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1頁
統(tǒng)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2頁
統(tǒng)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3頁
統(tǒng)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4頁
統(tǒng)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語文(學科)第下冊課堂導學案

教學時間課題1.北京的春節(jié)課時安排2課時

主備教師XX輔助備課教師XX使用教師

1.會寫“醋、餃”等15個字,正確讀寫“熱情、風箏”等20個詞語。

2.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把握詳略安排及其效果,學習作者抓住有特色的

教學目標民俗活動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3.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感受老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閱讀體驗,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春節(jié)習俗。

1.了解課文的詳略安排,體會詳略得當?shù)谋磉_效果。

重點與難

2.品味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通過比較閱讀,學習按時間順序記敘

和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ǎⅢw會這樣寫的好處。

導學流程二度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你和家人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春節(jié)的哪些習俗給你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師生交流關于春節(jié)的習俗)你想了解老北京是怎

樣過春節(jié)的嗎?讓我們走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描繪的北京的春

節(jié)吧。

教師出示課題并板書:北京的春節(jié),學生齊讀課題。

2.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著名作家。原名舒

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他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范,是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

《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初讀課文

(1)教師提出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思考:北京的春節(jié)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思考相關問題。

(3)教師組織交流:對北京春節(jié)的總體印象是時間跨度大、

熱鬧。

2.學習字詞

(1)讀準詞語“萬象更新”“間斷”“正月”“白云觀””分

外”中的多音字,明確先理解字在詞中的意思,再根據(jù)意思確

定讀音的方法。

(2)重點指導“醋、攤、燃”等容易寫錯的字。

三、展示交流,點撥總結

1.教師出示要求:默讀課文,勾畫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提出問題: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老北京的春節(jié)的?

出示要求:請找出春節(jié)期間人們的活動,填寫學習單。

時間活動

臘八

臘月初九一臘月二十二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四一臘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節(jié)

正月十九

教師提出問題:說一說哪幾天寫得詳細,哪幾天寫得簡略。

匯報交流,教師板書。

詳寫: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節(jié)

四、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動詞,注意不能重復。

()臘八粥()新衣()廟會()毛驢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教師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通讀了課文,初步感受了老北京

過春節(jié)時間跨度大、熱鬧的特點。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qū)懘?/p>

節(jié)的?哪幾天寫得詳細?

預設: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qū)懘汗?jié)的。臘八、臘月二十三、

除夕、初一、元宵節(jié)寫得詳細。

教師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節(jié)

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今天來細細品讀課文,

感受老北京春節(jié)的特點。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一)研讀“臘八”部分

教師提出問題:深入地讀一讀課文第1、2自然段,課文寫

了臘八這一天的哪些風俗?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點,寫出風

俗特點的。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作批注。

教師總結:課文寫了臘八這一天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的風

俗,重點描寫了臘八粥食材多,臘八蒜色味雙美的特點。我們

通過這些描寫可以感受到人們在臘八這一天的幸福感和滿足

感。作者在描寫臘八的風俗時抓住了重點,寫出了特點。

(二)研讀”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節(jié)”部分

1.學生根據(jù)學習提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讀。

提示一:默讀文中描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

宵節(jié)”的段落,思考作者重點描繪了哪些習俗,勾畫相關語句。

提示二:找出作者是怎樣寫出風俗特點的,圈畫關鍵詞句,

并作簡單批注。

2.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反饋。

三、展示交流,點撥總結

1.教師提出問題:快速默讀課文寫得比較簡略的部分,思

考:這些部分的寫法和“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

“元宵節(jié)”這幾日相比有什么不同?

2.作者為什么把這些日子寫得簡略?有詳有略的好處是什

么?

3.找出文中描寫孩子們過春節(jié)的部分讀一讀,再說說你是

怎樣過春節(jié)的。學生找出描寫孩子們過春節(jié)的部分并自由朗讀。

師生交流慶祝春節(jié)的方式,如包餃子、放鞭炮、吃團圓飯、

拜年、逛廟會和逛花市等活動,并交流自己過春節(jié)時的感受。

四、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1.主題概括

本文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jié)從臘月上旬開始,直到正月十

九結束,這一段時間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展示了節(jié)日習俗的

溫馨和美好。字里行間反映出了老北京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jié)的

心情,也表達了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和認同。

2.拓展延伸

教師安排學生閱讀《過年的味道》。

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享受豐盛的年夜飯,請你描述一下一家

作業(yè)設計

人吃年夜飯時的熱鬧場面,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六年級語文(學科)第下冊課堂導學案

教學時間課題2.臘八粥課時安排2課時

主備教師XX輔助備課教師XX使用教師

1.會寫“臘、粥”等13個字,正確讀寫“臘八粥、感覺”等18個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能分清詳略并體會詳略安排的效果。

教學目標3.能找出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與同學交流感受。

4.能仿照課文第1自然段,寫一種自己喜歡的食物,寫出其特點及對它的

喜愛之情。

1.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重點與難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點2.了解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感受北京春節(jié)濃濃的年味,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獨

特魅力。

導學流程二度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分兩組比賽,在每組每人5秒內(nèi)說出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2.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訴說著古往今來細細碎碎的無

數(shù)動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情感畫卷,或贊美,或

懷念,或憧憬佳節(jié)的團聚以及這自然的饋贈,粘粘的臘八粥包

裹著的卻是中國人濃濃的情,深深的誼,一切融化在粥里,流

露于筆尖。今天,我們師生一起欣賞現(xiàn)代作家沈從文的小說《臘

八粥》。(板書:臘八粥沈從文)

3.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1902-1988年),字崇文,湖南鳳凰

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他主張“美在生命”,中

篇小說《邊城》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

響。沈從文的語言格調(diào)古樸,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xiàn)出鄉(xiāng)

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

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默讀課文,思考問題:圍繞“臘八粥”這一線索,作家

沈從文為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能

否用小標題概括出故事情節(jié)?

三、展示交流,點撥總結

(一)學習字詞

1.給下列字注音并組詞。

臘粥咽匙盞攪稠腫熬褐缸臟筷

2.解釋詞語。

攪和:混合;摻雜。

糊涂:人頭腦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亂不清。

(二)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本文圍繞八兒等著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jīng)過,展現(xiàn)了

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表現(xiàn)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

2.文章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有

什么好處。(等粥寫得詳細,寫了八兒在等粥的過程中的變化。)

(三)精讀賞析,激發(fā)靈性,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寫吃臘八粥為什么要不惜筆墨介紹這種粥的原料和

這些原料煮在鍋里的狀態(tài)?(抓住“甜甜的膩膩的”“合并攏”

“嘆氣”“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詞分析。)

2.作者在文章開篇是如何寫出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的?

提示: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辭手法,選取了三個不同年

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態(tài)度,以點帶面,說明臘八粥所有人都喜

歡;接著看到熬煮臘八粥的狀態(tài)“嘆氣”,聞臘八粥的香甜誘人、

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調(diào)動人的視覺、嗅覺。第二句則

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把臘八粥的熬制過程再現(xiàn)出來,那情形,

如在眼前,那香氣,如入五腑六贓,真忍不住要嘗上一口呢。

四、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

照樣子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提示:注意每段的過渡。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聽寫詞語。

2.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

饞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

那么面對甜甜的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xiàn)如何呢?我們繼續(xù)學

習。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八兒是怎樣等粥的?試著用小標題概括。

三、展示交流,點撥總結

(一)理清層次

作者濃墨重彩地寫了八兒等粥的事情,八兒是怎樣等粥

的?試著用小標題概括。(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二)精讀賞析,分析人物形象。

1.盼粥.

(1)默讀第2—8自然段,畫出寫八兒的句子,品讀思考

(2)學生匯報

①“喜得快要發(fā)瘋了”②“眼睛可急紅了”

提示:對粥的喜愛與盼望之情。

③省略號有什么作用?怎樣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問句?

④指導朗讀第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對話。

2.想粥。

(1)分角色朗讀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兒開始計劃粥

怎么分?后來想怎么分?為什么又改變了?

(2)分角色朗讀。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3.猜粥

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樣子的?文章怎樣形容的?

4.看粥

(1)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兒終于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

的臘八粥,課文怎樣來表現(xiàn)八兒的心理?

(2)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畫出相關詞語。

(3)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

(三)學習吃臘八粥的過程

提示:作者運用動作描寫“靠”“斜立”等詞和比喻修辭方

法突出了八兒粥吃得多、吃得飽、吃得盡興。

四、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請大家讀一讀梁實秋筆下的臘八粥,并比較一下老舍、沈

從文、冰心、梁實秋筆下的臘八粥有何不同。

上網(wǎng)查一查臘八粥的來歷或者查一查關于臘八有哪些有趣的傳說

作業(yè)設計

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六年級語文(學科)第下冊課堂導學案

教學時間課題3.古詩三首課時安排3課時

主備教師XX輔助備課教師XX使用教師

1.會寫“侯、皎”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3.能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4.能了解詩中涉及的節(jié)日習俗或傳說,感受詩中體現(xiàn)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1.學會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品味詩句,感知

重點與難古詩大意。

2.指導背誦,積累古詩。

3.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導學流程二度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同學們,你們能列舉一下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嗎?你們

知道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是什么節(jié)日嗎?(寒食節(jié))

2.寒食節(jié)在我國很早就有了,許多詩人都曾寫過關于寒食

節(jié)的詩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首一一韓翔的《寒食》。

3.知詩人:韓翔,唐詩人。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

天寶進士,后數(shù)入節(jié)度幕府中任職,官至中書舍人。約卒于建

中、貞元之際。為“大歷十才子”之一。其詩多酬贈送別之作,

《寒食》詩較有名。有《韓君平詩集》。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詩歌,讀好停頓。

2.對照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三、展示交流,點撥總結

(一)明詩意,感情讀。

1.理解“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p>

(1)找出這兩句詩中描寫的景物。(春城飛花東風御柳)

(2)“無處不飛花”能不能改成“處處飛花”?“飛”字

用得好嗎?為什么?提示: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

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

(3)想象畫面,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2.理解“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句話

描繪了怎樣的一幅風俗畫?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

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以示恩寵。

(二)悟詩情,品意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一二句和三

四句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提示: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

性的描寫,三、四句則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兩聯(lián)情景

有一個時間推移。

四、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舉國上下都在過寒食節(jié)而皇宮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長

安的百姓看到舉國上下都在過寒食節(jié),而皇親貴族家里卻燈火

通明,看到這些你會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的諷刺之意。)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引導:“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這是《詩經(jīng)》中人們的淺唱?!敖峡刹缮?,蓮葉何田田。”這

是《漢樂府》中人們的樂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詩,取法于《詩

經(jīng)》和樂府,更有它的獨特魅力。(板書:迢迢牽牛星)

2.《古詩十九首》簡介

在我國的詩歌歷史上,有一組五言詩被譽為“千古五言之

祖”,它就是《古詩十九首》-它的藝術成就很高,語言樸素自

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劉勰的《文心

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板書:古詩十九首)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誦讀詩歌,反復品味,探尋詩歌語言的音韻之美。

2.結合注釋了解詩歌大意。

三、展示交流,點撥總結

(一)探究詩歌內(nèi)容,品味相思之情。

1.回顧牛郎織女的故事,感受《迢迢牽牛星》表達的情感。

2.帶著傷感、哀怨的感情,再讀詩歌,體會一下,詩歌是

借助了哪些語句來傳遞這份相思的傷感與哀怨呢?

(1)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蘊含著一個“思”字,即織女的內(nèi)心動態(tài),”泣

涕零如雨”更是織女悲苦內(nèi)心世界的表露。

(2)脈脈不得語。

“脈脈”,是凝視的樣子,脈脈含情遙相望,此時無聲勝有

聲,有時,眺望也是一種語言。

(3)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札札”是擬聲詞,是形容織布機工作時的響聲。有一種

靜謐中的雜亂之感。而“弄”這個動詞就泄漏了此時織女的心

境,心不在焉,心神不寧的樣子。

(4)迢迢牽牛星。

“迢迢”指遙遠的地方。這遙遠的距離使得人內(nèi)心起相思。

(5)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銀河清澈且水不深,他們相互之間的距離又能有多遠呢?

(6)盈盈一水間。

僅僅是一水之隔。何談遙遠一說呢!

(二)感受語言之美。

1.找出詩歌中的疊字,讀一讀,和同學交流感受。

2.在反復吟詠中創(chuàng)設著纏綿的情境。

四、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使用疊字,嘗試創(chuàng)作一組詩句,書寫自己眼前之景或表達

內(nèi)心之情。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一個人孤獨的在熱鬧的中秋佳節(jié)會是怎樣的心情?今天,

讓我們走近《十五夜望月》,體會詩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

2.了解作者:王建,字仲初,許州人。早年以宮詞著稱,中

年后,詩風轉變,其樂府詩多方面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

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暴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詩歌,讀好停頓。

2.對照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三、展示交流,點撥總結

1.體會“樹棲鴉”的特點。

“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

樹的狀態(tài),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2.可不可以把“落”改為“在”?為什么?

不可以?!奥洹弊?,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

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

“在”,就顯得平淡寡味,相形見細了。

3.本詩最能讓人產(chǎn)生豐富聯(lián)想的是哪一句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因為這句將詩人望月

懷遠的情思,表現(xiàn)得蘊藉深沉。

4.簡要解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

說說這兩句詩的妙處。

5.詩中的“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游子的思親之

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币获R致遠《天凈沙?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一一張籍《秋思》

“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一一王昌齡《秋思》

6.詩中點明了哪些意象?

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7.整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作者中秋望月思遠、想念好友的情感。

8.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

怎樣的?第二句中的“冷”和“無聲”有何作用?

四、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1.回顧有關月亮的詩句,注意寫出作者及作品名。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一李白《月下獨酌》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一一杜甫《月夜憶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一張九齡《望月懷遠》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一一李商隱《霜月》

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六年級語文(學科)第下冊課堂導學案

教學時間課題4.藏戲課時安排1課時

主備教師XX輔助備課教師XX使用教師

默讀課文,能說出藏戲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藏

教學目標

戲的。

重點與難

點了解藏戲的特色和形成過程,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導學流程二度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我們隨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樂的春節(jié),隨作家沈從

文品嘗了美味的臘八粥,還從三首古詩里面了解了寒食節(jié)、七

夕節(jié)、中秋節(jié)。我們的祖國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風俗,還有

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哪個民族有戲劇,就

標志著這個民族走向成熟……”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

的藏族,就是一個古文化十分發(fā)達,堪稱相當成熟的民族。她

所創(chuàng)造的舉世矚目的藏戲藝術之神奇獨特、燦爛輝煌,正好印

證了世界智者有關民族成熟與否的論述。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

稱。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最久遠的戲劇之一。

今天,我們共同去領略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

2.板書:藏戲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詞語。

2.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落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

段落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展示交流,點撥總結

(一)學習字詞

1.出示詞語,讀一讀。

劇種激流吞噬(shi)發(fā)誓曠野柔順壓抑

招彳來(lai)兩面三刀別無所求不一而足優(yōu)哉游哉

2.解釋詞語。

兩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當面一套,背面一套。

優(yōu)哉游哉:悠閑的樣子。

(二)梳理課文脈絡:第4-7自然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

第8-19自然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自主研讀第4-7自然段,感受藏戲形成的神奇。

1.自由讀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戲是怎么形成的。

2.指名說藏戲的形成。

3.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提示: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

愿,七位姑娘的義舉……

(四)自主研讀第8-18自然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①()的面具;②()的舞臺;③()的演唱風格。

2.集體交流研讀結果,說說你是從哪知道的。

(1)面具:多樣、夸張、形象鮮明。

討論交流:在藏戲中,面具是怎樣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

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的?

(2)舞臺: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突出”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要....”

(3)演唱:不受時間限制。(板書:演唱:不受時間限制。)

3.思考:作者在描寫藏戲的特色時,哪個部分寫得詳細,

哪個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面具的描寫最為詳盡,舞臺和演唱方面的特點描寫

較簡略,這樣寫詳略得當,能更加突出藏戲最具特色的方面。

(五)對照開頭,體會寫法。讀一讀文章開頭的三個自然

段,評一評這樣開頭的好處。

提示:用反問句的形式先聲奪人,強調(diào)藏戲帶著面具演出

等方面的突出特點。同時,也為本文將著力描述面具的顏色、

形狀及作用埋下伏筆。

四、達標檢測,反饋評價

1.小結: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jīng)歷了一次又

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后,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

的雪蓮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

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撻現(xiàn)實中的假、惡、丑??梢哉f,

她是藏族群眾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chuàng)造的一個藝

術奇珍。

2.請仿照文章的開頭寫一種你熟悉的藝術形式。

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六年級語文(學科)第下冊課堂導學案

教學時間課題口語交際即興發(fā)言課時安排1課時

主備教師XX輔助備課教師XX使用教師

教學目標根據(jù)場合、對象等,稍作準備,作即興發(fā)言。

重點與難

點學會當眾即興發(fā)言,掌握即興發(fā)言的技巧。

導學流程二度設計

一'、新課導入

1.當今社會是開放的信息社會,新型人才不僅要有開拓的

精神,還要有出眾的口才。出眾的口才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可以增加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對于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已經(jīng)成為不

可忽略的素質(zhì)。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是即興發(fā)言,即興發(fā)言是指在時間緊

迫,事先無準備的情況下,就某個問題發(fā)表見解、提出主張,

或表達某種情感、某種愿望。

2.即興發(fā)言運用

■在最短的時間里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公眾場合展現(xiàn)自己

■在課堂上發(fā)表看法

■與朋友聊天時表達自我

■回答同伴疑問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欣賞一段視頻《俞敏洪即興講話》,在看的過程中,請同

學們觀察視頻中人物的語言、聲音、動作有什么特點。

2.談談自己的感受,并且結合觀察到的視頻中人物的特點

說明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3.請以“我有一個小小心愿”為題嘗試現(xiàn)場進行即興講話,

聆聽并思考:兩位同學的即興演講各有什么特點、什么問題。

三、總結提高

1、即興發(fā)言注意點(板書):

①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點說什么

②先說什么,后說什么

③注意說話的場合和對象

2、怎樣才能提高即興發(fā)言的水平呢?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

(1)要注意積累多方面的知識,豐富生活閱歷,增加鍛煉

機會。

(2)要善于捕捉話題。

(3)即興發(fā)言要注意體現(xiàn)發(fā)言者自己的個性特點,不要人

云亦云,講俗話套話。

四、課堂總結

即興演講能使我們的普通話水平得到提高,能使

我們與陌生人說話更大方得體,能促進我們的人際交

流,還能增強記憶,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

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人—年級語文(學科)第下冊課堂導學案

教學時間課題習作家鄉(xiāng)的風俗課時安排2課時

主備教師XX輔助備課教師XX使用教師

1.能介紹一種風俗或?qū)懽约簠⒓右淮物L俗活動的經(jīng)歷。

教學目標

2.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抓住重點來寫。

1.借鑒本單元描寫風俗的寫作方法,學習抓住主要特點介紹風俗的方法。

重點與難

點2.能通過習作表達自己對家鄉(xiāng)的自豪、贊美之情,感受家鄉(xiāng)這些獨具魅力

的風俗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

導學流程二度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入民俗主題

1.“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請同學們說一說從《北京

的春節(jié)》《臘八粥》《古詩三首》《藏戲》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風

民俗?

2.民風民俗,是與民族文化有關的風俗習慣,它是一種文

化現(xiàn)象,是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今天,我們就一起

來說一說家鄉(xiāng)的風俗。(板書:家鄉(xiāng)的風俗)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動,知道不同的地方會有不

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動的多樣性。

1.“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出示圖片,簡要介紹不同

地方的風俗。

2.結合ppt圖片簡要介紹以下傳統(tǒng)民俗:

?五月五,是端陽,屈原投水汨羅江。包粽子賽龍舟,紀念

習俗不可丟。吃炸糕,繡香囊,掛艾蒿,飲雄黃,驅(qū)邪除穢有

偏方,衛(wèi)生習慣天天講。(端陽節(jié),也就是端午節(jié),人們會包粽

子、賽龍舟、秀香囊等,在歷史上,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

人屈原的,為了讓屈原能夠安息,不受魚類的打擾,人們就想

出這一系列的紀念活動。)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鵲橋會織女。想學織女巧巧手,葡

萄架下聽私語。(七夕,來源于我國歷史上的美麗傳說,傳說凡

間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愛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間的界限,

玉帝規(guī)定每年只能見一次面,于是,每年的這個時候就成了有

情人相會的特別的日子。)

?除夕夜,要過年,千家萬戶慶團圓。(關于過大年前的除

夕你們應該最了解,過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準備過年的

衣服、食物,貼對聯(lián)、收拾家里,有的家庭還會有守夜的活動,

希望歲歲安康。)

3.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課前準備,小組交流討論:你

為大家介紹的家鄉(xiāng)的風俗是什么?它會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動?

你自己的感受和經(jīng)歷是什么?

4.表達交流。小組成員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進行展

示,對于一種或者兩種感興趣的民俗活動進行介紹,要求說出

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并且談談自己的想法。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導入新課。

1.請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介紹過的民俗活動。

2.回憶上節(jié)課介紹民俗活動的技巧,做到詳略得當。

二、編寫寫作提綱。

1.習作提綱的要求:

你要介紹的民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打算從哪幾方面加以介紹?

哪一部分作為重點將要進行具體介紹。

根據(jù)其特點,你打算擬定什么題目?

教師:列提綱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個框架,先把輪

廓搭建起來,再填充細節(jié)。這樣寫文章就方便多了。

2.教師指導,針對學生編寫過程中的問題進行集中指導。

三、完成民俗的寫作草稿,并且進行互評、修改。

1.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寫作提綱,完成作文草稿。

2.小組內(nèi)進行分享、交流、找問題、評價。

3.品評寫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師集中講解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

的問題,鼓勵學生修改、完善。

4.寫作注意事項:

①不少于500字;

②最好集中一種民俗活動介紹;

③要寫出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

④詳略得當,不能像是記流水賬。

四、完善草稿,正式善寫。

建議將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紹民俗名字、由來、內(nèi)容。也可以

作業(yè)設計

貼上活動的場景照片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六年級語文(學科)第下冊課堂導學案

課時

教學時間課題語文園地一2

安排

使用

主備教師XX輔助備課教師XX

教師

1.總結交流分清課文主次的意義以及如何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安排詳略。

2.體會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教學目標3.了解不同習俗的寓意。

4.認識并臨摹行書,逐漸提高自己的書寫速度。

5.朗讀并背誦《長歌行》。

重點與難1.交流收集到的風俗資料和學到的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p>

點2.熟讀并背誦《長歌行》,理解古詩的意思。

導學流程二度設計

第一課時

一、學習“交流平臺”

1.自讀“交流平臺”內(nèi)容,思考本單元的課文是如何安排主

次的。

2.學生自由讀,畫出相關語句,在旁邊做批注,寫下自己的

感受。

3.作者在寫北京的春節(jié)運用了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想一?/p>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預設1:《北京的春節(jié)》講的是當年北京地區(qū)過春節(jié)的獨特習

俗,而最能表現(xiàn)北京獨特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