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jīng)濟學第六版課后習題答案(高鴻業(yè)版)_第1頁
宏觀經(jīng)濟學第六版課后習題答案(高鴻業(yè)版)_第2頁
宏觀經(jīng)濟學第六版課后習題答案(高鴻業(yè)版)_第3頁
宏觀經(jīng)濟學第六版課后習題答案(高鴻業(yè)版)_第4頁
宏觀經(jīng)濟學第六版課后習題答案(高鴻業(y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二章國民收入核算

1.宏觀經(jīng)濟學和微觀經(jīng)濟學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為什么有些經(jīng)濟活動從微觀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從宏觀看卻是不合理的,無效的?

解答: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在于:

(1)研究的對象不同。微觀經(jīng)濟學研究組成整體經(jīng)濟的單個經(jīng)濟主體的最優(yōu)化行為,而宏觀經(jīng)濟學研

究一國整體經(jīng)濟的運行規(guī)律和宏觀經(jīng)濟政策。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jīng)濟學要解決資源配置問題,而宏觀經(jīng)濟學要解決資源利用問題。

(3)中心理論不同。微觀經(jīng)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所有的分析都是圍繞價格機制的運行展開的,

而宏觀經(jīng)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產(chǎn)出)理論,所有的分析都是圍繞國民收入(產(chǎn)出)的決定展開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jīng)濟學采用的是個量分析方法,而宏觀經(jīng)濟學采用的是總量分析方法。

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表現(xiàn)在:

(1)相互補充。經(jīng)濟學研究的目的是實現(xiàn)社會經(jīng)濟福利的最大化。為此,既要實現(xiàn)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

又要實現(xiàn)資源的充分利用。微觀經(jīng)濟學是在假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資源如何實現(xiàn)最優(yōu)配置

的問題,而宏觀經(jīng)濟學是在假設資源已經(jīng)實現(xiàn)最優(yōu)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它們共同

構成經(jīng)濟學的根本框架。

(2)微觀經(jīng)濟學和宏觀經(jīng)濟學都以實證分析作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觀經(jīng)濟學是宏觀經(jīng)濟學的根底。當代宏觀經(jīng)濟學越來越重視微觀根底的研究,即將宏觀經(jīng)濟分

析建立.在微觀經(jīng)濟主體行為分析的根底上。

由于微觀經(jīng)濟學和宏觀經(jīng)濟學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經(jīng)濟活動從微觀看

是合理的、有效的,而從宏觀看是不合理的、無效的。例如,在經(jīng)濟生活中,某個廠商降低工資,從該

企業(yè)的角度看,本錢低了,市場競爭力強了,但是如果所有廠商都降低工資,那么上面降低工資的那個

廠商的競爭力就不會增強,而且職工整體工資收入降低以后,整個社會的消費以及有效需求也會降低。

同樣,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實行節(jié)約,可以增加家庭財富,但是如果大家都節(jié)約,社會需求就會降低,

生產(chǎn)和就業(yè)就會受到影響。

2.舉例說明最終產(chǎn)品和中間產(chǎn)品的區(qū)別不是根據(jù)產(chǎn)品的物質屬性而是根據(jù)產(chǎn)品是否進入最終使用者

手中O

解答:在國民收入核算中,一件產(chǎn)品究竟是中間產(chǎn)品還是最終產(chǎn)品,不能根據(jù)產(chǎn)品的物質屬性來加

以區(qū)別,而只能根據(jù)產(chǎn)品是否進入最終使用者手中這一點來加以區(qū)別。例如,我們不能根據(jù)產(chǎn)品的物質

屬性來判斷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終產(chǎn)品還是中間產(chǎn)品??雌饋?,面粉一定是中間產(chǎn)品,面包一定是最終

產(chǎn)品。其實不然。如果面粉為面包廠所購置,那么面粉是中間產(chǎn)品,如果面粉為家庭主婦所購置,那么

是最終產(chǎn)品。同樣,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賣給消費者,那么此面包是最終產(chǎn)品,但如果面包由生產(chǎn)廠出

售給面包商店,那么它還屬于中間產(chǎn)品。

3.舉例說明經(jīng)濟中流量和存量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財富和收入是流量還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時點上存在的某種經(jīng)濟變量的數(shù)值,其大小沒有時間維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時期

內發(fā)生的某種經(jīng)濟變量的數(shù)值,其大小有時間維度;但是二者也有聯(lián)系,流量來自存量,又歸于存量,

存量由流量累積而成。拿財富與收入來說,財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為什么人們從公司債券中得到的利息應計入GDP,而從政府公債中得到的利息不計入GDP?

解答:購置公司債券實際上是借錢給公司用,公司將從人們手中借到的錢用作生產(chǎn)經(jīng)營,比方說購

置機器設備,這樣這筆錢就提供了生產(chǎn)性效勞,可被認為創(chuàng)造了價值,因而公司債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資

本這一要素提供生產(chǎn)性效勞的報酬或收入,因此要計入GDP??墒钦墓珎⒈豢醋魇寝D移支付,

因為政府借的債不一定用于生產(chǎn)經(jīng)營,而往往是用于彌補財政赤字。政府公債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從納

稅人身上取得的收入來加以支付的,因而習慣上被看作是轉移支付。

5.為什么人們購置債券和股票從個人來說可算是投資,但在經(jīng)濟學上不算是投資?

解答:經(jīng)濟學上所講的投資是增加或替換資本資產(chǎn)的支出,即建造新廠房、購置新機器設備等行為,

而人們購置債券和股票只是一種證券交易活動,并不是實際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人們購置債券或股票,是

一種產(chǎn)權轉移活動,因而不屬于經(jīng)濟學意義的投資活動,也不能計入GDP。公司從人們手里取得了出售

債券或股票的貨幣資金再去購置廠房或機器設備,才算投資活動。

6.為什么政府給公務員發(fā)工資要計入GDP,而給災區(qū)或困難人群發(fā)的救濟金不計入GDP?

解答:政府給公務員發(fā)工資要計入GDP是因為公務員提供了為社會工作的效勞,政府給他們的工

資就是購置他們的效勞,因此屬于政府購置,而政府給災區(qū)或困難人群發(fā)的救濟金不計入GDP,并不是

因為災區(qū)或困難人群提供了效勞,創(chuàng)造了收入,相反,是因為他們發(fā)生了經(jīng)濟困難,喪失了生活來源才

紿予其救濟的,因此這局部救濟金屬于政府轉移支付。政府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通過稅收(包括社會保

險稅)把收入從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手中轉移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組織手中,并沒有相應的貨物或勞務的

交換發(fā)生。所以政府轉移支付在政府購置雖都屬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計入GDP而后者計入GDP。

7.為什么企業(yè)向政府繳納的間接稅(如營業(yè)稅他計入GDP?

解答:間接稅雖由出售產(chǎn)品的廠商繳納,但它是加到產(chǎn)品濟格上作為產(chǎn)品價格的構成局部由購置者

負擔的。間接稅雖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畢竟是購置商品的家庭或廠商的支出,

因此,為了使支出法計得的GDP和收入法計得的GDP相一致,必須把間接稅加到收入方面計入GDP。

舉例說,某人購置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計入GDP。實際上,假設這件上衣價

格中含有5美元的營業(yè)稅和3美元的折舊,那么作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從收入法計算GDP

時,應把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為收入計入GDP,

8.以下工程是否計入GDP,為什么?

(1)政府轉移支付;(2)購置一輛用過的卡車;

(3)購置普通股票;(4)購置一塊地產(chǎn)。

解答:(1)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GDP,因為政府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通過稅收(包括社會保險稅)把收

入從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手中轉移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組織手中,并沒有相應的貨物或勞務的交換發(fā)生。

例如,政府給殘疾人發(fā)放救濟金,并不是因為殘疾人創(chuàng)造了收入;相反,是因為他喪失了創(chuàng)造收入的能

力從而失去了生活來源才給予其救濟的。

(2)購置用過的卡車不計入GDP,因為卡車生產(chǎn)時已經(jīng)計入GDP了,當然買賣這輛卡車的交易手續(xù)

費是計入GDP的。

(3)買賣股票的價值不計入GDP,例如我買賣了一萬元某股票,這僅是財產(chǎn)權的轉移,并不是價值

的生產(chǎn)。

(4)購置一塊地產(chǎn)也只是財產(chǎn)權的轉移,因而也不計入GDP。

9.在統(tǒng)計中,社會保險稅增加對GDP、NDP、NLPI和DPI這五個總量中哪個總量有影響?為什

么?

解答:社會保險稅實質上是企業(yè)和職工為得到社會保障而支付的保險金,它由政府有關部門(一般

是社會保險局)按一定比率以稅收的形式征收,社會保險稅是從國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會保險稅

的增加并不影響GDP、NDP和NI,但影響個人收入PI。社會保險稅增加會減少個人收入,從而也從某

種意義上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然而,應當認為社會保險稅的增加并不直接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因

為一旦個人收入確定以后,只有個人所得稅的變動才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1().如果甲乙兩國合并成一個國家,對GDP總和會有什么影響(假定兩國產(chǎn)出不變)?

解答:如果甲乙兩國合并成一個國家,對GDP總和會有影響。因為甲乙兩國未合并成一個國家時,

雙方可能有貿易往來,但這種貿易只會影響甲國或乙國的GDP,對兩國GDP總和不會有影響。舉例說,

甲國向乙國出口10臺機器,價值10萬美元,乙國向甲國出口800套服裝,價值8萬美元,從甲國看,

計入GDP的有凈出口2萬美兀,從乙國看、計入GDP的有凈出口一2萬美兀;從兩國GDP總和看:計

入GDP的價值為零。如果這兩國并成一個國家,兩國貿易就變成兩地區(qū)間的貿易。甲地區(qū)出售給乙地

區(qū)10臺機器,從收入看,甲地區(qū)增加10萬美元;從支出看,乙地區(qū)增加10萬美元。相反,乙地區(qū)出

售給甲地區(qū)800套服裝,從收入看,乙地區(qū)增加8萬美元;從支出看,甲地區(qū)增加8萬美元,由于甲乙

兩地屬于同一個國家,因此,該國共收入18萬美元,而投資加消費的支出也是18萬美元,因此,無論

從收入還是從支出看?,計入GDP的價值都是18萬美元。

II.假設某國某年發(fā)生了以下活動:(a)一銀礦公司支付7.5萬美元工資給礦工開采了50千克銀賣給

一銀器制造商,售價10萬美元;(b)銀器制造商支付5萬美元工資給工人加工一批項鏈賣給消費者,售

價40萬美元。

(1)用最終產(chǎn)品生產(chǎn)法計算GDP。

(2)每個生產(chǎn)階段生產(chǎn)了多少價值?用增值法計算GDPo

(3)在生產(chǎn)活動中賺得的工資和利潤各共為多少?用收入法計算GDP。

解答:(1)項鏈為最終產(chǎn)品,價值40萬美元。

(2)開礦階段生產(chǎn)10萬美元,銀器制造階段生產(chǎn)30萬美元,即40萬美元一10萬美元=30萬美元,

兩個階段共增值40萬美元。

(3)在生產(chǎn)活動中,所獲工資共計

7.5+5=12.5(萬美元)

在生產(chǎn)活動中,所獲利潤共計

(10—7.5)+(30—5)=27.5(萬美元)

用收入法計得的GDP為

12.5+27.5=40(萬美元)

可見,用最終產(chǎn)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計得的GDP是相同的。

12.一經(jīng)濟社會生產(chǎn)三種產(chǎn)品:書本、面包和菜豆。它們在1998年和1999年的產(chǎn)量和價格如下表所

示,試求:

1998年1999年

數(shù)量數(shù)量價格

價格

10美

書本10010美元110

1

面包(條)2002001.5美元

美元

0.5

菜豆(千克)5004501美元

美元

(1)1998年名義GQP;

(2)1999年名義GOP;

(3)以1998年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實際是多少,這兩年實際變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實際GDP是多少,這兩年實際GOP變化多少百分比?

(5)“GOP的變化取決于我們用哪一年的價格作衡量實際GOP的基期的價格?!ㄟ@句話對否?

(6)用1998年作為基期,計算1998年和1999年的GQP折算指數(shù)。

解答:(1)1998年名義GDP=100x10+200x1+500x0.5=1450(美元)。

(2)1999年名義GDP=110x10+200x1.5+450x1=1850(美元)。

(3)以1998年為基期,1998年實際G£>q=l450美元,1999年實際G£>P=110x10+200x1+450x0.5

=1525(美元),這兩年實際GOP變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

(4)以1999年為基期,1999年實際GQP=1850(美元),1998年的實際GOP=100x10+200x1.5+500x1

=1800(美元),這兩年實際GOP變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

(5)GDP的變化由兩個因素造成:一是所生產(chǎn)的物品和勞務數(shù)量的變動,二是物品和勞務價格的變

動?!癎OP的變化取決于我們以哪一年的價格作衡量實際GDP的基期的價格〃這句話只說出了后一個

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川1998年作為基期,1998年G。尸折算指數(shù)=名義G。。/實際GDP=1450/1450=100%,1999年

GQP折算指數(shù)=1850/1525=121.3%。

13.假定一國有以下國民收入統(tǒng)計資料:

單位:億美元

國內生產(chǎn)總值4800

總投資800

凈投資300

消費3000

政府購置960

政府預算盈余30

試計算:(I)國內生產(chǎn)凈值;(2)凈出口;(3)政府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后的收入;(41個人可支

配收入;(5)個人儲蓄。

解答:(1)國內生產(chǎn)凈值=國內生產(chǎn)總值一資本消耗補償,而資本消耗補償即折舊等于總投資減凈

投資后的余額,即500=800—300,因此國內生產(chǎn)凈值=4800—500=4300(億美元)。

(2)從GQ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凈出口nx=4800—3000—800—960

=40(億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預算盈余,T代表凈稅收即政府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后的收入,那么有BS=T-g,

從而有T=BS+g=30+960=990(億美元)。

(4)個人可支配收入本來是個人收入減去個人所得稅后的余額,此題條件中沒有說明間接稅、公司

利潤、社會保險稅等因素,因此,可從國民生產(chǎn)凈值中直接得到個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

-990=3310(億美元)。

(5)個人儲蓄5=丫<1一?=3310—3000=310(億美元)。

14.假定國內生產(chǎn)總值是5000,個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預算赤字是200,消費是3800,貿

易赤字是100(單位都是億元)。

試計算:(1)儲蓄;(2)投資;(3)政府支出。

解答:(1)用s代表儲蓄(即私人儲蓄Sp),用yd代表個人可支配收入,那么

s=yd-c=4100-3800=300(億元)

(2)用i代表投資,用Sp、Sg、加分別代表私人部門、政府部門和國外部門的儲蓄,那么Sg=l-g

=BS,在這里,t代表政府稅收L攵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預算盈余,在此題中,Sg=BS=-200?

S,表示外國部門的儲蓄,即外國的出口減去進口,對本國來說,那么是進口減出口,在此題中為100,

因此投資為

i=sp+Sg+sr=300+(-200)+100=200(億元)

(3)從GO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000-3800-200-(-100)=I100(億元)

15.儲蓄一投資恒等式為什么不意味著方案的儲蓄恒等于方案的投資?

解答: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儲蓄一投資恒等式完全是根據(jù)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jù)

定義,國內生產(chǎn)總值總等于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那么等于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chǎn)總值又總等于國民

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恒等于投資的關系。這種恒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jīng)濟的總供給(C+S)和總需求(C

+1)的恒等關系。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經(jīng)濟是否充分就業(yè)

或存在通貨膨脹,即是否均衡。但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著人們意愿的或者說事前方案的儲蓄總會等于企

業(yè)想要的投資。在實際經(jīng)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樣,這就會引起方案投資和方案儲

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經(jīng)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宏觀經(jīng)濟均衡時所講的投資要等

于儲蓄,是指只有方案投資等于方案儲蓄時,才能形成經(jīng)濟的均衡狀態(tài)。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實際發(fā)生

的投資總等于實際發(fā)生的儲蓄這種恒等關系并不是一回事。

第十三章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1.在兩部門經(jīng)濟中,均衡發(fā)生于()之時。

A.實際儲蓄等于實際投資;B.實際消費加實際投資等于產(chǎn)出值;

C.方案儲蓄等于方案投資;D.總投資等于企業(yè)部門的收入。

解答:C

2.當消費函數(shù)為‘=2+6丫g>0,0〈卜1),這說明,平均消費傾向()。

A大于邊際消費傾向;8.小于邊際消費傾向:

C等于邊際消費傾向;D以上三種情況都可能。

解答:A

3.如果邊色儲蓄傾向為0.3,投資支出增四60億元,這將導致均衡收入GO尸增加().

A.20億元;B.60億元;

C.180億元;D.200億元。

角牟答:D

4.在均衡產(chǎn)出水平上,是否方案存貨投資和非方案存貨投資都必然為零?

解答:當處于均衡產(chǎn)出水平時,方案存貨投資一般不為零,而非方案存貨投資必然為零’這是因為

方案存貨投資是方案投資的一局部,而均衡產(chǎn)出就是等于消費加方案投資的產(chǎn)出,因此方案存貨不一定

是零。方案存貨增加時,存貨投資就大于零;方案存貨減少時,存貨投資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

貨是存量,存貨投資是流量,存貨投資是指存貨的變動。在均衡產(chǎn)出水平上,方案存貨投資是方案投資

的一局部,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方案存貨投資一定是零,如果非方案存貨投資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

產(chǎn)出了。比方說,企業(yè)錯誤估計了形勢,超出市場需要而多生產(chǎn)了產(chǎn)品,就造成了非方案存貨投資。

5.能否說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總是大于零而小于1?

解答:消贄傾向就是消費支出和收入的關系,又稱消費函數(shù)。消費支出和收入的關系可以從兩個方

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費支出變動量和收入變動量的關系,這就是邊際消費傾向(可以用公式

或/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費支出量和該收入量的關系,這就是平均消費傾向(可以

Cly

用公式APC=?表示)。邊際消費傾向總大于零而小于1,因為一般說來,消費者增加收入后,既不會不

增加消費即MPC=^=0,也不會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費,一般情況是一局部用于增加消費,另

一局部用于增加儲蓄,即A),=Ac+As,因此,翁喘=1,所以,夢1一景只要好等于1或(),

就有ov當<1??墒牵骄韮A向就不一定的是大于零而小于1。當人們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時,也必

須消費,哪怕借錢也要消費,這時,平均消費傾向就會大于1。

6.什么是凱恩斯定律,凱恩斯定律提出的社會經(jīng)濟背景是葉么?

解答:所謂凱恩斯定律是指,不管需求量為多少,經(jīng)濟制度都能以不變的價格提供相應的供給量,

就是說社會總需求變動時,只會引起產(chǎn)量和收入的變動,直到供求相等,而不會引起價格變動。這條定

律提出的背景是,凱恩斯寫作《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時,面對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

經(jīng)濟大蕭條,工人大批失業(yè),資源大量閑置。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總需求增加時,只會使閑置的資源得

到利用從而使生產(chǎn)增加,而不會使資源價格h升,從而產(chǎn)品本錢和價格大體上能保持不變。這條凱恩斯

定律被認為適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價格不易變動,社會需求變動時,企業(yè)首先是考慮調整產(chǎn)量而

不是變動價格。

7.政府購置和政府轉移支付都屬于政府支出,為什么計算為成國民收入的總需求時只計進政府購置

而不包括政府轉移支付,即為什么y=c+i+g+(x—M而不是y=c+i+g+fr+(x—M?

解答:政府增加轉移支付,雖然對總需求也有影響,但這種影響是通過增加人們的可支配收入進而

增加消費支出實現(xiàn)的。如果把轉移支付也計入總需求,就會形成總需求計算中的重更計算。例如,政府

增加1()億元的轉移支付,假定邊際消費傾向為0.8,那么會使消費增加8億元。在此,首輪總需求增加

是8億元,而不是18億元。但是如果把10億元轉移支付也看作是增加的總需求,那么就是重復計算,

即一次是10億元,一次是8億元。

8.為什么一些西方經(jīng)濟學家認為,將一局部國民收入從富者轉給貧者將提高總收入水平?

解答:他們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費傾向較低,儲蓄傾向較高,而貧者的消費傾向較高(因為貧者收

入低,為維持根本生活水平,他們的消費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將一局部國民收入

從富者轉給貧者,可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傾向,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總消費支出水平,于是總產(chǎn)出或者

說總收入水平就會隨之提高。

9.為什么政府(購置)支出乘數(shù)的絕對值大于政府稅收乘數(shù)和政府轉移支付乘數(shù)的絕對值?

解答:政府(購置)支出直接影響總支出,兩者的變化是同方向的??傊С龅淖兓繑?shù)倍于政府購置

的變化量,這個倍數(shù)就是政府購置乘數(shù)。但是稅收并不宜接影響總支出,它通過改變人們的可支配收入

來影響消費支出,再影響總支出。稅收的變化與總支出的變化是反方向的。當稅收增加(稅率上升或稅

收基數(shù)增加)時,人們可支配收入減少,從而消費減少,總支出也減少??傊С龅臏p少量數(shù)倍于稅收的

增加量,反之亦然。這個倍數(shù)就是稅收乘數(shù)。由于稅收并不直接影響總支出,而是要通過改變人們的可

支配收入來影響消費支出,再影響總支出,因此稅收乘數(shù)絕對值小于政府購置支出的絕對值。例如增加

10億元政府購置,一開始就能增加10億元總需求,但是減稅10億元,會使人們可支配收入增加1()億

元,如果邊際消費傾向是0.8,那么一開始增加的消費需求只有8億元,這樣政府購置支出的乘數(shù)絕對

值就必然大于稅收乘數(shù)的絕對值。

政府轉移支付對總支出的影響方式類似于稅收,也是間接影響總支出,也是通過改變人們的可支配

收入來影響消費支出及總支出;井J1政府轉移支付乘數(shù)和校收乘數(shù)的絕對值是一樣大的。但與橋收不同

的是,政府轉移支付是與政府購置總支出同方向變化的,但政府轉移支付乘數(shù)小于政府購置乘數(shù)。

10.平衡預算乘數(shù)作用的機理是什么?

解答:平衡預算乘數(shù)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數(shù)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收支變動的比

率。在理論上,平衡預算乘數(shù)等于1。也就是說政府增加一元錢開支同時增加一元錢稅收,會使國民收

入增加一元錢,原因在于政府的購置支出乘數(shù)大于稅收乘數(shù)。如果用公式說明,就是A/=Ag(假定轉移

支付6■不變),而收入的變化是由總支出變化決定的,即A),=Ac+"+Ag,假定投資不變,即Ai=(),

那么而Ac=SA)b=/?(&L&),因此,有△),=£(△),一△/)+△&=/?(△),一Ag)+Ag(因為△/=

△g),移項得到

可見,即平衡預算乘數(shù)(用公表示)公=煞=1。

dgI-p

這一結論也可以通過將政府購置支出乘數(shù)和稅收乘數(shù)直接相加而得

.,,I?_

趣勺_]_伙1_/)]-伙I_/)一

11.為什么有了對外貿易之后,封閉經(jīng)濟中的一些乘數(shù)會變小些?

解答:在封閉經(jīng)濟中'投資和政府支出增加‘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shù)是當而有了對外貿易后這一倍

數(shù)變成了1H面(這里6和〃?分別表示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進M傾向),顯然乘數(shù)變小了,這主要是由

于增加的收入的一局部現(xiàn)在要用到購置進口商品,去了。

12.稅收、政府購置和轉移支付這三者對總需求的影響方式有何區(qū)別?

解答:總需求由消用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置支出和凈由口四局部組成。

稅收并不直接影響總需求,它通過改變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影響消費支出,再影響總需求。稅

收的變化與總需求的變化是反方向的。當稅收增加(稅率上升或稅收基數(shù)增加)時,導致人們可支配收入

減少,從而消費減少,總需求也減少??傂枨蟮臏p少量數(shù)倍于稅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這個倍數(shù)就是

稅收乘數(shù)。

政府購置支出直接影響總需求,兩者的變化是同方向的??傂枨蟮淖兓恳矓?shù)倍于政府購置的變化

量,這個倍數(shù)就是政府購置乘數(shù)。

政府轉移支付對總需求的影響方式類似于稅收,是間接影響總需求,也是通過改變人們的可支配收

入,從而影響消費支出及總需求。并目.政府轉移支付乘數(shù)和稅收乘數(shù)的絕對值是一樣大的。但與稅收不

同的是,政府轉移支付與政府購置總支出是同方向變化的,但政府轉移支付乘數(shù)小于政府購置乘數(shù)。

上述三個變量(稅收、政府購置和政府轉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變量,控制這些變量的政策稱

為財政政策。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政策來調控經(jīng)濟運行。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開始就使總需求增加1美元,因為政府購置直接是對最終產(chǎn)品的

需求。可是增加1美元的轉移支付和減少1美元的稅收,只是使人們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假設邊際

消費傾向是0.8,那么消費支出只增加0.8美元,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轉移支付和減稅1美元對最

終產(chǎn)品需求的第一輪增加,這一區(qū)別使政府轉移支付乘數(shù)與稅收乘數(sh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時使政府

購置乘數(shù)的絕對值大「政府轉移支付乘數(shù)和稅收乘數(shù)的絕對值。

13.假設某經(jīng)濟的消費函數(shù)為c=100+0.8%,投資i=50,政府購置性支出g=200,政府轉移支付

片62.5,稅收,=250(單位均為10億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試求投資乘數(shù)、政府支出乘數(shù)、稅收乘數(shù)、轉移支付乘數(shù)、平衡預算乘數(shù)。

解答:(1)由方程組

可解得y=1000(億美元),故均衡收入水平為1000億美元。

(2)我們可直接根據(jù)三部門經(jīng)濟中有關乘數(shù)的公式,得到乘數(shù)值

投資乘數(shù):.=]一廠]_0.8=5

政府支出乘數(shù):&=5(與投資乘數(shù)相等)

稅收乘數(shù):左=一7^=一晉^=一4

轉移支付乘數(shù):/=a=丁喂=4

I~p1—0.8

平衡預算乘數(shù)等于政府支出(購置)乘數(shù)和稅收乘數(shù)之和,即

公=凝+卜=5+(—4)=1

14.在上題中,假定該社會到達充分就業(yè)所需要的國民收入為1200.試問:(1)增加政府購置;(2)

減少稅收;(3)以同一數(shù)額增加政府購置和稅收(以便預算平衡)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各需多少數(shù)額?

解答:此題顯然要用到各種乘數(shù)。原來均衡收入為I()00,現(xiàn)在需要到達1200,那么缺口Ay=2(X),,

⑴增加政府購置般=令=警=40。

(2)減少稅收4/=需=竿=50。

(3)從平衡預算乘數(shù)等于I可知,同時增加政府購置200和稅收200就能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

15.假定某經(jīng)濟社會的消費函數(shù)c=30+0B%,凈稅收即總稅收減夫政府轉移支付后的金額6,=50.

投資i=60,政府購置性支出g=50,凈出口即出口減進口以后的余額為以=5O—O.O5y,求:(1)均衡收

入:(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凈出口余額;(3)投資乘數(shù);(4)投資從60增至70時的均衡收入和凈出口余額:

C)當凈出口從收=50—0.()5〉,變?yōu)樾?40—0.05),時的均衡收入和凈出口余額。

解答:⑴可支配收入:),d=y—G=y-50

消費:c=30+0.8(),一£0)

=30+0.8y-40

=0.8y-10

而衡收入:y=c+i+g+/ir

=0.8),-10+60+50+50-0.05),

=0.75y+150

解得=于玄=600,即均衡收入為600。

(2)凈出口余額:

收=50—0.05),=50-0.05x600=20

⑶投資乘數(shù)%=]_()8+0.05=九

(4)投資從60增加到70時,有

y=c+i+g+/tt

=0.8y—10+70+50+50-0.05),

=0.75),+160

解得)=母=640,即均衡收入為640。

凈出口余額:

/tv=50-0.05y=50-0.05x640=50-32=18

(5)凈出口函數(shù)從而=50—0.05),變?yōu)閆LV=40—0.05),時的均衡收入:

y=c+i+g+/ir

=0.8y-10+60+50+40—0.05y

=0.75y+140

解得)'=牒=56。,即均衡收入為560。

凈出口余額:

nx-40-0.05y-40-0.05x560—40—28—12

第十四章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1.自發(fā)投資支出增加10億美元,會使/S()o

A.右移10億美元;

B.左移B億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數(shù)乘以10億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數(shù)乘以1()億美元。

解答:C

2.如果凈稅收增加10億美元,會使/S()。

A.右移稅收乘數(shù)乘以10億美元;

B.左移稅收乘數(shù)乘以10億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數(shù)乘以10億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數(shù)乘以1()億美元。

解答:B

3.假定貨幣供給量和價格水平不變,貨幣需求為收入和利率的函數(shù),那么收入增加時()o

A.貨幣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貨幣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上升;

D.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貨幣需求為L=*,一及,貨幣供給增加10億美元而其他條件不變,那么會使LW)。

A.右移1()億美元;

B.右移女乘以10億美元;

C.右移10億美元除以?即10*);

D.右移k除以10億美元(即人10)。

解答:C

5.利率和收入的組合點出現(xiàn)在/S曲線右上方、LW曲線左上方的區(qū)域中,那么表示()。

A.投資小于儲蓄且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給;

B.投資小于儲蓄且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

C.投資大于儲蓄且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給;

D.投資大于儲蓄且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

解答:A

6.怎樣理解/S—LM模型星凱恩斯主義宏觀經(jīng)濟學的核心?

解答: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

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guī)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

規(guī)律涉及四個變量: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里,凱恩斯通過利率把

貨幣經(jīng)濟和實物經(jīng)濟聯(lián)系了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jīng)濟和貨幣經(jīng)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

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會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chǎn)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乂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

率,這就是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lián)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并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量聯(lián)

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jīng)濟學家那么用/S—LM模型把這四個變量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chǎn)品市

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

了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jīng)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困繞/S—LW

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jīng)濟學的核心。

7.在/S和兩條曲線相交時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業(yè)的國民收入?為什么?

解答: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業(yè)的國民收入。這是因為/S和曲線都只是

表示產(chǎn)品市場上供求相等和貨幣市場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因此,兩條曲線的交點所形成的

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兩個市場同時到達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沒有說明這種收入一定是充分就業(yè)的收

入。當整個社會的有效需求嚴重缺乏時,即使利率甚低,企業(yè)投資意愿也較差,也會使較低的收入和較

低的利率相結合到達產(chǎn)品市場的均衡,即IS曲線離坐標圖形上的原點O較近,當這樣的IS和LM曲線

相交時,交點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業(yè)的國民收入。

8.如果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沒有同時到達均衡而市場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時均衡或者說一般均衡,

為什么還要政府干預經(jīng)濟生活?

解答: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非均衡盡管通過市場的作用可以到達同時均衡,但不一定能到達充分

就業(yè)收入水平上的同時均衡,因此,還需要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干預經(jīng)濟生活,使經(jīng)濟到達

物價平穩(wěn)的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

9.一個預期長期實際利率是3%的廠商正在考慮一個投資工程清單,每個工程都需要花費100萬美

無,這些工程在回收期長短和回收數(shù)量上不同,第一個工程將在兩年內回收120萬美元;第二個工程將

在三年內回收125萬美元;第三個工程將在四年內回收130萬美元。哪個工程值得投資?如果利率是5%,

答案有變化嗎?(假定價格穩(wěn)定。)

解答:第一個工程兩年內回收120萬美元,實際利率是3%,其現(xiàn)值是1券20113.11(萬美元),大于

100萬美元,故值得投資。

同理可計得第二個工程回收值的現(xiàn)值是篇12s衿114.39(萬美元),大于100萬美元,也值得投資。

第三個工程回收俏的現(xiàn)值為益130日15.50(萬美元),也值得投資.

如果利率是5%,那么上面三個工程回收值的現(xiàn)值分別是:聚190E08.84(萬美元),黑12s戶107.98(萬

美元),提130存106.95(萬美元)。因此,也都值得投資。

10.假定每年通脹率是4%,上題中回收的資金以當時的名義美元計算,這些工程仍然值得投資嗎?

解答:如果預期通脹率是4%,那么120萬美元、125萬美元和130萬美元的現(xiàn)值分別是

120/1.042=110.95(萬美元)、125/1.043^11.12(萬美元)和130/1.04?111.12(萬美元),再以3%的利率折成現(xiàn)

值,分別為:110.95/1.03%104.58(萬美元),111.12/1.033Hoi.69(萬美元),111.12/1.03餐98.73(萬美元)。

從上述結果可知,當年通脹率為4%,利率是3%時,第一、第二個工程仍可投資,而第三個工程不

值得投資.

同樣的結果也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脹率為4%,實際利率為3%,因此名義利率約為

120P0125125

7%,這樣,三個工程回收值的現(xiàn)值分別為:港廣7號子104.81(萬美元);希行緊=102.03(萬美元),

JL?V*91?1I1?/1?

107Al.31蘆以18(萬美兀)。

11.(1)假設投資函數(shù)為i=100(億美元)-5r,找出利率為4%、5%、6%、7%時的投資量:

(2)假設儲蓄為S=-40(億美元)+0.25門找出與上述投資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求/S曲線并作出圖形。

解答:⑴假設投資函數(shù)為*100(億美元)-5「,那么當『4時,i=100-5x4=80(億美元);當

r=5時,i=100—5x5=75(億美元);當r=6時,i=100—5乂6=70(億美元);當/^=7時,,/=100-5x7

=65(億美元)。

(2)假設儲蓄為S=-40(億美元)+0.25戶根據(jù)均衡條件i=s,即100—5r=-40+0.25),,解得),

=560-20r,根據(jù)(1)的條件計算),,當r=4時,y=48()(億美元);當/*=5時,1y=460(億美元);當

r=6時,y=440(億美元);當r=7時,),=420(億美元)。

(3)/5曲線如圖14—1所示。

圖14—1

12.假定:

(a)消費函數(shù)為c=5O+O.8y,投資函數(shù)為i=100(億美元)-5八

(b)消費函數(shù)為c=50+0.8v,投資函數(shù)為=100(億美元)一10八

(c)消費函數(shù)為c=50+0.75y,投資函數(shù)為i=100(億美元)-10「。

(1)求(a)、(b)、(c)的/S曲線;

(2)比擬(a)和(b),說明投資對利率更敏感時,/S曲線的斜率發(fā)生什么變化;

(3)比擬(b)和(c),說明邊際消費傾向變動時,/S曲線斜率發(fā)生什么變化。

解答:⑴根據(jù)尸c+s,得到s=y—c=y—(50+0.8),)=—50+0.2),,再根據(jù)均衡條件/'=s,可得

100-5r=-50+0.2y,解得(a)的IS曲線為),=750—25八同理可解得(b)的IS曲線為.y=750-50r,(c)

的/S曲線為),=600—40廠。

(2)比擬(a)和(b),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b)的投資函數(shù)中的投資對利率更敏感,表現(xiàn)在IS曲線上就是IS曲線

斜率的絕對值變小,即IS曲線更平坦一些。

(3)比擬(b)和(c),當邊際消費傾向變小(從0.8變?yōu)?.75)時,/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變大了,即(c)的15

曲線更陡峭一些。

13.假定貨幣需求為L=0.2y—5r。

(1)畫出利率為10%、8%和6%而收入為800億美元、900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時的貨幣需求曲線:

(2)假設名義貨幣供給品為150億美元,價格水平〃=1,找出貨幣需求與供給相均衡的收入與利率;

⑶畫出LM曲線,并說明什么是LM曲線;

(4)假設貨幣供給為200億美元,再畫一條LM曲線,這條曲線與(3)相比,有何不同?

(5)對于(4)中這條LM曲線,假設,?=10,y=\100億美元.貨幣需求與供給是否均衡?假設不均衡

利率會怎樣變動?

解答:⑴由于貨幣需求為L=0.2廠5「,所以當r=10,),為80()億美元、900億美元和1()00億美

元時的貨幣需求量分別為110億美元、130億美元和150億美元;同理,當r=8,),為800億美元、900

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時的貨幣需求量分別為120億美元、140億美元和160億美元;當廠=6,y為800

億美元、900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時的貨幣需求量分別為130億美元、150億美元和170億美元。如圖

14—2所示。

圖14—2

(2)貨幣需求與供給相均衡即£=Ms,由L=0.2),-5r,Ms=〃i=M/P=150/l=150,聯(lián)立這兩個方程

得02y—5r=150,即

y=750+25r

可見,貨幣需求和供給均衡時的收入和利率為

y=1000,r=10

_y=950,r=8

.y=900,r=6

(3)LM曲線是從貨幣的投機需求與利率的關系、貨幣的交易需求和謹慎需求(即預防需求)與收入的

關系以及貨幣需求七供給相等的關系中推導H;來的。滿足貨幣市場均衡條件的收入y和利率「的關系的

圖形被稱為曲線。也就是說,LM曲線上的任一點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在這樣的組合下,

貨幣需求與供給都是相等的,亦即貨幣市場是均衡的。

根據(jù)⑵的1y=750+25-,就可以得到LM曲線,如圖14—3所示。

圖14—3

(4)貨幣供給為200美元,那么LM曲線為0.2>—5r=200,即y=1000+25,。這條LW曲線與⑶中

得到的這條LM曲線相比,平行向右移動了250個單位。

(5)對于(4)中這條這M曲線,假設r=10,y=1100億美元,那么貨幣需求L=0.2y-5r=0.2xl100

—5x10=22()—50=170(億美元),而貨幣供給佻=200(億美元),由于貨幣需求小于施幣供給,所以利

率會下降,直到實現(xiàn)新的平衡。

14.假定名義貨幣供給量用M表示,價格水平用尸表示,實際貨幣需求用心=6一厲■表示。

(1)求LM曲線的代數(shù)表達式,找出LM曲線的斜率的表達式。

(2)找出k=0.20,力=10;2=0.20,〃=20:2=0.10,4=10時LM的斜率的值。

(3)當人變小時,LM斜率如何變化;,增加時,LM斜率如何變化,并說明變化原因。

(4)假設%=0.20,。=(),LM曲線形狀如何?

解答:(1MM曲線表示實際貨幣需求等于實際貨幣供給即貨幣市場均衡時的收入與利率組合情況。

實際貨幣供給力:,因此,貨幣市場均衡時,L=p假定尸=1,那么LM曲線代數(shù)表達式為

ky~hr=M

其斜率的代數(shù)表達式為左〃?。

(2)當上=0.20,〃=1()時,曲線的斜率為

2=002

h10

當%=0.20,〃=20時,LM曲線的斜率為

k0-20

尸而=°必

當4=0.10,0=10時,LW曲線的斜率為

★喘=。0

(3)由于LW曲線的斜率為,因此當上越小時,LM曲線的斜率越小,其曲線越平坦,當力越大時,

LW曲線的斜率也越小,其曲線也越平坦。

(4)假設2=0.2,h=0,那么上M曲線為0.2y=M,即

y=5M

此時LW曲線為一垂直于橫軸),的直線,/?=()說明貨幣需求與利率大小無關,這正好是LM的古典

區(qū)域的情況。

15.假設一個只有家庭和企業(yè)的兩部門經(jīng)濟中,消費c=100+0.8y,投資i=150-6r,實際貨幣供

給m=150,貨幣需求乙=0.2)-4r(單位均為億美元)。

(1)求/S和LM曲線;

(2)求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和收入。

解答:(1)先求/S曲線,聯(lián)立

得曠=a+例+0一,%此時/S曲線將為『臂6一1

于是由題意c=100+0.8),,/=150-6r,可得/S曲線為

1004-1501-0.8

『―6---6-v

即,=三^一芯y或y=1250—30/

再求LM曲線,由于貨幣供給〃?=150,貨幣需求L=0.2),—4八故貨幣市場供求均衡時得

150=0.2y-4r

即「=一點v或y=750+20r

(2)當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S和/,歷曲線相交干一點,該點卜收入和利率可通過求解/S

和的聯(lián)立方程得到,即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億美元)。

第十五章宏觀經(jīng)濟分析

1.貨幣供給增加使/例右移Ami/k假設要均衡收入變動接近于/例的移動量那么必須是()。

A"例陡峭,81也陡峭;

B.2例和8?一樣平緩;

C.2例陡峭而8平緩;

D./例平緩而8?陡峭。

解答:C

2.以下哪種情況中增加貨幣供給不會影響均衡收入?

A"例陡峭而玄平緩;

B.2例垂直而8?陡峭;

C./例平緩而8垂直;

D.2例和小一樣平緩。

解答:C

3.政府支出增加使81右移歷公66是政府支出乘數(shù)),假設要均衡收入變動接近于■^的移動量,那

么必須是()。

A"例平緩而乃?陡峭;

B./例垂直而8?陡峭;

C./例和石一樣平緩;

D"例陡峭而乃?平緩。

解答:A

4.以下哪種情況中"擠出效應〃可能很大?

A.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不敏感。

B.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也敏感。

C.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不敏感。

D.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門支出對利率敏感。

解答:B

5."擠出效應〃發(fā)生于()。

A.貨幣供給減少使利率提高,擠出了對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門支出;

B.私人部門增稅,減少了私人部門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擠出了對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門支出;

D.政府支出減少,引起消費支出下降。

解答:C

6.假設/例方程為片500億美元+25?貨幣需求£=0.20y5乙貨幣供給為100億美元)。

⑴計算:1)當玄為片950億美元-50/(消費c=40億美元+0.8%,投資/=140億美元-10,,

稅收t=50億美元,政府支出g=50億美元)時和2)當IS為y=800億美元-25/(消費c=40億美元+

08%,投資/=110億美元?5,,稅收上50億美元,政府支出50億美元)時的均衡收入、利率和

投資。

(2)政府支出從50億美元增加到80億美元時,情況1)和情況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為多少?

(3)說明政府支出從50億美元增加到80億美元時為什么情況1)和情況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解答:Q)由6曲線y-950億美元?507?和Z股曲線500億美元+25/?聯(lián)立求解得,950-50/-

=500+25/*,解得均衡利率為/■=6,將,=6代入y=950-50,得均衡收入y=950-50x6=650,將

r=6代入/=140-10r得投資為i=140-10x6=80o

同理我們可用同樣方法求2):由玄曲線和2例曲線聯(lián)立求解得,片500+25r=800-25(得均

衡利率為,=6,將,=6代入y=800-25r=800-25x6=650,代入投資函數(shù)得投資為/=110-Sr

-110-5x6=80。

(2)政府支出從50億美元增加到80億美元時,對1)和2)而言,其8曲線都會發(fā)生變化。首先看

1)的情況:由y=C+/+g,小曲線將為y=40+0.8(/-。+140-10/-+80=40+0.8(7-50)+140-

10,-+80,化簡整理得8曲線為y=1100?50/?,與/例曲線聯(lián)立得方程組

{y=1100-50/y=500+25/-

該方程組的均衡利率為r=8,均衡收入為y=700。同理我們可用相同的方法來求2)的情況:y=c

+i+g=40+0.8(y-50)+110-5r+80,化簡整理得新的石曲線為y=950-25r,與〃力曲線y=

500+25/?聯(lián)立可解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片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在/例斜率一定的情況下,財政政策效果會受到石曲線斜率的影

響。在1)這種情況下,8曲線斜率絕對值較小,玄曲線比擬平坦,其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比擬敏感,

因此當IS曲線由于支出噌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時,引起的投資下降也較大,從而國民收入水平提高較

少。在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