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泰安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泰安市泰安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泰安市泰安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泰安市泰安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泰安市泰安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泰安市泰安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秦王朝改分封制為郡縣制,西漢為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督,設置A.御史大夫 B.刺史 C.參知政事 D.軍機大臣2.2004年12月,中國聯(lián)想集團以1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IBM公司的個人電腦業(yè)務。2008年9月,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著手收購中國品牌飲料匯源果汁。在全球化不斷加快的背景下,這些現象的出現不能說明A.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B.資本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C.并購是企業(y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D.現代企業(yè)通過并購擴張市場3.1949年4月至5月參加“丹陽培訓”的干部,統(tǒng)一使用、系統(tǒng)學習的文件主要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即“約法八章”)《中共中央華東局關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匯編》和七屆二中全會公報。據此推知,“丹陽培訓”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A.國共和談 B.渡江作戰(zhàn) C.接管城市 D.防腐拒變4.張治中將軍在一次歡送毛澤東的晚宴上致辭:“大部分的意見我們已經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團結、統(tǒng)一,在蔣主席領導下徹底實行三民主義?!痹撏硌绲谋尘白钣锌赡苁茿.國共兩黨達成第一次合作 B.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C.國共雙方達成《雙十協(xié)定》 D.國民黨全面進攻取得成效5.劉關張?zhí)覉@結義的故事史籍不載,也沒有其他證據表明漢末有異性兄弟金蘭結義的習俗,但明代小說《三國演義》對于桃園三結義著墨甚多,同時期在許多水陸碼頭出現了“三義廟”“結義廟”。這反映出當時A.地域性文學得到充分發(fā)展 B.商品經濟發(fā)展對信義的重視C.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變遷 D.三國歷史受到商人們的推崇6.有學者總結甲午戰(zhàn)爭中國存在七誤:一誤于戰(zhàn)前對朝鮮問題始終猶豫不決;二誤于日軍侵朝時無備戰(zhàn)決心;三誤于平壤戰(zhàn)役的用人不當;四誤于國境線上的倉促布防;五誤于大連旅順迅速陷落;六誤于北洋艦隊困守威海;七誤于不敢堅持長期抗敵。這學者旨在A.指出結束專制政體的必要性 B.強調改革是重振國威的關鍵C.強調清政府腐朽是戰(zhàn)敗主因 D.突出中國軍備遠遠落后日本7.據歐盟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歐盟有510萬人出生,520萬人死亡,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人口負增長;但同期歐盟總人口卻從5.08億上升到5.1億。導致此時期歐盟總人口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是A.歐盟國家福利制度確立 B.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發(fā)展不平衡C.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 D.歐洲一體化的負面效應凸顯8.“天下之士群趨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風俗隨之,人才高下、士風之醇漓,率由是出。”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9.下面宣傳畫中的歐洲人民正期待著來自美國的貨物,這一援助來自于A.富爾敦演說 B.布雷頓森林體系 C.馬歇爾計劃 D.莫洛托夫計劃10.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畫家達維特(大衛(wèi))的作品風格是“考古式地真實再現當時的情景”,他因《馬拉之死》、《網球廳宣誓》、《拿破侖加冕》、《蘇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譽為“歷史的見證者”。據此判斷,該畫家屬于A.新古典主義流派B.現實主義流派C.后現代主義流派D.浪漫主義流派11.1921年10月,蘇俄政府重建國家銀行,統(tǒng)一管理貨幣流通事務。1922-1924年,實行貨幣和財政改革,穩(wěn)定盧布幣值,規(guī)定工商業(yè)稅額。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計劃經濟體制 B.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C.實現國家的工業(yè)化 D.重點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yè)12.明清之際原為稻米之鄉(xiāng)松江嘉定一帶棉織業(yè)發(fā)展迅速,導致該地區(qū)“縣不產米,仰食四方。夏麥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載米而來者,舳艫相銜也?!辈牧媳砻髟摰貐^(qū)A.水陸交通十分發(fā)達B.經濟結構有所變動C.自然經濟局部解體D.長途貿易開始興起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當年,努爾哈赤以“遺甲十三副”起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當大的汗國。它實際上是一個部落聯(lián)盟,分成八個旗,每一個旗自有旗主。旗主對下有完全的統(tǒng)治權,對上向努爾哈赤效忠。雍正從即位的時候起,便對八旗制度進行了改革:頒布“上諭”,禁止下五旗(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各旗旗主對擔任政府官吏的旗員勒索。他又把都察院的滿洲人御史調派到八旗去,每旗二人,稽查一切。從此,各旗的內部行政,在實際上被中央直接管理。下五旗的半獨立主權,名存實亡。各旗彼此之間,也不許發(fā)生橫的關系。這一旗的旗員與包衣(相當于農奴集團長官),不許到別一旗旗主那里去當差。上三旗的旗員包衣,更絕對不許“在諸王門下行走”?!幾岳钖|方《細說清朝》等(1)根據材料,概括雍正帝旗務改革的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雍正帝的旗務改革。14.(2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代西方的人文主義通常表現為“古今之爭”,它最初表現為一種復古主義﹣﹣人文主義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試圖用古代的權威來取代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到了17世紀以后,隨著理性的振興和科學的崛起,它在18世紀的法國思想界表現為一種用理性來顛覆信仰的激進姿態(tài)。啟蒙思想家們把眼光投向了未來,明確地以一個先進的新時代來與落后的舊社會相抗衡。﹣﹣摘編自趙林《理性與信仰在西方啟蒙運動中的張力》(1)依據材料一,概括作者關于近代西方的人文主義“古今之爭”的觀點,并結合史實對觀點進行說明。材料二:法國大革命對英國產生了深刻影響,英國各界對法國大革命的研究持續(xù)了多年。19世紀中后期,許多英國學者認為,法國大革命的暴力把一切美好的傳統(tǒng)都摧毀了,使得各種不同的利益再也無法互相調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與法國相比,英國則訴諸自己古老的憲政傳統(tǒng),自1688﹣1689年那場溫和得多的革命以來,通過和平、務實和漸進的手段取得了廣泛的公民自由,逐步地建立起了一個更民主的政治制度。﹣﹣摘編自迪金森《伯克之后的思考》(2)概括材料二中英國學者有關法國大革命的看法,結合材料和所學,簡要分析這種看法形成的原因。材料三:1903年,為了加強革命輿論工作,蔡鍔與黃興創(chuàng)辦的《游學編譯》稱:“法國大革命,實平民確認其自有之權利之時代也。夫法蘭西社會革命者,實一切社會革命之母也。明于法民權利思想之所由以成立者,乃可以提挈民族而立于20世紀之人群?!?913年,北洋政府頒布的歷史教科書在描述法國大革命時,稱其為“巴黎亂民起襲巴斯底獄,燒獄舍,殺獄官,揭其首于竿,狂走市街,蹂躪貴族富人之家?!背夤埠团伞斑^激”,稱拿破侖“超群英武”,“因人民奉戴而為帝”。﹣﹣摘編自《改良還是革命》等(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指出清末民初國人對法國大革命的認識產生不同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西漢為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督,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每州設置刺史一名負責監(jiān)察諸侯王和地方高官,B正確;御史大夫是設立于中央負責監(jiān)察百官的官員,A錯誤;參知政事是北宋負責行政的中央官員,C錯誤;軍機大臣設立于清代的中央,D錯誤。2、A【解析】

材料中說明全球化背景下企業(yè)的收購與市場擴張等問題,并不能說明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故A符合題意;材料中中美兩國的公司互相收購,體現出資本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現代企業(yè)通過并購擴張市場以及并購是企業(y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B、C和D均是正確表述,排除。故選A。3、C【解析】

根據材料關鍵信息“《中共中央華東局關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匯編》”及七屆二中全會作出由農村向城市轉移的決定可知,“丹陽培訓”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接管城市問題,C正確;此時國共和談已經破裂,A排除;渡江戰(zhàn)役主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對國民黨軍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進行的戰(zhàn)略性進攻戰(zhàn)役,B排除;材料與防腐拒變無關,D排除。故選C。4、C【解析】

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的是國共雙方達成了和平建國的方針,這主要和《雙十協(xié)定》的簽訂有關,故C選項正確;國共兩黨達成第一次合作時期蔣介石尚未出任國民政府主席,故A選項錯誤;此時抗日戰(zhàn)爭以結束,處于解放戰(zhàn)爭前夕,故B、D選項錯誤。5、B【解析】

水陸碼頭多為商品經濟發(fā)展之處,商業(yè)發(fā)展需求使對信義更為重視,故B正確;材料與地域性文學發(fā)展無關,排除A;“義”為我國傳統(tǒng)主流道德觀念,材料未體現主流觀念的變遷,排除C;材料并不能說明三國歷史受到商人們的推崇,排除D。故選B。6、C【解析】

有學者總結甲午戰(zhàn)爭中國存在七誤,總體是清政府戰(zhàn)前判斷失誤、戰(zhàn)爭中指揮失誤,即清政府腐朽是戰(zhàn)敗主因。故答案為C。該學者主要是總結了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原因,沒有體現要結束專制政體的必要性和主張進行改革,排除AB項;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存在失誤并不意味這當時中國的軍備遠遠落后于日本,排除D項。故選C。7、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2015年歐盟人口出生率出現負增長,但是歐盟總人口卻增加了,只能有一種解釋就是外來人口抵消了負增長,即外來移民涌進歐盟,而人口的移動也是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表現之一,故選C;A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導致外來人口減少,表述錯誤,排除。8、D【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在本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D.科舉制”才能起到天下之“士”(讀書人)群趨而奔向之、人才高下、士風之醇漓的良好的社會效果,所以材料描述的制度只可能是科舉制。故選D??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科舉制【詳解】9、C【解析】

馬歇爾計劃是美國援助歐洲的計劃,故C正確;丘吉爾的富爾頓演說發(fā)出了冷戰(zhàn)信號,A錯誤;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B與材料無關;莫洛托夫計劃是1947年針對美國的馬歇爾計劃,蘇聯(lián)為防止東歐的“離蘇傾向”,加強與東歐經濟聯(lián)系,援助東歐發(fā)展經濟而與東歐各國簽訂的經濟協(xié)議總稱,D與材料無關。10、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古典主義”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和表現形式,直接描繪現實斗爭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緊密配合現實斗爭,直接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服務,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盛行于法國大革命時期,故A項正確;現實主義流派流行于工業(yè)革命后,故B項錯誤;后現代主義流行于二戰(zhàn)后,故C項錯誤;浪漫主義流行于工業(yè)革命時期,其特色是注重個性表現,耽于幻想和夸張,故D項錯誤?!军c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的時間信息。本題的時間信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由此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即可。11、B【解析】

根據材料中“1921年”“1922—1924年”可知,當時處于新經濟政策時期,根據材料中“貨幣流通事務”“工商業(yè)稅額”等信息可知,新經濟政策通過恢復商品貨幣關系以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故選B;計劃經濟形成于斯大林時期,排除A;C項與新經濟政策不符,也屬于斯大林時期,排除;D項是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內容,排除?!军c睛】抓住關鍵信息“1921年”“貨幣流通事務”“工商業(yè)稅額”,聯(lián)系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分析解答。12、B【解析】根據材料“商人載米而來者,舳艫相銜也”表明松江嘉定與境外貿易往來頻繁,材料未涉及交通問題和長途貿易的問題,故AD項錯誤;根據材料“原為稻米之鄉(xiāng)松江嘉定一帶棉織業(yè)發(fā)展迅速”、“縣不產米,仰食四方”可知,明清之際松江嘉定地區(qū),由原來以農業(yè)為主,轉為以棉紡織業(yè)為主,故B項正確;自然經濟于鴉片戰(zhàn)爭后開始解體,與材料“明清之際”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點睛:對材料“原為稻米之鄉(xiāng)松江嘉定一帶棉織業(yè)發(fā)展迅速”、“縣不產米,仰食四方”的理解是解題的關鍵;從中分析出正確答案。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內容:禁止下五旗旗主勒索擔任政府官吏的旗員;派御史稽查八旗事務;不許各旗之間發(fā)生橫向關系。(2)評價:削弱了八旗諸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加強了專制皇權;使旗人的特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力量,保障了國家統(tǒng)一。但是雍正帝的旗務改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八旗制度的弊端。【解析】

(1)內容:根據材料中“禁止下五旗(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各旗旗主對擔任政府官吏的旗員勒索”,“把都察院的滿洲人御史調派到八旗去,每旗二人,稽查一切”,“各旗彼此之間,也不許發(fā)生橫的關系”等信息,從旗務管理、監(jiān)督和旗人聯(lián)系等方面,概括雍正帝旗務改革的內容。(2)評價:根據材料中雍正帝改革旗務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運用辯證方法,從君主專制、社會秩序、國家發(fā)展和局限性等方面,簡評雍正帝的旗務改革。14、(1)觀點:17世紀前人文主義表現為一種復古主義;17世紀以后理性主義顛覆宗教信仰的傾向,關注未來。說明:文藝復興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宣揚新興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宗教改革借助上帝和圣經的權威否定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啟蒙思想強調理性,質疑權威,沖擊天主教會的統(tǒng)治,提出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社會契約等進步觀念,構建新時代的理性王國來反對舊時代。(2)看法:法國大革命以暴力摧毀了法國社會的傳統(tǒng)政治秩序,造成了社會動蕩。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