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_第1頁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_第2頁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_第3頁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_第4頁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思辨性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核心價值。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實際教學中,要緊扣“思辨性”,提煉思辨性問題,設計指向思辨的學習任務,開展思辨性學習活動,落實閱讀評價,以有效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關鍵詞思辨性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設計“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第一次整體而又集中地出現(xiàn)在新課標中,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對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明確、深化和強調(diào)?!八急嫘蚤喿x與表達”任務群旨在讓學生掌握比較分析、辨析推理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辯證思考、理性表達的思辨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思維能力”的重要載體。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如何設計并實施該學習任務,讓培養(yǎng)與發(fā)展“思維能力”落地生根呢?本文以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為例,探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力求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一、“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設計思辨能力是思維能力的具體表現(xiàn),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培養(yǎng)的核心[2]35?!八急嫘蚤喿x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實施應以“思辨”為主線,設計多種形式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一)設置思辨任務情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1]3。《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歸屬“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結合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科學精神”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學習情境:“同學們,辯論需要具備理性的思考,嚴密的邏輯,良好的表達力。校園辯論大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如果你能順利地完成本課三個學習任務,就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辯論家!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該情境將“明觀點、學論證、會論證”遷移統(tǒng)整為一體,力求密切聯(lián)系生活,能有效驅動真實的學習,讓思辨活動真正發(fā)生,適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主題統(tǒng)領下的整體教學。(二)提煉思辨性問題,架構學習任務“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推進離不開設計具有思維含量的思辨性問題。好的思辨性問題能讓我們了解思維的本質(zhì),其往往指向這一學習任務群的核心概念,能夠幫助學生持續(xù)而有效地開展探究,不斷厘清重要的觀點、知識或技能,并能依靠證據(jù)證明自己的想法或觀點[2]38。根據(jù)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本課的思辨性問題應從議論文的思維方法角度提出。可提煉出以下思辨性問題:問題1:“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這篇議論文的觀點嗎?問題2:作者選取三個事例論證觀點,是否有效?問題3:在課后“小練筆”中,你能提出合適的事例來證明觀點嗎?圍繞以上三個思辨性問題,可以設計指向“思辨性”的“階梯式”學習任務(見圖1)。任務一“明觀點”指向上述思辨性問題1,通過閱讀、比較、質(zhì)疑、推斷,正確把握作者的觀點;任務二“學論證”指向思辨性問題2,意在引導學生探究事例與觀點的關系,明白作者是如何運用事例證明觀點的;任務三“會論證”指向思辨性問題3,重在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觀點,選擇恰當?shù)氖吕C明觀點的能力。(三)依托實踐活動,開展思辨閱讀“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應設計閱讀、討論、探究、演講、寫作等多種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發(fā)現(xiàn)、思考、探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1]31。構建學習任務整體框架后,需要借助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習任務落地生根,實現(xiàn)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這一核心目標?!墩胬碚Q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學習任務安排了10項語文實踐活動,具體如表1所示。二、實施思辨性學習任務,嵌入過程性評價設計多樣化的思辨性學習任務后,教師還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各項思辨性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內(nèi)部,感悟文本語言的精妙,體察思維過程與思維方法的秘妙。同時,為了確保學習過程的有效性,還要注重過程性評價,以評測學,以評促學。(一)明觀點閱讀議論文,首先要把握作者的觀點。許多學生閱讀文章后認為,文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就是觀點。顧名思義,題目的意思就是:真理來自不斷地提問。難道僅僅需要提問,就可以誕生真理了嗎?這樣的觀點未免有失嚴謹。那么,作者的觀點究竟是什么呢?學生仔細閱讀后,發(fā)現(xiàn)文章的第二節(jié)更像是作者的觀點。但是,這樣的觀點未免有點太長了!若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或許能有所發(fā)現(xiàn),但可能是籠統(tǒng)、模糊的。此時,我們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和相應評價表。1.借助思維導圖,明確作者觀點把握作者的觀點,繪制思維導圖是一種很有效的辦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第二節(jié)內(nèi)容,提取關鍵信息,辨析關鍵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繪制思維導圖(見圖2),讓作者的思維可視化。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精準把握作者的觀點:從細微現(xiàn)象出發(fā),不斷發(fā)問,不斷探索,就能找到真理。2.通過思維導圖評價,考查學習效果“作者的觀點”思維導圖評價表(見表2),除了關注學生分析、提取、概括能力之外,還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二)學論證閱讀議論文,不僅要讀懂文本內(nèi)容,更要關注議論文的思維方法。議論文的精髓當數(shù)論證部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質(zhì)疑、思辨,發(fā)現(xiàn)作者的證明秘妙。1.理清事例的表達順序,體悟證明方法(1)教學設計如下:①學習第一個事例。自由讀第三節(jié),“?”和“!”指的是什么?請你分別用“""”線和“""”線畫出來。②請你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后兩個事例,填寫表格(樣例見下表3)。③觀察表格,你能發(fā)現(xiàn)三個事例的表述順序有什么特點?這樣的敘述順序與觀點的表述方式有什么相似之處?④辯一辯,作者所選的這三個事例為什么就能證明作者的觀點呢?(2)引導學生思辨:恰當?shù)剡x擇事例并不等于完成了證明任務,更為關鍵的是要在事例與觀點之間構建起堅實的邏輯紐帶,即證明關系的構筑。以上三例皆是循“細微現(xiàn)象—不斷發(fā)問—不斷探索—找到真理”的順序寫的。這與作者觀點中所闡釋的真理探索歷程相契合,從而在事例與論點間架設起一座堅實的橋梁,實現(xiàn)了論據(jù)對論點的有力支撐。因此,三例雖異,卻共同詮釋了同一深刻哲理(作者的觀點)——從細微現(xiàn)象出發(fā),不斷發(fā)問,不斷探索,就能找到真理。2.辨析事例的典型性,感悟論證思維(1)教學設計如下:讀以下兩個事例,辯一辯,看看能否用它們替換文中作者所列舉的三個事例。事例一:明代歷史學家談遷立志要編寫一部明史。他廣泛搜集、整理史料,歷經(jīng)20多年的撰寫,6次修改,終于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事例二:用火爐燒開水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而英國的瓦特卻注意到:每當開水沸騰時,壺蓋就會啪啪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那么,是什么使壺蓋跳動呢?為什么水開了就跳動?是什么東西推動它?這一連串的問題促使瓦特連續(xù)幾天蹲在火爐旁仔細觀察,反復實驗。由此他發(fā)現(xiàn),是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利用這一發(fā)現(xiàn),瓦特發(fā)明了蒸汽機。(2)引導學生思辨:事例一講的是談遷立志編寫明史,堅持不懈搜集、整理史料,歷經(jīng)20多年,多次修改,寫成歷史巨著《國榷》的事情,說明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與“從細微現(xiàn)象出發(fā),不斷發(fā)問,不斷探索,就能找到真理”的觀點沒有關系,所以不能替換原文中的事例。事例二講的是瓦特從開水沸騰時,壺蓋就會啪啪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了反復的觀察和實驗,發(fā)現(xiàn)是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發(fā)明了蒸汽機,與作者的觀點一致,所以可以替換原文中的事例。(3)通過用事例證明觀點任務評價,考查學生的思考過程和思維方法用事例證明觀點任務評價表(見表4),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考查學生對內(nèi)容的分析、提取、梳理能力,以及學生能否再現(xiàn)作者的論證思維過程。(三)會論證1.選例辨析(1)教學設計如下:古人有云:玩物喪志。意思是說沉迷于玩賞喜愛的事物,就會喪失志向。其實,玩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有時候,許多人玩也能玩出個名堂來。你要證明課后“小練筆”中“玩也能玩出名堂”這一觀點,你會選擇哪些事例呢?請說出你的理由。①荷蘭人列文虎克從小就喜歡玩放大鏡。有一次,他把兩枚放大鏡疊放在一起,忽然發(fā)現(xiàn)鏡片后面的東西被放大了。經(jīng)過多次實驗,他最終發(fā)明了顯微鏡。②西漢的司馬遷立志編寫一本前所未有的史書。他廣泛搜集資料,夜以繼日地撰寫,歷經(jīng)四十年,終于完成史學巨著——《史記》。③美國人富爾頓劃船到海上游玩。他發(fā)現(xiàn)伸進海水中不停地戲耍的雙腳,能起到船槳的作用,推動船兒漂移。通過反復實驗,他發(fā)明了輪船。(2)引導學生思辨:事例①③都是說在玩中有所發(fā)現(xiàn),反復探索,取得成就的故事,與“玩也能玩出名堂”的觀點契合;事例②可以作為課后作業(yè)中另一個觀點“有志者事竟成”的論證事例。2.事例轉換(1)教學設計如下:①如果把本文第三個事例魏格納通過觀察地圖,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直接搬進文后小練筆證明“玩也能玩出名堂”這一觀點,你們覺得合適嗎?②老師給你提供了開頭和結尾,你能把中間部分補齊嗎?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躺在病床上百無聊賴地看世界地圖,發(fā)現(xiàn)……他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2)引導學生思辨:如果用這一事例證明“玩也能玩出名堂”,必須對這一內(nèi)容篩選、精簡。我們可以仿照以上證明“玩也能玩出名堂”的事例,把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概述成“在玩中有所發(fā)現(xiàn)—反復探索—取得成就”三個階段。如此一來,結構清晰,契合觀點,論證有力。3.課后小練筆(1)教學設計如下:請在課后“小練筆”中選擇一個觀點,用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然后仿照課文,加個開頭和結尾,就是一篇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