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吲哚布芬用法及使用誤區(qū)_第1頁
臨床吲哚布芬用法及使用誤區(qū)_第2頁
臨床吲哚布芬用法及使用誤區(qū)_第3頁
臨床吲哚布芬用法及使用誤區(qū)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吲哚布芬用法及使用誤區(qū)吲哚布芬作為新型抗血小板藥物,在心內科領域逐漸受到關注。然而,在臨床實踐中,由于對吲哚布芬的認識不足存在一定的用藥錯誤。誤區(qū)1:吲哚布芬等同阿司匹林,可隨意替代用藥部分臨床醫(yī)生在用藥過程中,錯誤地將吲哚布芬與阿司匹林視為完全等效的藥物,從而忽視了二者的差異。然而,這兩種藥物存在差異。作用機制方面:阿司匹林不可逆地抑制環(huán)氧化酶,使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合成減少,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吲哚布芬通過選擇性、可逆地抑制TX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吲哚布芬有一定的抗凝作用,其可降低血小板因子PF3,PF4水平(PF3、4在凝血途徑中參與血小板聚集)。作用時效方面:由于吲哚布芬的作用可逆,需要每日2次給藥,一旦漏服,容易導致血栓風險反彈。在圍術期管理方面,由于吲哚布芬的半衰期較短,約為6~8小時,停藥后血小板功能可在24小時內恢復,這使得它更適合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而手術時阿司匹林一般需提前5~7天停藥。適應證方面:阿司匹林則在心腦血管疾病一級/二級預防、長期抗血小板治療(如急性冠脈綜合征、支架植入術后)中具有明確指南推薦地位。吲哚布芬更適用于圍術期抗血小板管理、需短期用藥或對阿司匹林不耐受(如胃腸道出血高風險)的患者。誤區(qū)2:認為吲哚布芬無出血風險,無需監(jiān)測部分醫(yī)師存在誤區(qū),認為吲哚布芬因作用可逆且靶點選擇性高,出血風險低可忽略,但實際并非如此。吲哚布芬雖胃腸道反應較阿司匹林輕,但仍存在消化道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應風險。既往有消化道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是高危人群,用藥時需重視黏膜保護,必要時聯(lián)用質子泵抑制劑預防。臨床中需對患者進行出血風險評估,監(jiān)測凝血指標和血小板聚集率,以確保用藥安全。誤區(qū)3:吲哚布芬可用于房顫部分醫(yī)師誤認為吲哚布芬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可替代華法林、NOAC等用于房顫血栓預防。盡管吲哚布芬能起到一定的抗凝效果,但其主要作用機制和分類仍屬于抗血小板藥物,不能等同于專門的抗凝藥物如華法林、NOAC等。目前,國內外指南明確指出單純房顫患者無需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包括吲哚布芬?;谀壳暗难C證據,吲哚布芬的抗凝作用可用于靜脈血栓形成預防及體外循環(huán)手術時的血栓預防,但不可替代其他抗凝藥用于房顫治療。誤區(qū)4:忽視聯(lián)合用藥的出血風險部分醫(yī)師忽視吲哚布芬聯(lián)合用藥的出血風險,實際上,吲哚布芬與血漿蛋白結合能力強,可能置換出與血清蛋白結合的其他藥物,如口服抗凝劑和肝素,增強其作用,同時與氯吡格雷、利伐沙班等藥物聯(lián)用會增加抗栓效果及出血風險,尤其在高齡、腎功能不全患者中更為顯著。然而,臨床中部分醫(yī)生可能未充分評估患者的出血風險,也缺乏對凝血指標和血小板聚集率的監(jiān)測意識,導致患者出血可能性增加。阿司匹林VS吲哚布芬,有何不同?表1阿司匹林與吲哚布芬的對比吲哚布芬可以替代阿司匹林嗎?目前,患者在不耐受阿司匹林時選用吲哚布芬治療得到了部分指南和專家共識的推薦[3-6]。但尚不足以撼動阿司匹林的一線地位。原因在于,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的一線地位,來源于大量循證醫(yī)學證據的支持(如一級預防的ASCEND、ARRIVE研究,二級預防等的多個經典試驗)。而吲哚布芬的研究證據相對較少。嚴格把握適應證與用法用量吲哚布芬說明書的適應證為:動脈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變、缺血性腦血管病變、靜脈血栓形成。也可用于血液透析時預防血栓形成。吲哚布芬優(yōu)先適用人群包括: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伴高出血風險(如高齡、貧血、既往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如誘發(fā)哮喘、嚴重胃腸道反應)。用法用量:每次100~200mg,每日兩次,飯后口服。65歲以上老年患者及腎功能不全患者每天以100~200mg為宜。而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需首選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進行治療;活動性出血、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則應慎用或禁用吲哚布芬。用藥注意事項患有或既往有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出血性胃炎,以及患有胃腸道活動性病變者慎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慎用。如果使用則應采取預防措施,如果出現(xiàn)消化不良(如胃灼熱、上腹痛),可酌情減少劑量或暫時停止治療。嚴重肝和/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自發(fā)出血,應慎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應根據腎功能的程度減少劑量。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