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高三二模文言文二匯編
【24二模徐匯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0—23題。(11分)
錄田父語〔宋〕宋祁①
①歲維孟冬,京縣大穰;戶既還定,鄉(xiāng)無捐瘠;室家漆漆②,厥聲載路??诳谙壬鼜?/p>
者具柴轂適野而觀之:汁者滿篝,租者如茨,就者③弗仇餉,鋤者無德色,汆不閉鄰,輸
不爭承,欣欣然以盡四肢之敏。
②先生乃揖田父,進而勞之曰:“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雖然,有秋之時,少而
百園,大則萬箱?;蛘咂涮煨胰?!其帝力然!”
③田父俯而笑,仰而應,目:“何言之鄙也!子未知農(nóng)事矣。夫春膏之烝,夏陽之暴,
我且瞄跋竭作,揚芟捽中④,以趨天澤;秋氣含收,冬物蓋藏,我又州處不遷,亟屋除田,
以復地力:今日之獲,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合鋤以時,衰
征⑤以期,阜乎財求,明乎實利,吏不能奪吾時,官不能暴吾余:今日樂之,自我享之,
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閱天下事多矣!未始見不昏作而邀天幸,不強勉以希帝力也?!?/p>
遂去不顧。
④先生引車而歸,從者曰:“夫子何讓也?我直彼曲,請得還辯之?!毕壬眨骸安豢?。
淺丈夫悻悻然,盜天功以私己力,乃自記之矣。奚獨父之誅焉?”
〔注〕①宋祁:宋仁宗時工部尚書,文中“先生”乃自稱。②漆;秦:繁盛的樣子。③髓
者:送酒食到田間的人。④揚芟捽中:除去各種雜草。⑤衰征:按土地肥瘠程度征稅。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一項是()。(1分)
A.然而B.且夫C.已而D,于是
21.下列對第①段京郊之景的描述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戶戶安居故土,人丁興旺。
B.糧草堆積如山,五谷豐熟。
C.家家自給自足,無需互通。
D.人人開心勞作,各司其職。
22.田父認為作者“言之鄙”并予以反駁,結(jié)合第②③段內(nèi)容加以分析。(4分)
23.第④段畫線句僅僅是批評田父嗎?請結(jié)合文意闡述你的看法。(4分)
20.(1分)D
21.(2分)C
22.(4分)答案示例:田父認為作者"豐收靠上天的保祐和皇帝的恩賜”的看法是淺陋
的,我既不靠"天"也不靠"帝",我的豐收之"獲”是自己懂得并能順時辛勤耕種與收藏,豐
收之"樂"是自己能按時納稅,官吏不能剝奪我勞作的權(quán)利和成果。
評分要點:作者看法1分,反駁理由一點2分、兩點3分
23.(4分)答案示例一:作者記下田父這番話,批評田父僅憑勤勞不能享受豐收之
樂,也委婉地諷刺一些自以為是的執(zhí)政者,將天時地利及百姓創(chuàng)造的功業(yè)都歸為自己,同
時也警醒自己不能做貪功之人。
答案示例二:作者借此話批評田父的剛愎自負,田父把豐收僅歸為一己之力,孰不知
豐收除了辛勤勞作還要天時地利,享豐收之樂還要公平稅賦制度的支持。
評分要點:觀點1分,理由闡釋2分,示例二最多給3分
【24二模金山區(qū)】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19—22題。(10分)
黃楊(清初)李漁①
黃楊每歲長一寸,不溢②分毫,至閏③年反縮一寸,是天限之木也。值此宜生憐憫之
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樹天不使高,強爭無益,故守困厄為當然。冬不改柯,夏不易
葉,其素行原如是也。使以他木處此,即不能高,亦將橫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則以才不
得展開而至瘁,弗復自永其年矣。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口?最可憫者,
歲長一寸是已。至閏年反縮一寸,其義何居?歲閏而我不閏,人閏而己不閏,已見天地之
私,乃非止不閏,又復從而刻④之,是天地之待黃楊,可謂不仁之至,不義之甚者矣。乃
黃楊不憾天地,枝葉較他木加榮,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蓮為花之君子,此
樹當為木之君子。蓮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黃楊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
之哉?
(選自李漁《閑情偶寄》)
【注】①李漁(1611年—1680年),字笠鴻,號笠翁,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②溢:
超出。③閏:余數(shù)。指歷法紀年和地球環(huán)繞太陽一周運行時間的差數(shù),多余的叫“閏”,
如閏月、閏年。④刻:割,引申為克扣。
19.可填入方框中的一項是()。(1分)
A.也B.矣C.哉D.焉
20.畫線句富有表現(xiàn)力,請從句式角度加以賞析。(3分)
21.下列不屬于本文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一項是()。(2分)
A.對比B.托物言志C.類比D.欲揚先抑
22.評析本文的思想意義。(4分)
(五)10分
21.(1分)B
22.(3分)答案示例:運用整散結(jié)合的句式(1分),顯得錯落有致,富有節(jié)奏(1分),
寫出了黃楊與眾不同的生長習性以及天地對其不公的情景,與后文感慨黃楊不怨天恨地而
自強不息的特點形成對比(1分)。
評分說明:句式特點、內(nèi)容和表達效果各1分。
23.(2分)D
24.(4分)答案示例:本文描寫了黃楊處于困厄的環(huán)境中卻堅忍不拔、自立自強(或"困
于天而能自全于天")的狀態(tài),(1分)贊美了黃楊是樹中的君子(1分)。這對當下的我
們有著教育意義,比如身處逆境,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依然保持獨立人格,自強不
息(2分)。(或這對當下的我們有教育意義,當受到外界不公正的對待時,在不觸犯外
界的前提下,努力改造自身以求適應)(2分)。
評分說明:內(nèi)容和主題思想概括各1分,評析思想意義2分,意思接近即可。
[24二模嘉定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21—24題。(11分)
材料一:
①王君靜安將刊其所為《人間詞》,詒書告余①日,“知我詞者莫如子,敘之亦莫如
子宜?!庇嗯c君處十年矣,比年以來,君頗以詞自娛。余雖不能詞,然喜讀詞。每夜漏始
下,一燈熒然,玩古人之作,未嘗不與君共,君成一闋,易一字,未嘗不以訊余。既而睽
離,茍有所作,未嘗不郵以示余也。然則余于君之詞,又烏可以無言乎?
②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國初諸老,非無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
氣困于雕琢也;嘉、道以后之詞,非不諧美也,然無救于淺薄者,意竭于摹擬也。君之于
詞,于五代喜李后主、馮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軒、白石
外,所嗜蓋鮮,尤痛詆夢窗、玉田②。謂夢窗砌字,玉田壘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
同,而同歸于淺薄,六百年來詞之不振,實自此始。其持論如此。及讀君自所為詞,則誠
往復幽咽,動搖人心,快而能沈,直而能曲,不屑屑于言詞之末,而名句間出,殆往往度
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遠,意決而辭婉,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君始為詞時,
亦不自意其至此,而卒至此者,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
③若夫觀物之微,托興之深,則又君詩詞之特色,求之古代作者,罕有倫比。嗚呼,
不勝古人,不足以與古人并,君其知之矣。世有疑余言者乎?則何不取古人之詞,于君詞
比類而觀之也。光緒丙午三月,山陰樊志厚敘。
(選自王國維《人間詞》甲稿序)
材料二:
①去歲夏,王君靜安集其所為詞,得六十余闋,名曰《人間詞甲稿》,余既敘而行之
矣。今冬復匯所作詞為《乙稿》,丐余為之敘,余口敢辭,乃稱日:
②文學之事,其內(nèi)足以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
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
與其深淺而已。
③余與靜安,均夙持此論。靜安之為詞,真能以意境勝。
(選自王國維《人間詞》乙稿序,有刪改)
【注釋】①《人間詞甲稿序》與《人間詞乙稿序》,署名均為樊志厚,然據(jù)學者考證,
實際上,皆是王國維自作。《人間詞甲稿序》寫于1906年,《人間詞乙稿序》寫于1907
年。②材料一第②段中的馮正中,為五代詞人馮延巳,美成,為北宋詞人周邦彥,白石,
為南宋詞人姜夔,夢窗,為南宋詞人吳文英,玉田,為宋末元初詞人張炎。
21.請選擇最合適的虛詞填入材料二的方框中()。(1分)
A.之B.其C.而D.則
22.下列語句均摘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請選出對詞的分析視角與上面兩則材料
不同的一項()o(2分)
A.明季國初諸老之論詞,大似袁簡齋(袁枚)之論詩,其失也纖小而輕薄。竹堆(朱
彝尊)以降之論詞者,大似沈歸愚,其失也枯槁而庸陋。
B.“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學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詞
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內(nèi)美。無內(nèi)美而但有修能,則白石耳。
C.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
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shù)人而已。
D.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
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23.材料一中稱贊王國維所作的詞“往往度越前人”,請聯(lián)系兩則材料具體內(nèi)容,分
析其理由。(3分)
24.材料二指出王國維所作詞的特色是“能以意境勝”,這也是王國維拿來衡量前代
詞人水平高下的標準。請結(jié)合材料二第②段的內(nèi)容,選擇高中學習過的一首詞作,運用“意
境”標準對此加以評析。(5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1分)
21.(1分)B
22.(2分)C
23.(3分)答題示例:
六百年來,詞風不振,原因在于用詞堆砌雕琢卻失之于淺薄。而王國維則深情感人,
寫物細膩,寄托深遠;從歐陽修以來,王國維作詞言近旨遠,最為工巧。
24.(5分)答題示例:
所謂“意境”指的是以外在的意象境界表現(xiàn)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構(gòu)造意境水平的高下,
決定了詞水平的高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穼糁欣先ナ甑脑娙伺c停留在去
世時樣貌的亡妻悲欣交集的相會場景,與現(xiàn)實中明月短松構(gòu)造的亡妻埋葬地凄涼場景,虛
實對照,映襯烘托,構(gòu)造了沉重悲戚的意境,真實而深情地表達了詞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可見蘇軾不愧為王國維所推崇喜愛的詞家高手。
[24二模楊浦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0—23題。(10分)
招野龍對
(唐)陸龜蒙
①昔豢龍氏求龍之嗜欲,幸而中焉。得二龍而飲食之。龍之于人固類異,以其若己之
性也,席其宮沼,百川四溟之不足游;甘其飲食,洪流大鯨之不足味。施施然,擾口其愛
弗去。
②一旦,值野龍,奮然而招之曰:“爾奚為者?茫洋乎天地之間,寒口蟄,踢□升,
能無勞乎?識從吾居而宴安乎?”
③野龍矯首而笑之曰:“若何齪齪乎①如是耶!賦吾之形,氮危而被鱗;賦吾之德,
泉潛而天飛;賦吾之靈,噓云而乘風;賦吾之職,抑驕而澤枯。觀乎無極之外,息乎大荒
之墟,窮端倪而盡變化,口樂不至耶?今爾茍容于蹄涔②之間,惟沙泥之是拘,惟蛭蚓之
與徒,牽乎嗜好以希飲食之余,是同吾之形,異吾之樂者也。狎于人,啖其利者,扼其喉,
戢③其肉,可以立待。吾方哀而援之以手,又何誘吾納之陷棄耶?爾不免矣!”
④野龍行。未幾,果為夏后氏□醯④。
[注]①齪齪乎:拘謹、小心謹慎的樣子。②蹄涔:指牛羊蹄子印中的積水。③截:切。
④酶:肉醬。
20.下列作品與本文體裁相同的一項是()。(1分)
A.《赤壁賦》B.《燭之武退秦師》
C.《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D.《種樹郭橐駝傳》
21.下列語句的空缺處選用的虛詞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A.“施施然,擾口其愛弗去”應選用“于”。
B.“寒口蟄,Bi口升,能無勞乎?”應選用“而”。
C.“窮端倪而盡變化,口樂不至耶”應選用“然”。
D.“未幾,果為夏后氏口醯”應選用“之”。
22.言為心聲,分析第③段畫線句是怎樣表現(xiàn)野龍的心理特征的。(4分)
23.本文的野龍也是陸龜蒙自況,請結(jié)合《甫里先生傳》《江湖散人傳》,分析陸龜
蒙對人生價值的認識。(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0—23題。(10分)
20.(1分)D
21.(1分)C
22.(4分)從野龍答語的內(nèi)容看,野龍從“形”、“德”、“靈”、“職”四個方
面講述龍的本性與天職,與二龍貪圖口腹之欲的享受形成天壤之別,顯示出清醒高傲的心
理;形式上采用整句(或排比),使語言華美而有氣勢,顯示出野龍自信的心理特征。
手法1分;內(nèi)容1分;兩種不同的心理特征各1分(貶義的不給分)
23.(4分)從《甫里先生傳》帶領耕農(nóng)成功防澇災,自食其力是人生的價值。(1分)
《江湖散人傳》不以“散人”稱呼為恥,不被禮樂束縛,反抗世俗。(1分)
《招野龍對》相對于家龍的獨立與自由是最高價值,不受豢養(yǎng)。(2分)
【24二模浦東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1分)
坦軒記[明]祝允明
①賜僉蘇州衛(wèi)指揮使司事隆亭華君世宏,以“坦”名其軒,乞記于予。坦,安也,平
也。嘗得其義于孔子之書,目:“君子坦蕩蕩?!?君子以之。又得其
義于周公之書,目:“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幽人以之。又求其義
于天地萬物,皆然也。惟人也可不坦乎?《書》目:“王道平平。”《詩》目:“周道如
砥?!?有可以不坦者乎?
②彼不然者,秦政、漢徹,以求仙并夷,病天子之坦;七雄劉潺之徒,以逆紀兼類,
病諸侯之坦;儀、秦、鞅、睢、莽、卓之屬,以攘位竊國,病公卿大夫之坦;王衍、宋齊
丘之輩,以矯名竊利,病士之坦;以至乎蚩蚩之氓,干紀厲眾越分以自恣者,病庶人之坦。
皆以坦為不足而抗之張之,以極其私欲者也。然卒之有不賈禍而并亡其坦者乎?故坦不可
不由也。
③今華君之才,豪敏而果利,行之必達。其世以孝義傳襲甚華,其身受國家三品爵,
冠弁金紫,昂然榮其家。廣第宅,連阡陌,厚生用,無欲而弗遂。自他人視之,高遠闊大,
不可易得而兼有也,而皆君之???。君乃不然,唯執(zhí)一坦以自居,此其盡道迪吉,度越于
人遠甚。④以是日用,而自然其心;寧其行,達其志;申其言,從其家;肥其鄉(xiāng)邦,重而
尊之。一身泰康,百福應集,蓋坦之效大而遠也本如是,而君獨能獲之,君殆知天地萬物
之道,而周公之所謂幽人,孔子之所謂君子者乎?述之,以贊于久。(選自《祝允明文集》)
21.填入第③段方框處正確的一項是()(1分)人.矣B.耳C.也D.焉
22.以下句子按順序分別填入第①段橫線處,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居中安下,履道而正者也
②循天理而無外慮,無往而不平也
③由天子以至于庶人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
23.分析第②段畫線部分的作用。(3分)
24.結(jié)合全文,分析第④段作者對坦軒的命名“以贊于久”的原因。(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1分)
21.(1分)B22.(3分)B
23.(3分)答案示例:運用排比,羅列天子求仙、諸侯逆紀、公卿大夫竊國、士人矯
名竊利、庶人放縱自己等禍患強調(diào)“不坦”的危害性,富有論辯氣勢。(1分)呼應了第
一段從天子到庶人都不能不坦的道理(1分),也自然引出下文遵循“坦”的重要性(1
分)使結(jié)構(gòu)更加謹嚴。
24.(4分)答案示例:首先,從義理而言,作者認為“坦”是圣賢書中所認可的天
地萬物運行之道(1分);從國家而言,若視“坦”為不足并與之相抗來滿足私欲,會導
致天子到庶人招致禍患(1分);從華君而言,他家世顯赫,卻以“坦”自居,超越一般
人的境界,有幽人、君子之風,作者對其表示贊(1分);從社會而言,坦也有助于君子
修身,并使家鄉(xiāng)富裕受人尊敬,能夠長久地讓后世學習效仿(1分)。
[24二模奉賢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11分)
清約堂記
[宋]洪咨夔
①人心,情之動也。情動而百欲生,故危之。危而難安,未至于亡也,故猶可及反。
反,則危者平矣。曾子之省,反身之謂也。其用力于省者,顏色之正,容貌之動,辭氣之
出,戰(zhàn)兢惕厲,警察精密,無一息之間斷,而夫子之道竟以是得三省之積一貫之人歟?
②晉人張君承祖伯修,學博而材偉,氣明而膽壯,舉天下禍福利害莫能壓之,試劇成
都。期年,政成,作堂以休,扁以清約,殆老于世故,落其華而取實,將以是志所省乎?
③夫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人欲一萌,清明隨蝕去,其所以蝕清明者;而清明還,則本然
之心得矣。故天下之損莫大于欲,人心之所當損亦莫急于欲。邑大夫公余退食燕坐深省,
日:“夜氣①之存,其不為旦晝汩乎?雞鳴而起,其于利與善之間已辨乎?宮室之美,妻
妾之奉,所識窮乏之得②我,其不為之動乎?口之于味,耳之于聲,目之于色,四體之于
安逸,其知有命而委順乎?”內(nèi)以敬而直,外以義而方,敬、義充塞于內(nèi)外,物欲無自而
入,則民被學道之澤矣。西向舉酒為伯修賦之。
④寶慶初元八月旦日古潛洪某記。(選自《平齋文集》有刪改)
【注】①夜氣:語出《孟子》,指晚上靜思所產(chǎn)生的良知善念。②得:同“德”,恩
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21.本文雖是記,卻有賦的特點。請從語言角度賞析第①段畫線句。(3分)
22.下列對第③段畫線句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連用反問,將官員自省的內(nèi)容具象化,使說理生動。
B.強調(diào)心中要一直持有良知善念,能分辨善、利之別。
C.提醒自己不應被外在豐裕的物質(zhì)和所謂的聲名所誘。
D.表明生理官能的滿足是人天性使然,因此無需克制。
23.請給合全文分析“清約”的豐富內(nèi)涵。(5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11分)
21.(3分)多以四字短語,形象傳神地描摹出曾子容色端肅,言辭小心,心懷戒懼
之心的形象,突顯他堅持不懈、自我約束的可貴。句式齊整,富有音韻,增強了說理的氣
勢。
22.(3分)D
23.(5分)保持內(nèi)心平靜以抑止欲望;形成長期的自我反省、自我約束的習慣;摒
棄浮華,返樸歸真;寡欲以養(yǎng)清明本心;心懷敬畏,保持本真的內(nèi)心,做合乎正義的事,
就能摒除物欲。
【24二模閔行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1分)
借閣記
[明]金之俊
①借松風鳥語以為吾耳,借江山云樹以為吾目,借翕張吐納以為吾口,借花馨草馥以
為吾鼻,借三墳五典以為吾腹,借古今人物成敗得失一切可悲可舞可法可戒者,以為吾之
心思智慮。人生天壤間,無一而非借也。
②借則靈,否則塊然而已矣。張旭善借而能書,米顛善借而能畫,坡仙善借而能文,
莊周善借而能為逍遙游,無之乎弗借也。無之弗借則無之弗靈也.此吾友姜開先之所以有
借閣也。
③開先細帙①滿胸,云煙滿楮②,四方賢豪滿座,千秋氣誼滿眉宇,其□得于借者深
乎。若夫野月來眠,鄰花恣闖,此僅可以摹借閣之景,而借之之義則浩浩乎、落落乎,吾
不得而涯際之矣。倘有能明乎其義,則愚公之山不必徙;娟氏之天不必補;鶴之巢,鳩不
必奪;蜂之膳,人不必烹;不必城市,不必丘壑。登斯閣也,蓋有快焉至足而無憾于天地
間者也。
④開先唯唯,遂借余言記之。
【注釋】①細帙:泛指書籍。②楮:指紙張、作品。
21.第③段方框口處的文字有污損(如圖),該字應是()。(1分)
此1
?
御
便
帆
可??
滿
以<
的
摹?1?
1?重
借
?加
\5
s?
fylt
A.紿B.殆C.詒D.殆I
22.以下對本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3分)
A.第①段所借之物多為可以盡情享用但不會消耗的東西。
B.第②段所借之物多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技法、素材、靈感等。
C.借蜂蜜而食,借鳥巢而居,這不是對他人之物的剝奪。
D.懂得“借”的要義的人,在城市或者山野都可以安身。
23.請分析第②段畫線句在說理上的效果與不足。(4分)
24.第④段收束全文的方式很巧妙,請加以賞析。(3分)
21.D?
22.C?
23.運用排比(1分),有雄辯之風,能增強說理的氣勢(1分),舉張旭、米芾等著
名人物的事例,能增強說服力(1分),但僅憑4個例子,就得出普遍的結(jié)論,邏輯上不
嚴密(1分)。
24.第④段寫開先同意我的說法,并用“借閣”為自己樓閣命名(1分),點明本文
的寫作緣由(1分),表達了對開先善于借的贊揚(1分),再次印證自己觀點的合理性
(1分)。
[24二模寶山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11分)
回友箋
(清)毛奇齡
①東林非黨也,有抗東林者而黨始名,然而不敢顯居于抗之者也,于是甘于抗東林者
必文日中立,夫使抗之者不敢顯居于抗之而乃日中立,則東林尊矣。
②今之抗王李①之文者亦然,明明詆其文而不敢顯居于詆之之列,必文目都不觀某某
兩家之書,則其文益尊矣。
③吾之抗王李不如是,必極觀王李之書,使彼肝膽顯然,一無所逃,而后乃坦坦白白
而上之,斯足貴耳。不然,是欲以暗昧勝之也。暗昧勝之,非勝也。若來旨云東林容有小
人,抗東林者必無君子文,或稍異是耳。
【注釋】①王李:指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與李攀龍。
21.閱讀第①②段,下列理解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稱東林為黨始于反對者的出現(xiàn)。
B.反對者對東林黨持中立的立場。
C.反對者不敢公開詆毀王李之文。
D.反對者使得王李之文更受尊重。
22.分析文中第①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3.第③段作者提出自己對王李之文的批評方法,請評析作者的批評方法。(4分)
(五)(11分)
21.B(3分)
22.(4分)示例:第①②段先論反對者批評東林黨、王李之文的錯誤方法,然后正
面提出自己的批評方法,先破后立、正反對比,更加鮮明地表達作者的觀點。
23.(4分)示例:作者不贊同陰暗、傲慢的批評方法,而是在全面理解、認識的基
礎上進行公開坦誠的批評,這樣的批評以平等、尊重為前提,說理更有針對性與說服力,
更有利于建立起透明、健康的社會批評環(huán)境。這樣的批評態(tài)度與方法時至今日仍然有其積
極意義。
[24二模崇明區(qū)】
(五)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20—23題。(11分)
材料一:
吳興山水清遠圖記
趙孟^
①昔人有言:“吳興山水清遠非夫悠然獨往有會于心者,不以為知言。
②南來之水出天目之陽,至城南三里而近,匯為玉湖,汪汪且百頃。玉湖之上有山,
童童狀若車蓋者,目車蓋山。繇車蓋而西,山益高,目道場。自此以往,奔騰相屬,弗可
勝圖矣。其北小山坦迤,日覘山。山多石,草木辣■瘦如牛毛。諸山皆與水際,路繞其麓,
遠望唯草樹緣之而已。中湖巨石如積坡陀,磊魂葭葦叢焉,不以水盈縮為高卑,故日浮玉。
浮玉之南,兩小峰參差,目上下釣魚山。又南長山,目長超。越湖面東與車蓋對峙者,目
上下河口山。又東四小山,衡視則散布不屬,縱視則聯(lián)若比鱗,日沈長、日西余、目蜀山、
目鳥山。又東壤,目毗山。遠樹微茫,中突,若覆釜。玉湖之水,北流入城中,合苔水于
城東北,又北東入于震澤。春秋佳日,小舟混流城南,眾山環(huán)周,如翠玉琢削,空浮水上,
與虹低昂,洞庭諸山蒼然可見,是其最清遠處耶。
材料二:
題江磯圖卷后
柳貫
①此《江磯圖》,淮陰襲圣予先生所作。余初見先生錢塘湖東,年己七十馀,疏髯
秀眉,顧身逸氣,如古圖畫中仙人劍客,時時為好事者吟詩作書畫,韻度沖遠,往往出尋
常筆墨畦町之外。時余稚齒,方出游諸公間,雖不敢牽率先生為之,而心實企慕焉。
②此圖為弁陽周公謹作,公謹故家,多蓄法書名畫。先生之死,蓋后公謹數(shù)年,而
公謹之子孫今盡棄其所藏,余在燕嘗見其三四。暨來豫章,見《集古錄》蔣洪仲家。今又
從葉江周道益見此圖。然不知此尤物何以能無脛翼而飛行至是耶?錢塘故都未及百年,風
流文物掃地盡矣。獨其書畫之所存,猶可想見其仿佛,此固重夫攬古者之一慨云耳。
20.下列對兩則材料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2分)
A.材料一認為親身經(jīng)歷與體悟是創(chuàng)作的重要條件。
B.材料一實寫個人乘舟游歷山水領略到清遠之境。
C.材料二刻畫了一位超凡脫俗極具創(chuàng)作個性的畫家。
D.材料二交代了《江磯圖》離奇的流傳過程及價值。
21.材料一第段在刻畫山水景致方面獨具特色,試作簡要賞析。(4分)
22.作為題畫之作,兩文均不著意于畫作本身,在寫法上各具特點,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作簡
要分
析。(5分)
(五)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20—23題。(11分)
20.B
21.本段通過多變的視角刻畫吳興山水,整體上以鳥瞰視角總覽山水;并采用遠近結(jié)合、
縱橫交錯的視角,移步換景分門別類地刻畫吳興山水的特色;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刻畫
吳興山水,以客觀筆觸具體刻畫山水,最后,以泛舟水上的想象之景,突出對山水之清遠
的領悟;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刻畫山水,如“童童狀若車蓋”“草木疏瘦如牛毛”“若覆釜”等比
喻、生動形象地寫出山水之形態(tài)。
評分說明:1個角度2分,任答兩個角度即可得滿分。
22.趙文純以吳興山水描寫為主,與畫作題目相關(guān),但對畫作本身未著一筆;柳文簡介畫
作者及為誰而作之外,對畫作本身未著一筆。趙文細筆描繪吳興山水之景致,首尾呼應中
凸顯畫作之主旨“清遠”,文字與畫作交相呼應,巧妙地為畫作作注。柳文以畫作為線索,
先后交代作畫之人、藏畫之人以及畫作的遭遇,借以傳達對龔氏氣度的贊美與追慕,以及
對畫作主人幾經(jīng)更迭的感慨。
評分說明:共同點分析,各1點;兩文寫法概括,各2點。1點1分,給滿5分為止。
【24二模虹口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1分)
鹿園記
[清]黎光地
①鹿園,昔人馴鹿地也,或日古隱者居焉,取“鹿豕與游”之義。背崇岡,枕連
麓,開平原之遠勢,匯雙溪之碧流,茂樹周映,遙峰對峙,洵幽人之逸景也??谝?/p>
僻在村隅,雖好游者未暇過而問焉。是其所遭之猶有不幸也。
②歲己未,余始得而宅之。俯曲憑夷,為屋數(shù)椽而已。其中藻井荷池,藥圃疏
畦之屬,皆位置有所。于是幽杉蔭檐,密竹靄窗,蒸霧流煙,弄翠欲滴。圖書幾席
之間,盎然增潤。至于叢花掩徑,時鳥交聲;微雨過林,涼蟬疏引;素月流空,梧
影當物,殘雪在樹,寒香繞幃,四時之勝無盡。往往與幽懷相觸,則奇趣勃發(fā),心
目之際,信有會焉,而未易言也。當夫朝霽辨色,歸云斂空,村原廬舍,麟次可數(shù),
炊煙分縷從樹間出,囑覽無厭,亦悠然有悟。
③初,斯園之隱沒于荒煙草莽也,其佳勝自若世無知者,不以為恨也,迨余相
度而居,景物畢露,蔚然光目,始稍稍有為余賀者。顧亦竊自喜,若矜獨獲焉,而
不欲為人宣也。是園之秘而有待,不使非分者據(jù)焉,抑其所遭之果有幸耶。
④嗟夫,境之取舍由人,顯晦有時,乃竟若此,則亦安知昔之隱于斯者,其始
得之也,不與余今日同?況又何知后世有余之復處于此,而仍享其勝也?慨彼逝人,
風跡莫存,又已感斯園所遭之如是。故為之記,以貽來者。
21.第①段方框中可填的虛詞是()。(1分)
A.夫B.且C.顧D.則
22.下列對本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第①段以“古隱者”居之和“好游者”不至兩相對照,突出了鹿園之幽與
隱。
B.第②段描繪了鹿園的景致,重在其能觸動幽懷,使人有所感悟,而暢所欲
言。
C.第③段寫自己與鹿園相契深切,自己是鹿園的選擇,鹿園也是其獨享的天
地。
D.第四段轉(zhuǎn)入議論,與《蘭亭集序》“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寫法相
似。
23.自選角度賞析第②段的景物描寫。(3分)
24.作者是如何理解“不幸”與“幸”的,結(jié)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五)(11分)
21.(1分)C
22.(3分)B
23.(3分)可選角度:寫景的順序、動靜明暗、多種感官綜合、整句等;景物
特色:清幽,充滿生機等。
評分說明:角度正確1分,結(jié)合文本賞析2分。
24.(4分)答案示例:①作者認為鹿園雖然美好,然而隱沒于世,無人理會,
是其不幸,②但是能為古隱者與自己所賞,是其幸運。③可是鹿園的幸與不幸都不
由自己,而是由人決定,這又是極大的不幸。④作者在其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自古才能之士的遭際往往取舍由人而不由己。(或:賢士雖有才華,而往往難以獲
得賞識)。
評分說明:答對一點2分,兩點3分,三點4分。
【24二模普陀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20—23題(11分)
【甲文】
昔之論詩者曰:詩人少達而多窮?;驗檎f以解之日: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
后工耳。是二者皆非也。惟不以窮達累其心,而后辭有大過人者。古之詩人,若唐
李白、杜甫,是皆魁壘奇杰之士,不得志于時,而其胸中超然,無窮達之累,故能
發(fā)其豪邁雋偉之才、高古沖澹之趣,以成一家之言,名世而垂后。
(明劉永之《劉子高詩集序》有刪節(jié))
【乙文】
余嘗謂詩必游而后工,必窮者之游而后尤工。□士之局守一隅者,聞見淺狹,
詩思不出數(shù)百里外,而富貴之游又多汩于名利,所作皆應酬冗長,不足以發(fā)抒性靈。
惟窮愁之人蓄其所有而未得施于行事,因舟車所更涉,歷攬山川之雄秀、城闕之壯
麗、人物之英偉、古跡之蒼涼,感其郁積,往往形諸歌詠,以寫傷今懷古、思親念
舊、嘆老嗟卑之意。性靈所寓,墨光照耀,洵非桅言蠟貌而為歡娛之詞者所可及也。
昔太白負才不遇,南浮江漢,北抵燕晉,西至邠岐,東入齊魯吳越,足跡幾遍寰宇,
故其詩閔肆俊偉,有輕天下之氣。杜少陵始游姑蘇、渡浙江,中而放蕩齊趙間,終
乃客秦蜀、出夔峽、下襄陽,崎嶇萬里,老于羈人,無以效其忠愛,故其詩頓挫沉
郁,有悲天憫人之志。誠哉!詩必以游而工,而尤工者,窮者之游之詩也。
(清陸元輔《燕游草序》有刪節(jié))
20.可填入乙文方框處的一項是()(1分)
A.其B.且C.蓋D.然
21.以下對甲乙兩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以整句長句為主,語勢很強烈。
B.乙文句式豐富,長短整散兼而有之。
C.兩篇文章行文酣暢淋漓,華美而有文采。
D.作為散文,兩文的語言都不具備節(jié)奏感。
22.文學社打算將甲乙兩文共同收錄至校刊“歷代文論”專欄,請你聚焦兩文所探討
的核心話題,為這組文章擬一個總標題(字數(shù)不超過12個字)。(2分)
23.甲乙兩文都以李杜為例論證觀點,你認為哪一篇例證更有說服力?請說明理由。
(5分)
20.C
21.B
22.答案示例:詩豈窮而工?/詩非窮而后工/詩緣何而工?/詩人之窮與詩歌
之工/人生的窮達與詩境的高下
【不符合標題要求扣1分】
23.答案示例:
乙文例證更有說服力。它不僅詳細交代李杜二人游歷天下的行蹤,突出李杜二
人懷才不遇后游歷之廣,而且論述了兩者的詩歌特點與其游歷天下所見所感的關(guān)系,
進一步明確“窮者之游”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體影響,與上文富貴者之游之詩被名利所
擾而不足以抒性靈形成鮮明對比,為支撐“窮者之游之詩尤工”的觀點提供了更充
分更確鑿的事實依據(jù)。甲文雖提及李杜詩風源自其“不以窮達累其心”,但未展開
進一步的具體論述;李杜“胸中超然,無窮達之累”的論斷也可能引發(fā)爭議/也未
必符合事實,例如杜甫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便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
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等詩句抒發(fā)窮困潦倒、流寓
他鄉(xiāng)的悲哀之情,因此例證缺乏說服力。
【認為甲文例證更有說服力的最高得3分】
[24二模長寧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9—22題。(11分)
木假山記
(宋)蘇洵
①木之生,或篥①而蕩,或拱②而天;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
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口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
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
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而荒江之清③,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
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shù)?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②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shù)④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蕩,拱而不天,任為
棟梁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
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③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
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
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⑤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選自《嘉祐集》卷十五)
【注】①篥:樹木的嫩芽。②拱:兩手合圍,常用于表示樹木粗細。③清:水邊。④
數(shù):氣數(shù),命運。⑤阿:曲從迎合。
19.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一項是()。(1分)
A.而B.則C.焉D.何
20.以下關(guān)于“幸”或“不幸”的闡述,與文意不相符的一項是()。(2分)
A.有“幸”被用作棟梁的樹木,仍不免被砍伐,也是“不幸”的。
B.被大風拔起的樹木是“不幸”的,卻有“幸”被人充分地利用。
C.被流水飄走的樹木,即使有“幸”不破損或腐爛,仍多遭遇“不幸”。
D.作者家中“木假山”所用之“木”,符合文中所言“最幸者”的標準。
21.關(guān)于本文的寫作特點,下列說法最不適切的一項是()。(3分)
A.善用對比突出事物特點。
B.善用借喻,含蓄而生動。
C.以敘述樹木成長過程為主,議論為輔。
D.由此而及彼,拓寬了事理的適用范圍。
22.南宋樓昉評論本文說:“首尾不過四百以下字,而起伏開合,有無限曲折,此
老可謂妙于文字者矣。”結(jié)合全文,賞析其“無限曲折”的妙處。(5分)
(五)11分
19.A(1分)20.B(2分)21.(;(3分,選口得1分)
22.(5分)答案示例:首段層層推演從“木”到“木假山”的艱難歷程,“幸”與“不
幸”交替,迂回曲折,巧妙凸顯出“木假山”形成之難;次段復寫“木假山”的形成過程,
卻不是嘆之前所嘆,而是轉(zhuǎn)向?qū)Α皵?shù)”與“理”的思考,在回環(huán)往復中越轉(zhuǎn)越深,發(fā)人深
思;尾段抒發(fā)對“木假山”的情感,由愛而感,由感而敬,一句一轉(zhuǎn),主旨逐步凸顯和深
化,耐人尋味。縱觀全文,可謂“無限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評分說明:能闡明本文是如何“無限曲折”的,3分;能道出這樣寫好在哪里,2分。
【24二模靜安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10分)
苦竹記〔明〕陸樹聲?
①江南多竹,其民習于食筍。每方春時,苞甲出土②,頭角繭栗③,率以供采食?;?/p>
蒸渝④以為湯,茹介茶拜⑤以充饋,好事者目以清嗜,不靳⑥方長。故雖園林豐美,
復垣重扃,主人居常愛護;及其甘于食之也,剪伐不顧。
②獨其味苦而不入食品者,筍常全。每當溪谷崖陸之間,散漫于地而不收者,
必棄于苦者也。而甘者至取之或盡其類。然甘者近自戕,而苦者雖棄,猶免于剪伐。
夫物類尚甘,而苦者得全。世莫不貴取賤棄也,然亦知取者之不幸,而偶幸于棄者,
豈《莊子》所謂“以無用為用者”比耶?
③予廨?舍之西南隅,有竹叢生,出敗竟間,既非處于復垣重局,僅比于溪谷
崖陸,散漫無收者,而不虞于剪伐,以其全于苦也,而過者方以苦竹藐之。予讀《莊
子》,適有味其言也,感而為之記。
[注]①陸樹聲,明代學者,松江華亭人。②苞:通“包”,竹筍外包殼葉,如
穿盔甲。③角繭栗:竹筍如繭、栗般小。④蒸渝:渝,yue,蒸煮。⑤茶舜chudn:
粗茶。⑥靳:憐惜。⑦廨:官吏辦公的地方。
21.對第①段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江南人嗜竹之盛:春天筍剛出土,便爭相食用。
B.竹筍蒸煮后能治療眼疾,遂將其作為饋贈之禮。
C.為竹筍,主人筑起了重重圍墻,設置道道門戶。
D.一旦竹筍能食用,又剪伐不顧,毫無顧惜之情。
22.對第②段解說不妥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苦竹生長于荒郊野外,一直無人維護備受冷落。
B.甘筍受盡寵幸,結(jié)果卻被剪伐,成了盤中美食。
C.苦竹雖然不被人關(guān)照愛護,反而因此得以保全。
D.本文主旨乃否定甘竹以小幸換來大不幸的行為。
23.請賞析本文“以小見大,含蓄蘊藉”的藝術(shù)特色。(4分)
六、文言文閱讀二:“記”(10分)
21.B22.D
23.(4分)①先寫人們喜愛甘筍,再寫苦竹境遇,不幸者得以保全,幸運卻被人
剪伐;由竹的幸與不幸,(1分)印證莊子”以無用為用“,此之謂"以小見大"。(1
分)②文章始終不離寫竹,蘊含了豐富的哲理與為人處世之道,作者沒有議論,讀者仍能領悟
"福禍相依"的道理;(1分)不直言而能令讀者感受,此謂之"含蓄蘊藉"。(1分)(分條陳述,
每點2分)
【24二模黃浦區(qū)】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0—23題。(13分)
材料一:
①余所僦①屋有牖外大樹一,挺然當牖中,蓋柞屬也。日夕視之,若貞人介士,高冠
長劍,端儼自持,而庸夫孺子凜然莫敢犯。
②主人翁日:“公愛茲樹乎?儂②先世手植茲樹,將百年于茲。日者,荊楚暴卒蟻聚
城邑。凡亭榭、道路、叢海、丘隴之植,不問老弱堅脆,悉罹斧斤。于是樹之生意盡矣。
而吾廬之植獨存。儂不知天故遺此耶?抑造化之所鐘,而厚于他植也?”
③余嘆目:凡物之生,有幸不幸。時當無事,家給人足,宮室器用,公私畢作,良工
師來度材,為棟梁,為才嗇楫,為琴瑟,為俎豆,其幸也。一遇喪亂,暴殄于卒伍之手,為
柵,為櫓,為弧,為槍,特不幸爾。今茲樹也,其壽與否,非吾所能知,夫既不殄于卒伍,
茍遇良工師,將舍之耶,抑取之也?余將為翁為樹慶矣。且吾聞之,昔者山陰陸公務觀
之帥蜀也,于其舍處見大楠四,皆歷歲數(shù)百者。公以蜀故僭國③也,王氏、孟氏嘗極土木
之侈而四楠者無恙,為楠記之。□此樹者不兩以相比,不三以相參,而涉歷世變,與彼四
楠者無異。吾亦將為茲樹記。
(節(jié)選自明徐一夔《獨柞軒記》)
材料二:
①昌老④以書屬予日:“國寧之楠,幾伐以營繕郡。人力全之,僅乃得免。懼卒不免
也?!?/p>
②予且嘆且喜:“夫勿剪憩棠,恭敬桑梓⑥,自古已然。姑以蜀事言之,蔣堂守成都,
有美政,止以筑銅壺閣,伐江瀆廟一■木,坐罷,書于國史。且王建、孟知祥專有西南,窮
土木之侈,數(shù)十里間而獨四楠不取,彼猶有畏而不敢者。今圣主以恭儉化天下,專閩方面
⑥皆重德偉人,豈其殘滅千歲遺跡,侈大棟宇,為王、孟之所難哉?意者,特出于吏胥梓
匠,欺罔專恣,以自為功而已。使有以吾文告之者,讀未終篇,禁令下矣。然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轉(zhuǎn)讓旅館協(xié)議合同模板
- 夫妻房產(chǎn)份額約定協(xié)議書
- 油脂中轉(zhuǎn)協(xié)議書
- 車輛買賣鞋子合同協(xié)議
- 道路改造采購合同協(xié)議
- 轉(zhuǎn)讓水泥球磨機合同協(xié)議
- 專業(yè)咨詢與服務外包合同協(xié)議
- 退股違約金合同協(xié)議
- 行政制度新人培訓大綱
- 安全技術(shù)服務合同書
- DB11T 1493-2017 城鎮(zhèn)道路雨水口技術(shù)規(guī)范
- 《電力市場概論》 課件 第五章 系統(tǒng)安全與輔助服務
- 2024年湖南省高考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2024關(guān)于深化產(chǎn)業(yè)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建議全文解讀課件
- 《民法典》2024年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教案 (三篇)
- 高中化學新課標知識考試題庫大全(新版)
- 2024年江蘇南京金陵中學特長生選拔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詳解)
- 《論語》全文帶拼音有注釋(完整版)
- 《火災調(diào)查 第2版》 課件全套 劉玲 第1-12章 緒論、詢問 -火災物證鑒定
- 2024年廣東省茂名市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