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測試題含答案_第1頁
針灸學測試題含答案_第2頁
針灸學測試題含答案_第3頁
針灸學測試題含答案_第4頁
針灸學測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學測試題含答案一、單選題(共100題,每題1分,共100分)1.三焦的募穴是:A、膻中B、中極C、石門D、巨闕E、關元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三焦的募穴是石門。石門屬任脈,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石門為三焦的募穴。2.對于經脈、經筋、四肢關節(jié)等部位的紅腫疼痛或麻木等癥,一般多選用A、對證取穴B、遠道取穴C、經驗取穴D、近部取穴E、原絡取穴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近部取穴是指在病變局部或距離較近的部位選取穴位進行治療。對于經脈、經筋、四肢關節(jié)等部位的紅腫疼痛或麻木等癥,選取病變局部或附近的穴位,能直接發(fā)揮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故多選用近部取穴。3.深刺、久留、溫針多用于()A、虛證B、氣虛證C、寒證D、熱證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深刺、久留、溫針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等作用,多用于寒證。虛證針刺手法多以補法為主;氣虛證多采用補法等;熱證一般不用深刺、久留、溫針等溫熱性較強的針刺方法,以免助熱。4.治療偏頭痛以那條經脈為主:A、督脈B、肝經和膽經C、肝經和腎經D、膀胱經和腎經E、膀胱經和膽經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治療偏頭痛以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為主。足厥陰肝經,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頂;足少陽膽經,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行于頭側部。偏頭痛部位多在頭側部,與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循行部位密切相關,故治療偏頭痛多以肝經和膽經為主。5.足臨泣與奇經八脈那條相連A、任脈B、督脈C、陰蹺脈D、帶脈E、陽蹺脈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足臨泣為足少陽膽經的輸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帶脈。帶脈起于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周,環(huán)行于腰腹部。足臨泣與帶脈相通,通過經氣的相互聯(lián)系,共同調節(jié)人體的生理功能。6.頸椎病主要涉及經脈A、手足太陽B、手太陰經C、手足少陽D、足厥陰經E、手少陽經正確答案:A7.尿潴留、腸粘連的患者,在取腹部穴位時()A、宜深刺B、宜大幅度提插捻轉C、宜留針拔罐D、不宜深刺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對于尿潴留、腸粘連的患者,腹部穴位不宜深刺,以免造成臟器損傷等不良后果。深刺可能會刺入粘連部位或損傷腸道、膀胱等臟器,引發(fā)嚴重并發(fā)癥。大幅度提插捻轉也可能增加損傷風險,留針拔罐同樣不適合此類患者,會加重病情或引發(fā)危險。所以答案是不宜深刺。8.女性47歲平素身體健康,與他人口角后,頭痛劇烈,伴眩暈,面紅目赤,口苦脅痛,煩躁易怒,睡眠不寧,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治療選取下列哪組穴位為宜:A、率谷太陽俠溪阿是B、百會通天行間阿是C、合谷足三里百會阿是D、風池百會頭維俠溪行間E、攢竹魚腰合谷內庭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1.首先分析患者癥狀:頭痛劇烈伴眩暈,面紅目赤,口苦脅痛,煩躁易怒,睡眠不寧,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此為肝郁化火型頭痛。2.然后看各選項:-選項A:百會、通天可用于頭部病癥,但行間主要是清肝熱等,該組穴位整體針對性不強。-選項B:率谷、太陽、俠溪可治頭痛,但對肝郁化火的整體調理不如選項D。-選項C:攢竹、魚腰、合谷、內庭主要針對眼部及陽明經相關頭痛等,不符合本題肝郁化火證型。-選項D:風池、百會可疏通頭部經絡氣血,頭維治療頭痛,俠溪、行間能清瀉肝膽之火,符合肝郁化火型頭痛的治療原則。-選項E:合谷、足三里、百會、阿是,足三里主要是健脾和胃等,與本題肝郁化火證型不符。9.足少陰腎經的郄穴是:A、太溪B、涌泉C、水泉D、大鐘E、然谷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足少陰腎經的郄穴是水泉。涌泉為井穴;然谷為滎穴;太溪為輸穴、原穴;大鐘為絡穴。10.以下腧穴不屬于足太陰脾經的是:A、大都B、大包C、隱白D、俠白E、太白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俠白屬于手太陰肺經穴位,不屬于足太陰脾經。隱白、太白、大都、大包均為足太陰脾經穴位。11.有關脫肛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又名直腸脫垂B、常見于青壯年C、常見于小兒和多產婦女D、病位在大腸E、和肺脾胃腎等臟腑有聯(lián)系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脫肛又名直腸脫垂,病位在大腸,與肺脾胃腎等臟腑有聯(lián)系。其常見于小兒和多產婦女,而非青壯年,故答案選B。12.后溪穴通:A、任脈B、沖脈C、督脈D、陽維脈E、帶脈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后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腧穴,通督脈。其定位在第5掌指關節(jié)尺側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后溪穴與督脈在循行上有聯(lián)系,通過針刺后溪穴可調節(jié)督脈氣血,起到治療相關疾病的作用。13.治療咳嗽取肺俞和中府屬于何種配穴法:A、原絡配穴法B、上下左右配穴法C、上下配穴法D、左右配穴法E、俞募配穴法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俞募配穴法是指把病變臟腑的俞、募穴配合運用的方法。肺俞為肺之背俞穴,中府為肺之募穴,二者配合屬于俞募配穴法。14.選耳穴“外生殖器”,可以治療腰腿痛,符合耳針臨床選穴的何種原則?()A、按辨證取穴B、按臨床經驗取穴C、按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取穴D、按相應部位取穴E、按交叉原則取穴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選耳穴“外生殖器”治療腰腿痛,是根據臨床經驗發(fā)現(xiàn)該穴位對腰腿痛有治療作用,符合按臨床經驗取穴原則。15.眩暈實證的治法是A、鎮(zhèn)肝熄風B、柔肝緩急C、平肝化痰D、滋水涵木E、益氣養(yǎng)血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眩暈實證的治法主要是平肝化痰、清肝瀉火、化痰祛濕等。鎮(zhèn)肝熄風主要用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類的眩暈證型,但不如平肝化痰全面涵蓋實證治法。柔肝緩急主要針對肝陰肝血不足且有攣急之象等情況,與眩暈實證治法不符。滋水涵木多用于肝腎陰虛證,并非眩暈實證主要治法。益氣養(yǎng)血主要用于氣血不足導致的眩暈等,屬于虛證治法,而非實證治法。所以眩暈實證治法選平肝化痰。16.督脈別絡散布于:A、腹部B、胸脅部C、頭部D、后背、頭項部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D17.治療目赤腫痛的主穴是A、期門章門B、百會上星囟會C、合谷太沖風池D、太沖商丘天宗E、極泉通里少海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治療目赤腫痛的主穴是合谷、太沖、風池、睛明、太陽。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陽明經多氣多血,取之可調陽明經氣,疏泄風熱。太沖為足厥陰肝經原穴,可清瀉肝火。風池為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功善疏風清熱。睛明、太陽為局部取穴,可疏通眼部經絡氣血。所以主穴是合谷、太沖、風池等。18.艾炷灸可分為()A、著膚灸和間隔灸B、明灸和著膚灸C、直接灸與實按灸D、間隔灸與懸灸E、化膿灸和非化膿灸正確答案:A19.心悸病位在心,治療上宜:A、取手足少陰、足太陰經穴為主B、取手少陰經穴為主C、取手少陰、手太陰經穴為主D、取手少陰、手厥陰經穴為主E、取手少陰、足厥陰經穴為主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心悸病位在心,手少陰心經與手厥陰心包經均與心臟密切相關。心經為心之經脈,直接反映心臟的病變;心包經為心之外圍,可代心受邪。因此治療心悸宜取手少陰、手厥陰經穴為主。20.下列不屬于嘔吐實證的是:A、發(fā)病急B、嘔吐量多C、發(fā)病時作時止D、吐出物多酸臭味E、多伴有寒熱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實證嘔吐一般發(fā)病急,嘔吐量多,吐出物多酸臭味,多伴有寒熱等表現(xiàn)。而發(fā)病時作時止多見于虛證嘔吐。21.捻轉補瀉的補法是()A、大拇指向前用力為主B、大拇指向后用力為主C、大拇指向前向后都用力D、大拇指向前向后都不用力E、以上均可正確答案:A22.取足太陽膀胱經的次髎、長強、承山治療痔瘡是由于:A、三個穴位與病變部位相近B、膀胱經別行經脈相絡于肛C、膀胱經主全身之陽氣D、三個穴位可以清利下焦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足太陽膀胱經別行的經脈,其別出的正經從腘窩上行,淺出體表,循行于背腰部的肌肉,與脊柱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本干并行,向上到達項部,再進入缺盆,而后向下通過心臟,向下行至小腸,在本經氣街部與足少陰腎經的經別相合,別行的正經由此別出,從脊柱兩旁肌肉分出,下行至肛門,環(huán)繞肛門,向上與足少陰腎經的經別相合,而后向上進入腎臟,屬于膀胱。所以取足太陽膀胱經的次髎、長強、承山治療痔瘡,是因為膀胱經別行經脈相絡于肛。23.大橫位于:A、臍中上2寸,距離前正中線2寸B、臍中上2寸,距離前正中線4寸C、臍中下2寸,距離前正中線4寸D、臍中下2寸,距離前正中線2寸E、平臍中,距離前正中線4寸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大橫穴的定位是在臍中旁開4寸,即平臍中,距離前正中線4寸。24.心悸證型不包括A、心血不足B、肝陽上亢C、脾腎陽虛D、腎陰虧虛E、心氣虛弱正確答案:A25.針刺患者臀部穴位之后,其相應下肢出現(xiàn)麻木,灼痛等癥狀,可能是()A、刺傷肌肉B、刺傷血管C、刺傷神經干D、刺傷骨骼E、以上均可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針刺患者臀部穴位后下肢出現(xiàn)麻木、灼痛等癥狀,最可能的原因是刺傷神經干。刺傷肌肉一般不會出現(xiàn)這樣典型的神經癥狀;刺傷血管主要表現(xiàn)為出血、血腫等;刺傷骨骼通常不會直接導致下肢麻木、灼痛;所以答案選C。26.三焦的下合穴是A、下巨虛B、天井C、上巨虛D、委陽E、上廉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委陽是三焦的下合穴。六腑下合穴的歌訣為“胃經下合足三里,大腸上巨虛肺合,小腸下合下巨虛,三焦下合在委陽,膀胱委中腎合,膽經陽陵泉”。27.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在:A、胸中相銜接B、足大指內側端相銜接C、目內眥相銜接D、無名指外側端相銜接E、足大指外側端相銜接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手厥陰心包經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穿過膈肌,依次絡于上、中、下三焦。手少陽三焦經起于無名指尺側端(關沖穴),向上沿無名指尺側至手腕背面,上行尺骨、橈骨之間,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向上至肩部,交出足少陽經之后,進入缺盆,分布于胸中,散絡于心包,向下通過膈肌,依次屬上、中、下三焦。所以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在無名指外側端相銜接。28.依據經絡學說選穴施術的治療方法是()A、針灸B、中藥C、食療D、正骨E、熏洗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針灸是依據經絡學說選穴施術的治療方法。經絡學說認為人體經絡系統(tǒng)內聯(lián)臟腑、外絡肢節(jié),通過針刺特定穴位可調節(jié)經絡氣血的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熏洗主要是利用藥物煎湯的熱氣熏蒸及藥液淋洗、浸浴來治療;中藥是通過藥物的性味功效治?。皇朝熓墙柚澄锏奶匦詠碚{理身體;正骨主要針對骨骼關節(jié)的損傷進行整復治療,它們一般不是直接依據經絡學說選穴施術。29.隔鹽灸具有()A、溫腎壯陽B、解表散寒、溫中止嘔C、消腫拔毒D、回陽救逆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隔鹽灸是將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具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功,多用于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并作、中風脫證等。主要作用是回陽救逆,故答案選D。30.中極穴旁開3寸的奇穴是:A、三角灸B、痞根C、胃脘下俞D、子宮E、結核穴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中極穴旁開3寸的奇穴是子宮。該穴是經外奇穴,常用于治療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病癥。31.上關屬于:A、足陽明胃經B、足太陽膀胱經C、手少陽三焦經D、手太陽小腸經E、足少陽膽經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上關穴歸屬足少陽膽經。在頭部,耳前,當顴弓的上緣中央凹陷處。其所在經絡為足少陽膽經循行經過的部位。32.絕經前后諸證兼肝陽上亢需配用A、太沖風池B、照海陰谷C、中脘豐隆D、關元氣海E、命門腎俞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太沖為足厥陰肝經原穴,風池為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兩穴相配可平肝潛陽,適用于絕經前后諸證兼肝陽上亢者。關元、氣海主要用于調理元氣;命門、腎俞多用于補腎;中脘、豐隆主要用于調理脾胃痰濕;照海、陰谷與肝陽上亢的配伍關系不緊密。33.足少陽膽經的井穴是:A、足竅陰B、懸鐘C、俠溪D、足臨泣E、丘墟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足少陽膽經的井穴是足竅陰。井穴多位于手指或足趾末端,足竅陰在足第4趾末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為膽經的井穴。俠溪是膽經滎穴;懸鐘是膽經絡穴、八會穴之髓會;丘墟是膽經原穴;足臨泣是膽經輸穴、八脈交會穴(通于帶脈)。34.灸法起源于()A、現(xiàn)代B、奴隸社會C、原始社會火的發(fā)現(xiàn)與利用之后D、封建社會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灸法起源于原始社會火的發(fā)現(xiàn)與利用之后。遠古時期,人們在用火過程中,發(fā)現(xiàn)身體某些病痛部位受到火的烘烤后癥狀有所緩解,由此逐漸積累了利用溫熱刺激來治療疾病的經驗,這便是灸法的起源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灸法不斷發(fā)展和完善。35.陽痿主要證型不包括A、肝陽上亢B、腎陽不足C、氣滯血瘀D、心脾兩虛E、濕熱下注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陽痿主要證型包括腎陽不足、心脾兩虛、肝郁不舒、驚恐傷腎、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等,不包括肝陽上亢,故答案為A。陽痿的證型多樣,不同證型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和病因病機。腎陽不足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等導致;心脾兩虛常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等引起;肝郁不舒與情志不暢等有關;驚恐傷腎多因突然受到驚嚇等所致;濕熱下注多因外感濕熱之邪或內生濕熱等引發(fā);氣滯血瘀常因情志不舒、外傷等造成氣血瘀滯。而肝陽上亢主要表現(xiàn)為眩暈、頭痛、面紅目赤等,與陽痿的主要證型無關。36.腰部扭傷痛在兩側可遠端取A、三間手三里B、人中后溪C、內庭厲兌D、隱白公孫E、昆侖京骨正確答案:A37.太乙神針屬于()A、溫和灸B、實按灸C、直接灸D、間接灸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太乙神針是實按灸的一種。實按灸是將點燃的艾絨隔布或隔綿紙數層實按在穴位上,使熱氣透入皮肉深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太乙神針是在雷火神針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操作時將艾絨等藥物制作成艾卷,點燃后隔布或隔紙按在穴位上施灸。溫和灸是將艾條點燃后,對準應灸的穴位,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直接灸是將艾絨直接放在皮膚上燃燒施灸;間接灸是在艾絨與皮膚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所以太乙神針屬于實按灸,答案選B。38.輸穴主治A、外感病、咳嗽B、身體沉重關節(jié)疼痛C、急救、清熱、止痛、消炎、胃脘滿悶D、六腑病、氣逆泄瀉E、熱病正確答案:B39.腹部穴位按診以A、募穴為主B、背俞為主C、經穴為主D、郄穴為主E、阿是為主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腹部穴位按診主要以募穴為主,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通過按診募穴可了解相應臟腑的功能狀態(tài)及病變情況等。40.治療不孕癥虛證取歸來子宮用A、瀉法B、補法C、灸法D、平補平瀉E、拔罐正確答案:D41.以下腧穴中屬于手太陰肺經的是:A、風門B、郄門C、神門D、期門E、云門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手太陰肺經的腧穴有中府、云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等。風門屬于足太陽膀胱經;期門屬于足厥陰肝經;神門屬于手少陰心經;郄門屬于手厥陰心包經。42.在耳穴分區(qū)中,與頭面部相應的穴位分布在()A、耳舟B、耳甲C、耳輪腳周圍D、耳垂及耳垂鄰近E、對耳輪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耳垂是耳穴分區(qū)中與頭面部相應的穴位分布區(qū)域。耳舟主要分布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對耳輪主要分布與軀干和下肢相應的穴位;耳甲分布與內臟相應的穴位等;耳輪腳周圍分布有特定的穴位,但與頭面部不對應。43.下面哪種情況不是常見的針刺感覺()A、重脹B、酸麻C、疼痛D、醫(yī)生指下沉緊澀滯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C44.下列各項,哪些應慎用灸法()A、寒邪束表B、陽虛暴脫C、瘀血阻絡D、陰虛發(fā)熱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灸法主要用于治療虛寒性病癥。陰虛發(fā)熱者,體內陰液虧虛,虛熱內生,艾灸溫熱助陽,可能會加重陰虛陽亢之勢,導致病情加重,故應慎用灸法。寒邪束表可通過艾灸散寒解表;陽虛暴脫需艾灸回陽救逆;瘀血阻絡可通過艾灸溫通經絡,均不是慎用灸法的情況。45.治療陰黃以何經穴為主A、足少陽足厥陰B、足厥陰足太陰C、足太陰足陽明D、手太陰足太陰E、足少陰足厥陰正確答案:C46.瘧疾好發(fā)于A、春季B、春夏C、春冬D、夏秋E、秋冬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瘧疾的流行與季節(jié)有一定關系,夏秋季節(jié)蚊蟲滋生較多,瘧疾發(fā)病率相對較高,所以瘧疾好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答案選D。47.十二經脈中的陰經與陰經的交接在:A、下肢部B、胸部C、額頭部D、頭面部E、上肢部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十二經脈中陰經與陰經的交接部位在胸部。如足太陰脾經與手少陰心經交接于心中;足少陰腎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交接于胸中;足厥陰肝經與手太陰肺經交接于肺中。48.位于肩胛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的穴位是:A、秉風B、臑腧C、曲垣D、肩貞E、天宗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肩胛骨下角相平。秉風在肩胛部,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曲垣在肩胛部,岡上窩內側端,當膈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臑俞在肩部,當腋后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肩貞在肩關節(jié)后下方,臂內收時,腋后紋頭上1寸。49.針刺治療脫肛取百會用A、灸法B、青龍擺尾C、平補平瀉D、毫針瀉法E、透天涼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針刺治療脫肛取百會多用灸法,以起到升提陽氣的作用,治療脫肛。毫針瀉法、平補平瀉、透天涼、青龍擺尾等一般不用于此。50.宜取任脈和手足三陰經腧穴為主()A、熱證B、里證C、寒證D、表證E、陽證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寒證的治療原則是溫陽散寒,任脈和手足三陰經均與人體的陰液、陽氣相關,取這些經脈的腧穴可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故寒證宜取任脈和手足三陰經腧穴為主。51.腸癰的治法是A、瀉火解毒B、升陽舉陷C、清熱利濕化瘀止血D、清瀉濕熱通調腑氣E、理氣化痰通調沖任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腸癰主要由腸道傳化失司,糟粕停滯,氣滯血瘀,瘀久化熱而成癰腫,治療原則為清熱瀉下,解毒散結,通調腑氣。故治法是清瀉濕熱,通調腑氣。52.輸穴是:A、太白B、公孫C、三陰交D、陰陵泉E、隱白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輸穴是五輸穴之一,《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所注為輸”,說明輸穴經氣較盛。太白為足太陰脾經的輸穴。隱白是井穴,公孫是絡穴,三陰交是足三陰經交會穴,陰陵泉是合穴。53.艾灸矯正胎位宜選A、足太陽膀胱經至陰穴B、任脈的關元穴C、足少陰腎經涌泉穴D、督脈的命門穴E、足太陰脾經的隱白穴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艾灸矯正胎位常選用足太陽膀胱經的至陰穴。至陰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井穴,在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艾灸該穴位可通過調節(jié)氣血運行,促進胎兒自然轉動,達到矯正胎位的目的。54.暈針時,宜首選下列哪一穴位施灸()A、手三里B、氣海C、太沖D、風門E、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暈針是在針刺過程中患者突然發(fā)生頭暈、目眩、心慌、惡心,甚至暈厥的現(xiàn)象。氣海為任脈穴位,具有益氣助陽、散寒理氣等作用。艾灸氣??蓽仞B(yǎng)氣血,振奮陽氣,有助于緩解暈針癥狀。手三里主要用于治療上肢病癥等;太沖主要用于調理肝經相關病癥;風門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邪等。故暈針時宜首選氣海施灸。55.胃陰不足胃脘痛需配用A、胃俞太沖B、梁門天樞C、膻中膈俞D、胃俞三陰交E、神闕胃俞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胃陰不足胃脘痛在治療時,除了選取主穴外,還需配用胃俞以和胃止痛,三陰交可滋陰養(yǎng)胃,二者配合可增強滋陰養(yǎng)胃、緩急止痛之功。56.絡穴是:A、太白B、公孫C、隱白D、陰陵泉E、三陰交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公孫為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它聯(lián)絡的是足陽明胃經。隱白是足太陰脾經的井穴;太白是足太陰脾經的輸穴;三陰交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57.狂證的治法是A、理氣化痰B、清心瀉火C、疏肝解郁D、化痰熄風E、鎮(zhèn)靜安神正確答案:B58.歧骨至臍中為A、10寸B、12寸C、6寸D、8寸E、9寸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歧骨至臍中的距離為8寸,《靈樞·骨度》中明確記載:“歧骨至臍中,長八寸?!?9.至陽穴位于第幾胸椎棘突下凹陷中:A、5B、6C、7D、8E、9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至陽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所以答案選C。60.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是:A、涌泉B、大鐘C、水泉D、太溪E、然谷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然谷為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滎穴多分布在掌指或跖趾關節(jié)之前。涌泉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太溪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原穴;大鐘是足少陰腎經的絡穴;水泉是足少陰腎經的郄穴。61.中風脫證以哪組穴位相配最為適宜A、關元足三里B、人中內關C、關元神闕D、十二井人中E、以上均不適宜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中風脫證是病情危重的表現(xiàn),治療以回陽固脫為主。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可扶助元陽;神闕為生命之根蒂,真氣所系,艾灸二穴可回陽固脫,故關元、神闕相配最為適宜。選項A中足三里主要是調節(jié)脾胃等,不是針對中風脫證的關鍵配穴;選項B人中、內關常用于中風閉證;選項D十二井、人中多用于急救開竅,主要針對閉證,均不符合中風脫證的治療需求。62.后發(fā)際至眉心是A、15寸B、12寸C、13寸D、14寸E、16寸正確答案:A63.屬于治療神經性皮炎主穴的是A、阿是穴曲池血海B、肝俞行間C、足三里三陰交D、天柱風門E、百會地倉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治療神經性皮炎的主穴為阿是穴、曲池、血海。阿是穴可直接針對局部病變;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疏風清熱;血海屬足太陰脾經穴,可養(yǎng)血潤燥,三穴共奏疏風清熱、養(yǎng)血潤燥之功。而B選項肝俞、行間主要用于調理肝臟相關病癥;C選項足三里、三陰交常用于調理脾胃及氣血等方面;D選項天柱、風門多用于治療外感等病癥;E選項百會、地倉與神經性皮炎主穴關系不大。64.位于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的穴位是:A、里內庭B、百蟲窩C、膝眼D、獨陰E、鶴頂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鶴頂穴位于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膝眼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百蟲窩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3寸;獨陰在足底,第2跖骨基底部前下方;里內庭在足底,第2、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65.瘧疾發(fā)作時,但熱多寒少者為A、癉瘧B(tài)、瘧母C、牝瘧D、正瘧E、溫瘧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溫瘧的特點是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汗出不暢,胸悶脘痞,苔膩,脈弦數等。正瘧的特點是寒熱往來,休作有時;牝瘧表現(xiàn)為但寒不熱;癉瘧是但熱不寒,氣陰耗傷明顯;瘧母是久瘧不愈,脅下結塊。66.有關乳癰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初產婦多見B、又名產后乳癰C、乳房紅腫疼痛D、排乳不暢E、中青年婦女多見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乳癰多見于產后3-4周的初產婦,故A選項正確;乳癰又名產后乳癰,B選項正確;其主要表現(xiàn)為乳房紅腫疼痛,C選項正確;多因乳汁郁積,即排乳不暢所致,D選項正確;乳癰以初產婦多見,而非中青年婦女多見,E選項錯誤。67.位于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的穴位是:A、印堂B、太陽C、上明D、絲竹空E、球后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太陽穴位于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印堂在兩眉之間;球后在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絲竹空在眉梢的凹陷處;上明在眶上緣下,瞳孔直上。68.內關和公孫相配是屬于A、陰經和陽經配穴B、交會穴配穴C、同名經相應配穴D、表經和里經配穴E、八脈交會穴配穴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公孫為足太陰脾經的絡穴,二者均為八脈交會穴,內關通陰維脈,公孫通沖脈,內關和公孫相配屬于八脈交會穴配穴。69.針刺治療虛脫,若兼有神志昏迷,需加用A、人中中沖B、百會神闕C、人中內關D、涌泉中沖E、素髎涌泉正確答案:D70.痄腮發(fā)病年齡多見于A、1-3歲B、2-4歲C、3-6歲D、6-8歲E、不分年齡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痄腮發(fā)病年齡以3-6歲兒童多見,故答案選C。71.關于積滯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屬于胃腸疾病B、腹瀉或便秘C、嘔吐腹脹D、傷食是積滯的重癥E、可發(fā)展為疳證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積滯是指小兒內傷乳食,停聚中焦,積而不化,氣滯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病,臨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脹滿、噯氣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結酸臭為特征,可伴有嘔吐、腹脹等癥狀,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可導致疳證。傷食是積滯的輕癥,而非重癥,故D選項描述錯誤。72.在足少陰腎經上,又屬于郄穴的穴位是:A、交信B、天井C、郄門D、溫溜E、復溜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交信為足少陰腎經的郄穴。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交信在小腿內側,當太溪直上2寸,復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后方,符合郄穴特點且歸屬于足少陰腎經。溫溜是手陽明大腸經的郄穴;郄門是手厥陰心包經的郄穴;天井是手少陽三焦經的郄穴;復溜是足少陰腎經穴位,但不是郄穴。73.手陽明大腸經經穴數目是:A、12B、9C、19D、20E、11正確答案:D74.手厥陰心包經的經穴數目為:A、11B、9C、13D、14E、12正確答案:B75.頭面部穴位多用()A、淺刺B、深刺C、兩者均是D、兩者均非E、以上都是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頭面部穴位多用淺刺,這是因為頭面部皮肉淺薄,且多分布有重要神經血管等結構,深刺易造成損傷,所以一般采用淺刺的方法。76.下列除哪項外都是狂病的主證特征:A、神情呆滯B、動而多怒C、精神亢奮D、語無倫次E、躁擾不寧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狂病以精神亢奮,狂躁不安,喧擾不寧,罵詈毀物,動而多怒,語無倫次,哭笑無常為特征。神情呆滯多見于癲病等,不屬于狂病的主證特征。77.絕經前后諸證主要涉及的臟腑A、脾胃B、肝脾C、肺腎D、肝心E、腎肝正確答案:E答案解析:絕經前后諸證的發(fā)生主要與腎、肝、脾三臟關系密切。腎藏精,主生殖,為人體生長發(fā)育與生殖的根本。絕經前后,腎氣漸衰,天癸將竭,沖任二脈虛衰,月經將斷而至絕經,生殖能力降低乃至消失,此本是婦女正常的生理變化,但由于個體差異,部分婦女易出現(xiàn)腎陰陽失調,進而導致其他臟腑功能紊亂。肝藏血,主疏泄,腎肝精血相互滋養(yǎng)。若腎陰不足,可致肝陰亦虛,常出現(xiàn)肝腎陰虛之證;若腎陽虛衰,可致肝郁氣滯等。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中精氣的充盛亦賴后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的滋養(yǎng),絕經前后,脾腎兩虛也較為常見。所以絕經前后諸證主要涉及腎、肝。78.乳少實證的治法是A、取陽明經為主毫針用瀉法B、取足少陰經為主毫針用瀉法C、取陽明經為主毫針用補法D、取足太陰經為主毫針用瀉法E、取陽明經為主毫針用平補平瀉法正確答案:E79.治療崩漏的經驗穴是:A、至陰B、血海C、隱白D、百會E、三陰交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隱白為足太陰脾經的井穴,是治療崩漏的經驗效穴。三陰交可用于多種婦科病癥的治療,但不是治療崩漏的經驗穴;血海主要用于調理血分病癥等;至陰主要用于胎位不正等;百會可用于治療多種神志及頭面病癥等。80.治療著痹宜取A、足三里、陽陵泉B、膈俞、血海C、足三里、陰陵泉D、合谷、三陰交E、腎俞、腰陽關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著痹治以除濕通絡,祛風散寒。足三里、陰陵泉可健脾祛濕,是治療著痹的常用穴位組合。A選項足三里、陽陵泉主要用于治療痹證偏于下肢疼痛等情況;B選項膈俞、血海多用于治療痹證有瘀血者;D選項合谷、三陰交一般不常用于著痹的治療;E選項腎俞、腰陽關多用于治療痹證偏于腎陽虛者。81.積滯的治療以何經穴為主A、手陽明大腸經B、足太陰脾經C、足陽明胃經D、手太陰肺經E、足少陰腎經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積滯主要病位在脾胃,與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有關。足陽明胃經與脾胃關系密切,故積滯的治療以足陽明胃經穴為主。82.我國第一個繪制彩色經絡腧穴圖的醫(yī)家是:A、皇甫謐B、王惟一C、孫思邈D、何若愚E、滑伯仁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中繪制了彩色經絡腧穴圖,是我國第一個繪制彩色經絡腧穴圖的醫(yī)家?;矢χk著有《針灸甲乙經》;王惟一鑄造針灸銅人等;滑伯仁著有《十四經發(fā)揮》;何若愚著有《流注指微論》等。83.疝氣的治法是:A、理氣散結,通絡止痛B、舒筋通絡C、鎮(zhèn)靜安神D、熄風止痙E、強健脾胃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疝氣的基本病機是臟腑薄弱,氣血虧虛,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導致腹內壓增高,使腹腔內器官通過薄弱點或缺損處突出形成疝氣。治療原則為理氣散結,通絡止痛。通過理氣可調節(jié)氣機,消散郁結,使氣血通暢;通絡止痛能緩解疝氣引起的局部疼痛等不適癥狀,以達到治療疝氣的目的。而舒筋通絡主要針對經絡氣血不暢等情況,與疝氣治法不完全契合;鎮(zhèn)靜安神多用于神志方面問題;熄風止痙主要針對肝風內動等;強健脾胃對疝氣治療有一定輔助作用,但不是主要治法。84.抽動障礙伴有睡眠不寧需配合A、百會印堂肝俞B、筋縮大椎曲池C、神門三陰交D、足三里豐隆E、太陽迎香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神門為心經原穴,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配合可寧心安神,對于抽動障礙伴有睡眠不寧有一定調理作用。百會、印堂主要用于醒腦開竅等;筋縮、大椎、曲池多用于清熱等;足三里、豐隆多用于化痰等;太陽、迎香多用于局部病癥等,均不太符合改善睡眠不寧的主要功效。85.陰經郄穴多用于治療A、血液病B、疼痛病C、急性病D、臟腑病E、肢體病正確答案:A86.大椎至后發(fā)際是A、1寸B、3寸C、6寸D、5寸E、4寸正確答案:B87.中風閉證和脫證都適宜的是A、三陰交B、足三里C、至陰D、水溝E、神闕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水溝為督脈與手足陽明經的交會穴,可醒腦開竅,為急救要穴,無論是中風閉證還是脫證均可選用。至陰主要用于胎位不正等;三陰交主要用于婦科、脾胃等多種病癥;神闕多用于回陽救逆等,但主要適用于脫證;足三里為保健要穴,主要用于調理脾胃等。88.在經絡系統(tǒng)中,十二正經之離、人、出、合的別行的部分是指:A、十二經筋B、十二經別C、十五絡脈D、奇經八脈E、十二皮部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別行的部分,其循行特點為離、入、出、合。離:從十二經脈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上的正經別出;入:經過軀干深入體腔,與相關的臟腑聯(lián)系;出:淺出體表,上行頭項部;合:在頭項部,陽經經別合于本經的經脈,陰經經別合于其相表里的陽經經脈。奇經八脈有統(tǒng)率、聯(lián)絡和調節(jié)十二經脈氣血的作用;十五絡脈主要是加強十二經脈表里兩經在體表的聯(lián)系;十二經筋具有約束骨骼、屈伸關節(jié)、維持人體正常運動功能的作用;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布之所在。89.手厥陰心包經的原穴是:A、太淵B、內關C、大陵D、孔最E、郄門正確答案: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