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ASE 0009-2020 石墨烯中碳、氫、氧、氮、硫元素 含量的測定_第1頁
T-GDASE 0009-2020 石墨烯中碳、氫、氧、氮、硫元素 含量的測定_第2頁
T-GDASE 0009-2020 石墨烯中碳、氫、氧、氮、硫元素 含量的測定_第3頁
T-GDASE 0009-2020 石墨烯中碳、氫、氧、氮、硫元素 含量的測定_第4頁
T-GDASE 0009-2020 石墨烯中碳、氫、氧、氮、硫元素 含量的測定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9

A21

團體標準

T/GDASE0009—2020

石墨烯中碳、氫、氧、氮、硫元素

含量的測定

Analyticalmethodofelementforcarbon,hydrogen,oxygen,nitrogen

andsulfuringraphene

2020-06-01發(fā)布2020-06-01實施

廣東省特種設備行業(yè)協會發(fā)布

T/GDASE0009—2020

石墨烯中碳、氫、氧、氮、硫元素含量的測定

1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石墨烯、碳納米管、石墨、富勒烯的碳、氫、氧、氮、硫元素含量的測定。

本標準規(guī)定了用元素分析儀測定碳、氫、氧、氮、硫元素的含量。本標準適用的測定范圍:碳0.0004

mg~20.0000mg;氫0.0002mg~3.0000mg;氮0.0001mg~15.0000mg;硫0.0005mg~6.0000mg;氧

0.0002mg~3.0000mg。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30544.13-2018納米科技術語第13部分:石墨烯及相關二維材料

JY/T017-1996元素分析儀方法通則

SN/T4764-2017煤中碳、氫、氮、硫含量的測定元素分析儀法

3方法提要

3.1碳、氫、氮、硫分析

樣品中的碳、氫、氮、硫在通入氧氣的高溫燃燒管(1150℃)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氧化

物和硫化物的混合氣體?;旌蠚怏w由載氣帶入還原管(850℃),氮的氧化物經過還原全部轉化成氮氣

并直接進入熱導檢測系統(tǒng)進行測定,而二氧化硫、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依次被相應的吸附柱吸附,再依次

加熱脫附進入過熱導檢測器,計算機通過檢測器響應值和樣品重量自動計算出樣品中碳、氫、氮、硫含

量。

在前一個樣品測試完之后和下一個樣品進樣前進行氣體吹掃,減少殘留樣品氣體對后進樣的樣品測

定的影響。

3.2氧分析

樣品在裂解管中高溫(1150℃)裂解,氧原子和過量的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進入一氧化碳吸附

柱,再次加熱后脫附進入熱導檢測器,計算機通過檢測器響應值和樣品重量計算出樣品氧含量。

在前一個樣品測試完之后和下一個樣品進樣前進行氣體吹掃,減少殘留樣品氣體對后進樣的樣品測

定的影響。

4試劑、材料及環(huán)境條件

4.1試劑

標準物質:國家一級標準或等同于國家一級標準。表1列舉了部分用以標定標準曲線的物質,使用

者可選取使用也可根據需求另行選擇。

1

T/GDASE0009—2020

4.2材料

4.2.1氦氣:純度不低于99.999%。

4.2.2氧氣:純度不低于99.999%。

4.2.3樣品包裹材料:錫制容器(純度≥99.95%)、銀制容器(純度≥99.95%)、鎳制容器(純度≥

99.95%)。

表1常用標準物質及其碳、氫、氧、氮和硫的含量

工作

名稱分子式(C)%(N)%(H)%(S)%(O)%

模式

磺胺C6H8N2O2S41.8116.274.6818.62-

C、N、磺胺酸C6H7NO3S41.618.094.0718.50-

H、S乙酰苯胺C8H9NO71.0910.366.710.00-

L-胱氨酸C6H12N2O4S230.0011.675.0026.67-

O苯甲酸C7H6O2----26.23

4.3試驗室環(huán)境條件

試驗室環(huán)境溫度:(23±5)℃,相對濕度:30%~50%。

5儀器

5.1元素分析儀:一種能同時分析碳、氫、氧、氮、硫元素的儀器設備,由進樣器、載氣、燃燒管(1150℃)、

還原管(850℃)、混合氣體分離系統(tǒng)、熱導池檢測器等部分組成。性能要求參照JY/T017-1996。

5.2電子天平:感量0.01mg。

5.3真空干燥箱:室溫~200℃±1℃范圍內的程控恒溫,且真空保壓4h后,真空度不高于133Pa。

5.4壓片裝置:能提供0MPa~20MPa的壓力。

6分析步驟

6.1樣品制備

6.1.1取適量試驗樣品置于真空干燥箱65℃±5℃干燥2h后停止加熱,保持干燥箱真空干燥狀態(tài)至

室溫條件。

6.1.2對于塊狀和顆粒狀樣品,置于瑪瑙研缽內研磨成粉末,用孔徑小于0.1mm的樣品標準篩進行篩

分,取適量篩下樣品備用。對于密度小難于填裝的粉末樣品,用壓片裝置待測樣品緩慢施壓,施加壓力

4MPa~5MPa,壓緊實后貯存于干燥器中備用。

6.1.3稱取2mg~20mg(精確至0.01mg)真空干燥后,推薦測碳、氫、氮、硫含量的試驗樣品置于

錫制容器中,測氧含量的試驗樣品置于銀制容器中??筛鶕枰x取其它材料的容器。

6.2儀器檢查

6.2.1儀器檢漏。檢查儀器的氣密性,若不堵塞、不漏氣,進行后續(xù)檢測。

6.2.2空白試驗。使用與樣品制備中同規(guī)格、同批次的包裹容器,對儀器進行連續(xù)空白試驗,直至各

元素的空白響應值低于儀器設計要求的空白值要求。如不能達到請查明原因,重新進行空白試驗。

2

T/GDASE0009—2020

6.2.3條件化試驗。選取與待測樣品元素含量接近的樣品,進行4次平行試驗,舍去第一次測量結果,

對后3次試驗結果進行計算,各元素的最大偏差值在1.2倍重復性限內,表明儀器穩(wěn)定,可進行后續(xù)試

驗。否則查明原因,重新進行條件化試驗。

6.3標準曲線擬合

CHNS模式: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種標準物質,通過改變標準物質的稱樣量,使各元素的絕對含量

應覆蓋儀器相應的檢測范圍。擬合方法選擇三階,標定點數不少于20個。

O模式:選擇一種或多種標準物質,通過改變標準物質的稱樣量,使氧元素的絕對含量應覆蓋儀器

相應的檢測范圍。擬合方法選線性,標定點數不少于20個。

6.4碳、氫、氮、硫的測定

6.4.1日常校正

選取與待測樣品元素含量相近的標準物質,稱取適當質量的樣品進行5次平行試驗,試驗結果與標

準物質含量進行對比得到比例數值,取5次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日常校正系數。日常校正系數如在儀

器規(guī)定的范圍內可用,超出范圍需查明原因,重新標定標準曲線。

6.4.2待測樣品測定

稱取適量待測樣品,根據進樣量設置適當的儀器參數,每個樣品進行兩次平行試驗。

6.5氧的測定

儀器轉換成氧模式,其他操作步驟同6.4.1~6.4.2,每個樣品做兩次平行試驗。

7結果計算

7.1漂移校正

選取標準試劑,按照儀器操作步驟進行“漂移校正”,校正系數會自動保存到所使用的方法中,選

中測試的樣品進行重新計算,得到最后結果。

7.2感量因子的計算

在標準試劑中某元素的感量因子按式(1)計算:

tm

Ks·····························································(1)

Is

式中:

K—標準樣品中某元素的感量因子,mg/mV(mg/mm2);

t—標準樣品中某元素的理論質量分數,%;

ms—標準樣品的質量,mg;

2

Is—標準樣品的積分值,mV(mm)。

注1:上述結果可由儀器自動計算出來。

7.3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元素(碳、氫、氧、氮、硫)的質量分數按式(2)計算:

3

T/GDASE0009—2020

KI

(C或H、N、O、S)100·················································(2)

m

式中:

(C或H、N、O、S)—碳、氫、氮、氧、硫元素的質量分數,%;

K—平均感量因子(算術平均值),mg/mV(mg/mm2);

I—樣品的積分值,mV(mm2);

m—樣品的質量,mg。

注2:上述結果可由儀器自動計算出來。

8精密度

8.1分辨率

碳、氫、氮、硫:≤0.0001mg;氧:≤0.0002mg。

8.2相對標準偏差(RSD)

碳:RSD≤0.5%(或標準試劑標定值);氫、氧、氮、硫:RSD≤1%(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