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16時時擦亮歷史的鏡子公祭日_第1頁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16時時擦亮歷史的鏡子公祭日_第2頁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16時時擦亮歷史的鏡子公祭日_第3頁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16時時擦亮歷史的鏡子公祭日_第4頁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16時時擦亮歷史的鏡子公祭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16時時擦亮歷史的鏡子公祭日時時擦亮歷史的鏡子:公祭日——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

最新素材:

素材一:

12月1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首都高校師生向在抗戰(zhàn)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敬獻鮮花、鞠躬致敬。在遼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社會各界代表秉燭祈禱,表達哀思。在云南昆明西南聯(lián)大博物館、安徽淮南大通“萬人坑”教育館、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人們回溯沉痛歷史,緬懷遇難同胞。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在東北抗聯(lián)紀念館、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大家重溫抗戰(zhàn)英雄的豐功偉績,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在浙東抗戰(zhàn)老兵紀念園、閩西革命烈士陵園、黑龍江湯原抗聯(lián)廣場、河南信陽鄂豫皖革命紀念館,人們開展“牢記使命勿忘國恥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等紀念活動,賡續(xù)紅色血脈,凝聚起奮進前行的力量。

以史為鑒、警鐘長鳴。今天,全軍各部隊的官兵們走進紀念廣場、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和革命先烈,在駐地營區(qū)、野外駐訓場舉行莊嚴的宣誓儀式、觀看抗日戰(zhàn)爭圖片影像展覽,銘記歷史,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強化使命擔當。

素材二:

2021年12月13日是第十個國家公祭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兩個決定,將9月3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年7月6日,“國家公祭網”正式上線。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對中國同胞實施了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多萬人慘遭殺戮,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將永遠銘記,而那些劊子手也將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角度、觀點及評論:

1、警鐘長鳴當銘記,吾輩自強衛(wèi)和平

設立公祭日,是國家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拉近了遠去的硝煙,重溫了民族的苦難。其實,設立國家公祭日,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侵略者的戰(zhàn)爭罪行,牢記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它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聲音,也是生動而深刻的一堂課,能從多種角度使我們受到一次教育。

2、打撈數(shù)字背后的生命,尊重逝者,警醒民眾。

國家公祭日,體現(xiàn)了全國上下對逝去生命的尊重,又能增強民族凝聚力,既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憲法精神。為了紀念曾經發(fā)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公祭日,既是緬懷過去,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文明的態(tài)度。

3、讓民族精神提升,鑄就御侮長城。

國家公祭日將我們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這絕不是宣泄情緒或倡導復仇,而是提醒我們要超越個體,超越血緣,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國家公祭日也讓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tǒng)一和強大的重要性,以讓民族精神提升,讓愛國精神彰顯。

4、歷史是一堆灰燼,灰燼之中尚有余溫,銘記歷史,瞻望未來。

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和啟迪,才能更加清晰準確地觀察現(xiàn)在以及謀劃未來。牢記國恥、居安思危,也才能長治久安;忘記歷史、安逸懈怠,就會重蹈覆轍。由此,國家公祭日,讓我們高舉和平旗幟,把深重道義擔當轉化成為祖國和人民所急盼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團結一心,自強不息,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國家的各項建設中,為實現(xiàn)中國夢奮斗不息。

5、激勵強國熱忱,捍衛(wèi)人類尊嚴

一方面,日本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造成大量人口和財產損失,是對國際公法、人權、公理正義的踐踏,是對人類文明的破壞。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整個人類都是受害者,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受到空前的摧殘,我們國家尤甚。現(xiàn)在還有些人特別是日本右翼勢力,不能正視甚至否定這段歷史,我們有義務有責任通過專家學者的調研工作,通過外交、宣傳、國際合作等,來把我們對這場民族災難的態(tài)度告諸世人,揭示歷史事實,反映民族災難,揭露侵略者的罪行。國家公祭日,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形式,以國家公祭的方式,向國人和世人特別是青少年,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通過反思民族創(chuàng)傷,激勵強國熱忱。

揭露民族的傷疤,不是延續(xù)仇恨,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用血的、鐵的事實,用我們的文明大國的宏大氣象,以我們對人類文明、公義的執(zhí)著追尋,來警告、駁斥那些違背人類良知、無視歷史事實的日本右翼勢力及其言論,還歷史以清明,開未來以光明。這是對中華民族負責的態(tài)度,也是對國際社會和人類文明的負責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的愛國,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我們不應以極端形式表達愛國熱忱,我們的敵人只是那些執(zhí)意踐踏人類公義的極端分子及其言行,大多數(shù)有良知的日本人民一直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珍視中日人民之間的友誼、合作和交流?,F(xiàn)在,關鍵是讓更多的不明歷史真相的人了解歷史,正視歷史。這需要所有有正義感的人們自覺的共同的努力。加強國際合作,堅定地,理直氣壯地發(fā)出我們的正義的聲音,久久為功,不懈努力,世界和平發(fā)展和文明進步的美好明天終會到來。

6、用國祭書寫尊嚴、認同、信念和希望

幾千年的祭祀傳統(tǒng),牽動著中國人最隱秘而質樸的一種情感,一頭系著對親人的思念,一頭連著對未來的祈福和期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發(fā)端于家族血緣的情感慢慢延伸,擴展為對同胞同種的深厚關切。今天,我們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是對死去的他們負責,也是對活著的我們負責。只有還昨日的他們以尊嚴,才能保護今日我們的尊嚴。

4、東方大國對世界和平的歷史責任

歷史之痛,不能因為時光流逝而被磨滅,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設立國家公祭日,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國恥。歷史之殤,應該融入人類的血脈基因?;仡櫄v史,無論是戰(zhàn)爭發(fā)起國,還是被侵略國,其人民都是受害者,甚至所謂中立國,乃至綏靖主義國,都無一幸免。堅決維護捍衛(wèi)二戰(zhàn)勝利后和平與發(fā)展的國際秩序,不只是中國的事情,更是國際大家庭共同的事情。

適用話題:

強國有我、民族記憶、銘記屈辱、自強不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世界和平、人類命運共同體、崇尚英雄、緬懷先烈、尊重歷史、弘揚正氣。

評論金句:

1、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2、我們要紀念、哀悼他們,更應該記住他們。

3、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毛澤東

4、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愐?/p>

5、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6、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

7、焚一柱香,帶走憂傷;折一枝柳,寄托哀愁;掬一捧雨,洗凈塵心;拭一行淚,祭拜逝者。

8、天上人間共一愿,生死兩隔遙相牽。

9、我豎起一座紀念碑,比銅還堅固,比巍巍的宮殿還高,無論是暴雨,無論是午夜的狂風,還是綿綿的歲月都不能摧毀它?!R拉斯

10、“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罷!“你還有許11、多兒女在那里受苦呢!”——郁達夫《沉淪》結尾

12、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廖沫沙

13、鮮血不是甘露,用它灌溉的土地不會有好收成?!旯?/p>

14、如果我們不結束戰(zhàn)爭,戰(zhàn)爭會結束我們。——威爾斯

15、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我的祖國》

16、溫暖的生活仍然存在,任何東西都不能把它摧毀。——《羅曼·羅蘭傳》

17、生者有功掛玉印,死者誰復招孤魂。——薩都剌

18、所謂“和平”,不過是兩次戰(zhàn)爭之間的時日。——魯迅

精彩時評:

國家公祭日,構筑民族記憶共同體

南京大屠殺慘案80周年之際,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管光鏡與世長辭。消息傳來,令人哀痛。截至目前,記錄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在世者已不足百人。面對時間的無情沖刷,我們如何在回望中找尋啟迪,又該如何安放那段難以撫平的傷痛記憶?

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幕。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入南京,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讓30多萬生靈慘遭殺戮。有歷史學家估算,如果把南京死難者的手連接起來,可以從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320多公里長。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遇難者名單墻上又增刻20個名字,總計達到10635名。更多罹難者,只有累累白骨空對江風。這一段沉痛歷史,從來不只是歷史學家的歷史,而是每個中國人的歷史。匯集愛國情感的力量,構筑民族記憶共同體,國殤民難才不會重演,復興意志才更加強勁。

悲痛會隨時間久遠而湮沒,但歷史的啟示不會。一年一度的國家公祭,恰如振聾發(fā)聵的警鐘,提醒人們,歷史記憶需要時常擦拭,人類道義需要不斷砥礪,民族精神需要時常檢閱。在南京大屠殺慘案80周年這個舉國悲痛的日子,我們尤需記取歷史的啟示,凝聚起反對侵略戰(zhàn)爭、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國家力量和人類共識。

第一層啟示,正義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墨寫的謊言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在歷史問題上倒行逆施,掩耳盜鈴美化侵略戰(zhàn)爭,于人于己都有百害而無一利。度盡劫波的中國人民有足夠的胸襟接納一個曾經給自己帶來深重災難的國家,但也有清晰的底線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罪惡和當下余孽。舉行國家公祭,正是為了守護不能忘卻的記憶、捍衛(wèi)不容否認的真相,用國家之力為歷史正義撐腰,為和平發(fā)展護航。

第二層啟示,國力更加強盛,和平才有保障。從甲午慘敗到南京之殤,從慰安婦制度到細菌戰(zhàn)試驗,慘痛的歷史轍印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強盛的國家,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人民只能遭殃。國家公祭日是一次回溯苦難的歷史反思,更是一次矢志復興的精神檢閱,回放著昨日的屈辱和苦難,也凝聚著此刻的責任與使命,更召喚著未來的太平與安康。正直之士感言:“吾輩當自強,方使國不受他人之侮”。傳承家國情懷,進而凝聚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只有國家強大起來,永久和平才會成為愈發(fā)切近的希望。

第三層啟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才能永續(xù)?!拔覀冇浀茫?有中國記者在紐約街采,提問是否記得南京大屠殺慘案,許多外國人給出了肯定回答。歷史總會前進,正義不會獨行?!澳暇┐笸罋ⅰ绷腥肼?lián)合國“世界記憶遺產”,捷克總統(tǒng)澤曼專程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通過“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出于捍衛(wèi)國際公理正義,出于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加入到捍衛(wèi)南京大屠殺慘案歷史記憶的隊伍中來。國際社會共同譴責反人類暴行,就是為了共同建設一個持續(xù)繁榮、更加安全的世界。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仁風遠播,大化周行。"經歷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華民族,更加熱愛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今天的中國人民意氣風發(fā)行進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他們有決心和能力開辟國家的嶄新未來,也有信心和意志捍衛(wèi)人類尊嚴和歷史正義,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十二》:以她們的名義牢記歷史

8月14日是第五個世界“慰安婦”紀念日,當天,反映日軍“慰安婦"幸存者生存狀態(tài)的紀錄電影《二十二》在全國公映。這部紀錄片上映兩日后,排片從1%到4.9%,截至15日,累積票房已達到1547萬,兩天內36.3萬人走進影院……很多觀眾通過明星們的微博和央視等各大媒體的報道了解到此片,一時間,這部本來極小眾的《二十二》“火了”。(8月18日《華西都市報》)

《二十二》是國內首部獲得公映許可證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我們確實需要這樣一部紀錄片,來記住那些女性的血淚人生。在日軍的侵華戰(zhàn)爭中,那些飽受屈辱的女性受到了非人的對待,有的被摧殘致死,有的只能活在冷漠和羞辱里。即使后來日本投降了,那一段活生生、血淋淋的歷史,也讓受害者在心理上煎熬一生。比如一位幸存者在后來漫長的人生中,看到電視劇中的日本人,依然會感到害怕,可見侵略者所犯下的罪惡有多么深。

記住那些女性的血淚人生,其實就是記住日軍的暴行,記住屈辱的歷史,記住民族的傷痛。據新華社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有約40萬名亞洲女性淪為日軍“慰安婦”,其中包括逾20萬名中國婦女??梢哉f,“慰安婦"也是日本侵略事實的產物,也是日本侵略的犧牲品。隨著那些受害女性的故去,“慰安婦”正在成為消逝的歷史,我們必須凝視和記住那段歷史,記住日本的侵華鐵證。記住歷史,銘記恥辱,才會知恥而后勇,才會奮起。

拿什么來記住“慰安婦"的血淚人生,記住她們以及我們這個國家、民族受到的屈辱與傷害?拍紀錄電影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路徑。所以,我們要感謝紀錄電影《二十二》的創(chuàng)作人員的熱血付出,他們秉持人間道義、愛國情懷,歷盡艱辛,為公眾奉獻出一部題材特殊、與主流商業(yè)無關的紀錄電影,在文藝作品大多“向錢看”的當下,這是多么難能可貴?我們也要感謝那些在《二十二》中出鏡的老人們,用她們的講述為我們留下了活的記憶。

《二十二》最終獲得公映許可證,彰顯了相關部門直面歷史、對未來高度負責任的態(tài)度,這也是對日本否認或美化侵略歷史的有力回應。正如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所期望的,“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能走進影院,去觸摸一下戰(zhàn)爭的傷痕,去思考如何捍衛(wèi)和平……歷史看似已逐漸遠去,但其實又一直在我們身邊,只有每個人都為它做點什么,才能讓慘痛的戰(zhàn)爭記憶不再重演”。期待記住歷史的良心之作再多一些!

歷史的鏡子,你我都需時時擦拭

1937年的那個寒冬,日本侵略者以極其殘忍的方式入侵了中國南京,用40天的時間殘忍殺害30萬中國同胞。八十年后的今天,我們再次以國家之名祭奠死難同胞,以正義之心追尋歷史真相,展現(xiàn)的是一個民族不忘過去、祈愿和平的真誠姿態(tài)。

在一檔街采欄目中,主持人提問“你覺得這段歷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人們遺忘嗎?”,一位老大爺?shù)幕卮稹安粫?,也不應該忘記,都應該牢記歷史。咱們不說記著仇恨,但是咱們應該知道這個歷史,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比欢?,多年來,日本國內總有一些勢力,以各種手段企圖掩蓋真相、歪曲歷史。2015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議《南京大屠殺檔案》期間,他們百般阻撓;2016年,在審訂的日本高中教材里,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shù)僅以“大量"一詞模糊表述;近期,他們又阻攔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這些行為,本質上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妄圖辱沒真相和良知。不僅違背了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承諾,也為中日關系健康、向前發(fā)展設置了路障。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近年來,世界各地有許多有識之士,自愿在為還原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做不懈努力。小野賢二,一名日本普通工人,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近30年的調查研究,對約300名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士兵或其遺屬進行了采訪,整理了200多人的證言,收集了31本從軍日記和其他日軍侵華期間的資料。“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不容篡改。"他說,他希望通過這些文字和口述資料,讓日本社會以史為鑒,避免悲劇重演。80歲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鄭洪,撰寫了一部名為《南京不哭》的英文小說,告訴西方社會中國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經歷過怎樣的苦難。他說,“我們必須防微杜漸,不容20世紀的慘劇有一絲絲再度發(fā)生的可能!”

從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到捷克總統(tǒng)澤曼專程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再到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通過“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可以看到,這段罪惡的歷史雖然已經過去八十年,但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并未忘卻。有歷史親歷者感嘆,“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從自我做起,向世界講述真實的歷史”。當更多人清楚地了解了中國人民經歷了多少苦難,捍衛(wèi)世界和平、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隊伍,才有可能不斷壯大。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諼,祈愿和平。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國家強大了,才有維護和平的資本,為和平發(fā)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過去的苦難與屈辱,更要“擦清歷史的鏡子,抹去灰塵,以史為鑒,走好未來的路”,為建設一個共同繁榮、更加安全的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把南京之殤化成世界之戒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國家檔案局公布了最新資料片《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其中,有幾位普通人面對大屠殺的表現(xiàn),令人敬佩,也令人深思。

南京一家照相館的小學徒羅瑾,冒著生命危險,拷貝日軍軍官送來沖洗的罪行照片,秘藏在寺廟當中,輾轉同學吳旋之手,終于保存到抗戰(zhàn)勝利,成為南京軍事法庭審判的一號證據;金陵女大收容所的程瑞芳,白天不停工作,為難民撐起千瘡百孔的“保護傘”,晚上就著昏暗的燈光,含淚記錄侵略者暴行,掙扎寫下心路歷程,成為中國版“安妮日記";美國牧師約翰·馬吉,用攝影機拍攝下日軍罪證和南京市民慘狀的影像資料,設法躲過日軍檢查帶往上海,及時散發(fā)給國際社會,并成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重要證人……

南京大屠殺是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中華民族心靈上永遠的創(chuàng)傷。直到今天,讓我們任何一個人去重溫那一幕幕的罪惡,感受那慘烈的傷痛,都是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生平第一次參觀南京大屠殺照片展,首先的感覺是眩暈。當我們直面槍挑嬰兒、火燒活人、輪奸虐殺等突破人類底線的暴行時,恐懼惡心和驚怒交加都是難以抑制的正常反應。也正因此,記載暴行和研究暴行的人們是真的勇士。正是那些忍辱負重的幸存者、那些堅持人道的外籍友人、那些勇于直面罪行深處的后繼者,共同托舉著中華民族的苦難穿越了歷史,讓大屠殺最終得以從個體記憶上升為國家記憶。

時至今日,南京市民的日記和證言、侵華日軍自己的照片和自供、外籍第三方人士記述的罪行、戰(zhàn)后中國政府對暴行的調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已經形成涵蓋受害與加害、串聯(lián)中國與世界、跨越個人與國家的完整記憶鏈。這促使我們更多地去思考,大屠殺為何會發(fā)生,怎樣才能把慘劇擋在人間之外?如何才能讓和平長駐永存?

日本侵華戰(zhàn)爭期間,美國詩人奧登在訪問中國時這樣寫道,“從地圖上的確可以找出某些地方,那里的人民正籠罩在邪惡中:比如南京,比如達豪?!卑褮W亞兩洲的反人類大屠殺聯(lián)系起來,可以發(fā)現(xiàn)德國納粹與日本軍國主義在“種族優(yōu)秀論"等許多方面的相似之處。南京大屠殺首犯松井石根就曾這樣無恥地為侵略辯護:“我去前線并不是與敵人作戰(zhàn),而是懷著撫慰兄弟的心情前往。我們這樣做并不是因為恨他們,相反,我們深愛他們。這就像在一個家庭中,當兄長對弟弟的不端行為忍無可忍時,為使他改邪歸正,不得不對他進行嚴懲。”正是這種令人恐怖的邏輯,讓無數(shù)日軍憑著武力踩著和平與人權肆意施暴,徹底變成了魔鬼。

“侵略是人類最大的罪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的開篇詞今天仍然振聾發(fā)聵。南京大屠殺永遠都是人類文明的恥辱,洗刷它的惟一辦法,就是把南京之殤化成世界之戒。然而直到現(xiàn)在,日本右翼勢力還在百般抵賴暴行,國際社會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認知遠甚于對南京大屠殺的了解。以國家的名義記住南京大屠殺,祭奠死難同胞,披露日軍罪行,不僅是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必然,也是人類追求和平發(fā)展的必然。只有堅持公開真實的歷史,深入檢討罪惡的成因,熱愛和平的人們,才能反擊仍然抱守軍國主義死灰的危險思潮,警示這個仍有戰(zhàn)火和暴行發(fā)生的世界。

國家公祭日:凝聚民族復興的力量

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墻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一件件實物記錄著歷史,凄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這是一個令無數(shù)人為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涂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昭昭前事,警惕后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