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元件課件_第1頁
電路元件課件_第2頁
電路元件課件_第3頁
電路元件課件_第4頁
電路元件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電路元件3.電容(5)電容元件在汽車電路中的應用

利用電容器充電、放電和隔直流、通交流的特性,在電路中用于隔直流、耦合交流、旁路交流、濾波、定時和組成振蕩電路等。1.5電路元件①倒車燈和倒車蜂鳴器倒車時,裝在變速器上的倒車信號開關觸點接通倒車信號電路,倒車信號燈亮。與此同時,倒車蜂鳴器利用電容的充電和放電,使線圈L1和L2的磁場時而同向,時而反向,使觸點時開時閉,從而控制電磁振動式蜂鳴器間歇式發(fā)聲,以警告行人和其他汽車的駕駛員。1.5電路元件②傳統(tǒng)觸點式汽車點火系統(tǒng)的工作回路

在傳統(tǒng)點火系統(tǒng)中,與分電器觸點并聯(lián)的電容器具有重要作用。觸點打開、磁場消失時,在點火線圈一次繞組中產(chǎn)生200~300V的自感電動勢,若無電容器,該自感電動勢就會在觸點間形成火花使觸點燒壞,同時該電動勢的方向與原來一次電流的方向相同,使一次電路內(nèi)的電流不能迅速中斷,磁場消失也相應減慢,因而二次感應電動勢大大降低。當觸點打開時,一次繞組所產(chǎn)1.5電路元件②傳統(tǒng)觸點式汽車點火系統(tǒng)的工作回路生的自感電動勢向電容器充電,觸點間不再形成強烈的火花,延長了觸點的使用壽命;同時觸點打開后,一次繞組和電容器形成一個振蕩回路,充了電的電容器通過一次繞組進行振蕩放電。當電容器第一次放電時,電流以相反的方向通過一次繞組,加速了磁場的消失,使二次感應電動勢顯著提高??梢娪辛穗娙萜骱鬁p小了觸點火花,延長觸點壽命并增強了點火線圈二次電壓。1.5電路元件③電容式門鎖控制電路

該系統(tǒng)的電容器平時經(jīng)常充足電,在工作時將開鎖繼電器和閉鎖繼電器線圈串進電容器的放電回路中,使其觸點短時間閉合。1.5電路元件

當(正向或反向)轉動車門鑰匙時,相應的電路開關(閉鎖或開鎖)接通,電容器放電電流通過繼電器接地,線圈產(chǎn)生電磁吸力,觸點閉合,接通執(zhí)行機構電磁線圈(9或10)的電路,完成閉鎖或開鎖的動作。當電容器放電完畢后,繼電器觸點打開,門鎖系統(tǒng)停止工作。此時,另一只電容器則被充電,為下一次的操作做好準備。1.5電路元件

④前照燈延時控制電路

當發(fā)動機熄火后,機油壓力開關4的觸點閉合,駕駛員在離開駕駛室以前,按下儀表板上的前照燈延時按鈕1,電源就對C充電。在C充電時,T基極電位逐漸升高,使T導通,延時控制繼電器線圈通電觸點閉合,接通了前照燈電路。松開前照燈延時開關后,C通過R和T放電,前照燈仍能保持通電照明,一直到C電壓下降到T無法導通為止。T截止后,繼電器斷電觸點張開,前照燈熄滅。延時時間取決于C和R的值。1.5電路元件

電容C和繼電器J并聯(lián),開關打開后仍有電流流過繼電器,從而通過照明燈,通過繼電器的勵磁線圈使電容器放電后,繼電器就會關閉照明燈電路,照明燈電流在開關斷開后延遲一小段時間才中斷。

④前照燈延時控制電路1.5電路元件復習提問:

1.無源元件包括哪些?對能量來講是哪類元件?2.電阻、電容和電感元件的伏安特性如何表達?3.電感、電容元件在通電時具有什么特性?4.電感、電容元件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用什么概念表達?其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5.在選用電容元件時除了注意容量外,還要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