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5T 47-2022 瀘州白糕制作工藝技術規(guī)范 _第1頁
DB5105T 47-2022 瀘州白糕制作工藝技術規(guī)范 _第2頁
DB5105T 47-2022 瀘州白糕制作工藝技術規(guī)范 _第3頁
DB5105T 47-2022 瀘州白糕制作工藝技術規(guī)范 _第4頁
DB5105T 47-2022 瀘州白糕制作工藝技術規(guī)范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7.060CCSX28DB5105瀘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IDB5105/T47—2022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配方和原輔料要求 15制作工藝 26感官及味感 2DB5105/T47—2022本文件按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文件由瀘州市商務和會展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由瀘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本文件起草單位:瀘州市餐飲行業(yè)協(xié)會、瀘州市職業(yè)技術學校、四川省桑治均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瀘州市桑治均(中式烹調)技能大師工作室、瀘州市李智剛勞模大師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瀘州市萬?。ㄖ惺脚胝{)技能大師工作室。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吳志富、王其躍、代應林、桑治均、李智剛、萬俊、孫小偉。DB5105/T47—20221.菜點源流瀘州白糕簡稱“白糕”,俗稱泡粑,是在民間的米發(fā)粑基礎上,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而來,相傳米發(fā)粑始于漢代。據(jù)《中國川菜史》藍勇著認為;瀘州白糕是在康熙年間由湖廣填四川帶入川內的一種米漿發(fā)酵制品,現(xiàn)只有四川的川南米發(fā)粑最為普遍。其發(fā)酵物;它源于原料自身經發(fā)酵后所產生的一種酵種,它是一種最為原始的發(fā)酵方法。據(jù)《瀘州商業(yè)志》記載;瀘州白糕始于上世紀20年代瀘州“三義園”白糕店,由賀樹榮先生經營所創(chuàng),冠名為桂花豬油提糖白糕、簡稱“提糖白糕”,俗稱“瀘州白糕”,并在1958年被評為四川名小吃殊榮,被譽為米類“糕中極品”。它以色澤雪白、柔軟細嫩、松泡滋潤、香甜可口特點聞名巴蜀,曾收錄于由張富儒主編的《川菜烹飪事典》中(1985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瀘州白糕冷熱皆可食用,既可作早餐、零食、又常作瀘州宴席小吃配餐。2.菜點典型形態(tài)示范1DB5105/T47—2022瀘州白糕制作工藝技術規(guī)范本文件規(guī)定了瀘州白糕的術語和定義,原料、制作工藝、感觀及味感等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瀘州市行政區(qū)域內“瀘州白糕”的加工制作。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88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碳酸氫鈉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57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guī)范(市場監(jiān)管總局[2018]12號)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瀘菜是川菜的一個地方風味流派。廣義上的瀘菜是川南古瀘水流域的菜品飲食,是學術研究的范疇;狹義上的瀘菜就是瀘州川菜,簡稱“瀘菜”。3.2瀘州白糕是以秈米為主料,以化豬油、白糖、雞蛋清為輔料,經浸泡、磨槳、發(fā)酵后,采用蒸的烹調方法制作而成的一道小吃。3.3老酵米漿又稱“窖頭”或“老酵”,即發(fā)漿的酵種。4配方和原輔料要求4.1配方2DB5105/T47—2022秈米5000g、化豬油100g、雞蛋清100g、白糖1500g、干桂花50g、去皮熟芝麻30g、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粉30g、老酵米漿500g、飲用水7500g。4.2原輔料要求4.2.1原輔食材及調味品應符合GB2762、GB2763的規(guī)定。4.2.2秈米,選擇糯性弱,糙性強、色白的秈米。4.2.3化豬油,以豬板油提煉的化豬油最佳,色澤潔白、香味純正。4.2.4碳酸氫鈉(小蘇打),應符合GB1886.2標準要求。5制作工藝5.1預處理5.1.1先將秈米500g洗凈,放入溫水鍋中煮至半熟,用筲箕瀝干水分成夾生米飯待用;米湯也留用。5.1.2將4500g秈米淘凈加清水(秈米與水的比例控制在3:5)、浸泡7h~9h。加入夾生米飯(其比例為9:1)一起磨制成米漿,加入老酵米漿一起發(fā)酵,冬季需9h;夏季需要4h;春秋季需6h。5.1.3鍋洗凈摻入飲用水1000g,放入白糖攪勻,用中小火熬5min左右,待糖液起魚眼泡、清澈、濃稠時,制成糖漿倒入盆中晾冷待用。5.1.4待米漿發(fā)酵至表面起輕微的魚眼泡和有微弱的酸味時,加入澥散的雞蛋清、糖漿、豬化油、碳酸氫鈉(小蘇打粉,大批生產需要加水溶化后分次加入)、一起攪拌均勻,待米漿無酸味,表面無氣泡時待用。5.1.5將蒸籠擺上直徑為6.5cm的竹圓圈,上鋪密紋濕紗布,涮上米湯,再將米漿重為75g舀入竹圈內撒上桂花、芝麻。5.1.6需預留500g米漿放入缸中,蓋上蓋放在溫度濕度適宜不易食物變質的地方,作為下次發(fā)酵的老酵米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