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地圖的閱讀》教學設計-2025-2026學年七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_第1頁
2.1《地圖的閱讀》教學設計-2025-2026學年七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_第2頁
2.1《地圖的閱讀》教學設計-2025-2026學年七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_第3頁
2.1《地圖的閱讀》教學設計-2025-2026學年七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_第4頁
2.1《地圖的閱讀》教學設計-2025-2026學年七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組自主互助式”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設計課題第二章《地圖》第一節(jié)《地圖的閱讀》科目年級課型主備人課時時間地理七年級新授課145分鐘課程標準1.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jīng)緯線指示的方向,運用指向標確定方向,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基本法則。2.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運用比例尺量算地圖上兩點間的直線距離,并換算成實地距離。3.識別常用圖例,能根據(jù)圖例獲取地圖中的地理信息,初步養(yǎng)成使用地圖的習慣。4.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地圖應用任務,體會地圖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培養(yǎng)地理實踐能力。教材分析本節(jié)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地圖》的開篇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地圖知識的基礎。教材以“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為核心,從“地圖與地球儀的差異”切入,逐步展開地圖三大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的學習,邏輯清晰:知識體系:先通過對比地圖與地球儀的優(yōu)缺點,明確地圖的實用價值;再聚焦地圖的“語言”(方向、比例尺、圖例),通過“概念理解—方法應用—實踐檢驗”的流程,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地圖的基本技能。能力銜接:本節(jié)是學生從“直觀認識地球儀”過渡到“抽象解讀平面地圖”的關鍵,為后續(xù)學習等高線地形圖、區(qū)域地理地圖奠定基礎,是培養(yǎng)“空間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的重要載體。素養(yǎng)滲透:通過“選擇交通路線”“規(guī)劃出行方案”等活動,將地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jié)合,滲透“綜合思維”(多要素分析)和“人地觀念”(地圖服務于人類活動)。核心素養(yǎng)

目標(一)區(qū)域認知能在不同類型的地圖(如政區(qū)圖、景區(qū)圖)中,通過方向、比例尺和圖例確定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及相互關系(如“某城市在另一城市的東南方向”)。(二)綜合思維小組合作分析比例尺大小與地圖詳略的關系(如“1:1000的景區(qū)圖比1:100000的城市圖更詳細”),理解地圖要素之間的關聯(lián);能結(jié)合生活需求(如“從家到學?!保?,綜合運用方向和比例尺選擇最優(yōu)路線。(三)地理實踐力動手繪制簡易地圖(如“教室平面圖”),正確標注方向、比例尺和圖例;小組協(xié)作完成“校園尋寶”“景區(qū)游覽規(guī)劃”等任務,在實踐中運用地圖技能。(四)人地觀念認識地圖在人類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如導航、救災),理解“地圖是人類認識和改造地理環(huán)境的工具”,樹立“合理利用地圖資源”的意識。教學重點1.掌握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三種方法。?2.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式及能進行簡單換算。?3.認識常見圖例和注記。教學難點1.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上方向的判別(尤其是非正方向經(jīng)緯線的方向判斷);2.比例尺大小與地圖范圍、內(nèi)容詳略的關系(如“小比例尺地圖范圍大但內(nèi)容簡略”);3.不同類型地圖(如政區(qū)圖、景區(qū)圖)的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小組自助互助法:將學生分為4人小組,設“記錄員”“講解員”“操作員”“監(jiān)督員”角色,通過“任務分工—合作探究—互評糾錯”完成學習,如“方向判別組”“比例尺計算組”交叉互助。情境任務法:創(chuàng)設“校園研學”“城市旅行”等真實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如何找到目的地”“怎樣計算行程距離”等問題中應用知識。游戲化學習法:設計“圖例連連看”“比例尺大作戰(zhàn)”“方向?qū)殹钡扔螒颍ㄟ^競爭與合作強化知識記憶。動手實踐法:讓學生繪制“教室地圖”“家庭周邊地圖”,在創(chuàng)作中理解地圖三要素的作用。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探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地圖VS地球儀“辯論賽”(5分鐘)任務驅(qū)動:課前布置小組預習,課上開展“地圖與地球儀誰更實用”辯論賽。正方(支持地圖):從“便攜性”“類型多”“用途廣”(如導航、規(guī)劃)角度論證;反方(支持地球儀):從“直觀性”“無變形”角度反駁。教師小結(jié):通過辯論得出“地圖是更靈活的地理工具”,引出課題——“如何讀懂地圖這門‘語言’?”(二)新知探究:解密地圖的“三大語言”(25分鐘)第一站:比例尺——“地圖的縮放密碼”(8分鐘)小組探究:觀察教材中臺灣島地圖(圖2.1)和臺南景區(qū)圖(圖2.2),對比比例尺(1:6000000和1:4700),討論:“哪個比例尺更大?哪個地圖內(nèi)容更詳細?”完成“比例尺換算任務”:量算臺灣島地圖上“臺北到高雄”的圖上距離(約5厘米),用線段比例尺(1厘米代表60千米)計算實地距離?;ブ记桑壕幙谠E記憶:“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nèi)容越詳?!苯M內(nèi)“小老師”輔導計算困難的同學(如“圖上距離×比例尺分母=實地距離”)。實踐應用:各組用1:1000的比例尺繪制“課桌平面圖”,標注長寬的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第二站:方向——“地圖的導航儀”(10分鐘)情境闖關:設置三級任務,小組合作完成:基礎關(一般定向法):在“中國政區(qū)圖”上,判斷“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提升關(指向標定向法):給出“校園平面圖”(含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確定“圖書館在教學樓的什么方向”;挑戰(zhàn)關(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法):在“經(jīng)緯網(wǎng)局部圖”上,判斷A點(30°N,120°E)在B點(20°N,110°E)的什么方向(緯線定東西,經(jīng)線定南北)。趣味強化:開展“方向手勢游戲”——組長說方向,組員用手勢比劃(如“東北”:右手右上45°),最快完成的小組獲“方向達人”稱號。第三站:圖例——“地圖的符號字典”(7分鐘)圖例“連連看”:每組領取一套“圖例卡片”(含鐵路、河流、山峰等符號),與文字說明配對;競賽:教師展示某地圖片段(含陌生圖例),各組搶答符號含義(如“▲”代表山峰)。實踐創(chuàng)作:小組合作設計“班級地圖”,用自定義圖例標注“講臺”“垃圾桶”“門窗”,并附圖例說明。(三)綜合實踐:“校園尋寶”大挑戰(zhàn)(10分鐘)任務布置:教師提前在校園內(nèi)隱藏3個“寶藏”(如書簽、貼紙),給每組發(fā)放含指向標、比例尺(1:500)和簡易圖例的“校園藏寶圖”。要求:用指向標確定寶藏方向;用量算距離判斷行走路線;10分鐘內(nèi)找到寶藏并記錄位置,最快完成的小組獲勝。成果分享:各組匯報尋寶過程,重點說明如何運用比例尺和方向解決實際問題。(四)課堂小結(jié):地圖“語言”總結(jié)會(3分鐘)思維導圖梳理:各組派代表在黑板上繪制“地圖閱讀”思維導圖(含比例尺、方向、圖例的核心要點),其他組補充。教師點睛:“地圖的三大語言缺一不可,只有讀懂它們,才能讓地圖成為我們的‘地理向?qū)А!保ㄎ澹┳鳂I(yè)布置:生活中的地圖應用(2分鐘)基礎作業(yè):回家后用手機地圖(如高德地圖)查找從家到學校的路線,記錄比例尺、方向和途經(jīng)的地標(用圖例表示);拓展作業(yè):小組合作設計“周末公園野餐路線圖”,包含方向、比例尺、圖例及推薦理由(如“沿河流走,風景好”)。教學反思(一)成功之處小組互助高效:通過“辯論賽”“闖關任務”等活動,組內(nèi)強弱互補,尤其是比例尺計算和方向判別環(huán)節(jié),“小老師”的講解比教師單向傳授更易被接受,學生參與度達90%以上。生活情境融入:“校園尋寶”“野餐路線設計”等任務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地圖有用、好學”,有效降低了抽象知識的學習難度。(二)不足經(jīng)緯網(wǎng)方向判別仍是難點,部分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