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3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4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 無言之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無言之美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間的關系,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

2.理清文章的論述思路,分析作者所舉實例,體會其與作者觀點的關系。

3.借鑒文中的理論方法,學習鑒賞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

4.學會欣賞藝術作品,懂得感受作品的“無言之美”,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整體感知文意,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教學難點:學習舉例論證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多媒體課件,有關作者朱光潛及其寫作背景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教師:(出示課件1)

在各種精彩文章評論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何謂“言有盡而意無窮”“言

不及義”“言不盡意”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問題去學習朱光潛先生的《無言之美》,細細體味語言的魅力。

教師板書課題:15*無言之美(出示課件2)

二、自主學習,知識備查

1.學生查閱文本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師以課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關資料,補充學生預習的不足。

預設:(出示課件4)

朱光潛(1897—1986),別名孟實,安徽桐城人。美學家、翻譯家。他提出美是主觀與

客觀的統(tǒng)一、美是一種價值等觀點。主要作品有《文藝心理學》《談美》《西方美學史》等。

(2)寫作背景

教師講解:教師出示課件,講解這課的寫作背景,為同學們理解本文內(nèi)容做準備。

預設:(出示課件5)

朱光潛先生的美學體系涉及美、藝術作品、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教育等基本問題,展現(xiàn)了美

學大師的穆然深思和悠然遐想。朱光潛先生引導我們流連在音樂美、建筑美、圖畫美、書法

美之間。他告訴我們,這首曲,這幅畫,美在哪里,從各個方面告訴我們?nèi)绾晤I略美。只有

真正學會欣賞,才能懂得無言之美。

2.預習檢查,夯實基礎。

(1)讀一讀生字詞。(出示課件6、7)

(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課件8)

(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課件9)

(4)解一解詞語。(出示課件10.11)

三、新課學習,整體感知

教師:同學們,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出示課件12)

(學生自主分析,勾畫課本歸納。)

學生:第一部分(1、2):引論。以孔子和子貢的對話,引出“無言”的話題。

第二部分(3—6):分析“言”“意”關系及文學要達到盡善盡美的條件,并由此提出問題。

第三部分(7—12):分析問題。從圖畫、文學、音樂、雕刻等角度來論述“無言之美”。

第四部分(13):得出結論。綜合前文,歸納論點,揭示無言之美的奧秘。

四、細讀課文,精讀細研

1.文章開頭作者是怎樣引出“無言”這一話題的?(出示課件13)

(學生默讀課文,討論分析回答。)

學生: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貢的對話,引入“無言”這一話題,從而展開了對“無言之美”

的論述。

教師追問:有什么作用?(出示課件13)

學生:以這一事例為引,故事性強,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的作用。

教師:同學們說一說:怎樣理解“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xù)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

一句的含義?(出示課件14)

(學生默讀課文,分析理解回答。)

學生:這句話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言達意”比作“虛線畫實物”,說明“言是不

能完全達意”的。

2.作者從哪些方面證明了“無言”也能產(chǎn)生美?(出示課件15)

(學生討論,分析回答。)

學生:把相片與圖畫對比,論證了什么是“無言之美”

教師追問:文章中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學生:對比論證方法。

教師:同學們,說一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將相片和圖畫進行對比分析的?其作用是什

么?(出示課件16)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1:作者是從兩個方面進行對比的,一是哪一個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個引起

的美感更濃厚。

學生2:通過對比,說明盡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實物,而圖畫只是選擇性的、

理想化的表現(xiàn),但圖畫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濃厚,這就通過類比,說明了“言不必盡意”

所帶來的“無言之美”。

教師: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什么是“無言之美”。

(1)文學上的“無言之美”意蘊之美

教師:同學們,從文學作品中感受什么是“無言之美”。

(學生討論,分析回答。)

示例1: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出示課件17)

示例2:《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出示課件18)

示例3:《怨情》李白(出示課件19)

示例4:《歸園田居》陶淵明(出示課件20)

示例5:《后出塞》杜甫(出示課件21)

學生總結:“言不盡意,也不必盡意”即是“無言之美”。

(2)音樂上的“無言之美”無聲之美

教師: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體會音樂上的“無言之美”。

(學生討論,分析回答。)

示例1:聽得見的聲調(diào)固然幽美,聽不見的聲調(diào)尤其幽美?!娙藵取断ED花

瓶歌》(出示課件22)

示例2: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p>

《琵琶行》(出示課件23)

(3)雕塑上的“無言之美”含蓄之美

示例1:金剛怒目(出示課件24)

示例2:菩薩低眉(出示課件24)

示例3:希臘雕刻《拉奧孔》(出示課件25)

教師:從這三幅畫體會到雕塑上什么樣的“無言之美”?

(學生討論,分析回答。)

學生:雕塑上的“無言之美”是含蓄之美。

教師:同學們,說一說:作者在說明“無言之美”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出

示課件26)

(學生討論,分析回答。)

教師點撥:作者一共從四個方面入手來論述“無言之美”,運用的主要是舉例論證、對比

論證的方法。

學生1:以“言盡一切”的相片和言及部分的圖畫進行對比,以圖畫之美來說明“無言

之美”。

學生2:以大量詩詞為例,來論證“言不盡意”給人帶來的美感和深遠的情感體驗;以

音樂的“無聲勝有聲”來論證“無言之美”;以雕刻中流露和含蓄的區(qū)別,來體現(xiàn)“含蓄不露”

的“無言之美”。

3.齊讀課文最后一段,你們覺得“無言之美”的內(nèi)涵是什么?(出示課件27)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教師指正:“無言之美”指的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無言”中包含著無限深遠的情緒

意旨;“無言”是一種含蓄藝術,簡單的表述常常比冗長的演繹更值得玩味;“無言”留下廣

闊的藝術空間,讓欣賞者獲得美的體驗。

五、深讀課文,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樣論述“無言之美”的?請簡述本文的論證思路。(出示課件28)

(學生討論,分析回答。)

學生1:作者首先從孔子與子貢的對話中引出無言的話題。并點明要從美術的角度關注

無言之美。

學生2:接著論證言和意的關系,并用以言達意的文學為例,說明文學乃至一切藝術都

是盡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意表意,也無需全然用言表意,從而引出了對無言之美的論

述。

2.品味下面一段話,你能以前面學過的一篇課文或讀過的一篇詩文為例,說說你從中體會到

的無言之美嗎。(出示課件29)

拿美術來表現(xiàn)思想和情感,與其盡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與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說出來,

不如留一大部分讓欣賞者自己去領會。因為在欣賞者的頭腦里所產(chǎn)生的印象和美感,稍有含

蓄比盡量流露的還要更加深刻。

(學生討論,分析回答。)

學生:(出示課件30)以課文《孤獨之旅》為例,文章以鴨子下蛋結尾,給讀者留下了

足夠大的想象空間,鴨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許要抒發(fā)自己長大的感慨了。

作者不出一言,促使我們在腦中構造圖景,這就是一種“無言之美”。

六、課堂小結

1.這篇課文我們已經(jīng)學習完了,下面請你們概括本文的主題。(出示課件31)

(要求一至兩名學生歸納,最后教師指正。)

預設:本文以文學、音樂、雕塑等各類具體的藝術作品為例,分析了文學的言不必盡意,

音樂的無聲勝有聲,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等表現(xiàn)出來的“無言之美”,闡述了“說出來的越少,

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這一美學觀點。

2.同學們,通過這課的學習,我們有著怎樣的感悟呢?(出示課件32)

(師生共同討論,最后教師指正。)

預設1:同樣的東西,也許有人認為美,有人認為不美,差別就在于心境。所以,看似

與生活并無直接關聯(lián)的美學,實際上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預設2:倘若每件事都盡善盡美了,自然沒有希望發(fā)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人生

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產(chǎn)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而得到的快慰。

3.我們一起明晰本課的寫法,體會它的寫作特色。

預設1:論據(jù)充分,論證嚴謹。(出示課件33)

一方面,作者為了論述自己的觀點,所舉的事例非常充分、詳細。如為了說明文學作品中

的無言之美,不僅列舉了《論語》中的例子進行分析,還用陶淵明、錢起、陳子昂、李白、杜

甫等人的詩句加以佐證,不但有寫情,而且有寫景,有詳有略,增強了說服力。另一方面,作者

不僅從文學的角度,還從圖畫、音樂、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角度進行論證,使讀者對“無言

之美”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對文中的觀點產(chǎn)生更大的認同感。

預設2:語言優(yōu)雅,風格靈活。(出示課件34)

文中運用的書面語較多,如“筆之于書的和存之于心的銖兩悉稱,絲毫不爽”“非唯不能,

而也不必”等,這些句子與本文的語言風格相符,給讀者帶來一種典雅的美感。除此之外,作

者為了把道理講清楚,還靈活運用了口語表達,如“我們所想說的話,我們都吐肚子說出來了”,

使讀者更易于理解,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觀點。

4.板書設計。(出示課件35)

七、課堂檢測,當堂反饋(出示課件36-39)

要求學生當堂做完下列題目,師生再共同訂正,看看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教師及時

要求學生鞏固。

八、知識遷移,拓展延伸

閱讀《中國文學肩負著構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回答下列問題。(出示課件40-46)

九、課后鞏固,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47)

你認同朱光潛先生提出的“無言之美”嗎?結合你看到的美術作品,聽到的音樂作品,

或讀到的文學作品,談談你的想法,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提示:認同或者不認同皆可,有理有據(jù),能夠自圓其說即可。

【教學反思】

本課是自讀課文,但教學中,整體上不易理解,因此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盡

量引導,有難理解的地方給出提示,組織討論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