貌而輕柔。B.樹枝輕輕地向我招手,晃動的只是它纖細的指尖。C.一幢樓房,撐起雙臂,輕輕地把我高高舉起。D.孤獨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解析:

A項,以“禮貌而輕柔”形容風,賦予其人的特點,為比

擬;B項,以“招手”“纖細的指尖”描述樹枝,賦予其人的特點,

為比擬;C項,以“撐起雙臂”“舉起”描述樓房,賦予其人的特

點,為比擬;D項,把“身影”比喻為手,為比喻。12345672.(2023·福建廈門一中月考)下面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排比的

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它的表達效果。20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條地鐵在北京通車,轟隆向前的不僅是

穿行首都地下的儀式感,還寓意著新技術帶來的美好生活。幾十年

后,當中國企業(yè)走出國門承建他國城市的地鐵,當制造、使用盾構機

成為中國人的“看家本領”,當中國制造成為高品質地鐵設備的代名

詞,作為一種新技術想象的地鐵持續(xù)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1234567參考答案:三個“當……”句子構成排比句,節(jié)奏感強,感情充沛,

增強了表達的氣勢,表現(xiàn)出作者對中國地鐵技術走向世界的自豪、贊

嘆之情。解析:形式上,畫橫線的句子采用“當……,當……,當……”三個

相同的句式,構成排比修辭手法,節(jié)奏和諧、感情充沛,增強了表達

的氣勢。內容上,“中國企業(yè)走出國門承建他國城市的地鐵”“制

造、使用盾構機成為中國人的‘看家本領’”“中國制造成為高品質

地鐵設備的代名詞”,三個排比句層層遞進,表現(xiàn)出作者對中國地鐵

技術“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的贊賞——走向世界的自豪、贊嘆之情。12345673.(2023·湖南衡陽八中月考)下面文中有兩處畫波浪線部分,結構

大體相同,請簡要分析二者在修辭手法上的異同。人勤地不懶,出一分勞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驗證不遠,不出

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濕潤的菜畦吧,就從那里會生長出又綠又嫩

又茁壯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條播的行列整齊,撒播的萬頭攢

動,點播的傲然不群,帶著笑,發(fā)著光,充滿了無限生機。一棵新芽

簡直就是一顆閃亮的珍珠?!耙褂昙舸壕隆笔抢隙诺脑娋浒?,清新極

了;老圃種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詩?1234567參考答案:①同:兩句都運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辭手法,分別將

“一棵新芽”比作“一顆珍珠”,將“一畦菜”比作“一首詩”。②

異:第一句只運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辭手法,第二句還運用了反問

的修辭手法。1234567解析:題干要求分析二者在修辭手法上的異同,可先分析“同”,這

兩句都運用了比喻中的暗喻的修辭手法,第一句本體是“一棵新

芽”,喻體是“一顆珍珠”,比喻詞是“是”;第二句本體是“一畦

菜”,喻體是“一首詩”,比喻詞是“是”。再分析修辭上的

“異”,第一句只運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第二句“怕不就是一首更

清新的詩?”還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12345674.(2024·寧夏銀川一中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題目。

世人都知道赤水河兩岸是美酒的滋生地。隨便扳著手指數(shù)一下,

就能吐出一串串名酒的名字。二郎鎮(zhèn)人造酒,技法靈活,如有神授。

他們在大山里找到一處奇怪的天然洞穴,它竟然分成上下兩層,闊如

神仙廳堂;洞內四季常溫,正好用來囤放酒甕。那一排排黑色陶甕就

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室外風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過了幾

十年上百年,它們才開口吐香,一瞬間醺醉了整個世界。1234567外地人在這里一邊吃著山菜,一邊飲酒思源;喝過酒再來赤水河

邊,端量著比它的名聲小了許多的深色水流,自然要問來問去。當?shù)?/p>

人手指兩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說往昔的戰(zhàn)爭

和大水故事。這里是碼頭,那里是航道,首尾不斷是鹽船,欸乃聲聲

帆影遠。不遠處的自貢為古老的鹽都,赤水成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

的繁華和忙碌。鹽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人民多了品咂。(1)請用一組對稱句給二郎古鎮(zhèn)擬寫一則旅游宣傳標語,不超過25

個字。參考答案:品二郎古鎮(zhèn)芳香美酒,聽赤水河道往昔故事。1234567解析:

解答此題,首先要從文中找出并概括二郎古鎮(zhèn)的特點:

“美酒的滋生地”是二郎鎮(zhèn)最重要的特點,故可得出特點一是有芳香

美酒。再結合原文“當?shù)厝耸种竷砂堵愠龅暮拥?、被流水切割出的?/p>

道深痕,言說往昔的戰(zhàn)爭和大水故事”可知,除了造酒,二郎古鎮(zhèn)邊

上的赤水河道,還有非常豐富的往昔故事。故用對稱句(對偶句)表

述出來,可以是:品二郎古鎮(zhèn)芳香美酒,聽赤水河道往昔故事。1234567(2)請指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并簡要分析其

構成和表達效果。參考答案:擬人。作者寫陶甕“安歇”“孕育”“吐”“醺醉”,賦予陶甕以人的行為,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出二郎鎮(zhèn)人獨特的造酒技法,突出了二郎鎮(zhèn)酒的獨特芬芳和滋味。1234567解析:畫波浪線句中,主語是“那一排排黑色陶甕”,作為人造

物,它們本沒有情感意識,也不可能有行為、語言等。但作者在這里

說它們“安歇”“默默孕育”“開口吐香”“醺醉”,這些都是人類

獨有的意識形態(tài)與行為,可見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手法,賦予陶甕以

人的行為。而作者用這一手法,描寫黑色陶甕“就安歇在大山腹

中”“默默孕育自己”“待度過了幾十年上百年”,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

出了二郎鎮(zhèn)人獨特的造酒技法。最后“開口吐香,一瞬間醺醉了整個

世界”的描寫,則突出了二郎鎮(zhèn)酒的獨特芬芳和滋味。12345675.(2023·河南開封一模)下面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連用四個“平

?!?,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說明。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長久不衰,因為它原就是經多少代人錘煉淘汰

的結果。民歌之所以廣泛流傳,因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道法

自然,民歌以真誠和素樸為美。真誠而素樸的憂愁,真誠而素樸的愛

戀,真誠而素樸的希冀與憧憬,變成曲調,貼著山走,沿著水流,順

著天游,信著天游;變成唱詞,貼著心走,沿著心流,順著心游,信

著心游。1234567其實,流行歌曲的起源也應該是這樣——唱平常人的平常心,唱平常

人的那些平常的牽念,喜怒哀樂都是真的、刻骨銘心的、魂牽夢縈的,

珍藏的也好,坦率的也好,都是心靈的作為,而不是喉嚨的集市。幾

十幾百年前可能也有流行歌曲,有很多也那么旋風似的東南西北地刮

過,因其不是發(fā)源于心因而也就不能留駐于心,早已被人淡忘。民歌

不管是異時的還是異域的,只要是從心里流出來的,就必定能夠流進

心里去。1234567參考答案:使用間隔反復修辭,強調突出流行歌曲唱的都是真摯感人

的,源于生活發(fā)自內心,最稀松常見普通平凡,卻能給人留下深刻印

象并難以忘懷,具有真誠素樸的美。解析:題干已經明確畫線句子連用四個“平常”,這是使用了反

復的修辭手法?!捌匠!毙稳萜胀ǎ话?,不特別。這里屬于反

復修辭里的間隔反復?!俺匠H说钠匠P?,唱平常人的那些平

常的牽念”是對“流行歌曲的起源也應該是這樣”的解釋說明,

這樣分析“平常”的表達效果,也就要分析“流行歌曲的起源”。1234567結合“其實,流行歌曲的起源也應該是這樣”中“這樣”一詞理

解,說明流行歌曲的起源與上文民歌相近,“道法自然,民歌以

真誠和素樸為美”“貼著心走,沿著心流”,可見流行歌曲真誠

素樸的特點和發(fā)自內心的真實。再結合后文“喜怒哀樂都是真的、

刻骨銘心的、魂牽夢縈的,珍藏的也好,坦率的也好,都是心靈

的作為”“只要是從心里流出來的,就必定能夠流進心里去”可

知,流行歌曲源于生活發(fā)自內心,最稀松常見普通平凡,卻能給

人留下深刻印象并難以忘懷,具有真誠素樸的美。12345676.(2023·廣東深圳一模)下面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辭手

法?請結合文本分析其表達效果。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緩的涼風看守著整夜,在這境界這時

間唯一的足以感動心情的就是蟲兒們的合奏。它們高、低、宏、細、

疾、徐、作、歇,仿佛曾經過樂師的精心訓練,所以這樣地無可批

評。其實他們每一個都是神妙的樂師,眾妙畢集,哪有不成人間絕響

的呢?雖然這些蟲聲會引起勞人的感嘆,秋士的傷懷,獨客的微喟,

思婦的低泣;但是這正是無上的美的境界,絕好的自然詩篇,不獨是

旁人最歡喜吟味的,就是當境者也感受一種酸酸的麻麻的味道,這種

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雋永的。1234567參考答案:①比喻。將秋蟲比作神妙的樂師,生動形象地說明每一個

秋蟲的演奏都非常精妙。②反問。以反問的語氣突出強調秋蟲的合奏

確實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