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制備規(guī)范_第1頁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制備規(guī)范_第2頁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制備規(guī)范_第3頁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制備規(guī)范_第4頁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制備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80

CCSC04

團體標準

T/XXXXXXX—XXXX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制備規(guī)范

Specificationforisolationandpreparationofadipose-derivedstemcells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發(fā)布

T/XXXXXXX—XXXX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制備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樣本采集、樣本運輸、樣本接收、分離

與培養(yǎng)、記錄、質量控制以及質量評價與放行。

本文件適用于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制備與質量控制。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3095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

GB19489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37864生物樣本庫質量和能力通用要求

GB50073潔凈廠房設計規(guī)范

GB50346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guī)范

GB50591潔凈室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3術語和定義、縮略語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1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ADSCs)adipose-derivedstemcells

是從脂肪組織中分離得到的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干細胞。

3.1.2

供者donor

提供用于細胞產品生產用細胞的個體,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者。

3.1.3

樣本specimen

在特定時間從受試者或捐獻者中采集的器官、組織等標本。

3.1.4

潔凈區(qū)cleanzone

需要對環(huán)境中塵埃及微生物數量進行控制的房間(區(qū)域),其建筑結構、裝備及其使用應當能夠減

少該區(qū)域內污染物的引入、產生和滯留。

3.1.5

干細胞質量控制stemcellqualitycontrol

為達到臨床級人間充質干細胞入庫質量要求所采取的操作技術和管理程序。

3.1.6

細胞活率cellviability

能夠增值、保持正常代謝活性的細胞占全部細胞的百分比。

3.1.7

臺盼藍trypanblue

1

T/XXXXXXX—XXXX

細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檢測細胞膜的完整性,檢測細胞是否存活。

注:活細胞因細胞膜結構完整會排斥臺盼藍,而喪失活性或者細胞膜結構不完整的細胞則會被臺盼藍染成淡藍色。

3.1.8

丫啶橙acridineorang

一種熒光染料,該染料具有膜通透性,能透過細胞膜,使核DNA和RNA染色。

3.1.9

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

一種DNA結合性染料,無膜通透性,不能透過活細胞膜,只能染死細胞。

3.1.10

放行檢驗releasetesting

在干細胞已完成質量檢驗的基礎上,對每種類型的每批次干細胞,在凍存入庫及出庫前所進行的相

對快速和簡化的檢驗。

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HAV: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

HB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

HC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

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TLV:人類嗜T細胞病毒(HumanThymicLeukemiaVirus)

EBV:人類皰疹病毒(Epstein-barrVirus)

CMV: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

4基本要求

場地與設施

4.1.1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機構選址應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要求,空氣質量標準應符合

GB3095標準分級二級標準。

4.1.2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機構實驗室或廠房應由具有潔凈實驗室設計建設資質的工程公司設計與

建造,并應符合GB19489、GB50073、GB50346和GB50591的規(guī)定。建設完成后,各功能區(qū)域的潔凈

級別應由專業(yè)機構進行檢測并出具合格證明。

4.1.3干細胞制備功能區(qū)應按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工藝進行各區(qū)域設計,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

規(guī)范》和《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及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要求。干細胞制備機構應配備獨立質量檢測實

驗室,并符合GB19489和GB50346的規(guī)定。

設備和耗材

4.2.1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制備機構應優(yōu)先選用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和《干細胞制劑質量

控制及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要求,獲得國家資質認證的設備、儀器、耗材和試劑。

4.2.2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制備機構應對設備、儀器、耗材和試劑供應商進行資質審核認證,要求供

應商提供產品質量報告和批次檢驗報告,并對耗材及試劑進行質量抽檢,避免采購質量不合格的產品。

4.2.3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制備機構設備和儀器正式使用前應做安裝確認(IQ)、運行確認(OQ)和性

能確認(PQ),并定期進行第三方校準,不得使用有安全隱患的儀器操作樣本及細胞制品。

4.2.4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制備機構應對設備與儀器進行編號建檔,并建立標準操作流程(SOP),確保

使用、運行、保養(yǎng)、維修記錄完整可追溯,對于關鍵工藝相關設備參數應進行實時監(jiān)測,及時對狀態(tài)異

常的設備進行校對和維修。

人員管理

4.3.1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機構應分別設立干細胞制備負責人、質量管理負責人和質量授權人崗位。

由法人授權任命,任職資質應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和《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及臨床前研究指

2

T/XXXXXXX—XXXX

導原則》要求,定期接受崗位專業(yè)培訓,制備技術負責人與質量管理負責人、質量授權人不得相互兼任。

4.3.2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和質控技術人員應具備的健康要求:HAV、HBV、HCV、HIV及梅毒的抗體

檢測應為陰性,并且(矯正)視力正常,無色盲、色弱。

4.3.3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和質控技術人員應半年接受體檢一次,有呼吸道感染或發(fā)熱等疾病狀態(tài)

下不得進入潔凈操作區(qū),需完全康復后方可恢復崗位操作。

4.3.4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和質控技術人員上崗前應經過專業(yè)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干細胞理論

與實踐、生命倫理、干細胞法律法規(guī)、GMP管理、GCP資質、制劑基本知識、細胞培養(yǎng)基礎、生物安全、

儀器設備使用與維護方法、物料管理與清潔衛(wèi)生、崗位職責、操作規(guī)范等內容。

5樣本采集

基本原則

5.1.1脂肪樣本采集與處理應符合GB/T37864的要求。

5.1.2采集和處理程序可供樣本采集人員使用。

5.1.3應具備相關的資質和設施環(huán)境。

5.1.4應通過倫理審查批準并履行知情同意程序。

5.1.5應建立適當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符合用戶需求并持續(xù)改進。

供者健康

5.2.1脂肪間充質干細胞采集制備方應對干細胞供者的基本信息與健康信息進行詳細采集與記錄,同

時做好對供者的隱私保護,相關記錄入檔保留至少30年。

5.2.2干細胞供者應無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史、性傳播疾病及高危人群史、吸

毒史,不應具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疾病或健康狀況:

a)一般傳染性疾病或其他遺傳疾?。篐IV、HBV、HCV、梅毒、HTLV、EBV與CMV抗體與核酸檢測

應為陰性;

b)傳染性皮膚病(未治愈的);

c)大面積皮膚損傷(未治愈的);

d)鼻/咽喉傳染病(未治愈的)。

e)采集前12個小時內用過酒精,鎮(zhèn)靜藥等。

采集場所

脂肪的采集場所應達到Ⅲ級潔凈手術室要求。

采集人員

采集人員應具有醫(yī)師職業(yè)證,且經過相應的技術培訓。

采集流程

5.5.1信息填寫

5.5.1.1采集人員應按照要求填寫個人信息,個人信息表應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別、有效身份證

件、聯系方式、緊急聯絡人、住址等。

5.5.1.2采集人員在采集前填寫健康調查表。

5.5.2采集前準備

5.5.2.1脂肪組織采集前應由醫(yī)師制定抽脂方案和術前術后的防感染措施。

5.5.2.2應確定供者身體健康,精神狀態(tài)良好。

5.5.2.3應保持供者的血壓、血糖控制在較好的范圍內。

5.5.2.4采集前的三天內應停用抗凝藥、激素、阿司匹林、維生素E等。

5.5.2.5采集術前兩天應清淡飲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5.5.2.6采集前應對客戶進行身體檢查,包括但不限于:病毒全套、血常規(guī)、凝血系列、心電圖等。

3

T/XXXXXXX—XXXX

5.5.3耗材器械確認

采集人員應按照采集套裝清單核查器材種類和數量,一次性使用物品在有效期內且包裝完好。采脂

肪前應對采集器材進行復核,復核內容主要包括:

——手術包:無破損、無滲漏、無污染,處于有效期內;

——消毒劑:

?一般選用含碘消毒液,對碘過敏者可選用其他消毒劑;

?應處于有效期內;

?應標明啟用日期;

——采集容器上均已粘貼供者識別碼。

5.5.4采集過程

由醫(yī)師行脂肪抽吸術,抽取脂肪組織,置于無菌采集瓶中,密封保存,并粘貼條形碼作為唯一標識。

5.5.5采集后注意事項

5.5.5.1采集后盡量平躺休息30分鐘。

5.5.5.2采集后一周建議溫水擦浴,傷口不要碰水。

5.5.5.3采集后三天內禁止飲酒,飲食以清淡為主。

5.5.5.4建議使用收腹帶,以利于手術區(qū)膨脹液的回收和皮膚回縮,根據局部情況隨時調整腹帶。

5.5.5.5保持心情舒暢,合理飲食,作息時間規(guī)律。

5.5.5.6特殊情況(如感染、血腫、疼痛等)及時復診。

6樣本運輸

一般要求

6.1.1樣本運輸人員應是經過專業(yè)培訓合格的人員,對樣本運輸應制定規(guī)范及應急預案,并對樣本運

輸全程做記錄,包括但不限于運輸的方式、條件、路徑、時間、人員、地址及樣本信息,相關記錄入檔

保留至少30年。

6.1.2樣本運輸應采用平穩(wěn)、安全、快速的運輸途徑,宜采用冷藏運輸車或專用標本冷藏運輸箱運輸。

6.1.3運輸過程中應防滲漏、防輻射、抗震動、耐壓、耐熱等,樣本包裝應貼上條形碼作為唯一標識。

6.1.4樣本運輸溫度應維持在2℃~8℃,運輸時間不超過12小時。

運輸箱

運輸箱應有相應的標識,標識內容應完整、清晰,標識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采集機構名稱及聯系方式;

——最大承重量;

——放置方向、防摔、防曬、防雨標識;

——最多疊放層數;

——樣本的品名、運輸起始地和目的地、樣本保存溫度;

——生物危害標識;

——禁止輻射標識。

質量監(jiān)控

6.3.1樣本運輸過程中應有可供追溯的記錄,記錄應包括下列內容:

——品名、數量、規(guī)格;

——狀態(tài)是否正常;

——運輸的始發(fā)地和目的地;

——采集機構交接人、時間和日期;

——運輸承接人、時間和日期;

——運輸方式和運輸箱編號及溫度狀態(tài);

4

T/XXXXXXX—XXXX

——運輸箱的外觀和標識是否完整。

6.3.2運輸前應檢查冷藏運輸箱及控溫設備的性能和運行狀態(tài)是否符合要求。

6.3.3運輸設備應定期進行監(jiān)控和評估:

a)溫度:隨機抽取運輸箱進行腔體空載和滿載條件下的測定,確認其滿足性能要求;

b)微生物:對箱體的內壁進行取樣開展微生物培養(yǎng),不得檢出致病性的微生物。

6.3.4運輸過程的記錄應放入樣本檔案,保存至樣本使用或銷毀后10年以上。

7樣本接收

樣本接收人員應是經過專業(yè)培訓合格的人,應遵從安全與準確的原則對樣本接收制定規(guī)范及應急

預案,并對樣本接收過程進行記錄,相關記錄入檔保留至少30年。

樣本接收時,接收人員應做好自我防護工作,接觸樣本之前應佩戴手套與口罩,并對接收場所進

行消毒。

接收樣本后應先觀察樣本容器外包裝的外觀,檢查有無破損。

檢查外觀后,工作人員應檢查樣本采集信息記錄表是否齊全,同時確認記錄表上信息是否填寫完

整,檢查信息記錄表信息是否與樣本信息一一對應,樣本及記錄表上應貼有一致對應的條形碼,做到樣

本與供者信息相對應,確認無誤后進行接收。

樣本接收后,使用75%醫(yī)用酒精消毒清理容器外表面,如不能及時對樣本進行處理,需把樣本保

存在2℃~8℃條件下,最長時間不超過12小時。

樣本量應能夠滿足制備和檢測的最低要求。

樣本接收后應及時將信息反饋給樣本發(fā)送方。

間充質干細胞制備方應制定樣本拒收標準,按照樣本拒收標準處理樣本,并及時通知有關部門或

負責人,同時做好相應記錄。

8分離與培養(yǎng)

基本要求

8.1.1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與培養(yǎng)應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和《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及臨

慶前研究指導原則》要求的車間內進行。

8.1.2所有操作應事先制定標準規(guī)范,由經專業(yè)培訓的技術人員嚴格遵照執(zhí)行,并進行記錄登記,相

關記錄入檔保留至少30年。

8.1.3分離與培養(yǎng)過程中應標識干細胞的名稱、代次、批次、操作日期、培養(yǎng)條件、操作人員姓名等

信息。

8.1.4所使用試劑應采用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干細胞制劑

質量控制及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要求的藥品輔料或已獲批的藥品,應出具產品質檢合格報告,并對各

批次試劑進行質量抽檢。

8.1.5應避免人源或動物源性血清及蛋白,不得使用同種異體人血清或血漿。如必須使用動物血清,

應確保其無特定動物源性病毒污染。嚴禁使用海綿體狀腦病流行區(qū)來源的牛血清。

分離前準備工作

8.2.1環(huán)境確認:潔凈室和潔凈工作臺或生物安全柜應使用紫外燈滅菌30分鐘,并啟動凈化風機和空

調系統(tǒng)自凈20分鐘以上。

8.2.2工作人員核對樣本與采集信息內容一致性,用75%的乙醇對采集瓶外表面自下而上進行清潔消

毒,并放置傳遞窗自凈15分鐘后,傳入分離、處理區(qū)域。

8.2.3物料準備:取出所需的試劑及耗材放置物料推車上,放置于潔凈化工作臺或生物安全柜旁邊,

待用。核查確認所用試劑及耗材的批號及是否在有效期內。

8.2.4培養(yǎng)液準備:自配培養(yǎng)液使用前確認微生物培養(yǎng)72小時以上結果為陰性;商品化的細胞培養(yǎng)液

使用前應核查確認合格證和有效期。

分離與培養(yǎng)方法

5

T/XXXXXXX—XXXX

成人脂肪組織剪碎至糜狀,以膠原酶消化法分離脂肪間充質干細胞。采用貼壁法進行人脂肪間充質

干細胞原代培養(yǎng)。

細胞換液

8.4.1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換液操作應嚴格遵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和《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及

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要求,保證無外源微生物污染,相關操作均進行記錄并入檔保存至少30年。

8.4.2換液時間及頻次應根據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生長情況及培養(yǎng)基狀態(tài)進行判斷,以保障脂肪間充質

干組胞生長所需營養(yǎng)物質水平,并消除代謝物毒害作用。

8.4.3換液操作時吸棄培養(yǎng)瓶中原有的部分或全部培養(yǎng)液,再加入新鮮培養(yǎng)液。首次換液需要在鏡下

觀察到原代細胞完全貼壁和延展后方可進行。

8.4.4培養(yǎng)基成分應符合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與培養(yǎng)基本要求,盡量采用已獲國家批準的臨床級產

品或藥品輔料。

細胞傳代

8.5.1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傳代操作應嚴格遵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和《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及

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要求,保證無外源微生物污染,相關操作均進行記錄并入檔保存至少30年。

8.5.2脂肪間充質干細胞一般情況在達到80%~90%融合度可講行傳代操作,傳代操作應密度適宜、及

時,迅速。

8.5.3傳代所使用消化酶應符合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與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盡量采用國家已批準的臨

床級產品。如必須使用動物源性消化酶,應確保其無特定動物源性病毒污染。

細胞凍存

8.6.1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凍存操作應嚴格遵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和《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及

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要求,保證無外源微生物污染,相關操作均進行記錄并入檔保存至少30年。

8.6.2經制備數量達到凍存要求的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系可進行凍存操作,凍存細胞應加入適當的凍存

保護液,遵循程序降溫原則,并在液氮中進行保存。

8.6.3凍存液成分應符合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分離與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盡量采用國家已批準的臨床級產

品或藥品輔料,二甲基亞砜含量不得超過10%,如必須使用動物源性血清,應確保其無特定動物源性

病毒污染,嚴禁使用海綿狀腦病流行區(qū)來源的牛血清。

8.6.4凍存細胞應標明干細胞名稱、培養(yǎng)條件、代次、批次、操作人員、凍存日期等信息,并具有唯

一標識。

8.6.5液氮凍存應使用符合要求的液氮容器,氣相凍存,由專人負責,保證液氮充足,溫度恒定。

穩(wěn)定性考察

8.7.1細胞庫應依據儲存的干細胞產品的特性,制定年度的儲存細胞質量穩(wěn)定性考察方案和計劃,并

制定穩(wěn)定性考察的相關質量標準。

8.7.2穩(wěn)定性考察的相關質量標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a)凍存容器完整性和密閉性;

b)細胞活率;

c)微生物培養(yǎng);

d)細胞凍存復蘇回收率;

e)細胞表面標記物表達;

f)細胞生物學效力。

8.7.3脂肪干細胞在凍存后1周復蘇存活率不應低于80%,1年復蘇存活率不應低于60%。

8.7.4常規(guī)每年至少執(zhí)行一次穩(wěn)定性考察計劃,如遇特殊情況(例如液相液氮罐故障)可臨時性增加

穩(wěn)定性考察計劃。

8.7.5應對年度性的穩(wěn)定性考察結果進行趨勢分析,便于監(jiān)測細胞儲存的連續(xù)穩(wěn)定性并改進細胞儲存

工藝。

9記錄

6

T/XXXXXXX—XXXX

原始記錄應確保其可追溯細胞分離、處理和儲存操作所有環(huán)節(jié),記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a)供者身份號碼;

b)產品描述碼、采集類型和分類碼;

c)產品名稱和組分;

d)供者唯一身份辨識符,如果適用;

e)采集日期和時間;

f)生產制備機構的名稱和地址;

g)制備、保存、凍存中關鍵步驟的細節(jié)及結果;

h)關鍵步驟的日期和時間,如果適用;

i)每一步驟的操作人員姓名;

j)在分離、處理、凍存、儲存過程中使用的關鍵物料的名稱、生產商、批號、有效期限;

k)使用試劑的數量;

l)使用設備編碼。

記錄的審核:應對記錄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以及標準、法律法規(guī)的符合性進行審核。

記錄的保存:記錄應歸檔于受控區(qū)域進行保存,確保整個保存期間記錄的清晰和完整性,并應避

免意外或非授權的調閱、丟失、損壞、破壞、混淆或篡改。

記錄的修改:機構應建立并保持合適的記錄修改程序。記錄修改人的簽名及日期應記錄下來;修

改前的記錄內容應清晰可辨認。

隱私保護:應建立保密機制,確保供者、員工信息的保密性。

記錄保存期限:文件記錄是要保存至細胞應用或處理后20年。

10質量控制

質控內容

10.1.1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安全性

10.1.1.1無菌檢測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1101無菌檢測法執(zhí)行,對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樣本采

集、運輸、分離、培養(yǎng)、凍存、復蘇等生產制備環(huán)節(jié)進行留樣(保存液、清洗液、培養(yǎng)基上清、凍存液

等)檢測。細菌和真菌檢測結果都應為陰性。

10.1.1.2支原體檢測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3301支原體檢測法執(zhí)行,對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樣本

采集、運輸、分離、培養(yǎng)、凍存、復蘇等生產制備環(huán)節(jié)進行留樣(保存液、清洗液、培養(yǎng)基上清、凍存

液等)檢測。支原體檢測結果都應為陰性。

10.1.1.3細胞內外源致病因子檢測

采用血清ELISA檢測法或核酸檢測法,對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樣本采集、運輸、分離、培養(yǎng)、凍存、

復蘇等生產制備環(huán)節(jié)進行留樣(保存液、清洗液、培養(yǎng)基上清、凍存液、細胞等)檢測。HIV抗體、HBsAg、

HCV抗體、TP抗體、CMV-IgM、HTLV抗體、HPV抗體、HHV抗體、EBV抗體檢測應為陰性;HCV、HBV、HIV病

毒核酸檢測應為陰性。

10.1.1.4內毒素檢測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1143細菌內毒素檢測法執(zhí)行,對脂肪間充質干細胞

樣本采集、運輸、分離、培養(yǎng)、凍存、復蘇等生產制備環(huán)節(jié)進行留樣(保存液、清洗液、培養(yǎng)基上清、

凍存液等)檢測。各類樣本中的內毒素檢測值應≤0.5EU/mL。

10.1.1.5異常免疫學反應檢測

7

T/XXXXXXX—XXXX

采用流式細胞術以及ELISA技術測定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對于活化的人總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對不同

淋巴細胞亞群增殖能力的影響,以及對淋巴細胞相關細胞因子分泌的影響。淋巴細胞亞群應無異常增殖,

細胞因子表達水平應無異常增加。

10.1.1.6致瘤性檢測

采用免疫缺陷動物(裸鼠或SCID鼠),通過局部或靜脈方式接種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評價脂肪間充

質干細胞致瘤性。體內致瘤試驗嚴格遵照動物倫理要求執(zhí)行,單只小鼠接種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數量≥106

細胞/kg,觀察期≥12周。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應無致瘤性。

10.1.2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穩(wěn)定性

10.1.2.1細胞數量和活率檢測

選用血球細胞計數板或細胞計數儀進行細胞計數,將待檢測細胞使用臺盼藍或A0/PI熒光染料染

色,讀取細胞數并計算活率。各代數及批次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活細胞比例≥90%。

10.1.2.2生長活性檢測

通過檢測細胞倍增時間、細胞周期、克隆形成率以及端粒酶活性對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生長活性進行

測定,各代數及批次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應處于指數生長期,GO期細胞數≤10%,具有端粒酶活性。

10.1.2.3細胞純度和均一性檢測

采用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表面標志物流式檢測以及人基因組DNA短片段重復序列(STR)測序進行檢定。

各代數及批次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表面標志物表達應符合流式檢測比例要求,單一細胞系的脂肪間充質

干細胞各代次及批次細胞STR檢測結果應保持一致。

10.1.3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征

10.1.3.1細胞形態(tài)檢測

顯微鏡下觀察,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貼壁生長,呈梭形或星狀外觀,形態(tài)均一。

10.1.3.2細胞表面標志物檢測

采用流式細胞術進行測定,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表面標志物CD73、CD90、CD105陽性率不低于95%;CD14、

CD31、CD34、CD45、HLA-DR陽性率不高于5%。

10.1.3.3分化能力檢測

采用體外條件培養(yǎng)基誘導培養(yǎng)下,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應能夠分化為成脂肪、骨、軟骨細胞。成脂分

化經油紅0染色法鑒定,成骨分化經茜素紅染色法鑒定,成軟骨分化經阿爾辛藍染色法鑒定。

10.1.3.4染色體核型檢測

采用G帶分析法進行測定,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染色體數量為46(含XX/XY),無染色體缺失、異位和重

排現象。

10.1.3.5免疫調節(jié)功能檢測

采用ELISA技術和流式細胞術測定經炎癥因子(IFN-γ與TNF-α)誘導后脂肪間充質干細胞中吲哚

胺2,3-雙加氧酶(IDO)的表達和功能,以及對于活化的人總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對不同淋巴細胞亞群增

殖能力的影響。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經誘導應表達IDO,并可抑制人淋巴細胞增殖。

質控分類

10.2.1批次質量檢驗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機構應對由同一供體、同一時間、使用同一工藝采集和分離獲得的干細胞進

行例行批次質量檢驗。當制備工藝、耗材、試劑、場地或規(guī)模等條件發(fā)生時,制備機構應對多批次干細

胞制劑進行質量檢驗,確保工藝和質量穩(wěn)定合格,記錄入檔保存至少30年。質量控制檢測表參見附錄A。

8

T/XXXXXXX—XXXX

10.2.2放行質量檢驗

每一批次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劑在臨床使用前應在完成例行質量檢驗的基礎上,由干細胞臨床研

究機構質檢平臺進行快速和簡化的質量檢測,應包括但不限于活率、細胞表型、細菌、病毒、支原體和

內毒素含量等,確認細胞合格后方可申請臨床放行使用。相關記錄報告應入檔保存至少30年。

10.2.3復核質量檢驗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備機構應對每一批次干細胞制劑單獨留樣保存,詳細記錄批號、代次、生產日

期、來源等信息。定期由國家或地方相關部門授權的專業(yè)細胞檢驗機構或實驗室進行脂肪間充質干細胞

制劑的質量復核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入檔保存至少30年。復核質量檢驗報告出具時間應在該批次脂

肪間充質干細胞制劑提出放行申請之前,并作為放行檢驗參考。

11質量評價與放行

質量評價內容

11.1.1供者健康篩查結果應符合合格供者要求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1.1.2脂肪及檢測標本的采集和運輸符合標準要求。

11.1.3脂肪及檢測標本的接收、標識以及暫存符合標準要求。

11.1.4細胞分離、處理、檢測區(qū)域應滿足操作要求,有潔凈要求的操作環(huán)境應滿足相應級別環(huán)境要求,

應有定期環(huán)境監(jiān)控;細胞分離、處理各工序完畢后均應及時清場;現場應無污染及交叉污染,如有傳染

病原體或污染物,應得到有效隔離或清除。

11.1.5細胞在分離、處理及檢測等過程中所涉及的人員均已通過考核合格后上崗。

11.1.6細胞分離、處理、檢測等所使用的設備應符合設備管理要求(標識清晰正確,在合格計量校驗

期內定期維護保養(yǎng)等);與細胞接觸的器械應經消毒滅菌并在有效期內。

11.1.7細胞制備、檢測所用物料應經確認來自合格供應商,關鍵物料均應經抽樣檢測并確認其質量合

格。試劑及耗材的有效期應在規(guī)定期限內,批號應按照要求記錄下來以便具有可追溯性。

11.1.8應核對供者檢測報告,其內容至少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

體(HCVAb)、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Anti-TP)、人類免疫缺陷病毒I/Ⅱ型抗體(HIV-I/ⅡAb)和丙

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等,其余檢測項目全部符合質量標準要求。采集時間距制備時間在要求時限以

內,無凝血現象,病原體檢測及篩查標準按照產品質量標準執(zhí)行。

11.1.9細胞分離、處理、檢測和過程監(jiān)控程序應與機構批準的管理文件內容一致。記錄填寫應真實、

完整、正確,關鍵計算結果應進行確認。

11.1.10樣本在采集、運輸、制備、分離、凍存、發(fā)放過程中不存在任何重大偏差;若有偏差發(fā)生,

均應通過合適的評價,并采取了有效的糾正措施。

11.1.11數量及包裝:裝量細胞數量與臨床需求一致;細胞包裝滿足運輸要求,細胞的內、外包裝標

簽內容與公司規(guī)定內容相符,經雙人復核確認其準確性和完整性。

11.1.12異常事件調查:過程中若出現異常,應進行調查處理,按調查處理意見執(zhí)行。異常處理的有

關記錄應歸入對應批次細胞制備檔案中。

11.1.13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

評價結論

11.2.1如果細胞質量評價各項都符合第10章的要求,則視為合格品,可轉為長期儲存。

11.2.2如果細胞質量評價未能滿足第10章的要求,則應視為不合格品,不可使用。不合格品的處理

應符合醫(yī)療廢棄物處理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涉及傳染性病原體陽性、致病性微生物陽性的不合格品應進行

滅活處理。

9

T/XXXXXXX—XXXX

A

A

附錄A

(資料性)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質量控制檢測表

取樣樣品名稱檢測檢測人備注

檢測項目檢測內容

時間點及數量結果信息信息

細胞形態(tài)采用顯微鏡進行鏡檢

細胞鑒別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表面標志物

細胞活率臺盼藍拒染法檢測

采用細胞計數、流式細胞術和端粒酶酶活試

生長活性劑盒檢測細胞倍增時間、克隆形成率、細胞

周期和端粒酶活性

染色體核型采用G帶分析法進行測定

采用流式細胞術和基因組STR測序技術進行

純度及均一性

測定

無菌檢測細菌和真菌檢測

支原體檢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