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朝代文化知識點詳解_第1頁
歷史朝代文化知識點詳解_第2頁
歷史朝代文化知識點詳解_第3頁
歷史朝代文化知識點詳解_第4頁
歷史朝代文化知識點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朝代文化知識點詳解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線--------------------------1.請首先在試卷的標封處填寫您的姓名,身份證號和地址名稱。2.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在規(guī)定的位置填寫您的答案。一、選擇題1.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集權國家是: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

2.下列哪位皇帝開創(chuàng)了科舉制度?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宋太祖

D.宋真宗

3.以下哪個朝代出現了“文景之治”?

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下列哪位文學家被譽為“詩仙”?

A.杜甫

B.李白

C.王之渙

D.白居易

5.以下哪個朝代實行了“行省制”?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民國

6.下列哪位皇帝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睿宗

D.唐德宗

7.以下哪個朝代出現了“靖康之變”?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下列哪位皇帝建立了“大清帝國”?

A.順治帝

B.康熙帝

C.乾隆帝

D.嘉慶帝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A.秦朝

解題思路: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集權國家,由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立。

2.答案:A.唐太宗

解題思路:唐太宗(公元626年649年在位)推行科舉制度,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3.答案:A.漢朝

解題思路:“文景之治”是指西漢初年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的治世,以政治清明、經濟恢復、社會穩(wěn)定為特點。

4.答案:B.李白

解題思路:李白(701年762年)被譽為“詩仙”,以其豪放、奔放的詩歌風格著稱。

5.答案:A.元朝

解題思路:元朝(1271年1368年)實行行省制,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

6.答案:B.唐玄宗

解題思路:唐玄宗(公元712年756年在位)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政治清明,經濟繁榮。

7.答案:A.宋朝

解題思路:“靖康之變”發(fā)生在北宋末年,金軍攻破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

8.答案:B.康熙帝

解題思路:康熙帝(1661年1722年在位)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統治期間建立了“大清帝國”,加強了集權。二、填空題1.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立了______。

答案:秦朝

解題思路: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對六國的統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集權的封建國家,即秦朝。

2.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答案:長安

解題思路: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朝代,其都城最初是長安(今西安),這是唐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3.宋代的四大發(fā)明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造紙術

解題思路:宋代是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fā)展的時期,四大發(fā)明指的是在宋代被發(fā)明或得到重大改進的四種技術,它們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明朝的都城是______。

答案:南京

解題思路:明朝建立初期,都城設在南京,直到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成為留都,但初期的重要政治中心仍設在南京。

5.清朝的都城是______。

答案:北京

解題思路:清朝最初定都盛京(今沈陽),但后來順治帝遷都北京,北京成為清朝的政治、文化中心,直至清朝滅亡。三、判斷題1.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結束了戰(zhàn)國時期的分裂局面。(√)

解題思路: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六國,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戰(zhàn)國時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

2.唐太宗實行了“貞觀之治”,使國家繁榮昌盛。(√)

解題思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史稱“貞觀之治”。這一時期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wěn)定,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期之一。

3.宋代的“兩稅法”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解題思路:宋代的“兩稅法”實際上加重了農民的負擔。該法規(guī)定,農民需繳納田賦和戶賦,而這兩項稅收往往超過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導致農民生活困苦。

4.明朝的“海禁”政策導致國家封閉保守。(√)

解題思路:明朝實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間對外貿易,禁止外國商人來華貿易,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外交流,導致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封閉保守。

5.清朝的“康乾盛世”使國家國力達到頂峰。(√)

解題思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國家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文化發(fā)展,史稱“康乾盛世”。這一時期,清朝的國力達到頂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四、簡答題1.簡述秦朝的統一歷程。

答案:

秦朝的統一歷程可概括為以下四個階段:

(1)兼并戰(zhàn)爭:自秦穆公開始,秦國逐步吞并周邊諸侯國,擴大勢力范圍。

(2)秦始皇繼位:秦王政(即秦始皇)繼位后,繼續(xù)進行兼并戰(zhàn)爭,最終統一六國。

(3)實行郡縣制:統一后,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加強集權。

(4)鞏固統一:秦始皇通過推行一系列措施,如統一度量衡、書寫、貨幣等,鞏固了國家統一。

解題思路:

解答此題,首先要梳理秦朝統一歷程的時間順序和重要事件,然后根據這些信息,簡潔明了地陳述秦朝的統一歷程。

2.簡述唐朝的繁榮景象。

答案:

唐朝的繁榮景象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政治穩(wěn)定: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加強集權,政治穩(wěn)定。

(2)經濟繁榮: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和海外貿易發(fā)展迅速,國力強盛。

(3)文化昌盛:唐詩、書法、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繁榮,出現大量杰出人才。

(4)民族交融: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解題思路:

解答此題,需要列舉唐朝繁榮景象的各個方面,并簡要說明這些繁榮現象的具體表現。

3.簡述宋朝的科技發(fā)展。

答案:

宋朝的科技發(fā)展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業(yè)技術: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出現了許多先進的農業(yè)工具和農作方法。

(2)天文學:北宋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天文學家,如郭守敬、沈括等,他們的天文學著作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3)醫(yī)學:醫(yī)學家如張仲景、孫思邈等人的著作,豐富了中醫(yī)藥學。

(4)印刷術:宋朝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得書籍大量生產,推動了文化知識的傳播。

解題思路:

解答此題,需列舉宋朝在農業(yè)、天文學、醫(yī)學和印刷術等方面的科技成就,并簡要描述其具體內容和影響。

4.簡述明朝的對外關系。

答案:

明朝的對外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海上絲綢之路:明朝繼續(xù)發(fā)展海上絲綢之路,加強與亞非各國的貿易往來。

(2)鄭和下西洋:明朝派遣鄭和七下西洋,拓展海上貿易,宣揚國威。

(3)朝貢體系:明朝繼續(xù)實行朝貢體系,與周邊國家和地區(qū)保持友好關系。

(4)戚繼光抗倭:戚繼光率領軍隊成功抗擊倭寇,維護國家主權。

解題思路:

解答此題,需要描述明朝對外關系的主要表現,包括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朝貢體系和戚繼光抗倭等事件。

5.簡述清朝的衰落原因。

答案:

清朝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封建統治腐?。呵宄砥?,官僚體系腐敗嚴重,貪污腐敗現象泛濫。

(2)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對外交流,導致國力衰退。

(3)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使清朝面臨巨大壓力,國家財政嚴重受損。

(4)社會矛盾尖銳:清朝末年,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等事件頻發(fā)。

解題思路:

解答此題,需從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等方面闡述清朝衰落的原因,并結合具體事件說明。五、論述題1.論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特點。

【解答】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社會形態(tài)。其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對立。封建社會中,地主階級通過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對農民階級進行剝削,導致農民階級生活在貧困之中。

(2)嚴格的等級制度。封建社會中的等級制度十分嚴格,官職、貴族、士紳、商賈等社會階層有著明顯的界限。

(3)儒家思想的傳承與發(fā)展。儒家思想在封建社會中具有極高的地位,成為維護封建制度的重要工具。

(4)農業(yè)經濟的主體地位。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農業(yè),農業(yè)產值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絕對優(yōu)勢。

(5)封建集權制。擁有對全國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絕對控制權。

2.論述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與傳承。

【解答】

中國古代文化繁榮與傳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哲學思想:先秦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為中國哲學史增添了瑰寶。

(2)文學藝術: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藝術成就。

(3)科技成就:中國古代科技如四大發(fā)明(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造紙術)對世界科技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

(4)史學著作:中國古代史學如《史記》、《資治通鑒》等,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

(5)傳統醫(yī)學:中醫(yī)學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世醫(yī)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3.論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解答】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經歷了以下階段:

(1)夏商西周時期的封建君主制。國王擁有絕對權力,國家政治以封建制為主。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分封制和戰(zhàn)國七雄。各國之間爭霸,實行分封制和郡縣制。

(3)秦朝的集權制。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立了集權制,設立郡縣制,實行三公九卿制度。

(4)漢至唐宋的官僚制。漢代以后,實行科舉制度,選拔官員;唐代以后,實行三省六部制,強化集權。

(5)元明清的專制君主制。元代設立行省制度,明代進一步強化集權,清朝繼承并發(fā)展了明代的政治制度。

4.論述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特點。

【解答】

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農業(yè)經濟的主導地位。農業(yè)是中國古代經濟的核心,糧食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富強的標志。

(2)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古代手工業(yè)技術精湛,如瓷器、絲綢、鋼鐵、制鹽等產業(yè)在國際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

(3)商業(yè)繁榮。中國古代商業(yè)繁榮,城市和鄉(xiāng)村商業(yè)貿易興盛,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商業(yè)中心。

(4)交通、通信和水利工程的發(fā)展。中國古代在交通、通信和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京杭大運河、萬里長城等。

5.論述中國古代軍事制度的演變。

【解答】

中國古代軍事制度演變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先秦時期的部落戰(zhàn)爭。以部落為單位進行戰(zhàn)爭,軍隊由貴族、奴隸和自由民組成。

(2)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國七雄。各國設立兵制,實行募兵制,實行征兵制,軍隊規(guī)模不斷擴大。

(3)秦朝的軍功爵制。實行軍功爵制,士兵根據戰(zhàn)功晉升爵位,提高士兵積極性。

(4)漢至唐宋的征兵制和募兵制。實行征兵制和募兵制,設立府兵制,實行士官制。

(5)明清的八旗制。明朝設立衛(wèi)所制,清朝實行八旗制,加強軍事組織管理,強化集權。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特點主要包括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對立、等級制度嚴格、儒家思想傳承、農業(yè)經濟主體地位以及集權制等。

解題思路:通過梳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特點,結合歷史文獻資料,對題目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

2.答案: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與傳承主要體現在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科技成就、史學著作以及傳統醫(yī)學等方面。

解題思路:從多個角度分析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與傳承,結合具體歷史案例,闡述其特點和影響。

3.答案: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經歷了封建君主制、分封制、郡縣制、集權制以及專制君主制等階段。

解題思路:按照歷史時期順序,分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闡述各階段的特點。

4.答案: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特點主要表現為農業(yè)經濟主導、手工業(yè)發(fā)展、商業(yè)繁榮、交通通信和水利工程發(fā)展等。

解題思路:從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交通通信和水利工程等多個方面闡述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特點。

5.答案:中國古代軍事制度演變經歷了部落戰(zhàn)爭、戰(zhàn)國七雄、秦朝軍功爵制、漢至唐宋征兵制和募兵制、明清八旗制等階段。

解題思路:按照歷史時期順序,分析中國古代軍事制度的演變過程,闡述各階段的特點。六、材料分析題1.分析《史記》中的“秦始皇”一文,探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意義。

答案: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實現了中國的首次統一,結束了長期的戰(zhàn)國紛爭,為中國的統一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建立了集權制度,強化了的權力,有利于國家的穩(wěn)定和治理。

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等,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

打開了對外交流的大門,加強了與周邊地區(qū)的聯系,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解題思路:

概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背景和過程。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分析統一六國的歷史意義,結合《史記》中的相關記載進行論證。

2.分析《資治通鑒》中的“唐太宗”一文,探討唐太宗的政治思想。

答案:

唐太宗的政治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重視法治,強調法律的普遍適用和公正執(zhí)行。

寬政愛民,推行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百姓負擔。

崇尚賢能,選拔人才,任人唯賢,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使用。

倡導節(jié)儉,反對奢侈浪費,提倡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

解題思路:

概述唐太宗的政治背景和主要政績。結合《資治通鑒》中的記載,分析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強調其法治、愛民、尚賢、節(jié)儉等方面的理念。

3.分析《宋史》中的“蘇軾”一文,探討蘇軾的文學成就。

答案:

蘇軾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詩、詞、文、賦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尤其以詩和詞最為著名。

創(chuàng)新了詩的風格,形成了豪放派詩風,對后世影響深遠。

詞作方面,善于運用白話,語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摯。

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方面,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對后世文學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解題思路:

概述蘇軾的生平和文學創(chuàng)作背景。從詩歌、詞作、文學批評等方面分析蘇軾的文學成就,結合《宋史》中的記載進行論證。

4.分析《明史》中的“鄭和下西洋”一文,探討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答案: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擴大了明朝的對外影響,展示了中國的國力和文化。

加強了與海外國家的聯系,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推動了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展現了明朝的和平外交理念,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解題思路:

概述鄭和下西洋的背景和過程。從外交、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分析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結合《明史》中的記載進行論證。

5.分析《清史稿》中的“鴉片戰(zhàn)爭”一文,探討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的影響。

答案:

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打破了中國的閉關鎖國狀態(tài),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新篇章。

促使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

引發(fā)了中國民族危機,加劇了國內矛盾,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激發(fā)了中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覺醒,成為近代中國反侵略斗爭的起點。

解題思路:

概述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和過程。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角度分析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的影響,結合《清史稿》中的記載進行論證。七、綜合題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形成與發(fā)展。

解題思路:

1.闡述封建社會的形成背景,包括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和諸侯爭霸。

2.分析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如土地制度的演變,鐵犁牛耕的推廣。

3.探討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如集權制的確立和郡縣制的推廣。

4.總結封建社會的發(fā)展階段,如秦漢、唐宋、明清等朝代的特點。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文化的特點與影響。

解題思路:

1.描述中國古代文化的整體特點,如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

2.分析文化發(fā)展的主要流派,如道家、法家、墨家等。

3.探討古代文化對后世的影響,包括科技、藝術、教育等方面。

4.結合具體案例,如《史記》、《資治通鑒》等著作的影響。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與影響。

解題思路:

1.回顧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如夏商西周的世襲制。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