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內外力共同作用地質地貌演化過程_第1頁
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內外力共同作用地質地貌演化過程_第2頁
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內外力共同作用地質地貌演化過程_第3頁
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內外力共同作用地質地貌演化過程_第4頁
2025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內外力共同作用地質地貌演化過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地質地貌演化過程地貌演化過程外力作用內力作用時間綜合空間綜合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沉積風化侵蝕搬運同一時間不同時間同一區(qū)域不同區(qū)域作用力固結(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共同

作用內外力作用與宏觀、微觀地貌地貌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總結如下:形成巖石內力作用出露地表形成地貌景觀外力作用重力崩坍經外力作用(地殼下降)沉積物在低洼處堆積,重新形成巖石①巖漿巖巖漿侵入其他巖層形成侵入型巖漿巖;巖漿噴出地表形成噴出型巖漿巖;②沉積巖地勢低洼處形成沉積巖;③變質巖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下形成變質巖①巖石經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如有該巖層之上被其他巖層覆蓋,當上覆巖層被外力侵蝕后,即可露地表)②噴出型巖漿巖可直接出露地表。不同地區(qū)環(huán)境有差異外力作用的主要類型會有不同。濕潤區(qū)以流水作用為主。干早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高緯度高海拔的寒凍區(qū)有冰川作用;沿海有海浪作用;注意:上述過程在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中的側重點會有差異。從時間尺度上來看,某個時段可能以某種(或幾種)力量為主。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下,上述形成過程也會有不同的側重點。規(guī)律:地殼下沉——外力沉積——地殼抬升——外力侵蝕在足夠長的時間里,這個過程可能經歷多次重復方法點撥:地質地貌演化解題思路明確地貌類型分析概念,調用相關知識分析參與地質過程的物質條件和動力條件根據(jù)地貌發(fā)生、發(fā)展、演變的先后順序,明確因果聯(lián)系保證地質過程的連貫性,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答案的優(yōu)化:語言準確簡潔,書寫工整,條理清晰答案組織應注意的事項:時間性:要遵循發(fā)生、發(fā)展、演變的先后順序,如a→b→c→d因果性:注意答題過程的邏輯性完整性:將地理過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因果關系用地理語言完整的表達出來,不要遺漏其中的過程,如a→c→d精細化:將每個過程都逐一寫出來,防止一個過程一句話就概括完畢2.(2022年海南卷)在雷州半島龍門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著一種火山凝灰?guī)r河流壺穴(左圖)?;鹕侥?guī)r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質等形成的巖石,往往夾雜著火山彈。由于火山彈和周圍巖石的性質差異,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淺不一的壺穴。右圖示意該地河流壺穴形成過程。

(1)描述該地河流壺穴的形成過程。(8分)【思維建?!康谝徊剑航Y合材料,河流壺穴主要是外力作用。第二步:結合材料,河流壺穴是流水侵蝕形成。第三步:分析河流壺穴的形成過程:火山凝灰?guī)r形成于地下地殼抬升火山彈出露流水作用下火山彈侵蝕地表巖石形成穴礫石進一步侵蝕,湖穴擴大內力外力火山噴發(fā)的火山灰與火山碎屑物質形成含有火山彈的火山凝灰?guī)r,并覆蓋河床;流水侵蝕導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彈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彈和周圍巖石的巖性差異,流水受到火山彈阻擋,在火山彈迎水面侵蝕圍巖形成刻槽;流水侵蝕導致刻槽逐漸擴大變深,并擴展到火山彈的四周,形成壺穴雛形;隨侵蝕發(fā)展,凹坑變深,在漩渦水流產生的搬運作用下,火山彈完全脫離圍巖并被河床面流水帶走;流水挾帶礫石對凹坑進一步磨蝕,從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壺穴。2.(2022年海南卷)在雷州半島龍門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著一種火山凝灰?guī)r河流壺穴(左圖)?;鹕侥?guī)r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質等形成的巖石,往往夾雜著火山彈。由于火山彈和周圍巖石的性質差異,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淺不一的壺穴。右圖示意該地河流壺穴形成過程。

(1)描述該地河流壺穴的形成過程。(10分)(2020全國Ⅰ卷改編)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稱為玄武巖臺地。如下圖所示,某地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式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1)判斷玄武巖所屬的巖石類型,描述玄武巖臺地的形成過程。(6分)巖石類型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噴出型巖漿巖侵入型巖漿巖玄武巖、流紋巖花崗巖噴出地表冷凝侵入地下裂縫冷凝巖漿噴發(fā)冷卻凝固玄武巖臺地為什么噴發(fā)?如何噴發(fā)?在地下壓力作用下,沿巖石圈薄弱地帶或地殼裂縫噴出巖漿流動性強&地勢平坦→巖漿漫流特點:平坦、完整,面積大(1)判斷玄武巖所屬的巖石類型,描述玄武巖臺地的形成過程。(6分)巖石類型:噴出型巖漿巖形成過程:地下巖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沿巖石圈薄弱地帶或地殼裂縫噴出地表;巖漿流動性好,加之當?shù)氐貏葺^平坦,巖漿漫流,冷凝后形成玄武巖臺地。(2020全國Ⅰ卷改編)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稱為玄武巖臺地。如下圖所示,某地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式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2020全國Ⅰ卷改編)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稱為玄武巖臺地。如下圖所示,某地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式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2)指出玄武巖臺地形成以來因流水侵蝕而發(fā)生的變化。(6分)規(guī)范表達:臺地被流水侵蝕、切割,起伏加大,面積變小。侵蝕作用:水、冰川、空氣等在運動狀態(tài)下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產物進行破壞;大、整體小、破碎玄武巖臺地特點平坦完整面積大起伏加大切割破碎面積變小流水侵蝕(下蝕、側蝕)臺地特點:平坦完整臺地特點:海拔較低,面積較大(3)根據(jù)侵蝕程度,指出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說明判斷理由。(12分)(2020全國Ⅰ卷改編)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稱為玄武巖臺地。如下圖所示,某地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式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地貌受侵蝕程度越嚴重,說明巖石暴露時間越長,形成時間越早。平頂山、尖頂山噴發(fā)后均先形成臺地玄武巖剛形成的臺地:平坦、完整、面積大切割破碎起伏加大面積變小更加破碎、起伏更大、面積變小,甚至消失現(xiàn)階段面積越大(保留越多)、越完整、平坦,形成越早流水侵蝕(下蝕、側蝕)侵蝕時間越久反推(3)根據(jù)侵蝕程度,指出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說明判斷理由。(12分)先后次序: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構成臺地的玄武巖。理由:地貌受侵蝕程度越嚴重,說明巖石暴露時間越長,形成時間越早。臺地受侵蝕輕,構成臺地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晚;平頂山保留臺地的部分特征,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較晚;尖頂山已經沒有臺地的特征,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早。(2020全國Ⅰ卷改編)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稱為玄武巖臺地。如下圖所示,某地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式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地貌受侵蝕程度越嚴重,說明巖石暴露時間越長,形成時間越早。注:此示意圖轉自匠心地理(4)說明玄武巖臺地上有平頂山、尖頂山分布的原因。(6分)(2020全國Ⅰ卷改編)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稱為玄武巖臺地。如下圖所示,某地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式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玄武巖臺地巖漿噴發(fā)平頂山尖頂山冷卻凝固受侵蝕面積變小侵蝕時間越久,越強烈臺地上平頂山、尖頂山海拔較高較早噴出形成的玄武巖臺地未被完全侵蝕,部分殘留較晚噴出的巖漿未能完全覆蓋殘留山體哪來的?較早形成的玄武巖臺地侵蝕殘留(4)說明玄武巖臺地上有平頂山、尖頂山分布的原因。(6分)早中期噴出的巖漿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后,大部分被侵蝕,殘留的部分為山體。最新(晚)一期噴出的巖漿未能完全覆蓋殘留山體,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體。(2020·全國Ⅰ卷·改)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稱為玄武巖臺地。如下圖所示,某地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式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注:此示意圖轉自匠心地理12.砂質沉積物的來源主要是末次冰期的(

)A.海岸沙 B.河流沙 C.洪積物 D.冰磧物(2022遼寧卷)一般情況下,氣候寒冷期冰川范圍擴大,海平面下降。在風力搬運作用下,我國北方某海岸在末次冰期中的相對寒冷期沉積了砂質沉積物,相對溫暖期沉積了黃土狀沉積物。下圖為沉積剖面及其所在位置示意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