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計學的公式匯總_第1頁
統(tǒng)計學的公式匯總_第2頁
統(tǒng)計學的公式匯總_第3頁
統(tǒng)計學的公式匯總_第4頁
統(tǒng)計學的公式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計學公式匯總表一、組限和組中值1 當兩組間的相鄰組限重合時:組距=本組上限本組下限組中值=(上限+下限)/ 2 或=下限+組距 / 2或=上限組距 / 22當兩組間的相鄰組限不重合時:組距=下組下限本組下限 或=本組上限上組上限組中值=(本組下限+下組下限)/ 2或=本組下限+組距 / 2或=下組下限組距 / 23 組距式分組中的“開口”情況:組中值=上限鄰組組距 / 2 或=下限+鄰組組距 / 2一、相對指標的種類和計算方法(一)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 1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的基本計算公式: 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 * 100% 例:某公司計劃2005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實際的銷售收入552萬元。則: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 * 100% = 110.4% 2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的派生公式:(1)對于產量、產值增長百分數(shù): 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 * 100%(2)對于產品成本降低百分數(shù): 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 * 100%例:某企業(yè)2005年規(guī)定產值計劃比上年增長8%,計劃生產成本比上年降低5%,產值實際比上年提高10%,生產成本實際比上年降低6%,試求該企業(yè)產值和成本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解:產值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 * 100% = 101.85% 成本計劃完成相對數(shù)= * 100% = 98.95%(3)計劃執(zhí)行進度相對數(shù)的計算方法: 計劃執(zhí)行進度= * 100%例:某公司2005年計劃完成商品銷售額1500萬元,19月累計實際完成1125萬元。則: 19月計劃執(zhí)行進度= * 100% = 75%(二)結構相對數(shù) 結構相對數(shù)= * 100% 例:某地區(qū)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841.6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為88.88億元,則:第一產業(yè)增加值所占比重= * 100% =4.83%(三)比例相對數(shù) 比例相對數(shù)= * 100%例:某地區(qū)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106.96億元,其中輕工業(yè)產值為1397.31億元,重工業(yè)產值為709.65億元,則:輕重工業(yè)比例=1397.31:709.65=1.97:1(四)比較相對數(shù) 比較相對數(shù)= * 100% 例:2005年某省兩個市有關資料如表所示。市名人口數(shù)(萬人)國內生產總值(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元/人)甲7252803862乙3401925647比較相對數(shù)(以乙市為100)213.24145.8368.39(五)動態(tài)相對數(shù)動態(tài)相對數(shù)= * 100%例:某地區(qū)國內生產總值2004年為2097.77億元,2005年為2383.07億元。則:動態(tài)相對數(shù)= * 100% = 113.6%(六)強度相對數(shù)強度相對數(shù)= 例:某地區(qū)2005年零售商業(yè)網點為50000個,年平均人口為800萬人,則:零售商業(yè)網密度= = 62.5(個/萬人)零售商業(yè)網密度= = 0.016(萬人/個)三、平均指標(一)算數(shù)平均數(shù)1 簡單算數(shù)平均數(shù):= = 例:某生產班組10個工人日加工零件數(shù)量分別為20、21、22、23、24、25、26、28、29、32,則這10個工人日平均加工零件數(shù)為:平均加工零件數(shù)= = 25(件)2 加權算術平均數(shù): 根據(jù)單項數(shù)列計算加權算術平均數(shù):= = 例:某車間有200名職工,他們每月加工的零件數(shù)如表所示:零件數(shù)(件) xi工人數(shù)(人) fi產量*工人數(shù) xifi30206003250160034762584354014003614504合計2006688職工平均加工零件數(shù)= = 33.44(件)根據(jù)組距數(shù)列計算加權算術平均數(shù)= (xi為組中值)例:某食品廠上月有員工300人,其糖果產量資料如表所示:產量(千克)員工人數(shù)(人)fi組中值 xi總產量(千克)xifi400以下2235077004005005045022500500600665503630060070076650494007008005675042000800以上3085025500合計300= = 611.33(千克)(二)調和平均數(shù) 1 簡單調和平均數(shù): H=(H代表調和平均數(shù),xi代表各單位標志值,n代表標志值的項數(shù)) 例:輪船從甲地開往乙地,去時順水行舟,船速為每小時100千米,返回時逆水行舟,船速為每小時80千米,求輪船的平均時速。 H=88.89(千米/時)2 加權調和平均數(shù):H=例:紅星制造廠本月購進甲種原材料三批,每批采購價格和采購金額如表所示,求本月購進甲種原材料的平均價格。價格(元/千克) xi采購金額(元) mi采購量(千克)第一批5025000500第二批5544000800第三批6018000300合計870001600 原材料的平均價格:H=54.38(元/千克)(三)幾何平均數(shù)1 簡單幾何平均數(shù):G= (G代表幾何平均數(shù),xi代表各單位標志值,n代表標志值的項數(shù),連乘符號) 例:某地區(qū)上個五年期間,經濟的發(fā)展速度如表所示:時間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發(fā)展速度(%)104.1107.7110.5114.0118.0則平均發(fā)展速度G=1.1075 2 加權幾何平均數(shù): G=利用對數(shù)計算,則計算公式為: lgG=例:某地區(qū)20年來的經濟發(fā)展速度如表所示,要求計算20年中經濟平均發(fā)展速度。發(fā)展速度(%)xi年數(shù)(次數(shù)) filgxifi lgxi10212.00862.008610552.021210.106107102.029420.294011042.04148.1656合計2040.5742lgG=2.0287G=106.83%四、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一)眾數(shù):(下列關于眾數(shù)的計算公式不需要掌握) 下限公式:M0 = L+ 上限公式:M0 =U 公式中:L代表眾數(shù)組的下限值; U代表眾數(shù)組的上限值;1代表眾數(shù)組次數(shù)與前一組次數(shù)之差;2代表眾數(shù)組次數(shù)與后一組次數(shù)之差;i 代表眾數(shù)組的組距。 例:現(xiàn)檢測某廠生產的一批電子產品的耐用時間,的資料如表所示。耐用時間(小時)產品個數(shù)(個)600以下8460080016180010002441000120015712001400361400以上18合計700易知眾數(shù)落在第二組,則:L=800,=244161=83,=244157=87,i = 200眾數(shù) M0 = L+ = 800 + =897.65(小時)(二)中位數(shù) 1 由未分組資料確定中位數(shù): Om = (n代表單位標志值的項數(shù)) 例:某生產小組7人日產量(件),由低到高排列為:9,10,12,13,14,15,16,求中位數(shù)。 中位數(shù)所在位置 Om =4 2 由單項數(shù)列確定中位數(shù):Om = 例:某車間56個工人的日產量資料如表所示,求車間工人日產量的中位數(shù)。日產量(件)工人數(shù)(人)累計次數(shù)108815122018204020105022656合計56Om = = =28,對應在第三組。所以Me =183 由組距數(shù)列確定中位數(shù)(下列關于中位數(shù)的計算公式不需要掌握)中位數(shù)所在位置 Om = 下限公式:Me = L + * i上限公式:Me =U * i公式中:L為中位數(shù)所在組的下限值; U為中位數(shù)所在組的上限值; fm為中位數(shù)所在組的次數(shù); Sm1為中位數(shù)所在組前面各組的累計次數(shù); Sm+1為中位數(shù)所在組后面各組的累計次數(shù); i代表中位數(shù)所在組的組距。耐用時間(小時)產品個數(shù)(個)累計次數(shù)以下累計以上累計600以下84847006008001612456168001000244489455100012001576462111200140036682541400以上1870018合計700Om = = =350說明中位數(shù)在第三組,即在800-1000小時之間。中位數(shù) Me = L + * i = 800 + = 886.07(小時)五、幾種平均數(shù)的關系1 算數(shù)平均數(shù)、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的關系: 當 =Me=M0 時,分布曲線為正態(tài)分布;當 MeM0 時,分布曲線右偏;當 Me0時,表明分布數(shù)列是正向偏態(tài)(右偏)。當3時,次數(shù)分布曲線為尖頂峰曲線,說明總體次數(shù)分布集中趨勢明顯,標志值變異程度??;3計算結果表明,工人日產量的分布曲線呈現(xiàn)尖頂峰的分布趨勢,說明工人日產量間的差異程度較小,平均數(shù)= 75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