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
尺寸注法(尺寸數(shù)值按1︰1比例在圖中量取整數(shù))1.畫箭頭,填寫線性尺寸數(shù)字。2.畫箭頭,填寫角度數(shù)字。3.標注圓的直徑尺寸。4.標注圓弧半徑尺寸。1-7
尺寸注法(分析上圖尺寸注法的錯誤,在下圖中正確注出)1.2.1-11
平面圖形尺寸垂直方向尺寸基準1.指出圖中的尺寸基準,分清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水平方向尺寸基準定形尺寸:2×?6、28、38、28、5、16、90o定位尺寸:20、142.指出圖中的尺寸基準,補齊漏注的尺寸(尺寸數(shù)值按1︰1比例在圖中量取整數(shù))。垂直方向尺寸基準水平方向尺寸基準第二章
正投影基礎2-1
根據三視圖,找出對應的立體圖,在三視圖右下方的空圈內填上對應立體圖的序號2-2 對照立體圖(或模型),補畫三視圖中所缺的圖線1.2.3.4.5.6.2-3 根據立體圖(或模型),補畫所缺視圖1.2.3.4.1.2-4 根據立體圖,辨認主視圖,補畫俯、左視圖(物體的總寬尺寸均為15mm,比例1:1)2.
3.4.5.6.2-5
根據立體圖或模型畫三視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2-6
點的投影(一)1.根據點A的空間位置,求作點A的三面投影,寫出它的坐標值(數(shù)值在圖中按1:1比例量取整數(shù)),并說明它到投影面的距離。A(18,11,13)點A距H面
13
,距V面
11
,距W面
18
。2.根據點的兩面投影,求作第三面投影,寫出各點的坐標值(數(shù)值在圖中按1:1比例量取整數(shù))。A(25,12,10),B(8,0,17),C(18,0,0)。3.已知各點對投影面的距離,畫出各點的三面投影。4.已知點A(15,10,0)、B(0,15,20)、C(22,0,0),作出其三面投影,說明各點的空間位置。A點在H面上,它的Z坐標等于零。B點在W面上,它的X坐標等于零。C點在X軸上,它的Y和Z坐檔均為零。2-7
點的投影(二)1.已知A、B兩點的一個投影,點A距W面20mm,點B距H面為0,求作A、B兩點的另兩投影。2.求作點A(15,8,10)、B(0,12,18)的三面投影和立體圖。3.根據三點A、B、C在立體圖上的位置,量取并寫出它們的坐標值(數(shù)值在圖中按1:1比例量取整數(shù)),作出其三面投影。A(10,7,18),B(10,7,8),C(0,7,8)。4.已知長方體的尺寸及點A的坐標(5,20,23),作出長方體的三面投影。2-8
點的投影(三)1.已知點B在點A的左方14mm,后方12mm,上方10mm;另一點C在點A的正后方8mm,求作點B和點C的三面投影。2.判別下列各重影點的相對位置。點A在點B的
上
方
7
mm。點D在點C的
右
mm,且該兩點均在
V
面上。3.在三視圖中,標出立體圖中點A、B、C的投影,并補畫視圖中的缺線。4.已知正三棱錐的底面在H面上,錐高20mm,四個頂點的H面投影為已知,求作正三棱錐的三面投影。2-9
直線的投影(一)1.已知端點A(18,5,8)、B(5,18,20),作直線AB的三面投影。已知直線CD的兩面投影,作出第三面投影。2.已知點B距H面20mm,點C距V面5mm,完成直線AB、CD的三面投影。3.判別下列直線是什么位置直線,并在反映實長的投影旁注明“實長”兩字。AB是
側平線,CD是
側垂
線,EF是
一般位置
線,GH是
正垂
線。實長實長4.過點A作水平線AB,長度為25mm,β=30°;作鉛垂線AC,長度為15mm。2-10
直線的投影(二)1.根據立體圖,在三面投影中標出線段AB、BC、CD、DE的投影,并說明它們各是什么位置直線。AB是
一般
線,BC是
鉛垂
線,CD是
水平
線,DE是
正垂
線。2.已知正三棱臺的主、俯視圖,求作左視圖,并填空。該物體表面格棱線中:有4條水平線,有1條正平線,有2條正垂線,有2條一般位置直線。3.在下列直線上各求一點K的投影,使點K距H面為15mm。4.已知線段AB上有一點K,AK︰KB=2︰1,求點K的投影。2-11
直線的投影(三)1.已知點Ⅰ、Ⅱ、Ⅲ分別在棱線SA、SB、SC上,完成斜截三棱臺的H、W面投影。2.已知直線上點K到H面和V面的距離相等,求點K的投影。3.判別下列兩直線的相對位置(平行、相交、交叉)。相交平行交叉交叉4.參照立體圖,補畫左視圖中的缺線,說明棱線的相對位置。AB與CD平行,CD與EF相交,CD與GH交叉。2-12
直線的投影(四)1.過點A作直線與BC和DE相交。2.過點A作直線AB與CD平行。作一正平線MN距V面15mm,并與直線EF、GH相交。3.標出交叉兩直線重影點的投影,并判別其可見性。4.已知正平線BC為等腰△ABC的底邊,頂點A比點B高20mm,后12mm,完成△ABC的三面投影。2-13
平面的投影(一)1.根據平面的兩面投影,求作第三面投影,并說明是何種位置平面。平面是
正平
面平面是
側垂
面平面是
鉛垂
面2.已知平面P的兩面投影,求作第三面投影,并說明平面P是何種位置平面。平面P是 正垂
面3.補畫正垂面的另兩投影(平面形的形狀大小自定)。2-14
平面的投影(二)1.在三面投影中標出立體圖上所指定各平面的投影,并說明它們各是什么位置平面。面S是
水平
面;面T是
側垂
面;面P是
正垂
面2.補畫三視圖中的漏線,標出面M、N及直線AB、BC、BD的三面投影,并說明其名稱。面M是
側平
面;面N是
正垂
面。線AB是
鉛垂線;線BC是
一般
線;線BD是
正垂
線。3.正方形ABCD垂直V面,AD為正平線,完成正方形的三面投影。4.過點B作△ABC垂直V面,使а=30°,有幾解?過點F作平行四邊形EFGH垂直H面,使β=45°,有幾解?2-15
平面的投影(三)1.正六棱柱的上端面為一正垂面,試完成該棱柱的側面投影。2.求作平面形的第三面投影,再以正面投影作為一等寬度平板形物體的完整視圖,按寬度為15mm,完成該物體的另兩視圖。3.已知平面△ABC上直線MN和點K的一個投影,求作另一投影。4.判別點K是否在平面上。2-16
平面的投影(四)1.完成缺口三角形的水平投影。2.已知平面ABCD的對角線AC為一正平線,完成該平面形的水平投影。3.過點B作△ABC內的水平線,過點C作△ABC內的正平線。4.在△ABC內確定一點K,使點K比點B低12mm,距V面15mm。﹡2-17
換面法(一)1.求線段AB的實長和對V面的傾角α、β。2.已知直線EF的正面投影e′f′及H1面投影e1f1,求作EF的H面投影。3.已知AB=32mm,求b′。4.求平行兩直線AB與CD間的距離。﹡2-18
換面法(二)1.求六邊形的實形。2.求四邊形的實形及對H面的傾角α。﹡2-19
換面法(三)1.求相交兩平面△ABC和△BCD之間的夾角θ。2.在△ABC上求一點K,使K到A、B、C三點等距離。二次變換求出三角形實形,三角形實形的外接圓心就是所求的點K。1.第三章 基
本
立體3-1 完成平面立體的三視圖,并作出表面上點A、B的另兩投影2.
3.4.5.6.3-2 完成回轉體的第三視圖,并作出表面上點A、B的另兩投影1.
2.3.4.3-3
完成下列立體的三視圖1.四分之一圓柱。2.四分之一圓錐臺。3.四分之一球。4.母線繞垂直H面的軸線回轉而成的回轉體。(1)(2)(3)3-4補畫出物體上對稱平面和回轉軸線的投影(細點畫線)1.
2.
3.4.5.6.3-5
已知兩視圖,想象立體形狀,畫出第三視圖1.2.3.4.5.6.3-6 看懂兩視圖,想象立體形狀,改正圖中錯誤或不妥的尺寸注法(不填尺寸數(shù)字,應去掉的打“×”,遺漏的補上)1.
2.
3.4.5.6.3-7 根據立體圖或模型,在方格紙上徒手畫出其三視圖(一)1.2.﹡3-8根據立體圖或模型,在方格紙上徒手畫出其三視圖(二)1.2.第四章 軸
測
圖4-1
畫正等軸測圖1.已知柱體特征面的軸測投影與柱體厚度為15mm,完成其正等軸測圖(Y、Z、X分別為其厚度的軸測方向)。2.根據主、左視圖,畫正等軸測圖。3.根據主、左視圖,畫正等軸測圖。4-2 根據兩視圖畫正等軸測圖(一)1.2.3.4.4-3 根據兩視圖畫正等軸測圖(二)1.2.3.4.4-4
根據兩視圖畫斜二軸測圖1.2.3.4.4-5 根據兩視圖徒手畫軸測圖(斜格內畫正等軸測圖,方格內畫斜二軸測圖)1.
2.
3.4.5.6.第五章
常見的立體表面交線5-1
參照軸測圖,完成平面立體被切割后的三面投影1.2.3.4.5-2
完成平面立體被切割后的三面投影1.2.3.5.6.4.5-3 完成圓柱被截切后的第三視圖(一)1.2.3.4.5-4 完成圓柱被截切后的第三視圖(二)1.2.3.4.5-5
想象立體形狀,補畫視圖中所缺圖線1.2.3.6.5.4.5-6
完成切口回轉體的三面投影放大左視圖不易觀察局部1.2.3.4.5.6.5-7
補畫同軸組合回轉體截交線的投影,完成三視圖1.2.5-8
求相貫線的投影1.2.3.4.5-9 求相貫線的投影,完成三視圖(一)1.2.5-10求相貫線的投影,完成三視圖(二)1.2.5-11分析相貫線的投影,補畫視圖中所缺的圖線(一)(可用簡化畫法)1.2.3.6.5.4.5-12分析相貫線的投影,補畫視圖中所缺的圖線(二)(可用簡化畫法)1.2.3.4.放大返回第六章 組
合
體6-1
參照軸測圖,補畫視圖中所缺的圖線1.2.3.4.6-2
補畫視圖中所缺的圖線1.2.3.6.5.4.6-3 根據軸測圖,按圖示步驟,用形體分析法畫出圖g所示組合體的三視圖6-4 根據軸測圖,按1:1比例畫三視圖(一)1.2.6-5 根據軸測圖,按1:1比例畫三視圖(二)1.2.6-6 根據軸測圖,按教師指定的題號,在方格紙上徒手畫出物體的三視圖(一)1.2.3.4.6-7 根據軸測圖,按教師指定的題號,在方格紙上徒手畫出物體的三視圖(二)1.2.3.4.6-8 改正視圖中尺寸標注的錯誤(重復錯誤尺寸打“×”,遺漏尺寸補標上,不填尺寸數(shù)值)1.2.3.4.6-9 標注下列組合體的尺寸(尺寸數(shù)值按1︰1比例在圖中量取整數(shù))1.2.3.4.6-10
組合體作業(yè)1.2.﹡6-10組合體作業(yè)(續(xù))3.4.6-11根據兩視圖,徒手補畫第三視圖1.2.3.6.5.4.6-12根據主俯視圖,補畫左視圖(一)1.2.3.4.6-13根據主俯視圖,補畫左視圖(二)1.2.3.4.6-14補畫視圖中所缺的圖線(一)1.2.3.6.5.4.6-15補畫視圖中所缺的圖線(二)1.2.3.6.5.4.6-16根據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一)1.2.3.4.6-17根據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二)1.2.3.4.6-18根據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三)1.2.3.4.6-19根據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四)1.2.3.4.6-20
構思與表達1.看懂題(1)所示兩視圖,如俯視圖變成題(2)、(3)所示形狀,而主視圖相應部分高度不變,畫出它們的主視圖。2.下列圖形繞OO1軸旋轉一周,想象其回轉而成的立體形狀和空間位置,畫出其三視圖。6-21
根據主視圖,分別構思出三種不同形狀的物體,徒手畫出其俯、左視圖和軸測草圖(寬度方向尺寸自定)1.2.第七章
圖樣的基本表示法7-1
根據主、俯、左視圖,補畫出右、后、仰視圖7-2
向視圖和局部視圖1.在指定位置畫出F、D向視圖。2.畫出A和B局部視圖。7-3
局部視圖與斜視圖1.根據主視圖,對照軸測圖,補畫斜視圖和局部視圖。2.補畫A斜視圖和B局部視圖7-5
補畫剖視圖中所缺的圖線(一)1.2.3.7-6 補畫剖視圖中所缺的圖線(二)1.2.3.4.7-7 在指定位置將主視圖改畫成全剖視圖(一)1.2.7-8 在指定位置將主視圖改畫成全剖視圖(二)1.2.7-9 在指定位置將主視圖改畫成半剖視圖(一)1.2.7-10在指定位置將主視圖改畫成半剖視圖(二)1.2.7-11
畫局部剖視圖分析圖中波浪線畫法的錯誤,在右邊畫出正確的局部剖視圖(剖切位置和范圍不變)。正確答案 (2)正確答案2.將視圖改畫成局部剖視圖(改畫在原圖中,不要的線條打“×”)。(1)正確答案(2)正確答案7-12畫剖視圖(用單一斜剖切平面剖切)1.正確答案2.7-13用幾個平行的剖切平面將主視圖改畫成全剖視圖(一)1.2.7-14用幾個平行的剖切平面將主視圖改畫成全剖視圖(二)1.2.7-15用兩個相交的剖切平面將主視圖改畫成全剖視圖1.2.7-16用幾個相交的剖切面將主視圖改畫成全剖視圖1.2.7-17
斷面圖1.找出正確的斷面圖(在正確斷面圖編號處打“√”)正確正確(1)(2)2.畫出指定位置的移出斷面圖(左鍵槽深4mm,右鍵槽深3mm)。3.畫出指定位置的移出斷面圖。7-18分析剖視圖中畫法的錯誤,在指定位置畫出正確的剖視圖1.2.7-19
讀圖練習(一)補畫剖視圖中缺漏的圖線(主視圖半剖,左視圖全剖)。補畫半剖視圖中缺漏的圖線。3.完成半剖的主視圖,求作全剖的左視圖。4.完成半剖的主視圖,求作半剖的左視圖。7-20
讀圖練習(二)1.求作全剖的左視圖。2.求作不剖的左視圖(虛線省略不畫)。7-21表示方法應用(一)7-22 表示方法應用(二)1.2.第八章圖樣的特殊表示法8-1
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1.已知螺桿上螺紋大徑為20mm,長度為30mm,試按1﹕1的比例完成下列兩視圖。2.已知機件上螺紋大徑為20mm,鉆孔深40mm,螺紋深30mm,孔口倒角為C1.5,試按1﹕1的比例完成下列兩視圖。3.將上述題1的外螺紋旋入題2的螺孔中,螺紋旋入長度為20mm,作全剖的主、左視圖。8-2
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和標記1.識別下列螺紋的錯誤畫法,把正確圖形畫在其下方。(1)(2)(3)2.根據螺紋的標記,識別其意義并填表。項目代號螺紋種類內、外螺紋大徑導程螺距線數(shù)旋向公差帶旋合長度中徑頂徑M24-7H普通粗牙內24331右7H7H中M20×2-5g6g-S-LH普通細牙外20221左5g6g短B32×6-7e鋸齒形外32661右7e中Tr52×16(P8)
-8H梯形內521682右8H中G3/4-LH非密封管螺紋內26.4411.8141.8141左8-3
螺紋的標注粗牙普通螺紋,大徑30mm,螺距3.5mm,中徑、頂徑公差帶代號6g,中等旋合長度,右旋。細牙普通螺紋,大徑30mm,螺距1.5mm,中徑公差帶代號和頂徑公差帶代號均為5H,短旋合長度,左旋。梯形螺紋,大徑32mm,導程12mm,雙線,左旋,中徑公差帶代號8H,中等旋合長度。4.鋸齒形螺紋,大徑24mm,螺距5mm,右旋,中徑公差帶代號8e,中等旋合長度。5.55°非密封管螺紋,尺寸代號1,公差等級為B級,左旋。6.55°密封管螺紋,尺寸代號3/4,右旋。8-4
查表標注下列各緊固件的尺寸,并寫出規(guī)定標記規(guī)定標記螺栓GB/T
5782
M12×30規(guī)定標記螺釘GB/T
68
M10×40規(guī)定標記螺母GB/T
6170
M12規(guī)定標記螺釘GB/T
65
M10×40規(guī)定標記墊圈GB/T
97.112規(guī)定標記螺柱GB/T
898
M12×408-5
螺栓連接與螺釘連接1.分析螺栓連接三視圖中的錯誤,補全所缺的圖線。2.分析螺釘連接兩視圖中的錯誤,將正確的圖形畫在其右邊。8-6
螺栓連接與螺柱連接1.已知螺栓GB/T
5782
M16×l(l計算后取標準值),螺母GB/T
41
M16,墊圈GB/T
97.1
16,被連接件厚δ1=δ2=16,用比例畫法按1:1比例畫出螺栓連接圖(主視圖全剖)。2.已知雙頭螺柱GB/T899
M16×l(l計算后取標準值),螺母 GB/T41M16,墊圈GB/T93 16,被連接件上板厚δ=18,下件材料為鑄鐵,用比例畫法按1:1比例畫出螺柱連接主、俯視圖(主視圖全剖)。8-7
鍵聯(lián)結已知齒輪和軸,用普通A型平鍵聯(lián)結,軸孔直徑為40mm,鍵的寬度為12mm,長度為40mm。查表確定鍵和鍵槽的尺寸。寫出鍵的規(guī)定標記:
GB/T
1096
鍵
12×
8×
40
。用1︰2的比例補畫全下列各視圖和斷面圖,并標注出題(1)和題(2)中鍵槽的尺寸。軸齒輪(3)用鍵聯(lián)結軸和齒輪8-8
銷、滾動軸承和彈簧1.齒輪與軸用直徑為6mm的圓柱銷連接,用1:1比例補畫全銷連接的剖視圖。2.試用規(guī)定畫法畫出6205軸承(右端面緊靠軸肩A)的剖視圖。3.已知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簧絲直徑d=6mm,彈簧中徑D=40mm,節(jié)距t=10mm,有效圈數(shù)n=7,支承圈數(shù)n2=2.5,右旋。試用1:1比例畫出彈簧的主視圖(軸線鉛垂,全剖)。8-9
已知直齒圓柱齒輪m=3mm,Z=30,計算齒輪主要尺寸,用1:1比例畫全兩視圖,并標注尺寸(齒形外其他尺寸在圖上量取)d=mz=3×30=90ha=m=3hf=1.25m=3.75da=d+2ha=96df=d-2hf=85.58-10
已知大齒輪m=4mm,Z=40,兩輪中心距A=120mm,試計算大小齒輪的d、da、df,用1:2的比例完成嚙合圖d1=mz=4×40=160d2=2A-d1=80ha=m=4hf=1.25m=5da1=d1+2ha=168df1=d1-2hf=150da2=d2+2ha=88df2=d2-2hf=70放大﹡8-11
已知直齒錐齒輪m=4mm,Z=25,分錐角δ=45°,試計算確定錐齒輪的主要尺寸,用1:1比例畫全兩視圖d=mz=4×25=100ha=m=4hf=1.2m=4.8﹡8-12
完成一對直齒錐齒輪(m=3mm,Z1=18,Z2=28)的嚙合圖第九章零件圖9-1
軸承蓋與軸承座配合,選擇恰當?shù)某叽缁鶞?,標注完整零件的尺寸(尺寸?shù)值在圖中按1∶1比例量取整數(shù))9-1
軸承蓋與軸承座配合,選擇恰當?shù)某叽缁鶞?,標注完整零件的尺寸(尺寸?shù)值在圖中按1∶1比例量取整數(shù))(續(xù))9-2表面粗糙度標注(Ra值均為上限值,尺寸單位μm)1.分析上圖表面粗糙度標注的錯誤,在下圖正確注出。將給定的表面粗糙度Ra值,用代號標注在圖形上。 90°V形槽兩工作面的Ra值為0.8;底面K的Ra值為1.6;兩個φ6銷孔配作時,Ra值為3.2;兩組φ9圓柱頭沉孔,各表面的Ra值為25;其余表面的Ra值為12.5。9-3
極限與配合練習1.根據下圖中極限與配合的標注,填寫右表??纵S公稱尺寸2020上極限尺寸20.03319.980下極限尺寸2019.959上極限偏差0.033-0.020下極限偏差0-0.041公差+0.0330.0212.根據孔、軸的極限偏差,判定其配合類別,畫出公差帶圖(孔畫在左,軸畫在右),計算出最大、最小間隙或過盈。最大
間隙
=
0.294最小
間隙
=
0.120最大
間隙
=
0.023最大
過盈
=
0.018最大
過盈
=
0.093最小
過盈
=
0.036軸與軸套孔是
基孔
制
間隙
配合,軸套與泵體孔是
基孔
制
間隙
配合。9-4
根據零件圖上的標注,在裝配圖上注出配合代號,并填空1.銷軸與底座孔是銷軸與滑輪孔是基軸
制
過渡
配合,基軸
制
間隙
配合。2.φ16H7/r6表示,孔與軸的公稱尺寸為
16
,該配合為基孔
制,過盈
配合;軸的公差等級IT6
,基本偏差代號為
r
,公差值為
0.011
。9-5
根據裝配圖上給定的配合代號,分別在零件圖上注出孔和軸的公稱尺寸及上下極限偏差值,并填空1.滾動軸承與座孔的配合為
基軸
制,座孔的基本偏差代號是H
,公差等級為
IT7
。滾動軸承與軸的配合為基孔制,軸的基本偏差代號是k
,公差等級為
IT6
。2.9-6
幾何公差1.填空說明圖中幾何公差代號的含義。
φ20
圓柱面的
圓柱度
公差為
0.005
,
φ20
圓柱面對圓錐軸段的軸線的
圓跳動
公差為0.01。2.用文字說明圖中幾何公差代號的含義。:
Φ18h6圓柱面的直線度公差值是0.012
。:Φ18h6圓柱面的圓度公差值是0.008
。:Φ10h6軸線對Φ18h6軸線的同軸度公差值是Φ0.01
。:
Φ14f7圓柱面對Φ18h6和Φ10h6公共軸線的圓跳動公差值0.012
。3.分析上圖形位公差標注的錯誤,并在下圖重新正確注出。9-7
將文字說明的幾何公差以框格的形式標注在圖形上1.(1)兩Φ48
h6軸線的同軸度公差為Φ0.02
mm。(2)18P9鍵槽對Φ64f7軸線的對稱度公差為0.01
mm。2.Φ28h6軸線對Φ15H7軸線的同軸度公差為Φ0.025mm。右端面對Φ15H7軸線的垂直度公差為0.025
mm。3.(1)平面A的平面度公差為0.04
mm。(2)12f7對稱中心面對平面A的垂直度公差為0.01
mm。(3)90°V形槽對12f7對稱中心面的對稱度公差為0.04
mm。9-8
零件測繪第十章裝配圖10-3
根據旋塞的裝配示意圖和零件圖,拼畫裝配圖圖中省略序號、明細欄、標題欄等標注。圖中省略了明細欄、標題欄等標注。10-4
根據傳動器裝配示意圖和零件圖,拼畫裝配圖拆去零件9等10-7
讀鉆模裝配圖鉆模共由
9
種零件組成,其中標準件有
2 種。裝配圖共用
3
個圖形表達,主視圖為
局部
剖視圖,左視圖為
局部剖視圖。圖中的細雙點畫線表示
被加工
零件,該零件上有
3
處需要鉆孔。件8的作用是確定件
1底座
與件
2鉆模版
的相對位置。Φ30H7/n6表示件
4軸
與件
7襯套
之間的配合,是
基孔
制
過渡
配合,在零件圖上標注這一尺寸時,孔的尺寸是
Φ30H7
,軸的尺寸是
Φ30n6
。件1底座在主視圖的左上角空白處的結構,在該零件上共有
3
處,其作用是
鉆孔時便于排屑
。件3的作用
提高鉆模版的耐磨性能
。鉆模的外形尺寸,長
120
,寬
120
,高
104
。簡述被加工零件的裝夾及拆卸過程:拆卸過程:6—5—2(7,3)—工件;裝夾過程是拆卸過程的逆過程
。拆畫件1底座、件4軸的零件視圖。(省略尺寸、技術要求和標題欄等標注),鉗口是張開還是夾10-8
讀機用虎鉗裝配圖二、回答問題1.螺桿7逆時針旋轉時,螺母5是轉動還是移動?
移動緊
張開
?!?號零件A”圖形系裝配圖中的
單獨表示某一零件的
表達方法。尺寸Φ22H9/f9是件
7螺桿
與件
1固定鉗身
的配合尺寸,其中Φ22是
基本尺寸,H9表示
孔的公差帶
,f9表示
軸的公差帶
,屬于
基孔
制的
間隙
配合。按裝配圖的尺寸分類,0~70屬于
性能
尺寸,74H9/f9屬于
裝配
尺寸,114屬于
安裝
尺寸,205屬于
總體
尺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園改造維修合同范例
- 公益環(huán)保設備采購合同范例
- 充值消費合同范例
- 個人汽車出售合同范例
- 會計合作居間合同范例
- 做隔斷合同范例
- 會務服務勞務合同范例
- 代售輕鋼別墅合同范例
- 修剪草坪自營合同范例
- 供暖管道租賃合同范例
- 金蝶K3-WISE財務管理全操作手冊
-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實訓任務書
- 1.技術交流PPT-輸電線路分布式故障診斷裝置
- 磚砌隔油池施工方案
- 醫(yī)院護理培訓課件:《跌倒墜床PDCA分析》
- 七年級歷史下冊圖片題剖析
- 中醫(yī)內科方歌大全
- 管線打開作業(yè)安全管理標準
- 溝通與談判第講非語言溝通
- 北京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有子女離婚協(xié)議書手寫模板(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