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虹口區(qū)復興高級中學2025屆語文高三上期末考試模擬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nèi)。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1.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石墨烯手機充電時間只需短短數(shù)秒,就能達到滿檔,可以連續(xù)使用半個月;石墨烯電池只需充電10分鐘,環(huán)保節(jié)能汽車就有可能行駛1000公里。B.黔川到川南的高粱,供給赤水河流域的茅臺、郎酒,企業(yè)收糧小組每年按時按戶從選種、收購到施肥全程監(jiān)控。C.余光中詩風多變,早年更多受到新月派詩人的影響,繼而注重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體驗,最后轉(zhuǎn)向融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新古典主義。D.就在美國指責伊朗向也門胡塞武裝出售彈道導彈的兩天前,與沙特和以色列保持良好關系的俄羅斯突然做出從敘利亞撤軍。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王阮,字南卿,江州人。父彥傅,靖康勤王,有功。阮少好學,尚氣節(jié)。常自稱將種,辭辯奮發(fā),四坐莫能屈。嘗謁袁州太守張械,械謂曰:“當今道在武夷,子盍往求之?”阮見朱熹于考亭,熹與語,大說之。登隆興元年進士第。時孝宗初即位,欲成高宗①之志,首詔經(jīng)理建業(yè)以圖進取,而大臣巽懦幸安,計未決。阮試禮部,對策曰:“臨安面湖背海,膏腴沃野,足以休養(yǎng)生聚,其地利于休息。建康東南重鎮(zhèn),控制長江,呼吸之間,上下千里,足以唬視吳、楚,其地利于進取。建炎、紹興間,敵人乘勝長驅(qū)直搗,而我?guī)熞嗌鯌v也。上皇遵養(yǎng)時晦,不得與平,乃駐臨安,所以為休息計也。已三十年來,闕者全,壞者修,弊者整,廢者復,較以曩昔,倍萬不侔。主上獨見遠覽舉而措諸事業(yè)非固以臨安為不足居也戰(zhàn)守之形既分進退之理異也。古者立國,必有所恃,謀國之要,必負其所恃之地。秦有函谷,蜀有劍閣,魏有成皋,趙有井陘,燕有飛狐,而吳有長江,皆其所恃以為國也。今東南王氣,鐘在建業(yè),輟而弗顧,退守幽深之地,如是而曰謀國,果得為善謀乎?且夫戰(zhàn)者以地為本,湖山回環(huán),孰與乎龍盤虎踞之雄?胥潮奔猛,孰與乎長江之險?今議者從習吳、越之僻固,而不知秣陵之通達,是猶富人之財,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儻六飛②順動,中原在跬步間,況一建康耶?古人有言‘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人患不為爾。”知貢舉范成大得而讀之,嘆曰:“是人杰也!”調(diào)南康都昌主簿,以廉聲聞,移永州教授。獻書闕下,請罷吳、楚牧馬之政,而積馬于蜀茶馬司,以省往來綱驛之費,凡數(shù)千言。紹熙中,知濠州,請復曹瑋方田,修種世衡射法,日講守備,與邊民親訪北境事宜。終阮在濠,金不敢南侵。其后改知撫州。韓侂胄宿聞阮名,特命入奏,將誘以美官,夜遣密客詣阮,阮不答。私謂所親曰“吾聞公卿擇士,士亦擇公卿。劉歆、柳宗元失身匪人,為萬世笑。今政自韓氏出,吾肯出其門哉?”陛對畢,拂衣出關。侂胄聞之大怒,批旨予祠。阮于是歸隱廬山,盡棄人間事,從容觴詠而已。朱熹嘗惜其才氣術略過人,而留滯不偶云。嘉定元年卒。(選自《宋史·王阮傳》,有刪節(jié))[注]①高宗:宋高宗趙構(gòu),南宋開國皇帝。②六飛:古代皇帝的車駕六馬,疾行如飛,常以此代皇帝。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主上獨見遠覽/舉而措諸事/業(yè)非固以臨安為不足居也/戰(zhàn)守之形既分/進退之理異也B.主上獨見遠覽/舉而措諸事/業(yè)非固以臨安為不足居也/戰(zhàn)守之形/既分進退之理/異也C.主上獨見遠覽/舉而措諸事業(yè)/非固以臨安為不足居也/戰(zhàn)守之形既分/進退之理異也D.主上獨見遠覽/舉而措諸事業(yè)/非固以臨安為不足居也/戰(zhàn)守之形/既分進退之理/異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A.勤王,君王有難,臣下起兵救援君王。這里指北宋靖康之亂時王彥傅曾帶兵救援朝廷。B.建業(yè),地名,今南京。后文中的“建康”“秣陵”也都是南京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稱呼。C.教授,官職名,是地方教育機構(gòu)的長官,主要負責科舉考試、教育內(nèi)容的設定等事務。D.陛對,指古代臣子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詢或臣子間相互質(zhì)詢。陛,古代宮殿的臺階。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阮年幼好學,為人喜愛。他曾經(jīng)拜見袁州太守張械,后又到號亭拜謁朱嘉,朱熹和他交談后感到非常高興。B.王阮為官清廉,勇于變革。他任主簿以清廉聞名,做永州教授時為節(jié)省費用而改變在吳、楚一帶養(yǎng)馬的政策。C.王阮盡忠職守,不忘備戰(zhàn)。他擔任濠州太守時,每天講授防御,還親自探訪邊境,金人因此不敢向南侵犯。D.王阮崇尚氣節(jié),不畏權貴。他堅持操守,不肯投身韓侂胄門下,以免為后人恥笑,最終歸隱廬山,不問世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是猶富人之財,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2)韓侂胄宿聞阮名,特命入奏,將誘以美官,夜遣密客詣阮,阮不答。5.范成大認為王阮是人中豪杰的原因是什么?請談談你的看法。3.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說法表述錯誤的一項是()A.“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語出《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季鷹指晉朝吳地人張翰?!妒勒f新語》記載,他在洛陽做官,西風起即想起家鄉(xiāng)莼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辭官回鄉(xiāng)。后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xiāng)、棄官歸隱稱為莼鱸之思。B.“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語出《師說》。其中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學問和技能。C.初七下九,語出《孔雀東南飛》。“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初七,指農(nóng)歷七月七日,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農(nóng)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在漢代,每月十九日是婦女歡聚的日子。D.《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著?!蹲髠鳌放c《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4.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波德萊爾的詩句總是肌體柔軟,眼神迷離,透著些許慵(yōng)懶,意象與意象互相融合,句與句彼此鉤連,蜿(wān)蜒上升,有著“豐饒的倦怠”之美。B.新見的巴蜀文字璽(xǐ)印,成都船棺葬等處發(fā)現(xiàn)的巴蜀文字題銘,還有從道教符箓上剝(bāo)離出來的巴蜀文字符號,都可能是漢字以外的另一種文字。C.臺風“利奇馬”給臨海造成了嚴重內(nèi)澇,皮劃艇世界冠軍許亞萍不顧湍(tuān)急的水流和腿腳上的淤(wū)青,駕駛著沖鋒舟,轉(zhuǎn)移了三十多位受災村民。D.針眼在醫(yī)學上稱為麥粒腫,又叫眼瞼(jiǎn)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炎癥,相當于微型的皮膚的癤(jiē)腫,得了針眼自然會很疼。5.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秋日山寺懷友人(唐)劉滄蕭寺樓臺對夕陰,淡煙疏磬散空林。風生寒渚白蘋動,霜落秋山黃葉深。云盡獨看晴塞雁,月明遙聽遠村砧。相思不見又經(jīng)歲,坐向松窗彈玉琴。1.現(xiàn)準備將本作品與同類作品合編一部詩集,以下命名合適的一項是()。A.《詠秋即興》 B.《清秋思遠》C.《懷古傷秋》 D.《秋日贈別》2.下列點評與本作品的寫作特點相符的一項是()。A.寓情于景物之中 B.遠景與近景交錯C.對比與襯托并用 D.以虛景襯托實景3.你認為本作品哪一聯(lián)寫景最妙?請賞析其妙處所在。6.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妝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死于安樂也。(《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3)淇則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詩經(jīng)·衛(wèi)風·氓》)(4)____________________,紉秋蘭以為佩。(屈原《離騷》)(5)捫參歷井仰脅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6)莊生曉夢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錦瑟》)(7)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8)____________________,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答客誚》)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所謂“元典精神”,是指一個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體現(xiàn)的原創(chuàng)性精神。這種典籍因其首創(chuàng)性及覆蓋面的廣闊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該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成為生活的指針。印度的《華陀經(jīng)》、波斯的《古圣經(jīng)》,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論著,猶太及基督教的《圣經(jīng)》、伊斯蘭教的《可蘭經(jīng)》,都被相關民族視為“圣典”或“元典”。在中華文化系統(tǒng)中,堪稱元典的是“六經(jīng)”,與之相關的《論語》《孟子》《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質(zhì)。文化元典是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產(chǎn)物,當以歷史文獻視之,“六經(jīng)皆史”即此之謂也。同時,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觀照久遠的歲月,反復被后人重新刻勒,對該民族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審美情趣、思維定式造成深遠而又長期的影響。元典的這種超越性并非某種神秘因子所造成,乃是由其基本特質(zhì)所致:它們的思考指向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普遍性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各個時代的人類所始終關心的,也就是說,元典討論的是不朽的主題,同時,元典在回答這些始終困擾著人類的普遍性問題時,提供的是一種哲理式的框架,而并非實證性的結(jié)論;是一種開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閉式的教條,這使元典不致因內(nèi)容和形式的時代局限淪為明日黃花,而以一種靈感的清泉,贏得不朽性,一再發(fā)揮巨大的啟迪功能。從文化史角度審視,近代文明既是對中世紀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同時也是對中世紀某些束縛社會進步的制度和精神的否定。近代文明實現(xiàn)這種對中世紀的否定,往往借助于對古代文明某些因素的“復歸”。當然,這種復歸并非復古,而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進程。這種向“哲學原旨”“文化原本”汲取靈感、獲得前進基點的文化現(xiàn)象,不僅在西方出現(xiàn)過,在東方也多次出現(xiàn)。中國哲人對此早有領悟??贾灾袊枷胛幕?“返其初”的現(xiàn)象可謂俯拾即是。即以龔自珍為例,便有相當精辟的識見。稍后的經(jīng)史學家皮錫瑞在論及清學演變時曾概括道:學愈進而愈古,義愈推而愈高;屢遷而返其初,一變而至于道。19世紀中后葉活躍在中國思想界的先進文化人,從徐繼畬、魏源到郭嵩燾、薛福成進而到康有為、梁啟超繼之到孫中山、章太炎,其具體見解雖各有差異,但菲薄“近古”崇尚“遠古”并以此求新、求變,卻是他們共同遵循的一條思維路向。20世紀以降,工業(yè)文明在全球范圍取得長足進展,特別是現(xiàn)在,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世界各國在工業(yè)化的軌道上突飛猛進,文明的器用層面、制度層面和觀念層面都發(fā)生著愈益深刻的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然而,“現(xiàn)代化”給人類帶來的并非單一式的進步,而是善惡并進、苦樂同行的矛盾過程,正所謂“省憂喜之共門兮,察吉兇之同城”。不論與自然交互關系這一面,單就人與人的關系這一面而論,工業(yè)文明取得了社會契約化、法治化、民主化的重要進程,卻又帶來社會的失衡和人的異化,物欲主義的泛濫、道德的沉淪、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離等令人困擾的問題,顯示了個人失調(diào)以至社會失衡的危險趨向。面對當今形勢,人類正在尋找解決途徑。在這一努力過程中,元典精神可以給予我們以啟示。中華元典所貫穿的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兼內(nèi)外的融通精神,行健不息、生生不已的好勤樂生主義、人道親親的人文傳統(tǒng),以及德業(yè)日新意識、社會改革意識、文化包容意識、守中和諧意識等等,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的轉(zhuǎn)化,無疑會成為現(xiàn)代人克服“現(xiàn)代病”的良藥。這便是在“退卻與重回”中獲得民族文化原創(chuàng)性動力的“返本開新”之路,用新見變化元典的革故鼎新之路。這種雙向性的辯證發(fā)展進程,正是中華文化現(xiàn)代化的正途。(摘編自馮天瑜《中華元典精神的近現(xiàn)代意義》)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元典精神體現(xiàn)在世界各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化典籍中,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質(zhì)。B.文化元典提供永恒的精神因子,能產(chǎn)生不朽而深遠的影響,以解決困擾人的問題。C.近代文明在其發(fā)展的進程中選擇以“尚古”作為前進的基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D.工業(yè)文明利弊參半,只有走上用新見變化元典的道路才是中華文化現(xiàn)代化的正途。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從歷史到現(xiàn)實展開論證,既有對歷史發(fā)展的深刻剖析,也有對當下現(xiàn)實的冷峻思考。B.文章圍繞論題,采用層層推進的方式進行論證,從多個角度充分說理,具有嚴密的邏輯性。C.文章論述從文化史角度審視近代文明時,將國外史料與中國文化人的理論材料作了對比。D.文章末段從解決問題的立場出發(fā),指出面對當今形勢,人類特別是中國正在尋找解決途徑。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個民族的“文化元典”必有其原創(chuàng)性的元典精神,這種精神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在該民族的社會與生活之中。B.元典永遠不會被時代淘汰,因為元典超越現(xiàn)實關照久遠,摒棄實證親近哲理,具有開放的氣度和終極關懷的胸襟。C.東西方文化共同遵循一條借助“復歸”來謀求現(xiàn)實變革的思路,以至“返其初”的現(xiàn)象深刻影響了近代文明的進程。D.中華元典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今要發(fā)展現(xiàn)代中國,還需要開辟來自中華文化原創(chuàng)性動力的“返本開新”之路。8.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題。畫家畫天空,背后有科學愛德華·蒙克的《吶喊》中,天空充滿了紅色的顏料,它們像一大塊黏乎乎的東西,看起來如此沉重,似乎即將壓下來。這夸張的色彩也許不是畫家的隨意潑墨,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物理學家唐納德·奧爾森在《天空和望遠鏡》雜志中指出,蒙克畫中的紅色天空,也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那些傳世畫作往往反映了真實的氣候環(huán)境情況。希臘氣象局科學家赫里斯托斯·澤雷弗斯所帶領的科研小組也作了類似的研究。他們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畫和水彩畫。這些畫作分別出自12位著名畫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國印象主義畫家德加、奧地利畫家克里姆特、荷蘭畫家倫勃朗、德國宮廷畫師魯本斯等。最后他們把研究論文發(fā)表于《大氣化學與物理學》雜志上。該論文分析了16世紀以來554幅描繪日落景象的名畫中紅綠兩色的使用頻率,結(jié)果表明,在過去的100年中,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濃度一直呈上升趨勢。他們認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造成大氣中粉塵含量上升,這會阻礙陽光進入大氣層,導致全球暗化。英國伯明翰大學氣象學家約翰·托寧多年來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個時期英格蘭各地的天氣狀況,他意外發(fā)現(xiàn)莫奈旅居倫敦期間的作品為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莫奈創(chuàng)作于那時期的畫作中,陽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躍閃耀,天空呈現(xiàn)出奇異的色彩變化。約翰·托寧想到,這些豐富的顏色并非出于莫奈頭腦中的藝術幻想,而是來自真實的倫敦生活。那漫天黃色,應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燒后煙塵和硫酸鹽顆粒散布到空氣中,成為水蒸氣的凝結(jié)核所致,在此條件下形成的霧霾比自然形成的霧更為持久。比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其有關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的小說《霧都孤兒》中也寫道:“在城市邊緣地帶,霧是深黃色的??坷镆稽c兒,是棕色的。再靠里一點兒,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業(yè)區(qū)的中心地帶,霧是赭黑色的?!笨茖W家去作了驗證,選取莫奈1898—1900年創(chuàng)作的9幅作品,結(jié)合他同一時期的信件和日記,與美國海軍天文臺的數(shù)據(jù)對照。令他們驚嘆的是,莫奈身為藝術家,卻如同科學研究者一樣,一絲不茍地記錄了創(chuàng)作日期及太陽所處的位置,絕無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師的確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畫筆將倫敦當年的絕世光影留存于世的。不過印象派大師的絢麗色彩,可能來自PM10之類的大氣污染物,想到這點不免讓人有些沮喪。1.下列對文中畫線句中“沮喪”的原因的解說,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蒙克的《吶喊》中,天空充滿了紅色的顏料,它們像一大塊黏乎乎的東西,看起來如此沉重。B.日落油畫和水彩畫中紅綠兩色的使用頻率隨著大氣中粉塵含量的上升而上升。C.原先人們對印象派大師作品藝術特色的認識可能是錯誤的。PM10之類的大氣污染物早已有之,這不免讓人有些失落。D.莫奈畫作中那漫天黃色實為高硫含量的煤燃燒后的煙塵和硫酸鹽顆粒散布到空氣中形成的霧霾。2.下列推斷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科學家的研究證明,一些著名畫家筆下夸張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氣污染等自然現(xiàn)象的真實呈現(xiàn)。B.藝術家莫奈對創(chuàng)作日期及太陽所處位置的客觀記錄,與美國海軍天文臺同期的數(shù)據(jù)對照,相當客觀。C.研究者認為,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濃度呈上升趨勢能導致全球暗化,不過并非都由人為因素造成。D.約翰·托寧多年來對英格蘭各個時期各地的天氣狀況的苦心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得益于他一開始就對莫奈旅居倫敦期間的作品進行研究。3.從科學家對畫家和作家作品的研究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結(jié)論,請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你的理解。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厚葬薄葬與有鬼無鬼宋志堅王充《論衡》中的《薄葬》篇,結(jié)合有鬼無鬼,專論厚葬薄葬,對于儒墨兩家均有批評。墨家是信奉有鬼論的,王充批評墨家的就是這一點。他認為厚葬劣習之根源,正在于主張薄葬的墨家“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論。因為“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義。死人成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體驗的是薄義?;钊讼<较热烁S雍笕?,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難免趨“厚”棄“薄”,財產(chǎn)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窮,權勢大的不怕人家來掘墓。即使財力不濟,也要勉為其難。墨家的薄葬主張與有鬼論是相互矛盾的。倘若真的有鬼,聽從墨家的薄葬主張“(不)喪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認為:這種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張在內(nèi)的“墨術”難以流傳的重要原因。倡導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一個范本,連魯迅也稱頌“孔丘先生確是偉大,生在巫鬼勢力如此旺盛的時代,偏不肯隨俗談鬼神”。但儒家(包括孔子)的無鬼論不徹底。“以為死人有知,與生人無以異,孔子非之,而亦無以定實然”。其實,對于孔子來說,此非不能,實乃不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這一點:“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實,其意不分別者,亦陸賈之語指也。”葬禮是儒家之“禮”的一個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知“死人無知,不能為鬼”,厚葬也好,禮葬也罷,豈不都會難以為繼?對此,從孔子到漢代的陸賈心里都是明白的。這就難怪“不肯隨俗談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來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對來”了。在中國思想史上,儒墨之爭,遠遠超過“批林批孔”時所謂的“儒法斗爭”。孟子將墨子當作“無父”之“禽獸”,漢儒、宋儒都將墨家當作“攻乎異端”的重要對象,喪葬問題即是儒墨之爭的一個焦點。兩者針鋒相對,勢同水火。王充屬于儒家,但他贊成薄葬,僅是《薄葬》這篇名,就旗幟鮮明地亮出了他反對厚葬的觀點。他贊成儒家的無鬼論,但在有鬼無鬼的問題上,也毫不掩飾孔予以及儒家的小旮旯。贊成薄葬的王充,卻又批評主張薄葬的墨家,他沒有就事論事。反對厚葬的不僅是墨家,當年晏子向正想封賞孔子的齊景公進言,說了儒者的四個“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喪遂哀,破產(chǎn)厚葬,不可以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導致的“財盡民貧,國空兵弱”之惡果,更能從厚葬薄葬論與有鬼無鬼關系,洞悉厚葬之源。王充在《作對》篇中直言:“今著《論死》及《死偽》之篇,明死無知,不能為鬼,冀觀覽者將曉解約葬,更為節(jié)儉。”做學問的,很容易以學派站隊,以觀點劃線,黨同伐異。王充卻是一碼歸一碼,不為某一學派或某一觀點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長,各棄所短。這種實事求是精神,竊以為相當難得。(原載《文匯報》2013年12月28日)1.下列關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王充在《薄葬》中結(jié)合有鬼無鬼的觀點,對儒家的厚葬主張和墨家的薄葬主張均進行了批判。B.作者認為,厚葬劣習之根源正在于主張薄葬的墨家“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論。C.生在一個巫鬼勢力如此旺盛的時代,偏不肯隨俗談鬼神,正是因為如果孔子堅持無鬼論,那么儒家主張的葬禮中的“禮”,就不會被人們認同。D.作者認為,做學問的人,總以學派為標準站隊,以觀點為標準劃清界限,黨同伐異,而王充卻不是此類人。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充準確地抓住了墨家主張問題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墨家包括“薄葬”在內(nèi)的“墨術”難以流傳的重要原因。B.“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觀點,正是為了說明作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C.作者先駁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順勢提出自己對王充的看法,有理有據(jù),水到渠成。D.引用《作對》篇中的話,是為了證明王充作為一個儒家學者不信鬼,主張薄葬,且毫不避諱談鬼。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喪葬問題是儒墨之爭的一個焦點,兩者針鋒相對,勢同水火,因此,在中國思想史上,儒墨之爭,遠遠超過“批林批孔”時所謂的“儒法之爭”。B.孔子堅持厚葬主張,為推行“禮葬”,在有鬼無鬼的問題上避而不談,歷代儒家學者亦是如此。C.當年晏子向正想封賞孔子的齊景公進言,指出儒家的“四個不可”,可見當時儒墨之爭的激烈狀況。D.王充雖指斥墨家的有鬼論,但能摒棄派別之爭,贊同墨家薄葬主張,正是其作為學者的實事求是精神的體現(xiàn)。10.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諫逐客書》,始皇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shù)。李斯喟然而嘆曰:“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遂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余子莫從。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聽高。胡亥即位,以趙高為郎中令。趙高畏其權重,案治李斯,謗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為然。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龍逄,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嘆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選自《史記·李斯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B.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C.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D.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荀卿”即荀子,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弟子中有著名的法家人物韓非、李斯,西漢時避漢宣帝諱,又稱孫卿。B.“廷尉”,古代官職名,戰(zhàn)國時期秦國始置,西漢沿置,西漢時也稱大理。列位九卿,為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構(gòu)長官。C.“巡狩”,《孟子》云“天子適諸侯,曰巡狩”,意為天子巡行視察諸侯所守的疆土,多以天子到當?shù)蒯鳙C的方式巡察。D.“五刑”,是指中國古代官府對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種主要刑罰的統(tǒng)稱,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宮、大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斯輔佐秦王,功不可沒。李斯學有所成后,前往秦國,得到秦王賞識任用,秦國最終統(tǒng)一六國,外攘四夷,這些都有李斯的功勞。B.李斯家族興盛,心有所慮。李斯的子女都成了皇親國戚,在文武百官們?nèi)ソo他敬酒時,李斯卻長嘆不已,說不知自己的歸宿在哪里。C.李斯聽從趙高,改立太子。始皇病重,本來欲立公子扶蘇的,詔書還未發(fā)出就駕崩了,趙高恩威并用,說服李斯與其一起改立太子。D.李斯終被陷害,腰斬于市。李斯被陷害入獄,他認為自己因忠而死是應該的,他死前還想牽黃犬逐狡兔打獵一次,但不能實現(xiàn)了。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遂西入秦。(2)趙高畏其權重,案治李斯,謗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為然。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季布者楚人也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并與其家僮數(shù)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誡其子曰:“田事聽此奴,必與同食?!敝旒夷顺溯U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數(shù)為項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汝陰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彪g,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為郎中。孝惠時,為中郎將。單于嘗為書嫚呂后,不遜,呂后大怒,召諸將議之。上將軍樊噲曰:“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敝T將皆阿呂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噲可斬也!夫高帝將兵四十余萬眾,困于平城,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是時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遂不復議擊匈奴事。季布為河東守,孝文時,人有言其賢者,孝文召,欲以為御史大夫。復有言其勇,使酒難近。至,留邸一月,見罷。季布因進曰:“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也?!鄙夏粦M。楚人曹丘生,與竇長君善,欲得書請季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惫陶垥煨?。使人先發(fā)書,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仆游揚足下之名于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說,引入,留數(shù)月,為上客,厚送之。(節(jié)選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季布者/楚人也/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B.季布者/楚人也/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C.季布者/楚人也/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D.季布者/楚人也/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褐衣是用葛、獸毛等織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時貧窮或地位低賤者的穿著。B.單于本是匈奴人對其首領的專稱,后來成為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領的統(tǒng)稱。C.呂后名呂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后,惠帝時被尊為皇太后,在惠帝去世后臨朝稱制,D.河東指現(xiàn)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黃河以東而得名,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高祖赦免。漢高祖懸賞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賣給朱家,經(jīng)朱家勸說,汝陰侯滕公向高祖進言赦免了他。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呂后受到單于的侮辱,樊噲要帶兵討伐,眾將都贊同,只有季布以高祖當年平城被圍的舊事表示反對,此事才作罷。C.季布被召入京,終未獲得提拔。孝文帝聽說他是賢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棄,他乘機向皇帝進言,然后離開京城。D.季布重諾之名,被曹丘生宣揚。楚人有“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是因為曹丘生出游時到處為季布宣揚。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豳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滕公曰:“布數(shù)為項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2)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惫陶垥煨?。12.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有一種觀點認為:教育是競技比賽,贏在起點,贏得先機,贏得成功,愛拼才會贏。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教育是生長、成長,無所謂輸贏,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礎教育即將結(jié)束的今天,一路走來,你對“教育”一詞是怎么看的,說說你的理解。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答案1、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語段中的病句可通過以下方法篩選正確答案:一讀,通讀語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認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沒有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搭配不當、結(jié)構(gòu)混亂、表意不明和不合邏輯;三改,針對病因,對癥下藥,進行刪、補、換、移,修改病句;四查,對修改后的句子進行校對閱讀,看是否通順、句意準確。A項,結(jié)構(gòu)混亂,偷換主語,“使用”前語意主語是手機,語法主語是時間;B項,語序不當,并列詞語語序不當,應為“選種,施肥,收購”;D項,殘缺贅余,中心語殘缺,做出……決定;故選C。2、1.C2.D3.B4.(1)這就像富人的錢財,不在四通八達的大城市流通,卻用匣子裝起來守著,愚蠢地恐怕它半夜可能會丟失一樣。(2)韓侘胄早已聽說王阮的名聲,特地命他人朝奏事,準備用好的官位誘惑他,深夜派遣密使拜訪王阮,王阮沒有答應。5.①王阮見解深刻,對策充分闡述了治理建業(y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王阮文采斐然,對策談古論今,文筆雄健,氣勢非凡;③王阮志向高遠,與朝中怯懦偷安的大臣不同?!窘馕觥俊痉治觥?.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shù)某煞謥頂唷n}中,“事業(yè)”是一個詞,意思是“國家大事”,二者意義相連,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B;“既分”是“戰(zhàn)守之形”的謂語,二者意義相連,中間不可斷開,排除D項。句意:當今皇上見識獨到,看得長遠,提出主張并運用到國家大事上,不是堅持認為臨安不能居住。作戰(zhàn)和防守的形勢已經(jīng)分明,這是進攻、退守的道理不同。故選C。2.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D項,“臣子間相互質(zhì)詢”錯,“陛對”只指古代臣子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詢,并非臣子間相互質(zhì)詢。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題中B項,“為節(jié)省費用而改變在吳、楚一帶養(yǎng)馬的政策”錯,原文“獻書闕下,請罷吳、楚牧馬之政,而積馬于蜀茶馬司,以省往來綱驛之費”,意思是“上書朝廷,請求停止在吳、楚一帶養(yǎng)馬的政策,而在蜀地的茶馬司集聚馬匹,以節(jié)省來往驛站轉(zhuǎn)運貨物的費用”,可知他只是上奏朝廷,建議改變政策,并非改變在吳、楚一帶養(yǎng)馬的政策。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nèi)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題中重點詞句:(1)是,這;布,流通;匣,名詞作狀語,用匣子;或,可能。(2)宿,早;特,特地;將誘以美官,狀語后置,“以美官”作“誘”的狀語,按現(xiàn)代漢語應放其前卻放其后,故為狀語后置;詣,拜訪。5.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nèi)容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做此類題時,回歸原文,按照題干要求,鎖定答題區(qū)域,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歸納,語言要簡潔準確。題中,原文“建康東南重鎮(zhèn),控制長江,呼吸之間,上下千里,足以唬視吳、楚,其地利于進取”“今東南王氣,鐘在建業(yè),輟而弗顧,退守幽深之地,如是而曰謀國,果得為善謀乎?且夫戰(zhàn)者以地為本,湖山回環(huán),孰與乎龍盤虎踞之雄?胥潮奔猛,孰與乎長江之險”,意思是“建康是東南一帶的軍事要地,控制長江,一呼一吸的工夫,上通下達千里之外,足以雄視吳、楚一帶,這地方有利于有一番作為”“現(xiàn)在東南一帶的帝王之氣,聚集在建業(yè),放棄而不顧及,退守到幽僻深遠的地方,像這樣卻說是謀劃國家,果真能是好的謀略嗎?況且,作戰(zhàn)時把地勢作為根本,大湖與高山環(huán)繞,哪里比得上建康的雄偉?怒潮洶涌,哪里比得上長江的險要”,可概括出“見解深刻,對策充分闡述了治理建業(y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原文“古者立國,必有所恃,謀國之要,必負其所恃之地。秦有函谷,蜀有劍閣,魏有成皋,趙有井陘,燕有飛狐,而吳有長江,皆其所恃以為國也”“儻六飛順動,中原在跬步間,況一建康耶”,意思是“古時候(國君)建立國家,一定有所依仗,謀劃國家的要義,一定依靠他所依仗的地方。秦國有函谷關,蜀國有劍閣,魏國有成皋,趙國有井陘口,燕國有飛狐陘,而吳國有長江,這都是他們建立國家所依仗的”“如果皇帝順勢而動,中原就在抬腳之間,何況一個建康城呢”,可概括出“文采斐然,對策談古論今,文筆雄健,氣勢非凡”;原文“而大臣巽懦幸安,計未決”,意思是“但是朝中大臣懦弱,慶幸一時的安定,大計沒能確定”,且王阮在禮部應試,回答治國策略議進取之事,可概括出“志向高遠,與朝中怯懦偷安的大臣不同”?!军c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王阮,字南卿,江州人。父親王彥傅,靖康年間起兵救援朝廷,有戰(zhàn)功。王阮愛好學習,崇尚氣節(jié)。經(jīng)常稱自己是將門的后代,能言善辯,情緒高昂,四周座位上的人沒有人能使(他)屈服。他曾經(jīng)拜見袁州太守張械,張械對他說:“現(xiàn)在的大道在武夷山,你為什么不前往尋求它呢?”王阮到考亭拜謁朱熹,朱熹和他交談,非常高興??贾新∨d元年進士。當時宋孝宗剛登上帝位,想要完成宋高宗的遺志,第一份詔書就是關于治理國家、建功立業(yè)以圖有所作為的,但是朝中大臣懦弱,慶幸一時的安定,大計沒能確定。王阮在禮部應試,回答治國策略時說:“臨安前有湖后有海,土地肥沃,足以安定人們生活,聚集物力,這地方有利于休養(yǎng)生息。建康是東南一帶的軍事要地,控制長江,一呼一吸的工夫,上通下達千里之外,足以雄視吳、楚一帶,這地方有利于有一番作為。建炎、紹興年間,敵人乘著勝利,長驅(qū)直入地進攻,我國的軍隊又非常疲乏。先皇遵循天時韜晦休養(yǎng),不與金國媾和,于是駐守臨安,這是用來修生養(yǎng)息的計策。三十年過去了,殘缺的已經(jīng)補全,毀壞的已經(jīng)整治,弊政已經(jīng)整頓,荒廢的已經(jīng)恢復,和從前相比較,不止萬倍。當今皇上見識獨到,看得長遠,提出主張并運用到國家大事上,不是堅持認為臨安不能居住。作戰(zhàn)和防守的形勢已經(jīng)分明,這是進攻、退守的道理不同。古時候(國君)建立國家,一定有所依仗,謀劃國家的要義,一定依靠他所依仗的地方。秦國有函谷關,蜀國有劍閣,魏國有成皋,趙國有井陘口,燕國有飛狐陘,而吳國有長江,這都是他們建立國家所依仗的。現(xiàn)在東南一帶的帝王之氣,聚集在建業(yè),放棄而不顧及,退守到幽僻深遠的地方,像這樣卻說是謀劃國家,果真能是好的謀略嗎?況且,作戰(zhàn)時把地勢作為根本,大湖與高山環(huán)繞,哪里比得上建康的雄偉?怒潮洶涌,哪里比得上長江的險要?如今議論的人熟悉吳、越的幽僻、堅固,卻不知道秣陵的通行無阻,這就像富人的錢財,不在四通八達的大城市流通,卻用匣子裝起來守著,愚蠢地恐怕它半夜可能會丟失一樣。如果皇帝順勢而動,中原就在抬腳之間,何況一個建康城呢?古代有人說‘千里的遠行,從腳下開始’,人們的毛病就是不去做罷了?!敝鞒诌M士考試的范成大得到了(這篇對策),讀后感嘆道:“這是人中豪杰啊!”調(diào)任南康軍都昌縣主簿,憑借清廉的名聲出名,又調(diào)任永州教授。上書朝廷,請求停止在吳、楚一帶養(yǎng)馬的政策,而在蜀地的茶馬司集聚馬匹,以節(jié)省來往驛站轉(zhuǎn)運貨物的費用,(奏章)總共幾千字。紹熙年間,擔任濠州太守,請求恢復曹瑋的屯田守邊的制度,實行種世衡教習射箭的方法,每天講授防御,和邊地百姓一起,親自探訪北方邊境的情況。到王阮在濠州太守任上結(jié)束,金國人不敢向南侵犯。以后改任撫州太守。韓侂胄早已聽說王阮的名聲,特地命他入朝奏事,準備用好的官位誘惑他,深夜派遣密使拜訪王阮,王阮沒有答應。王阮暗地里對親近的人說“我聽說,公卿會挑選士人,士人也可以挑選公卿。劉歆、柳宗元失去操守而成為行為不端的人,被萬代所恥笑。如今政令從韓侂胄那里出來,我愿意投到他的門下嗎?”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詢問結(jié)束,就憤激地出了城關。韓侂胄聽說后,非常憤怒,于是代皇帝批閱圣旨,讓王阮領官俸退休。王阮于是到廬山歸隱,完全放棄人間世事,悠閑舒適地飲酒賦詩。朱熹曾經(jīng)惋惜他才華謀略超過一般人,卻羈留鄉(xiāng)野,不遇明主。嘉定元年去世。3、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說法表述錯誤的一項”,然后借助課內(nèi)所學和課外積累辨析正誤。B項,“其中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學問和技能”錯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jīng)書。故選B。4、D【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字音、字形的能力。該題每一個選項中加點的字都是常見易讀錯的字,有多音字,有形聲字,有形近字,針對命題特點,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勤查字典,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本題考查形聲字的讀音,與所學的教材貼近。復習字音和字形字義結(jié)合起來,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效果會更好?,F(xiàn)代漢語漢字的字形。試題仍然考查常用、常見漢字。學生往往在同音字、近義字上出錯。平時多采用義辨法,可以減少錯別字。A項,“鉤”應寫作“勾”;B項,“剝”應讀作“bō”;C項,“淤”應讀作“yū”。故選D?!军c睛】高考對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聲字和多音字為主,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可采用以點連線的方法來復習形聲字。所謂的“點”,指的是形聲字的聲旁,“線”就是指聲旁相同的形聲字。我們以聲旁為點向外擴散,就可以將很多形聲字連成一條線,組成一個整體,大大的提高了記憶積累的效率。5、1.B2.A3.我覺得頷聯(lián)最好。此聯(lián)寫出了涼風颯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蘋擺動,秋霜漸染,黃葉搖落,山色漸深?!皠印弊志珳拭枥L,一字傳情。既富有動態(tài)感,又仿佛渚中草蘋也具有了人的情思,在秋意漸浸時像有知覺的生命體一樣觸動,表現(xiàn)出詩人觸景而引動的思友之情?!吧睢弊?,黃葉本已是侵染了秋色,此處的“深”字,則更進一層,具有視覺沖擊力,使詩作體現(xiàn)出一種畫面感,極富感染力。這一聯(lián)描繪的畫面動靜結(jié)合,色彩凄寒,符合秋日特征,我們讀詩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的思情?!窘馕觥?.本題考查對詩歌主旨的把握能力。把握詩歌主旨,可以從詩歌題目入手,也可以從作者身世、寫作背景去考慮,還可以從詩句選用的意象、詞句去揣摩。從這首詩的題目“秋日山寺懷友人”,可知詩歌所寫的時間是“秋日”,地點是“山寺”,主要內(nèi)容是“懷友人”,即思念遠方的朋友。A項,《詠秋即興》,是詠秋抒發(fā)作者情感的詩。B項,《清秋思遠》,是秋季思念遠方朋友的詩。C項,《懷古傷秋》,是懷古詩,也是感傷季節(jié)的詩。D項,《秋日贈別》,是一首贈別詩。故選B。2.本題考查把握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作答時,首先逐句分析詩歌描寫的景物,把詩歌選用的意象勾畫出來,然后揣摩畫面的意境,看看其所用手法是否是借景抒情,有沒有遠景與近景的描寫,有沒有對比襯托、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寫自己坐在山寺中,看著傍晚陰晦的氣象?!暗瓱熓桧嗌⒖樟帧?,寫淡淡的煙靄升起,有鐘罄之聲響起,散入遠處的山林,“淡煙”與“疏磬”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為我們勾畫出一幅傍晚蕭疏曠遠的圖景。“風生寒渚白蘋動,霜落秋山黃葉深”,使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涼風颯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蘋擺動,秋霜漸染,黃葉搖落,山色漸深?!霸票M獨看晴塞雁,月明遙聽遠村砧”,是說云已散盡,作者只好看空中的大雁,月亮升起,遠遠聽到村落中的搗衣聲。詩歌運用景物描寫,把自己落寞的情感寄寓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所以本詩使用手法是“寓情于景”。本詩之中所寫景物均是作者遙望所見之景,沒有使用對比襯托手法,也沒有使用虛寫手法。故選A。3.本題考查鑒賞詩句的能力。從寫景的角度鑒賞詩句,就要分析詩句使用了什么寫景的手法,產(chǎn)生什么效果,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肚锶丈剿聭延讶恕愤@首詩,歷來被人稱贊頷聯(lián)最工。首先,這一聯(lián)用字非常精妙。一個“生”字,就把秋風從白蘋處生發(fā),白蘋微微震顫的動態(tài)描寫出來;“動”字也極其精準,既寫出了白蘋的動態(tài)感,又仿佛渚中白蘋也具有了人的情思,在秋意漸浸時像有知覺的生命體一樣觸動,表現(xiàn)出詩人觸景而引動的思友之情;“落”字,讓秋霜有了動態(tài)之感,在人們眼前似乎有了秋霜遙落的畫面;“深”字,黃葉本已是侵染了秋色,此處的“深”字,則更進一層,具有視覺沖擊力,使詩作體現(xiàn)出一種畫面感,極富感染力。其次,從描寫手法的角度看,此聯(lián)使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風生寒渚”“白蘋動”是動態(tài)描寫,“秋山”“黃葉”是靜態(tài)描寫,動靜結(jié)合,色彩凄寒,符合秋日特征,我們讀詩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的思情。另外,這一聯(lián)描寫景物非常豐富,涼風颯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蘋擺動,秋霜漸染,黃葉搖落,山色漸深,給人一種奪人心魄的震撼感。6、曲罷曾教善才服然后知生于憂患隰則有泮扈江離與辟芷兮以手撫膺坐長嘆望帝春心托杜鵑人而無信無情未必真豪杰【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課內(nèi)必須記背的篇目,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nèi)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復”,這是與遺忘作斗爭的最佳方法,其次是從漢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突破難點。高考命題多是一些字形繁雜或易錯、易混的字,我們要善于積累。此題中需注意“善才”(句中指精通音樂的藝人)“隰”“泮”“扈”“江離”“辟芷”“撫膺”(“膺”指的是胸膛,下面是“月”旁)“杜鵑”“望帝”“豪杰”等字在語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確書寫?!军c睛】名句的識記,除了反復誦讀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記憶,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聯(lián)想記憶來幫助。目的是記準、寫對。情景式默寫,一定要抓題干中的關鍵字眼,然后所填的詩句一定要呼應、緊扣這些字眼。7、1.D2.C3.B【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要求選出的是“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A項,“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質(zhì)”錯誤,以偏概全,從第一段所舉的《華陀經(jīng)》《古圣經(jīng)》等以及《論語》《孟子》《老子》等來看,世界各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化典籍能具有“元典”性質(zhì)的,只是少數(shù)“首創(chuàng)性及覆蓋面的廣闊性、思考的深邃性”的典籍,并不是所有的“世界各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化典籍”。A錯誤。B項,“以解決困擾人的問題”錯誤,從第二段元典“回答這些始終困擾著人類的普遍性問題”來看,文化元典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而是給人們帶來“啟示”的。B錯誤。C項,“以‘尚古’作為前進的基點”錯誤,“尚古”不正確,與第三段“復歸并非復古,而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進程”“菲薄‘近古’崇尚‘遠古’并以此求新、求變”的說法不一致。C錯誤。D項,正確。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nèi)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jù),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C項,“將國外史料與中國文化人的理論材料作了對比”錯誤,“對比”有誤,從第三段“這種向‘哲學原旨’‘文化原本’汲取靈感、獲得前進基點的文化現(xiàn)象,不僅在西方出現(xiàn)過,在東方也多次出現(xiàn)”看,中西方對近代文明的審視應是殊途同歸,而不是對比。C錯誤。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干的提問方式,然后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設題的誤區(qū)如下:因果關系不當、于文無據(jù)、以偏概全、說法過于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B項,“因為元典超越現(xiàn)實關照久遠”錯誤,從第二段的一二句的內(nèi)涵看,元典的超越性是指對某民族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審美情趣、思維定式的影響力,并不是具體指超越現(xiàn)實關照久遠。B錯誤。故選B。【點睛】解答此題時要在原文中找對應句。先在選項中選定需要“定位”的關鍵詞語,依據(jù)選定的“關鍵詞”尋找、確定選項在原文中的對應句。然后首先將題干與選項進行對比,看題干問的是什么,選項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問類試題。如果題干中出現(xiàn)“不屬于”“不能說明”這類詞,考查的就是這類題;如果題干中僅出現(xiàn)“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則可以不考慮此步驟。其次將選項與對應句進行比較,比較選項和對應句時,應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異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確選項,否則是錯誤選項。最后選項與選項進行比較,選出錯誤或者最恰當?shù)囊豁棥?、1.C2.D3.①當時的工業(yè)革命導致了污染加重;②藝術作品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藝術家忠實于生活。③學科之間沒有完全的界限,文學藝術作品可以作為文學藝術研究的對象,亦可以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窘馕觥俊痉治觥?.本題考查關于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具體而言屬于原因分析題。做好這類題,考生除了要審清題目要求,明確所問,還要具備篩選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篩選信息時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對照時一定要敏感、細致、準確。要做好此類型,平時應該積累易錯類型及常見問題,比如判斷絕對,時態(tài)有誤,雜糅、遺漏、多余信息,偷換概念等等。要做好此題首先應該理解分析劃線句子“不過印象派大師的絢麗色彩,可能來自PM10之類的大氣污染物,想到這點不免讓人有些沮喪”首先應該明確這里的印象派大師具體指這一段的莫奈,另外應該解讀出“沮喪”的意思是傷心、失望、落寞、失意等悲傷之情。這種悲傷之情源于什么呢?根據(jù)上文應該是美和丑合為一個的對比落差造成的。畫線句里的關鍵詞有“絢麗色彩”(美好),而美的背后卻是丑陋,即“PM10之類的大氣污染物”。美好的感覺和丑扭結(jié)在一起讓人心理上難以接受,所以“沮喪”。A項,“蒙克的《吶喊》中,天空充滿了紅色的顏料,它們像一大塊黏乎乎的東西,看起來如此沉重”不恰當,因為選項里表現(xiàn)“沉重”源于“黏乎乎”的丑陋,而非美和丑的對比,另外本句內(nèi)容出自開頭段,說的是“蒙克”而非結(jié)尾畫線句中“莫奈”相關的信息。B項,“日落油畫和水彩畫中紅綠兩色的使用頻率隨著大氣中粉塵含量的上升而上升”不恰當,與美丑的對比無關。C項,“原先人們對印象派大師作品藝術特色的認識可能是錯誤的。PM10之類的大氣污染物早已有之,這不免讓人有些失落”“這不免讓人有些失落”的“這”指的是“印象派大師的絢麗色彩,可能來自PM10之類的大氣污染物”,這就是人們“沮喪”的原因。恰當。D項,“莫奈畫作中那漫天黃色實為高硫含量的煤燃燒后的煙塵和硫酸鹽顆粒散布到空氣中形成的霧霾”,沒有突出美丑的對照,不屬于沮喪的原因。不恰當。故選C。2.本題考查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這類題,考生除了要審清題目要求,明確所問,還要具備篩選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篩選信息時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對照時一定要敏感、細致、準確。要做好此類型,平時應該積累易錯類型及常見問題,比如判斷絕對,時態(tài)有誤,雜糅、遺漏、多余信息,偷換概念等等。D項,“得益于他一開始就對莫奈旅居倫敦期間的作品進行研究”錯誤。原文信息是“英國伯明翰大學氣象學家約翰·托寧多年來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個時期英格蘭各地的天氣狀況,他意外發(fā)現(xiàn)莫奈旅居倫敦期間的作品為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可見并非“一開始就對……進行研究”而是意外發(fā)現(xiàn)后才研究。D項錯誤。故選D。3.本題考查提取、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體閱讀語言材料。把握語言材料的內(nèi)容要點,即明確文中透露的信息點。(2)根據(jù)題干要求,對照語言材料進行搜索閱讀,查找與題干相對應的信息源,辯別真?zhèn)危Y選所需信息。(3)在閱讀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作者的思路,將文章前后進行比照、勾連,歸納出文章大意。這是整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的操作過程。整體感知的直接體現(xiàn)就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概括準確是整體感知正確的表現(xiàn),是深入解讀的基礎。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對以往“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學生主體地位”理念的貫徹與落實。本題題干為“從科學家對畫家和作家作品的研究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結(jié)論,請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你的理解”,答題模式為,找出相關信息,得出答案點來。答案①“當時的工業(yè)革命導致了污染加重”,源自第三自然段:“比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其有關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的小說《霧都孤兒》中也寫道:‘在城市邊緣地帶,霧是深黃色的??坷镆稽c兒,是棕色的。再靠里一點兒,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業(yè)區(qū)的中心地帶,霧是赭黑色的?!贝鸢涪凇八囆g作品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藝術家忠實于生活”源自第三段:“莫奈創(chuàng)作于那時期的畫作中,陽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躍閃耀,天空呈現(xiàn)出奇異的色彩變化。約翰·托寧想到,這些豐富的顏色并非出于莫奈頭腦中的藝術幻想,而是來自真實的倫敦生活。那漫天黃色,應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燒后煙塵和硫酸鹽顆粒散布到空氣中,成為水蒸氣的凝結(jié)核所致,在此條件下形成的霧霾比自然形成的霧更為持久?!贝鸢涪邸皩W科之間沒有完全的界限,文學藝術作品可以作為文學藝術研究的對象,亦可以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源自結(jié)尾段:“科學家去作了驗證,選取莫奈1898—1900年創(chuàng)作的9幅作品,結(jié)合他同一時期的信件和日記,與美國海軍天文臺的數(shù)據(jù)對照。令他們驚嘆的是,莫奈身為藝術家,卻如同科學研究者一樣,一絲不茍地記錄了創(chuàng)作日期及太陽所處的位置,絕無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師的確是非??尚诺赜檬种挟嫻P將倫敦當年的絕世光影留存于世的。”9、1.C4.B3.D【解析】1.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這類題需要具備的能力即考查角度有:提取、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細心;知識遷移、理解揣悟的能力,需要靈活應變。要了解選項特征,常見選項信息表述類型有(1)正確信息(4)錯誤或無中生有的信息(3)答非所問或與題干不同類的信息。應對策略有(1)提取信息仔細對照(4)準確理解文段和選項信息的異同(3)審清題干要求。本題要求選出關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本題要求選擇關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A項,“王充……對墨家的薄葬主張進行了批判?!卞e誤。根據(jù)原文“墨家是信奉有鬼論的,王充批評墨家的就是這一點?!?,王充批評的是墨家信奉有鬼論。A錯誤。B項,“作者認為,厚葬劣習之根源正在于主張薄葬的墨家‘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論?!卞e誤。根據(jù)原文“王充批評墨家的就是這一點。他認為厚葬劣習之根源,正在于主張薄葬的墨家“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論?!?,不是作者認為,是王充認為。B錯誤。D項,“做學問的人,總以學派為標準站隊”錯誤。根據(jù)原文“做學問的,很容易以學派站隊,”,是“很容易”,不是“總”。D錯誤。故選C。4.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要求選出的是“不正確的一項”,先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nèi)容加以比較,最后進行辨析。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觀點,正是為了說明作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卞e誤。根據(jù)原文“儒家(包括孔子)的無鬼論不徹底。‘以為死人有知,與生人無以異,孔子非之,而亦無以定實然’。其實,對于孔子來說,此非不能,實乃不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倘若世人皆知“死人無知,不能為鬼”,厚葬也好,禮葬也罷,豈不都會難以為繼?”“這就難怪‘不肯隨俗談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來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對來’了?!边@些語句,我們得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觀點,是為了說明孔子的“此非不能,實乃不為”的。B錯誤。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題干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本題考查這種題目的難度較單純的信息篩選要大。考生要在通讀若干句子或者一兩個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進行判斷。本題要求選出說法正確的一項。本題要求選出正確的一項。A項,“喪葬問題是儒墨之爭的一個焦點,兩者針鋒相對,勢同水火”和“在中國思想史上,儒墨之爭,遠遠超過‘批林批孔’時所謂的‘儒法之爭’”。兩種觀點都對,但二者沒有因果關系。根據(jù)原文,“在中國思想史上,儒墨之爭,遠遠超過‘批林批孔’時所謂的‘儒法斗爭’?!瓎试釂栴}即是儒墨之爭的一個焦點。兩者針鋒相對,勢同水火?!盇錯誤。B項,“孔子堅持厚葬主張,為推行‘禮葬’,在有鬼無鬼的問題上避而不談,歷代儒家學者亦是如此?!卞e誤。根據(jù)原文“王充屬于儒家,但他贊成薄葬,僅是《薄葬》這篇名,就旗幟鮮明地亮出了他反對厚葬的觀點”,“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導致的‘財盡民貧,國空兵弱’之惡果”,“反對厚葬的不僅是墨家,當年晏子向正想封賞孔子的齊景公進言,說了儒者的四個‘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喪遂哀,破產(chǎn)厚葬,不可以為俗’”,王充和晏子都是儒家,都反對厚葬。B錯誤。C項,“當年晏子向正想封賞孔子的齊景公進言,指出儒家的‘四個不可’,可見當時儒墨之爭的激烈狀況?!卞e誤。晏子向正想封賞孔子的齊景公進言,指出儒家的“四個不可”不能得出當時儒墨之爭的激烈狀況的結(jié)論。C錯誤。故選D?!军c睛】解答論述類文本的題目,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1.篩選文本對照選項找謬誤:提取文本信息,篩選,整合,對照選項,找出異同點,判斷各個選項是否準確提取、篩選信息(詳細解說見后文題中)。4.結(jié)合文本聯(lián)系實際靈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個別詞句有變化,這樣的選項未必是錯的,需要學生學會靈活理解。靈活包括準確把握意思、準確分析語法結(jié)構(gòu)。10、1.B2.C3.A4.(1)學業(yè)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yè)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國。(2)趙高畏懼李斯位高權重,(于是)查辦李斯,誣陷李斯想要裂地為王,二世認同這種做法?!窘馕觥俊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句子意思是:始皇去世,賜給長子扶蘇詔書,命他到咸陽參加喪禮,并立為繼承人,詔書未送,皇帝去世,還沒人知道此事?;实圪n給長子的詔書和符望都在胡亥手里,立誰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話而已?!芭c喪會咸陽而立為嗣”中,“而”表順承,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所賜”“所定”為所字結(jié)構(gòu),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B。2.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C項,“多以天子到當?shù)蒯鳙C的方式巡察”錯誤,“狩”,音shòu。與“巡視”“視察”同義。是上級對下級的關系。故選C。3.此題考查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常涉及人物行為舉止、人物主張、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選文的綜合性八類信息的篩選,做題時要在原文中找準區(qū)間,把準對象,體情察意,切忌張冠李戴,忌斷章取義,無中生有。A項,“這些都有李斯的功勞”錯誤,原文是“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可見李斯在平定四方少數(shù)民族方面有功勞。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1)學業(yè)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yè)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國。關鍵詞:度,估量,估計;足,值得;西,名詞作狀語,向西。(2)趙高畏懼李斯位高權重,(于是)查辦李斯,誣陷李斯想要裂地為王,二世認同這種做法。關鍵詞:案治,查辦;謗,誣陷;王,稱王;然,認同,正確?!军c睛】斷句技巧1、找虛詞,定句讀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1)句首的發(fā)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如蓋追先帝之殊遇。(2)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如: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注意其中的“乎”,有時通介詞“于”,往往居于句中,如《醉翁亭記》中有“頹然乎其間者”;“焉”有時也居于句中,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3)句中的虛詞有:于、為、則、而、以等。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所欲有甚于生者。(4)復音虛詞有:且夫、若夫、乃父,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復音虛詞大多位于一句話的開頭,它們之前一般要斷句。如: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向使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2、找名代,定句讀
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名詞和代詞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再次出現(xiàn)是只提名不提姓。如:“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中的名詞有“道、俗、天下”等,找出這幾個名詞,句子就斷開了,為“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3、察對話,定句讀
文言文中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可以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然后進行斷句。如:“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這里總共三句話,就能直接用“曰”斷開的就有三處,其余的可根據(jù)名詞標志斷開,為“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依總分,定句讀
在文言文中,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我們可以據(jù)此進行斷句。如:“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樂樂宴樂損矣?!笔熳x這句話,我們可發(fā)現(xiàn)句中提到了“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這兩個總說的句子,繼而分別闡述各是哪三樂,是一個總分關系。5、據(jù)修辭,定句讀
文言文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互文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些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輕松地斷句。(1)頂真斷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鴻門宴》)(2)對偶斷句: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愿不期深淺/其于傷心。(《戰(zhàn)國策》)(3)反復斷句:《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吾孰與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這幾句話在文章中間隔反復出現(xiàn),可根據(jù)這一特點斷句6、辨句式,定句讀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可以幫助我們斷句。(1)判斷句式:“……者,……也”及其變式(2)反問句式:“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3)被動句式:“為……所……”“受……于……”“見……于……”(4)固定句式:“如……何”“況……乎”“何(以)……為”“其……耶”參考譯文: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少時,李斯跟從荀子學習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yè)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yè)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國。李斯呈奉《諫逐客書》,秦王采用了他的計謀,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職。二十多年,終于統(tǒng)一天下,尊稱秦王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為丞相。第二年,始皇又四處巡視,平定了四方少數(shù)民族,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兒子們?nèi)⒌氖乔貒墓?,女兒們嫁的都是秦國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請假回咸陽時,李斯在家中設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給李斯敬酒祝賀。門前的車馬數(shù)以千計。李斯慨然長嘆道:“唉呀!我聽荀卿說過“事情不要搞得過了頭。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這樣高的地位?,F(xiàn)如今做臣子的沒有人比我職位更高,可以說是富貴榮華到了極點。然而事物發(fā)展的極點就要開始衰落,我還不知道歸宿在何方??!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趙高共同代理符璽令事務,小兒子胡亥很受寵愛,要求隨行,始皇答應了,七月,秦始皇到達沙丘,病得非常嚴重,命令趙高寫好詔書給公子扶蘇,書信都已封好,但還沒交給使者,趙高就對丞相李斯說道:“始皇去世,賜給長子扶蘇詔書,命他到咸陽參加喪禮,并立為繼承人,詔書未送,皇帝去世,還沒人知道此事。皇帝賜給長子的詔書和符望都在胡亥手里,立誰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話而已。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并永世相傳,現(xiàn)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意見,一定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心寒。善于為人處世的人是能夠轉(zhuǎn)禍為福的,您想怎么辦呢?”李斯于是仰天長嘆,揮淚嘆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jīng)不能以死盡忠,將向何處寄托我的命運呢!”于是李斯就依從了趙高。趙高便回報胡亥說:“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么敢不服從命令呢!”趙高畏懼李斯位高權重,(于是)查辦李斯,誣陷李斯想要裂地為王,二世認同這種做法。一課劃策呢!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關在監(jiān)獄中,仰天長嘆道:“唉呀!可悲??!無道的昏君,怎么能為他出謀劃策呢!從前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這三個大臣,難道不忠嗎!然而免不了一死,他們雖然盡忠而死,只可惜他們效忠的對象是昏君?,F(xiàn)在我的智慧趕不上這三個人,而二世的暴虐無道超過了桀、紂、夫差,我因盡忠而死,也是應該的呀。況且二世治國難道不是亂政嗎!”于是二世就派趙高審理懲處李斯案,查問李斯和兒子李由謀反的情狀,將其賓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處五刑,判在咸陽街市上腰斬。李斯綁出牢門時,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頭對次子說:“我想和你再牽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對痛哭,三族的人都被處死了。11、1.C2.B3.D4.(1)滕公說:“季布多次為了項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2)竇長君說:“季將軍不喜歡您,您不要去?!辈芮鹕鷪詻Q要求竇長君寫信,便起程去了。【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是解讀文言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常見的斷句方法有名詞斷句、修辭斷句、對稱結(jié)構(gòu)斷句、虛詞斷句等。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jié)構(gòu)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本題中劃線句的意思是“季布是楚地人。項羽派他率領軍隊,曾屢次使?jié)h王劉邦受到困窘。等到項羽滅亡以后,漢高祖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薄绊椉箤⒈薄氨笔恰皩ⅰ钡馁e語,之間不斷開,故排除BD;“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中,“千金”應放到前面,是高祖懸賞捉拿季布的賞金,排除A。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此類題在于平時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常識的積累,如稱謂、習慣、官職、歷法、禮儀、科舉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識記。B項,“單于后來成為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領的統(tǒng)稱”錯誤,因為后來還有可汗等稱呼;故選B。3.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對選項中的句子進行觀察,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看看有沒有答非所問、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條件、輕重范圍失當?shù)葐栴},在此基礎上判斷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術技能裝飾畫課件圖片
- 紡織行業(yè)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試行)
- 安全風險大討論心得體會
- 安全技術管理論文
- 工程質(zhì)量事故分析報告
- 配備專兼職安全生產(chǎn)管理人員
- 電力設施安全防范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 安全生產(chǎn)管理建立什么機制
- 安全生產(chǎn)管理制度的紅頭文件
- 2025年高溫超導材料項目申請報告
-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qū)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
- 煙葉烘烤調(diào)制理論考試試題
- DB23-T 3336-2022懸掛式單軌交通技術標準-(高清最新)
- 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教育課件
- 湖南省長郡中學“澄池”杯數(shù)學競賽初賽試題(掃描版含答案)
- DB32-T 2665-2014機動車維修費用結(jié)算規(guī)范-(高清現(xiàn)行)
- 外協(xié)(外委)單位作業(yè)安全管理制度(附安全告知書)
- 消防系統(tǒng)施工總進度計劃
- 【專項訓練】初二數(shù)學-全等三角形的綜合應用
- 2022年廣東省中山市紀念中學三鑫雙語學校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
- (完整版)《市場營銷學》說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