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試卷(含答案解析)
高考語文模擬題分類匯編4.文言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2023?惠州模擬)文言文閱讀
齊宣王見顏斶,日:“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
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
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
不貴J宣王默然不悅。
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jù)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義皆
來役處;辯士并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求萬物無不備
具,而百姓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nóng)畝,下
則鄙野、監(jiān)門、閭里,士之賤也,亦其矣!”
斶對曰:“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
得貴士之力也,非得失之策與!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
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倨慢驕奢,則兇從之。是故無
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虛愿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
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于天下者,無有。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xué),
成其德而揚功名于后世。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
本也。'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學(xué),何不吉之有哉!老子
日:'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
不轂,是其賤之本與?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
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
稱日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p>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
言,乃今聞細人之行,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大牢,
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
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dāng)
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
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愿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則再
拜而辭去也。斶知足矣,歸反于樸,則終身不辱也。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有刪改)
[注]①顏斶(chO):齊國隱士。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B.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C.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D.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千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
兵車的多少來衡量。千乘可形容兵車很多,也常常被用來指代大軍。
B.“矜功不立,虛愿不至”與“自矜者不長”(《老子?第二十四
章》)兩句中“矜”字的意思不相同。
C.大軍,古代帝王或諸侯祭祀社稷時,所用的犧牲,行祭前需
先飼養(yǎng)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
D.“清靜貞正以自虞”與“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離
婁上》)兩句中“虞”字的意義不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E確的一項是()
A.齊宣王召見顏斶,顏斶主動到齊宣王跟前,他語出驚人,特
立獨行地提出了“士貴王輕”的觀點,震驚了群臣,同時也激怒了齊
宣王。
B.齊宣王左右的侍從認為齊宣王身份高貴顯赫,令四方鄰國敬
服,使仁人志士投奔,并指出士人的身份才是卑微貧賤,對顏斶的輕
蔑溢于言表。
C.顏斶引經(jīng)據(jù)典,不卑不亢地闡述了“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的道理,折服了齊宣王。宣王深思反省后,提出要隆重禮遇他,卻遭
到了他的拒絕。
D.顏斶主張清靜正直,知足不辱,所以他不求士進,舍棄功名
利祿,乞求回鄉(xiāng)過那種安步當(dāng)車,晚食當(dāng)肉,無拘無束,自得其樂的
生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②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
士與?
5.本文是如何表現(xiàn)顏斶的“隱士風(fēng)骨”的?請舉一例簡要分析。
(2023高三下?潮陽模擬)文言文閱讀
文本一:
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c虞丘相進之于楚莊王,以自代也C三月
為楚相,施教導(dǎo)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
賊不起。秋冬則勸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莊
王以為幣輕,更以小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業(yè)。市令言之相曰:“市
亂,民莫安其處,次行不定?!毕嘣唬骸叭绱藥缀雾暫酰?市令曰:“三
月頃?!毕嘣唬骸傲T,吾今令之復(fù)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
日更幣,以為輕。今市令來言曰'市亂,民莫安其處,次行之不定
臣請遂令復(fù)如故?!蓖踉S之,下令三日而市復(fù)如故。楚民俗好康①車,
王以為廛車不便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數(shù)下,民不知所從,
不可。王必欲高車,臣請教闊里使高其榴②。乘車者皆君子,君子不
能數(shù)下車?!蓖踉S之。居半歲,民悉自高其車。此不教而民從其化,
近者視而效之,遠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
地;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選自《史記?循吏列傳》)
文本二;
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
后來吊。孫叔救正衣冠而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
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來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
去也,位已高而撞權(quán)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睂O叔敖
再拜日:“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
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選自《說苑?敬慎》)
文本三:
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
王則封汝,必?zé)o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
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檄。可長有者,其唯此也J孫叔救死,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
(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癖:bi,矮小。②榴:kdn,門檻。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
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來吊/豈有說乎
B.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
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來吊/豈有說乎
C.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
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來吊/豈有說乎
D.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
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來吊/豈有說乎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虞丘相進之于楚莊王”與“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陳情表》)
兩句中的“進”含義不同。
B.“君子不能數(shù)下車”與“則勝負之?dāng)?shù),存亡之理"(《六國論》)
兩句中的“數(shù)”含義不同。
C.“位已高而意益下”與“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蘇武傳》)
兩句中的“益”含義相同。
D.“孫叔敖疾”與“聲非加疾也”(《勸學(xué)》)兩句中的“疾”含
義相同。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叔敖為了便利百姓,解決市場亂象,委婉地向莊王提出恢
復(fù)舊幣制的建議,最終使市場恢復(fù)了原貌,百姓生活安定。
B.楚王想改變楚國人坐矮車的民俗,孫叔敖想出加高門檻的妙
法,既不用屢下政令,又在短時間內(nèi)使百姓自動把車子造高。
C.孫叔敖被封為令尹,全國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他,一個老
人穿著喪服來吊喪,孫叔敖不僅沒有怪罪反而虛心接受了他的建議。
D.孫叔敖臨死告誡兒子,不要接受富饒肥沃的土地,選擇土地
貧瘠的寢丘,才能長久地擁有。后來他的話果然應(yīng)驗了。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前日更幣,以為輕。今市令來言曰'市舌」,民莫安其處,次行
之不定
②身已責(zé)而驕人老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權(quán)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
知足者患處之。
10.諸葛亮曾評價:“昔孫叔敖乘馬三年,不知牝牡,稱其賢也C
”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孫叔敖“賢”的體現(xiàn),
(2023?東莞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
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
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
不貴?!毙跄徊粣?。
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jù)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義皆
來役處;辯士并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求萬物無不備
具,而百姓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nóng)畝,下
則鄙野、監(jiān)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
斶對曰:“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
得貴士之力也,非得失之策與!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
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倨慢驕奢,則兇從之。是故無
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虛愿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
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于天下者,無有。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xué),
成其德而揚功名于后世。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
本也」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學(xué),何不吉之有哉!老子
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
不轂,是其賤之本與?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
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
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J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
言,乃今聞細人之行,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
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
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dāng)
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
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愿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眲t再
拜而辭去也°斶知足矣,歸反于樸,則終身不辱也C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有刪改)
【注釋】①顏斶(chCi):齊國隱士。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B.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C.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D.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千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
兵車的多少來衡量。千乘可形容兵車很多,也常常被用來指代大軍。
B.“矜功不立,虛愿不至”與“自矜者不長”(《老子?第二十四
章》)兩句中“矜”字的意思不相同。
C.太牢,古代帝王或諸侯祭祀社稷時,所用的犧牲,行祭前需
先飼養(yǎng)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
D.“清靜貞正以自虞”與“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離
婁上》)兩句中“虞”字的意義不相同。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宣王召見顏斶,顏斶主動到齊宣王跟前,他語出驚人,特
立獨行地提出了“士貴王輕”的觀點,震驚了群臣,同時也激怒了齊
宣王。
B.齊宣王左右的侍從認為齊宣王身份高貴顯赫,令四方鄰國敬
服,使仁人志士投奔,并指出士人的身份才是卑微貧賤,對顏斶的輕
蔑溢于言表。
C.顏斶引經(jīng)據(jù)典,不卑不亢地闡述了“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的道理,折服了齊宣王。宣王深思反省后,提出要隆重禮遇他,卻遭
到了他的拒絕。
D.顏斶主張清靜正直,知足不辱,所以他不求士進,舍棄功名
利祿,乞求回鄉(xiāng)過那種安步當(dāng)車,晚食當(dāng)肉,無拘無束,自得其樂的
生活。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②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
士與?
15.本文是如何表現(xiàn)顏斶的“隱士風(fēng)骨”的?請舉一例簡要分析。
文言文閱讀
材料一:
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薄椡?、范增疑沛
公之有天下,業(yè)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
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J乃曰:“巴、蜀亦關(guān)中地也。”故立沛公
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guān)中,王秦降將以距塞漢
王。
材料二:
漢中郡,本附庸國,屬蜀。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
也。漢有二源,東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西源出隴西西縣蟠冢
山會白水經(jīng)葭萌入漢,始源曰沔,故曰“漢沔”。其地東接南郡,南
接廣漢,西接隴西,北接秦川。厥壤沃美,賦貢所出,略侔三蜀。六
國時,楚強盛,略有其地,后為秦,恒成爭地。漢高帝既克秦,獲子
嬰。項羽封高帝為漢王,王巴、蜀、漢中三十一縣。帝不悅。丞相蕭
何謀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于死乎?且語曰'天漢’,其稱甚美。
夫能屈于一人之下,則伸于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愿大王王漢中,
撫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钡蹚闹?,都
南鄭。及高帝東伐,蕭何居守漢中,足食足兵。既定三秦,蕭何鎮(zhèn)關(guān)
中,資其眾,卒平天下。高帝九年,以田叔為漢中守,屬縣十二。叔
既饋以軍餉,又致名材立宮室,帝嘉之。自叔之后,世修文教,有俶
儻之士、異人并挺:鄧公抗言于孝景之朝,以明忠枉之情;張騫特以
蒙險遠,為孝武帝開豫邊之地,賓沙越之國,致大宛之馬,入南海之
象,振揚威靈,被于幽裔:谷口子真,秉箕潁①之操,湛然岳立,不
營不求,德聲邁流。自建武以后,群儒修業(yè)。于是司徒李公,屢登七
政。太傅子堅,弈世論道。其州牧、郡守,冠蓋相繼,于西州為盛。
蓋濟濟焉。
(節(jié)選自《華陽國志?漢中志》)
[注]①箕潁:箕山、穎水,傳為古高士巢父、許由所居。
1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可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
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西A源B出C隴D西E西國縣G蟠H冢I山J會K白水M經(jīng)N葭
0萌P入Q漢
1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三秦,是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因項羽滅秦后將此地封給
秦軍的三位降將而得名。
B.卒,終于,與《孔雀東南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中
的“卒”意思相同。
C.俶儻,卓越不凡,與《報任安書》“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中
的“倜儻”意思相同。
D.濟濟,眾多的樣子,與成語“濟濟一堂”“人才濟濟”中的“濟
濟”意思相同。
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中郡本附庸國,后來為秦所占有,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
因漢水流經(jīng)此地將其命名為漢中。
B.漢高祖忍辱負重,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安撫百姓,招納賢
士,為成就帝業(yè)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C.漢中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高祖憑借漢中郡的充足兵員和糧
草,平定三秦,進而奪得了天下。
D.漢中地靈人杰,自古以來,歷代的地方官員都非常重視文治
教化,涌現(xiàn)出了一批批杰出人才。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六國時,楚強盛,略有其地,后為秦,恒成爭地。
②秉箕穎之操,湛然岳立,不營不求,德聲邁流C
20.項羽封高帝為漢王,高帝為何不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今有千里之馬于此,非得良工,猶若弗取。良工之與馬也,相得
則然后成。譬之若袍與鼓。夫士亦有千里,高節(jié)死義,此士之千里也。
能使士得千里者,其惟賢者也。
靜郭君①善劑貌辨,劑貌辨之為人也多詈,門人弗說。孟嘗君竊
以諫靜郭君,靜郭君K怒曰:“茍可以借劑貌辨者,吾無拜為也?!?/p>
于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朝暮進食。
數(shù)年威王薨宣王立靜郭君不善于宣王辭而之薛與劑貌辨俱留無
幾何劑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靜郭君曰:“王之不說嬰也甚,公往,必
得死焉劑貌辨曰:“固非求生也?!闭埍匦?,靜郭君不能止。劑貌
辨行,至于齊,宣王聞之,藏怒以待之。劑貌辨見,宣王曰:“子,
靜郭君之所聽愛也?”劑貌辨答曰:“愛則有之,聽則無有。王方為
大子之時,辨謂靜郭君曰:‘大子之不仁,過頤涿視②,若是者倍反。
不若革太子,更立衛(wèi)姬嬰兒校師」靜郭君法而曰:'不可,吾不忍為
也。'且靜郭君聽辨而為之也,必?zé)o今日之患也,此為一也。至于薛,
昭陽③請以數(shù)倍之地易薛,辯又曰:'必聽之」靜郭君曰:'受薛于
先王,雖惡于后王,吾獨謂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廟在薛,吾豈可以先
王之廟予楚乎?'又不肯聽辨,此為二也。"宣王太息,動于顏色,
曰:“靜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涂蠟楣讶松?/p>
來靜郭君乎?”劑貌辨答曰:“敬諾?!膘o郭君來,宣王自迎靜郭君于
郊,望之而泣。靜郭君至,因請相之。靜郭君辭,不得已而受。十日,
謝病強辭,三日而聽。當(dāng)是時也,靜郭君可謂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
故非之弗為阻。此劑貌辨之所以外生樂、趨患難故也。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知士》)
【注】①靜郭君:姓田名嬰,戰(zhàn)國時齊國大臣,受封于薛地。②
過頤涿視:耳后見腮,目光斜視。③昭陽:楚國國相。
21.下列對文中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數(shù)年/威王薨/宣王立/靜郭君不善于宣王/辭而之薛/與劑貌辨
俱留/無幾何/劑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
B.數(shù)年/威王薨/宣王立靜郭君/不善于宣王/辭而之薛/與劑貌辨
俱/留無幾何/劑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
C.數(shù)年/威王薨/宣王立/靜郭君不善于宣王/辭而之薛/與劑貌辨
俱/留無幾何/劑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
D.數(shù)年/威王薨/宣王立靜郭君/不善于宣王/辭而之薛/與劑貌辨
俱留/無幾何/劑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
2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吾無辭為也”與“今者出,未辭也”(《鴻門宴》)兩句中的
“辭”字含義相同。
B.“不若革太子”與“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兩句中的“革
”字含義不同。
C.先王,有兩個義項,一指前代君王,二指上古的賢圣之君。
在文中意思是前者。
D.廟,舊時供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房屋。如《伶官傳序》
中“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2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嘗君針對睜郭君對劑貌辨的態(tài)度進行勸諫,但靜郭君不僅
沒有聽從,反而對劑貌辨更好了:讓他住進上等客舍,讓自己的兒子
侍奉他。
B.劑貌辨想讓靜郭君繼續(xù)發(fā)揮才能以使齊國更強大,所以冒著
被殺的危險進入國都去朝見齊宣王,勸其重新任用靜郭君,他的勸諫
取得了成功。
C.劑貌辨游說齊宣王的時候,講述了兩件事:一是靜郭君不聽
勸諫,沒有立衛(wèi)姬之子為太子;二是拒絕了昭陽的請求,不肯與之互
換土地。
D.齊宣王最終改變了對靜郭君的態(tài)度,迎接靜郭君回到都城,
還任命他為相,但靜郭君做相之后不久就借口有病辭去,宣王三天后
才答應(yīng)。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靜郭君善劑貌辨,劑貌辨之為人也多詈,門人弗說。
②靜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
25.以“千里馬”為核心詞,分析“靜郭君善劑貌辨”的事例可
以支持哪些論點。
(2022高三下?廣東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尹子奇①領(lǐng)兵十三萬趣睢陽。許遠告急于張巡,巡自寧陵引兵入
睢陽。巡有兵三千人,與遠兵合六千八百人。賊悉眾逼城,巡督勵將
士,晝夜苦戰(zhàn),或一日至二十合;幾十六日,擒賊將六十余人,殺士
卒二萬余,眾氣白倍。
尹子奇復(fù)征兵數(shù)萬,攻睢陽。睢陽城食且盡。將士人縻米日一合
②,雜以茶紙、樹皮為食,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饑病不堪斗。
議棄城東走,張巡、許遠謀,以為:“睢陽,江、淮之保障,若棄之
去,賊必乘勝長驅(qū),是無江、淮也。且我眾饑贏,走必不達。古者戰(zhàn)
國諸侯,尚相救恤,況密邇?nèi)簬浐酰〔蝗鐖允匾源?
癸丑,賊登城,將士病,不能戰(zhàn)。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
不能全城,生既無以報陛下,死當(dāng)為厲鬼以殺賊!”城逗陷,巡、遠
俱被執(zhí)。尹子奇問巡日:“聞君每戰(zhàn)眥裂齒碎,何也?”巡曰:“吾志
吞逆賬,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其口視之,所余才三四。子奇義
其所為,欲活之。其徒曰:“彼守節(jié)者也,終不為吾用。且得士心,
存之,將為后患。”乃斬之。巡且死,顏色不亂,揚揚如常。
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戰(zhàn)陣,令本將各以其意教之。人或問其故,巡
曰:“今與胡虜戰(zhàn),云合烏散,變態(tài)不恒。數(shù)步之間,勢有同異。臨
機應(yīng)猝,在于呼吸之間,而動詢大將,事不相及,非知兵之變者也。
故吾使兵識將意,將識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將相習(xí),人
自為戰(zhàn),不亦可乎!每戰(zhàn),將士或退散,巡立于戰(zhàn)所,謂將士曰:“我
不離此,汝為我還決之J將士莫敢不還死戰(zhàn),卒破敵。又推誠待人
無所疑隱臨敵應(yīng)變出奇無窮號令明賞罰信與眾共甘苦寒暑故下爭致
死力。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當(dāng)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茍此不能守,
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chuàng)殘餓嬴之余,雖欲去,
必不達。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二,以千百就盡之卒,
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韓愈《張中永傳后敘》)
①尹子奇:安史之亂中的叛軍將領(lǐng)。
②合:容量單位,十合為一升。
26.下列對文中徹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又推誠/待人無所疑隱/臨敵應(yīng)變出奇無窮/號令明/賞罰信/
與眾共甘苦寒暑/故下爭/致死力
B.又推誠待人/無所疑隱/臨敵應(yīng)變出奇無窮/號令明賞罰/信與
眾共甘苦寒暑/故下爭/致死力
C.又推誠/待人無所疑隱/臨敵應(yīng)變/出奇無窮/號令明賞罰/信與
眾共甘苦寒暑/故下爭致死力
D.又推誠待人/無所疑隱/臨敵應(yīng)變/出奇無窮/號令明/賞罰信/
與眾共甘苦寒暑/故下爭致死力
2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合,也稱為“回合”,舊小說中描寫武將交鋒一次叫一個回合。
這里指雙方較量一次。
B.再拜,有兩種意思:一是第二次拜,二是拜兩次。文中“巡
西向再拜”中是第一和意忠。
C.顏色,文中是“臉色”的意思,與《屈原列傳》中屈原“顏色
憔悴,形容枯槁”中一樣。
D.“其誰之功也!"中“其”的意思,與《師說》中“其皆出于
此乎?”的意思并不一樣。
2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安史叛軍以近二倍的兵力進攻睢陽。守城將士日夜與叛軍激
戰(zhàn),擒賊將六十多人,殺上卒二萬余,將士們因之士氣大增。
B.睢陽被圍糧食將盡,而且士心都因為饑餓無法戰(zhàn)斗,有人建
議棄城,張巡、許遠認為睢陽!是江、淮的保障,決定堅守待援。
C.張巡練兵不依照古代兵法,而讓將領(lǐng)/各依本人的想法指揮
作戰(zhàn),因為他覺得戰(zhàn)場上形勢瞬息萬變,讓士兵們各自為戰(zhàn)更好。
D.韓愈在《張中丞傳后敘》中對張巡、許遠的評價很高,認為
他們守衛(wèi)睢陽,不棄城而走的考慮非常周到,體現(xiàn)出他們的賢明C
2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且我眾饑贏,走必不達。古者戰(zhàn)國諸侯,尚相救恤,況密邇?nèi)?/p>
帥乎!
②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茍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
益?
30.兩則材料都反映出張巡和許遠堅守睢陽的艱難,具體有哪些
困難?他們的堅守有什么意義?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簡要概述。
(2022?梅州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
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靖、函乏固。
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
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
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
請奏其效。”秦王臼:“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
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蘇秦日:“臣固疑大王之
不能用也。昔者神農(nóng)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雅兜,舜伐
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zhàn)而伯天
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zhàn)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jié),天下為
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辯言偉服,戰(zhàn)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
治;舌弊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乃廢文任武,厚養(yǎng)
死士,綴甲厲兵,效勝于戰(zhàn)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
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zhàn)續(xù)之。
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今欲并天下,凌萬桑,
訛敵國,制海內(nèi),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
皆悟于教,亂于治,迷于言,惑于語,沈于辯,溺于辭。以此論之,
王固不能行也J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
乏絕去秦而歸贏滕履嫡,負書擔(dān)柔,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一》)
3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
絕去秦而歸/
B.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
去秦而歸/
C.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
去秦而歸/
D.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
去秦而歸/
3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連橫,戰(zhàn)國時期的外交和軍事策略,文中指秦國跟諸侯國聯(lián)
合以打擊別的諸侯國。
B.“奏其效”,意為陳述其功效,文中的“奏效”與今天所說的
“奏效”含義不同。
C.文章,泛指著作,文中指文獻典籍,古人認為文章對國家的
治理有著重要的作用。
D.“夫徒處而致利”的“致”指取得,與《勸學(xué)》中“而致千里”
的“致”含義不同。
3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秦認為秦國得天獨厚,有足夠的實力吞并諸侯,稱霸天下。
他極力游說秦惠王,希望自己的主張能夠被采用。
B.秦惠王對蘇秦的主張并不贊同,以時機、條件等不成熟為由
拒絕了他的意見,足見秦惠王謹慎務(wù)實的作風(fēng)。
C.蘇秦對秦惠王不聽從自己的主張感到困惑,但他仍然耐心地
縱論古今,彰顯戰(zhàn)國肘期縱橫家巧言雄辯的風(fēng)采。
D.蘇秦最終未能成功游說秦惠王,返回老家時,他打著綁腿,
穿著草鞋,,背著書籍,挑著行囊,體貌憔悴,很是慚愧。
3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
②乃廢文任武,厚養(yǎng)死士,綴甲厲兵,效勝于戰(zhàn)場。
35.蘇秦是如何游說秦惠王的?請簡要概括。
(2023?惠州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
歸,齊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仲連乃書,約之矢
以射城中,遺燕將日:“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
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
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
知也。且楚攻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不
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橫秦之
勢合,則楚之形危。且夫齊之必決于聊城,公勿再計。今楚魏交退于
齊,而燕救不至。且燕國大亂,君臣失計,上下迷惑,國敝而禍多,
民無所歸心。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
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能以見于天
下矣。故為公計者,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
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明矣。亡意亦捐燕
棄世,東游于齊乎?請裂地定封,富比陶衛(wèi),世也稱孤寡,與齊久存,
此亦一計也。二者顯名厚實也,愿公熟計而審欠一也。且吾聞,效小
節(jié)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鉤,篡也;
遺公子糾而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鄉(xiāng)里不通
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終窮抑,幽囚而不出,慚恥而不見,窮年沒
壽,不免為辱人賤行矣。然而管子并三行之過,據(jù)齊國之政,一匡天
下,九合諸侯,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鄰國。故業(yè)與三王爭流,
名與天壤相敝也。公其圖之!”
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
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
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仲連,欲爵之。仲連逃隱于海上,曰:
“吾與富貴而詢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二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六》
3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
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
B.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
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
C.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
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
D.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
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
3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橫秦,指齊與秦“連橫當(dāng)時六國分別與秦國南北向聯(lián)合,
稱為“連橫”。
B.“裂地定封”與“又欲肆其西封”(《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
的“封”字的詞性相同。
C.“窮年沒壽”與“沛公奉卮酒為壽”(《鴻門宴》)中的“壽”含
義不同。
D.陶衛(wèi),魏冉和商鞅的并稱,形容非常富裕。魏冉,戰(zhàn)國秦大
臣,曾封于陶邑;商鞅,戰(zhàn)國時衛(wèi)人,亦稱衛(wèi)鞅。
3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國將領(lǐng)田單進攻先前被燕國占領(lǐng)的聊城,費時一年多仍未
能攻下,魯仲連用一支箭射了一封書信給燕軍將領(lǐng),成為壓垮燕將的
最后一根稻草,最終幫助齊國攻克了聊城。
B.魯仲連談到墨翟、孫臏、吳起,意在夸獎燕將善于防守和用
兵,打消燕將休戰(zhàn)回國的顧慮,為下文展望燕將回國后的前景作鋪墊。
C.魯仲連反復(fù)勸說燕將權(quán)衡得失,并為他指明兩條出路,言辭
懇切,寓情于理,感人肺腑。燕將接到書信后,大哭三日但仍然猶豫
不決。
D.攻下聊城后論功行賞,齊王想要封他爵位,但魯仲連因燕將
的自殺感到惋惜和愧疚,逃到海邊隱居起來。
3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以為亡南陽之害,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
②亡意亦捐燕棄世,東游于齊乎?
40.魯仲連在信中為燕將分析了內(nèi)外形勢,極力勸說燕將放棄聊
城,請簡要概括。
(2023高三下?廣州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張中丞傳后愈(節(jié)選)[注]
韓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
《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
遠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
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
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
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賤。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與
賊抗而不降乎?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說者又謂遠與巡
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
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
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
如是哉!當(dāng)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
議此而責(zé)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shè)淫辭而助之攻也。愈嘗從事
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其老人往往說巡、
遠時事云: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進明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
已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強留之,具食與樂。霽云慷慨
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因拔所佩刀,斷一指,
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
即馳去。城陷,賊以力脅降巡,巡不屈,將斬之;又降霽云。巡呼云
曰:“不可為不義屈!”即不屈。張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嵩
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初守
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shù)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
后無不識者。及城陷,巡將戮。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J
【注釋】本文是韓愈為安史之亂期間睢陽[今河南商丘)守將張
巡、許遠而作的。
4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當(dāng)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
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貢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shè)淫辭而
助之攻也/
B.當(dāng)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
環(huán)也/不道議此/而責(zé)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shè)滓辭而
助之攻也/
C.當(dāng)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
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貢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shè)淫辭而
助之攻也/
D.當(dāng)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
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貢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shè)淫辭而
助之攻也/
4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遠城畏死”與“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六國論》)兩句中“誠
"字含義不相同。
B.“賊”,名詞,中國古代可指作亂叛國危害人民的人,文中指
的是安史之亂中的叛軍。
C.“小人”有“人格卑鄙之人”“地位低下之人”和謙稱自己等義,
文中用的是笫一種。
D.“巡就戮時,顏色不亂”與“金就礪則利”(《勸學(xué)》)兩句中
“就”字的含義相同。
4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翻閱家中舊書《張巡傳》,發(fā)現(xiàn)《張巡傳》雖詳細周密,
但仍有缺失,沒有為愛國守將許遠作傳,且有關(guān)雷萬春的事跡不全,
因而寫下這篇文章。
B.睢陽城被叛軍攻破后,張巡先于許遠而死,張、許兩家的子
弟認為許遠因為怕死而投降做了俘虜,韓愈依據(jù)實情展開分析,對此
進行了有力反駁。
C.議論的人認為城池被攻陷,是從許遠所守之地開始,由此誹
謗詆毀他,作者則以人的內(nèi)臟受到侵害、繩子受力扯斷為喻,闡發(fā)道
理,為許遠正名。
D.南霽云向賀蘭進明求救時,睢陽城形勢危急,斷糧一個多月,
賀蘭進明出于私心,不顧在座眾人反對,堅持不派救兵,城破之后,
南霽云不屈而死。
4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C
②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
45.文章借張籍之口講述了有關(guān)張巡的什么事跡,分別突出了人
物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
(2022高三下?廣東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太胡山在比陽北,如東,三十余里,廣圓五六十里。張衡賦南都,
所謂天封太狐者也。余以延昌四年蒙除東荊州刺史,州治比陽縣故城,
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日磐石川,西北流注于比?!秴问洗?/p>
秋》日:齊令章子與韓、魏攻荊,荊使唐蔑應(yīng)之,夾比而軍,欲視水
之深淺,荊人射之而莫知也。有芻者日:兵盛則水淺矣。章子夜襲之,
斬蔑于是水之上也。比水又西,澳水注之。水北出花丘山,東流,屈
而南轉(zhuǎn),又南入于比水。按《山海經(jīng)》云:澳水又北入視,不注比水。
余按呂忱《字林》及《準(zhǔn)字》《爾雅》,并言水在比陽。脈其川流所會,
診其水土津注,宜是水,音藥也。比水又西南,歷長岡舊月城北。比
水右會馬仁陂水水出陰北山泉流黨湊水積成湖蓋地百頃謂之馬仁陂
陂水歷其縣下,西南埸之以溉田疇。比水又南徑會口,與堵水枝津合。
比水又南與澧水會。澧水源出于桐柏山,與淮同源,而別流西注,故
亦謂水為派水。澧水西北流,徑平氏縣故城東北,王莽更名其縣日平
善。澧水又西北合浚水,水出湖陽北山,西流北屈,徑平氏城西,而
北入澧水。澧水又西注比水。昔漢光武破甄阜、梁丘賜于比水西,斬
之于斯水也。比水又南,趙、醴二渠出焉;比水又西南流,謝水注之。
水出謝城北,其源微小,至城漸大。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
為謝陽侯,即其國也。然則是水即謝水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時
人目之為停水。其城之西,舊棘陽縣治,故亦謂之棘陽城也。謝水又
東南徑新都縣,左注比水。比水又西南流,徑新都縣故城西,王莽更
之日新林?!犊尽芬詾樾乱爸畺|鄉(xiāng),故新都者也。
(節(jié)選自酈道元《水經(jīng)注》)
4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余以延昌四年蒙除東荊州刺史"與“除臣洗馬”《陳情表》)
兩句中的“除”字含義相同。
B.“與堵水枝津合”與“是折枝之類也”(《齊桓晉文之事》)兩
句中的“枝”字都是通假字。
C.”王莽更名其縣日平善”與“名我固當(dāng)「(《種樹郭橐駝傳》)
兩句中的“名”字用法不同。
D.”時人目之為停水”與“范曾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兩句中
的“目”字用法不同。
47.下列對文中弓’用《呂氏春秋》和《山海經(jīng)》目的的解說,正
確的一項是()
A.引用《呂氏春秋》是為了說明比水的深淺,引用《山海經(jīng)》
是為了說明澳水不注入比水。
B.引用《呂氏春秋》是為了說明比水曾發(fā)生戰(zhàn)事,引用《山海
經(jīng)》是為了引出下面的考證。
C.引用《呂氏春秋》是為了說明比水的深淺,引用《山海經(jīng)》
是為了引出下面的考證。
D.引用《3氏春秋》是為了說明比水曾發(fā)生戰(zhàn)事,引用《山海
經(jīng)》是為了說明澳水不注入比水。
4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以比水為中心,依次介紹了蔡水、澳水陂水澧水、浚水、
謝水等比水支流的情況,其飛中穿插了歷史故事、城邑的歷史沿革等。
B.蔡水發(fā)源于南磐石山,向西北流人比水;澳水發(fā)源于泥丘山,
先向東,轉(zhuǎn)而向南,再向南注入比水;澧水發(fā)源于桐柏山,向西流入
比水。
C.先秦時期,齊國和楚國曾在比水交戰(zhàn),齊國取勝;漢光武帝
曾在比水擊敗并斬殺了甄阜、梁丘賜;王莽將比水流經(jīng)的新都改稱新
林。
D.謝水的源頭水流細小,流到謝城時水流漸大;謝水岸高水深,
水流平緩;謝水的得名與樊重的小兒子樊丹被封為謝陽侯有關(guān)。
4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太胡山在比陽北,如東,三十余里,廣圓五六十里。
②夾比而軍,欲視水之深淺,荊人射之而莫知也。
5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比水右會馬仁陂大水出陰北山泉流竟湊水積成湖蓋地百頃謂之
馬仁陂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A
4.①與其讓我仰慕權(quán)勢,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
②所謂孤、寡是世間卑賤的地位,而君王們用以自稱,難道不是
表示謙居人下而尊重士人嗎?
5.答案示例①:顏斶在接受齊宣王的召見時,面對齊宣王“斶
前”的召喚,不卑不亢地回應(yīng)“王前”,體現(xiàn)了他剛直不阿、不慕權(quán)貴
的隱士風(fēng)骨。答案示例②:當(dāng)齊宣王表示愿意做顏斶弟子(任命他官
職)的時候,他選擇清心寡欲而保全士人的形神(拒絕為官),體現(xiàn)
了他保持節(jié)操,自得其樂的隱士風(fēng)骨。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yīng)先把句子
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
尾、句首標(biāo)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dāng)?shù)某煞?,?/p>
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nèi)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及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
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
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gòu)成的角
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
子結(jié)構(gòu)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文化
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
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
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
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3)本題考查概括歸納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
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zhǔn)。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zhǔn)題干,切忌走
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
方面.應(yīng)仔細杳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C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
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百今異義的詞語要“替
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fù)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
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dāng)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
在原文中找到關(guān)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附參考譯文】
齊宣王召見顏斶說:“顏斶到我跟前來!”顏斶也說:“大王到我
前面來!”宣王很不高興。宣王左右的人說:“大王是做國君的,顏斶
你是做臣子的。大王叫你向前,你也叫大王向前,這怎么可以呢?”
顏斶回答說:“我主動走向大王就是貪慕權(quán)勢,大王主動走向我就是
禮賢下士;與其讓我仰慕權(quán)勢,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毙鯕獾米?/p>
了臉色,憤怒地說:“是國君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斶回答說:
“當(dāng)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不尊貴?!毙蹩陬^不說話,心里很不高興。
宣王左右的人都同聲說:“顏斶您過來,您過來!大王是擁有千
乘戰(zhàn)車的大國之君,天下的仁人志士都來投奔效力;那些雄辯睿智的
策士紛紛前來,向大王進言獻策;四方鄰國,沒有敢不敬服大王的。
大王想要的東西無不齊備,老百姓沒有不親附的。而如今士人中境況
最好的,也只是普通平民,每天步行到田中耕種;境況比較差的士人,
只能住在邊邑郊野,看守里巷的大門,士人的地位實在是太卑賤了!”
顏斶說:“不對。我聽說從前大禹當(dāng)政時,天下共有萬國,為什
么能有這么多國家呢?因為那時道德崇高,得力于重用賢士啊,這不
正是得士則興、失士則亡嗎!《易傳》上不是說過嗎:'身在高位,
而不具有相應(yīng)的德行,只愛用虛名來標(biāo)榜自己的人,行為必然驕奢。
而驕奢倨傲就會招致禍患。'所以說不務(wù)實際只圖虛名的人終會被削
弱,沒有德行卻盼望享福的人必然會困窘,沒有功勞而白白享受薪俸
的人就會被人看不起,嚴重的災(zāi)禍也會緊隨而來了。所以說:'驕傲
自滿不能成就功業(yè),只有空想無法達到目的J這都是指的那些陶醉
于虛名,而沒有實際德行的人啊。從古到今,不實干、不依靠必要的
幫助就能名揚天下的人,還沒有過呢。所以做國君的人不要羞于多向
人請教,不要羞于向地位低下的人學(xué)習(xí),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完善并且
能揚名后世。所以說:'無形的東西,是有形的事物的主宰;沒有端
緒的東西,才是事物發(fā)展的開端。上能溯知事物的本源,下能通達事
物的演變,道德高尚而又精通學(xué)問,還會有什么不順利的呢!《老子》
說:'縱然尊貴,必以卑賤為根本;縱然高尚,必須以低下做基礎(chǔ)。'
所以諸侯、國君自稱孤、寡、不轂,大概就是表示以卑賤為本吧?所
謂孤、寡是世間卑賤的地位,而君王們用以自稱,難道不是表示謙居
人下而尊重士人嗎?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
世世代代都稱他們?yōu)槊髦?,就是因為他們懂得賢士的可貴??!”
齊宣王說:“唉!對君子怎怎么能隨便侮辱呢,我真是自討沒趣
??!直到今天,我才聽到君子的高論,才明白什么是小人的行徑。我
愿意做先生的弟子。再說先生如肯與我交往,我定讓您吃的必是牛、
羊、豬肉,出行必定乘坐車輛,妻室兒女者都穿上華麗無比的衣服J
顏斶辭謝說:“璞玉生在山里,一經(jīng)琢磨,就會破壞它的本來面
貌,不是說它不寶貴,而是璞玉的原貌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士人本來生
在民間,受到提拔就能得到俸祿,這并不是不尊貴顯達,但他的精神
和身體都會受到損害。我情愿回家去,晚些吃飯,權(quán)當(dāng)吃肉;從容不
迫地步行,權(quán)當(dāng)乘車;不犯什么罪過,權(quán)當(dāng)尊貴;清心寡欲,保持節(jié)
操,自得其樂。裁決我的意見的是大王,敢于盡忠直言的是我。該說
的道理我已經(jīng)說得很詳盡了,希望準(zhǔn)許我告辭,讓我安穩(wěn)地回到自己
故鄉(xiāng)的小屋吧?!庇谑撬萘藘砂?,就告辭離開了。顏斶可說是知足
的人,他回到家鄉(xiāng),保持本色,那么就能終身不會受辱了。
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璞玉生在山里,一
經(jīng)琢磨,就會破壞它的本來面貌,不是說它不寶貴,而是璞玉的原貌
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士人本來生在民間,受到提拔就能得到俸祿,這并
不是不尊貴顯達,但他的精神和身體都會受到損害。
“于山”為“生”的后置狀語,后面斷開;“制則破”,是由“則”
連接的兩個順承關(guān)系的動作,中間不斷開。排除BD;
“士,,作“生乎鄙野”的主語,前面斷開,排除Ac
故答案為:C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納米材料在生物醫(yī)學(xué)的應(yīng)用
- 男病人會陰護理規(guī)范
- 項目勞務(wù)合同協(xié)議書
- 餐飲合作加盟協(xié)議書
- 公司簽落戶承諾協(xié)議書
- 裝修公司結(jié)款協(xié)議書
- 供貨散裝酒合同協(xié)議書
- 車輛后期維護協(xié)議書
- 高層干部聘用協(xié)議書
- 足浴技師底薪協(xié)議書
- 中醫(yī)藥進校園
- 2024年福建泉州惠安縣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格員招考聘用(高頻重點復(fù)習(xí)提升訓(xùn)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醫(yī)院污水處理培訓(xùn)教學(xué)
- 機務(wù)維修作風(fēng)課件講解
- 垃圾清運服務(wù)投標(biāo)方案技術(shù)方案
- 店長入股門店合同范本
-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2023-2024學(xué)年七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數(shù)學(xué)試題
- 2024年大學(xué)生西部計劃志愿者招募筆試題庫(供參考)
- 安全技術(shù)交底記錄(工人入場)
- 醫(yī)療器械質(zhì)量體系迎審
- 馬拉松賽事運營服務(wù)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