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多一點體貼.doc_第1頁
語文教學要多一點體貼.doc_第2頁
語文教學要多一點體貼.doc_第3頁
語文教學要多一點體貼.doc_第4頁
語文教學要多一點體貼.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教學要多一點體貼 肖云 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老師,在十多年的語文教學中聽過學習過各種教學理念,也親自嘗試過各種各樣的語文教學方式和方法,也常常會和其他教師一樣產生一種“越教越不知該如何教”的無措感。而現實是,語文教學的低效、乏味所導致的學生忽視、輕視甚至厭惡語文學習的現象日益突出。于是許多語文老師開始“自暴自棄”:一邊自己主動放棄“陣地”,一邊埋怨“陣地”太難守住。 筆者認為,讓語文教學如此艱難行進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語文教學身上背負的東西太多了。教育專家們說,教育是要教會我們做人的,是要培養(yǎng)各種創(chuàng)新精神的,是要提升受教育者各種能力的這些看法和認識固然不錯,但它體現的是一種大教育的認識,它包含了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等各個層面,即使是學校教育也是分擔在各個學科各種活動中的。偏偏語文老師牢記在心,照單全收,弄得一堂語文課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等一大堆,似乎漏了一點,就不是一次完整的教學。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好好的一篇文章被解讀地支離破碎,好好的一堂課被塞滿了各種預設的問題和答案,四十五分鐘下來,老師心力憔悴,學生們感覺味同嚼蠟。其實,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也決不是單一的一門語文學科所能辦到的。這樣說,并不是想要消極地對待語文教學工作,也并非要抹殺語文老師們的作用,而是認為調整一下認識,調節(jié)一下心態(tài),也許可以幫助老師們更輕松地去面對教學工作。 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傳遞和探究的過程,更是一個老師和學生雙邊交流和溝通的過程。既然是師生雙方的一種互動過程,那么在二者的交往過程中也應該遵循人際交往的一些準則,多一些理解寬容,多一些體貼照顧,才能使雙方的交流更加融洽,學習的效果更好。如何做到這一點,筆者嘗試從學生、教師、教材這三個課堂必要因素分別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體貼學生的興趣與渴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是真正能活用到實踐中的老師卻不多。筆者曾做過一個調查,題目是:你最喜歡什么樣的語文課?超過八成的學生答案中,出現了“生動有趣”、“幽默”、“形式多樣”、“活動多”、“多拓展課外知識”、“多一點相關故事”這樣的表述。綜合起來看,學生們最期待最感興趣的應該是一種既能學到更多知識又能帶來快樂的語文課,最渴望的是能在有趣的活動中展現自己。能夠給學生傳授更多知識,是大多數老師都能做到的,但能夠給學生帶來快樂,或者說讓學生比較主動愉悅地學習,卻是很多老師做不到的。 盧梭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要體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首先從教的內容做起。學習興趣就像是吃飯的口味,“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一個再好的廚師也難調眾口?!爸魇场币苍S不好改換,適當加點“調味小菜”進去,說不定胃口就打開了。方法很多,比如課前五分鐘的“freetalk”活動就是一個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好辦法。筆者在做這個活動時有意識地配合了教材的內容進行,學習論述文時前五分鐘是“時事大家談”,介紹熱點事件的新聞評論;學習古代詩歌時是“古典詩詞音樂欣賞”,給大家推薦改編自詩詞的歌曲新唱;學習傳記時安排看央視“子午書簡”欄目的名人傳記賞讀;學習現代詩歌時,則由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或詩作。印象最深的是在現代詩歌介紹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們介紹的泰戈爾、海子、席慕蓉等人的作品激發(fā)了大家對詩歌的濃厚興趣,不僅讓教材上現代詩歌單元學習輕松愉快了很多,甚至對寫作的影響也很大,作文中常常看到學生對詩句的巧妙引用、化用。目前,很多老師因為高考不考現代詩歌就放棄了這個單元的教學,筆者覺得實在是個遺憾。除了課前的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教學與內容相關的其它知識,比如歷史小典故,小笑話等等,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罢Z文味”創(chuàng)始人程少堂老師曾在一次講座中提到“備課還要備幽默”的觀點,即每次備課時,都有意識地準備幾個與內容相關的小笑話,隨機地在課堂上拋出來,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后來有幸多次聽到程老師的課,果然是幽默生動,課堂上笑聲不斷,整個教學過程都都洋溢著快樂輕松的氣氛,學生們非常喜歡。 除了內容上多多關注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形式上也盡可能地擺脫老師自編自導自演的“獨角戲”模式。一個水平再高的人,哪怕他口吐蓮花,字字珠璣,每天聽一次也會有索然無味的時候。更何況教學從來不是表演,學生的參與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學話劇可以用課本劇表演方式,學小說可以用小組討論主題探究方式,掌握文言詞匯可以用分小組搜集展示方式,體會詩歌可以用配樂朗誦的表演方式等等。筆者在進行選修唐詩宋詞元曲教學時,嘗試著只選取代表性的詩人詩作上幾節(jié)課,剩下的作品由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擇認領,經過研讀討論后面向全班進行賞析講解。一個小組成員沒講清楚,其它成員可以進行補充,下面聽的同學有疑問可以進行質疑。學生普遍存在疑問難以解決時,老師再作指導。剛開始時,筆者先給每篇作品提一兩個核心問題供學生作為理解的切入點,等學生有所領會后,就放手讓他們自定賞析角度。學生對這種方式非常喜歡,積極性也很高,準備得很認真,在臺上時都很努力地展示自己。臺下的筆者聽到學生有別出心裁的獨到見解,也覺得受益匪淺??上У氖谴蠖鄶道蠋焻s總是擔心學生講不好、講不對,自己包辦才穩(wěn)妥些。殊不知,學生最不愿做的就是一個被動的旁觀者。 二、體貼教師的愛好與能力 一個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學識淵博、智慧幽默、開朗活潑、能說會道這是人們心目中完美的老師。教師們都在努力朝人們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可是并不一定都能成功。因為作為一個人,教師在性格上、能力上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因為職業(yè)的緣故,教師也許在某些方面會有所改變,但教師終究還是一群個性分明的人。人們常常說對學生要因材施教,卻很少說對老師的教學要求也要因人而異。 大學中文系的老師分工較細,文學、文字,現代、古代,英法、俄國,都可以有不同老師教授。中學老師什么都要教,不論你感興趣與否,擅長與否,都得帶著學生們學。常聽到有老師說“我最不喜歡讀文言作品”“有些現代詩我也讀不懂”“這種論述文最不好教”諸如此類,這些都體現出語文老師們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所長?;谶@一點認識,筆者認為老師們首先要放松心態(tài),不論是要求自己還是評價他人都不必太苛刻,要學會“因人制宜”。朗讀水平確實有限的,多發(fā)現學生優(yōu)點,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文言文講不生動的,用練習、學案來輔助,一樣可以積累知識;詩歌賞析不透徹的,選擇好的賞析文章或視頻,或請“百家講壇”的大師來幫你。這些變通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揚長避短,還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機會讓自己慢慢調整改進,有何不可? 至于有特長的老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一展風采,大膽一“秀”,給學生一個驚艷的展示,以此來提升你的個人魅力。有老師在講左傳文章時,順手就在黑板上畫出戰(zhàn)國時期各國地理位置示意圖,漂亮又準確;有老師在講蘇軾文章時為學生朗讀自己寫的蘇子的赤壁,文采斐然;有老師在講李清照詞作時將一剪梅用歌聲演繹出來,美妙婉轉;有老師針對近期時事來上一段熱情洋溢的演講,慷慨激昂,擲地有聲;還見過有一老教師在教授游褒禪山記時奉上自己寫的游鳳凰山記,文言精妙,情理交融,贏得學生陣陣掌聲。這些都是根據教師的特長和能力開展的一系列的生動活潑的語文活動,不僅顧及了老師的性格能力傾向,對于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也大有益處。程少堂老師說過一段話“語文老師要有敢于走野路子的膽量。敢走野路子的教師,往往有活力、有激情、有創(chuàng)造性,敢胡思亂想,有時還會出奇制勝”。這個“野路子”,不妨理解為跳出傳統窠臼,大膽展示自己的個性色彩。 三、體貼教材的不足和局限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藍本的作用,是教師設計語文教學的依據,它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過去的語文教材一直因缺乏時代感,過分側重工具性而為人們所詬病。新課標教材的編寫理念從不同層面對語文教材觀進行了重新構建,現在各個版本的語文教材在思想性、時代性和可接受性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新教材普遍增大了閱讀量,換掉了許多老舊內容,增加了閱讀指導和活動內容,應該說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有了更多的兼顧,在創(chuàng)新性上也有很大的突破。 但人們的認知總在不斷進步,任何一種編排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經過語文老師們一輪輪的教學實踐之后,教材里的弊端也開始顯露出來。例如人教版的必修教材,老師普遍反應“量太大”,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閱讀、表達、探究等內容幾乎不可能;而用魯教版教材的老師則認為教材里選編的文章時代性是增強了,卻不夠典范;使用粵教版的老師則發(fā)現,教材缺乏系統有效的作文指導體系。尤其是各個版本龐雜的選修體系,更是讓許多老師感覺無從下手,最后只好是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時間不夠就能教幾篇是幾篇。于是,每個版本的選修教材中都有許多冊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 既然教材都還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老師在教學中就更要靈活應對,不必捧著教材從第一頁開始一直死磕到底。不好上也上,上不完也要擠時間囫圇吞棗。體貼教材的局限性,就要理解教材只是個例子,不是“圣經”,此例不當,大可另換它例。老師們在使用教材時,可以大膽進行增、刪、調、換,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興趣能力進行取舍和調節(jié)。因為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教會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只要能達到傳授知識、提升能力的目的,傳授的內容、方式、訓練的手段都可以有一定的替換性。現在我國語文教材有八個版本,足夠大家去參考選用了,更何況“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課本之外可選的素材也數不勝數。廣大語文老師大可放開手腳,帶著學生在語文的海洋里遨游。近些年,很多有經驗的老師提出要大膽地“玩”教材,當然不管你如何變化調整,還是要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核心,要有清晰的循序漸進教學的思路,“殊途”終究還是要“同歸”。 語文教學決不應是一個刻板標準的雕琢過程,而應是一個春風化雨般的滋潤和濡養(yǎng)過程。那么在整個教學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